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晨璐】呵护童真
呵护童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盐城市初级中学初一(23)班吴晨璐
轻轻合上《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仍沉浸在书中生活情趣浓郁、笔调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中。“了不起的粉刷匠”、“打仗恋爱忙不休”、“主日学校里出风头”、“猫和止疼药”等等,这些故事情景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家马克.吐温所著。作家描写了美国乡村里汤姆.索亚等一些孩子们的历险生活,实际是作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
以大人的眼光来看,汤姆可能是个坏孩子,他顽皮捣蛋、讨厌学习、爱出风头又不切实际,而且小小年纪就谈恋爱。书中的波莉姨妈也认为他是一个不上规矩的孩子,对他严加管教。不过,这在我看来,正是汤姆的可爱之处。静静地回想,其实自己的童年也正是如此,儿时也曾有过与汤姆类似的经历——青草地里捉蚂蚱、石拱桥下掏鸟窝、小河沟里捉鱼虾……我童年的时光是快乐的。
儿童是天真无邪的,是善良淳朴的,是活泼可爱的。汤姆虽然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但它富有正义感和良知。他为把肉偷到杰克逊岛而感到内疚,为不能揭发印江.乔的罪行而良心受到责备。而那些道貌岸然的“大人物”却不及汤姆,都有着自私、保守等陋习。
想想现实的生活中,神童、天才大量涌现,他们都赞扬、被重用。他们从幼儿、婴儿甚至胎儿期就开始接受“天才”教育。虽然智力水平高人一等,可是他们的童年结束得太快了,他们不具有汤姆那样活泼的生动力,他们的心灵枯燥、精神贫弱。
儿童刚开始就像一张白纸,慢慢被复杂的世界影响,涂上了污点。我想对片面追求孩子成绩的大人说:儿童的纯真正在慢慢流失,呵护这份珍贵的童真,请以儿童纯真的心灵去审视自己。
第二篇:2018年春工作总结吴璐
2018年春季学期工作总结
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中心学校
吴璐
2018年6月3日,刚休完产假回校工作的我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支持下,踏踏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遵守学校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履行档案室的工作职责,遵循档案工作规律、要求和规范。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做好各种文件材料的登记、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关系到今后查考和利用,是档案室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定期整理打扫档案室,做好档案室环境工作和档案信息的保护工作
三、与各部门沟通协调资料归档相关工作;
四、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对单位档案室进行常态化管理,专人管理,按照标准对已入库档案进行保存,做好档案的收藏和保密工作。
档案管理中,我发现有的档案整理不够规范到位,给档案的备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隐患,档案填写中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随意性。档案工作平时默默无闻,也不引人注目,因此常常被忽略;但档案工作又是一项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起依据凭证和延续历史作用的极其重要的工作。今后的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中,我更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尽快把我校的档案室建成一个高效的、现代化管理的档案室,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篇:把握童真
把握童真
——《小王子》读后感
这是一个安静的,阳光暖暖的午后。
我翻出那本被我遗忘了很久的《小王子》,书中的彩色插图依然精致而又细腻。封面上,小王子乖巧单纯的对我微笑。阳光漫进窗户,落在我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小王子一头淡金色的卷发,还有从不离身的金色围巾„„
我不知道小王子几岁了,但他一定还是个孩子。他有一双澄澈的眼睛,在他眼中,大人们是可笑的、古怪的。点灯的人,数星星的商人,地理学家„„他们对小王子来说,都是一群令人奇怪的大人。小王子幼小的心中,盛满了童真,毫无杂质的童真!他认为沙漠因隐藏的水井而美丽;他认为宇宙只有一朵玫瑰花;他认为三颗猴面包树便可以把他的星球毁灭。这些稚嫩的想法,都出于宇宙中仅有一位真正的孩子身上——一个心净如水,简单纯美的孩子!
其实,我很羡慕小王子,羡慕他的永恒存在的童真。
我也悔过,悔恨自己从未把握住童真,让曾经的童真化为初阳里一缕消散的白烟。当我坐在教室里费力地理解洗完脸感到凉爽是因为水蒸发吸走热时,当我再也不相信会有神仙来保护受委屈的孩子时;当我为土地沙漠化,全球升温感到担心时;当我拼全力解出一道道复杂的方程时,我的童真,都在一点点萎缩,随之填充我的心的则是更多的杂念。然而,当我再次阅读《小王子》时,我发现自己更容易相信——相信洗完脸感到的凉爽是天使用白翅膀扇动的清风;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保护他的精灵;相信世界只有家那么大,永远不会有危机;相信所有的数题都只有1+1=2那样简单。
忽然地,我想起自己才过了11个生日,按年龄推算,我还有一个“儿童节”没过:也就是说,我还是个充满童真的孩子?我还有机会去把握尚未流失的童真?
看到窗台上一盆怒放的玫瑰花,我想起了小王子的红玫瑰。于是我找到一个玻璃罩罩住了美丽的花儿,透过玻璃罩,我看见了花儿光亮如丝绸的花瓣„„这时,我很高兴,从心底里的高兴,我的童心复苏了,我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它——否则,我是不会用一朵花儿去分心的。
斜阳西下,这是一天中的第二次辉煌。我不禁叹道:“最美不过夕阳红啊!”为什么呢?因为书的末尾,如果小王子真的没死,那么他一定也在看日落,那时,会有一颗童心在夕阳中闪闪发亮,等待孩子们去将它牢牢把握„„
第四篇:守护童真
一起长大的玩具
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三十晚上点燃“猪蹄儿灯”。那是一种自制的灯盏,点燃以后,高举过头,就像一支小小的火把。其实,玩猪蹄儿灯,最大的乐趣,还缘于它的制作过程。
早在腊月二十几,不少人家就开始宰猪了。我们小孩子家对于宰猪吃肉,当然有兴趣,但也早就巴望着得到那尖尖的猪蹄儿壳,觊觎着一小块猪油,好用来做一盏猪蹄儿灯。
被宰了的大肥猪,浸在热汤里,刮去了鬃毛,白白胖胖地躺在案板上,它的四只尖尖的小猪蹄儿翘得高高的。
我们拿一根长长的钉子,用钉子帽儿用力一勾,就把猪蹄儿壳勾了下来。大人们很慷慨,尽管你去勾,反正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但是,想要一块猪油可就难了。没有猪油是万万做不成猪蹄儿灯的。所以,我们总是死乞白赖地讨猪油。而他们又总是说,这样一块猪油,够炒一个菜的了。我们说,宁肯少吃一个菜,也愿得到一块猪油。快过年了,大人们也不愿拂了孩子们的面子,所以最后总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下一块猪油送给我们。
有了猪油,再去找妈妈要一根棉捻儿,裹在猪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灯就算做成了。
最后一道工序简单多了,找一根高粱秆儿,劈开一端,把猪蹄儿灯夹紧,就算大功告成。
到了三十晚上,把猪蹄儿灯点着,互相招呼着,一齐走到街上来。街上已有好多孩子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出来了。他们的灯只能提着,低低地照着脚下一小片土地;我们的猪蹄儿灯却总能举过头顶,照得很高很远。
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灯是自己做的。
(1)联系上下文判断,下面对“觊觎”一词解释正确的是()A.希望,希图 B偷偷瞧着 C.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2)作者以“一起长大的玩具”为题,记述自己童年做猪蹄灯过年的经历,其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五篇:文明餐桌演讲稿-吴雨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厉行节约,点滴做起,首先请允许我给同学们念一组数字。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的调查发现,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了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然而同时我们国家有1.28亿的贫困人口挣扎在温饱线上,这个数字占到农村人口的13.4%,占到全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有没有,引起你片刻的思考?
九十年代后出生的我们,我们都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距离战争、饥饿与灾荒更是非常遥远。那些通过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讲述才知道的故事,几乎没有给过我们切肤的感触。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今天早上父母辛辛苦苦做的早饭,你吃了多少,剩了多少又扔掉了多少?或许这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是,就是那零星剩下的半碗米饭,半片面包,一小口牛奶,组成上面那些庞大到令人敬畏的数字。
随着高中的学习生活,我们渐渐成长,学会了什么叫责任。而作为未来的主人,我们关于社会责任的思考也越来越多了。
食堂里充满雪白馒头的泔水桶,饭店里只动了几筷的剩菜,新闻上关于各种浪费的报道,都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不断的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我要说:
第一,厉行节约,实际做起。
食堂打饭时,也许今天饭菜不合胃口,也许没有吃饭的心情,那就把剩下的菜打包带走,并且开心的传递给身边的人,我打包我骄傲。生日聚会时,庆祝向成年人的世界又迈入了一步,我们就以成年人的态度来点今天的饭菜吧,每人说出最想吃的一道菜,不多点,不讲排场。外出就餐时,谦和的提醒身边的大人,最近流行词是“光盘行动”。
第二,厉行节约,点滴做起。
生活中我们学会在一汤一饭中感受乐趣,学会感恩。行动上我们从一粟一米中感知汗水,学会珍惜。就让我们随手拧紧滴水的龙头,就让我们轻轻关掉天亮时的照明灯,就让我们对父母说,今天,我们去散步,不要开车。就让我们对大家说,餐桌文明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
第三,厉行节约,责任常记。
此刻,我们面向国旗,唱起国歌,对祖国的崇敬与责任也从心中油然而生。“文明餐桌”,不是一个人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想想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想想贫困山区依旧不能吃饱饭的孩子们,我们就知道如何节约。从你,从我,从我们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棵蔬菜,丢掉虚伪的面子和排场,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热情。
最后希望大家记住,厉行节约,贵在坚持。节约不是口号,而是需要长久坚持的优良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需要伴随我们一生的习惯。作为高中生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传递勤俭节约正能量!
让我们再背出那首从小就烂熟于心的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