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从一道教材课后习题谈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从一道教材课后习题谈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第一篇:从一道教材课后习题谈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从一道教材课后习题谈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请看一道题: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盖了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请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以上假设,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人教版教材下册78页第4题)

这是一道典型的氢氧化钠变质的问题。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涉及碱和盐的化学性质,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各级考试包括中招考试中常考的内容。要掌握好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应首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再多做一些题目,掌握出题方式和方向。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一、知识准备(基础知识)

1、NaOH有哪些化学性质?举例说明,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O2+2NaOH= Na2CO3+H2O,SO2+2NaOH= Na2SO3+H2O

(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如:NaOH+HCl= NaCl+ H2O,2NaOH+ H2SO4= Na2SO4+2H2O

(4)与一些盐反应。如:2NaOH+ CuSO4= Na2SO4+Cu(OH)2↓,NaOH+FeCl3=3NaCl+Fe(OH)3 ↓

2、Na2CO3有哪些化学性质?举例说明,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与酸反应。

如:Na2CO3+2HCl=2 NaCl+ H2O+ CO2↑,Na2CO3+ H2SO4= Na2SO4+ H2O+ CO2↑

(3)与碱反应。

如: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Ba(OH)2=BaCO3↓+2NaOH

(4)与盐反应。

如::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二、氢氧化钠的变质(几个要点)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反应式为:CO2+2NaOH= Na2CO3+H2O)

2、如何通过实验证明NaOH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即氢氧化钠发生了变质,也就是检验是否有Na2CO3生成)

(1)加酸(如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2)加碱[如Ca(OH)2]有白色沉淀产生。

(3)加盐(如C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

3、如何除去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杂质?说出你的实验操作方法。

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

4、NaOH变质程度的探究

(1)猜想:部分变质;全部变质

(2)能否用酚酞溶液直接检验出NaOH是否存在吗?

不能,因为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为部分变质?写出步骤、现象、结论。

取样品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再取上层清液少许,加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若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三、引申:

1、氢氧化钾的变质

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一样,都是一种强碱,且钠与钾的化合价均为+1价,两者具有相似的性质。[本质原因:均解离出相同的氢氧根离子(OH-)]以上所叙述内容均适用于氢氧化钾。

2、氢氧化钙的变质

氢氧化钙的变质也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解此题时要根据氢氧化钙与变质生成的碳酸钙性质的不同来加以区分。上述氢氧化钠的变质也适用于氢氧化钙。

3、氧化钙的变质

(1)原因:CaO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2,继续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

3[原理:CaO+H2O= Ca(OH)2,Ca(OH)2+CO2=CaCO3 ↓+H2O]。

(2)如何检验氧化钙是否变质:①首先取样品加适量水,如无放热现象,说明已全部变质(原理: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②另取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有气体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钙(原理:CaCO3+2HCl=CaCl2+ H2O+CO2 ↑)。

4、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不考虑水的蒸发)。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溶质质量变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久置的澄清石灰水也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但生成的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溶质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

5、在综合应用题中与计算相结合。

四、例题讲解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把氢氧化钠的片状固体放在表面皿中,离开实验室。三天后进行观察。

[发现问题]三天后片状固体变成白色粉末状固体了。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状固体是什么?

[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__________。

解析: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易发生潮解,而且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可检验碳酸钠。

答案:[建立假设] 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

[反思与应用]熟石灰密封保存

2、(见第一段题目:人教版教材78页第4题)解析:本题通过对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考查其有关性质的应用。由于氢氧化钙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存放的氢氧化钠就有可能变质。究竟是哪一种假设,可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可先加入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如果想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程度,滴加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是不够的,因为只能判断其变质,不能确定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所以就需要先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已变质,再取上层清液滴入无

2色酚酞试液,若变红,说明还有氢氧化钠存在,则假设二成立;如果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存在,据此证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假设三成立。

答案:(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五、巩固练习

1、(2008年河南中招)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碳酸钠。(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酸、碱两类物质中各选一种物质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用化学式表示):

酸__________碱____________

2、(2009年河南中招)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

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

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

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右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

3、[2012年天津市中招]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的是()A.碳酸钙 B.浓硫酸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4、(2012年河南化学竞赛预赛)请写出一个既能检验烧碱变质、又能除去杂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2012年河南省郑州市二测)(1)氢氧化钾跟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请从其微观构成上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也会发生变质。请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检验某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即可,写在下面横线上。)

3部分碱、盐的溶解性表(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3年广州市)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KOH; 假设2:含KOH和K2CO3; 假设3:只含K2CO

3(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假设

2或假设3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检验

②“固体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质试剂也有利用价值,从KOH和K2CO3的组成和性质看,这瓶变质试剂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7、(2014郑州二测)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质且质量减少的是()

A、食盐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钙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8、(原创)下列物质由于变质使其质量增加或减少的是()

A、食盐水B、浓硫酸C、浓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E、浓盐酸

附 参考答案:

1、(1)CO2+2NaOH= Na2CO3+H2O(2)HCl(合理即可)Ca(OH)2(合理即可)

2、① 盐酸(或硫酸等)

3、D4、Ca(OH)2+Na2CO3=CaCO3↓+2NaOH5、(1)它们都有氢氧根离子(2)2HCl + K2CO3 == 2KCl + H2O +

CO2 ↑;K2CO3+ Ca(OH)2 == CaCO3↓ + 2KOH;K2CO3+ CaCl2 == CaCO3 ↓+ 2KCl(或其他合理答案)

6、(1)2KOH + CO2 === K2CO3 + H2O(2)有气泡产生(3)①过滤)②CaCO3③ 将碳酸钾完全反应,防止对接下来的实验干扰)(4)作钾肥(其他答案合理则可)

7、C8、D

第二篇:氢氧化钠变质问题[定稿]

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

苏豫中学:张冬青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化学方程式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NaOH + HCl = NaCl + H2O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 NaOH + Ca(OH)2≠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NaOH + BaCl2≠

3、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原理: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钡,因为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Na2CO3 + Ba(OH)2 = BaCO3↓ + 2NaOH)

4、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注意:①不能选用盐酸或硫酸等酸液,因为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同时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会生成NaCl或Na2SO4,引入了新的杂质。②不能用氯化钙等盐溶液,因为它们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NaCl,引入了新的杂质。)

练习

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

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

符”,如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验证该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_________保存。练习

2、某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在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后,该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⑵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该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

写出⑶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⑷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练习3: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

与 Na2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发现:Na2CO3 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常用 HCl 溶液来检验Na2CO3 的存在。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小军

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 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去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震荡,得到无色透明液体;(Ⅱ)取少量(Ⅰ)的液体,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练习

5、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 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 猜想Ⅱ:全部是NaOH.猜想Ⅲ: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

(2)若X是Ba(OH)2溶液,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生成,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为 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 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X是B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 练习

6、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A实验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球变大 ;

(2)C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小明通过实验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水、氯化钠、指示剂和 碳酸钙

(写物质名称);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盐酸(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明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东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小刚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有可能是 氢氧化钙(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聪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明、小东、小刚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

若溶液呈红色,则 小刚 的猜想正确;若溶液呈无色,则 小明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压强变小,大气压吧气球吹大;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

(3)因为“滴由酚酞的溶液显碱性”,则可知该溶液呈碱性;故碱性物质由: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它们的混合物等组合;根据实验设计,验证实验的猜想.

解答:解:(1)A实验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变大;

(2)C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由题意可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交流讨论】①小明通过实验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水、氯化钠、指示剂和碳酸钙;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盐酸.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等(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聪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明、小东、小刚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实验.若溶液呈红色,则小刚的猜想正确;若溶液呈无色,则小明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故答为:(1)气球变大;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交流讨论】①碳酸钙;盐酸;②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写化学式也可给分)(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实验设计】小刚;小明【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掌握碱的性质及其应用;了解物质的除杂和净化方法;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和在空气中的储存方法.

第三篇:2013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问题

变质问题专题复习

【探究1:NaOH变质问题】

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

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验证该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②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娟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_________保存。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探究其成分,甲、乙、丙、丁分别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其完成下面的探究:

甲同学欲证明这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乙同学:猜想该氢氧化钠固体可能并未完全变质,于是他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少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乙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

丙同学:丙认为乙同学的结论并不可靠,原因是。

如果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需要增加一个实验,请你将需要增加的实验方案写在下面:

实验中酚酞还可以用替代。

丁同学:通过实验证明该固体部分变质,既然并未完全变质,丁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制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有以下试剂可以选择:

A、Ca(OH)

2B、CaCl2C、HCl

将固体溶解,用胶头滴管逐渐滴加(填序号)试剂,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进行操作和操作,最终得到纯净的烧碱固体。

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1、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已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 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

①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②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真是没有NaOH了吗?他又作了探究:

③猜想:④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试液中还有NaOH。⑤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了: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保存。

练2.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猜想工: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现象b为,则猜想Ⅱ成立。

根据上述实验,若测定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还须测定的数据是A、测定沉淀的质量

B、溶液蒸发溶剂,测定残留固体的质量C、溶液与稀硫酸中和,测定消耗H2SO4的质量

3、实验室中有一瓶烧碱固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小王认为它可能变质,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小王认为这瓶烧碱的可能组成有:A、全部是烧碱;B、全部是碳酸钠;小李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请你说出。

(3)对于第三种可能性,小李设计了一下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4)请你写出上面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5)你认为小李的第三步设计正确吗?说出理由。

(6)除上面用到的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外,请你用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这种试剂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小赵认为检验固体中有氢氧化钠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

酞试剂,变红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有氢氧化钠。这种设计合理吗?说明理由。

4、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图线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图线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2)借助于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探究2:Ca(OH)2变质问题】

1、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山把一标有“生石灰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1)

(2)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和Ca(OH)小山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山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3)小西认为步骤②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愉快的小组活动结束了,除以上的猜想及实验,你还想对该干燥剂的成分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例2.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他让小王和大伟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2)进行猜想:

①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 ②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 ③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①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

(4)反思与应用:

①氢氧化钙俗称:,其水溶液的_____________PH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农业上一般用氢氧化钙改良________性土壤。(选填“酸”或“碱”)

②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________ 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钙应_____________ 保存.

1、思奇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思奇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思奇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思奇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下表)

3、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

(1)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乙同学猜想是CaCO3;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设计】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________保存熟石灰。

4、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所有可能的组成,还需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第四篇:项目经理继续教育--教材课后习题及最新题库225道

IT运维

1.1 单选题(共60题)1.Gartner成熟度模型中,大集中阶段后应进入()C.标准化阶段

2.交付规范中的核心内容不包括()C.交付文档

3.运维标准系列中不包括()B.技术要求

4.ITSS组织是哪年成立的?()D.2009年

5.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不包括()C.工具

6.ISO2000的模型中,控制过程部分包括()A.配置和变更管理

7.工具中的运维生产调度平台功能不包括()C.客户项目配置管理

8.工具管理中的运维管理工具功能不包括()D.规划建议

9.持续改进应关注的服务点不包括()D.服务计划

10.持续改进的原则不包括()A只存在实施过程中

11.持续改进的戴明环不包括()D.反馈

12.戴明环的正确动作顺序为()C.PDCA

13.知识积累的对象不包括()B.工具的采购信息

14.共享的只是文档为什么要脱密处理()A.避免非专业知识外的客户信息泄漏

15.满意度调查为什么建议选择独立的部门执行()D.保证调查的公正性

16.对客户的满意度了解需重点关注()B.低分和投诉的服务

17.为什么指标设计需要双方达成共识()D.必须确保被考核者理解并认可管理者的要求

18.为什么指标设计需要量化()A.便于衡量工作完成好坏优劣

19.为什么指标设计需要与个人利益相关()B.有效将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促进指标完成

20.质量管理中指标设计必须基于的需求不包括()D.流程需求

21.下列不属于业务流程的是()D.业务分类方法

22.能力管理中形容能力过剩引起的问题称为()A.帕金森定律

23.连续性管理的IT策略源于()D.业务的连续性策略

24.可用性管理中的关键三要素不包括()D.可操作性

25.变更管理的核心动作包括()B.授权和审批

26.事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D.尽快将故障现象恢复到正常状态,保证业务损失最低

27.不属于技术流程的有()B.事件管理流程

28.各类型组织管理中都需要关注的内容不包括()C.确保个人能力专业性

29.复合型组织的劣势体现在()A.沟通成本高

30.容易得到业务部门支持认可的组织类型为()C.服务或复合型组织

31.服务型组织的劣势体现在()C.对员工解读业务需求的能力很高

32.梯队型组织适用的情况是()B.流程化程度高,关注响应解决问题SLA

33.技术型组织劣势体现在()D.容易出现技术问题推诿

34.项目型组织的优点体现在()B.资源集中,效率高

35.项目经理拓展业务的动作不包括()D.自己团队的稳定情况

36.项目经理在保证服务质量时关注的内容不包括()A.商务条款的合理性

37.运维人员职业发展路径不包括()C.时机成熟,调动到客户处

38.关注运维人员职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B.降低人员培养成本

39.规范运维人员行为的手段不包括()C.考核化

40.培养用户能力的手段不包括()B.不允许用户自行解决

41.帮助客户成功不包括()D.保持心态积极 42.人员管理中客户的定义是()D.负责服务评价、验收和付费的人员

43.系统管理统一协作需要关注的内容不包括()B.彼此独立,互不干涉

44.环境系统管理为什么要重点关注电力和空调()A.电力是动力关键,空调是温湿度关键

45.硬件系统管理为什么需要避免单点故障?()C.确保故障发生时,服务仍能通过备份或冗余设备提供

46.数据系统管理为什么要考虑备份恢复?()A.数据损坏或丢失时可以及时恢复减少业务风险

47.应用系统促进发展需要()C.预留系统接口满足增长

48.应用系统管理为什么需要通过需求管理尽量减少变更()A可能产生风险影响系统稳定

49.应用系统管理为什么需要开发支持延续?()C.开发人员了解应用系统结构和应用开发的历史情况

50.应用系统管理为什么需要选择成熟平台?()D.技术成熟,漏洞少,技术资源便于获取

51.系统管理不包括()B.人员管理

52.运维管理提升竞争力不包括()D.备件充足

53.安全管理中不属于合规性要求的是()B.内部制度

54.安全管理需要避免的不包括()C.客户沟通

55.不属于优化行为的是()D.咨询

56.优化能力等同于()A.解决问题的能力

57.成本黑洞不包括()B.工具采购

58.成本管理的成本分类中不包括()D.机会成本

59.成本管理模型不包含()B.概算

60.成本管理需要关注的内容不包括()D.成本分类 1.2 多选题(共25题)

1.Gartner的成熟度模型中包含()ABCD

A.虚拟化阶段 B.起步阶段 C.标准化阶段 D.合理化阶段

2.工具管理原则包括()ABCD

A.适合自己 B.考虑衍生风险 C.符合ROI要求 D.固化流程和知识沉淀

3.供应商管理过程包括()ABCD

A.候选考察 B.供应商选择 C.供应商考核 D.供应商退出

4.满意度调查中发现低分和投诉应()BCD

B.与客户沟通具体情况 C.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D.跟踪执行情况

5.过程监控的原则有()BCD

B.明确过程监控指标 C.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D.使用独立的部门执行

6.发布管理中主要涉及的三个环境是()BCD

B.开发环境 C.测试环境 D.生产环境

7.配置管理中的专业名称包括()ABC

A.CMDB B.Baseline C.CI

8.服务流程的例子包括()ABCD

A.成本管理流程 B.变更管理流程 C.发布管理流程 D.服务级别管理流程

9.复合型组织的特点包括()BCD

B.共性整合,个性分立 C.贴近业务,资源复用 D.灵活高效

10.以下哪些称呼属于服务型组织()ACD

A.ERP运维部 C.OA服务部 D.个人贷款服务部

11.运维人员稳定提升需要关注()ABD

A.在组织内的成长历程 B.职业路径 D.日常关怀

12.运维人员可以主要分为()ABCD

A.一线操作人员 B.二线保障人员 C.三线专家 D.顾问

13.下列选项属于客户工作当中的“痛”的是()ABC

A.成本增加 B.质量下降 C.新规范的要求

14.环境系统保持稳定需要考虑()ABCD

A.电力和空调保障 B.机房管理制度执行 C.备份冗余准备 D.重点系统的服务连续

15.数据系统保持稳定需要考虑()BCD

B.选择成熟的平台 C.避免组件不兼容 D.合理的备份机制

16.运维管理提升竞争力主要体现在()ABCD

A.成本更低 B.响应更快 C.客户满意 D.恢复迅速

17.性能优化的压力主要来源于()CD

C.需求的增长 D.资源的限制

18.质量管理包含哪些内容()ACD

A.指标设计 C.过程监控 D.结果监控

19.系统管理包含哪些内容()BCD

B.硬件系统管理 C.桌面系统管理 D.数据系统管理

20.IT生命周期包含哪些阶段()ABCD

A.规划阶段 B.设计阶段 C.集成阶段 D.运维阶段

21.结果监控的原则有()ABCD

A.对改进跟踪反馈 B.将结果与相关团队沟通 C.应结合过程监控数据 D.尽可能了解具体客服意见

22.ITILV2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BC

B.服务支持 C.服务交付

23.服务型组织管理点包括()ABC

A.业务等要求需分解为子目标 B.团队有熟悉业务的接口 C.避免与业务团队职责不清

24.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ABCD

A.项目型组织 B.技术性组织 C.服务型组织 D.复合型组织

25.IT运维中的人员管理包含哪些内容()BCD

B.客户管理 C.用户管理 D.工程师管理

2.1 单选题(共70题)

1.如何实现对广播系统进行精确的时间控制?()A.配置标准时间系统,必要时刻配置卫星全球标准时间信号系统

2.对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什么()D.应熟悉系统的原理、性能和操作规程

3.隐蔽工程如何验收()C.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4.信息化系统验收按照什么标准进行()B.按照被批准的设计图纸、合同约定的内容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

5.测评是系统应具备什么条件?()D.系统应调试完成并自检合格

智能建筑 6.下面哪种的数据应在调试过程中加以记录()A.调试的输入输出数据及分析

7.系统集成中系统的纵向关联表现的是()A.信息加工的逐步深入

8.下面内容哪一项是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D.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对各类系统的信息资源加以共享和优化管理。

9.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定义是()A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10.根据国家标准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定义,智能建筑建设的四大构成要素是()C.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

11.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属于什么系统()D.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12.出入口控制系统属于什么系统()B.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1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属于什么系统()C.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14.以下哪些要求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给排水设备的监控要求()D.给排水泵运行状态检测、监视、故障报警、启停程序配置

15.以下哪些要求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空调机组的监控要求()B空调机组运行状态监测、监视、故障报警、启停程序配置

16.集散式控制系统的含义是什么()D.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17.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是()D.应满足该建筑物所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能及工作性质的功能要求

18.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支持哪些业务信息的传输()A.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信息的传输

19.下面哪一个描述安全防范体系的层次是正确的()A.安全防范体系的层次应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安全管理

20.计算机网络常常采用哪种交换技术()D.以太网

21.信息网络系统属于什么系统()C.信息设施系统

22.电话交换系统属于什么系统()C.信息设施系统

23.通信接入系统属于什么系统()A.信息设施系统

24.在智能化建筑中,什么是公共安全系统()A.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系统

25.在智能化建筑中,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定义是什么()D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26.根据国标的定义,博物馆属于哪类建筑()A.文化建筑

27.根据国标的定义,图书馆属于哪类建筑()A.文化建筑

28.信息化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要求是一样的吗()B.是不一样的

29.信息化体现在哪些方面()D.信息化体现在对数据的采集、传递、分析、处理和表现上

30.信息化的概念是什么()A.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31.有关交换技术的论述,正确的有()D.分组交换将一个大报文分割成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在接收端再将各分组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格的报文

32.备份一般有3种方式,即完全备份、增量备份、()D.差分备份

33.电磁干扰可通过()和传导两条途径影响设备的工作。A.电磁辐射

34.机房的内部防雷主要采取屏蔽、()、合理布线或防闪器、过电压保护等措施 C.等电位连接

35.机房内一般应采用()装修,避免使用挂毯、地毯等吸尘、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B.乙烯材料

36.下面哪个攻击是防火墙不能够防范的?()B.局域网用户的攻击

37.网络安全产品的特点不包括()A.网络安全采用统一的技术和策略

38.网络管理是分层实现的,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将网管业务分为多个层次,包括()B.1 2 3 4

39.()是防火墙的补充手段,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它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C.入侵检测

40.()被广泛地用于WEB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身份认证和加密数据传输。B.SSL

41.()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采用IEEE802.1Q协议标准。A.VLAN

42.()选择算法的特点是能较好的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是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B.动态路由

43.NAT实现方式不包括()C.自动协商

44.RPR的简称ResilientPacketRing弹性分组环,以下哪个不是RPR技术的优点()A.IP地址的自动发现

45.以下哪个不是POS技术的优点?C.支持电路仿真

46.网络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标准化及开放性②先进性与实用性③可靠性④可扩展性⑤安全性。A.12345

47.一体化安全网关UTM,UTM统一威胁管理,是在防火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下哪个不是UTM的主要功能?()B.网管系统代理

48.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以下哪个不是防火墙的主要功能()C.防范网络内部网络攻击

49.不会产生冲突的网络拓扑结构是()C.点一点全连接结构

50.在下列网络威胁中,哪个不属于信息泄露?()C.拒绝服务攻击

51.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哪种网络设备实现的()C.路由器

52.VLAN在现代组网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一个VLAN中的两台主机()B.可以跨越多台交换机

53.Ethernet局域网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为()B.CSMA/CD

54.下列哪一种陈述是真实的()A.对应于系统上的每一个网络接口都有一个IP地址

55.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C.网络服务器

56.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57.组建智能建筑的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联网计算机系统的()D.资源共享

58.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三类,它们是()D.LAN MAN WAN

59.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请确定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D.2

60.要把学校里行政楼和实验楼的局域网互联,可以通过()实现.A.交换机

61.交换机端口可以分为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类。对于100Mbps的全双工端口,端口带宽为()D.800Mpbs

62.0.0.1属于哪一类特殊地址()B.回环地址

63.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B.结构关系

64.在OSI七层网络模型结构中,路由器工作在哪一层()B.网络层

65.千兆以太网标准于1998年6月获得批准,它为三种传输媒质定义了多种收发器,其中()是用于安装单模光纤。A.1000Base—LX

66.第四层交换负载均衡的原理,就是按照IP地址和()进行虚拟连接的交换,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计算机的相应端口中。A.TCP端口

67.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通过两个或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时传输以提供更高带宽、更大吞吐量的封装技术是()C.端口汇聚

68.交换机是一种基于()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A.MAC

69.智能建筑计算机网络和应用基本采用()通信协议。A.TCP/IP

70.较大网络要进行分层设计,一般包括核心层、()、接入层3个层次。B.汇聚层

2.2 多选题(共30题)

1.信息化系统建设包括()ABC

A.前期的充分调研和规划 B.建设过程中精心组织的实施

C.建成之后的使用及维护以及今后的改进提升

2.集成系统之间的信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关联形式()AD

A.横向关联 D.纵向关联

3.集成系统应满足以下哪些配置要求?()ABD

A.应实现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B.可支撑工作业务系统及物业管理系统

D.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设计是()ABC

A.以建筑物的建设规模为依据 B.以建筑物的业务性质为依据 C.以建筑物的物业管理模式为依据

5.应急联动系统应配置以下系统()ABC

A.有线/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B.多路报警系统(110、119、122、120、水、电等城市基础设施抢险部门)C.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疏散导引联动系统

6.定风量空调控制和变风量空调控制有哪些不同?()AB

A.是否配置了风道压力测量 B.是否配置了风机变频控制

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所起的作用是()ABC

A.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 B.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安全和可靠 C.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节能和环保并达到管理要求

8.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应对建筑物内各类设施的哪些内容建议管理?()ABC

A.资料 B.数据 C.运行和维护

9.以下哪些要求是时钟系统的功能要求?()ACD

A.具有校时功能

C.采用母钟、子钟组网方式

D.母钟具有向其它有时基要求的系统提供同步校时信号的功能

10.以下对广播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BCD

B.广播系统根据使用的需求可以分为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和应急广播等不同的功能子

系统。

C.广播系统可配置多音源播放设备,以根据需要对不同分区播放不同音源信号。D.广播系统可根据需要配置传声器和呼叫站,实现分区呼叫控制功能。

11.以下对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描述正确的是()ABC

A.本系统向用户提供多种电视节目源

B.系统采用电缆电视传输和分配的方式,对需要提供上网和点播功能的有线电视系统宜采用双向传输系统。C.系统根据各类建筑内部的功能需要配置电视终端。

12.以下哪几项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考虑的内容?()BCD

B.安全攻击 C.安全机制 D.安全服务

13.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适用场合是哪些()?ABC A.会议室、地铁候车月台、商业中心 B.展览馆、发布中心等大空间场合 C.酒店大堂、咖啡屋等

14.下面哪些场合适合使用程控交换机?()BCD

B.医院 C.酒店/宾馆 D.学校(中学/小学)

15.智能建筑中常用的信息化系统有哪些?()ACD

A.信息设施系统 C.物业管理系统 D.其它应用系统

16.有关交换技术的论述,正确的有()CD

C.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

D.报文交换将一个大报文分割成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在接收端再将各分组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格的报文。

17.机房建筑和结构从安全的角度,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BCD

B.建筑物周围应有足够亮度和照明设施和防止非法进入的设施。

C.外部容易接近的进出口周边应有物理屏障和监控报警系统,窗口应采取防范措施,必要时安装自动报警设备。D.机房进出口须设置应急电话及出入口控制措施。

18.以下哪些是硬件备份技术()ABDE

A.磁盘镜像 B.RAID D.双机热备 E.数据复制

19.计算机软件安全的包括技术性措施和非技术措施,下面哪些是技术性措施?()BCD

B.防复制加密 C.防静态分析 D.防动态跟踪

20.计算机机房接地系统常用的接地体包括()ABCD

A.地桩 B.水平栅网 C.金属接地板 D.建筑物基础钢筋

21.电源保护装置有()ABCD

A.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 B.硅雪崩二极管 C.气体放电管 D.滤波器

22.TCP/IP协议是一种开放的协议标准,下列哪些是它的特点()ABD

A.独立于特定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B.统一编址方案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

23.关于城域网建设方案特点的描述中,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BD

A.主干传输介质一般采用光纤

B.交换结点采用基于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或ATM交换机 D.采用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与接入层3层模式

24.下列给出的协议中,以下哪几个协议不属于TCP/IP协议结构的应用层?ABC

A.UDP B.IP C.TCP

25.双绞线由两根互相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正确的是()BCD

B.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高。D.通常只用作局域网通信介质。

26.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ABC

A.广域网 B.局域网 C.城域网

27.智能建筑信息化管理应包括()ABD

A.建立相关规程和相关技术文档。B.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D.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

28.以下哪些内容是火灾报警系统探测器的主要设计原则()ABD

A.建筑物内的主要场所宜选择智能型火灾探测器

B.在单一型火灾探测器不能有效探测火灾的场所,可采用复合型火灾探测器

D.在一些特殊部位及高大空间场所宜选用具有报警功能的线型光纤感温探测器或空气采样烟雾探测器等。

29.下面内容哪些是属于三维安全防范技术体系框架结构的?()BCD

B.安全服务,制定对应的安全属性要求。C.系统单元,说明信息网络系统的组成。

D.结构层次,提供并扩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

30.智能化工具以哪些计算机技术为核心()?ABC

A.硬件

B.软件

C.网络和应用其他

1.网络通信协议的层次结构的特点有()

A、最高层为用户应用程序层

B、除了物理层外,每一层都是下一层的用户 C、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协议,都有明确的任务 D、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相连

答案:B,C,D

2.在网络出现拥塞后,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拥塞()

A、接入控制 B、通信量整形

C、抑制分组 D、负载丢弃

答案:A、接入控制

D、负载丢弃题库

126题: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将对象的使用者与设计者分开的技术称为()。

A)隐蔽性

B)继承性

C)封装性

D)多态性

答案:C

C)封装性

127题:在面向对象领域,两个对象的交互是通过消息的发送和接收来完成的。消息包括如下类型()。

A)简单消息

B)同步消息

C)异步消息

D)异常消息

答案:A,B,C

A)简单消息

B)同步消息

C)异步消息

128题:智能大厦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性需求不包括()。

A)数据传输

B)服务质量

C)电子邮件

D)网络服务

答案:B

B)服务质量

129题: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定义是()。

A)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

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B)将有关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物理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

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C)将有关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

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D)将相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

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答案:A

A)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

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第五篇:听毛老师公开课《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的感想 …

听课感想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

河市中学

何爱红

本节是在学生刚刚学习完酸碱盐知识后的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毛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地设计了教学过程,先复习巩固本节需要应用的知识,氢氧化钠的变质,碳酸钠性质的相关知识及方程式后,展开对一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探究,选择具体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后,得出相关的结论。本节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究。

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关于探究一方案的选择是否可以改成演示实验说明问题。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一瓶碳酸钠溶液,将两者的性质进行对比,分别让它们与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反应,通过现象可以得出酚酞不行,因为溶液都变红色,其余方案可以进行。让学生选择具体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案进行实验,再引导他们根据复分解反应写出有关方程式。

关于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评课

这堂课在开始前就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坐在一起,并分发实验仪器。上课形式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上课就让学生根据学案复习题回顾前面的知识,为接下去的实验探究做知识准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并详细讲解。节奏相对较慢,但有利于学生基础的掌握。(10min左右)

要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老师也充分分析了问题根本,然后让学生阅读判断提供的方案。在学生走进误区后,更加详细地给学生挨个梳理方案思路。(12min左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期间老师巡视指导。(12min左右)

选择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氢氧化钠变质后,进一步进行探究其变质的程度。方案阅读分析,时间问题,没有进行实验。

本次课选题准确,流程清晰,教学顺畅,虽然教学任务与计划有所出入,但不失为一堂典型课。

黄幼云,奕聪中学,3-24 听《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课感想

奕聪中学

廖鹏生

本课围绕氢氧化钠固体或溶液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派生出“它是否变质?变成了什么的物质?如何检验烧碱固体或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通过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锻炼。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氢氧化钠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步步引导,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合作探究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鹏生不才,提出以下几点以供探讨:

1、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但..方案中则直接“取少量样液......”。我认为教师应说明“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制得溶液......”。

2、方案二中,滴入稀盐酸,如果观察不到气泡,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没变质。本人观察学生实验中滴入的盐酸不足,造成无现象,因为盐酸被氢氧化钠中和了。

3、对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作演示实验证明以加深印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8/226005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