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汶川地震新闻观后感(汇编)

汶川地震新闻观后感(汇编)



第一篇:汶川地震新闻观后感

汶川地震新闻观后感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特大级地震,死伤人数惨重,地震过后国家立即派了许多救援人员,建筑师,医护人员前往汶川。其中有一名建筑工人王洪发对记者说:“当时去时,有15个建筑师,包括我的儿子,我们总共救了8名学生,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在北川中学的操场上学生齐聚,学生代表发表讲话:“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我们还要重建我们的家园„„”当时我听了他的话,心里隐约有一丝触动,是呀,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比他们要好得多,但他们却还在努力读书。试从心底问问自己:“我有像他们一样努力吗?”还有安徽,江西,江苏等地的人民都举起了蜡烛,成千上万汇聚一起。蜡烛代表希望,真是人民希望汶川人民能够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一个个救出,并祝愿他们平安.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那首专为灾区人民及所有中国人民谱写的一首歌:“爱在这里拯救,不分夜昼,要让天地都为我们加油!看中国人危难里昂起了头,有一线希望决不放手„„”接着,我又看到了一则更令人惊讶的消息:5月19日下午4:30分,有一位汶川人民被困179小时终于获救,当时,我连忙拿出计算器计算这个人被压天数,尽然超过了7天,记得爸爸对我说过人不吃不喝最大极限只有7天,可是这个人竟凭着超强的毅力超过了7天,我想这就是不轻生的举动吧!

在抢救过程中,还救了9个婴儿,但是救援地没有足够的奶水给他们喝,焦急万分,就在这时,一名叫蒋小娟的人民警察放下自己6个月大的孩子,去喂那9个婴儿,这才使婴儿停止了哭泣。

据记者报道,在地震发生后有10万多人下落不明,直至5月20日,有40075人死亡,247645人受伤,生还者6375人,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数字呀!如果没有救援人员,也许死的人更多。

此时,我耳边又会想起那首歌:“我们有我千年的魂,面对危难凝成一股绳。是爱让奇迹诞生,我们都是彼此的家人,风雨时候万众一心,这就是中国人!”

第二篇: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一)尧利勤

7月份有幸参加了公司团委组织的四川汶川异地拉练----参观映秀镇地震遗址。驱车约1个半小时由成都前往阿坝州汶川映秀,很快就到达映秀镇。群山环抱的映秀镇,一片崭新的小洋楼顿时令眼前一亮,如此美丽的小镇却是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的震中,那年的地震让这个小镇顿时夷为平地。

下车后,我们换乘景区统一观光车前往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及展馆。沿着石阶我们一路走去,道路旁边的石墙上时常会看见'四川雄起''众志成城''勇往直前''告别伤痛,重新来过'等等令人感动、振奋的标语。到了公墓,我们庄严地三鞠躬,献上鲜花,心中默默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好好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随后,我们参观了展馆,共有流水庭、序厅、地殇庭、缅怀厅、灾害厅、崛起庭、重建厅、纪委廉政板块和启示厅九个部分组成。展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整体观展过程心情都是沉重的,看着那些图片及当时的影像资料眼泪止不住的流,你没有亲身看过或许永远感觉不到那种心情。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地震体验区,一进去,仿佛自己已身临其境,前一分钟还是美丽、宁静的映秀小镇,霎那间,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河断流,满山飞石,家园损毁,生命陨落,道路上的汽车,掉入河流、悬崖、陷入地裂……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地震中人是多么渺小。地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无助,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惊恐、无奈的哭喊,如花初放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岁月,却面临着大震袭来的生死瞬间。作为刚做母亲的我,那种心情无以言表。短短的1分22秒时间,一片废墟,在灾难面前,人们是多么的无助。走出体验区,我毫不犹豫的与身边的人紧紧拥抱,活着真好,珍惜眼前人,要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当我还沉浸在刚才的痛苦之中时,不知不觉来到了映秀璇口中学,这是在映秀难得还保留的地震遗址。我们沿着小路参观璇口中学,映秀中学的主教学楼倾倒在大地上,显得那么无力,至今都还有十几位同胞被埋在下面,在楼房正前面是用石砌的大钟,上面的时间永远被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号下午2点28分,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时刻,也是一个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时刻。石钟的左方是一座五楼教学楼,能看见的只有四楼,一楼已全部陷入地下;左前方是高中部的男女生公寓楼,整个五层楼全部倒塌,陷入地下,讲解员介绍说至今里面还有两位刚来探亲的母女,女儿还是一位刚怀几月的孕妇,被埋在下面。石钟的右前方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在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团结一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完地震遗址,亲眼目睹了灾后重建的美丽映秀,我想大地震不仅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也在警示人类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护环境珍惜生命,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二)罗玉娇

一开始说去汶川,我是拒绝的。舟车劳顿对于我这样晕车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但在大伙的鼓动下,我还是来到了5.12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

那场地震的场景及那些抗震救灾>故事,虽说当年通过电视有所了解。但当走进汶川震中纪念馆时,还是被身旁的文字、图片、模型及震后遗留的物品深深的震撼了。那些书包、那些玩具都安静的躺在展馆里,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主人、一个故事,这一点一滴都在冲击着我们的泪腺。

但在悲伤过后,那种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另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馆中陈列在墙上的'鸡毛信'了。鸡毛信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在那交通、通讯、电力全部中断、有着成千上万等待救援的人们的危机时刻,由官兵从震区徒步传递灾情的方式仍然是能够发挥作用的。那几十封'鸡毛信'没有任何的繁文缛节,都是用最简单明了的文字反应伤亡人数、灾情及所需物品等。字迹潦草,说明时间紧急仓促;纸张褶皱,说明路程遥远。这一封封鸡毛信背后,关系着的无数的灾后人民及关心他们的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功用的鸡毛信,在70余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发挥作用。这种物理传递信息的方式在任何时候看来都能发挥作用。

这一趟旅途给了我深刻的心灵洗礼,让我更懂珍惜、更懂感恩。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三)2015年7月27日,汶川映秀的天气很好,就是有点热,随同公司同事一行6人,我们从成都乘车前往汶川地震博物馆,去时在车上师傅告诉我们,叫我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毕竟2008年的那场地震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创伤。在车上我就在想着自己以前通过网络和电视看到的那些汶川地震图片,还记得那时电视上24小时播放着关于地震的最新情况,当时很多人都是哭着看新闻,现在想起来总觉得恍惚如昨天,历历在目。

到达汶川地震博物馆的时候,才9点多,我们经过映秀新县城,看着当地人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微笑。房子修得都很漂亮,环境优美,游客也很多。到处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气息。当时只觉得心里一松,汶川的人们已经从那些伤痛中走出来了,真好!

我们先是参观了汶川地震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我们都在伴随着哀伤背景音乐下显得格外沉默,看到的第一幕就让我很心痛:那是一个很大的钟,上面的指针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只知道自己的心在那一刻揪得很紧,紧得快透不了气。

博物馆里那么多的场景都让人望之动容,有志愿者、军人、医生……抛下的满腔热血和爱。每一件当时的留下的物件都让我心酸又心疼。在博物馆里还放着当时的新闻,当时的音乐,以及作家诗人写的诗歌,每一句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却又那么感动。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博物馆展览的都是汶川如何在大家众志成城下,重建家园。今天的汶川那么漂亮是离不开党和国家,以及世界上爱心人士的帮助,所以你可以在汶川的任何角落看到感恩的标语。这是汶川人民最朴质的一种感谢吧!走出博物馆,恍惚穿越了一次时空回到了08年,再看看外面的蓝天觉得格外美好。

到了汶川映秀就必须去看看地震遗址,就如同到了北京要去长城一般不容置疑。也许是我之前在博物馆时情绪已经崩溃过,在到了步行十几分钟远的地震遗址-----汶川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时空已经在这里凝结,永远呈现那地震时发生的景象,让人们缅怀,祭奠逝去的生命。有如废墟旁那黄色的小菊花,年复一年,默默地表示着哀思。

漩口中学是四川省阿坝州的省级重点中学,原在漩口镇,2006年才搬迁到映秀镇,总>投资6500万元。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有学生1527,教师133名。其中45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漩口中学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所有校舍建筑下沉、坍塌,震前我们眼前这些建筑为5层,地震后,5层楼只剩下3层,3楼直接变1楼,原本的1楼2楼变为碎屑。漩口中学损毁严重,灾后重建中,为了铭记、保留这段历史,漩口中学的废墟被作为遗址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它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

也许,如果没有那么一场地震,那些正在读书、午睡、嬉闹的孩子,他们现在一定幸福快乐的生活着,可惜,天不如人愿啊!我注意到每一个参观者脚步轻迈,神情凝重,没有人嘻笑,没有人高声说话,恐怕惊扰了地下长眠者。

我平时游玩是很少拍照的,但这一次却拍了很多照片,有些历史是不可以忘记的,不是吗?在映秀返回成都的路上,我感到先前朋友说得没错:参观汶川地震遗址会让每个人都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想我不仅洗礼了自己的灵魂,更多的是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和热爱生活。还有就是感动,因为人生不需要多么伟大,只需要感动和珍惜。

第三篇:汶川地震英汉小新闻

【Top News】

>Strong aftershock hits town

映秀镇今再遭强烈余震

Yingxiu Town in Wenchuan County was hit by a strong aftershock this morning, leading to the collapse of houses and landslides at a nearby mountain.2/3 of the houses in Yingxiu were destroyed Monday.汶川县映秀镇15日上午再次发生强烈余震,上次地震中未倒塌的房屋出现倒塌,附近山体滑坡。映秀镇在12日的大地震中损失惨重,2/3房屋被毁。

>5500 survivors rescued

5500人获救5万被转移

As of 8:00 am Thursday, police had pulled more than 5500 earthquake survivors from the debris.Elsewhere more than 50000 people had been evacuated from Wenchuan and other badly hit regions including Dujiangyan, Beichuan and Maoxian in Sichuan and Longnan in Gansu.截至15日8时,在四川汶川、都江堰、北川、茂县和甘肃陇南等地抗震救灾的武警官兵,已从废墟中救出5500余人,转移疏散5万余人。

>Roads for rescue team

水路公路救援同时进行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has begun to move rescue teams to the worst quake-hit areas by a waterway from Zipingpu Reservoir in Dujiangyan.Reports say that army troops have opened a water route and transported more than 800 people this morning.In addition, the highway linking Beichuan with Mianyang was broken through, allowing heavy rescue machines to enter Beichuan.交通部启动了对地震灾区的水路救援方案,15日上午,解放军在都江堰紫坪铺水库架设了一组漕渡门桥,并向灾区漕渡800余人,主要是救援人员和部分记者。此外,绵阳通往北川的公路已打通,大型救援机械已可开进。

>Urgent need of AB blood

灾区目前急需AB型血

“Two field hospitals are to be erected near the epicenter in Wenchuan.Nationwide donations of blood have been sent to the zone for victims in need in time but now we are in urgent need of type AB blood,” spokesman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told China Daily website reporters at Chengdu Shuangliu International Airport Wednesday.14日,卫生部发言人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告诉中国日报网站记者:“汶川附近将建两个灾区医院,全国民众捐献的血也在第一时间送抵灾区,但现在急需AB型血。”

>More countries offer aid

沙特英日俄等提供援助

Saudi Arabia has decided to donate $50m in cash and $10m worth of relief materials.UK will provide about $2m in aid.China has accepted Japan's offer to send an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to the quake-stricken areas.Russia's second batch of humanitarian aid arrived in Chengdu by plane Thursday morning consisting of 60.96 tons of tents, quilts and other materials.沙特决定向中国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00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英国给予约合200万美元的援助。此外,中国同意日本派出紧急救援队前往灾区。俄罗斯第二批救援物资也于15日上午飞抵成都,包括帐篷、棉被等共60.96吨。

第四篇:汶川地震

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时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一场8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

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就越需要镇定、信心、勇气和爱心。及时的信息公开让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的心连得更紧。让我们为受难者祈祷!让我们向灾区伸出援手!让我们共同面对灾难!阳光总在风雨后。2008,这不平凡的一年,让我们团结起来闯过去!

冒着暴雨和余震解放军徒步或轻装徒步向震中进发。大地震刹那震撼,痛苦持久蔓延。随着搜救工作的进展,获救的狂喜与失去亲人的伤痛交织而来,构成灾区令人心碎的画面。

亲临灾区的总理在流泪。临时孤儿院的孩子在流泪,搜救现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们在流泪。无数的泪水,便如灾区飘洒的急雨,冲刷着悲痛但不屈的心灵。没有多少时间沉浸伤痛,还有很多人被废墟掩埋,很多人失踪,很多人等待救治,各级政府全力投入灾区救援,社会各界人力钱物迅速聚集。

在与死神赛跑的日子一个个救援、自救、互救的动人故事,像擂鼓敲击着心房;那废墟中闪烁的人性光辉,向世界展示着我们民族无与伦比的坚韧和顽强。各种抢险救护车一辆接一辆地鸣笛前行,运送蔬菜、矿泉水、食品等救灾物资的军车、民用车和被征用运送伤员的私家车、出租车川流不息。

灾区,总理的声音一次次响起,“我是温家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要好好活下去!这是一场灾难。你们幸存活下来,就好好活下去。”“任何困难都难不倒坚强勇敢的中国人民!”这是总书记坚定的声音。什么叫爱国?什么叫爱人民?此时,情系汶川灾情、灾民、就是我们最大的爱国、爱民。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此时,世界给了中国更多的是友善与支持。正如一家国外媒体说,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中国在挑战面前所表现出的“力量、韧性和勇气给世界留下了非常

^深刻的印象”,13亿国人在为他们送行;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和这个留学生在为他们祭奠;地处世界不同时区的这个驻外使馆内,人们默默伫立,任悲情纵横,五洲同悲,慰恤交融。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面对天灾,我们经过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民族精神在这里重振和焕发,淬砺出一页新的篇章——“抗震精神”!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带给中国人民无尽的悲伤;一曲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抗灾壮歌,唱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限希望。我们相信,胡总书记在废墟上一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呼喊,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温总理在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信仰。

2008年6月

2008年 5月12日下午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

里氏8.0级大地震。

这是一次破坏力极大的地震,彻底毁灭了四川的一些地

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深的阴影。

在这次地震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应和及时的救援。当天下午,温总理就抵达灾区指导抗震救援工作,不顾自身安危,带领着广大救援官兵,医护人员奋战在抗震一线。随后,胡锦涛总书记也来到了地震灾区指导工作。最近,中央政府已经开始着手灾后重建工作。这次中共中央政府反应之迅速,足以让全中国人民了解到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党,的的确确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党!当我看见温总理站在废墟上,用略带嘶哑的声音向压在下面的群众喊话,当我看见温总理在飞机上满脸泪水时,当我看见我们最可爱的人,为了搜救幸存者,四川某部200名

武警连续21小时徒步90公里,15勇士在4999米高空伞降茂县。为了救更多的人,救援队员跪下来说:“求求你们再让我救一吧!我还能救一个!”。为了早日排除堰塞湖的险情,救援队员们连续奋战72小时,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在我的心中除了心疼,更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真正为了人民的党,为了人民的政府,是为了人民的军队!那些抨击共产党,批判共产党人的言论,在这些事实面前难道还有一点点说服力吗?这就

是我们的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然而,极少数共产党党员却在这一次地震中做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不该有的表现。北川中学的倒塌,一些当地官员的失职,这些少数共产党人的做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但是这些少数党员不符合党员身份的行为是不能代表我们党的整体的。这些极少数人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以至于使自己的思想偏离了党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政策路线。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以此为鉴,时刻保持思想上的先进

性,进而保证行为上符合党的要求。

综观2008年上半年,从年前的巨大雪灾,3.14拉萨事件以及奥运圣火在法国传递遭到破坏,直到最近的大地震,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党做出的反应和抉择都是极其迅速和果断。雪灾导致大量旅客滞留,党和国家始终把以人为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3.14事件极其之后的圣火传递,党和国家始

终把国内稳定和经济发展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这种冷静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并能做出长远考虑的决定正是我们党、我们国家一直在发展的具体体现。最近的大地震,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应当承认,中国政府是一个优秀的政府,我们的党作为国家执政党,更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我对我们党的认识只停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虽了解很多却未曾亲身体会,而今年我们党的正确方针,真的是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党的英明果断,真正是一个为了人民的党!

敬爱的党组织:

当我开始写这篇思想汇报时,觉得很惭愧,因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了,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按时的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2008年对于祖国来说真的是一个多灾之年。在我们共同期盼着奥运来临的时候,本该充满欢乐祥和的年份,却被一次次天灾人祸破坏得千疮百孔。百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分裂分子的**活动,西方势力破

坏圣火传递,还有这次强烈地震灾害!突如其来的灾难一次又一次地摧毁着我们的家园。面对各种严峻的考验,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正在共渡难关。每当看到温总理奔波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身

影,每当看到人民子弟兵舍身忘死冲锋在前,我都会更加坚定必胜的信念。

特大冰雪灾害,我们挺过来了;分子的分裂活动,没有得逞;势力破坏圣火传递,更加激发了海内外华人的爱国热情;而这次强烈地震灾害,更让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长达几十年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努力的宝贵成果。这一切让我坚信:中国*******能够凝聚民心,把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中国政府在中国人民的支持下有能力应对一切挑战!我们能够奉献给全世界最完美的一届奥运会!我们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能够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

4月,亡我之心不死的少数帝国主义分子,指使分子搞恐怖袭击,企图破坏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运动会的举办,国人同仇敌忾。最近的火炬传递,奥运的圣火终于来到了国内,我看到了久违的热情。在党和政府组织、号召下,参与其中的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绽放的笑容是对政府和奥运由衷的支持。*******领导的中国人民不断前进并取得胜利的事实,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党和政府完全有决心、有能力采取有力措施,排除一切干扰,使国内安定团结,和谐、和顺,让奥运火炬顺利传递下去,让北京奥运如期并顺利举办!此时此

刻,我要听党的话,用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理智地表达我的爱国热情。

5.12大地震再次证明了*******是中国的脊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8.0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后,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立即动员和迅速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员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伤员的救治工作。我们政府的高效、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确确实实震撼了世界。事实再次证明,伟大、务实的党和政府是值得信赖和跟随的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

是在危难时刻,中国人民就越奋发图强,从来没低过头。

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在地震后得表现时无不震惊,在这么短的时间13亿中国人就可以从一盘散沙迅速凝结成一块钢板,温总理在地震后几个小时就到达了地震灾区,亲临一线总指挥救灾工作,将半个国务院搬到了四川;所有的机关单位和企业都慷慨解囊;演艺界人士也纷纷献出他们的爱心;就连街上的一些乞丐都捐出了来之不易的乞讨钱。地震中的母亲临死前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孩子,才刚刚20岁的年轻女老师为了救13名孩子自己却被埋在了废墟中„在成都街头,北京等无数个献血点,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

满整条街„„

第五篇:汶川地震

西方媒体对汶川地震正面报道的原因

汶川地震发生后,西方媒体对华正面报道增多,对华态度急剧改变。就连一些平时对中国抱有偏见的西方媒体,也给中国打了高分。此次西方媒体报道态度的转变,其中原由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关注和思考。

笔者认为,西方媒体态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跟我国的危机处理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改变了自己之后才改变了西方媒体。

政府救灾工作积极主动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快速而果决的反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誉。比如,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5月29日刊文说,中国政府出色地通过了汶川地震的考验。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31日的文章说,地震发生后中国地方官员肩负着确保人民安全的重大责任,“这些地方官员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作用令人感动”。的确,灾难发生后我国政府在最快的时间内就发出了“抢救人民”的指令,从地震发生到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灾,所有工作都在两小时以内展开。

即便是多年以后,人们都难以忘记在废墟上闪动的那些身影。上至年过花甲的国家总理,下至年轻的士兵和护士,他们在抗震救灾现场百折不挠、舍身忘我的一幕又一幕情景,是中国政府展开的快速、有力和有序救灾工作的缩影。中国政府的抗灾行动,确实表现出了相当的成熟度,对此,西方媒体不可能视而不见。

信息披露公开透明

与以前严密控制灾难信息的反应不同,关于地震的信息没有受到限制,官方新闻机构不断发布最新报道,提供最新的死亡人数。援救行动、失踪儿童和倒塌医院等情况的细节也没有被掩盖。网络、报纸、广播和电视都可以自由地报道地震情况。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了成都学生在地震来临之时以手机拍摄的真实视频,电视台和官方网站也照样播放,大量褒贬不一的博客帖子也在网上自由传播。

最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中国媒体记者可以亲临现场采访报道,而且外国记者也可以自由出入灾区。事实证明,中国开放西方媒体在华采访报道的这一举措是非常英明和正确的,显示了泱泱大国的风度,也使CNN及那些对中国存在偏见的西方媒体在报道对华新闻的时候,不得不尊重客观事实。

中国媒体对地震已经全方位报道,西方媒体的记者也亲身见证着中国的救灾行动。他们也便没有理由再歪曲事实,找出多少“负面”角度来令中国难堪了。西方媒体不得不惊叹中国政府对于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电影《5.12:汶川不相信眼泪》将于国庆节上映

为纪念汶川地震和2009年建国60周年,由西部电影集团西安电影制片厂用纪实手法制作的首部关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主题的电影《5.12:汶川不相信眼泪》,目前已经完成拍摄,根据主办方透露这部影片将于今年国庆节上映。据了解,该片由著名导演杨凤良执导,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电影创作音乐和主题曲。该片摄制组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用最真实的镜头纪录下了大量真实感人的故事。西影著名摄影家柏雨果跟随剧组在灾区拍摄了大量影片剧照以及部分灾区纪实性作品等。这组摄影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讴歌了灾区人民在面对巨大灾难时的坚强勇敢的品质,颂扬了救援部队大无畏的精神,表现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决心。

抗震救灾精神永恒

汶川大地震,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永恒的精神。由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隆重开幕。主题展览,从六个方面,以数千幅图片,全方位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真实场景,展示了军民携手抗击天灾的英勇斗争,讴歌了大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面对地震考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展览,人们看到,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烈度最强、破坏最大、灾情最重、救援最难的大地震,党和政府是主心骨,全国各族人民是靠山,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千百万共产党员模范带头,共同筑就了一道抵御和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钢铁长城。山崩地裂,山河色变,但动摇不了中国人团结自强、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

面对生死考验,我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人民教师用身躯保护幼小的学生;白衣战士日以继夜救死扶伤;灾区群众强忍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奋力抢险;还有无数海外华夏儿女和国际友好人士,积极参与各种救援。这一切使我们深切感到,伟大和崇高正是平凡的人们书写的。

面对危机考验,我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生命第一,救人要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这些执政理念,充分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与千百万人的行动中。从总指挥部到救灾一线各个工作环节,科学决策、科学救援、科学重建,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坚定沉着,多谋善断,具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抗震救灾主题展览内容丰富、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一个生动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大课堂。来自现场、朴实无华却动人心魄的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教育人们也告诉人们: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挑战,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新胜利,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这个中秋穿越光荣与苦难刻下永恒记忆

穿越光荣与苦难,今年中秋节,有着非比寻常的意味。中秋节,团圆佳节。然而,“团圆”二字,却多么沉重!不知道那位背着妻子尸体跨上摩托车的男子怎么样了,不知道在废墟中渴望着可乐的坚强男孩怎么样了,不知道守在北川中学废墟之外不愿离去的那些父母们怎么样了„„不知道那么多失去了亲人、朋友与家庭的人们怎么样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但今年的团圆佳节,却只能遥祭于山川。

然而,正如“芭蕾女孩”李月永远不会停住的舞步一样,废墟之上,生活也依然毫无停驻,不断向前。温总理“多难兴邦”的笔迹仍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已经有了新的算式。9月1号,全国的媒体,几乎都刊出了大幅头条: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所有学校全部按时复学复课。九洲体育馆内,临时安置点的欢笑和哭泣似乎还没散去,而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已经迸发新的生机。9月10日,都江堰启动“家园重建”设计大赛,地震灾区永久性住房的修建提上议事日程,新的家,将更好。即使大地仍然不时震动,这个中秋,依然将伴有朗朗书声、袅袅炊烟。

因为感同身受,我们都是汶川人;今日中秋,我们还是汶川人。《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基本共识》近日在上海发布,心理专家注意到中秋节期间灾区群众可能出现心理震荡,及时进行疏导。四川广安,万人争当复课点学生爱心家长;辽宁辽阳,街道居民自发往灾区寄送月饼„„煤电油运、钢材水泥等各种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

中秋节,团圆佳节。团圆二字,别样深情。这个中秋,满月照在复苏中的汶川大地,也将照在盛会后的北京城。8月8日,奥运开幕夜,2米26的姚明牵手1米18的汶川小英雄林浩共同入场,抗震救灾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契合。这个中秋,也当如此。

“我们更加珍惜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并努力使之发扬光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如是说。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所说,北京奥运会,让中华民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显示了一个时间坐标,告诉我们如何在新起点继续民族复兴的征程;显示了一个空间坐标,告诉我们如何在新起点进一步扩大开放;也显示了一个精神坐标,告诉我们如何在新起点,进一步涵养开放包容的社会意识和理性成熟的国民心态。

这三个坐标点,让今年中秋,意味更是深长。穿越灾难,迎接光荣。我们站在了一个非比寻常的时间点上,珍视和把握奥运带来的机遇,期待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年,还有一群让人敬佩的朋友,在中国与我们共度佳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因为梦想,他们登上残奥会的赛场,挑战身体的限制,展现精神的魅力。中秋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们,将和我们一起,享受明月,享受成功,享受情感,享受生活带来的种种——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手语主持人、本届残奥会圣火的采集人姜馨田说:“生命有圆,也有缺。我们不是不幸,只是不便。”残疾人运动员们用赛场上的表现,为这话写下更精彩的注脚:身体纵然残缺,精神却如中秋满月,呈现最完美的圆。今年中秋,让我们感谢他们带来的运动之美、精神之美,感谢他们在拼搏的赛场上,让我们感受到别样的圆满。

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曾这样分析节日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就像这条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才有意义。这个中秋,穿越光荣与苦难,刻下永恒的记忆,收获圆满更深刻的内涵。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8/195929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