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辨析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和空气污染及防治

(二)指导自学

阅读课本,初步掌握以下问题,并填入学案相应位置:

1、氧气有哪些用途?P282、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决定氮气有哪些用途?P28-293、稀有气体的种类有哪些?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和用途?P29-304、空气的污染源有哪些?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P30-

31(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图片展示]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视频]氮气的用途

[小结]1)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氮气的用途:保护气、冷冻剂、化工原料

[视频]稀有气体的用途

[小结]稀有气体的用途:特种光源、冷冻剂、保护气

2、保护空气

[视频]被污染的大气环境

[板书]空气污染物的类型:烟尘、有害气体。常见的气体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介绍]大气污染的三大类型: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

[了解](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2)使用清洁能源(车用乙醇汽油代替传统汽车燃料)水力发电,氢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等.(3)大量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护大气

(4)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5)发展民用煤气生产,少烧煤。

(6)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3、习题讲评校对

三、当堂训练

1、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2、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可以燃烧木炭 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3、(选)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氮气。

(2)假如你是商家,你对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有什么要求呢?

①②③

四、板书设计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二、空气污染

五、课后作业

《全品》第二单元课题1 第2课时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空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1(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引入: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提出问题1】氧气具有哪些用途?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自学能力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

分组讨论,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3】 氮气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暗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

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及时记忆落实

投影展示图,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 畅说欲言。提高识图能力 组织讨论:

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归纳空气污染源、污染物、防治办法。

第三篇: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空 气(第二课时)

化学课组:代玲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4、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

1、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介绍空气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以便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激发兴趣。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小测:1-5题,了解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引言]那么组成空气的这些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和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空气的有关知识。

(板书)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氧气

[设问]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 为什么曾把氧气叫做“养气”?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2—5及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回答] 氧气的用途:⑴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登山、潜水、宇航等。

⑵支持燃烧,如炼钢、气割和气焊、液氧炸药等。

2.氮气

[教师提问]⑴在上节课的实验中,当红磷熄灭后,水面上升了1/5,说明集气瓶中还有大约4/5的气体,即氮气。那么,这剩余的氮气有什么性质呢?

⑵假设氮气能够溶于水,那么集气瓶内的水面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还会继续上升吗?

[学生讨论、交流] ⑴说明剩余的氮气不支持燃烧。

⑵如果氮气溶于水,那么集气瓶内的水面还会继续升高;而实验结果是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上升了,这说明了氮气不能溶于水。

[教师展示充氮食品袋,设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些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学生思考回答]为了防止食品变质;为了防止食品被压碎„„ [教师给予评价] [讲解]氮气能够防止食品腐败,是因为氮气的性质不活泼的缘故(或者讲氮气的性质很稳定),象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可用氮气作保护气体等,也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板书)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⑴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⑵不易溶于水;⑶很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用途:⑴重要的化工原料;⑵保护气体;⑶提供低温环境等。

[过渡]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重要的气体——稀有气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3.稀有气体 播放视频

[过渡]在空气中,稀有气体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物质的重要性并不完全是由多少来确定的)。

学生概括稀有气体的用途:

⑴保护气体;⑵用作多种电光源;⑶用于激光技术;⑷用作制冷剂;⑸用作医疗上的麻醉剂等。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们和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16m。因此,保护空气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展示图片

(板书)

三、保护空气

[讲解]当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空气,超出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时就会造成空气污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0图2—8] [教师出示讨论题] 1.你了解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空气,你应怎样做?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结果] 3

1.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飞机等排放的尾气;沙尘暴;含氟冰箱排出的氟里昂破坏臭氧层等。

2.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形成酸雨、导致温室效应等。

3.大量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加大大气检测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1—33相关资料,深刻感悟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了解了空气成分中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重要用途,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保护空气的具体措施。

课外拓展: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 随堂练习

第四篇: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对空气有所了解,知道了人类、动植物离开空气无法生存,他们也知道空气有体积、有质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但从化学角度来看,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织。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五、教学模式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

六、教学过程

师:(用多媒体播放一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请大家做一个深呼吸,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人的气体──空气。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生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教师让该生演示)

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

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生5:(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流动,也是风。

生6:吹气球,发现气球鼓起来了,说明有空气了。(学生中一片反对声:那不是空气,是呼出的气体)

生7: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就是将空气压人车胎……(以上同学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大约6分钟)

师: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生8:有氧气。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

生9: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CO2。

生10:空气中还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的水蒸气冷凝的小水滴。生1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过一会儿,瓶外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师:很好。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那么,空气中还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呢?经过漫长的科学探究,科学家们已经解开了这个谜。下面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4人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

生12: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我非常佩服,其他的同学对此有何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13: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体积减少量无法测定。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帮帮他?

生14;我能不能上来画?

师:当然可以!

生14:(边画边讲)先将一支较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再点燃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人集气瓶内,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这个方案怎么样?(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

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人瓶内水的体积,明确地表达出被消耗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内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学生中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人回答,一时安静无声)

师:既然没有,我们就请这位同学演示一下,看一看他的实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

生14:演示(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个带刻度(5等分)的集气瓶,让其演示,便于观察体积变化)。结果水上升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1/10。师:科学家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的1/5,而在他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却远远小于1/5,为什么?

生15:蜡烛燃烧放热,使剩余气体膨胀,所以液面上升的体积数偏小。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后,再观察(约2分钟后,观察结果仍然偏小)。

师:看来还有别的原因?(无人回答,教师提示)想想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状态?

生16: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所以,结果偏小。

师:怎么改进呢?

生17:改用木棒。

生18:不行,木棒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生19:改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质的可燃物。

师:可能吗?

(许多学生反对)不行!燃烧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生20:选用燃烧后不生成气体的可燃物。

师:很好!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燃物──红磷,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展示红磷样品)。现在,我们这个方案基本可行了。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某些细节问题还有待完善、改进,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并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去亲手做一做。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

(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新教材[实验2-l],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师板书)结论:1.红磷+空气 五氧化二磷(化学变化)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教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完整地板书空气成分及含量,再略讲纯净物和混合物)

师:从[实验2-l]中,还能体现出氮气或其他物质的什么性质?

生21: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生22:氮气不易溶于水,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生23: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七、板书设计

八、随堂练习(投影)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九、布置作业

1.课后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案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与其他同学讨论新教材中的两个讨论题。

2.看书:了解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发展史;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创见,还有哪些疑问?将它们整理后写在自己的笔记中。

本题课我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先是讨论,明白可以通过燃烧耗氧后,用水的体积来间接感知氧气体积的道理,再用实验否定了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实验的方案,经师生对误差原因的分析,明确了这个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至此学生自主地认识了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使学生兴趣与信心倍增,课堂气氛也逐步达到高潮。教师适时肯定后,及时给出这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可谓水到渠成。学生在成功喜悦的鼓舞下,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后继的学习任务。

第五篇: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

2、空气的主要成分确定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言]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2.1、空气的成分

[提问]1.空气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否举出空气存在的例子呢? 2.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3、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 吗?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

原理:利用化学变化特点,用一种物质同空气反应,若空气无剩余,则空气的成分单一,反之,成分不唯一。

具体装置:连通器原理,利用气体消耗后的气压缩小,水面上升,测定空气的成分。注意事项:生成物应该为固体、液体,不能为气体(为什么),测量水面高度时,应等到恢复倒室温时。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26图2-1)。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课本中的问题:

1、空集气瓶中装得是什么?

2、瓶内出现了什么现象?

3、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什么物质?

4、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观察现象产生的问题 1.水面为什么会升高?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解答]

1、瓶中装的是空气

2、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

3、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氧气消耗完毕,红磷停止燃烧。

4、松开止水夹后,水倒流至集气瓶中,大约占集气瓶的1/5。[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阅读、讨论](课本28页)

1、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2、空气的组成是怎样发现的?

3、氮气和稀有气体有什么特征和用途?

4、空气的各组分的比例是否固定不变?

[小结]

1、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利用实验,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科学探究的精神。(拉瓦锡、瑞利)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焊接保护气,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途:霓虹灯,激光技术

氦气:密度很小,用途:探空气球(为什么不用氢气)

六、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2、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4、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

七、教后反思:

八、练习: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

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______、状态、______、熔点、______、密度、_______和溶解性等。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 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6.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A.4∶1 B.5∶l C.l∶5 D.l∶4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8/22322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