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081526)
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
一、学科概况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是为了顺应我国水利水电“建管并重,综合整治”的发展趋势而设置的新学科,该学科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适应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服务于水利、土木等工程的学科。本学科目前拥有一批中青年教授、博导作为学术方向带头人,陆佑楣等双聘院士作为科学研究顾问,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学科主体。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利水电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包括:a.水利水电规划。研究如何经济合理地综合治理河流、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开发方式、开发规模和可以获得的效益,以及拟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合适运行方式等。b.水利经济。研究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技术经济问题,包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经济手段(水资源费、水价、电价等)、政策法规措施,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投资费用分摊,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评价等。
2、水利水电系统工程。研究最优化方法、多目标决策、系统分析等优化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和调度中的运用。
3、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包括建设管理模式,建设期动态跟踪、控制技术,施工新材料、新技术,施工仿真数字化技术,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管理专家系统,地基处理和生态造土技术等。
4、水利水电建设风险分析与管理。包括水利水电建设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决策的理论和方法等。
5、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评价与生命诊断。考虑结构、稳定、渗流等对工程进行安全评价,考虑安全、工程效益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工程进行生命诊断。
6、水工建筑物综合整治技术。包括拆坝新技术,大坝拆除后对泥沙的处理方式、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安置等问题;部分功能退役的大坝建筑物的维修保养问题;河势修复和生态修复等。
7、水利水电工程数字仿真技术。对天然水体、河流、湖泊、水工建筑物中的水体流动、污染物输移和水环境演变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 对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测报, 从而达到对
水工建筑物的运行进行控制, 为防洪和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三、学科队伍
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3人,副教授9人。学科学术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教授、博导为主的高素质的学术队伍。
四、人才培养
本学科培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掌握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前沿动态,能熟练应用现代技术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工作,具有解决水利水电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较好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工程实践,毕业后能很好地胜任教学、科研或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五、学科发展前景
国外发达国家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任务已经完成,水利水电工作重点已转移到工程管理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受“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一直比较薄弱,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严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管并重,综合整治”是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未来我国水利水电工作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工程管理上来。本学科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承担更多的科研和工程项目,为国家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百度知道: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最为重要主要,自然比较好
第二篇:2014河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2014河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每年报考的学生都是相当大的一个比例,今年也不例外,如今对于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怎么做好水利工程考研复习是重中之重,面对那么多的复习资料和学长们给的各种考研复习方法,自己开始有点迷茫怎么复习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接下来就给各位考生讲两本复习资料,这两本复习资料是针对水利学专业的一个复习指导书,也是习题解析。
首先:是“2014河海大学水力学考研复习精编”这本书,该书囊括了水利学专业的全方位考点和基础知识论点,并且附带了往年考研真题配合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更加的理论联系实际复习方法。考研复习的重点也从基础知识转变为有重点的复习,在暑期,考生要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从真题入手,确定复习重点,将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搞透,不要妄图面面俱到,否则你的时间肯定不够。还要注意把握记忆规律,平时不会做或做错的题要特别注意,最好隔段时间就要重做一遍,直到它真的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否则考试时你就会觉得许单词或语法点都似曾相识,却就是做不出。我们在强化阶段复习要注意几点:方法技巧是很重要的,但要重在理解;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做题要有一定的量,不要只看例题,不动笔练习,还要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归纳总结,适当记忆;还有要重基础,明主次,把握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不要舍本逐末,花时间做无用功;还有就是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到考试结束。
第二本复习资料:“2014河海学水文学原理考研冲刺宝典”,这本书是搭配复习精编的一本真题模拟训练题集,协助考生进行最全面的复习和全方位的巩固练习。很多人在考研复习中认为方法重要,其实不然,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心态也是关键的一环,所以,在暑期考研复习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首先,我们要明白做一件事情,我们坚持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放弃了就必然会失败。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半途而废的人,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自认豁达的人,而豁达有时候不过是“放弃”的代名词。放弃比坚持容易得多,放弃能轻易找到100个理由,让自己原谅自己,甚至可以说,我放弃了这个,是因为它不符合我的理想,我要去追求我的梦想。但坚持下去,面对的却是不知未来的漫漫长夜,是战胜自我的挣扎与痛苦。但也只有坚持下去的人,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资料参考:昌明河海大学考研网
昌明河海大学考研网
第三篇:水利工程实习报告(河海)(
摘要:通过这次认知性实习,我们对万福闸、太平闸、邵仙船闸、宝应抽水站、高港枢纽、江都水利枢纽等地进行实地参观,经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充分了解到其工程概况、设备组成及运行状况,使我们对这类低水头水工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和各自作用有了一个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的认识。
万福闸:
万福闸位于扬州市区东郊的世界第一大沟——廖家沟上,是一座以排洪为主,兼有灌溉、航运、城市供水等多功能的大型水闸,旨在将淮河洪水排入长江,保证了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的安全。万福闸由66个闸墩组成,共65孔,每孔净宽6m,并建有石漫滩水库。从工作桥内展示的工程概况上我们得知万福闸建设时间从1959.10到1962.12,设计标准为三百年一遇,建筑物等级为Ⅱ级。
(图181)
由工作人员介绍,万福闸主要有以下五个作用:
1、70%洪水通过万福闸排入长江
2、维持京杭大运河扬州段通航水位及水深
3、维持工业用水的需要
4、由长江引水入内河灌溉
5、是328国道的主要交通要道。万福闸最大的特点是其上游3条河道,导致了水量不均,流速各异,流态不稳定等问题,造成管理上的压力,因此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建造了导流渠,使得水流尽量均匀。
在检修便桥上,我们近距离观察到了闸门。闸门结构形式为上扉门和下扉门,其中上扉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扉门为钢结构。当上扉门固定时则成为胸墙。上了工作桥,我们看到65台联动式启闭机,一台启闭机控制一孔,工作时开启上扉门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启下扉门,之后固定下扉门,接着开启上扉门。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水位流量安全关系曲线和始流安全关系曲线。前者显示随着闸门打开水流从孔流变为堰流时的状况,而通过后者我们得知,水闸不能全部同时开启。
(图183)
站在工作桥上向上下游望去,皆筑有水位观测站。通过测流断面得到过水流速,从而得到过水流量。可以测量几个标准水位再利用流量关系曲线来判断其流量。
(图194)
历史上万福闸历经三代建成,却因战争在清朝一夜之间被炸毁,“毁之之易,成之之难,而思保之之术”。的确,建国后重修万福闸,不再需要重复建坝拆坝,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应当以术保之,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廖家沟下游左手侧建有鱼道,方便鱼类洄游产卵。因水流不能太大,因此鱼道内建有隔墩,以降低流速和供鱼类休息。
(图198)
太平闸:
太平闸位于淮河入江水道太平河上,同属Ⅱ级建筑物。太平闸建于1972年,时处大跃进时期,为拱式桥梁,共24孔,每孔宽6米,设计流量1950m³/s。桥墩由浆砌块石建成,闸门为混凝土复合结构,因此钢筋水泥量大减,造价低。其工程主要效益为排泄淮河洪水入长江,此外兼顾灌溉、航运、渔业、城市供水等效益。2002年太平闸进行改建,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开闸时间从12小时减少到12分钟,与万福闸相互配合、联合运用,构成淮河入江水道最后一级控制建筑物。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太平闸钢筋水泥量少,因此要等到万福闸开启到3000个流量之后才能开启太平闸。
(图200)
太平闸与万福闸的区别主要有四点:一是工作桥为房屋式结构,机器和检修人员可免受日晒雨淋;二是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三是电缆全部布设在底下,没有裸露出来;四是采用了二合一精密行程开关,特别的由我校研制。
(图204)
邵仙船闸:
邵仙水利枢纽由邵仙闸洞、运盐闸、邵伯闸、邵仙套闸等组成,它与江都抽水站、万福闸、太平闸组成了一个大型水利枢纽,主要承担苏北地区的防洪、抗旱、排涝、补水、灌溉、通航等任务,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线路之一。
在邵仙船闸我们目睹了完整的船只过闸的过程。二楼的控制室内有两个显示器,显示船舶过闸的情况和闸门开启的情况,实现自动化控制。上下游闸门在开启时都是先垂直上升再逐渐转为水平,极大的节省了空间。
(图225)
邵仙闸洞分两部分,上面为邵仙闸,是弧形闸门,下面为邵仙洞。邵仙闸洞全年几乎处于全部开启状态,将水向苏北地区送。洪涝时期可将洪水排入新通扬运河。
(图243)
另听工作人员介绍,运盐闸由于常年关闭,下游严重淤积,邵仙闸将适度开启运盐闸冲淤,以缓解下游淤积情况。
(图216)
宝应抽水站:
宝应抽水站位于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五公里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通过试运验收、第一个发挥效应,也是第一个采用委托管理方式的工程。此外工作人员还介绍了宝应站的许多科技创新,例如有两个国家948项目,分别是液压制调节机和电机绝缘在线监测,另外模版首次采用了喷塑工艺。2003.9至2005.8建成,05.9采用委托管理,进行市场化运作。07年洪水期宝应抽水站工作23天,抽排涝水2.2亿m³;去年我国出现最大旱情,7月召开最高级别水利会议,宝应站首次投入抗旱运行,供水1.5亿m³,极大缓解了旱情。
宝应抽水站由泵房、清污机桥、南水北调大桥组成。泵房包括4台流量达160m³/s的全调节式泥流水泵。其中1、2两台泵的叶片调节机构等核心部件采用日本进口,3、4两台泵则引用技术实现国产化生产。其效率全国领先,为81%左右,高出6%。配套上海生产的电动机,共装机13600kw。桥式起重机最大承重可达3200KN。
(图253、251)
从垂直结构上来看,宝应站可分为主机层、联轴层、检修层、水泵层和进水流道层四个部分。主机层又由主泵和副主泵组成。在参观水泵层的时候,工作人员还详细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部件的作用。
供水系统:供给主电机冷却用水(图256)
排水系统:检修时放下闸门排空泵室积水(257)
噪声仪和振动仪:安装在泵壳上,将数据传到地面以上可判断泵机运行情况(261)红外干燥机:起干燥作用,防止因水汽过大而不能绝缘(262)
出了主机层可以看到清污机桥,位于泵站下游引河上,共计 14 孔,中间 10 孔布置回转式清污机。
(图270)
宝应抽水站与江都水利枢纽共同组成南水北调东线首级抽水泵站,每秒可达500m³。此外可以抽排里下包括高邮、宝应、盐城等地的涝水,保持京杭大运河——迄今为止最好的水上高速公路的通航水位,并可用于灌溉等等,发挥了很大效益。
高港枢纽:
高港枢纽建于1995年冬,于99年9月建成。向南可将泰州引江河的水引入长江,向南可经新通扬运河至宝应抽水站,与江都水利枢纽一起将水往北送,其中宝应站提供200个流量,江都提供400个流量。
高港枢纽从西到东依次由以下部分组成:
高港船闸:为双向船闸,采用伸缩膜拉门,宽16m,最大吨位为5000t(图280)节制闸:共5孔,每孔宽10m,为弧形闸门,在长江涨潮时打开,设计流量可达440m³/s(实际小于300m³/s)(图278)
泵站:由9台立式全调节轴流泵组成,共18000kw。抽水、排涝时可达300m³/s,自流时可达160m³/s(图272)
控制中心:可实现自动化控制
送水闸、调度闸:设计流量为100m³/s,当送水闸开启、调度闸关闭时可实现向东送水(图276 调度)
变电所:将11wv电压降为1wv,供泵站开机使用
江都水利枢纽:
因特殊的“锅底洼”的地理位置使得江苏地区洪涝灾害频繁,于1961年至1977年建设了江都水利枢纽,共有4座大型电力抽水机,共53000kw,总流量40000m³/s,另有12个节制闸,3个船闸和2个鱼道。
江都水利枢纽的功能有五点:
1、江水北调。例如95年大旱,工作273天共抽水63亿m³,保证苏北地区供水
2、自流引江
3、抽排涝水。例如91年发生涝灾,工作74天共抽水27亿m³,大大缓解灾情
4、余水发电。装有可逆式机组,正转抽水逆转发电
5、排泄涝水。打开太平、万福、清安闸,流量可达12000m³/s
江都东闸:
工作桥一侧是拦污栅,此时因闸门未开,因此拦污栅未放下(图282),另一侧江面上有浮筒,防止船只驶入,警告危险。另有发电机房、控制室和启闭机房等。
第四抽水站:
东闸河
里下河
西闸河
芒稻河新通扬运河河
泵站河
水库河
高水河
邵仙闸邵伯湖
京杭大运河河
东闸关闭,西闸开启时,与长江相接的芒稻河将江水通过西闸引入泵站,再通过泵站抽往水库,经过高水河、邵仙闸、邵伯湖到达京杭大运河并一路自流向北。里下河发生内涝时,可打开东闸抽水。(图287)
第三抽水站:
建于1967.7至69.10,处文革期间,采用可逆式双向机组,正转抽水逆转发电,总装机容量16000kw,设计流量135m³/s。站内有排水泵和抽水泵,另有滤水器可用来净化冷却用的湖水。与宝应站不同,三站采用虹吸流道断流。(图294)
三站垂直结构与宝应抽水站相同。下到水泵层,各种管道皆涂有与宝应站类似的颜色,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管道颜色为行业规定,用于区分不同管道作用,红色的为高压油管,淡蓝的为水管,黄色的为低压管道。(图298)
第一抽水站:
建于61~63年,共安装8台套800KW水泵机组,单机流量为8m³/s,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建成、自行管理的大型泵站。94年因泵站效率下降进行了升级,改造后安装立式全调节轴流泵,可通过叶片调节流量,采用肘形进水流道、虹吸形出水流道,抽水能力增加了17.6m³/s,并实现微机自动化,抽引长江水至京杭大运河。(图306)
一站垂直结构为副厂房、主机层、检修层和水泵层。其中控制室内采用视频监控系统,运用PLC编程实现自动化控制,一般2小时去现场巡视一次。例如切断电源后,真空破坏阀自动打开,旨在破坏虹吸,起到断流作用,防止江水倒流引起机器倒转。(图308)
小结:尽管之前包耘老师说过这门课以后有可能和我们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并且这次只属于一个认知性实习,但有个工作人员说的很有道理,“既然来了,总该学到些东西再走”,非常感谢老师和工作人员详细耐心的讲解,使我们收获很丰富,对这类低水头建筑物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实物也比书本上简单的文字给人留下更具体的映像。碍于字数的原因,这
北河 里谈一谈感触最深的一点。在下到宝应抽水站的水泵层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之前清华的学生也同样来进行参观,问了很多有深度的问题,并很热心的问我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但大家有些冷场,不知道该问些什么才好。我觉得不管怎样,这就是与别人的一个差距。之前有工作人员也提到,以前并不是学相关专业的,工作上很多东西还要靠自学。在这样的实习中,听别人讲解只是一方面,还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深的体会。
第四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浅析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浅析
1、项目实施前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代理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另外,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有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管理的现象。有些监理队伍人员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1.1 质量监督检查不力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地市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1.2 验收工作不规范由于建设项目数量很多,存在着按照正常程序进行验收的项目不多的现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往往分部工程验收不及时,从整体上影响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进度。
1.3 工程资金水利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事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必须管好、用好水利建设资金。但是,在许多地方存在地方配套、自筹资金难以落实,下拨资金层层剥皮,乱支乱用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另外,也存在着工程多次转包的现象,使得工程的实体资金大量流失,进而造成大部分施工企业在为了保证其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偷工减料。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
2.1 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水利管理观念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使其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变过程。为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实现水利现代化,使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必须从观念转变上抓起,即从单纯的传统建设管理理念过渡到全方位的现代化建设管理理念。
为了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代化,管理者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自觉树立现代化水利建设管理观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工作上,促进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同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者要树立全面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水利建设工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
2.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真正把工程建设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全面落实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个人,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合理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扭转工程当事人置工程质量于不顾的态度,杜绝工程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现象发生。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建设负总责。应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扎实执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
2.3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强化质量监控工作监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监理工作对工程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精简职工队伍,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使这批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监理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水平。其次,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监控。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同时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工序一律不得验收通过。
2.4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工作首先,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进行合同管理。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法规,并对所签合同的标的、计量标准、质量要求、价款支付方式、合同履行期限、地点、违约责任以及合同条文的释疑等内容,应做出明确具体的解释,防止出现歧义,增强合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选派具有丰富工作实践经验、懂经济、业务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对于合同管理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对执行人员进行交底,使他们熟悉合同内容,做到有理、有据、有节的执行合同,变被动执行合同为自觉执行合同。加强合同管理控制,杜绝转承包现象。
2.5 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生产工作,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认真做到零事故率。
2.6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
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绝付款,同时切实落实质量保证金制度。
3、结语
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我们应该开拓视野,不应局限于管理的技术手段和体制制度层面上,而且还包括管理者的素质水平、思想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只有全方位、多层面地把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方式,与时俱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完善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促进国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
中共滁州市委 滁州市人民政府
(2012年1月 日)
滁州市北临淮河、南近长江,中部是江淮分水岭缺水地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复杂的地理、气象条件决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目前滁州已建成大中型水库50座,接近全省大中型水库总数的二分之一;建成小型水库1156座,占近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建成河湖堤防1805公里、泵站工程3195座、水闸工程285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35处等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2011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六年增”,总产量达88.1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
一、水利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市县两级全部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实施意见》,明确今后10年,市县两级财政年平均水利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市财政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1500万元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不少于800万元防汛抗旱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建立了“6+1”的责任机制,即实行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管、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农田水利建设与小农水工程管护县长负责制。
市政府以文件明确相关部门贯彻两个1号文件工作分工和任务,市监察局牵头成立“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工作落实。
(二)水利工程建设成绩显著。2011年全市水利工程投入38.6亿元。开工建设滁河防洪近期治理、淮河入江水道安徽段高邮湖大堤加固等一批较大规模重点工程;完成淮河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和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中型水库加固完成3座、开工3座;小水库加固完成105座、开工155座;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2个河段、正在实施4个河段、近期开工5个河段;建成50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34.12万农村人口和 2.96万农村学校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农村水利工程快速推进。2010-2011水利兴修我市8个县市区有6个获得江淮杯奖项,获得奖金合计2100万元。2011-2012水利兴修,省下达我市的指导任务是4800 万方,我市下达各地的计划任务是7270万方,占省下达任务的152%,占去年完成3300万方的220%。截至目前,已完成土方7664万方,完成任务的105%,是省下达任务的160%。完成塘坝扩挖5500面,沟河清淤345条,小型泵站技改2975千瓦,乡镇水利站新建和完善33处。
(四)水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在2008年底全市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投入,市县两级财政“两费”额度由2008年的4071.9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6154万元,年均增长10.8%,呈现了体制顺、机制活、服务优、运行高效的新局面。
二、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
(一)健全组织领导新体制。市县两级政府成立了“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组、投融资组和效能督查组,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统筹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滁州市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中,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列入对县级政府目标任务考核,赋予5分权重。
(二)建立新时期水利工程项目工作新机制。抓住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和中央、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政策机遇,紧盯水利部和省水利厅项目动态,依托全省、全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市政府及时制定了《滁州市“十二五”及2012年水利重点项目实施方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市县项目联动的行动指南。要求市县两级以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为指挥平台,一是梳理出在建工程完工一批、争取新立项并开工建设一批、拟上后续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一批的任务单;二是逐级分解落实项目任务内容、责任单位、时间节点要求,实行挂图作战、流程推进、定期调度;三是财政部门落实项目推进的前期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四是整合发改、财政、水利、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力量,全力以赴共同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三)强化在建项目建设管理。落实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主的四项建设制度,将安全、质量、进度、廉政责任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市政府严把项目法人组建关,对治淮工程、中型水库加固、滁河治理等项目以市组建项目法人,实行统一建管;严把施工安全关,对安全实行项目法人、水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安全监督部门层层负责;严把资金关,以市组建项目法人的实行报帐制,对项目资金实行分段管理,相互约束,财政、审计跟踪审计;严把廉政关,所有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一律进入省水利厅和市政府招投标平台市场化运作,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规定项目法人不派员参加评标,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要求将廉政协议与承包合同一起签定。
(四)完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公益性工程,要能建得成、管得住、长受益。我市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全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标准化建设、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公益化服务的“六化”模式,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实行“农村供水城镇化,镇村供水一体化”,突破城乡不统筹的发展壁垒;二是拓展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突破政府投入不足瓶颈;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利用水库水源建设适度规模的供水工程,突破水源不足的制约; 四是创新建设与管理同一主体体制,突破建管分离带来的管理弊端。
为了确保工程长期受益,我市在建后管理上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与机制。一是建立县级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管理总站,为全额拔款事业单位,隶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二是设立县级饮水安全建后运行维护基金;三是制定水质监测检测保障制度、制定并落实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四是提高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水平。
三、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抢抓机遇,继续争取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支持。2012年是水利工程大建设的重要一年,我市将抢抓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推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全市将继续实施滁河防洪近期治理、淮河入江水道安徽段高邮湖大堤加固、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等治淮项目;开工建设池河防洪治理及汊河闸加固工程,开工建设6座中型、15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中小河流治理近期项目;解决3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5个小农水重点县和2个项目县建设;清淤扩挖农村塘坝5500面、整治农村河沟300条;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一批农村泵站改造、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全面完成乡镇水利站建设任务,积极推行村级水管员制度;加快推进江巷等4座大中型水库、大中型水闸、2013~2015年中小河流远期治理、大中型灌区及泵站、小水库加固、标准化农田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项目早日上马建设。
(二)突出抓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和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基础,要着力解决好为农业、农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防洪、灌溉和排涝问题,我市要在以下农村水利方面再给力。一是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对县级农田水利规划进行再修编;二是加大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三是在对已有的小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和塘坝扩挖的同时,再修建一些小型蓄水工程,尤其是在江淮分水岭地区;四是通过对农村沟河清淤、农村集体泵站更新改造,进一步提高圩区的抗旱和除涝能力;五是下达各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行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治理,为在其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水利基础;六是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为工作平台,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江淮分水岭治理、扶贫、库区移民后扶持以及财政“一事一议”奖补等项目资金,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办法来兴办区域性农村水利工程;七是市县两级设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不拆不扣落实省水利新十条中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经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定;八是加大市县农田水利奖补资金额度,激励各地深入持久的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直部门的支持下,我市在水利改革发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距 离治水兴滁、兴水强农的要求还很不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市水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将借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东风,全面贯彻会议精神,为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继续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加大水利投入,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实现滁州市“三农”工作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