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七大步骤做RAID驱动

七大步骤做RAID驱动



第一篇:七大步骤做RAID驱动

七大步骤:

一、复制Windows 202_安装目录.二、准备驱动程序文件.三、编辑“txtsetup.sif”文件(1).四、编辑“txtsetup.sif”文件(2).五、修改“winnt.sif”文件内容.六、将RAID驱动压缩到安装文件.七、重新生成安装光盘.为了不再让Win2003的安装过程需要通过软盘加载RAID驱动程序,很多人都梦想将主板的RAID驱动程序集成到安装光盘中,本文就来DIY一张集成RAID驱动程序的Windows 202_安装光盘!

一、复制Windows 202_安装目录

打开资源管理器,在一个拥有足够磁盘空间(空闲空间至少为700MB;如果将生成后的光盘镜像也放在该分区,则应当保证有一张光盘的双倍容量的空间,即1.4GB左右)的硬盘分区上创建一个文件夹,比如“D:w2003RAID”,用于保存Windows 202_的全部安装文件。

把一张完好的Windows 202_安装光盘[下载]放入光驱,在资源管理器中将光盘中的文件全部选定,再复制到“D:w2003RAID”目录中。

二、准备驱动程序文件

一般随主板附送的驱动程序安装光盘中都有RAID的驱动程序。打开光盘目录,寻找名称中含有“SATA”或“RAID”字符的文件夹;也可在主板制造商的网站或其它驱动程序下载站点(如:驱动之家等)寻找与自己的主板芯片组相匹配的RAID驱动程序。

[注意]Intel S5000PSLSAS型号的主板,不是每个版本都能支持Intel四核处理器,得803以上版本才行。而且,Intel S5000PSLSAS 803版本主板盒装光盘的SAS RAID驱动,对RAID支持不好,如用此驱动安装Windows 202_系统,一般在例如最后10分钟及3分钟的时候就装不下去了!所以必须下载最新版本的驱动,这是下载地址。

下载解压后,对Windows 202_而言,只需要ESRT2_Windows_v_07_15_0209_2007_WHQLwindows_xp_2003_x86文件夹下的文件。在D:w2003RAID目录下依次建立新的目录D:w2003RAID$OEM$$1driversIntelMegaSR,然后将下载解压得到的文件中windows_xp_2003_x86文件夹中的9个文件全部拷贝到这个目录下(也就是D:w2003RAID$OEM$$1driversIntelMegaSR目录下,[注意]这个目录中,$OEM$$1不可以以其它名称命名,必须照抄此处,因为这涉及到后面“OemPnPDriversPath=driversIntelMegaSR”代码对这些文件地址的指向。Drivers目录下,除了IntelMegaSR这个目录,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的驱动目录)。

这里我们是以MegaSR的RAID驱动程序为例进行介绍。其它类型的RAID驱动程序的集成步骤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驱动程序文件名的不同而已。

在这个“IntelMegaSR”的文件夹中,一定会有一个扩展名为“.inf”或“.oem”的小文件,如“oemsetup.inf”或者“txtsetup.oem”等(本例中为“txtsetup.oem”),用记事本程序打开它,随后要用!

就Intel的这款驱动,共有9个文件,列举如下:

dpinst.xml

MegaSR

MegaSR.cat

MegaSR.INF

megasr.md5

megasr.sys

megasr2k.sys

nodev.inf

txtsetup.oem

补充说明:如果文件夹下还有文件夹,不要动它,原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比如myraidwin32

三、编辑“txtsetup.sif”文件(1)

打开“D:w2003RAIDI386”文件夹,找到一个名为“txtsetup.sif” 的文件,这是Windows 202_在安装时加载驱动程序的信息文件,用记事本程序打开它。

按“Ctrl+F”快捷键,打开查找对话框,以“[SourceDisksFiles]”为关键字进行查找。找到这个字段后,其下面已经存在一些内容(图1)。

1再以“[”为关键字查找到这个字段的末尾(注意:不是整个文件内容的末尾),添加以下内容:“MegaSR.sys = 1,,,3_,4,1,,1,4”(图2)。

2这里的“MegaSR.sys = 1,,,3_,4,1,,1,4”是描述驱动程序所在位置的代码。代码的格式为“filename_on_source=diskid,subdir,upgradecode,newinstallcode,spare,spare,newfilename”,在“txtsetup.sif”文件中的“[SourceDisksNames]”和“[WinntDirectories]”等字段中有详细的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其它目录的对应关系,这里仅简单介绍。

3在实际操作时,绝对不可以照搬代码!特别是扩展名为sys的文件“MegaSR.sys”,它是RAID驱动程序目录“D:w2003RAID$OEM$$1driversIntelMegaSR”中的驱动程序文件名,如果您的RAID驱动程序与本文所述的不同,则只需换成目录中相应的文件即可。而等号后面的代码,一般可以直接照抄使用。

四、编辑“txtsetup.sif”文件(2)

切换到前面打开的“txtsetup.oem”文件,以“[HardwareIds.”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应该可以找到类似“[HardwareIds.SICS.MegaSR]”的字段(注意不是[HardwareIds.scsi.MegaSR2K],它是WINDOWS 202_的驱动)。

4该字段下的代码如:“id=“PCIVEN_8086&DEV_27c3&SUBSYS_10a51734”, “MegaSR””。切换到刚才打开的“txtsetup.sif”文件窗口中,以“[HardwareIdsDatabase]”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找到后,将“txtsetup.oem”文件中“[HardwareIds.scsi.MegaSR]”字段下的代码拷贝到“txtsetup.sif”文件的“[HardwareIdsDatabase]”字段末尾。不过,我们需要更改一下代码的格式,如将“id=“PCIVEN_8086&DEV_27c3&SUBSYS_10a51734”, “MegaSR””改为:“PCIVEN_8086&DEV_27c3&SUBSYS_10a51734 = “MegaSR””(其他代码修改方法相同),更改后的代码如下:

PCIVEN_8086&DEV_27c3&SUBSYS_10851734 = “MegaSR”

PCIVEN_8086&DEV_27c3&SUBSYS_10a51734 = “MegaSR”

PCIVEN_8086&DEV_27c3&SUBSYS_27c08086 = “MegaSR”

PCIVEN_1000&DEV_0054&SUBSYS_10001000 = “MegaSR”

提示:不同RAID驱动程序的代码内容各不相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检查拷贝修改的内容是否与原有的内容重复,如果有,则把重复的一行删除。接着在“txtsetup.sif”文件查找“[SCSI.load]”和“[SCSI]”字段,添加如下内容:

[SCSI.load]

MegaSR = MegaSR.sys,4

等号前的字符根据驱动酌情更改,等号MegaSR后代码一般照抄使用。

5[SCSI]

MegaSR = “Intel Embedded Server RAID Technology(Windows XP/202_)”

图6

[注意]此信息是从驱动的txtsetup.oem文件(或.INF文件)[SCSI]字段中获取,如下图:

图7

至此,我们就把自己的RAID驱动程序的相关信息添加到了Windows 202_安装信息文件“txtsetup.sif”中了!上述添加自定义RAID信息内容的步骤看似很复杂,其实也就是同时打开Windows 202_安装文件目录中的“txtsetup.sif”文件和驱动程序目录中的“.inf”或“.oem”信息文件,然后将后者文件中相关字段下面的内容一一对应地移植到“txtsetup.sif”文件中。知道了方法,做起来就容易了!

五、修改“winnt.sif”文件内容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个最重要的步骤:一是获取了RAID驱动程序文件,它们现在被保存在“D:w2003RAID$OEM$$1driversIntelMegaSR”文件夹中;二是修改了Windows 202_安装时自动加载驱动程序的信息文件“txtsetup.sif”。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Windows 202_在安装时如何知道它所需要的驱动程序文件在哪个目录下呢?

这个问题则需要通过修改“winnt.sif” 这个文件来解决。这个文件是Windows 202_系统在安装时的附加信息文件,可以在其中指定非微软提供的第三方驱动程序的安装路径。用Windows Setup Manager Utility创建 unattend.txt 文件, 重命名文件为winnt.sif 并复制到

D:w2003RAIDi386 目录下。下图中 OemPnpdriverPath 一行添加所有PnP 驱动路径[本例是:“OemPnPDriversPath=driversIntelMegaSR”,如果不止一个驱动,请用半角分号分隔,如:“OemPnPDriversPath=driversIntelMegaSR;driversIntelSAS;driversAC97”]。并确保

[Unattended]项下的OemPreinstall等于Yes(OemPreinstall=Yes)。请见图8。

图8

“OemPnPDriversPath=driversIntelMegaSR”这段代码是指随后生成光盘时,驱动程序相对于光盘根目录所在的相对路径。如果我们打算把保存驱动程序的文件夹如IntelMegaSR放到新生成的安装光盘的根目录,就不必包含任何子目录路径:OemPnPDriversPath= “IntelMegaSR”。

[注意]可以从 Windows 202_ Server 光盘的SupportsTools文件夹下的Deploy.cab 文件解压得到Setup Manager utility。Setup Manager 可以引导创建unattend.txt 文件。注意,请用记事本编辑unattend.txt文件。

另外要提醒的一个小点是,[Data]字段下的AutoPartition的值最好更改为0(AutoPartition=0),因为这样我们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可以手工选择安装分区,而且在需要格式化该分区时,可以先删除该分区,再重建分区,然后格式化;而此值一般默认是1,如果这样,在安装时程序会自动随机选择一个有足够空间的分区安装,且不对该分区格式化。请看图9:

图9

全部修改完毕后,用记事本保存文件时,一定要输入完整的文件名,并且一定要用半角的双引号将文件名引起来,如““winnt.sif””,否则实际上生成的仍然是个文本文件(Winnt.sif.txt),这将导致安装过程中出错,RAID驱动程序无法自动加载!当然也可以在让系统显示文件扩展名的情况下将文件名更改为“winnt.sif”,以确保文件后缀名的正确无误!

六、将RAID驱动压缩到安装文件

使用支持CAB文件格式的工具(如WinRAR等),将驱动程序目录中扩展名为SYS的文件压缩到I386目录下。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Windows 202_本身附带的一个命令行工具“makecab.exe”,它位于“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由于“System32”是默认的搜索路径,因此使用时不需要程序所在的路径。

在开始菜单中打开“运行”对话框,输入cmd命令,再在DOS提示符下运行以下命令:makecab d:w2003raid$oem$$1driversintelmegasrmegasr.sys d:w2003raidi386megasr.sy_(此处为便于截图,可以直接输入“运行”对话框运行)

此命令运行的结果是在i386文件夹下生成一个名为megasr.sy_的文件,这个文件是用来加载驱动的!

图10

此命令中具体的驱动程序文件名和保存路径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更改。

七、重新生成安装光盘

经过上述步骤,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只待刻盘了!

准备任意一款支持制作可引导型光盘的工具程序,如经典的软件“WinISO”、“ISOCommander”及国产软件“UltraISO”等均可。生成可引导光盘的方法有很多种,为避免大家到处寻找那些生僻的工具软件,这里以UltraISO[下载地址]为例,分若干个步骤进行:

(1)制作原始安装光盘镜像

这一步的目的是方便从制作出来的光盘镜像中提取引导文件。其实也有专门的直接提取光盘引导区的工具,但操作稍麻烦,因此在这里多花费一两分钟还是很值得的。

将Windows 202_的原始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中,启动UltraISO,按“F5”键,或者执行“工具”菜单中的“制作光盘映像文件”(图5),根据提示指定一个镜像文件的保存位置,随后程序会自动开始读取光盘并完成镜像文件的制作。

图1

1(2)提取光盘镜像中的引导信息

在UltraISO主界面中,依次点击“文件”――“打开”――定位刚制作好的映像文件――“打开”,再执行“启动光盘”菜单中的“保存引导文件”命令(下图),将引导信息保存到硬盘上备用,比如保存为“D:Win2k3Boot.bin”。

图1

2(3)新建光盘镜像

在UltraISO的“文件”菜单中执行“新建”命令;从资源管理器中,点击左下角,定位到D:w2003RAID文件夹,再将光标移至右下角区域并点击一下,再用组合键Ctrl+A全选 “D:w2003RAID”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鼠标右键”――“添加”,将所有文件加入。

图1

3[注意]添加时一定不要包含w2003RAID目录本身!也就是说,文件添加成功后,在光盘的根目录下应当可以看到“I386”文件夹。

(4)加载引导信息文件

执行“启动光盘”菜单中的“加载引导文件”命令,找到上一步提取的光盘镜像的引导文件,即“D:Win2k3Boot.bin”。现在,新建的光盘镜像就具备与原版Windows 202_安装光盘相同的引导功能了。

图1

4(5)更改光盘名称

将光标移至窗口左上角光盘名称处,右键――“重命名”,将光盘取个容易理解的名称,好比:NRMEVOLCNS2SR。

图15

(6)保存光盘镜像

按“CTRL+S”或者执行“文件”→“保存”命令,指定一个保存光盘镜像的路径和文

件名(如“D:NRMEVOLCNS2SR.iso”等),确定后UltraISO就开始向指定路径生成光盘镜像文件了。

(7)刻录安装光盘

使用Nero或者其他任意一款支持光盘镜像文件刻录的工具软件,将上述得到的光盘镜像文件(这里即D:NRMEVOLCNS2SR.iso)刻录到光盘中。现在,用这张安装盘在支持RAID的硬件环境下全新安装Windows 202_,你就既不必按F6,也不需使用什么软盘,非常方便。

[总结]制作集成RAID驱动程序的Windows 202_安装光盘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无法正确地加载驱动程序。此外,不同主板附带的RAID驱动程序的文件名称、数量、信息文件的内容各不相同,在集成时不能硬套,只有举一反三才能成功。

在用此法制作的光盘安装系统时,如果出现认RAID盘成功、复制安装文件成功,但重启后找不到硬盘的情况,那可能是您的服务器安装了多个RAID,请把系统之外的其他RAID暂时卸载后再安装,系统安装成功后再装其他RAID。

全文到此结束,若按此法还是未能制作成功您想要的光盘,请认真检查您的每一步设置,设置正确了,成功的可能性应该在99.99以上!请勿徒劳地找寻其他资料来消耗您宝贵的青春!

详细出处参考:

第二篇:调薪七大步骤

调薪七大步骤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要到年底了,很多企业都有调薪的政策。那么如何进行调薪呢?

1、收集调薪的相关资讯。在调薪时,企业通常最关心市场上竞争对手的薪酬管理情况。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会购买最新的薪酬调查报告,并会将企业现时的岗位和职称的现时薪资水平与市场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通过留意收集报纸、杂志、网络等关于薪酬方面的资讯,以作为调薪的参考依据。

2、拟制调酬建议报告。调薪建议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本的调薪策略;(2)总体调薪的比例及金额,并附原因及分析报告;(3)调薪前后的变化;(4)调薪的成本;(5)以往的调薪纪录;(6)调薪具体实施方案;(7)调薪各项活动的时间进度表。

3、调薪沟通 很多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调薪沟通。每年,当调薪比例由企业负责人确实之后,就直接下发至各部门经理,由各部门经理填写相应的调薪数据。这样,由于在此过程中沟通不足,从而引发大家对调薪的不理解,产生不必要的抵触情绪。

4,协调各部门进行调薪建议调查。审查各部门的调薪表时进行必要的协调,以确保调薪的公平、合理及其员工激励作用。

5、汇总调薪各项资料并报企业负责人作最后之批准。

6、进行调薪后的个人人事档案资料更新,制作个人薪金变动通知信,知会其部门主管及个人。由于调薪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所以作为部门主管,在将薪金变动通知信发放给员工个人时,应与员工进行必要的个别沟通,以充分向其解释公司的薪酬政策及理念,让每一位员工明确知道,公司会鼓励怎么样的行为及绩效表现,会重视什么样的岗位及人才,并引导员工积极正面地看待调薪。

7、接受员工的申诉,在正式调薪以后,可为员工设置专门的申诉渠道,接受员工有关方面的投诉。对于公司关键岗位或优秀人才的投诉,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应特别留意,并作出积极妥善的安排,以免造成人员流失。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网站!

第三篇:服务器硬盘做RAID 0

在RAID家族里,RAID 0和RAID 1在个人电脑上应用最广泛,毕竟愿意使用4块甚至更多的硬盘来构筑RAID 0+1或其他硬盘阵列的个人用户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就这两种RAID方式进行讲解。我们选择支持IDE-RAID功能的升技KT7A-RAID主板,一步一步向大家介绍IDE-RAID的安装。升技KT7A-RAID集成的是HighPoint 370芯片,支持RAID 0、1、0+1。

做RAID自然少不了硬盘,RAID 0和RAID 1对磁盘的要求不一样,RAID 1(Mirror)磁盘镜像一般要求两块(或多块)硬盘容量一致,而RAID 0(Striping)磁盘一般没有这个要求,当然,选用容量相似性能相近甚至完全一样的硬盘比较理想。为了方便测试,我们选用两块60GB的希捷酷鱼Ⅳ硬盘(Barracuda ATA Ⅳ、编号ST360021A)。系统选用Duron 750MHz的CPU,2×128MB樵风金条SDRAM,耕升GeForce2 Pro显卡,应该说是比较普通的配置,我们也希望借此了解构建RAID所需的系统要求。

1.RAID 0的创建

第一步

首先要备份好硬盘中的数据。很多用户都没有重视备份这一工作,特别是一些比较粗心的个人用户。创建RAID对数据而言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掉整块硬盘的数据,我们首先介绍的RAID 0更是这种情况,在创建RAID 0时,所有阵列中磁盘上的数据都将被抹去,包括硬盘分区表在内。因此要先准备好一张带Fdisk与Format命令的Windows 98启动盘,这也是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第二步

将两块硬盘的跳线设置为Master,分别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们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芯片控制)。由于RAID 0会重建两块硬盘的分区表,我们就无需考虑硬盘连接的顺序(下文中我们会看到在创建RAID 1时这个顺序很重要)。

第三步

对BIOS进行设置,打开ATA RAID CONTROLLER。我们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选项并开启ATA100 RAID IDE CONTROLLER。升技建议将开机顺序全部改为ATA 100 RAID,实际我们发现这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并不可行,难道没有分区的硬盘可以启动吗?因此我们仍然设置软驱作为首选项。

第四步

接下来的设置步骤是创建RAID 0的核心内容。

1.系统BIOS设置完成以后重启电脑,开机检测时将不会再报告发现硬盘。

2.磁盘的管理将由HighPoint 370芯片接管。

3.下面是非常关键的HighPoint 370 BIOS设置,在HighPoint 370磁盘扫描界面同时按下“Ctrl”和“H”。

4.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界面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Create RAID”创建RAID。

5.在“Array Mode(阵列模式)”中进行RAID模式选择,这里能够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选项,在此我们选择了RAID 0项。

6.RAID模式选择完成会自动退出到上一级菜单进行“Disk Drives(磁盘驱动器)”选择,一般来说直接回车就行了。

7.下一项设置是条带单位大小,缺省值为64kB,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

8.接着是“Start Create(开始创建)”的选项,在你按下“Y”之前,请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重要的数据留在硬盘上,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一旦开始创建RAID,硬盘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清除。

9.创建完成以后是指定BOOT启动盘,任选一个吧。

按“Esc”键退出,当然少不了按下“Y”来确认一下。

HighPoint 370 BIOS没有提供类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

第五步

再次重启电脑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Striping(RAID 0)for Array #0”字样了。插入先前制作的启动盘,启动DOS。打开Fdisk程序,咦?怎么就一个硬盘可见?是的,RAID阵列已经整个被看作了一块硬盘,对于操作系统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们大可不必费心RAID磁盘的管理,这些都由控制芯片完成。接下来按照普通单硬盘方法进行分区,你会发现“这个”硬盘的容量“变”大了,仔细算算,对,总容量就是两块硬盘相加的容量!我们可以把RAID 0的读写比喻成拉链,它把数据分开在两个硬盘上,读取数据会变得更快,而且不会浪费磁盘空间。在分区和格式化后千万别忘了激活主分区。

第六步

选择操作系统让我们颇费周折,HighPoint370芯片提供对Windows 98/NT/202_/XP的驱动支持,考虑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对高级的用户,所以我们选择了对新硬件支持更好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英文版(采用英文版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后面的Winbench测试,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2_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硬件支持方面显然不如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七步

对于采用RAID的电脑,操作系统的安装和普通情况下不一样,让我们看看图示,这是在Windows XP完成第一步“文件复制”重启以后出现的画面,安装程序会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装SCSI设备或RAID磁盘”,这一过程很短,而且用户往往会忽视屏幕下方的提示。

按下F6后出现安装选择,选择“S”将安装RAID控制芯片驱动,选择“Enter”则不安装。

按下“S”键会提示插入RAID芯片驱动盘。

键入回车,安装程序自动搜索驱动盘上的程序,选择“WinXP”那一个并回车。

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 XP Profesional内置的驱动版本不一致,安装程序会给出提示让用户进行选择。

按下“S”会安装软盘所提供的而按下“Enter”则安装Windows XP Professional自带的驱动。按下“S”后又需要确认,这次是按“Enter”(这个……确认太多了,呵呵)。接下来是正常的系统安装,和普通安装没有任何区别。

RAID 0的安装设置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会谈谈RAID 1的安装。与RAID 0相比,RAID 1的安装过程要简单许多,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不具破坏性。

2.RAID 1的创建

虽然在原理上和RAID 0完全不一样,但RAID 1的安装设置过程却与RAID 0相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HighPoint 370 BIOS里的设置。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只向大家重点介绍这部分设置:

进入HighPoint 370 BIOS后选择“Create RAID”进行创建:

1.在“Array Mode”上点击回车,在RAID模式选择中选择第二项“Mirror(RAID 1)for Data Security(为数据源盘创建镜像)”。

2.接着是源盘的选择,我们再次提醒用户:务必小心,不要选错。

3.然后是目标盘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像盘或备份盘。

4.然后开始创建。

5.创建完成以后BIOS会提示进行镜像的制作,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6.我们用了大约45分钟才完成60GB的镜像制作,至此RAID 1创建完成。

RAID 1会将主盘的数据复制到镜像盘,因此在构建RAID 1时需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把主盘和镜像盘弄混,否则结果将是悲剧性的。RAID 1既可在两块无数据的硬盘上创建,也能够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比RAID 0方便多了(除了漫长的镜像制作过程)。创建完成以后我们试着将其中一块硬盘拔下,HighPoint370 BIOS给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块硬盘承担起了源盘的重任,所有数据完好无损。

对于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RAID 1,我们建议的步骤是:打开BIOS中的控制芯片→启动操作系统安装HighPoint 370驱动→关机将源盘和镜像盘接在IDE3、4口→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RAID 1(步骤见上文介绍)→重启系统完成创建。

我们对两种RAID进行了简单的测试,虽然RAID 0的测试成绩让人有些不解,但是实际使用中仍然感觉比单硬盘快了很多,特别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启动异常迅速,进度条一闪而过。至于传输率曲线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我们估计和平台选择有一些关系,毕竟集成芯片在进行这种高数据吞吐量的工作时非常容易被干扰。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也看到RAID 0系统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度接近60MB/s。与RAID 0相比,RAID 1系统的性能虽然相对单磁盘系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测试中我们发现RAID 1的工作曲线显得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波动的情况。

再看看Winbench99 2.0中的磁盘测试成绩,一目了然。

对用户和操作系统而言,RAID 0和1是透明不影响任何操作的,我们就像使用一块硬盘一样。RAID制作全程图解

摘要: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2_ Server/Server 202_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2_ Server/Server 202_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音、视频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这种方式其实没有冗余功能,没有安全保护,只是提高了磁盘读写性能和整个服务器的磁盘容量。一般只适用磁盘数较少、磁盘容易比较紧缺的应用环境中,如果在RAID 0中配置4块以上的硬盘,对于一般应用来说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因为它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它无法单块硬盘扩展,要扩展,必须同时对镜像的双方进行同容量的扩展。因为这种冗余方式为了安全起见,实际上只利用了一半的磁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

RAID 5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RAID技术。各块独立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进行奇偶校验(异或运算),校验数据平均分布在每块硬盘上。以n块硬盘构建的RAID 5阵列可以有n-1块硬盘的容量,存储空间利用率非常高。任何一块硬盘上的数据丢失,均可以通过校验数据推算出来。它和RAID 3最大的区别在于校验数据是否平均分布到各块硬盘上。RAID 5具有数据安全、读写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不足之处是如果1块硬盘出现故障以后,整个系统的性能将大大降低。

RAID

1、RAID 0+

1、RAID 5阵列配合热插拔(也称热可替换)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在线恢复,即当RAID阵列中的任何一块硬盘损坏时,不需要用户关机或停止应用服务,就可以更换故障硬盘,修复系统,恢复数据,对实现高可用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磁盘阵列配置实例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操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或者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当然,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可参见以下配置的服务器有Dell Power Edge 7x0系列和Dell PowerEdge 1650服务器。

磁盘阵列的配置通常是利用磁盘阵列卡的BIOS工具进行的,也有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本文要介绍的是在DELL服务器中如何利用阵列卡的BIOS工具进行磁盘阵列配置的方法。

如果在您的DELL服务器中采用的是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PERC2/SI、PERC3/SI和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时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1998-202_ Adaptec,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ress 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如果您的DELL服务器配置的是一块AMI/LSI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PERC4/DI和PERC4/DC),则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Jun 26.202_ Copyright(C)AMERICAN MEGATRENDS INC.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或者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Feb 03,202_ Copyright(C)LSI Logic Corp.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下面对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予以介绍。

1.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Raid(容器)

在这种阵列卡上创建容器的步骤如下(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服务器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第1步,首先当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如(图1)提示时,同时按下“Ctrl+A”组合键。1.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Raid(容器)

在这种阵列卡上创建容器的步骤如下(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服务器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第1步,首先当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如(图1)提示时,同时按下“Ctrl+A”组合键。进入如(图2)所示的磁盘阵列卡的配置程序界面。

图一

图二

第2步,然后选择“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进入如(图3)所示配置界面。图三

第3步,选择“Initialize Drivers“选项去对新的或是需要重新创建容器的硬盘进行初始化(注意: 初始话硬盘将删去当前硬盘上的所有数据),按回车后进入如(图4)所示界面。在这个界面中出现了RAID卡的通道和连接到该通道上的硬盘,使用“Insert”键选中需要被初始化的硬盘(具体的使用方法参见界面底部的提示,下同)。

图四

第4步,全部选择完成所需加入阵列的磁盘后,按加车键,系统键弹出如(图5)所示警告提示框。提示框中提示进行初始化操作将全部删除所选硬盘中的数据,并中断所有正在使用这些硬盘的用户。

图五

第5步,按“Y”键确认即可,进入如(图6)所示配置主菜单(Main Menu)界面。硬盘初始化后就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创建相应阵列级别(RAID1,RAID0等)的容器了。这里我们以RAID5为例进行说明。在主菜单界面中选择“Create container”选项。

图六

第6步,按回车键后进入如(图7)所示配置界面,用“insert”键选中需要用于创建Container(容器)的硬盘到右边的列表中去。然后按回车键。在弹出来的如(图8)所示配置界面中用回车选择RAID级别,输入Container的卷标和大小。其它均保持默认不变。然后在“Done”按钮上单击确认即可。

图七 图八

第7步,这是系统会出现如(图9)所示提示,提示告诉用户当所创建的容器没有被成功完成“Scrub(清除)”之前,这个容器是没有冗余功能的。

图九

第8步,单击回车后返回到如(图6)所示主菜单配置界面,选中“Manage containers”选项,单击回车后即弹出当前的容器配置状态,如(图10)所示。选中相应的容器,检查这个容器的“Container Status”选项中的“Scrub”进程百分比。当它变为“Ok”后,这个新创建的Container便具有了冗余功能。

图十

第9步,容器创建好后,使用“ESC”键退出磁盘阵列配置界面,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2.在AIM/LSI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Logical Drive(逻辑磁盘)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整个磁盘阵列配置过程与上面介绍的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容器的方法类似。具体如下:

第1步,在开机自检过程中,出现如(图11)所示提示时,按下“Control+M”组合键,进入如(图12)所示的RAID的配置界面。图十一

图十二

第2步,按任意键继续,继续进入如(图13)所示管理主菜单(Management Menu)配置界面。选中“Configure”选项,然后按回车键,即弹出下级子菜单,如(图14)所示。

图十三 图十四

第3步,如果需要重新配置一个RAID,请选中“New Configuration”;如果已经存在一个可以使用的逻辑磁盘,请选中“View/Add Configuration”,并按回车键。在此,我们以新建磁盘阵列为例进行介绍。选择“New Configuration”选项。按回车键后,弹出一个小对话框,如(图15)所示。

图十五

第4步,选择“YES”项,并按回车键,进入如(图16)所示配置界面。使用空格键选中准备要创建逻辑磁盘的硬盘,当该逻辑磁盘里最后的一个硬盘被选中后,按回车键。

图十六

第5步,如果您的服务器中的阵列卡类型是PERC4 DI/DC,此时在回车后,将显示如(图17)所示配置界面,否则请直接赶往第7步。

图十七

第6步,按空格键选择阵列跨接信息,例如Span-1(跨接-1),出现在阵列框内。可以创建多个阵列,然后选择将其跨接。

第7步,按“F10”键配置逻辑磁盘。选择合适的RAID类型,其余接受默认值。选中“Accept”,并按回车键确认,即弹出如(图18)所示的最终配置信息提示框。图十八

第8步,刚创建的逻辑磁盘需要经过初始化才能使用。按ESC 键返回到如(图13)所示的主菜单,选中“Initialize”选项,并按回车键,进入如(图19)所示初始化逻辑磁盘界面。图十九

第9步,选中需要初始化的逻辑磁盘,按空格,弹出一个询问对话框,如(图20)所示。选中“YES”,并按回车键,弹出初始化进程(注意,初始化磁盘化损坏磁盘中的原有数据,需事先作好备份)。图二十

第10步,初始化完成后,按任意键继续,并重启系统,RAID配置完成。

第四篇:简历撰写七大步骤

所需步骤:

1. 简历应该根据不同的工作量体裁衣。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申请职位(销售、管理和客户服务),最好准备不同的个人简历。

2. 简历必须显得专业。白底黑字,字体要简明清楚。用简短的段落传递信息。最佳篇幅是1-2页。

3. 找两个朋友检查你的简历,避免书写和语法的错误。

4. 表达应尽量清楚而明确,不要故弄玄虚。

5. 在简历中不要弄虚作假。如果对方发现你歪曲了事实,你的机会将因为失去信任而消失。

6. 集中介绍你在每项工作中的突出成绩,越是用数字说话,越让人信服。例如,你在某公司担任销售人员期间,销量超出指标150%。

7. 如果需要提供照片,尽量拍得专业一点,背景应该使用中性的颜色。

技巧提示:

可以有所保留,不需要介绍你离开原公司的理由或者一个项目失败的原因。

注意事项:

不要使用行业的专业术语和缩略语。负责首次筛选的员工可能不理解这些术语。

第五篇:开店选址七大步骤

开店选址七大步骤

来源:天下商机佚名时间:202_年10月5日我要评论[提要]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在繁华的大都市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快餐店的饮食,喜欢它快节奏的生活格调,眼下的人们少了一份耐心,快餐店更能迎合这部人的生意。但是开快餐店什么样的地址更能吸纳顾客,赚取利润,选快餐店址要考虑哪些因素,下面我们说下。

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在繁华的大都市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快餐店的饮食,喜欢它快节奏的生活格调,眼下的人们少了一份耐心,快餐店更能迎合这部人的生意。但是开快餐店什么样的地址更能吸纳顾客,赚取利润,选快餐店址要考虑哪些因素,下面我们说下。

一、了解顾客 了解附近的顾客,顾客特征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购买力,它决定了一切。其次是年龄,少年儿童、中青年和中老年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差别。消费偏好也很重要,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饭,留过学的人更容易接受西式食品等等。已开有店铺的品牌可以直接从自己的顾客那里得到结论,尚未开店的新创品牌就要研究产品和定位相同或相似的品牌以得出结论。

二、了解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不仅是敌对关系,是店址的竞争者,也是选址时的参照物。重点在那些区域开店?选址策略是什么?他们在选址中有何成功与失败之处?看看竞争对手的生意,你就可以从中考虑自己的生意,为自己的开店选址做参考和依据。

三、熟悉主要商圈 主要是研究重点城市的主要商圈的特征,了解商圈是以商业为主还是以商务为主,是市级商圈还是区域或社区商圈,商圈内的主要商业形态是什么,商圈辐射能力如何,餐饮竞争情况,客流的数量和特征等。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明确市场布局,明确哪些地方可以开店,哪些地方不能开店,尤其要确定应优先选址的重点区域。

四、广泛寻找店址信息 好店址难找,相信很多人都会对此有同感。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优质备选店址,才有可能进行优中选优。如果手头只有别人挑剩下的不良店址,最后只能矮子里拔大个,不可能选到什么好店址。寻找店址信息最好是多管齐下,调动一切力量寻找优质店址。

五、店址调查 当找到一个看似不错的店址,但没办法确定是否真正可行,此时需要进行选址调查。重点调查内容包括:确定店铺可能的辐射范围,辐射区内的人口数量与特征、竞争情况,商圈环境等内容。此外还要调查了解店址前的客流量、店址的可见度、便利性、拦截与互补等。

六、可行性分析 选址开店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可以重点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进行。收益分析是依据店址所能带来的客源的质量和数量在当前的产品价格与服务速度之下预测能实现多少营业额,然后根据成本费用情况对盈利进行估算,根据投资总额测算投资回收期和回报率。风险分析主要是了解商圈发展、道路改造、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迁、竞争变化等因素可能对店铺未来经营产生的影响,评估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七、做出正确的决策 明确了店址未来的预期收益及实现收益的可能性与风险,就能一个店址是否可行做出判断。但选址决策时还要参照开店目的、资金情况、发展战略等因素,如果是为了迅速获取利润,就要求店址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投资回收期很短;如果是为了推广品牌,要求店址可见度高,客流量大,对回收期要求不高;如果是抢为了占市场,只要

店址所处的商圈和位置较好,成熟度不高也没关系,这要求企业有充实的资金支持。有了充分的选址调查和分析,做出正确的选址决策并非是难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