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共5篇)

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共5篇)



第一篇: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市”,是审时度势、把握大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而作出的战略选择,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将文化的力量熔铸到蓬莱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深入推进这项工作,要求由市政协牵头成立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专门力量,分专题对蓬莱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经过精心筹备,今天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蓬莱有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位。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使我市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人间仙境、和平圣城”的城市品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做好城市的功能开发,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打造发展平台,实现城市发展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城市居住、旅游、教育科技、生态、产业承载等功能不断增强,为实现赶超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文化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求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应该看到,在全球“文化制胜”的大趋势下,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发展、挑战国际竞争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今后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具有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的独特性,也就是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总的来说,文化对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二,从社会价值看,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原动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的积累,人类社会是不可能上升到文明社会的。今后人类社会要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仍然要靠文化力的推动,这是普遍规律。譬如深圳,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短短20多年,由一个偏远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了一个社会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成功就得益于独特的城市文化的构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文明风气的巩固,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从生态效益看,文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生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生态环境是高度人文化的生态环境。现代人在“自然之主”意识的驱使下,错误地把城市化进程独立于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外去加以考虑、规划和设计,结果导致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蓝天、绿地、碧水逐渐被蚕食,城市和大自然日渐背离,城市人长期承受着心理压迫和精神桎梏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化观念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城市和生态环境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对文化观念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忽视城市文化建设。蓬莱作为人间仙境,既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独特的文化氛围。而且我们的生态建设要围绕城市文化来进行。只有树立这种意识和观念,我们的生态建设才能上档次。

二、明确任务,立足特色,全力打造文化强市

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文化是灵魂,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来衡量。我们提出“文化立市”战略,目的就是要把蓬莱建成文化硬件设施一流、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比较发达、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品牌远近闻名、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经济发展壮大、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的城市。

(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城市魅力。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像世界文化名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曾经产生过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个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名扬世界的城市。一个城市,要提高影响力,凝聚人气,打响几个文化品牌是突破口,有了知名文化品牌,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一下就提升了。当前,蓬莱要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最重要是深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我市有21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渔家文化等为主体的文化体系,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值得我们为之自豪的。如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古代道教最兴盛的地区和全真派的发源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方神仙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海上海防军事要塞、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传播中心、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等。要充分挖掘这些能够体现蓬莱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把它们打造成集旅游、经贸、文化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经济。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美国文化名城洛杉矶,靠“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城”,形成了惊人的影视及音像制品业和文化旅游业。现在,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许多城市,都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将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组成要素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深圳市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他们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大力挖掘短短历史中形成的城市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深深渗透到文化发展的各个层面,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以文化引领新一轮发展。我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理所应当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三)提高城市文化水平,塑造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蓬莱的“城市精神”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够弘扬蓬莱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上次会议我们提出蓬莱塑造城市精神必须突出亲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三个力”。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一是要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没有现代素质的市民,现代化城市由谁来规划?由谁来建设?由谁来巩固和发展?一个充满小农意识和市井习气、封闭保守的城市,是无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只有让广大市民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才能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这个城市才具有文化城市的内涵。二是要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工人和外来人口的数量占全市人口总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要把蓬莱打造成“文化城市”,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重点不容置疑。我们欣喜看到,不少企业非常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出版企业特刊、企业员工报纸,经常性的开展有益企业员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措施,既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给员工们营造一种家的氛围,又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创设有利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出台一系列鼓励企业文化发展的措施,鼓励企业进一步推动自身文化发展。三是要积极引进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艺术团体。教育是文化的基础,科技是文化的精华,艺术团体是文化的结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将这三者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由移民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家,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像美国的波士顿,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名城,靠的就是这三者。因此,要进一步整合现有的教育、科技、文化资源,全力加快已引进的几所高校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再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艺术团体,尽快提高文化档次。

三、强化责任,分工协作,认真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希望大家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做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将我市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不断展现蓬莱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魅力,让“人间仙境、和平圣城”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一是要尊重历史。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内容纷繁复杂,琳琅满目,包含了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文化典籍、历史文化名人、民俗文化、自然人文文化、革命文化等诸多方面。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要坚持“尊重历史、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在立足古今历史事实、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开拓创新,也就是要做到“扬弃”。对待历史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先进的历史文化要不惜力量加以保护、挖掘与利用,让其重现生机,为发展增辉。

二是要古为今用。开展历史文化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我们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要坚持“古为今用”原则,如,我市是最早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果把这一文化研究和挖掘好,就可以进一步拉近蓬莱与日、韩之间的联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能够扩大对日、韩招商引资工作,为蓬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是要搞好规划。开展历史文化研究,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做好长远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本着服务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题目,采取专职人员和业余人员相结合的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用会刊或者专辑的形式印刷成册,向社会广泛发放,使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民支持、参与的强大合力。

四是要凝聚力量。搞好历史文化研究,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一是要与文化、教育等部门搞好联动,及时沟通情况,交流研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二是要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目前,我市一些企业家对挖掘蓬莱的历史文化也很感兴趣,要鼓励、支持他们兴办文化项目,尤其是历史文化恢复、挖掘项目。三是要注意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同志们,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高品位文化强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希望历史文化研究会积极发挥作用,深入调查研究,为蓬莱赶超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市”,是审时度势、把握大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而作出的战略选择,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将文化的力量熔铸到蓬莱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深入推进这项工作,要求由市政协牵头成立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专门力量,分专题对蓬莱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经过精心筹备,今天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蓬莱有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位。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使我市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人间仙境、和平圣城”的城市品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做好城市的功能开发,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打造发展平台,实现城市发展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城市居住、旅游、教育科技、生态、产业承载等功能不断增强,为实现赶超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文化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求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应该看到,在全球“文化制胜”的大趋势下,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发展、挑战国际竞争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今后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具有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的独特性,也就是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总的来说,文化对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经济价值看,文化及文化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经济发展到更少地依赖于制造业而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时候,文化的经济价值就开始凸现,这集中反映在两点:一是文化在旅游业上的关键性作用。通常吸引游客首次到一个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可以说,旅游是依靠文化而活的,这就是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二是文化作为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在欧美国家,从事文化活动的就业者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5--3.5%。在文化中心如英国的伦敦和美国的纽约,超过20万人在文化部门工作,占城市就业人口的5%。

第二,从社会价值看,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原动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的积累,人类社会是不可能上升到文明社会的。今后人类社会要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仍然要靠文化力的推动,这是普遍规律。譬如深圳,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短短20多年,由一个偏远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了一个社会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成功就得益于独特的城市文化的构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文明风气的巩固,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从生态效益看,文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生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生态环境是高度人文化的生态环境。现代人在“自然之主”意识的驱使下,错误地把城市化进程独立于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外去加以考虑、规划和设计,结果导致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蓝天、绿地、碧水逐渐被蚕食,城市和大自然日渐背离,城市人长期承受着心理压迫和精神桎梏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化观念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城市和生态环境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对文化观念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忽视城市文化建设。蓬莱作为人间仙境,既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独特的文化氛围。而且我们的生态建设要围绕城市文化来进行。只有树立这种意识和观念,我们的生态建设才能上档次。

二、明确任务,立足特色,全力打造文化强市

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文化是灵魂,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来衡量。我们提出“文化立市”战略,目的就是要把蓬莱建成文化硬件设施一流、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比较发达、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品牌远近闻名、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经济发展壮大、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的城市。

(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城市魅力。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像世界文化名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曾经产生过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个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名扬世界的城市。一个城市,要提高影响力,凝聚人气,打响几个文化品牌是突破口,有了知名文化品牌,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一下就提升了。当前,蓬莱要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最重要是深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我市有21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渔家文化等为主体的文化体系,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值得我们为之自豪的。如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古代道教最兴盛的地区和全真派的发源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方神仙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海上海防军事要塞、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传播中心、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等。要充分挖掘这些能够体现蓬莱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把它们打造成集旅游、经贸、文化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经济。文化产业,主要包括

第三篇: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致辞

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致辞

正当*时候,*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zf向*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是由我市一批关心*历史文化的退离休老领导同志,省内外关心、热爱、支持*发展的*籍人士,乐于奉献的民间史志文化工作者,共襄义举、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使我市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下面,我就全市如何积极配合、支持开展历史文化挖掘、转化、创新、利用,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源远流长、色采斑斓的*历史文化,是*先民筚路蓝缕于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积累着丰富的劳动智慧和理性思辨,是*人民最根本的文化基因。挖掘、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研究历史文化,有利于不忘历史,开创未来。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今天遇到的问题,往往在历史中可以找到影子和答案。所以古人说:“以史为镜知兴替,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

第二、研究历史文化,有利于社会文明风气的崇尚与弘扬,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软实力,塑造美好的*形象,促进*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研究历史文化,有利于传承历史,绵延文脉。

一部*历史,即是一部地方文明史、社会发展史、人民斗争史。传承好这一文脉,是*社会蓬勃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我们要建设一个古老而崭新的*人居生态环境,我们要围绕文化建设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推陈出新,创新发展,让生态建设不断上档次,上台阶。

二、立足*,突出特色,全力打造本土文化金名片。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域的文化品位和鲜明个性的生动体现,我们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溯其源,找其根,寻其魂,充分展现*魅力和*人民独特的精神风采。

*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有()等。这些文化遗存或凝结着炽热的爱国情怀,或夹裹着弥漫的时代硝烟,体味文化,摇曳多姿。

*历史人物色彩斑斓,群像壁立。南北朝时期,出生*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被列为中国自孔子至孙中山200个思想家之一。

*民间艺术独具南国风格。剪纸绘画,法天象地,崇尚自然;民歌号子,粗旷豪壮,陶冶情操。等等。

*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革命的热土,红色的故乡。星火燎原遍湘鄂,红色首府竖丰碑;百里洪湖染殷红,万顷沃野埋忠魂。这是一张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红色文化名片。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能够体现*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把它们打造成集旅游、经贸、文化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三、强化责任,分工协作,积极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是一项极其特殊而艰巨的工作,它一头担负着历史,一头担负着未来。希望大家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做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将我市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不断展现*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魅力,展现*人民高尚的思想情操和独特的精神风采。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要成为市委市zf的智囊团。

一是要尊重历史。

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要坚持“尊重历史、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在立足古今历史事实、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开拓创新。

二是要搞好规划。

开展历史文化研究,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做好长远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本着服务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题目,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要采取多种形势积极转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转化为社会效益。

三是要古为今用。

开展历史文化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我们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要弘扬*荆楚南国的文化底蕴,又要彰显*人民“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我们要用历史文化焕发出来亲和力、创新力、凝聚力,来塑造*崭新的人文精神,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力。

第四篇:在地区党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地区党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

(2012年8月18日)

各位会员、同志们:

**地区党建研究会从今年6月着手筹备,历经五个多月的时间,今天得以正式成立了。**地区党建研究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街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三心工程”,扩大并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地区的各项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地区党建研究会的成立是**地区党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好事,标志着**地区党建工作又搭建了新平台,迈出了新步伐。作为**地区党建研究会的副会长,在此我提出三点具体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什么要成立党建研究会,这对**地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哪些意义,这是近段时间大家一致在考虑的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加强党建研究是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保民生、1

保稳定、保增长、保繁荣的目标,靠什么?靠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只有党员带头作用发挥好了,才能凝聚人心、共谋发展。所以,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建研究工作,开拓出新的思路、新的视野、新的方法,为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使我们党更好地担负起新的历史责任。

2.加强党建研究是推进地区和谐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原因,**地区不稳定因素较多,各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好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担负起说服教育周围群众的职责。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社区党员成分日益复杂、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城市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机关党员、离退休党员和“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这些,都对加强党建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加强党建研究是推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当前我们党的建设成效十分明显,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个别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一些党员宗旨意识淡薄、作风不实,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少数领导干部能力和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切实加强对地区党的建设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并以党建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更理性、更科学地推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二、要围绕大局,努力提高全区党建研究水平

1.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党建研究的繁荣。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所以从事党建研究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超前意识,切实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冲破阻碍进步的体制樊篱,改变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善于把握党的建设实践的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实践中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善于捕捉实践中的创新点,超前研究,大胆探索,增强党建研究的预见性、超前性、创新性和指导性,指导和带动党的建设的实践不断发展、创新,实现党建研究的繁荣。

2.把握正确方向,服务中心和大局工作。从事党建研究,我们既要从大的方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研究好、宣传好、普及好,更要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实践的意识,突出**地区实际,突出特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汽车强区、三产富区、科技兴区”三大战略重点,努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城市建设的配角、社区建设的主角,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新课题,研究新举措,为促进各项决策落到实处提出对策建议,做出积极贡献。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造党建研究新成果。这里的意思是我们的研究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业为中心和切入点,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当前,**地区最大的实际,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和谐**。因此,我们的党建理论研究课题应该依托这个实际来推动,其研究成果应该由这个实际来检验。

三、要创造条件,为党建研究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建研究会是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团体,是党联系广大党建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区委对党建研究会的工作很重视,期望很高,各会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党建研究会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建研究会的自身建设,为开展党建研究在思想、工作、物质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

1.要重视基层基础,抓好队伍建设。要确保党建研究会的工作顺利开展、多出成绩,关键是要着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优秀人才,重点扶持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潜力较大的研究人才,并通过广泛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党建研究队伍中来,逐步发展壮大研究会组织。同时,党建研究会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沟通和互动,努力把党建研究会建设成为“智囊之家”、“和谐之

家”。

2.要搞好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党建研究会的会员中,有从事党建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也有机关、企业等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基本涵盖了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是**地区党建研究的骨干力量。**地区党建研究会各会员单位要通力合作,多出题目,多提要求,提供便利条件;要切实承担起应尽职责,积极参与研究会工作,为研究会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3.要加强交流研讨,促进成果转化。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理论研讨和成果交流活动,并通过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课题研究工作机制和制度,形成人人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平等交流、民主和谐的良好环境,推动**地区党建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要认真吸收和借鉴一切积极的研究成果,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各位会员、同志们,新形势下,党建研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党建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副省长在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上午,我们在此隆重举行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这是我省茶界茶人的一大喜事,也是我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振兴茶业经济,发展茶文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对对省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杨汝岱副主席百忙中莅临视察

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对茶文化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经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新阶段,茶叶成为加快陕南区域突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性特色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思路,加快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茶文化研究,全面提升了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107.6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69.8万亩,总产量17604.4吨,茶叶农业产值13.5亿元,茶农种茶年人均纯收入987.5元,茶产业已成为陕南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随着茶产业的日益发展,茶文化的氛围逐渐浓厚,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崇尚茶文化,追求茶品味,逐步成为社会时尚。特别是去年以来,省茶叶流通协会保护性恢复研究具有6历史的“泾阳茯茶”,已于今年成功恢复明代茯茶加工工艺,重塑了“茯茶始祖”的这一历史名牌;汉唐皇家宫廷文化、佛教茶文化、道教茶文化、贡茶文化以及民间文人雅士茶文化的研究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是我省推进实施《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省政府已经明确今年我省茶产业发展要围绕围绕“扩面积、增总产,推良种、抓示范,树品牌、增效益”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力抓好优质高产茶叶种植、茶园及茶厂技术改造和品牌打造三个重点,搞好市场营销体系、科技人才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三项建设,增强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省茶产业发展的目标确定:种植总面积达到120万亩。低产茶园改造完成18.25万亩,培育丰产茶园完11万亩;新建茶园12.4万亩。新发展无公害、绿色认证茶园18万亩,新认证有机茶园1.1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96万吨;总产值达到10亿元;茶农种茶年纯收入达到6亿元。为了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省政府要求,各级重点抓好茶叶产业规划、新建园、培育龙头、整合品牌和发展茶文化等工作,通过努力,全面提升茶产业、振兴茶经济。为了推动和扶持茶业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决定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树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品种的保护和标准制定、茶农的技术培训、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做好公益性、社会性的服务工作,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年省级财政的茶叶发展专用基金由2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在省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茶叶产业扶持的力度和增加幅度前所未有。市县政府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快茶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我省茶叶产业的不断升级。

当前,加强对茶文化的研究,是今年《规划》实施的一项重点工作,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发掘、传承和弘扬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推陈出新,宣传造势,培育我省茶叶品牌,提升我省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全省茶产业、茶经济发展。因此,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盛产茶叶的陕南地区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虚心学习兄弟省的宝贵经验,把弘扬我省悠久厚重的茶文化同延伸拓展茶产业链、促进茶经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做大做强我省茶产业同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扩大优质茶园规模、提升陕茶质量同创建陕茶优质品牌,增加茶农收入紧密结合起来,把倡导“茶为国饮”,普及科学饮茶知识同开展群众性茶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科学规划,创新发展思路,落实有力措施,务求取得显著成效。要开展茶文化研究工作,组织专门人力,深挖当地茶文化资源,并为他们开展科研和调研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鼓励他们多出科研成果。

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市、各部门的支持下,新成立的省茶文化研究会一定能充分发挥地方性、学术性、科研性民间组织的作用,在弘扬茶文化、繁荣茶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建设西部强省,造福三秦百姓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