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语要比英语好
汉语要比英语好
交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了语言,交流就变得简单多了。语言不仅是我们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我们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选择一种好的语言很重要,这样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将来我要面临国学班与国际班的选择,也就是要在汉语和英语之间做出选择,经过这段时间的查资料、归纳、总结和思考,我觉得汉语比英语好,因为汉语比英语简单、易学和高效。
思维导图:
一:简单:汉语字数少,英语单词量大。
二:易学: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是密码文字。
三:高效:汉语是高效的,英语是低效的。
一、简单:汉语字数少,英语单词量大。
我们来看看英语单词的数量:牛津字典上的英语单词是50万个,英国伯明汉大学编的单词集有2000万个。而汉语一共才8000个汉字,汉语的扫盲率1500个字。英语没有20000个的词汇量就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词汇量就别想把美国的《时代周刊》看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一般都要80000个词汇量。一般英文通俗小说中出现的总单词量有30000个左右,母语是英语的人看英文小说,碰到不懂的词是常事。相比之下,汉语比英语简单多了,理工科的人一般会2000个汉字,就可以看书、看报、搞科研。我们看中文小说时,很少有不认识的字或词,只要有中学学历的人就可以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如果学习汉语,只要懂得基本字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来形容新事物,比如汽车、火车、自行车,都有“车”这个字,抓住了共性和个性,可组合性非常强。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英语的bus、car、bike没有任何共性。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英语还要不断地造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电影院(Cinema)。汉语就无需造字,不就是用“火”推动的“箭”吗,不就是会“计算”的“机”吗,不就是用“电”投“影”的“院”吗。可是英语就不可以这样干了,不可以靠组词,因为这样太长了。如果组词,火箭会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会成为“Computational-Machine”,电影院会成“Hall-Where-To-See-Shade-projected-By-Electicity”。如果一篇英语文章里都是些这么长的单词,相信没有人愿意去读这篇文章,即使勉强去读,也很难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易学: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是密码文字。
从文字的角度来看,汉语具有象形、形声和会意的特点。中国的汉字源于图画,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张图画,我们称汉语为象形文字。中国一般是字画不分,字就是画、画就是字,我们只要通过字面就能够理解事物的形态和功能。
象形:“囚”字-“人”在无门的四堵墙,就成了“囚”;“困”字-“木”在无门的四堵墙内要受“困”。
形声:“胡”字作为一个字根,可以合成蝴、湖、葫、瑚等,以同样的声音表达不同的事物。
会意:“日”和“月”组合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起来,是“信”字,就是这个人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而英语文字是抽象的符号,英语只能“表音”,我们称英语为密码文字。英语的文字没有做到字母和读音一一对应,使英语成为世界上拼写和读音最不规则的语言。例如:do,done,gone,划线部分字母的拼写相同,但发音不同。当英文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生词或不会读的单词时,是不可以像汉语那样“望文生音”和“望文生义”的。所以,在英语国家,不识字和认字困难的问题非常普遍,而且不是教育条件差的缘故。大家熟悉的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著名的巴顿将军,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最后的武士》饰演美国上尉)等名人都有“失读症”。
三:高效:汉语是生动高效的,英语是枯燥低效的。
从汉语的结构上看,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的英语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联合国5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的一本一定是汉语的。所以汉语的阅读效率很高。
语言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工具,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那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说明了使用汉语的思维速度比使用英语的思维速度快。
在现实生活中,汉语使用起来也比英语高效,比如“厕所”这个词,英语有很多个,有toilet,washroom,restroom,bathroom等等。一般在自己的家里或别人家里,用“bathroom”;在外边公共场合,饭店、商场或公司等,一般用“washroom或restroom或men’s room 或ladies’s room”。看,一个“厕所”一词就至少要知道这么多才懂得如何选择,什么时候用哪个一般都搞不清楚,在着急的时候瞎找“厕所”而找不到,汉语只用一个词就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英语却弄得如此低效!
第二篇:2014新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汉语
2014新人教版:初三英语单词表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n.教科书;课本 n.谈话,交谈
adv.出声地;大声地 n.发音;读音 n.句子
adj.有耐心的 n.病人 n.表情;表示,表达方式 v.发现;发觉
7.adj.民间的;民俗的8..女神
9.v.偷;窃取
10.v.放置;安放;产(卵);下(蛋)
11.摆开;布置
12.n.(饭后)甜点;甜食
13.n.花园;园子
14.v.欣赏;仰慕
15.v.捆;束
16.adj.有鬼魂出没的;闹鬼的 17.n.鬼;鬼魂
信件
15.adj.东方的;东部的adv.向东;朝东n.东;东方
16.adj.迷人的;极有吸引力的 17.adj.便利的;方便的18.n.商场;购物中心
19.n.职员
20.n.拐角;角落
21.adv.有礼貌地;客气地
22.n&v.要求;请求
23.n.讲(某种语言)的人;发言者
n.秘密;秘诀
adj.秘密的 n.语法
v.重复;重做
n.笔记;记录
v.注意;指出 n.朋友;伙伴
n.物理;物理学 n.化学
v.记忆;记住 n.模式;方式 v.发音
n.& v.增加;增长 n.速度
n.搭档;同伴
adj.天生的v.出生 天生具有
n.能力;才能 v.创造;创建 n.大脑
adj.活跃的;积极的 n.注意;关注 注意;关注
v.(使)连接;与……有联系 30.把……和……连接或联系起来 31.adv.一夜之间;在夜间 32.v.& n.回顾;复习33.n.知识;学问
34.adj.终生的;毕生的 35.adv.明智地;聪明地
36.(在词典,参考书中或通过电脑)查阅;抬头看 Unit 2 1.n.月饼 2.n.灯笼
3.n.陌生人
4.n.亲属;亲戚
5.增加(体重);发胖
6.n.磅(重量单位);英镑(英国货币单位)
18.n.花招;把戏
19.n.款待;招待v.招待;请(客)
20.n.蜘蛛
21.n.圣诞节
22.n.传统
23..v.平躺;处于
24..n.(长篇)小说
25.n.(尤指宗教节假日的)前夕;前夜
26.adj.死的;失去生命的 27.n.生意;商业
28.v.处罚;惩罚
29.v.警告;告诫
30.n.现在;礼物adj.现在的 31.最终成为;最后处于
32.n.温暖;暖和
33.v.传播;展开n.蔓延;传播
34.澳门
35.清迈(泰国城市)
36.万圣节前夕
37.克拉拉(女名)
38.圣诞老人
39.pron.无论谁;不管什么人 Unit 3
1.n.(美)洗手间;公共厕所
2.n.邮票;印章
3.n.书店
4.n.明信片
5.v.请再说一遍;抱歉,对不起
6.n.洗手间;厕所
7.n.浴室;洗手间
8.adv.通常;正常情况下
9.n.仓促;急促
10.v.建议;提议
11.n.管理人员;职工
12.n.葡萄
13.adj.中心的;中央的14.v.邮寄;发电子邮件
n.邮件;24.n.要求;请求
25.n.谁;什么人
26.n.方向;方位
27.adj.正确的;恰当的 28.adj.直接的;直率的 29.adj.有礼貌的;客气的 30.n.住址;地址;通讯处
31.adj地下的 n 地铁
32prep.在旁边;在附近
33adj 附近的;邻近的 adv 在附近;附近
34adj 不昂贵的
35.adj不拥挤的;人少的
36抱歉;对不起;什么,请再说一遍 37.n.课程;学科
38.路过;经过
Unit 4
adj.有幽默感的;滑稽有趣的 adj.不说话的;沉默的 3.adj.有用的;有帮助的 4.时常;有时
5.n.& v.得分;进球
6.n.背景
7.v.采访;面试
n.面试;访谈
8.adj.亚洲的;亚洲人的 n.亚洲人
9.对付;应付
10.v.敢于;胆敢
11.adj.私人的;私密的12.n.警卫;看守v.守卫;保卫
13.v.需要;要求
14.adj.欧洲的;欧洲人的 15.adj.英国的;英国人的 16.n.讲话;发言
17.n.蚂蚁
18.n.昆虫
19.v.& n.影响
20.adv.不常;很少
21.adj.自豪的;骄傲的
22.为⋯⋯骄傲;感到自豪
23.adj.缺席;不在36.n.(pl.)剪刀
37.adj.生气勃勃的;(色彩)鲜艳的 42.n.英雄;男主角
43柏林(德国城市)
24.v.失败;未能(做到)
25.n.考试;审查
26.school 寄宿学校
27.亲身;亲自
28.adv.确切地;精确地
29.n.自豪;骄傲
30.为⋯⋯感到自豪
31.n.孙子;外孙
32.adj.普遍的;常规的;总的n.将军
33.n.介绍
Unit 5
1.n.材料;原料 2.n.筷子
3.n.硬币
4.n.餐叉;叉子
5.n.(女式)短上衣;衬衫
6.n.银;银器
adj.银色的 7.n.玻璃
8.n.棉;棉花
9.n.钢;钢铁
10.n.草;草地
11.n.叶;叶子
12.v.生产;制造;出产
13.adv.广泛地;普遍地
14.v.加工;处理
15.法国
16.不论;无论
17.dj.当地的;本地的 18.虽然;即使
19.n.品牌;牌子
20.v.避免;回避
21.n.产品;制品
22.n.小手提包
23.adj.可移动的;非固定的 24.德国
25.n.表面;表层
26.n.邮递员
27.n.(尤指有帽舌的)帽子
28.n.(分手指的)手套
29.adj.国际的30.n.参赛者;竞争者
31.v.用颜料画;刷漆
32.adj.它的 33.n.形式;类型
34.n.黏土;陶土
35.n.气球
38.童话故事
39.n.热;高温
40.v.磨光;修改;润色
41.v.完成 Unit 6
1.n.鞋跟;足跟
2.n.电;电能
3.n.勺;铲子
4.n.样式;款式
5.n.项目;工程
6.n.高兴;愉快
7.n.(= zip)拉链;拉锁
8.adj.每日的;日常的 9.n.网站
10.n.先锋;先驱
11.V.列表;列清单n.名单;清单
12.v.提到;说到
13偶然的,意外的 14.偶然;意外地
15.adv.几乎;差不多
16v.煮沸;烧开
17.n.气味v.发出⋯⋯气味;闻到
18.n.圣人;圣徒
19.发生;出现
20.n.疑惑;疑问 v.怀疑
21.毫无疑问;的确
22.n.冰箱
23.v.翻译
24.v.锁上;锁住
25.n.地震
26.adj.突然(的)
27.突然;猛地
28.n.饼干
29.n.曲奇饼
30.n.器械;仪器;工具
31.adj.脆的;酥脆的32.adj.酸的;有酸味的 33.错误地;无意中
34.n.顾客;客户
35.adj.加拿大的;加拿大人的 n.加拿大人
36.v.分开;分散
37.把⋯⋯分开
38.n.目的;目标
39.n.篮;筐
40.奥林匹克运动会
41.钦佩;仰慕
44.国家篮球协会(美国职业篮球联赛)
45.中国篮球协会(中国职业篮球联赛)46 尺子
Unit 7
1.v.冒烟;吸烟 n.烟
2.v.扎;刺破;穿透
3.n.(= licence)证;证件
4.n.安全;安全性
5.n.耳环;耳饰
6.v.&n.哭;叫喊
7.n.田野;场地
8.n.&v.拥抱;搂抱
9.v.举起;抬高
10.回嘴;顶嘴
11.adj.很坏的;讨厌的12.n.十几岁
(十三至十九岁之间)13.v.感到遗憾;懊悔
14.n.诗;韵文
15.n.闪光灯;闪光 v闪耀;闪光0 16.n.社区;社团
17.避免接近;远离
18.n.机会;可能性
19.自己做决定
20.v.完成(困难的事);应付(困难局面)
21.n.社会
22.n.选择;挑选 23.v.教育;教导
24.挡⋯⋯的路;妨碍
25.adj.职业的;专业的 26.v.进来;进去
27.v.& n.支持
28.毕加索(西班牙画家)
29.adj&adv兼职(的)30 adj极小的 Unit 8
1.n.卡车;货车
2.n.兔;野兔
3.adj.&pron.谁的; 4.v.出席;参加
5.adj.很有用的;宝贵的 6.adj.粉红色的n.粉红色
7.n.野餐
8.pron.任何人
9.n.声音;噪音
10./n.男警察
11.n.狼
12.n.实验室
13.adj.担心的;不安的 14.n.外套;外衣
15.adj.困倦的;瞌睡的
16.n.事件;发生的事件(常指不寻常的)
17.n.外星人
18.n.西服;套装
19.v.表示;表达
20.不但⋯⋯而且
21.n.圆圈 v.圈出
22.n.大不列颠
23.v.接受;收到
24.n.领导;领袖
25.n.仲夏;中夏
26.adj.医疗的;医学的 27.v.阻止;阻挠
28.n.精力;力量
29.n.位置;地方
30.n.埋葬;安葬
31.v.尊重;表示敬意
n.荣幸
32.n.祖宗;祖先
33.n.胜利;成功
34.n.敌人;仇人
35.n.一段时间;时期
36.n.奥秘;神秘事物
37.巨石阵
38.adv.在户外;在野外 39v 着陆;降落
40.追逐;追赶
41同时;一起
42.n.历史学家;史学工作者 43.n.目的;目标
Unit 9 v.更喜欢
n.(pl.)歌词
adj.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的 n.澳大利亚人
adj.电子的;电子设备的 v.推断;料想
adj.平滑的;悦耳的 adj.空闲的;不用的 n.情况;实情
既然那样;假使那样的话
n.战争;战争状态
n.导演;部门负责人
n.(=dialog)对话;对白
n.纪录片 n.戏;剧
pron.大量;众多
大量;充足
v.关闭;关上
n.超级英雄
偶尔的;间或
adj.有才智的;聪明的v.感觉到;意识到 n.感觉;意识
n.痛苦;苦恼
v.反映;映出
v.表演;执行
adj.令人惊奇的;令人惊喜的 n.遗憾;怜悯
n.总数;合计
adj.总的;全体的 总共;合计
n.能手;主人
v.掌握
v.&n.表扬;赞扬
adj.国家的;民族的 v.回忆起;回想起
n.伤;伤口;创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泰坦尼克号》(电影名)
Unit 10
n.风俗;习俗
v.鞠躬
v.&n.亲吻;接吻
v.和⋯⋯打招呼;迎接
v.重视;珍视
n.价值
adj.每天的;日常的 顺便访问;随便进入
n.首都;国都
n.正午;中午
adj.很生气;疯的大动肝火;气愤
作出努力
n.交通;路上行驶的车辆
adv.在某处;到某处
n.护照
n.粉笔
n.黑板
adj.北方的;北部的 n.海岸;海滨
n.季;季节
v.敲;击
adj.东方的;东部的adj.值得;有⋯⋯价值(的)
n.方式;方法
(pl.)礼貌;礼仪
adj.空的;空洞的 adj.基本的;基础的n.&v.交换
特地;格外努力
使(某人)感到宾至如归
n.(外)孙女
v.表现;举止
prep.除⋯⋯之外
conj.除了;只是
n.肘;胳膊
adv.逐步地;渐进地
n.建议
巴西
墨西哥
卡利(哥伦比亚城市)
哥伦比亚(南美洲国家)
洛桑(瑞士城市)
挪威
玛丽亚(女名)
凯蒂(女名)
佐藤(日本姓氏)
玛丽(女名);马里(男名)
特蕾莎· 洛佩斯
马克· 勒布朗
Unit 11
越⋯⋯越⋯⋯ ;愈⋯⋯愈⋯⋯
不包括;不提及;忽略
.友谊;友情
n.君主;国王
adj.首要的;基本的 n.大臣;部长
首相;大臣
n.名声;声誉
adj.苍白的;灰白的n.王后;女王
v.(仔细地)检查;检验
conj.&adv.也不
既不⋯⋯也不
n.王宫;宫殿
n.权利;力量
n.财富;富裕
adj.(天空)阴沉的;昏暗的;灰色的 柠檬
v.取消;终止
n.重量;分量
n.肩;肩膀
n.球门;射门;目标
n.教练;私人教师
v.踢;踹
n.同队队员;队友
n.勇敢;勇气
adv.宁愿;相当
而不是
v.拉;拖
齐心协力;通力合作
n.轻松;解脱
v.点头
n.(意见或看法)一致;同意
n.过失;缺点
v.使失望
伯特(男名)
霍莉(女名)
Unit 12
n.背包;旅行包
v.睡过头; 睡得太久
捎(某人)一程
v.错过;未得到
adj.出乎意料的;始料不及的 n.街区
n.工作者;工人
v.盯着看;凝视
n.不信;怀疑
adv.在上面;向上面
prep.在⋯⋯上面
v.着火;燃烧
adj.活着;有生气的(飞机等)起飞;匆忙离开
conj.&prep.到;直到
adv.向西;朝西
adj.向西的;西部的n.西;西方
n.奶油;乳脂
n.老板;领导
n.果馅饼;果馅派
n.课程
n.豆;豆荚
n.市场;集市
n.服装;装束
adj.窘迫的;害羞的 v.宣布;宣告
n.意大利面条
n.骗局;恶作剧
n.发现;发觉
n.女士;女子
n.军官;官员
adj.可相信的;可信任的adj.使人害羞的(难堪的或惭愧的)新西兰
意大利
火星
卡尔(男名)
奥森· 韦尔斯
Unit 13v.乱扔
n.垃圾;废弃物
.底部;最下部
p.97 n.渔民;钓鱼的人
n.煤;煤块
adj.公众的;公共的 n.民众;百姓
adj.丑陋的;难看的 n.优点;有利条件
v.花费
n.花费;价钱
adj.木制的;木头的
adj.塑料的n.塑料;塑胶
有关系,作用,影响
n.鲨鱼
n.(鱼)鳍
割掉;砍掉
n.方法;措施
adj.残酷的;残忍的adj.有害的 n.链子;链条
n.生态系统
adj.(数量等)减少的;低的;矮的 n.工业;行业
.法律;法规
adj.可重复使用的;可再次使用的v.承担得起(后果);买得起
n.运输业;交通运输
v.回收利用;再利用
n.餐巾;餐巾纸
颠倒;倒转
n.大门
n.瓶;瓶子
n.负责人;主席;总统
n.灵感;鼓舞人心的人(或事物)
n.金属
n.创造力;独创性
野生救援协会(美国)
世界自然基金会
马克(男名)
贾森(男名)
肯(男名)
海斯(姓)
杰茜卡(女名)
Unit 14 n.调查
n.标准;水平
n.一排;一列;一行
连续几次地
n.琴键;键盘
n.指示;命令
v.加倍;是⋯⋯的两倍
adj.两倍的;加倍的v.将要;将会
v.克服;战胜
弄得一团糟,一塌糊涂
v.毕业;获得学位
沉住气;保持冷静
pron.我们的adj.级别(或地位)高的 高中
n.课文;文本
n.标准;水平
n.(大学)学位;度数;程度
n.经理;经营者
信任;信赖
n.先生
n.毕业.n.典礼;仪式
v.祝贺
adj.口渴的;渴望的 pron.没有一个;毫无
n.任务;工作
adv.向前面;在前面 adj.承担责任;有责任
对⋯⋯有责任;负责任
adj.单独的;分离的v.分开;分离
n.翅膀;翼
布赖恩(男名)
卢克(男名)
格里芬(姓)
特伦特(姓)
第三篇:汉语摘要-翻译成英语
摘要:
《堂·吉诃德》是一部欧洲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讽刺杰作,这部作品作为“反骑士”文学的代表在西方文学史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辉,而文中的堂•吉诃德更是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堂·吉诃德也给中国文学也带来很大影响。
本文目的是在《堂·吉诃德》文本的分析的基础上,从堂·吉诃德作为时代声音的倾听者、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以及在他身上崇高与滑稽的完美统一三个方面着手,并通过分析《堂·吉诃德》在外国与中国的接受来更好的理解这一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
翻译如下:
Summary:
Don Quixote Is one of the epoch-making satiric masterpieces i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literature.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 Anti knight literature”, the great work Don Quixote glittersitsdistinctive brilliance.Therefore,the characterDon Quixote, as the work itself making much difference toChinese Literature, has even been attractive to generations of Chinese reader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 Don Quixote ,combining the three aspects of itshero——the listener of the voice of that era, the defender of truth and justice with the perfect unity of loftiness and ridiculousness in him, this paper aims to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eper meaning behind the figurer with the comparison
of thein both foreign countries and in China.
第四篇:汉语和英语的区别
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
从差异中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了,在一个网站上看到此篇文章《从词汇现象看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感觉不错转之,原作者俟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就像文化的基石(cornerstone),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个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无不反映着文化的内涵。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选择这种语言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是如何观察世界的;要了解他们是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的;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the language of soul),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本文将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意义上表现出的诸多不同的角度来考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一般而言,英语词和汉语词的语义差别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非对称现象
某些事物或概念往往在一种文化中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这就造成了不同文化在词汇方面的不对称性。例如,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其意义旨在激励人们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我们或许把“三伏”可以用英语里的“dog days”来对应,那么在英语里就很难找到与“dog days”一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与“三九”对应了。
英语文化内涵颇为浓厚,cowboy和hippie(或hippy)在汉语中没有意义对应的词,因为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cowboy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如“牧童”、“羊倌”和“牧马人”,但这些都是田园牧歌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我们从港粤借来“牛仔”一词与之呼应,并且这已成为主流和经典的译法,但是英语“cowboy”中所传承的美国西进运动中那批拓荒者的英雄气概与传奇风采始终没有传达出来,倒徒增了几分只对于凡夫俗子的调侃之意;比如“打工仔”就是一个明证。另外,在汉语中,人们把hippie音译成“希比士”或“希比派”,其实也没反映出60年代那些中国人觉得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风貌。有的也译成“嬉皮士”,不过容易造成误解,因为那批青年并不都是“嬉皮笑脸”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很严肃,对社会怀有某种不满情绪,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往往蓄长发,身穿奇装异服,甚至行为颓废,染上吸毒恶习,等等。
那么,同样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耳熟能详的“阴”、“阳”、“太极”、“气功”、“八卦”,在操英语的人士眼里无异于“天书”(a sealed book),怎一个汉语拼音“yin”,“yang”,“taiji”,“qigong”或“bagua”了得?
(二)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不等值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往往会对共同的事物和现象有一个认识,但是毕竟是在不同的文化圈里,所以看似差不多的词汇其实往往出现了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种种变异(variation)和不等值(non-equivalence)现象。以下举例说明:
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常用“lover”一词,每每至此外国人都颇为惊讶。因为“lover”在英语中表示“情夫”或“情妇”之意。外国人不理解,怎么一向在这类问题上保守谨慎的中国人会公开声明自己另有隐情呢?其实,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应该是: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ia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妻)。
同样,在英语中,美国总统的夫人和州长的夫人常称为First Lady,而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第一夫人”之说。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第一夫人”是指一个男子的结发配偶或原配,而在英语中“first lady”的“first”仅表示对总统或州长夫人的特指与尊敬。
在汉语中我们往往把“政治家”与英语中的“politician”划上等号。其实,在美国英语中,politician这个词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容易引起别人的蔑视。因为它指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这个词还有“精明圆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意,指一个人做事或说话时,信心十足,非常老练。而汉语中“政治家”这个词在英语中较等值的词应为statesman。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statesman都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而politician与汉语中的“政客”或“政治贩子”含义差不多。
又如,汉语中的“知识分子”和英语中的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也不相同。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的范围要小得多。此外,还有其他区别。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
再如,汉语中“干部”这个词译成英语时往往用cadre。但是英语中的cadre与汉语中的“干部”不尽相同。首先cadre不是常用词,许多讲英语的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即使认识它的人,在说到它时,发音也不一样--有三四种读法。因此,有人建议用official(官员,行政人员,高级职员);functionary(机关工作人员,官员);administrator(行政官员)等代替cadre。但这些词没有一个与汉语“干部”一词完全相同,因为它的对应词只是“普通群众”(grassroots)。
(三)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似是而非现象
在英语中有许多的合成词,其意义并不是各组成部分的单词其汉语意思的合成,不可望文生义。下面举一些英汉两种语言中这种“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的现象(speciosity)。
1、指“处所”、“机构”等的词语:fire company≠纵火公司,恰恰相反,其意思是“消防队”。high school≠高等学校,指美国的中学;在英国,中学叫secondary school。service station≠服务站,是给汽车加油及进行简单维修的地方。rest room≠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
2、指“人”或“物”的词语:French window≠法国窗,其意思是“落地窗”。Indian Summer≠印度的夏天,其意思是“小阳春”。busboy≠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或司机,其实busboy与公共汽车没有任何关系,它指的是在餐馆中收拾碗碟、擦桌子的杂工。goldbrick≠金锭,这个词不是用以称赞人的词,而是美国英语中的俚语,指逃避工作的人,尤其是爱偷懒的士兵、懒汉。busybody≠大忙人,英语的busybody相当于汉语的“爱管闲事的人”。从词的组成看,人们会认为goldbrick和busybody是褒义词,其实它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贬义。
3、成语,谚语,惯用法:see you≠见你,恰恰相反,意思是“再见”。see John≠拜访约翰,其实是一个习语,意思是“去洗手间”,与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那个叫“John”(约翰)的人没有关系。同样,let George do it≠让乔治去干,其意思是“让别人去干吧”,与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那个叫“George”(乔治)的人没有关系。令人发指≠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前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暴行等而十分“气愤”的场合;后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的场面,相当于“令人毛骨悚然”。英语中有to bristle with anger一语,表示“气得毛发竖起来”,但多用于动物,不用于人,除非用作比喻。自食其言≠to eat one's own words。前者指说了话不算数,答应了的事不去做;后者指收回自己说的话,一般多用于强迫别人收回所说的话,使其丢脸。to blow one's own horn(or trumpet)≠各吹各的号。前者是个成语,表示“自吹自擂”,一般用来形容某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技能、智力等,很像汉语中的“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汉语中的“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则表示两个或几个人各做各的事或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能协调一致,与英语中的each doing his own thing相近。
(四)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殊途同归现象
在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圈里的人们利用各自熟悉的事与物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生活的相似理解与认识。下面就是英语和汉语中用词不同但意义相近的一些表达:
1、短语词组:汉语中“鸡皮疙瘩”在英语中为“goose flesh”;汉语中“吹牛”在英语中为“talk horse”;汉语中“拦路虎”在英语中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中“落汤鸡”在英语中为“a drowning rat”;汉语中“害群之马”在英语中为“black sheep”;汉语中“胆小如鼠”在英语中为“as timid as a hare”;汉语中“狐假虎威”在英语中为“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中“杀鸡用牛刀”在英语中为“break a fly upon the wheel”。
2、谚语:汉语中有“爱屋及乌”,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Love me, love my dog”;汉语中有“说曹操,曹操就到”,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Talk of the devil, and he'll appear”;汉语中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汉语中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在语言范畴内比较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会涉及到词源学、构词法、语义学、语用学、民俗学等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本文只是仅仅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些明显特征做了一些归纳。其实,单从词汇角度还可以比较词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化以及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词义扩大和缩小的问题等等。但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注意从词汇的角度考查一些文化的内涵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与尝试。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2006-12-30 17:26:50)转载
分类:英语论文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ZT)
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文化体系,各自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差异极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在主观情理与客观现象的关系上,汉民族通过物象表现情理,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托物寄情、遗形写神。中国书画就十分讲究笔墨意趣、气韵生动、传神写照、重视神似胜于形似。中国的建筑兼实用与审美、情趣与功能为一体,四平八稳、进出有序,园林的遮掩错落、曲廊幽径,体现出汉族人特有的思维和审美方式。中国的古诗歌,从开始的诗言志、诗言情,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再到神韵、格调、性灵、胸次诸说,都强调心境意绪的传达。正如《文心雕龙》所说的,“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物以物而宛转;属采附声,亦心与心而徘徊”。在语言表达上,讲究四六骈体、声律对仗,用字凝练含蓄、简洁空灵,有追求工整匀称、音韵和美的传统和习惯。
西方民族则完全不同,几乎所有批评家都反复强调摹仿和再现。亚里士多德就主张美学的最高境界便是“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在绘画方面,西方传统绘画的基础是素描,以油画为正宗,将画面的美感诉诸于数理关系,着重于再现现实,在画法上,有定点透视、以面造型、略于点线之说。西方的传统文学艺术也都强调要摹仿自然。“摹仿论”一直是西方传统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立场。稍后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艺术流派,本质上都源于摹仿论。西方的建筑也不例外,古希腊神庙比例合谐,古罗马建筑构图严谨、哥特式教堂气势恢宏,这些都反映出西方传统哲学“天人各一”、偏重理性、主观与客观对立的特点。相对地在语言表达上,就有了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形成了其句式构架规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和用词、描述强调直观可感的风格。
简单地说,汉英表达的显著差异就是,汉语潇洒随意、主观色彩十分强烈,英语则是规范严整、客观具体。例如: Then came the twilight colors of sea and heaven, the wine pink width of water merging into lawns of aquamarines, the sky a tender palette of pink and blue.试译为:
随之而来的是暮霭沉沉,海天一色,红浪翻涌,碧波横流,天空红蓝相映、五彩生辉。
原文有着严谨的语法结构,从英语角度看译文,会觉得汉译过于散漫。但是从汉语角度看英语,又会觉得原文过于平白。两者心理感觉差异巨大。
再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
西湖如镜面,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绮丽
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汉语音韵和美,诗情画意尽在其中。而译文却完全是直观景物的罗列。(直译就是:西湖象一面镜子,周围被青山深谷的迷人美色环绕装饰着)
再看一句:
湛蓝的海水澄澈风底,微波荡漾中可见水底鱼群无数,珊瑚虹彩生辉,闪动着一片绚烂的色彩,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大海也随着潮汐着色彩,时而翠微,时而碧蓝,展现出一个迷人的绮丽世界。
Crystal clear waters rippled with myriad fish and iridescent corals.A kaleidoscope of living color.An enchanting world where the ocean turned from emerald to aquamarine with the changing tides.原文并排堆满了主观的形容词,但英译文却长短相交,节奏快慢有序,行文如流水,给人以美感。
汉语在描写景物常常有文字重复,而英文却要简洁明了,如:
两岸树木葱茏,鲜花繁茂,芳草萋萋。
Trees, flowers and grass, a picture of natural vitality, thrive on both banks.对英文来说,原文中葱茏、繁茂、萋萋的字眼无非就是表达一个观点:生长茂盛。译文只要表达出这个意思,再结合树、花、草等景物,去掉鲜、芳的字眼,就形成上面那种简洁的表达。
类似的典型例子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从上面三例已不难看出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汉语重意,英语重形,应该说各有千秋。汉民族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早已形成极为成熟的语言。汉语是极富生命力的,在中国同外国的交往过程,汉语还会得到新的发展和充实,它完全可以对各种事物作出精准而又生动的描述。我们当然也要有这个信心。语言归根到底就是文化,不同语言的差异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那些不懂文化的人,仅凭着对语言一知半解,就宣扬汉语不如某些语,鼓吹什么语言文字改革,这是本民族文化的阉割。鼓吹者就是毁灭民族文化的罪人!
家居风水 装修设计
http://homebbs.gz.fang.com/board/gzzxsj/
X1a9eT85of2R
第五篇:英语与汉语
英语与汉语“ 双关” 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1.定义与形式
英语里的pun 又叫paronomasia 或play on words,汉语里管它叫双关。很多人给pun 下过定义。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给pun 的定义为: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has two meanings,or words with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在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中也作了大同小异的解释: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or of words which are formed or sounded alike but have different meanings,in such
a way as to play or two or more of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即为了表达一种讽刺或幽默的效果,有意识地利用词的形式或意义来使一个词,短语同时关顾两种事物,具有双重意思,形成“一语双关”。目前英语pun 的分类尚有不同见解,有的分成同字双关(Antanaclasis)、谐音双关(Paranomasia)和兼用双关(syllepsis)三种;有的分成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近音双关(Paranomasia)、同字双关(Antanaclasis)一词多义双关(sylleptic pun)和歧解双关(Asteismus)五种。笔者按照英语
pun 的表层结构,将其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大类型。
(一)语音双关
这种pun 是一个音所涵盖或关涉的两个意义不同的词都在句中出现。它又可分为同音同形异义和同音异形异义两种结构。英语中存在着大量同音同形异义词。例如race(种族)/race(竞争);found(建立)/ found(铸造);lie(躺)/ lie(撒谎);fine(美好的)/ fine(罚款)等等。这些词极易造成一语双关的特殊效果。例如:a.English has always broken loose from the English,just as latin broke loose from the Romans.第一个
“English”指的是“英语”,而第二个则指的是“英国人”。b.The clerk:“That isn‟t what I mean.Can you see a female?” Augustus:“Of course.I can see a female as easily as a man.Do you suppose I,m blind?” 第一个“see”指的是“会见”;而第二个指的是“看见”。而同音异形异义却是同音不同形。例如:
a.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他们星期日为你们祈祷,星期一又是抢劫你们的强
盗。)Pray(祈祷)与Pray(掠夺、折磨、损害)虽形异而音
同,却形成一种滑稽的对比,无情地
揭穿了那班达官贵人的 伪君子假面具。
b.“Mine is a long and a sad tale!” said the mouse, turning to Alice and sighing.“It is a long tail , certainly ,”said Alice,looking down with wonder at mouse,s tail,“but why do you call it sad?”
(“我的是一个长长的令人悲痛的故事!”老鼠说,并转 向爱丽斯叹息一声。)
(“是一条长尾巴,当然了,”爱丽斯说,惊奇地看着老
鼠的尾巴,“可你怎么说尾巴是令人伤心的?”这段对话中,“tale”和“tail”同音不同形,意义也不同,老鼠说的是“tale”
(故事),由于爱丽斯于不同的心境,却理解成“tail”(尾巴)。
(二)语义双关
这种pun 是利用词的同音和多义的条件,以一个词或一
个短语关涉两个意思。它可分为谐音,语义和兼用双关三种: 前二种分别表示两个概念的两个词或短语只出现一个,另一 个隐形的部分需要听者或读者根据上下文或语境去分析,才
能领悟;后一种是一个词分别与句中两个词搭配,使这个词
具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被搭配的两个词出现在句中,是显形 的。试看以下三个例子,例a 是谐音双关,例b 是语义双关,而例c 是兼用双关。
a.“You‟re not eating your fish,” the waitress said to him, “Anything wrong with it?” “Long time no sea,”the man replied.(女服务员对他说:“你不吃鱼,有什么不对劲吗?”)那人答道“好久不见了”)③ “long time no sea”意为“从海里捞出来已好久了”,亦即
“不新鲜”之意。而“long time no see ”
则是老朋友久别重逢时
所说的“好久不见”,由于其中的“see”一词与“sea”一词同音,因此,说话人利用“sea”与“see”同音这一语言现象,即巧妙
地回答了女侍者的问题,又含蓄地表达出了这条鱼离开大海 很久,已经不新鲜了。
b.“what did the telephone girl say to you when she broke the engagement?”
“she said „ring off ‟。”
(“电话女郎在切断电话时跟你说什么了?”
“她说:„把戒指拿下来‟。”)这段对话中,broke the engagement
即可理解为“打完电
话后切断电话”又可理解为“解除婚姻”。
而ring off 的意思是“挂断电话”或“把戒指拿下来”,形
成了语义双关,这就要根据上下语境去理解这段风趣的对话 了。
c.I got up yesterday and managed to catch a bus and a cold(清早起床,赶上了公共汽车,却着凉患了感冒),这
句中catch 同时与bus 和cold 搭配,使得该句轻松幽默,颇 有自我解嘲的味道。
三 运 用
Pun 具有多功能的修辞效果,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文字富有含蓄幽默的情趣;可以用来刻画人物性格、心理,可以用来揭露,也可以用来讽刺。在西方,英美大师创造了
无数令人拍案叫绝的pun,为他们的作品平添了一层艺术光
彩。狄更斯、拜伦、肖伯纳、马克·吐温等无一不是运用妙
语pun 的能手。英国文坛泰斗莎士比亚更是喜用、擅用pun 的大师。pun 使得他的作品常常妙语
连珠。据不完全统计,莎翁在他的作品中使用pun 竟达三千多处。在莎士比亚《威 尼斯商人》中:
Bassanio:Why dost thou whet thy knife so earnestly? Shylock:To cut the forfeiture from that bankrupt there.Gratiano:Not on thy sole, but on thy soul, harsh Jew, Thou mak‟st thy knife keen;but no metal can, No, not the hangman‟s axe, bear half the keenness of thy sharp envy, Can no prayers pierce thee?(巴萨尼奥:你这样使劲儿磨着刀干吗?
夏洛克: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葛莱西安诺:狠心的犹太人,你不是在鞋口上磨刀,你
这把刀是放在你的心口上磨;无论哪种铁器,就连刽子手的
钢刀,都赶不上你这刻毒的心肠一半的锋利。难道什么恳求 都不能打动你吗?)
莎翁运用“sole”与“soul”同音异形异义结构构成pun,威
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向犹太籍高利贷者夏洛克借款到期未能
偿还,此时狠心的夏洛克正磨刀霍霍,准备按照借款合同从
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来。“鞋口”(sole)磨刀与“心口”(soul)磨刀,一表一里,同时出现,形成一种富于讽刺的对比。
又如在狄更斯的《老古玩店》中:When they had severally remained in this condition for some minutes, Miss Sally all at once gave a loud rap upon the desk with her clenched first, and cried, “I‟ve hit it!”——as indeed she had, and chipped a piece out of it, too;but that was not her meaning。④
(他们如此沉默了几分钟,萨丽女士蓦地拳头往桌面上
一拍,大叫一声:“我猜中了!中了!”——她真的中了,而 且还打中了桌面,打掉了一块木片了;不过她本来并不想打 坏桌子)
萨丽女士丢了父亲的遗物以及三个半克朗银币,公司里
也丢了钱。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她猛然想起偷窃者很可能
就是他哥哥最信赖的人吉特,因此大叫:“I‟ve hit it!”,其本
意是“我猜中了”,是hit 的习语用法;但因下文打坏了桌面
又被引申为“打中”,这样就利用了一词多义,构成一名漂亮 的pun.Pun 不仅经常在文学作品里出现,而且在新闻标题里也 时常出现。
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The Times)
足球开踢,拳打脚踢《泰晤士报》 这是《泰晤士报》报道一场开踢即动武的足球赛的新闻
标题。其中习语kick off 即“(足球)开踢”,但随后又添上
了状语性介词短语with violence,这一“踢”就非同凡响,非但
“踢球”,而且“踢人”。又如香港英文小版《太阳报》停刊,报导这一消息的新闻标题是:“The sun sets for last Time”(太
阳永远落下去了)把“报纸停刊”比作“太阳下山”,而恰好这
报纸的名称就是“太阳”,一语双关便成为可能。
在广告如林的时代,为使自己的广告独树一帜,惹人注
目,广告设计者总是运用各种修辞来创造出生动形象,效果
非凡的广告词,而pun 的运用最具有一举两得的机智和诙
谐,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a.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这里有充足的
阳光,清晰的空气,一切为了你的子孙后代。)__在这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中,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了 “sun”、“son”;“air”、“heir”这两对同音异形异义词,使广告
不仅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风趣幽默,具有感召 力。
b.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⑤
(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这是weight-watcher 冰淇淋的广告。这种冰淇淋是专为
节食者生产的。Spoil oneself 意为“尽
兴”而spoil one's figure 则意为“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
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 望。
由于pun 含蓄委婉,语言新奇活泼,它以幽默俏皮为特
色,因此正常用于谜语、儿歌当中,在英语脑筋急转弯中也
广泛采用了谐音,问此答彼,导致诙谐的效果。
如:What kind of table has no legs? ——A time table.What star is not seen in the sky?
——A film star.从上两例利用table 和star 的多义性构成pun。table 的
两义(桌子和表)以及star 的两义(星星和明星)已融合
于两则谜语的谜面、谜底之中。又如Why is a river rich? ——Because it always has two banks.Why is an empty purse always the same? ——Because there is never any change in it.⑥
以上二例是利用谜底中的bank 和change 构成pun,谜
面中虽未明示,但却暗示得十分清楚。river(河流)总有
banks(堤、岸),但bank 又有“银行”的意思。这就是为什
么river 会rich 的原因。而第二个例子说钱包总是空的,当
然也就没有change(变化),但change 又有“零钱”之意。
《红楼梦》中的地名、人名双关语 1.地名双关语
原名 杨译 霍译
大荒山荒凉 /荒唐(1)Great Waste 20
青埂峰 Blue Ridge Peak(2)Greensickness Peak(2)情根(4)脚注Homophone fo r
“roo ts of love”(8)十里街 Ten-li Street(2)
Worldly W ay(2)势利(2)仁清巷 第1 回Lane of Humanity and Purity(2)
Carnal Lane(2)人情(2)第120 回Renqing Lane(2)
葫芦庙 Gourd Temp le(2)
Bottle-gourd Temple(2)糊涂(4)
2.重要人名双关语
原名 甄士隐/真事隐(2)iyin(2)Homophone fo r facts concealed ”
Courtesy name Sh iyin 霍译
杨译 Zhen Sh 脚注
t rue
(8)
“
Zhen Shi-yin(2)序言Zhens—another word-play—who are a sort of mirror-reflect ion of the Jia family(8)
甄费、真废(2)
Zhen Fei(2)删除双关语(4)
贾雨村 Jia Yucun(2)假语存(2)脚注Homophone fo r
“fict ion in rust ic lan-guage”(8)霍译
J ia Yu-cun(2)序言J ia...a pun on th is o ther jia w h ich means“fict it ious”(8)
贾化/假话(2)
Jia Hua(2)删除双关语(4)
脚注Homophone fo r
“false talk”(8)
时飞/实非(2)Courtesy name Shifei(2)Pen-name Yucun 删除双关语(4)秦钟/情种 Qin Zhong(2)
Qin Zhong(2)秦鲸卿/情尽倾(4)
Qin Zhong(2)
Q in Jing-qing(2)秦可卿/情可倾(4)Q in Keqing(2)
Q in Ke2qing(2)蒋玉涵/将玉含(2)Jiang Yuhan(2)
Jiang Yu2han(2)柳湘莲/绺相连(2)
Liu Xianglian(2)
Liu Xiang2lian(2)贾敬/假敬/假经(2)Jia Jing(2)
Jia Jing(2)贾赦/假色(4)
Jia She(2)
J ia She(2)贾政/假正(2)
Jia Zheng(2)Jia Zheng(2)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2)Yuanchun
Yingchun Tanchun Xichun(2)Yuan-chuan Ying-chun
Tan-chun
Xi-chun(2)赵姨娘/糟(4)The concubine Zhao(2)
Aunt Zhao(2)贾环/坏(4)
J ia Huan(2)
Jia Huan(2)
3.次要人名双关语
原名 杨译 霍译
娇杏/侥幸(2)
Jiao Xing(2)
Lucky(1)霍启/祸起(2)
Huo Qi(2)
Calamity(1)英怜/应怜(2)
Yinglian(2)
Ying2lian(2)冯渊/逢冤(2)
Feng Yuan(2)
Feng Yuan(2)张如圭/如鬼(2)Zhang Rugui(2)
Zhang Ru-gui(2)詹光/沾光(2)
Zhang Guang(2)
Zhan Guang(2)单聘仁/善骗人(4)Shan Pingren(2)
Shan P ing2ren(2)卜固修/不顾羞(2)Bu Guxiu(2)
Bu Gu-xiu(2)吴新登/无星戥(4)Wu Xindeng(2)
Wu Xin2deng(2)戴良/大量(4)
DaiLiang(2)
DaiLiang(2)戴权/大权(4)
DaiQ uan(2)
DaiQuan(2)卜世仁/不是人(2)Bu Shiren(2)
Bu Sh i2ren(2)
脚注Homophone for
序言
“no t a human being”(8)
name that could be ough ly anglicized as r Hardleigh Hew 2 ann(8)
多姑娘(1)M iss Duo(2)
The
Mattress(1)
王仁/忘仁(2)Wang Ren(2)
第101 回 Wang Ren(2)
文内注释(8)
照
r
M
m
抄原文(5)
(忘仁-forgetting humanity)
Wang Ren(王仁)
Oxymoron
1.什么是Oxymoron ? 在中文里Oxymoron(复数为Oxymora)被译为矛盾修辞法。本文作者为叙述方便, 也为回避这是否是唯一译法这一复杂问题, 将直接使用Oxymoron 一词。
(1)Oxymoron 是英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段, 它运用两个自相矛盾, 或意思
正好相反的词(word)或词素(morpheme),构成一种表达方式来描述某种现象,某个事物或某种人物。上文中提到的mandatory 和 optain 就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词, 前者表示“强制性的”, 而后者之意为“选择”。那位售货员巧妙地将这二者用于一处, 非常恰当地、形象地表达了这种顾客“别无选择”的购物情形。
(2)Oxymoron 一词本身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例证。该词来自希腊语, 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根Oxys(灵敏的, 反应快的)的moros(愚蠢的, 笨的)组合而成。
(3)英语的外来语中, 此种现象并不少见。我们常用的sophomore 一词, 原来是wise fool 的组合;pianoforte(钢琴)一词的两个词根意思分别为soft(轻声)和loud(大声)。2.Oxymoron 现象扫描
一旦注意到了Oxymoron 这一修辞手法, 再来欣赏英语这种语言, 就会发现原来它使用得竟如此广泛, 在政治、文学、商业、日常生活等各种用语中,它几乎无处不在。
(1)以下Oxymoron 的例子都出自文学大师笔
下。hateful good(Geoffrey Chaucer);proud humility
(Edmund Spenser);darkness visible(John Milton);damn with faint praise(Alexander Poper);expressive silence(James Thomoson);Melancholy merriment(Lord Byron);false true(Alfred , Lord Tennyson);scalding coolness(Ernest Hemingway)⋯⋯还有被人们广为引用的William Shakespears 名句“ ⋯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在流览了诸位大师运用Oxymoron 的例证之后, 我们再来欣赏莎士比亚在《Romeo and Juliet》的两段
描述, 你会为莎翁竟是如此偏爱Oxymoron 而惊讶, 甚至你会进而认为正是这些
Oxymora 的恰当运用, 使得莎士比亚的语言如此烩炙人口, 经久不衰, 留 芳千古。
O serpent heart , hid with a flowering face!Did ever dragon keep so fair a cave ? Beautiful tyrant!Fiend angelical!Dove-feather′d raven!Wolfish-ravening lamb!Despised substance of pinest show!Just opposite to what thou justly seems′t , A damned saint, an honourable villain!(啊, 美丽的脸孔下掩盖着毒蛇般的心肠!
可曾有恶龙在这幽雅的洞穴里把身藏? 美丽的暴君, 善良的恶魔!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般凶残的羔羊!圣洁的外表下是令人厌恶的本质!表里不一的你
万恶的善人, 神圣的恶棍!)Why , then , O bawling love!O loving hate!O anything , of nothing first create!O heavy lightness!serious vanity!Mis2shapen chaos of well-seeming forms Feather of lead, bright smoke, cold fire , sick health!Still2waking sleep, that is, not what it is!
This love feel I , that feel no love in this.(啊,吵闹的爱,亲昵的恨!啊!生造的一切!啊!沉重的轻飘,严肃的虚荣!畸形的混乱却具有似乎完美的形式!如铅般沉重的羽毛,似光明般的烟雾 冷峻的烈火,憔悴的健康!觉醒的睡梦,虚无的存在!这就是我感觉到的爱情, 一种我并不喜欢的爱情。)(2)Oxymoron 的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使其在其他领域也被广泛运用。在名著《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中, John Scopes 用
Victorious defeat(直译为胜利的失败)描述了他在法庭的遭遇。当时他因为传播达尔文的进化论而遭指控违反法律。在法庭审判过程中, 起诉者们被驳得无言以对, 所以对他的审判实际上进一步宣传了进化论。最后尽管法庭判决他有罪, 可“Dudley Field Malone called my conviction a victorious defeat。”此处Oxymoron 的运用简直是妙不
可言, 精彩之至, 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虽败犹荣,更说明表面的失败是暂时的, 科学终究会战胜迷信。前几年风行中国大陆的一部引进巨片, 其片名为“True Lies”(真实的谎
言)也是运用Oxymoron 一个例证。影片的巨大成功不仅归功于出色的表演, 其独具匠心, 引人人胜的片名的启用也功不可没。3. Oxymoron 的中译
(1)Oxymoron 的直译。中文里也不乏运用矛盾修辞法的例子。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报端的用来描述经济形势的一个用语“负增长”即是其中一例。这里我们不去深究此词是译自英语negative growth 还是中
文里原本就存在。它的频繁出现说明了它的很强的表现力, 也说明我们可以同样用中文里相互矛盾的词语来翻译英语中的Oxymora。所以, 我们
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来处理英语中大部分的Oxymora。试举例如下: open secret ———公开的秘密;old news 旧新闻;working vacation 工作假期;student teacher 学生老师;half naked 半裸;bitter sweet 又苦又甜;cruel kindness 残酷的仁慈;a wise fool 聪 明的傻瓜⋯等等。
(2)不少Oxymora 已构成英语中的习语, 被赋予了专门的意思, 此时的翻译就不能望文生义了。试举例如下: a1 even odds , 从这个短语的构成来看属于典型的Oxymoron。even 为偶数, 而odd 为奇数, 可该短语表达的
意思是“成败相等的机会”。b1 inside out 可译成“里面翻到外面”(例如: He wore a sweater inside out , 他反穿球衫。)这一译法还比较接近直译。可是在下面例句中就该译作“完全、彻底”,“He turned everything inside out”。
c1 sight unseen 中的sight 表示“视线, 望见”之意, 而unseen 却表示“看不见的, 没看见的”, 所以从其构成来看也属Oxymoron。可是它却用来表示“购买东西时, 事先未看货”这种情形。例如buy a thing sight unseen 不看实物买东西。d1 civil war 中civil 表示“非军事的, 文职
的”, 例如civil servant(公务员, 文官)。可civil war 译作“内战”, 大写时指美国的南北战争, 却不译为“非军事的战争”。
e1 fire water 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词, 意思为“烈酒”。f1 还有些词由意思正好相反的词素(morpheme)构成, 其词意也不是直接由两部分组合而成, 例如preposterous 一词中的pre2表示“ ⋯之前”, 而post2则表示“ ⋯⋯之后”, 既“前”又“后”, 岂不荒诞可笑?没错!这正是该词的词意。还比如wholesome 一词,由意思相反的两部
分,whole(全部)和some(一些)组成,其词意却是“健康的, 有益的”。(3)根据上下文意译。在交际中人们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Oxymoron , 所以很多Oxymora 具有在特定情景下特定意思, 我们心须紧扣上下文,首先准确理解, 然后再恰如其份地翻译。
例如: 对于本文开始提到的a mandatory option的翻译, 我们必须根据其使用的场合(购物),使用者的身份(售货员)及讲话的对象(顾客)等诸因素进行恰当表达, 可译为“很抱歉, 你我都别无选择。”
Charles Dikens 在《Domby and Son》
中写到“The major again pressed to his blue eyes the tips of fingers that were disposed on the edge of the wheeled chair 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 ⋯”, 文中的careful carelessness 真是令人叫绝的妙笔, 作者运用Oxymoron 将那位少校的娇柔造作, 故意装出来的“随便, 不在意”表达到维纱
维肖, 有让人读来有“不见其人, 胜见其人”的效果。可译作“一种刻意展示的漫不经心”。4. Oxymoron 与Paradox(1)什么是Paradox ? Paradox 也源自希腊语, 意思是a statement that seems contradictory , unbelievable ,43
or absurd but that may be true in fact(一种看似不可信、自相矛盾甚至荒谬, 而实则隐含了深刻哲理的说法)。它也是人们在交流中为达到某种效果而常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中文常译作“反论”。(2)Paradox 举例及翻译。由于Paradox 的强烈的表现效果, 它常被人们使用, 试举例如下。
a1 More haste ,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b1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c1 To be believed , make the truth unbelievable.真话假说, 可更让人信
服。
d1 It is healthy to be sick once in a while.偶尔生场病, 有益健康。e1 In expanding the field of knowledge , we but increase the horizon of ignorance.随着知识面的扩大, 未知领域也在扩大。f1 The greatest hate springs from the greatest love.爱极生恨。寥寥数例, 足以显示其强烈的表现能力, 与Oxymoron 有异曲同工之效。
(3)Oxymoron 与paradox 同曲同工。从以上paradox 的例证, 不难看出所谓paradox 就是一句话中运用相互矛盾或意思正好相反的词语来
体现其看似不可信, 甚至荒谬的特点。例如a1 中的more 与less , b1 中的child 与father , c1 中的believed 与unblievable ,d1 中的healthy 与sick , e1 中的knowledge 与ignorance ,f1 中的hate 与love 等等, 而这正是Oxymoron的本质所在。至此细心的读者已经可以得出结论:Oxymoron 与paradox 绝不仅仅是异曲同工, 简直就是
同曲同工。正是如此!以上所有描述足以说明: Oxymoron 是浓缩了的paradox , 可称为two2word paradox ,而paradox 是扩大了的Oxymoron , 或者说是更大范围内的Oxymo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