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篇: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五师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是一种非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机制,由此造成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尴尬局面。众所周知,农五师的农业水资源严重短缺,但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水资源浪费极其惊人。我国主要灌区的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4~0.6 ,即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例如,农五师下游灌区旱区水资源极其紧张,浪费却相当严重,河流域渠系利用系数约为0.45 ,引下游灌区输水损失达30 %~50 % ,河东走廊一些渠道,水量损失竟高达60 %~80 %。

1.2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导致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如灌区没有法律地位,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灌区处于两难境地,具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说法,实际上,作为事业单位,没有人事部门下达的行政编制,财政部门不安排事业经费;同时又要求它实行企业办法管理,它既没有法律地位,又受多种限制,不能像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现行的政策不利于节水。目前的灌区收入主要依靠水费,在固定的价格条件下,水费的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一些灌区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甚至鼓励多用水,有些灌区虽然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其它部门,无利可图,严重地影响了节水积极性,不利于节水机制的形成。

1.3过度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甚至恶化。如在井罐区出现大面积地下漏斗区,全国出现56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8.2 ×104km2 ,漏斗的出现,引起地面沉降或裂缝,甚至导致海水入侵。例如,全国已发现地面塌陷700 点多处,秦皇岛市已经形成32.4km2 的海水入侵区;黄河流域由于过量不合理使用,多年来不断断流,已经对相关地区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

1.4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收不抵支,举步维艰

由于水价太低,全国平均水费为运行成本的50 %左右,导致经营单位亏损严重,生存处于困境,甚至难以维持生存。

1.5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

“农转非”是指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的途径改作它用。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更加普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势更加明显,制约农业的发展。1949 年我国农业用水量约为1001 ×108m3 ,占全国总用水量1031 ×108m3的97.1 % ,到1998 年,该比例下降到74.65 % ,与此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由2.9 %上升到24.6 %。

第二篇:运城市水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

运城市水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 运城市水资源存在问题 1.1 水资源短缺

运城市总面积14233km,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量为13.34 亿m3o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2。68m,平均占有水资源2514。15m/hm,仅为全国人均水平和每公顷平均占有量的12。08%和10。87%。在天然水资源量中,运城市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8。1O 亿m。其中,地表水可开发利用量为2.44 亿m,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其开发利用程度较底,全市年均地表水资源利用量仅为1。56 亿m,占地表水可开发利用量的63。93%;其中,全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62 亿m,地下水年均开采量8。34 亿m,年均超采1。72 亿m,开发利用程度高达125。98%。全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达7551km,占平原区总面积的84%,占全市总面积的53。05%。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平原区大部分浅,中井已经报废。运城市城区漏斗中心水位从1986 年至2003 年的17 年问,累积降幅高达80m。

1。2 天然水质差,水体污染严重运城市地下水天然水质差,氟化物,砷,六价铬等超标离子在平原区浅,中井中广泛分布,在部分地区深层地下水中,氟化物仍然超标。饮水安全,特别是广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然是水务部门的今后重点工作,也是中央以人为本政策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运城市工业和城市废污水年排放量达8500 万m3o 大中型企业仅有解州铝厂,丰喜肥业临猗分公司,永济电机厂,芮城黄化公司等部分企业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仅有永济市一家。

涑水河是运城市受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年排入涑水河的污水高达3000 万m,闻喜吕庄水库以下河水水质常年为超V 类水。同时,污染严重的河水渗漏影响沿河地下水,距河500m 范围内的地下水多为Iv—v 类水质。汾河是运城市的主要河流之一,全市年排入汾河废污水达450 万m,据监测资料,河津汾河大桥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明显高于新绛站里断面(汾河入境处),这说明汾河在运城境内污染加重。受此影响,在河津,万荣汾河口一带的地下水有多项指标明显超标。普查资料显示,目前运城市尚有1。7 万hm 农田用废污水灌溉,占水浇地面积的6%,污灌农田主要分布于汾河与涑水河两岸。1。3 水资源浪费严重在农业用水方面,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目前,大中型灌区,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43%,50%,主要原因为灌溉渠系工程配套差,渗漏严重。据统计,全市30 处中型灌区固定渠道总长10681km,其中防渗渠道长度6278km,衬砌率仅58。8%;小型农水工程渠道防渗较差,水量损失更大。在工业用水方面,自备水源井开采量占工业地下水开采量的86。3%,部分企业特别是管理不规范的民营企业无一级计量设施,内部成本核算管理粗放;一些离公路,河渠较远的企业,为降低处理成本,污水全部在沟道,渗坑直排,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依然存在。城市管网漏失严重,水费平均回收率不到70%。

1。4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制约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从1990 年至2003 年需水量统计结果分析,运城市需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地表水供水工程供水能力短时间得不到提高和各行业节水措施有效落实前,未来运城市水资源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以地下水2006 年8 月荆林英:运城市水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超采来替代可供水量不足情况将难以避免,供需矛盾将日趋尖锐。为满足用水需求,每年提引黄河,汾河水1。5 亿m左右,超采地下水约1。72 亿m,尽管如此,仍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在农业灌溉方面,目前,运城市仍有20。95 万hm 旱地,由于没有可靠水源,得不到适时灌溉。在吃水方面,农村仍有10。4 万人存在饮水困难问题,有157。28 万人饮用着不同程度的氟水,砷水及其他被污染的水。在工业用水方面,海鑫集团为克服发展瓶颈,不得不拿出巨资高价调水;振兴集团因缺水,一台发电机组不能正常运行,每天损失10 万元,特别是分布河津汾北山前的企业因缺水而限产,损失不可估量。

一些对促进本市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的潜力项目也由于缺水迟迟不能上马。因此,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运城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2 对运城市今后水资源工作的建议

2。1 依法加强水资源的行政许可管理近年来,运城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 年的172。4 亿元,增长到2004 年的359。3 亿元,年均增长11%;全市财政总收入由2000 年的15。1 亿元,增长到2004 年的43。5 亿元,10 个县(市,区)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这主要是靠投资,靠项目上马实现的。2004 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五部委下文要求各地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工作,2005 年2 月,国务院要求各地清理违规电厂建设项目,两个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对未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发电厂,焦炭等企业一律要求限期办理,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水资源管理部门不得违规办理取水许可手续。今后在全市范围内,对新,改,扩建项目要以供定需,以水定厂。

2。2 依法加强水资源规划工作,抓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200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后的《水法》规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作为水资源主管部门,水务系统要摸清家底,搞好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及规划工作,规划工作完成后及时上报市政府批准实施,为运城市”十一五”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项目储备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科学基础。“十一五”期间,对一些高耗水项目,水务部门一定要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不论证或论证不到位,项目上去了没有水就是水资源主管部门的责任。

2。3 依法征收水资源费,为水资源规划,管理,节约,保护等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水资源费是国家对取用水资源征收的一种补偿费,也是一种促进节约用水有效的经济杠杆,《水法》与《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都做出了明确规定。2004 年 7 月1 日,根据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安排,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及时对山西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征费难度明显加大。要求水务局长高度重视征费工作,对征费人员配备车辆,电脑等必要征费工具,严格按程序计量征费,既不能乱收费,也不能少收费。

第三篇: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

水是人类赖以的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生态环境所必须的重要因素,但水的危机已逐渐威胁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臵,节约用水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水资源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即“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遵循水资源共享、可持续利用、有偿使用、效益优先、以供定需、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原则。

现阶段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开采地下水缺乏统一规划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用水一年比一年增多。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以致造成地下水开采量逐步上升,国家一些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也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造成地面沉陷、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降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2 体制不健全

我国《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作为自然资源的水资源为国家所有,理应实行统一管理。而当前由于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清,中央和地方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利益调节与协调机制。结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形成了各部门、各地方“谁发现、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的局面,否定了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统一性和经济权益性。这种做法既影响了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降低了利用效益,又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3未能实现水资源的市场配臵

我国虽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人们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水资源一直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价格背离价值,不仅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水价偏低。现在对农业用水免征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偏低。水价过低直接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二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大部分农田还是采用过去大水漫灌方式,每亩平均用水量在600m3左右,高的甚至接近1000m3。三是节水意识淡薄,水污染防治滞后。由于用水计量设施安装不到位,农业水费仍然按每亩计收,用多用少一个样,造成缺水和浪费水的现象并存。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对策

3.1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功能的自然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转化,城乡水资源不可分割,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定水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拟定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臵。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3.2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优化配臵水资源

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现象严重,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和有效利用,主要原因之一是水资源费和水价偏低。因此,应探索建立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加快出台全国性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使水资源既体现国家所有权又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大力推行既体现社会效益又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这不仅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巩固水利设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至关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合理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水价的同时,还应同一规划、调动地表水、地下水,优化配臵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使有限的供水量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水资源规划计划管理对水资源使用要做出科学合理全面的规划计划,统一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合理调剂丰水期与枯水期用水,制定科学的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对地下水的开采要严格限制,从严审批。严格执行“先地表后地下、效率优先”的原则,发展什么、限制什么,要讲求水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实施效率最大化选择。农业、工业、商业用水要有区别,用地表水、地下水要有区别,用优质水、劣质水要有区别,而生活用水在节约和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必须优先给予保证,环境生态用水也要给予一定的保障。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永续使用。

3.4 大力推行节水政策,建设节水型社会

我国水资源短缺,属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2400m3,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属于严重缺水。按照目前全国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m3。全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严重的有100多个。在一般年份,农业受旱面积1亿-3亿亩。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低、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水利工程供水总量的75%,但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仅为45%,(发达国家平均为70%-80%),工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耗水量大,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50%(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在生活用水方面,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高达20%。农业是水量消耗的大头,节水的潜力很大,在农业生产中,要根据水资源情况,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采取衬砌水渠、管道输入、喷、滴灌等工程措施和一些非工程节水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用水量。对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措施。政府在安排农业投资上,向节水灌溉倾斜,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

3.5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事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逐步实现废水资源化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工作,需要水资源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广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控制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达到城乡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水资源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福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国策,必须用系统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班 级: 指导教师: 研究成员:

第四篇:清远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清远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姚彦欣

(清远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根据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从供需平衡角度对清远市水资源开发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缺水量将逐步加大,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供需矛盾突出及水质的恶化,通过新建、扩建水利工程并节约水资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关键字 :水资源开发利用供需平衡需水预测存在问题

Study o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Qingyuan

Yao Yan-xin

(Qingyuan Survey and Design Corpor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Guangdong

province, Qingyuan, 511518, China)

Abstract: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predicted by analysis of supply-demand balance,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Water scarcity increasing step by step is turned out.The main cause of the problem is water quality worse and the contradictory of supply and demand.There are many ways that are new and expansi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saving water resources to sort out to deal with problems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he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water demand forecastingexisting problems

1引言

随着清远市工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造成水资源消耗量不断的上升,大大超过了水资源恢复、更新的周期,导致了水资源危机。用水的浪费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资源问题也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们国家水体和水质总体呈现恶化趋势,水土流失,森林、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有些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等问题,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短缺将成为我们国家制约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可以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际应用问题。

2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 1 作者简介:姚彦欣(1982—)女清远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硕士研究生

2.1现状年(200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

对清远市现状年(2005年)供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各种水利工程的供水量,并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保证率90%2005年供、用水情况如下:

1、蓄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68871万m,设计灌溉年供水量49553万m,由于设施老化,存在着安全隐患,原有工程效益明显降低,2005年实际供水量63208万m3。

2、引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100039万m,由于设施老化,渠系配套工程不完善等原因,2005年实际供水量85283万m3。

3、提水工程:设计供排水量21681万m3,加上我市部分工矿企业自建的小型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64722万m3,2005年实际供水量61501万m3。

4、地下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21863万m,深层承压水生产井70眼,现状供水能力2880万m3,2005年地下水实际供水量22605万m3。2.2水资源开发状况预测

根据《广东省清远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全市2005年需水总量为362005万m,2020年需水总量为444701万m3,2030年需水总量为462787万m3。2005至2030需水总量整体呈增长趋势,预测2020年需水总量与2005年用水量相比,平均年递增1.38%。2030年需水总量与2020年预测值相比,平均年递增0.40%,我市各部门各水平年用水量情况分析如下:

1、农业灌溉需水量:2005年农业灌溉需水量286972万m3,占总用水量79.27%;2020年农业灌溉需水量减小到267776万m3,占总用水量60.21%,与2005年相比平均年递增率为-14.63%;2030年农业灌溉需水量减小为251040万m3,占总用水量54.25%,比2020年平均年递增率为-0.64%。

2、工业需水量:2005年清远市工业用水量42452万m3,2020年工业需水量将增至120387万m3,与2005年相比平均年递增率为7.20%;2030年工业需水量将为132352万m3,与2020年相比平均年递增率为0.95%。

3、城镇生活需水量:2005年清远市城镇生活需水量为15032万m3,2020年城镇居民需水量为40933万m3,与2005年相比平均年递增率为6.91%;2030年城镇生活需水量将增至62182万m3,与2020年相比平均年递增率为4.27%。

4、农村生活需水量:2005年农村生活用水量15980万m3,2020年农村生活需水量将缩减为11563万m,与2005年相比平均年递增率为-2.13%,2030年农村生活需水量将进一步缩减为9873万m,与2020年相比平均年递增率为-1.57%。

5、生态环境需水量:2005年清远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1568万m3,2020年生态环境需水量将达到4042万m3,与2005年相比平均年递增率为6.52%;2030年生态环境需水量将达到7340万m3,33

3与2020年相比平均年递增率为6.15%。

综上所述,不同水平年在考虑节水的条件下需水量递增率及需水量预测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需水量预测总表单位:万m3 水平年 2005 2020 2030

合计

工业

362005 444700 462789

42452 120387 132353

城镇 生活 15033 40932 62183

生态 1568 4042 7340

灌溉 286972 267776 251040

农村 生活 15980 11562 9873

生态

表3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递增率表单位:% 水平年 2005 2020 合计

工业

1.387.206.91城镇 生活

生态6.52灌溉-14.63农村 生活-2.13生态1.382.3供需平衡分析

从表2和3可以看出,全市需水总量逐年增加,按目前的供水能力,缺水量逐步加大,缺水比较严重的是工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是因为我市工业增长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高,以及农田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引起的。

1、工业用水:到2020年、2030年我市工业在节水的情况下仍分别缺水77465万m3、89430万m。如不扩建现有供水工程或增加新的供水工程,将对我市工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市未来必须新建或扩建一批供水工程,并尽可能将工业供水纳入自来水供水工程中,减少工厂的自备水源,有利于工业节水的实行。

2、城镇生活用水:到2020年、2030年将出现24610万m3及45859万m3的缺水量。因此,我市未来必须新建或扩建一批供水工程,以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3、农业灌溉用水:2020年和2030年农业灌溉需水量分别缩减为267776万m和251040万m,但仍存在缺水现象。因此,在现有工程安全达标和搞好灌区配套,以及增加农业节水用水的情况下,适当新建和扩建一些蓄、引、提水利工程。

4、农村生活用水:我市城镇化率水平仍然较低,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比较大,所以农村生活用水量比较大。同时,我市属贫困山区,经济基础薄弱,除了城镇的正规自来水厂供水工程有净化设施外,其它供水工程均无净化设施,现状农村人口用水,大多是直接使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

或地下水,部分水源水质不达标。因此,我市迫切需要加快对广大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

5、城镇生态环境用水:2由于清远市城镇建成区面积逐年增大,生态环境需水量也将逐年增加,预计2020年、2030年缺水量将分别达到2439万m3、5737万m3。

3存在问题

1、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的供给量远满足不了清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十分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北江水是开封的主要水源。清远市供水与北江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一旦北江来水量减少,清远市的供水将难于保证,市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水质日益恶化,加剧供水矛盾,随着清远市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污水排放量逐年随之增加,河道、湖泊、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水质恶化,导致原来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现在不能利用或利用范围受到限制,从而更加据供水紧张的矛盾,减小了水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4解决方法

1、通过“水资源开发状况预测”规划后各水平年供水能力是在充分考虑现有水库蓄水、引水、提水、地下水、污水回用等工程的基础上,考虑现有水库扩建增容,新建一批蓄水、引水及电灌工程、污水处理厂;以及在维持现有水厂数量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水平年需水要求,适当扩大各区域水厂规模。同时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适当增加污水回用量。

2、本次清远市水资源配置按照生活、生产、生态的主要方面分为四级:城镇和乡村人畜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其中生活用水优先满足;其次满足工业用水;再次满足农业用水,其中流域内农业用水优先满足;最后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城乡之间用水,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优先保证,生产用水采取工农业用水统筹调度的方法,满足不同时段工农业用水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左其亭,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2]吴泽宁,索丽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学报,2004,23(2).[3]肖洪浪、赵文智、冯起等,中国内陆河流域尺度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研究—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管理试验示范[J],中国沙漠,2004,24(4):381~384.[4]李孝兵等,广东省清远市流域综合规划,2005年 [5]董楠,开封市水资源承载力及优化配置研究,2008年.[6]程世伟,江西省德兴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2009.

第五篇: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自从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后,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如何提高和完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解决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配问题仍是现今重要的研究课题。【关键字】水资源;管理体制;现状;问题

一. 我国水资源管理概况

1.管理历程

随着对水资源各方面属性的全面了解和重视,我国对水资源的管理方式已逐渐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发展到如今的多方面统筹管理。工程水利注重对蓄水、引水、提水、排水、航运等水利工程规划、施工和运营过程的综合管理;资源水利从保护水资源角度出发,侧重于对水的资源属性开发利用的管理;而生态水利则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其发展模式与途径与传统水利有本质区别;民生水利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理念,把人民群众最关心、关系最密切、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放在首位,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所以,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程水利的基础性、资源水利的实效性、生态水利的可持续性和民生水利的公共性,进行统筹管理。

2.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鉴于我国水资源管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水利部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其基本原则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工作重心,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根本方法,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作为深化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坚持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水资源管理的不竭动力。

二. 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

1.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表现为中央统一管理和地方分级管理、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的特点。水资源管理也是实行双轨制管理,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管。①管理体系。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是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逐步建立了五级(即中央—流域—省级—地市级—县级)水资源管理体制,但横向矛盾仍然存在,协调机制有待于加强。②政策法规。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和出台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达700余件,但部分政策法规未能充分考虑流域整体特征,在关注水量水质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考虑水安全标准。③规划与计划。尽管针对不同流域特征,各项流域规划均强调统一管理,但是缺乏强制性和具有法律地位的综合规划,而现行的部分水资源规划导致资源浪费,缺乏可持续性。④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取水许可与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等。⑤关键技术。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尤其是农业及工业的用水和耗水量较大;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水资源的调配技术和高效用水技术亟需不断研发和完善。2.流域管理与水行政管理在管理上差异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优势在于能发挥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又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整体协调。(1)事权划分不清

在纵向上,环境保护部对地方各级环保机关实行业务指导,而地方各级环保机关隶属于本级政府,财权与人事任免权均受制于地方政府。地方环保机关的工作往往代表本地区利益,难以贯彻中央命令。在横向上,政府的水资源保护职能分散在环保、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由于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分工不明确,即环保部门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在行政执法上都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

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水资源管理权力分布在众多产业部门和和行政区划,但许多产业部门和行政区划的第一职能并不是保护环境资源,而是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必然与环保部门发生冲突。在水资源管理中,水质由环保机关管理,水量由水利部门分管,农业灌溉由农业部门分管。水资源管理立法上如此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分管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对本部门有利可图的,往往互相争夺审批、发证、收费、处罚、解释等权限。由于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的地位和权限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平行,以致于在环境管理过程中遇到阻力时需要位阶更高、权力更大的机构出面协调。(2)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间的冲突

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模式,两者边界往往不重合。流域管理的边界往往与行政区划不重合。一个流域区可能跨越几个行政区,而一个行政区也可能包含几个不完整的流域区,以致在区域开发管理中出现许多矛盾和问题,如地方利益与流域全局利益冲突,上游与中下游间的冲突。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六大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负责承办跨省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但这六大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在环境保护部的授权范围内处理环境争议。六大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系环境保护部派出的执法监督机构,不是行政机关,权力有限,在处理跨省界污染中力不从心。六大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

1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定水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拟定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2推行需水管理。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以需定供”,一个区域需要多少水,供水部门就设法通过开源提供多少水,地下水不够就开采地表水,当地表水不够就跨区域调水。这种模式下,用户需水量增加首先是向供水部门要水,供水部门也愿意修建大型取水工程增加供水量来提高自己的效益。但在大量用水的同时也就产生大量的污水,一个区域的水环境容量存在一个最大值,大量的污水进入到区域水体后必然导致水环境的恶化。保护和恢复良好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健康循环,从而实现以供定需的管理模式。根据一个区域的最大水环境容量,和近期内污水的处理能力,确定最大排放污水量,最大供水量不超过区域社会循环水量最大值,即最大污水排放量,用户对水量需求增加时,通过用户端来解决,包括工艺改进,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实现用户内部和用户之间的水资源循环使用。日本和欧洲国家的城市供水总量没有增加,经济却在持续发展。在推行需水管理模式时,根据工厂、企业、宾馆、饭店等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限量供水的额定指标,居民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定出生活用水额定指标,在此基础上对自来水用户采取超量加价收费的措施,用经济手段来促进人们对淡水资源匮乏的认识和节约用水的行动,从而逐步使人们认识水资源的本来价值。3推进循环用水。

循环用水是根据不同的用水对象对水质不同要求,根据优质优用的原则,然后对其排水不经处理或适当处理。再用于水质要求低的用户,通过增加水的使用次数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发展循环用水符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少社会经济系统流人和流出的物质量,实现水资源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数量上的最佳运用,从而推动生产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来看,我国自来水价偏低,从市内河道里取水进入自来水厂进行净化的自来水与从外省市经长途调来的水从价格上区别不大,人们对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特别是我国北方城市的淡水资源更为匮乏,南水北调的规划是多年来的愿望,实施起来也需付了极大的代价,但国家为了保障人们生活稳定,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向自来水费中投人大量的补贴,淡水资源的真正价值未能在水价中准确体现出来。物以稀为贵,只有彻底将自来水价格推向市场,才能体现出淡水资源的真正价值来,才能刺激消费者水的忧患意识和节

约用水的实际行动。

4扶植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促进水循环,必须注重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包括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污水处理行业是消除污染,为民造福的行业,也是耗资较大行业,每天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每年需要运行经几千万元。由一个部门出资是不可能的,只能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由多方进行筹措,从城市建设资金,污水处理费,超标罚款,财政收入等方面共同努力集资,这种方法在中小城市更为适宜。5加强水资源规划计划管理。

对水资源使用要做出科学合理全面的规划计划,统一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合理调剂丰水期与枯水期用水,制定科学的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对地下水的开采要严格限制,从严审批。严格执行“先地表后地下、效率优先”的原则,发展什么、限制什么,要讲求水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实施效率最大化选择。农业、工业、商业用水要有区别,用地表水、地下水要有区别,用优质水、劣质水要有区别,而生活用水在节约和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必须优先给予保证,环境生态用水也要给予一定的保障。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永续使用。6拓宽水循环的使用途径。

从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考虑,所有的污水不可能都循环使用,水的社会循环不能实现密闭循环。怎样实现在现有条件下水的社会循环最大化,是我们面临的紧要问题。把再生水利用的渠道拓宽。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确定利用途径,如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市政及园林用水、城市二级河道景观用水、生活杂用水、地下水回灌用水等多种利用途径选择。

7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事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逐步实现废水资源化。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工作,需要水资源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广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控制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达到城乡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水资源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 全面推进水务管理

现阶段,我国水务管理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健全水权制度: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监管体系;②调节水价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使水价能够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又要有利于水资源保护;③加强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正确处理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和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改造城乡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④健全水务投融资体制,推进水务市场化: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良性运作机制;⑤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建设和完善水利信息采集、传输网络及综合数据库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水利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支撑可持续发展水利,构建与水利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五. 结论及展望

因根据城乡的发展的差异,因地制宜的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水资源用量分配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有序的推进水务制度,优化水资源的分配,构建适合城乡发展的水务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三条红线”,积极建设水资源管理的人才队伍。积极探索水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真正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

[1]胡继连、徐光增.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J].节水灌溉,2002(2). [2]孙大鹏.浅议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河北水利,2009(11). [3]陈雷.在淮委干部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水利报,2010(4).

[4]邢台市水务局.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协调发展[J].河北水利,2009(3).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