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总结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
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
2、CuCO3、含 Cu2+溶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 S)、含 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 pH 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蓝色沉淀:Cu(OH)
2、CuCO3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 Fe(OH)3红褐色沉淀
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 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 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 CuO,再将经过灼热的 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现象: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 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 CuO,再将经过灼热的 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 CuSO4中。
现象:黑色 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 CuSO4变蓝色。
3、有 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
第二篇:初三化学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初三化学组
教研工作总结
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化学都能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能学有所进,学有所成,总体效果较理想,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总体水平的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现将本学期化学备课组的工作总结以下
一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掌握“双基”是学习化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狠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单元(课题)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由于学校有组织地进行了周六补课,我们也适当调整了进度,将下学期的一些内容提前地讲完,为下学期减轻负担。
二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期末复习期间也加大了这方面的复习。将中考有关探究的题集中复习,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形式上课,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形式得以改变,促使全班同学的成绩同步提高。备课组收集一些新课标的资料印发给全体成员,让老师改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 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所谓集体备课我的理解是:优势互补,统一认识。统一认识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之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防止教学过程中不分重点、甚至知识点漏讲等情况的发生。再譬如说哪些内容该补充,在何时补充等,都要在集体备课时明确,做统一安排。集体备课时,还要统一作业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纠错率,建议作业讲评时学生要进行错题收集整理,提高个人对错题的理解率,也做为个人今后的复习资料。期末复习时我们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整理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加强记忆,老师上课时再给予订正。本学期备课组要求提前一周备课。每次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 集体备课不能代替个人备课。要想上出一堂精彩且质量高的课,必须要有个人特有的东西。这就必须个人精备。各人情况不同,备课形式不同。
化学备课组积极参加学校和组内的各种活动,老师们互相虚心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耐心辅导学生,并取得了赛课、课件评比的好成绩。老师们爱岗敬业,以德律己,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
第三篇:初三化学教学总结[范文]
2011-2012学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七里中学
杨国龙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2、4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本地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①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②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近几年来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教师上完课后能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找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应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
7.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8.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2012年6月
第四篇:初三化学业务学习总结
初三化学业务学习总结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将继续体现教学的基础性,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界,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继续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推行“高效课堂”策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试题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和人文性。
二.教学目标
1.认真学习研究《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参。做好学情分析、编写好学案,明确每一学段的知识,各单元中每一课题的知识在课堂中的具体要求,并联系中考会考要求及常见题型,把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适度的拓展,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识体系,更好地迎接中考。
2.统观教材、确定好重点和难点.(1)抓好常规教学、抓好基础知识的全面教学与复习(化学基础概念原理、准确使用化学用语及化学反应),熟练化学基本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抓好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做好知识复习与突破.(3)抓好考试内容的组织编排,加强综合训练。
三.学生分析
1.学习态度。大多数学生对化学都有一种共同的欲望——学好化学,且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较明确,可以顺利地学习和复习.2.学习情况。由于学生学习了一学期的化学课,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合作学习意识较强,兴趣较浓厚,能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基矗但也有很多差异,如部分学生的学习情感、个性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不稳定,有待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不强,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都有待于培养和指导。
四.教法学法 应用新方法新理念,立足于课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上好点拨自学课,合作考评课,定向反思课等。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利用讨论、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实施教学采取的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积极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2.积极做好学生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及时复习小结,把各课题知识整理成知识点,连成知识线,构建“知识网’,教给学生识记知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歌诀记忆等。
4复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精讲、精练的方式。也可采用实验、联系的方式,还可以采取课内外结合,合作探究方式等。
初三化学业务学习总结
庙尔沟中学:努尔巴合提
2017.6.22
第五篇: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1--7单元)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铝在空气中燃烧: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12、生石灰溶于水: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16、加热高锰酸钾: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
22、镁和稀盐酸反应:
23、氢气还原氧化铜:
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26、焦炭还原氧化铁: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4.加热碱式碳酸铜: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16.加热高锰酸钾: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18.高温煅烧石灰石: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20.木炭还原氧化铜:
21.焦炭还原氧化铁: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26.锌和稀硫酸 27.铁和稀硫酸 28.镁和稀硫酸 29.铝和稀硫酸 30.锌和稀盐酸 31.铁和稀盐酸 32.镁和稀盐酸 33.铝和稀盐酸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