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水共治
推进五水共治 建设美好家园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
一.背景材料:
浙江的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江南水乡,为找到
能游泳的河流寻寻觅觅;平原水网,不时为饮用水被污染的传闻困扰。某地市民甚至要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江南水乡没水喝”,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面对青山依旧、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对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总书记明确要求,2014年的改革,要从时间表倒排最急迫事项改
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抓治水完全符合这“四个改起”的要求,符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整改的要求。治水是新形势下浙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政治文明建设的追求。必须通过治水牵一发动全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治水和转型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摆在第一位;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
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
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
头。”
“五水共治”分三年、五年、七年三步。其中,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
1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二.相关教材知识分析:
1.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2.自然资源(水资源)重要性: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
(水)环境重要性: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关系:
①水资源过度开发、浪费损失等都会给水环境造成压力甚至形成水环境问题。②水环境是水资源存在的载体,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都会造成水资源减少甚至短缺。
③节约水资源有利于保护水环境。
4.浙江省委提出“五水共治”决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人民的根本利益
5.“五水共治”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哪一布局?符合哪一重大战略?符合和谐社会的哪些特征?
(1)生态文明建设。(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人与自然和谐、安定有序。
6.“治好五水、人人受益,五水共治、人人有责”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道理?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7、有关的战略、发展观、意识、国策等
(1)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人均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等
(4)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
(5)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6)道路:走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8)环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8.我省(国)水资源的现状(现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③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④水资源污染严重。„„
9.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根据材料选择回答)
国家:①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政府)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意识。
③加大环保投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
④加强水利建设,并且规划要合理。如修建水库、疏浚河道等。
⑤实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如南水北调、义乌到东阳买水等。
⑥加强法制建设,把保护水资源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来。
⑦加强监督和管理。
⑧加大执法力度并严格执法。如关闭或整改用水量大而又污染严重的粗放型企业等。
⑨建立“河长”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企业: ①加强科技创新,依靠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治污水抓节水的关键靠科技)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③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改漫灌为滴灌或喷灌。„„
个人: ①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向市民发出倡议。
②如发现向江河乱排放污水的行为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在日常生活中:
节约用水的建议:做到一水多用。如关紧水龙头;用洗脸水洗菜水浇花等 保护水资源的建议:不把垃圾倒入江河中;不购买使用含磷的洗衣粉洗衣
服等.实行“五水共治”的意义(根据材料选择回答)
①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实处。
②加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③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投资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节约、节俭的新风和正气。
⑤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⑥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
⑦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的亲水、爱水、节水、保水意识。„„
11.污水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倒入江河。
12.污水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会造成水资源短缺;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制约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如果发现乱排、偷排污水的现象,你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做法:行使监督权,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原因: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③乱排、偷排污水是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14.治污水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哪一权利?其地位如何?
(1)生命健康权;
(2)是公民最根本的、首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它一
切权利的基础。
15.浙江容易爆发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沛,加上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产生降水集中和年降水量的不稳定,从而产生水灾。
人为原因:乱砍乱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堵塞河道,使河道
排水不畅;盲目围湖造田,造成畜洪能力下降等。
16.洪灾的危害:会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会制约甚至
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17.城市涝水产生的人为原因:城市规划不合理;把垃圾倒入排水管道造成堵塞;执法
不严等等
18.浙江“缺水”的主要表现:
①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是指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存不住水,缺乏水利设施留不住水。)
③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污染而短缺的现象。)
19.供水不足(江南水乡闹水荒)原因:
自然:降水不足,分布不均衡等
人为:①人口聚集某些城市用水量增长过快,导致人均水资源短缺。
②水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③水资源污染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
„„
第二篇:五水共治
石井村将“五水共治” 作为一场攻坚战、主动战、持久战来打,按照浙江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总要求,突出治污重点,统筹协调推进,确保治水工作走在前列。石井村切实实施市镇村三级河道的清淤工程,开展整治黑河、臭河和垃圾河的“清三河”行动,共疏浚内塘及支浜22处,总面积达37.801亩,引水河道5条,疏浚面积2800多平方米。
海宁市“五水共治”一路铺开以来,对各地一直狠抓落实,不间断地查处各地的黑臭河道进行媒体曝光,并且实时监督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到期进行验收。我村的石北港支浜是全市第一批曝光的十大黑臭河道之一,如今133米全线清淤完毕。中出盐港支浜曾被列为全市第二批十大黑臭河道之一,经过大力整治,河道周边的11家养猪场已全部关停拆除,水质大为改善。在全市“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大会战动员大会中被市级媒体曝光的本村21组黑臭内塘,现都已经整治清淤完毕,内塘面貌焕然一新,上级验收合格。
生猪关停工作跟“五水共治”密切相关,要切实保证“五水共治”的长效性,必须控制好污染源头,已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我村在生猪关停上花了大精力,上门沟通,宣传政策,稳步推进这项工作。联村干部和村干部亲自走访,每一户生猪养殖户发放告知书,确认养殖关停情况,签约猪棚拆除协议。全村共涉及生猪养殖户65户,其中41户需拆除,截止目前,已拆除37户,拆除面积约达9200平方米。石井村温室甲鱼塘共计5户,现已全部关停拆除,面积达6422.5平方米。石井村按照“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要求,深化“河长制”管理,实行河长“包河治水”,扎实开展每月第二个周一“河长日”活动,开展好“河长”现场履职,责任落实到位,拔掉臭河、黑河、垃圾河的污染源。实行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制度,石井村17位保洁员分片分区管理,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主动清理,并且动员全村力量,提高认识,共同参与“五水共治”。
治水非一朝一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宽广度,丰富内涵,治水促转型、优生态、惠民生,把治水工作与防洪排涝能力提升、饮用水源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治污水、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石井村将持续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探索,不断解决各项治污治水方面的问题,从资金、人员等方面保障到位,确保“五水共治”工作顺利推进。
第三篇:五水共治
我们有时怀念过去
有时我们感到这一代和我们那一代无法相比 那时的天很蓝 那时的空气很鲜 那时的水很甜 即使那时候我们衣衫褴褛 大地病入膏肓 人类的病也古怪稀奇 我傻傻的想
大地有一天真的死去吗? 人类有一天会销声匿迹吗? 还我蓝天白云 还我青山绿水 还我本真的大地 还我庄严的人类 我知道很少有人理我的声音 我知道有人骂我愚不可及 大地在哭泣 我也在哭泣 眼角是染毒的泪水
人类共同的泰坦尼克在慢慢下坠 无数个母亲和无数个婴儿在哭 撕心裂肺
据说宇宙不只一个 地球只是一个宇宙的一颗尘粒 当人类连同这个尘粒化为空气 我们将为贪婪、短视、狡诈后悔
我们将为自私、凶狠、忘恩负义而一声叹息 曾几何时——
“黑水”,沾污了小溪的纯洁。源头清澈的水褪出了鱼儿的血管。“牛奶水”,浑浊了母亲河的眼睛。绿色的倒影蜷缩进一滴画眉的哀鸣中。
“水晶工棚”,占去了父亲的耕地。布谷鸟在时光的皱褶里播种春天的种子。
一囱黑烟,窒息了蓝天的呼吸。云朵在城市的发髻上枯萎。乡村的安静和朴实,城市的精致和文雅,渐渐被诗歌淡忘。游子把阡陌种在小小的花盆里。
一棵水泥缝隙里的油菜花,成为可怜兮兮的乡愁。
是谁,一次次叩问苍天——何时还百姓一个山清水秀、鱼米之乡的江南!
值得可歌可泣的是,丰安大地在沉痛中苏醒——
有这么一些战士,在党的生日前夕,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
然而,整治意味着坎坷和艰辛。他们曾身临“四面楚歌”,且化冬雪为春潮;他们曾孤身作战,且无怨无悔。
他们把“五水共治”当作政治任务,让水文化浸润百姓的心田,并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他们把“三改一拆”当作优环境、惠民生任务,推进新型城乡面貌。并密切党与群众联系,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们的鞋子脏了,但土地干净了,他们的手脏了,但水干净了。他们是谁?是我们的公务员,是乡村干部,是广大老百姓......他们化汗水为浦阳江的种子,他们化热血为仙华山的晨曦,他们化良心为父亲的稻穗,他们化微笑为童年的花朵!看,丰安大地,如此多娇——
翠湖湿地,水草用舞姿弥补记忆的伤口。水中杨柳,用小蛮腰种植月芽,一个恍惚,长成了梦中的白鹭。
三江口湿地,涟涟碧水以鹭鸶为标签,诱一坛夕阳,把芦苇上的风,酿成了杜牧的酒。
通济桥库尾湿地,荷花朵朵镶成了村庄的花边。一泓泓清波,是“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沉睡百年的月泉悄然苏醒,东溪和西溪是她挥舞的水袖,把心灵的甘露洒向浦阳江母亲河。
金狮湖沉淀着蓝天白云的恋情,用细细水纹和幽幽深度,孕育浦阳镇富饶的家园。
第四篇:五水共治文档
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动浙江新1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5水共治是1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晓得酷爱水、珍惜水、节俭水;进行5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原有水系被打乱与破坏,滞洪能力进一步萎缩,导致调蓄功能削弱,排涝出路不畅。“五水共治”工作的进行势在必行。
一、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本次社会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设置了一份问卷,针对各种岗位人员。大部分学生展开调查,并实地考察周边乞讨现象。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对五水共治的认识、看法、效果”进行展开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在浙江理工大学及其周边发放,调查对象为校内学生及校务工作人员,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年龄控制在20到50岁之间,共发放100张,成功收回100张,无效问卷0张,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100%。期间,我们还走访了几个社区,高校,以及对身边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一)群众对杭州市当前水环境的态度与看法
80%70%60%50%40%30%20%10%0%A、非常好B、一般般C、比较差D、太差了
图一:群众对杭州市当前水环境的看法 50%40%A、非常了解B、大致了解30%20%10%0%C、不太了解D、完全不了解
图二:群众对杭州市对五水共治的了解程度
1.从群众对杭州市当前水环境的看法来看
从调查的结果看,有5%的人觉得杭州市当前水质非常好,71%表示一般般,其余两成半左右的人觉得水质欠佳,甚至觉得杭州的水质太差了。人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群众所反映的情况将直接呈现出杭州当前水环境的大体情况,从数据可以看出,杭州市的水环境大体上欠佳,很大程度上没有给人一种水质好的感觉,就拿公路旁的人工河来说,行人路过某些特定的地段,总会闻到一股股恶臭扑面袭来,虽说河中有些绿色植被,但那也是杯水车薪,掩盖不了水质之糟糕,黑乎乎“深不见底”。在通过面对面的采访时我们发现,水环境也体现出地域的差异性,在下沙的几所高校中,被采访的老师、同学都表示学校对这方面把关的还不错,但在好几个小区中,倒是反映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出来,比如生活用水的味道太重,时不时会浑浊之类的现象;市区和下沙经济开发区的水质量差异也很大。
不过民众也反映,在近几年水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全市先后完成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和清水工程,初步解决了河道污染、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城乡水环境面貌逐步改善,水体质量得到提升。这几年,清水工程治理力度比较大,是城乡水环境改善明显、百姓受益较多的时期。同时也要看到,全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贮存工业废水的渗坑、规模化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依然严峻,中心城区和区县建成区有大量雨污合流地区没有实现改造。水环境治理的效果与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实现水清的目标还需不懈努力。
2.从群众对杭州市对五水共治的了解程度来看
图二显示,除了38%的人表示对五水共治比较了解之外,有一半以上的人基本不了解。我们不难发现,“五水共治”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将直接导致未来几年杭州市水质量逐步恶化。从学校的角度看,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了解的,而对于学生,少数比较了解,大多数只是听过这个名词,对于内容只是凭自己的想象,一知半解;从居民的角度看,了解的人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学生来说就更少了。归根到底还是两点问题,一是学校及政府单位在“五水共治”方面的宣传、教育严重缺乏;二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只有政府和民众双方的紧密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
3.从杭州市水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来看
人们的消费水平上来了,可生活质量却有些跟不上步伐了,城市社区脏乱差、私搭乱盖等问题比较普遍,林木绿化率偏低,市民亲近自然的空间不足。而就这糟糕的水质一问,许多人将原因投向了企业的违规操作,包括排放处理不达标的污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等。一小部分认为是居民自身缺乏环保意识,乱倒垃圾所致,还有一小部分人觉得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调控失职。接下来的几个问题都是围绕此展开,通过仔细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发现这么一个现象,人们对于这些现象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但也没有过分关注,而恰恰就是这种思想,导致了这种结果,里之堤毁于蚁穴,凡事都要从细节抓起。因此,政府应做好统筹全局的工作,将计划安排的细致入微,来响应省政府的号召。
4.从群众的建议来看
大部分人希望政府能直接与群众互相协调合作,发展群众参与到“五水共治”中来。在舆论监督上也有新要求,七成的人希望媒体能直接曝光污染水的现象和行为。五成人认为政府则该设立执法举报热线。总体上还是朝着一个大的方向:深入宣传,做好动员。政府大可通过报纸、电视,举办文娱活动、发放宣传册、设立警示牌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反面事例的曝光力度,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为整治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参与调查的相关政府机构也表示,在未来的几年里,政府也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排,作假等现象,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给市民一个交代。严格执法,强力监管。我区将进一步加大河道整治疏浚和日常管护力度,以正常性水环境执法、河道专项执法为有效抓手,积极开展水环境执法工作,加大河道巡查力度,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严惩偷排漏排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加强对沿河排污口、向河道倾倒建筑泥浆、建筑垃圾等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整治,并建立健全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督查,确保实效。对水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督查,定期通报,对发现的各类问题,严厉查处,限期整改,确保整治工作收到实效。
第五篇:五水共治
11家外省浙江商会发出倡议:助力“五水共治”
2014年01月13日 来源:钱江晚报
“绿水青山是浙江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而建设和保护美丽浙江是我们广大省外浙商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发出‘五水共治’的倡议,我带头来做这件事,我祖籍绍兴上虞,所以包干包片从老家开始,更具体实在一点。我们已经协调好了,春节以后就启动这个工程。”现代联合集团董事长、山东省浙江商会会长章鹏飞,前天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全国浙商华北峰会暨山东省浙江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现场激动地告诉记者。
家乡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在外浙商的心弦。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率先带头治水,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新举措,在浙商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山东浙商会联合北京浙江商会、天津浙江商会、河北浙江商会、山西浙江商会、内蒙古浙江商会、江苏浙江商会、湖南浙江商会、广东浙江商会、四川浙江商会、安徽浙江商会共同发起了《助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家乡》倡议。
据介绍,倡议提出了三条支援家乡建设的举措包括:发起成立“省外浙商五水共治爱心基金”,用于支持家乡“五水共治”工程;发起成立“省外浙商五水共治协调联络中心”,在各省分别设立联络处,整合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各方资源,与家乡治水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对接;同时,在治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专家与浙商一起调研、考察,进行对口帮扶,使资金、人才、技术特别是浙商的爱心落到实处。
浙江省经合办副主任郑宪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浙商回归的主题,就是要拓宽回归的内涵和外延,要做到多元化、多种形式的回归,形成四位一体:项目回归、资本回归、人才科技回归和公益慈善回归。这次那么多外省浙商联合倡议,助力‘五水共治’,也是倒逼我们浙江企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浙商回归的新模式。”(本报记者 陈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