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期末考试试卷
修文县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期末
考试试卷
姓名
一、选择(每题5分,共55分)
1.九狮图局部(江苏苏州桃花坞)是哪个朝代的画()
A.宋代B.清代C.唐代
2.喂鸡图是()的年画。
A.山东潍坊B.山东德州C.山东聊城
3.哪吒闹海作者是()的李慕白。
A.上海B.天津C.苏州
4.门神是()武强。
A.河北B.河南C.苏州
5.奖旗和袖章中都有()镰刀、锤头的标志。
A.红星B.五角星C.三角形
6.下列作品中那一项不是农民画家的作品。(A.丰收曲江西省萍乡市马也民
B.打井陕西省户县樊志华
C.十不闲清代
7、以下哪些颜色属于暖色?()
A、红色、白色、蓝色。
B、绿色、紫色、灰色。
C、红色、黄色、橙色、粉红色。)
8、凡.高是哪个国家的画家?()
A意大利B、菏兰C、法国。
9、墨色从含水量的多少分为五色,是哪五色?()
A、干墨、湿墨、浓墨、淡墨、焦墨。
B、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10、齐白石是我国哪个时期的画家?()
A、清朝B近代C、现代D、当代E、现、当代。
11、中国画从内容上可分为哪三种?()
A、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B、写意画、工笔画、兼工带写画。
二、连线(共45分)
作品国家作者 最后的晚餐(壁画)意大利李可染
杨柳青放风筝(中国画)尼德兰达芬奇
孩子门的游戏(油画)中国彼得.勃鲁盖尔
包鸽子的小女孩(油画)西班牙杨洪太
吹笛少年(油画)中国马奈
跟毛主席上井冈山(油画)法国毕加索2
第二篇:七年级第二学期藏文期末考试试卷
典︽地扳︽搬吵稗︽斑敌︽蝶搬︽泵搬邦︽大拜︽宝︽捶拜︽翟罢︽扳苍罢︽柄罢邦﹀
伴刀稗︽陡
蒂邦︽脆爸︽﹀
超搬︽泵半﹀
拜爸︽冲﹀罢拜扳︽罢(10×1)吧 办︽车稗︽卞︽疮拜︽办邦︽罢册邦︽呈︽糙邦︽伴苍罢︽办︽昌︽脆︽拜便邦︽斑敌︽疮拜︽翟稗﹀()
坝
碉︽半
霸
蒂︽吵
罢
稗︽办
笆 邦︽扳败伴︽阐稗︽白稗︽卞︽糙邦︽碉︽办︽车稗︽卞︽疮拜︽﹝
﹞超搬﹀
坝
蒂︽
霸
吵︽
罢
碉︽
八扳颁爸︽蹬邦︽斑敌︽伴膘办︽搬︽瓣爸︽拜罢︽斑︽呈︽()A 碧稗︽柏﹀
B 半爸︽罢稗邦 ﹀
C 橱稗︽扳惭拜 ﹀
疤 秤扳︽拜椿︽搬吵稗︽斑︽颁爸︽拜便邦︽斑敌︽彪搬︽柏︽﹝
﹞底拜﹀
坝
罢碉扳︽
霸
搬得︽
罢
罢册邦︽
爸
掣罢︽
巴 闭爸︽编︽稗︽搬拌伴︽倡半︽扳︽兵︽歹罢︽财罢︽拜爸︽﹀
扮搬邦︽办︽伴苍半︽缠︽嫡︽地爸︽得罢︽扳稗搬邦﹀
蹬邦︽斑︽呈︽脆︽池敌︽()淳邦︽斑︽翟稗﹀ A 锤︽椿拜﹀
B 传敌︽秤扳︽斑﹀
C 罢佰扳︽瘪爸︽﹀
拔 斑岸︽惭稗︽地扳︽冲︽惭︽扳罢半︽搬︽晨︽糙︽颁爸︽办︽迸︽捕︽扳半︽伴颁扳邦︽伴撤半︽川搬邦︽斑敌︽柄︽
奔稗︽呈()
A 斑岸︽惭稗︽地稗︽冲︽惭︽才稗︽柏拜︽扳罢半︽搬︽得罢︽编︽弊扳︽吵︽川搬邦︽扳︽磋爸︽搬邦︽雕﹀
B 扳罢半︽搬︽晨︽糙邦︽搬采邦︽搏半︽波︽伴椿拜︽宝︽刁拜︽苍邦︽涤罢︽扳罢半︽办邦
︽办︽搬阐稗︽稗邦︽弊扳︽卞︽伴档︽搬敌︽柏︽奔稗︽舱︽搬等爸︽吵︽辨半︽斑︽拜爸︽船罢︽伴辨半︽卞︽扳︽拜充︽蒂︽辨半︽斑邦︽雕﹀
C 邦︽柏︽伴巢敌︽脆︽翟邦︽扳罢半︽搬︽呈︽地罢邦︽蒂邦︽拜扳稗︽斑半︽搬旦邦︽斑邦︽斑岸︽惭稗︽地稗︽冲︽惭︽翟邦︽钓办︽柄稗︽卞︽昌︽搬︽炒︽办︽捕︽摈拜︽椿拜︽斑敌︽惭拜︽翟稗︽惩﹀
跋《爸︽半爸︽垂邦︽斑︽翟稗︽吵邦》蹬邦︽斑敌︽稗爸︽编︽爸︽呈︽()便 A 惮扳︽斑︽冲﹀
B 翠爸︽颁︽拜坝半︽兵稗﹀
C 脆︽办︽半邦︽斑﹀
靶 罢稗扳︽地︽钓爸︽搬般稗︽拜爸︽钓爸︽搬般稗︽菠扳︽冲敌︽伴蠢办︽搬︽呈︽()A 兵办︽雌稗﹀
B 瓣搬︽凋邦﹀
C 表罢邦︽冲﹀
把 彪搬︽惭稗︽败爸︽敞爸︽兵办︽冲邦︽捶拜︽吵︽壁稗︽搬成扳邦︽彩罢邦︽拌扳︽()A 巴靶
B 巴疤
C 巴巴
吧耙罢绊扳︽卞︽脆爸︽挡罢︽霸罢︽办邦︽翟罢︽惩半︽白稗︽卞︽霸罢︽罢财罢︽呈︽()翟稗﹀
坝 搬坝伴︽搬暴稗﹀
搬堡办︽伴车扳邦﹀
伴颁爸︽伴纯﹀ 霸 伴炒罢邦︽伴仓罢
等爸邦︽臂罢
绰︽钓罢 罢
搬城扳邦︽斑﹀
耻拜︽搬睬拜﹀
蝶搬︽醇办﹀ 罢册邦︽斑﹀ 霸︽鼻爸︽﹀(9×1)半爸︽搬得稗︽搬槽拜︽斑敌︽兵稗︽办︽拜椿︽稗______半爸︽搬得稗︽搬槽拜︽斑︽
拜爸︽______半爸︽搬得稗︽搬槽拜︽斑︽______半爸︽搬得稗︽搬槽拜︽斑︽ ______半爸︽搬得稗︽搬槽拜︽斑﹀
2涤拜︽吵︽伴荡半﹀ 蹬邦︽斑︽呈︽
拜充半︽搬槽拜︽翟稗﹀ 地罢︽罢的爸︽涤︽扳敌︽残︽罢柴半︽蹬邦︽斑敌︽拜充︽呈︽
拜爸︽﹀ 拜充︽白稗︽呈︽
翟稗﹀
4〈〈捶拜︽宝︽脆︽柄拜︽春爸︽搬〉〉蹬邦︽斑敌︽蝶搬︽颁稗︽卞︽惮扳︽斑︽冲︽呈 翟稗﹀
5甭罢︽绊办︽白稗︽呈︽
编︽脆爸︽翟稗﹀
罢碉扳︽斑﹀搬郴半︽绊︽罢采拜︽斑﹀(10×1)吧 办邦︽拜爸︽锤︽搬︽罢册邦︽雕︽雕半︽伴椿拜︽财爸︽﹀
罢掸︽惭半︽拜便邦︽斑︽
ི་དགོས།(10×1)
罢爸︽得罢︽编︽惭拜︽吵︽锤︽搬︽锤邦︽斑︽呈︽秤扳︽拜椿︽罢册邦︽斑︽翟稗﹀
()
笆 伴唇邦︽吹︽揣爸︽罢碉扳︽伴春爸︽搬︽昌半︽蹬邦︽斑敌︽揣爸︽罢碉扳︽呈︽伴唇邦︽吹︽罢碉扳︽
春
爸
︽
搬
︽
办
︽
瞪
半
﹀()
八 荡︽泵搬邦︽蹬邦︽斑︽呈︽吵邦︽档拜︽敞稗︽斑︽得罢︽办︽瞪半﹀()
疤 地罢邦︽扳唱稗︽斑半︽拜罢半︽搬︽办︽稗邦︽伯︽蹿半︽搬︽翟稗﹀()
巴 搬邦扳︽斑敌︽车稗︽炒︽翟稗︽脆稗︽拜爸︽﹀ 底拜︽粹拜︽雕罢邦︽扳败伴︽罢财罢︽拆︽败罢︽扳︽惨拜︽斑半︽车罢邦︽斑︽底拜︽斑半︽敞稗︽斑︽得罢︽翟稗︽稗︽倡︽档扳︽卞︽罢得︽瞪半﹀
()
拔 半爸︽第︽捶拜︽办︽秤扳︽拜椿︽掣罢︽底拜﹀
()
跋伴柏拜︽惮拜︽惮扳︽罢碉扳︽呈︽扳霸邦︽斑敌︽锤︽搬︽秤扳︽罢碉扳︽翟稗﹀()
靶常罢邦︽斑︽办︽搬杯邦︽蹬邦︽斑︽拜爸︽﹀稗︽档拜︽摆扳邦︽斑︽办︽搬膘邦︽蹬邦︽伴淳︽拜便邦﹀
()
把摆稗︽椿拜︽踩邦︽斑︽呈︽池︽搬敌︽扳捕稗︽搬槽拜﹀
()
吧耙瓣爸邦︽淬︽呈︽电邦︽兵︽惭︽搬伴扳︽雌︽兵︽惭︽搬敌︽车稗﹀
()
བཞི་བ།
གཤམ་གསལ་མངོན་བརྗོད་དེ་དག་གི་མིང་འབྲ
དལ་འགྲོ་མ།
འཆི་མེད་ལམ།
伴档︽椿拜།
ད བ ྱ
ར ་ ས ྐ ྱ
ེ ས ་ ར ྔ
་ བ ོ །
ས ྔ
ོ་བསངས་མ
ཆ ུ ་ འ ཛ
ི ན
ན ོ ར
་ འ ཛ ི ན
རྐང་འཐུང
ས་འཛིན
མགྱོགས་འགྲོ
布︽斑﹀罢绊扳︽卞︽撤︽搬半︽办稗︽伴炒搬邦︽拜便邦﹀(3×4)
吧 秤扳︽拜椿︽罢册邦︽斑︽拜爸︽搬得︽斑︽罢册邦︽办︽敝拜︽斑半︽底拜︽拜扳﹀拜充
半︽搬槽拜︽罢得︽搬等爸︽稗邦︽罢邦办︽搬绊拜︽椿拜︽拜便邦﹀
办稗﹀
笆 财︽得罢︽秤扳︽拜椿︽瞪半﹀
办稗﹀
八伴窗稗︽翟罢︽办︽颁爸︽拜便邦︽斑敌︽车稗︽颁稗︽吵︽底拜︽第︽第︽搬得稗︽伴淳︽
拜便邦﹀
办稗﹀
掣罢︽斑﹀ ︽背罢︽拜爸︽拜椿︽得搬﹀
闭爸︽编邦︽调半︽瓣爸︽扳百办︽霸︽的︽搬半︽涤爸邦︽斑敌︽脆︽底爸邦︽办︽罢登罢邦︽饱爸︽罢登罢邦︽斑敌︽糙邦︽碉︽扳罢半︽搬︽晨︽糙敌︽办罢︽斑︽拜扳︽冲半︽伴苍邦︽斑敌︽椽罢︽等爸︽编邦︽垫罢邦︽宝邦︽矗罢︽矗罢︽办稗︽伴罢伴︽罢稗爸︽﹀ 炒︽呈︽闭爸︽编邦︽车稗︽罢办︽惭稗︽得罢︽办︽拜便爸邦︽斑︽搬蹬邦︽斑敌︽糙邦︽碉︽辞拜︽炒︽败罢︽罢采拜︽罢稗爸︽搬︽拜爸︽伴扯︽得爸︽﹀
拜︽稗邦︽搬等爸︽厂︽炒︽
昌半︽锤︽柄敌︽拜扳︽搬白邦︽斑︽拜爸︽瓣爸︽伴扯涤﹀
吧 罢绊扳︽罢邦办︽第︽搬︽昌半︽贬罢︽缠罢邦︽稗爸︽伴淳︽拜便邦﹀
(4×1)伴巢半︽闭爸︽蹬邦︽斑︽呈︽_______________翟稗﹀ 脆︽底爸邦︽办︽罢登罢邦︽蹬邦︽斑︽呈︽秤扳︽拜椿︽___________翟稗﹀ 3 椽罢︽等爸︽拜爸︽车稗︽伴扯︽搬敌︽脆爸︽挡罢︽呈︽______________翟稗﹀ 4 车稗︽罢办︽惭稗︽得罢︽办︽拜便爸邦︽斑︽搬蹬邦︽蹬邦︽斑︽呈︽秤扳︽拜椿︽__________翟稗﹀
笆
撤︽搬半︽办稗︽伴炒搬邦︽拜便邦﹀
(2×4)便爸︽编︽挡罢︽吵扳︽炒︽蝶搬︽颁稗︽罢爸︽办邦︽搬拜扳邦︽斑︽翟稗︽稗扳﹀ 办稗﹀
2闭爸︽编邦︽车稗︽罢办︽惭稗︽得罢︽办︽拜便爸邦︽斑︽搬蹬邦︽斑敌︽糙邦︽碉︽辞拜︽炒︽败罢︽罢采拜︽罢稗爸︽搬︽拜爸︽伴扯︽蹬邦︽斑敌︽稗爸︽编︽车稗︽罢办︽惭稗︽炒︽罢爸︽翟稗﹀
办稗
搬吵稗︽斑﹀ 罢绊扳︽罢邦办︽挡罢︽吵扳︽办邦︽惩半︽搬敌︽霸罢︽秤扳邦︽惨邦﹀(5×1)残︽呈︽拜扳半︽得爸︽贬罢︽斑︽拜爸﹀﹀
佃罢︽斑︽曹爸︽得爸︽罢层稗︽斑︽拜
爸﹀﹀
伴标稗︽斑︽霸︽车罢︽罢碉扳︽床爸︽白稗﹀﹀
程︽掸︽伴巢︽拜罢︽挡罢︽伴锤扳︽忱稗唰
﹀
搬兵拜︽斑﹀罢绊扳︽卞︽拜充︽搬槽拜︽伴巢︽拜充︽兵稗︽卞︽稗爸︽罢叼邦︽宝︽兵稗︽罢爸︽翟稗︽斑︽捕邦︽伴刀稗︽拜便邦︽斑︽扳︽拌拜﹀ 拜充︽拜爸︽拜充︽白稗 ﹀扳党爸邦︽罢邦办︽卞︽伯
扳党爸邦︽惨邦︽搬白邦︽捕邦︽伴刀稗︽拜便邦﹀(16×1)唱罢邦︽柄拜︽罢爸邦︽地︽昌半︽拜坝半︽得爸︽唰 爸爸︽柄拜︽残︽捶︽搬得稗︽地爸︽搬 唰
电邦︽底稗︽兵︽扳档︽昌半︽拌搬︽斑邦唰 蝶搬︽扳︽吹爸︽搬︽昌半︽伴闭半︽帝唰
拜充︽白稗﹀
拜充﹀
扳党爸邦︽罢邦办︽卞︽伯
扳党爸邦︽惨邦﹀
拜贬︽斑﹀
惮扳︽翟罢(1×16)
霸︽锤爸︽﹀
《搬糙拜︽拜坝伴︽搬敌︽伴拜邦︽车稗︽得罢》
惮扳︽伴淳敌︽第︽搬﹀
吧
搬槽拜︽锤敌︽车稗︽霸︽罢邦办︽得爸︽伴吹半︽吵︽超稗︽拜便邦﹀
笆驳邦︽斑半︽吵︽罢邦办︽椿拜︽惮扳︽翟罢︽翟稗︽拜便邦﹀
八荡罢︽弊扳︽疤耙耙瓣稗︽底拜︽拜便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新拨中学 : 张丽萍 张春玲
一、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次期末考试,八年级英语试卷题量适中,但是难度较大。试题大部分都是基础题。从总体上说,试题出题范围很合适,适合八年级学情,但是对于农村学生偏难。对学生来说,只要细心,就会得高分。第一题单项选择
本题共20分,得分率较低。学生语法知识欠缺,导致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题 情景交际
本题共20分,考查的是学生在交际时的表达能力。由于审题不认真,导致失分的同学很多。
第三题 完形填空 由于学生课下阅读资料少,缺乏与本课文相关的知识,加上不够细心,也导致了丢分。第四题阅读理解
本题共30分,失分很严重,原因是第二个和第三个阅读理解内容较难,生词也很多,学生理解不了,教师应该多注意课下词汇量的积累。第五题 词汇
本题15分,注重抓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基础,包含了词形变化,词语运用,汉语提示,都是平时所重点强调的。第六题 任务型阅读
本题10分,是中考新体型,由于平时训练少,加上学生积累的知识少,本题得分并不是很高。
第七题基础写作,本题10分,学生失误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审题,本题写的是你的理想工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全面,另外不注意大小写,句型掌握不牢固,也是丢分的原因,教师有必要在审题、书写、句型等方面给学生一些指导。
二、今后英语教学建议 通过对英语试卷和考试情况的分析,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英语教学应该立足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平时应注意学生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
2、加强阅读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七年级后半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教师要有意识地选用一些难易适中的文章,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通过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做好防差补差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重视抓两头、促中间,努力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4、规范训练,改进学习方法。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有些学生(包括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答题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做具体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如提示审题方法、研读试题意图等以外,还要认真抓好平时的规范训练,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案的好习惯,尽可能减少由于审题不仔细、答题符号不规范等不必要的失误。另外,还要善于分析学生,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合理安排好教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和应试技巧指导。
2012年1月
第四篇: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期末检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相对以往各自为阵的学校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全区的教育质量作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种“纸笔测试”能更好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经教导处征求意见,至此时没有学科教师反映对试卷的意见。纵观整个试卷,本次检测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为例:
【语文】:
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能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根据整套语文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
语文知识讲究的是积累,从试卷的编制上看,细节多,基础知识面广,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题中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多方面的考察。并且题目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
【数学】:
1、突出基础性与全面性
试卷能对1——五年级本学期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核,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考查知识均能有机地涵盖在其中,突出了基础性与全面性。
2、突出生活性与教育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试题突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知识的考查溶入富有生活味与教育性的题材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教育了他们要注意勤于思考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提高成绩注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二、取得明显成效之处及经验:
1、立足基础,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语文学科大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任课老师都相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训练、反复巩固,常抓不懈,一一过关,使学生牢固掌握。本次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得分率相当高,如书写、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常用标点符号运用,古诗名言的积累;查字典,修改错别字学生都掌握得比较熟练、牢固。
2、关注差异,不追求学生发展的整齐划一而追求个体发展的最大化。
将开放题引入教育评价,试题反映的不仅仅是“会”与“不会”,“对”与“错”,也反映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提供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点表达的机会;要求学生建构他们的反应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本次期末检测的试卷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如四年级试卷第六大题统计的第3小题: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人均寿命在逐年,这说明学生的答案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由此看出,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从各年级的成绩统计可以看出,填空题和计算题的得分率较高,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记忆、理解能力较强。由此可见,学生对记忆、理解、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扎实的。在各年级的试题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四年级试题第五大题“动手画一画”,学生虽然作图不十分规范,但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3、题型灵活多变,体现课改理念。
试题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解决问题等,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这次试题即便是基础知识也比较灵活,难度较高,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习题的解答较以前有较大进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有不少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正确解答。在语文的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由此可见,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们对基础知识教得扎扎实实,训练反反复复,能注重教学的生活化,注重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努力做到举一反 触类旁通,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因而多数学生学得比较主动、灵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4、补差帮困,因材施教颇有成效
全体教师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进步的态度。加强补差的力度,强调补差帮困的实效性,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力争做到日日清。对学困生采取优先措施,如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面批作业等等,全面提高合格率。正是因为各班有提高合格率的具体措施和行为落实,我们的合格率在逐渐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追赶进度,忽视基本功训练。
对于易混淆的字,各年级仍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掌握,导致失分。其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到技能的形成,中间还需一个实践操作、反复训练的过程。
2、急功近利,轻视以一贯之的习惯培养。
如一年级的学生灵活运用能力较差,不能照样子完成类似的题目,看图写话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差,写话的格式弄不清;五年级语文教师对一些很重要基本功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长期的、反复的、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生基本功较差。试卷中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理解回答问题,都出现较多错别字。其实,语文的能力无外乎听、说、读、写,本着这一点,只要老师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记、多问,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的成绩,提高语文素养必将指日可待。
数学学科中的主要问题是:
1、计算不细心,没有验算的习惯。
2、学生审题不严谨。部分学生缺乏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拿到题目后往往想当然,凭主观意愿来解题。以二年级为例,基础题的第2小题从长到短的顺序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学生没用序号排列,失分较多,应该不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又如第5小题的断尺最长可以量米,学生没仔细观察,分析题目要求,错误较多。这种情况反应出学生思维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
3、教师本身教学要求不严格。具体表现有:作图方面,学生画图不用铅笔,画完后不标相关数据;卷面方面,做错了用涂改液,改正纸甚至随意涂抹,答题方面,内容颠三倒四,杂乱无序,不写单位名称,不写答语等,这些细节还需要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逐步规范。
四、今后的措施做法:
这些问题的存在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针对以上存在的状况,我想我们在新的学期里要做好一下工作:
1、抓严抓实各项常规工作。
(1)严抓各科教学计划的落实。学期开学后,我们要严抓各类计划的制订,要求各学科教师在一周内制订好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计划,要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做到每项工作开展时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同时制定各类教学计划时,要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2)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在新的学期,要以“讲实用、讲效益”为原则,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并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指导性管理。在期中,我们还准备组织开展教学质量调研抽测活动,组织全体教师监考并进行质量分析,帮助教师寻找问题的根源,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促使各学科教师进一步把握好教材,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单位时间效益。
(3)抓实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一抓备课。如何提高备课质量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要求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每一堂课,都力求做到“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
二抓课堂。如何上好一堂课,教导处继续组织全员听课活动,让大家听,大家评,“说长道短”,“评头论足”,帮助寻找不足,帮助改进,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意识不断提高。
三抓反馈。主要抓作业和单元检测,新的学期我们将进行作业批改的检查,要求:语文每课有作业,数学每天有作业,英语每周要有两次作业,作业布置要做到内容精、形式活、质量高,提倡分层布置,所布置的作业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为基点,作业批改做到及时,认真,学生数少的班级要做到面批,错的要当场指导学生改正,当场复批,努力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过基础关。
2、加强学习,引领成长
⑴ 业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安排、有考勤、有记载。
⑵ 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充分发挥农远设施的作用,将一些优质课刻录成光盘发放到各村小、教学点,让村小、教学点教师观摩学习。
⑶继续抓实“五个一”,即要求教师每学期看一本好书、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能体现个人水平的创新教案,每学期上一节观摩汇报课,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3、加强随堂听课。
新的学期,教导处仍将不定时走进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改进。随堂听课后将查教师的教案、听教师教学设想、看教师课后作业设计、问学生掌握情况等,并做好记载,提出建设性意见,敦促整改,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认真组织开展好每次的教研活动。
要求教研组精心组织,定时间、定人员、有针对性,确保教研活动有成效,让全体教师都能受益。加强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研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本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不仅是对工作的总结,更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使大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将继续摸索提高教学质量之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元龙中心学校 2013年7月12日
第五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二语文(精选)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斑bó(▲)②kuí(▲)梧③随心所yù(▲)④洗耳gōng(▲)听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在乡村,随处可见争颜斗艳的野花,随处可闻清翠婉转的乌鸣。清晨,公鸡潦亮的叫声就是我们的闹铃;夜晚,虽没有流光溢采的霓虹灯,却能够享受满天繁星闪烁的愉悦。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③▲,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⑤▲,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⑦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⑧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
4.名著阅读《水浒传》。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的好器械!”
写出这一段故事发生的地点,并简单介绍“墙缺边立着”的“官人”的姓名、身份,以及他来到此地的缘由。(5分)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将它概括成一个句子,写在段首横线上。(不超过15字)(3分)
__▲。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弋阳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无奔走之劳矣B.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C. 言和而色夷C.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下面哪一句的语气与其他几项不相同?(2分)
A.岂他人之过哉?B.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C.何陋之有?(《陋室铭》)D.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8.根据文意,说说东阳马生学有所成的原因。(1分)
9.选文如何表现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强调他们学习条件的优越有什么用意?(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0题。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疑不然也。
②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1.选文第一句突出了怎样的环境特征?放在该段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12.孔乙己的腿分明是被打断的,为什么要说是“跌断”的?掌柜分明知道缘由,为什么还要一再追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3.从表达效果看,“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一句能否改得简洁些?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一16题。
俯而学与仰而思
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学习方法。
“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要树立“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去学是不行的。
“仰而思”,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孔子告诫我们:“▲。”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4.根据文意,写出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语句。(2分)
15.选文第二段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此处引用是否恰当?为什么?(2分)
16.选文第三段中列举赵括和司马迁这两个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1题。
踏雪寻春
牛宪纲
①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②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③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⑤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慑人魂
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竞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j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⑦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17.说说“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一句中的“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8.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如果删去并不影响行文的连贯性,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19.第⑤段中,芦苇遭受火焚雪欺,却依然不死,泛出新绿。在你的记忆中,有什么古诗句与此情境相似?请把它写下来。(2分)
20.请以第⑥段为例,结合相关语句,分析选文是怎样紧扣“寻春”来展开叙述的。(4分)
21.自古以来,绘春、咏春、颂春的诗文不计其数。比较朱自清的《春》,说说本文在选材和立意这两个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4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又见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