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道路养护新材料

道路养护新材料



第一篇:道路养护新材料

乳化沥青在道路养护中的应用

乳化沥青在道路的养护中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道路孩养护中,加入适当级书的集并、续抖、外修剂和水按一定比例井和而成的徽表处用混合杆。在道路的养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说明了乳化沥青这种材抖在道路养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是将沥青热融后,经高速机械剪切后,以细小的微粒状态分散于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形成的水包油型的沥青乳液。这种分散体系的沥青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常温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其主要特性表现为它的储存稳定性、在混合过程中设稳定性、表面处治和黏度特性及养护速度。在这些特性中有许多是随着微粒尺寸和微粒在乳液中的分布情况而起作用的。

乳液的颗粒尺寸大小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因为粒径变得越单

一、分散,乳液的黏度越好,破乳率和黏结性能也越合适。然而这也限制了乳液中的沥青含量,并且能够影响养护速度,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直径在1μm~5μm范围内时具有最好特性。2 乳化沥青的特点

1、改善劳动条件,在施工中不用加热,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改善了劳动条件,2、多用途性,乳化沥青有多种用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配比方法,因为同样的乳液既能够作大面积的封层撒布,也能够用于路面表面处置、修补裂缝,进行小范围的坑槽修补工作。因为它们能够长期储存在储罐中,在偏远地区应用时,利用滚筒撒布非常容易。

3、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并且减少环境污染。稀释沥青中的煤油或汽油含量可以高达50%,而乳化沥青中只含0%~2%。在施工现场,热沥青需要加热,造成环境污染。而乳化沥青拌制混合料时不需要加热,在常温下施工,减少了因加热沥青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乳化沥青是一种安全、环保、使用方便的道路材料。

4、可以延缓路面的老化和损坏、延长道路的使用周期。乳化沥青在道路养护中的应用

3.1 乳化沥青在稀浆封层中的应用

稀浆封层是将级配的骨料、填料、乳化沥青、水、添加剂等几种原材料,按一定比

例掺配拌和,制成均匀的稀浆混合料,并按要求的厚度和宽度摊铺在路面上。稀浆封层施工法无论对低等级道路或高等级道路、城市道路或郊区道路,都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稀浆封层可以使磨损、老化、裂缝、光滑、松散等病害,迅速得到修复,起到防水、防滑、平整、耐磨等作用。

稀浆封层的优点:

1、沥青稀浆封层属于冷油冷料冷拌冷铺的施工工艺,这样就避免了养护罩面所造成的污染,对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起到良好的效果;

2、沥青稀浆封层使用乳化沥青可减少喷洒沥青的加热环节和节省加热沥青的燃料。稀浆封层使用的混合料中,沥青分布均匀,沥青用量合适,无沥青用量多,表面泛油及拥包现象,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沥青稀浆封层是根据密实原则,采用一定级配拌和而成,矿料细、级配好,其中细粉料含量多,又有足够的沥青含量,经行车碾压成为密实型结构,具有极好的防水性能。而且稀浆混合料中有很多水份,呈稀糊状,有良好的流动性,可灌入沥青路面的缝内,可起到封闭裂缝的作用,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4、具有耐磨性能好,可延长养护周期的特点,具有抗滑性能好,能有效保障行车安全的特点。

3.2 乳化沥青在碎石封层中的应用

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技术作为一种预防性养护手段,可以防止路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延长路面使用的寿命周期,提高路面的服务水平,使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防渗水性能,能有效治愈路面贫油、掉粒、轻微网裂、车辙、沉陷等病害,主要用于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公路都可以使用此项养护新技术。

碎石封层的优点:

1、改善路表的抗滑性能:碎石封层的表面抗滑性能相当好;

2、性价比高:在合适类型的路面上合理地使用碎石封层将特别经济有效;

3、耐久性好:碎石封层铺筑得当,将有很长的使用年限;

4、施工简便,对交通影响小:碎石封层施工速度快,相比其他路面养护处理对交通的影响很小

碎石封层的缺点:

1、养护时间:PME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与天气条件有关)才能对非限制的车辆开放交通;

2、碎石的飞散:碎石封层施工完后必须对路面进行清扫以清除路面上的浮粒,以免开放交通后对车辆及挡风玻璃造成损坏;

3、噪声大:碎石封层在车辆行驶时噪声很大;

4、天气限制:冷施工的碎石封层只能在温暖、干燥并且是白天施工。热施工的碎石封层才可以在低温条件和夜间施工;

5、表观:碎石封层表观相当粗糙,不适用于建设停车场。此外,碎石封层对行驶质量并无改善。

3.3 乳化沥青在石屑罩面中的应用

石屑罩面是在道路面层上使用一种标准的沥青撒布机洒布一层粘结料,然后铺一层同粒径的比较好的骨料。这种方法可以根据交通类型进行调整,粘结料和石料两者的撒布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所采用的粘结料和石料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粘结料在粘度、附着力、模量和适当的弹性及石屑的形状、结构、大小和干净程度等方面都应严格要求)。

石屑罩面是一个高沥青含量的薄表面处治层,但是这种处治层是柔性的和耐磨的。掺加聚合物能够增加粘结力、粘附性、耐磨性和路面的抗裂性能。这使石屑罩面既能够用于道路养护,又可以用于道路重建,尤其是在道路的抗裂方面有重要作用另外,使用SBR或SBS改性能够进行道路封层和桥梁裂缝修补,尤其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路面的反射裂缝。

石屑罩面的优点:

1、可增加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防止进一步老化和水浸破坏;

2、填充裂缝和桥梁修补。可使路面寿命增加5—8年;

3、采用粘层油养护路面可延长路面寿命5—8年;

3、采用高浓度乳液对路面进行处治是一种非常快的养护方法,对老化路面可延长达3—5年的使用寿命。

3.4 乳化沥青在喷射修补坑洞中的应用

喷射修补坑洞是采用一种特殊的机器对路面坑洞和凹地及破裂地带进行修补。首先用修补机中的压缩空气将坑洞吹干净。除去坑洞里任何松散的材料。得到一个干净的表面。然后将坑洞的内表面涂上一层乳液。再利用修补机上的操作装置。向坑洞里填上骨料。从喷嘴中喷出的热乳液和骨料混合,坑洞填充了一层又一层的填充料。采用该方法修补的坑洞既防水又具有比较好的强度、修补坑洞的骨料要求单个尺寸7mm、10mm或14mm的石料。这也是进行封层时常使用的骨料级配。最后在坑洞上面铺一层干骨料。使它具有一个表面封层。这样就完成了封层工作。结论

乳化沥青是一种便利的和有效的粘结料。对于道路养护工作,关键是根据不同的病害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进行修补,稀浆封层、碎石封层、石屑罩面和喷射坑洞修补被证明是路面养护的好方法,只要进行合适的设计,路面的损坏就能够进行处治。参考文献:

[1] 赵俊杰,刘庆东.乳化沥青在道路养护中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

[2] 蒋玲玲.浅谈改性乳化沥青在道路养护中的应用[J].石油沥青,2007.6

[3] 李素青.乳化沥青在道路养护中应用[J].山西建筑,2005.8

[4] 范林眼,王 慧.阳离子乳化沥青应用于道路养护[J].科技之友,2009.7

[5] 吴东梅,靳德嘉,高照宇.道路养护罩面工艺—沥青稀浆封层的利与弊[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

[6] 李珩,韩守明,常传利.简介道路养护中的新材料一乳化沥青[J].森林工程,1998.12

[7] 张海青.乳化沥青在道路养护中的应用[J].青海交通科技,2011.1

第二篇:道路养护

道 路 养 护

一、基本情况

平陆县农村公路在2000年底以前养护总里程为637公里,其中县道6条254公里;乡道28条383公里。到2010年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31.6公里,其中县道7条283.11公里,乡道42条498.021,村道184条350.469公路;养护任务逐年的增加,逼迫我们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我县道路养护部门发展从大体上可分4个阶段。

二、道班日常养护(2000年前)

平陆县交通事业在1999年前道路发展比较缓慢,道路养护一直保持以县道养护。在养护基础上,局里在全县共设立道班13处,砖木结构82间,窑洞6孔,养护队伍15各,养护人员120名,对全县县道进行常年日常性养护工作、局里委派专人负责,十天一检查,半月到各道班开一次例会,了解养护情况,布臵工作计划,做到月初下任务,月底报验收。

二、“三位一体” 突击养护(2000—2004)

从1999年后随着油路和公路建设的发展,通乡通村公路的里程逐年递增,原来的养护体制远远不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且面临养护工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又不愿意干,县、乡、道路的养护和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我们山区县,任务大、不好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县政府与1999年3月9日以平编

办字(1999)1号文件,关于设定“平陆县道路管理总站”和各乡镇交管站的批复。具体机构设在原县交通局由原道路股的基础上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成立平陆县道路管理总站。接着又发平政办(1999)5号文件,以确保道路养护,造福于民的目的,专门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平陆县道路养护管理办法》,县上成立“公路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分管交通的政府副县长担任,成员有县交通局、公安局、土地局、城建局、工商局、林业局、农机局、经管局及减轻农民负担办的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乡镇长组成,其职责是部署协调检查督促全县公路管理工作,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道路管理总站职责是负责全县道路的养护、规划、设计、检查、统计报表、路政管理,及负责组织油路路面补坑、罩面等中小修工程的施工及对乡镇道路管理站实施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

各乡(镇)设立交通道路管理站,作为乡镇政府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由一名副乡长分管,县总站根据道路现有专业人员给各乡镇 配备一名专职站长,根据境内道路里程及养护难易程度,采用科学手段,定人员、定岗位、定质量、定报酬的办法确定养护工人数并报县总站备案,确保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

经过一年半的试运作及人员的合理调整,于2000年5月正式成立全县各乡镇交通管理站,根据平政办(1999)5号和平编办字(1999)1号文件精神、2000年5月30日下发平政办发(2000)

19号文件启用“平陆县交通管理总站”及“平陆县城关(洪池、西侯、常乐、留史、老城、张村、杜马、开发区、部官、张店、晴岚、南村、三门、坡底、曹川、下坪)交通管理站”印章。

2000年我们认真落实《平陆县道路养护管理办法》切实推行,把县乡道路养护一体化新体制放在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召开全县道路养护工作会议参观学习兄弟县养护经验,为了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发展出最佳效益,县委政府把交通发展重心转移到养护上来,总结推广了“县上统揽,乡镇主管,部门协调”的县、乡、村“三位一体”道路养护新机制。以县政府牵头同各乡镇签定道路养护目标责任书等方式,强化乡镇领导重视道路为集体资产的意识,增强他们护路养路的自觉性。从2001年起,我们推行和落实“三位一体”的养管模式,不断加大交通建设养管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各乡镇在道路建养中的主体作用,做到年初定计划年末有落实。2002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五定二保三落实”制度,所谓五定“定路段、定人员、定经费、定任务、定奖惩”,二保“保安全、保畅通”,三落实“落实机构、落实资金、落实养管”。并按临猗经验,由分管县长与各乡镇长分别签订了路产路权移交书,就是把原属民办公助的县级道路的路产路权及建养管一揽子交于乡镇政府主管,做到责权划分,全力分明,从根本上解决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的弊端,实现建养管体制根本转换。

但“三位一体”的养管模式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几年来道路

养护可以说基本上都是纯粹应付检查,而从整体上得不到改善,反而造成我们和乡镇关系不融洽,甚至出现了意见和分歧。

三、日常养护与突击养护相结合(2004—2010)

“三位一体”模式在几年的运行中,根据本县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整、逐步完善,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在2004年下发的平交办字(2004)43号文件中对“三位一体”又细化,坚持“养管并举,以养为主”的方针,坚决杜绝只抓突击性养护,我们要日常养护与突击养护必须结合运用。组建了县乡两级养护机制和队伍,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县乡结合,双层领导的办法,真正实现县乡两级公路养护工作规范化、正常化发展,在资金方面严格按照县上有关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控制好道路转移资金使用到位。

由于路产路权下放的同时,道班等基础配套设施也一并下放到乡镇,道班房均为1985年前建的砖木结构,2005年不少乡镇借翻修重建为名,对所存的道班房进行变卖、转让,局里得知情况后立即进行了制止,现存的道班房只剩下7处,但均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2004年村道发展突飞猛进,截止2006年我县村道共有180条435.802公里。但由于养护机构不健全,养护主体不明确,使村道只建不养,损坏严重,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在2006年我局通过各方努力把村道养护也纳入日常养护范围。

为了提高道路养护工作的更上台阶,我局2007年并专门为此出台《农村公路养护大会战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养护

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并把2008年定为“道路养建年”,为了确保全县道路养护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有序进行,确保达到养护质量和标准,将总站人员分工及职责明确到位、包点包片督促指导。

四、解除后忧放手大干(2010年6月至今)

由于以前用于道路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在乡镇,乡镇道路管理站对养护资金没有支配的权力,导致这些年来,各乡镇道路管理站负债现象普遍存在,各站长在工作中思想顾虑比较多,干的越多包袱越大,对于道路养护工作不敢放开手脚干活,都带着消极思想工作,使道路养护质量停止不前。

通过与县政府、县财政及各有关部门协商,从2010年4月平陆县交通新班子成立。面临存在实际问题,大胆创新。专门为各乡镇交通管理站办理财务独立账户,以先检查后支付的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站长的后顾之忧,使道路转移资金实实在在的用于道路养管事业,极大的推进了各乡镇交通管理站干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紧紧用了半年时间,使我县道路养护事业在质上有了明显的变化,为今后的道路养护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道路养护协议

道路养护协议

甲方:

乙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及石楼县农村公路养护实施细则,结合我县县乡道路路况,为明确双方权利和职责,经双方共同协商,特签定本合同。

第一条: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日常养护

2、工程内容:

第二条:合同价款

本工程采用固定单价补助方式承包,在养护达标的前提下,不足款项自筹解决。每公里单价为_________元。本合同总价为______________元。

第三条:工程要求

1、养护期限: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2、质量标准:

乙方所养路段按路基、路面养护要求完成。保持路面平整,路拱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边坡稳定,边沟标准,排水畅通,桥涵构造物维护完好,沿线设施完整,力争构成畅、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3、甲方随时掌握乙方的养护状况,如发现乙方达不到养护质量要求时,为保证道路的畅通和养护任务的完成,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4、乙方要保证养护路段,畅通无阻,除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如发生断路,甲方有权进行扣罚相应的养护款项。

5、合同一经签定,即具法律效力,甲乙双方不能随意更改,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第四条:本养护工程不得转包与分包

第五条:甲方负责事项

1、合同期内,负责对乙方养护工程进行日常质量检查监督,技术指导性工作。

2、进行季度和检查验收工作。

3、负责养护工程结算付款。

4、负责各种会议及活动的安排召集工作。

第六条:乙方负责事项

1、在接受养护任务后,应立即组织实施,并按每月养护进度和要求进行养护。

2、在合同期内,随时接受甲方的检查指导、督促、验收。

3、在合同期内,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并配备必需的养护服装和器具。如因乙方管理不善及不规范行为所造成的一切事故及损失,由乙方承担。

4、养护路段内,每处缺口在5立方以内(包括5方),每处塌方在10立方以内(包括10立方),由乙方负责垫倒,超出者除去乙方的10立方外,剩余土方由甲方负责。乙方雨、雪天必须上路巡察,如发生大、中型水毁、塌方及其它问题,乙方应及时处理并报告甲方,否则由乙方承担所有责任和经济损失。

5、自养自护,要有保护路况意识,对路面、边沟乱倒乱放等物,要有自看自清,对于大的行为,及时报告甲方。

6、乙方养护不达标和养护不及时,对养护路段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

7、乙方养护范围包括雨后淤泥的处理及雪后清理和防滑料的洒铺。

8、乙方负责款项结算税金。

9、随时听从甲方的组织、安排、随叫、随到,不能顶替,一次不到者扣除养护总额的2%,依次推算。

第七条:验收结算及款项的支付

对乙方的养护路段由市、县局按照公路养护质量要求及扣分标准分优、良、次、差 进行等级验收,90分以上100%结算,75分以上按75%结算,60分以上按60%结算,60分以下按40%结算。

养护款在本春节前一次性全部付清。

第八条:违约责任

在合同期内,甲乙双方应遵守合同条款,如有违约行为,由违约方承担所有违约责任。如乙方有违反合同行为,甲方可以提出警告,直至终止合同,并对已完工程不予结算。

第九条: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三份,乙方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二O一二年月日

第四篇:道路养护要求

道路养护要求

一、规范要求

1、石灰土:成活后应即行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层施工为止。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水泥稳定碎石分层摊铺时,下层摊铺的压实后,不能立即摊铺上层时,下层应经7天养护,方可摊铺上层水泥稳定碎石。

2)碾压成活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应经7天养护后,方可在其上铺道路面层。

3)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面层湿润,不得时干时湿。

4)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4、沥青混凝土:碾压成活后,面层温度降至大气温度时,方可开放交通。

二、影响因素

1、养生时间。

2、做到断交施工。

3、交叉施工同时管线、绿化等的施工。

4、超载车辆对道路结构破坏性影响。

5、自然天气影响。

三、道路养护要求

1、摊铺碾压符合要求。摊铺厚度、碾压机具的选择、碾压遍数都是决定道路结构强度是否达到要求的关键,应在过程中予以严格控制,方可保证道路后期减少开裂和结构破损。

2、充分洒水养生。合理的洒水养生可以保证结构强度的正常增长、避免产生裂缝。

3、设立道路标志标牌。禁止社会车辆、过重的施工车辆行驶,以保证在达到设计结构强度前不受到破坏。

受现场条件制约,应区分对待:

1)对于一般道路,应设置值班岗,此项措施为防止有强行通行车辆。值班应24小时不间断,夜间设置警示、提醒标志,以提醒车辆禁止通行。

2)对于有通行要求的道路,应限制通行车辆类型、时间。在结构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0%前,禁止通行;在洒水养生过程中及表面水分未挥发前,禁止通行;

3)对于有重车通行需求的道路,应尽量采用前期修建的临时路进行疏导,结构范围封闭禁止通行。对于特殊位置,可加设限高杆等辅助设施。

4)对于有超重车通行需求、无临时路条件的道路,应减少车辆行驶距离,在所通行的结构面上提前铺筑木板、大板等减压材料,减小对结构的损坏。

5)对于有路拌需求的道路,下层养生应严格控制,在下层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尽量不进行上层摊铺。同时,对于上层粒料的运输车辆应严格管理,禁止超载、禁止急停急起。

粒料路面拌和过程中,应控制翻拌深度,避免对下层结构的过度破坏。

4、施工过程中不污染结构面。在道路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得对底层结构面进行污染。不得在结构面上进行粒料堆放、拌和,以此保证结构之间的良好粘结。上层摊铺前应对底层进行清理。

1)禁止在刚碾压完成、开始养生的基层上进行上层粒料的装卸、拌和,禁止履带车直接对表面进行碾压,禁止车辆在面层上急停急起。

2)禁止超重车辆(如路缘石运输、步道砖运输等)在碾压成型、正在养生的结构面上直接行驶。

3)禁止将杂物遗撒在结构面上,如有,应及时清理。

4)禁止直接在结构面上进行水泥砂浆、石灰土等的拌制;如无场地,应在结构面上铺塑料布等隔离材料后方可进行。

5)交叉施工时,应避免土方对结构面的污染。

6)上层摊铺前,应提前对下层表面松散粒料、污染物进行清理,以保证良好结合。

第五篇:道路养护策略

2.1.4路基小修保养策略

注:上表中星号的含义如下,规程各部分策略中星号的含义亦同下。

1、★★★★ 为突发抢修工程或造成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公路桥涵病害,经发现或接到通报后,及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并按相关管理部门要求实施抢修;

2、★★★为经发现或接到通报后,24小时内安全措施到位或修复的;

3、★★为经发现或接到通报后,10天内安全措施到位或修复的;

4、★为经发现或接到通报后,20天内修复或按季节、时间修复的。

表3.2.2.2 各沥青路面破损类型及严重程度小修保养策略

表3.3.2.2 各水泥路面破损类型及严重程度小修保养策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