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环境监测站 冯冬全

202_年12月27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作为一名基层环境保护工作者,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充分认识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因此我们在基层工作中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决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作为一名环境保护行业的一名技术人员,始终要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

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作为一名环境保护技术人员,我们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点,为今后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明确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除学习专业技能,还要在政治思想上提高认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切实把楚文化中的经世致用、艰苦创业、目光对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心无旁骛地为的文化建设做贡献。

第二篇: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县委党校做到“三结合”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县委党校及时反应,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全力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做到“三结合”。与加强理论学习相结合。加强提高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深刻领会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提高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做好宣讲培训相结合。全面把握全会精神,组织骨干教师成立宣讲组,丰富讲课内容,为宣讲全会精神做好准备;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把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激发创先争优活力,进而推动党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立足本职发挥特长 积极投身文化建设

赵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从战略高度强调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会议明确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充分阐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先导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目前社会风气的具体表现来看,我国已进入了泛娱乐化时代,特别是个别文艺作品和大众传媒,歪曲历史,愚弄观众。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正逢其时,相信这次盛会,必将开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纪元。下面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简谈几点个人想法:

巧借六中全会东风,掀起纳雍新文化运动。县委、政府高瞻远瞩,早在几年前就明确提出了打造“生态文明县,文化也是生产力”这一全新理念,使我县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我们应把十七届六中全会作为助推剂和指南针,在下一步的文化战略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轰轰烈烈掀起一场具有纳雍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全县人民,健康追求“高质量生存、高品位生活、高素质修养、高文化享受”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上,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争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增加各项社会事业的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位。首先,要把先进文化渗透到全县各行各业,各项社会事业中,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为统领,通过推进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县委应尽快出台文化建设细则,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加快城乡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阵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新华书店这一精神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文化刊物,网络平台,弘扬地方文化。要把纳雍的文化战略品牌,渗透到各项经济活动中,特别是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在品牌打造中提升文化含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重挖掘“文化的附加值”,从而扩大生态文明县的吸引力,助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把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支撑。我县目前的文化人才队伍,虽然较之以前有所发展,但要肩负全县文化建设重任,还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专业素质不强,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希望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灵活使用优秀人才,着力培养专门人才。在人才待遇上,科学设定专业岗位,深化职称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表彰德艺双馨文化艺术优秀人才,重奖弘扬主旋律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积极为文化人才建功立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立足本职发挥特长,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事业。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资源雄厚,是发展先进文化,增进地方软实力不可多得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政协委员,我们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强文化建设的认同感、紧迫感,结合本职工作自觉投身文化建设,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智力贡献。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建言献策。特别是,对于文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求、愿望、呼声,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第四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自202_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我有感于此次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值,结合自身工作门对统计调查文化建设亦有所思考。一、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在于树立全民意识,形成深入人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决定》强调推行当前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调必须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决定》指出了文化工作不可替代的精神保障作用;指出了我党成立以来文化建设的成就;指出了当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 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提出了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提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在创新,基础是队伍,关键在人才。

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重要性。众所周知,不同性质的文化可以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反之,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前进。同时,不同民族的文化,因为相互之间有着历史、地域的差别,也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二)迫切性。文化之所以需要建设,是因为文化并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在如今这个太过看重经济发展的时代里,文化发展的脚步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了。再加上文化本身有着独立的传承和延续性,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此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三、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理解

(一)文化自信。指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诚”的理念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

(二)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三、统计调查文化建设

(一)从三个层面认识统计调查文化。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奠定文化自信,形成一种文化的向心力;制度促进文化自觉,缩短一种文化形成的全面进程;精神确定文化的特点,亦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目标所在。

1.物质文化层。物质文化层面是统计文化的基础,居于统计文化的表层。它包括统计调查工作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即各种物质设施、工作环境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如办公住房、硬件设施、经费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统计数据、分析、刊物等。

2.制度文化层。制度文化层面居于统计文化的中层,是连接统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纽带。统计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指统计文化中用以规定统计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整合和调控统计行为,使统计行为构成一个整体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如《统计法》、统计职业道德等。

3.精神文化层。精神文化层面居于统计文化的核心层,包括统计理念、宗旨、价值观等,是统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二)建设统计调查文化应把握的三个层面。物质是基础,制度是保障,“诚”是核心。

1.物质是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越富裕的地区,人的自信就越高,文化的向心力就越强,古有盛唐为证,今有港台为例。同样,自信的统计调查文化离不开对物质设施、工作环境、经费投入的完善和提高,对中央驻地方统计部门更应对此加以重视,从而增强文化形成的优越感和凝聚力。

2.制度是保障。当前文化的缺失,我认为是近代中国的几次变革将传统文化好的、坏的一起丢弃后,而没有向美、英、德、法、日一样在变革后从制度上、法律上形成一种工业文明征服农耕文明后的信托准则,从而缩短全面整顿的时间。例如《统计法》中虽然规定了统计机构、统计人、统计调查对象的行为准则,但对违反行为准则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就笼统化、淡弱化或无法明确化。在经济行为主体(个人和企业)的心目中,统计执法远远不如税务、工商、城监、卫生执法等,或从根本上就不知统计部门是执法部门,这可以说是统计文化在制度层面上的薄弱。

3.“诚”是核心。如果用一个字从精神层面概括统计文化,我想没有比“诚”更贴切。诚即实事求是,是自古以来做人、立业、兴邦之真理。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 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借用中国古典,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口号,这一口号后来被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表述。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成败得失,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

大跃进的惨痛教训应该牢记,1.5%的房价增幅徒惹笑柄。“GDP”为纲好不好?目标考核怎么搞?统计的核心价值观在干扰之下如何成为统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从辩证唯物主义来讲,“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我们应该培育统计调查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制度规范;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许多许多的历史才能形成一点点习惯,许多许多的习惯才能形成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能形成一点点文化”,统计调查文化需要一代代统计人为之思考,为之奋斗。

第五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重大、内涵丰富,就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重要部署、重要举措。推动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需要广泛深入、扎实有效的宣传动员。要全面把握全会基本精神,大力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机遇挑战,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宣传阐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要求,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要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报道全会精神,集中开展面向干部群众的宣讲活动,切实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解读,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信息强权”的例子。比如美国凭借着语言优势,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介使其文化成为主流强势文化,并迅速向其他文化渗透。

而文化之所以需要建设,是因为文化并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在如今这个太过看重经济发展的时代里,文化发展的脚步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了。再加上文化本身有着独立的传承和延续性,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此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所谓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而文化自信则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

这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为祖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研究和把握祖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8/257187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