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家乡作文:我爱故乡的池塘
关于家乡作文:我爱故乡的池塘
摘要: 每到星期六早上,我便会坐在池塘边朗读课文,池塘就像慈祥的母亲,静静地看着我.有时候,我也会把脚伸进水塘了,轻轻的搅一搅,池塘水拍打着我的小脚丫,我的全身舒服极了.„„
故乡的池塘,面积不大,只有几亩地.塘边几棵垂柳打扮着它.塘外,几乎每一家都在那里开了一小块地,种上了蔬菜和水果.池塘虽然没有海那样波澜壮阔,也没有西湖那样水平如镜,但我却一味地爱着它,就像爱我那慈祥的母亲一样.每到星期六早上,我便会坐在池塘边朗读课文,池塘就像慈祥的母亲,静静地看着我.有时候,我也会把脚伸进水塘了,轻轻的搅一搅,池塘水拍打着我的小脚丫,我的全身舒服极了.中午,烈日当头照,密密的垂柳遮住强烈的阳光.我有时坐在塘边看书;有时坐到柳树边沉思;有时折下一根柳条做柳哨,吹上一曲“娃娃哭”,有时用柳条编成一个花环,插上五颜六色的野花戴在头上......塘水泛起涟漪,柳枝随着涟漪妩媚地拂动。有些人还会到池塘里游泳,他们像鱼儿一般,在凉爽的塘水里快乐地嬉戏着,享受塘水的爱抚。
黄昏,我喜欢坐在塘边的垂柳上静静地看着夕阳。散发出绿色的光的塘水,像一块明镜的镜面,十分安详的映照着高深莫测的蓝天。火红的太阳“落进”了水里,变成了一个红色的圆球,平平稳稳的躺在水里,真像一个胖胖的红脸娃娃,全身散发出红光。碧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夕阳,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到晚上了,满天的繁星“落到”了塘水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多得数也数不清。那月牙清亮又温柔,把月光轻轻地送到柳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塘边搭上了竹床、铺板,支起躺椅,躺在上面聊天。在一阵阵蛙鸣中,我渐渐地打起了瞌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啊,故乡的池塘,你给了我无限的快乐,我在你身边度过了金色的童年时光。你多么的像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故乡的土地上.
第二篇:我爱故乡的池塘
我爱故乡的池塘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那里空气新鲜,绿树成荫,水系发达,村子内外散布着大大小小的许多池塘。趁着国庆节放假,我到奶奶家去感受乡村气息,特别是去看看奶奶家院子前的那座小池塘。
老家院子前的小池塘,虽然谁也叫不出名字来,不过,那里非常美丽。池塘周围非常安静,水塘外宽内窄,岸边有个斜坡,虽然不长,但是却很滑,如果一不小心踩上去溜到水塘里的话,那可就会弄得浑身水淋淋的。池塘的水是深绿的,像是被周围的绿树染过一样,虽说没有荷花的衬托,却显得依然很漂亮。阳光洒在水面上,就像给池塘添了一条条金色的项链,水面顿时变得闪闪发光。一阵轻风吹来,池塘边的柳树摇曳着柳枝,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味。
爷爷告诉我,以前这个池塘池水非常清,清的可以看见池底的石头和青苔。池边有一丛芦苇,微风吹过,芦苇连绵起伏,像海浪在翻滚。站在池塘边,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比如小鱼、小虾、小螃蟹、小青蛙等,有时候还会看到小乌龟呢!
池塘里的小鱼欢快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的游到水面上,吐出一串串水泡;有的在水里嬉戏。有几只鸭子在水里玩耍,荡起一圈圈的波纹……它们好像在说:“这里的水既暖和又舒服,真像是我温馨的家啊!”
我最喜欢到池塘里捉小鱼儿了,带上小水桶、小渔网,还有小板凳,安安静静地坐在河边,用手轻轻将渔网抬起,趁着小鱼儿还受到惊吓之时,偷偷将渔网撒入水中。一条,两条,三条……没过多久,我就掌握了抓小鱼儿的技巧。不一会儿,我就抓到了十几条小鱼儿,真是把我高兴坏了!在故乡的池塘里抓鱼可真有意思呀!
小鱼儿慢慢都游走了,只能看见那静静的水面了。微风还在静静的吹着,我还在呆呆的坐着。看着池塘里的波纹一圈圈荡漾,我心里非常高兴,不由地心想:亲近自然真有趣,我爱故乡的小池塘!
第三篇:五年级作文 故乡的池塘[范文模版]
五年级作文 故乡的池塘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作文 故乡的池塘,欢迎大家分享。
在奶奶家门前有个不大不小的池塘,虽然它不像大海那样的宽阔无边,也不像杭州西湖那样的闻名遐迩,更没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那种美誉。但是,它——却给我的童年盛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所以,我一直深爱着它!
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柳树穿上了嫩绿的衣裳,燕子在树梢间闻歌起舞,池塘里的冰也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池碧波荡漾的清水,似乎是想让我们记住它冰清玉洁的样子吧!一群爱游泳的鸭子在水面上玩耍、嘻戏,不时的将头钻入水里,逗弄那些小鱼、小虾,吓得它们仓惶逃走。真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感觉。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阵微风吹来,池塘边的柳树随风翩翩起舞,不时的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那轻柔的歌声,让沉闷了一冬的池塘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
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整个世界都变得像个大火炉。这时不用你说,去池塘里游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跑到池塘边,三两下就把身上的衣服扒光,急不可待的跳入水中。刚进入水中,一阵清凉舒爽的感觉向我袭来,那种滋味别提有多美了。我和小朋友在水中尽情地打水花,比赛游泳,玩的`不亦乐乎。有时候我和小朋友会在池塘里摸鱼捉虾,正当我们聚精会神的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哎哟”的尖叫,回头一望,原来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手被虾子夹住了,看到这儿,我和其他小伙伴忍不住地捧腹大笑,那笑声响彻云霄,飘荡在村子的上空,久久不绝!
到了秋天,池塘周围的稻穗变得金灿灿的,鼓鼓的,上面好像压了铅球一样,沉甸甸的。有时偶有几颗稻穗的谷粒伸入池塘中调皮的荡着晕儿,象在与池塘拥抱,以表示感谢池塘对它多年的灌溉。傍晚的时候,天边的晚霞将池塘映衬得红彤彤的,象小姑娘的脸,粉粉嫩嫩的,美丽极了!
冬天,河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像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河边的树木虽然已经变得光秃秃的,没有了夏日的葱郁,但是洁白的雪花却让它们有了银装素裹的装扮。还有的小孩出于好奇,将冰面砸个窟窿,把手伸进去看能否抓到冬眠的小鱼,结果不言而喻,不但鱼没捉到,反而将小手冻得红彤彤的,甚至手指都僵硬了,象被人点了穴似的,一动也不能动,最后经过热水的反复烫敷,才渐渐恢复了原状。大人们则是无可奈何的摇摇头,互相劝慰几句,也就不了了之了。
故乡的池塘带给了我无穷的欢乐和童趣,我怎能不喜爱它呢?
第四篇:我爱故乡
我爱故乡
我的家乡在山东邹城,它是个美丽而又有文化风韵的地方。说它美丽,因为它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峄山;说它有文化风韵,因为它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夏天,郁郁葱葱,小河流淌。我最喜欢到唐王湖边去乘凉。在那你可以看到老人悠闲地下棋、聊天,孩子们在河里快乐地玩耍、嬉戏……
秋天的故乡是热闹的。田地里到处是勤劳的农民,他们忙碌着。虽然很累,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冬天的故乡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处处飘荡着欢声笑语。看着地上厚厚的积雪,我不禁想起了一句那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也仿佛看到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我爱我的故乡!
第五篇:我爱故乡桥作文
我 爱 故 乡 桥
○ 我走过桥梁千百座,尤爱故乡桥。
我的故乡在洪湖。洪湖的湖连着河,河分出港,港又开汊,河湖港汊,沟沟壑壑,水道密如蛛网。修路要“遇水架桥”,桥多便成为洪湖市的一大特色。桥梁与洪湖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我童年记忆中的第一件事就是过桥。我家宅基旁有一块菜园地,中间隔着一条宽约1米的沟。那天母亲上菜园子锄草,她扛着锄,拖着一块木板,带着未满三岁的我,走到沟边,将木板搭在沟两岸上。她从木板上走过去,觉得有些摇晃,又走过来,在沟这边挖了一个凹,把木板嵌进凹里,再走过去,挖了一个同样的凹,照样嵌紧,然后一只脚踩在木板上,弯下腰,双手紧握锄头把,将锄头把的一端伸到我面前,沉着冷静地对我说:“抓住它,往这边走。勇敢,勇敢„„”在母亲的鼓励下,我抓住锄头把,一步一步地从桥上走过去,快要走到母亲身边时,她伸手一把将我搂进怀里,大笑大叫地奔跑着。我傻笑着,朝母亲脸上乱拍乱打。正是那阵子高度兴奋,启开了我的记忆之门。那座桥是母亲专门为我修建的,我把它称为母亲桥。
我那家乡的村子名叫长沟地。村前有一条长沟,沟那边是村里人的庄稼地。沟上浮着一条旧船,船上铺着木板。持镰苛锄者将船横摆在沟里,刚好连接沟两岸,他们从船上平稳地走过。挑担者则不然,他们将担子放在船头上,抬腿朝沟岸用力一蹬,那船便一百八十度转弯,把挑担者从此岸摆渡到了彼岸。那情趣,颇引人思索。有一次,私塾先生考问我:“你说它是船还是桥呢?”我灵机一动,大声回答:“走过时是浮桥,渡过时是渡船。它是两用的,叫船桥。”先生听了,哈哈大笑。我当时把先生的大笑当成了夸奖,过后一想,突然喷饭。船桥?有这种说法么,先生是笑我“蛇倒是画得不错,可惜添足了”。第一次作文时,先生给我的命题是《村前的那座桥》。题目文诌诌的,可是我写得干瘪瘪的。先生告诉我,家乡的翰林刘心源在《乡居》一诗中写过这种桥,我拿来一看,诗曰:“野船横岸水平桥。”刘翰林这么轻轻地一抹,便妙趣横生,让我叹为观止。翰林是学富五车的人,我由此懂得了一个道理,书读少了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从而萌发了外出求学的欲望。先生看出了我的心事,劝我父亲将我送进了乡里的公办小学。
我家距离乡小学只有4里路,途中就有9座桥。处处小桥流水,景色优美如画,最美的要算灵芝桥。出村后是一片沼泽地,沼泽地上修有一条宽约3米的路,路面用青砖和石板铺垫。这条路跨过两条小河,建有一长一短两座桥。长桥长约3米,短桥长约2.5米。桥两端用青砖砌成桥礅,礅上搁两块短条石作桥肩,桥肩上摆两块花岗岩长条石作桥梁。两块长条石平行摆放着,中间隔有两拳头宽,形成宽约1米的桥面,桥面比路面高两坎。桥下清溪泛舟,美不胜收。遍野荷叶荷花,竞相媲美,正所谓“满目莲媛看不尽,红绿映衬总相宜”。那绿荷丛中有好几处清净水面,文羽鲜艳的鸳鸯成双结对,或悠然戏水,或交颈卿卿。间或在贴着水面的荷叶下面,有才鱼、鳜鱼、鲫鱼、鳊鱼之类的鱼儿舒展着鳍翅,在水下偷偷地朝你观望,待你走近,它才往后缩一缩,消失在绿荷深处。岸边坎坡上,有成年的甲鱼、乌龟在上面晒着背儿。而那些掌心般大小的龟孙儿、鳖仔儿或半睁双眼,或微缩头颈趴在荷叶上,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温馨,情趣盎然。站在桥上,往南眺望,见大江东去,估帆迎面,沙鸟远落,隔江群山叠翠,与村树拱揖于暮天烟水之际。环视四野,镰声锄影攘攘于晨星午日之中,劳动情歌回荡在人间仙境。那景色,常令我留连忘返。
从小学到中学,我每天都从灵芝桥上过。出于好奇,我总爱打听那条路是何人所修?那两座桥是何人所建?那些条石又来自何方呢?我问母亲,母亲告诉我,那路那桥都是金银枝修建的。清朝咸丰年间,金银枝年轻守寡,用一架纺线车纺线,喂养两只鸭子下蛋,供儿子上学。后来儿子中了进士,光绪皇帝钦赐白银30两,恩准修进士牌坊。地方官员们还送来一批修牌坊的石料。金银枝认为,儿子入了官场应该多为百姓做好事。为了教育儿子,她将“钦赐牌坊银”和石料全部用来修了那条路,建了那两座桥,用她丈夫的乳名将长桥取名钧志桥,短桥没有取名。用在长桥上的两块长条石原本是牌坊的两根中柱,短桥上的两块长条石则是牌坊的两根边柱。中进士,立牌坊,供人景仰,无尚荣耀,而她淡泊名利,实实在在地做善事,把建牌坊的石料用于修建方便群众行走的桥梁,其美德谁不仰止?当地群众为了纪念她,把银枝二字雅化成“灵芝”,将两座桥统称为灵芝桥。在我少年时代的印象中,灵芝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见证。
上完中学,我外出求学,记不清走过多少座石桥、木桥、砖桥,独木桥、浮桥„„那些桥或小巧玲珑,或气势恢宏,由于我没读到那些桥的故事,印象并不深刻,只留下一行行留连的足迹和一段段短暂的记忆。毕业后重返故乡时,家乡的修路造桥运动正如火如荼。我曾在建桥工地上从事新闻写作,也曾帮工程人员复制建桥蓝图,人民群众修路架桥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曾让我彻夜难眠。水乡修路难,难在架桥。1972年,为了将上洪湖和下洪湖两边的公路连接起来,在北南流向的老闸河上架起了新堤一桥。通车之日,人山人海,欢呼雀跃。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堤一桥上拥挤不堪。时隔不久,在老闸河上建起新堤二桥。两座桥还是满足不了交通需要,又建起新堤三桥、新堤四桥„„数千座现代桥梁如雨后春芛般在洪湖大地上涌现。这里有湖北省最长的公路桥,正在建筑的洪监高速公路三分之一的路段是桥梁。洪湖是着名的水乡、鱼米乡,如今又成为桥乡。桥越修越多,路越走越宽,发展了,又发展了,一座桥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一座桥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桥梁是交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金秋时节,年届古稀的我,站在老闸堤上,远眺新堤桥。4条银色的彩练如长虹卧波,桥下河水滚滚从北往南流,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朝东往西两边走。就在那熙熙攘攘的桥头上,有两位交警格外惹眼。他们时而挥手指引车辆通过,时而跑步排除车辆拥堵。他们是交通卫士,他们是桥梁的守护神。为了桥梁的安全,为了出行者的平安,三伏天,他们淌一身汗水;三九天,他们披一身冰霜。他们把青春献给了洪湖的交通事业,他们一生与桥梁为伴。见到这千辆汽车奔驰,万台摩托车竞跑的景象,看到交警们执勤时这感人的画面,我心潮澎湃,母亲桥、灵芝桥、新堤桥„„桥桥记在我心上,桥上走着亲兄弟,桥旁住着老娘亲,小孩儿爱唱“我从桥上过”,老大爷讲故事爱从桥说起„„我爱我走过的桥啊,我爱我故乡的桥,如孝子的赤诚,似少女的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