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饮一瓢水,就是天堂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饮一瓢水,就是天堂
作者:朱千华
来源:《视野》2010年第08期
西海固泛指宁夏中部和南部的贫困山区,因为长年干旱,在上世纪70年代,被联合国有关部门确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因为那里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毫米以上。
群山静卧,满目的黄土沟壑,山峦起伏。一些羊肠小道,绕着九道村。
68岁的罗永志一直在这个村子里生活。罗永志把一筐筐雪倒进水窖,用他粗糙的手捻着雪,很有把握地说,这窖水,喝到来年都没问题。我看到罗永志眼里闪出一丝光彩,那样子就像在谈他的女儿多么美丽。他又说,往年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下雪,他就让几个孩子带着竹篓,去远处的山沟里背冰块。家家户户都去找冰。沟底的苦咸水(所谓苦咸水,就是一升水矿化度超过一克以上的水)结成冰,最上面一层,较为纯净,下面的水矿化度太高,则不能饮用。就是这样的苦咸水,也不是每条沟壑里都有的。所以,还要按先后次序排队取冰。
与水有关的故事
在西海固,你可以听到许多与水有关的人名:水娃、泉有、海波、大江。地名呢,越是干旱的地方,地名越水灵:石泉、喊叫水、双河、下水河、曹洼、响水沟、龙池湾。猛一看这些地名,还以为到了哪个水乡泽国。
在九道村,我们听到最频繁的一个词,就是水窖。不要小看了那一口口不起眼的水窖,它对西海固人的恩情比天大。挖土窖,平场院,积蓄雨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由来已久,代代相传。百姓以此获取最基本的生活用水。罗永志家有三口水窖。水窖的外形,与水井很相似,只是内部结构不同,都有井口与井栏。不同者,井可以渗水,取之不竭,水窖则不能。水窖下面,用水泥砌成圆形或方形水箱,作贮水用。地面上,有一片平整地带,作聚水用。下雨时,雨水可流入地窖,贮着。水窖无法渗水,人们渴望在某个日子里突然来场暴雨,这样才有更多的水流进水窖。久旱无雨,那就要等到冬日,去远山的山顶背来积雪或冰块,化作一窖水养活一家人的性命。水窖蓄水仰仗老天下雨。如久不下雨,水窖里就会渐渐干涸,这是最要命的事。村里有辆水车,上面装两个铁皮罐,套上牲口去几十里外的关桥乡黄灌区拉水。拉一吨水的成本是50元,可以维持半个月的生活。也有卖水的,卖水郎就像乡村货郎一样,开着蹦蹦车,拉着两只铁皮罐,走村串户卖水。也有家庭无钱买水,无奈之下,只好去饮用苦咸水。
在西海固有一句俗语:喝一口水,眼泪汪汪;饮一瓢水,就是天堂。而九道村的每户人家,都可以给你讲述许多关于水的传奇故事。比如,以前村里有个女人,迫于生计,就与卖水郎好上了。村里人终于看出了名堂,赶走了那个卖水郎。男人有所耳闻后,用尽所有积蓄,在其他地方买了地,举家搬迁,离开了九道村。比如婚嫁,就首先与水有关。这一带,一户人家的殷实程度,主要是靠储水
量来体现。媒人到男方家里,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探听家底,那就是先看看家里有几口水窖。没有几口水窖的人家,很难娶上媳妇。
罗永志共有五个子女,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女儿嫁在七营,那个人家有三口水窖,吃水没问题,罗永志很放心。二女儿性格倔强,在李旺镇赶集的时候,与后山村的一个小伙儿好上了。这里的婚姻,至今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老二认死理,不顾一切与那个小伙儿结合在一起。这在当地是个非常轰动的新闻。可是还没生活到一年,老二就受不了了。后山村的小伙儿家,只有一口水窖,又常常干窖,只得去吃苦咸水。老二不肯喝苦咸水,就想回九道村,婆家不让,久之,老二变得有些不正常,被送回了九道村。三女儿罗花儿刚成家不久,正好回娘家探亲。对我们的到来,花儿显得无比的兴奋与新奇。
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大儿子去了新疆,给别人开长途车跑运输。在九道村,有很多年轻人都去了新疆给别人开车。二儿子在宁夏石嘴山市,以砸煤为生。所谓砸煤,就是将整块的煤砸成小块。老二带着老婆和孩子都在石嘴山市,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个两千来块。老大老二有两三年没回来了,他们宁愿在外面做苦力,也不想回来喝这里的苦咸水。
焦渴的牛和狼
西海固的荒原上除了有人居住,还有大量的牛羊狗等牲畜生存,它们也面临着饮水的严重问题。狗还好,可以自由活动。牛是最悲惨的,被拴着,动弹不得。窖里的水,当然不可能给它们喝,怎么办?就把牛赶到很远的山沟里饮苦咸水。牛不愿意喝,又怎么办?九道村的人就想出了办法,骗牛喝苦咸水:在苦咸水上面,撒一层牛爱吃的麸子,牛喝掉一层,再撒上一层,那苦咸水就被牛全喝了。如果那些久渴的牛,见到了苦咸水,会一头扎进去喝个不停。牛的肚子越喝越胀,像一面巨大的鼓。还在喝,再不制止,牛就会胀死。赶牛的人只得用鞭子猛抽,那牛才极不情愿地抬起头。原来,多数人家离咸水沟很远,有的牛两三天才能来饮一回水。牛渴极了,就没命地喝,它自己是不会停止的,除非人用鞭子抽它。
荒原上还有狼,狼也要喝水,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关于狼的故事。罗永志的主要任务是放羊。去年他放养了40多只羊,这是他们一家生活的主要来源。虽说荒原上有狼,却从未来偷过他家的羊。他说,这里的狼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可怕,它们不会随便伤害人类。
狼和狗一样,绝不饮用苦咸水,就常常偷饮主人给狗的水,有一次被狗发现之后,发生了一场恶斗。狗瞅准机会,一口咬住狼的睾丸,死死不放。狼受到了致命的一咬,进行反扑。当狗的主人赶来时,狼已经毙命。狗呢,遍体鳞伤,仍死死咬着狼的睾丸。主人想掰开它的嘴,用尽了力气,也掰不开。
罗永志说,其实狼比狗更不幸。狗总有人养着,狼在野外,什么也没有。但为了偷得一点饮水,很多时候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我问:你看见过狼吗?他说,看见过。在他放羊的时候,狼就在远处的山坡上遥望,但它从来不主动进攻。所以,他认为狼有时比狗更聪明。方圆几十里,有人被狗咬
了,可还没有听说过有人被狼咬。没有水,狼也开始稀少了。有时在深夜里,偶尔能听到远山上有一种悲伤凄厉的嚎叫声,不知是不是狼。
汤瓶的节水艺术
晚上,为省些电,我们决定早早睡觉,可花儿还没离开。炉子上有一壶水,她在等水烧开。我很奇怪,这么晚了,烧这一壶水做什么。花儿说,净身。这里虽然缺水,可女人们都爱干净。再穷再苦,对于自己的身体卫生,却是很爱护的,再金贵的水,也不会吝啬。
九道村的人都信奉伊斯兰教,家家户户都备有汤瓶,他们没有用盆的习惯。凡礼拜、念经、节日前,或房事后,必用汤瓶冲洗全身,谓之大净。平常冼漱等,谓之小净。无论大净小净,原则是,皆不用回流水,必须让水顺流而下,从上到下冲洗。这对于缺水干旱的九道村人来说,是相当奢侈的事。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边是水贵如油,一边是大净小净。这一对矛盾怎么解决呢?罗花儿的解释是,大净与小净,是非常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对妇女来说,可以保证身体的卫生与健康,生病的机会就少。在这里,谁也生不起病。
是离开,还是留下?
1972年,联合国有关部门确定西海固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当地政府也想出了一些办法,实施集中供水,还有全国妇联倡导的“母亲水窖”工程。只是这些措施,至今尚未惠及这个偏远的村子,人畜饮水困难依然得不到解决。于是,村里的许多人都搬走了,搬到了大战场乡。那里是新灌区,每亩地的价格3000元。九道村以前有几十户人家,现在,只剩下十来户了。罗永志说,这都是让水给逼走的。
但是,像罗永志这样一直坚守在这里的人家,九道村还有十几户。除了经济原因,还有情感因素。故土难离,对于生活在九道沟甚至西海固的人们来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一直延续到现在,他们移民之后,或许会难以适应。
对于九道村,我是一个外来者。或许,我只用我自己的眼光看到这里万物萧条,而没有看到这干旱与贫瘠的荒原背后,也隐忍着生命的律动与欢愉。就像我第一次去唐古拉山,高原反应厉害,很难适应那里,而当地那些藏民们,继续悠然地放着他们的羊。
(姜明位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查晓原图)
第二篇: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从《桥边的老人》课例看小说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舟山市定海一中 冯丽敏
(舟山市二等奖)
一、缘由
2011年5月,我校与其他三所兄弟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活动,这次活动选取的课文是《桥边的老人》。《桥边的老人》出自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由一篇篇精致的选文和一些精选的小说知识构成,而这些知识又是分条分块的,但是,要想真正成为理想的课堂活动,还须经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那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关键问题。《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很特别:仅由一幅画面,一些对话构成,笔法简练,意蕴却很深刻,如果以“故事”、“情节”和“人物”为基本图式来解读小说,进行所谓的“欣赏教学”,学生肯定有读不明白,读不出妙处的地方。事实上,三所学校的老师有两位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就我听过的课,从教师的关键提问中就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小说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老人的唠叨中,你能读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把和老人关于“动物”的对话置于这样一个场景中,作者到底想说明什么?面对这样的老人,我们有何感受?小说主题是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得出了老人是“孤独、善良、关爱动物、厌恶战争”的,小说的主题是“反战”等等。这样的教学与以往的小说教学有何差异?
看来,最要紧的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由此方能使“怎么教”的问题迎刃而解。下面是我校刘老师这节课的叙述,并以此来谈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二、课堂教学过程简述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叙述角度去理解,欣赏小说。教学过程:
(一)营造战争氛围,感受对话环境。
营造战争氛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老人与“我”之间的对话,之所以显得“冗长”是因为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时刻,两人还进行“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与紧张的战争氛围不协调。两人的对话看似“有一搭,没一搭”,其实对话中包含着侦察兵的劝离和老人不愿离开这一对矛盾。
(二)从“我”的角度概述故事。学生概述之后教师启发:这个故事还有没有别的讲法?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5分钟左右。讨论后由学生尝试从老人的角度概述故事。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故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叙述角度的不同而使故事发生的变化。
(三)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我”和“老人”的对话。
1.分角色朗读“我”与“老人”的对话。意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中的对话内容。
2.为方便学生讨论,按照话题的转换和时间点的间隔,把文章对话部分划分为四层:①从“什么动物”至“我简直不敢想”;②从“你的政治态度怎样”至“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③从“猫是不要紧的”至“谢谢你”;④从“那时我在照看动物”至“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3.每个小组挑选其中一层,用叙述角度转换的方式,分别从“我”和老人的角度讲述故事,把讲述的内容设计成“我”和老人的心灵对话。
讨论后,先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然后再讲述。因为写出来的内容比随口说的简洁,有条理,有表现力。
三、剖析与思考
刘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明确集中。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叙述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小说,整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聚焦于‘我’和老人的心灵对话”。学生先讨论后讲述,通过“‘我’和老人的心灵对话”的讲述,让学生体会对话语言中“显示”的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情景揣摩两个人物在对话时的内心世界。学生整堂课都在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本节课的成功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因而“怎样教”的问题迎刃而解。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教什么”的问题,即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文本在课程及教材中的地位是决定教学内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文本、教材、课程标准是一个统一的三级体系,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制,是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化,也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学习内容;教材又由一个个独立的文本构成,每个文本都有各自的作用,漠视其特定地位等于轻视教材本身编排的科学性。
从课程标准角度看,《桥边的老人》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篇目,它承担着课程标准中小说教学的课程目标,具体包括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品味作品语言魅力;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等具体目标。
从教材角度看,《外国小说欣赏》从小说的基本元素(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出发,设置了八个单元,《桥边的老人》位于第一单元“叙述”中。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短文,该单元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外国小说欣赏》的编排特点,《桥边的老人》的教学内容之一显然应该是“叙述”,这是从教材“叙述”话题出发,结合课程标准
中“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可确定的教学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课程标准中对选修系列小说教学的要求是针对整体教材而言的,具体到每篇小说,并不需要承担所有目标。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懂得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取舍,否则会导致学生无法把握教学重点,从而出现什么都讲等于什么都没讲的教学低效现象。
一个教材中的文本可“教”的东西的确很多,教材编者慎重考虑后将某篇小说选文与某个话题的对应确定下来,并最终形成了教材的整体框架,教师在进行教材“开发”时应该尊重教材编者的安排。
(二)文本精彩关键的个性决定了其教学价值所在。
《桥边的老人》这个短篇小说格局虽小,意蕴却深。《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觉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热爱。小说的叙述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小说中的对话设计很具张力,成为推动叙述的主要力量。小说的叙述是非常节制的,对话看似简洁,其实蕴含了大量的信息。这样看来可教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个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只有抓住文本精彩关键的地方进行教学,才会鲜明生动,事半功倍。
(三)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需要是决定教学内容的前提。
不同阶段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及学习需要是不一样的。经过必修阶段小说学习后的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叙述角度,把握小说主题思想的能力,他们的学习需要已经从理解和初步欣赏层次提高到深入领会和鉴赏评价层次,能用基本的鉴赏语言品评一篇小说,能用书面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他们的阅读感受和价值判断,是他们迫切需要具备的语文能力。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特点来处理教材,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从叙述视角的角度让学生来理解小说,感受小说的奇妙之处应是《桥边的老人》教学的主要内容。课文的理解实际上分两条线路:一条从“我”的角度来理解,一条从老人的角度来理解,而重点是从“我”的角度来理解,因为作者选择的是第一人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是对话的发起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把“我”搁置一边不管,离开有限视角的框架来阅读,那么学生的所谓阅读感受可能是即兴的,泛泛而谈式的。事实上,这里由“我”的“劝离”和老人的“不动”构成了相当有意味的两极,呈现为士兵的“我要劝你走”和老人的“我知道你要劝我走,但是我要留下”的心灵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试图劝说老人离开,末段的“对他毫无办法。”即表明了这一点,而在相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老人求生的欲望在慢慢减退甚至消散。但文章里展现出来 的人物对话,其实是表层的对话,这些文字背后的深沉的东西,在小说的表面是看不到的,需要师生去作深入探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
通过上述分析,刘老师的这节课主要呈现为三个主体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从“我”和老人这两个角度概述情节;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解读一段对话(从“你从哪里来”至“唉,只得把他们撇下了”这一片段)体悟“我”的心理及老人的心理;再下来用“我”和老人的心灵对话的方式解读一段冗长的对话,按照话题的转换和时间点的间隔,把对话分为四层:第一层从“什么动物”至“我简直不敢想”;第二层从“你的政治态度怎样”至“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第三层从“猫是不要紧的”至“谢谢你”;第四层从“那时我在照看动物”至“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接下来,在老师不断创设的情境里,学生分组进行“我”和老人的心灵对话的模拟,通过活动探讨人物究竟在想些什么,想干什么,从而感受“我”的努力与老人无奈,感受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思考,等等。通过这些,使学生领悟“有限视角”下简洁的对话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桥边的老人》同课异构活动,其他几位老师既要讲叙述人称、叙述角度,又要讲人物形象、文章主题、冰山原则等等,其结果是什么都讲,教学效果却并不佳。通过对刘老师这节课的解构,从实践的角度对该小说的教学内容形成了更为具体的认识,明白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效发挥能动性,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构”的重要性。同时,也从教学理念上更加明确了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性。
第三篇:天堂水
天堂水
产品信息
— 法国诗蒂兰与思达玛植物活性研究中心又一高科技鼎新力作,凝聚了思达玛150位科学家13年的科研结晶,为全球女性带来了永不衰老的神话!
— 诗蒂兰天堂水与雅诗兰黛3D极化水、SKⅡ神仙水、美国瑞纳水被称为全球四大美容圣水。
— 诗蒂兰天堂水的横空出世,立刻在美容界掀起一场飚风,被誉为全球四大名水之一。名称:诗蒂兰天堂水
净含量:50ml
适合肌肤:任何肌肤
产品功效
媲美微整形
—不动刀,不动枪,不打针,只需轻轻一喷,20分钟,效果立竿见影。惊人的平皱速度
—紧缩松弛、祛除眼袋、淡化色素,白皙、匀净、平滑、紧致的无瑕肌肤,尽在把握。— 快速修复断裂的胶原蛋白,使肌肤嫩白、光泽、红润。— 超强渗透,可穿透皮肤800um,直达真皮层。
— 专业除皱,祛眼袋,深入修复细纹、松弛等岁月痕迹,带来肌肤弹性平滑度的整体提升。
— 快速补充肌肤所需的117种能量素,迅速修复受损肌肤,可用于皮肤损伤快速急救。— 抗紫外线99%,抗静电96%,产生负离子—1200(业界最高值)。对于使用铅、汞、激素类产品受损肌肤进行分解有机毒性,活化皮下细胞,促进皮下微循环系统正常运转;肌肤由内而外透出活力光彩,时刻充满生机!— 无色、无味、无毒性等危害,安全指数达到人体可以直接饮用级液态水。临床对比效果
使用第一周——
促进血液循环,焕活肌肤,脸部光泽、滋润。使用第二周——
毛孔缩小,修复皮下细胞,增强肌肤抵抗力,斑痕、皱纹逐渐淡化。使用第三周——
促进肌肤新陈代谢,提高肌肤细胞再生能力,皮肤细嫩、弹滑、紧致。使用第四周——
细纹、色斑消失,肌肤润白柔嫩,富有光泽,更添白皙透亮的超感奇迹。
核心技术
三大微晶量子技术·微晶瓷整形液——
液态微晶瓷远红外线负离子碱性活化能产品能够恢复皮下胶原蛋白的弹性,使其具有光泽、弹性、饱和度,加速皮肤细胞角质层脱落、更新,迅速紧缩皮肤、除皱,渗透力强,并能保持皮肤的水分、增白并分解多余油脂。
核心成分
— 液态远红外负离子精华,可穿透皮肤800um,直达真皮层,补充117种能量素,迅速修复受损肌肤。
— 78种高原矿物质,彻底瓦解黑色素,深层美白,逐渐淡斑。— 37种深海矿物质,充盈干扁细胞,深层补水、锁水。
使用步骤
— 日间:洁肤柔肤后,将天堂水喷于面部轻拍至吸收,最后配合恒颜锁肤霜巩固并保持整形效果。
— 晚间:洁肤柔肤后,先用精华素打底,再将天堂水喷于面部轻拍至吸收,最后配合恒颜锁肤霜巩固并保持整形效果。
注意事项
— 初用者,每次喷完吸收后可反复喷雾2-3次。
— 由于该产品非补水保湿产品,皮肤在快速代谢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补充水分,可配合诗蒂兰深层保湿柔肤水使用
第四篇:水天堂
水天堂
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从“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到“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诗仙李白似乎特别钟爱水,在水中能抓住一分情,嗅到一丝愁。
水是美的,是柔的,江南的水尤其柔。江南与水似乎是从诞生于这个世界起就紧密相连,“小桥流水人家”成了江南的代名词。
江南水多,满满地填充着河床,江南水清,虽然没有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却也可以看清河底的小卵石,水中还不时地有几尾调皮的小鱼游来窜去;江南水静,静得仿佛能听见她在你耳边低语,偶尔微风飘过,清脆的水声就像一个小姑娘在轻歌;江南水柔,柔得使人忍不住要去抚摸,却又不忍碰皱她。微风掠起的波浪,好像亭亭的舞女拖着的裙幅,她是那样软,那样美。
梦中走在那一条古老的桥头,远远看见水巷中有乌蓬船缓缓而来,船夫从容的样子,犹如在画中,听见有女孩丁冬的笑声,如阵阵银铃,几个少女,穿着美丽的粗布衣服,手摇扇子,一路走来,满地的花香,看见她们明亮的眸子流淌着幸福,在美丽的水乡,女孩竟如此的水嫩纯洁。只是,曾经那如画如诗的江南水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失去了她的原本容颜,就像从一个青春活泼的十七岁少女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六十岁妇女。
现实中,幻想破灭,失去了那般美丽的水正在渐渐逝去,一直以来孕育着江南的水儿失去了孕育的能力,只能满眼含泪地看着子女成长。
面对着亲爱的母亲衰老的面容,我们疼在心窝里。多么希望能拥有武侠小说中的返老还童之术,恢复母亲温婉的形象,独特的魅力。只是,希望终究只是希望,我们无法拥有神奇的魔法。我们能做的,只有拖住母亲日趋苍老的步伐,努力守护好母亲最后的风韵。
我相信,我们可以!
第五篇:一瓢水首次活动策划书
一瓢水激情首次南佛山之旅活动策划
一、活动名称:一瓢水激情首次南佛山之旅
二、活动背景:当我们工作的那一刻,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成天埋头于各种工作、场合,却没有自己的世界。因此,为丰富男男女女的生活,营造互助互爱、积极愉悦的生活圈子,建立并发展一瓢水群体显得犹为重要。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工作外的小时光,给男男女女们一个交流的平台,达到新友相识、老友相聚、增进了解、深化感情的目的。
四、活动原则
1、坚持友好共处的原则。保持热情团结,创造良好的交友、放松、探青的环境。
2、坚持集中活动的原则。本次活动奉行集体、集中为主。
3、坚持发展原则。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瓢水群友的友情。
4、坚持环境保护原则。来到自然、来到山野是为了寻找美、发现美不是来践踏美,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5、坚持多数利益原则。凡是事关集体利益的选择,少数人服从多数人。
6、坚持男女不平等原则。凡男士要主动为众女生牛马,要体谅女生,帮助女生,抢着干重活、累活,但女士也应表现出大度和温柔,男士表现的积极的有群主提出通报表扬。
五、活动地点:南佛山
六、活动时间: 2012年6月2日晨8点半在管理站集合,一同前往。
七、参加人员:一瓢水群友,没时间的要创造时间,没机会的要寻找机会,于6月1日15时之前报名(夏同学处),过点了的下次再聚首。
八、内容和形式
这次活动以野游为主,附带一些其他项目。
1、准备工作。由夏同学、宋同学在6月1日晚集合购
买所需食品、饮料、器具。现有车2辆,由于人员不确定,无法决定车辆安排,待人员确定,由夏、宋、何同学商量决
定。
2、活动步骤。
★早餐自行解决,八点半在管理站消防车通道处路西集
合。
★驱车前往预定地点,集合群友,举行群友首次见面仪
式。
★开始爬山。
★欣赏山顶风光、做自我介绍(可以自我展示才华)。做
游戏(游戏内容即时决定,主要以默契考验为主,集思广益),召开群友集体会议,推举群主,研讨以后一瓢水的发展方向,制定群发展规划、制度。
★下山,然后再河边支上烧烤架、支上帐篷,组织烧烤、聊天、玩牌等。差不多看看落日余晖、我们迈着夕阳的脚
步回家啊。
3、善后工作。活动结束后,要集体清扫活动场所,保
持原状,然后集体撤离。
九、注意事项
1、确保人身安全。沿途注意交通安全;活动场所保证
环境安全;避免个人单独行动。
2、避免饮酒过量。所有人员可在酒量范围之内少许有
点高。
3、晕车的同志要提前做好防晕准备。
4、看管好私人物品,保证不丢失、不错换、不遗留。
十、活动经费:
6月1日采购人员根据下午报名人数,合理购买物品,资金先行垫付,待到人员聚齐,收取个人经费,统一结算。
十一、备用方案:活动可能会由于天气原因,受到诸多
影响,如果有雨,我们的见面地点不会改变,采取就近原则决定活动地点、方式。
十二、活动说明:由于是首次聚会,不确定因素太多,活动细节不是太完善,望各位海涵,随着发展,我们会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