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沙石料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整治的调研报告
关于沙石料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整治的调研报告
为了保护xx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新形势下我县沙石料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稳妥解决由开发为主向保护为主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对沙石料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县沙石料管理办公室的情况汇报,视察走访了xx大洋、xx等江边采砂场,xx管桩有限公司等用沙企业,并到xx市等地取经考察,在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实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我县的沙石料管理和保护性利用形成了初步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沙石料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地处xx中下游,受千百年来的沉积,自古沙石料资源丰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有人经营性采沙,八十年代初具规模,2005年达到高峰。目前有采砂船x艘、岸上采砂点x个、砂场x个、砂石料漏斗x个。无证吸泵采砂船x艘、小型无证采砂点3处。据沙管办不完全统计,现在专门从事砂石料经营运输的船舶有x余艘、车辆x余辆,从业人员逾x人。我县的采沙已形成专业化分工、区域化协作的产业。2009年,我县采沙总量x万方,总产值达x万元。
随着沙石料开发的迅猛发展,各种问题不断显现,县府于1997年起开始对沙石料开采经营进行整治,并于1998年设立县沙石料管理办公室进行专门管理,同时组建县沙石料经营公司。建立了延用至今的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沙石料的开采和经营逐步走上正常轨道,为解决多头管理,促进社会稳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县沙石料开发和管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基层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提高。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政策观念、法制观念不强,无视管理,随意采沙,对私挖滥采等违法采沙行为也熟视无睹。沿江基层干部对沙土属地利益意识根深蒂固,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观念淡薄,自立名目收取款项,擅自出让沙石料产权,有的地方出现政府合法的采沙进不去,地方非法采沙禁不住的现象,甚至签订超长期限的承包合同,与政府进行利益博弈,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开采经营秩序。
2、政府管理目标和手段没有及时调整。毋庸讳言,县府成立沙管办,其中的目的不乏利用丰富沙石料资源,增加财政收入。在当时财政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沙石料专项收入占比曾超10%以上,为解决当年我县财政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xx上游梯级电站的相继开发,引起xx黄沙资源日益枯竭,以及我县经济结构的调整,沙石料规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骤降,2009年,不到同期财政总收入的x%。因此,目前采沙收入已不足以弥补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安全隐患所导致的损失。另在管理手段方面。沙石料管理办公室成立至今,仍然是临时协调管理机构,没有执法主体资格,即使发现问题,县沙办人员力量有限,力不从心,也往往难以及时有效的解决。
3、违法行为的成本较低、打击乏力。沙石料管理牵涉到水利、国土、航管等多个部门的管理权限,而且,部分沙船、沙场已经形成了有地方势力,公职权力人员参与其间的利益群体,县沙管办在制止无证采沙时,最常用的是劝停和罚款,手段软、力度小,给违法采沙者“罚过了就可以采”的负面效益。而通过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或申请法院强制的案件很少,而且法院对强制执行的案件,一向比较谨慎,执行周期长,等到执行时,违法采点的沙石料也已采得所剩无几。因此,相较违法开采带来的巨大收益,这种执法状况,很难遏制违章采沙的行为。
4、从业人员短期行为。沙石料从业人员缺乏对沙石料价值的认识,急功近利,技改投入不足,xx沙石料加工利用率不充分,随江弃碴,影响航道运营,有的甚至被用作填方,大量的宝贵资源未能深度加工利用。另外,沙石料作为商品,受运输成本影响,其销售有一定的市场半径。我县的沙石料量大质优,本因在周边地区应享有价格话语权。然而,由于政府在沙石料一级市场管理缺失,沙石料价格反而受制于人。外地在禁止在河道采沙后,砂石料价格一路走高,而我县却仍在低价徘徊,悬殊的差价加速了我县沙石料的开采和外销,这种杀鸡取蛋,“薄利多销”的结果无疑就是以破坏xx的环境和牺牲xx的利益为代价来补贴外地的建设。
5、规划滞后。目前我县的采砂主要依据是《xx至xx口、xx口至xx洞段砂石料开采规划》和《xx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2000-2015)》。经过几年的开采,这些规划已不适应我县采砂业向保护型转变的需要。
二、禁采整治的意见建议
随着xx上游梯级电站的开发,沙石料作为再生资源已经十分有限。而沙石料的无序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和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已成为共识,有识之士对禁止在xx流域采沙的呼声日益强烈。市政府明确做出了于2012年6月底全面禁止在xx干流采沙的决定。因此,我县xx流域沙石料禁采整治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我们要顺势而为,具体谋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规划、依法管理,切实抓好我县xx流域沙石料的整治工作,让美丽的xx母亲河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民生效益,促进我县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
1、制定出台相关政策
政通则人和。沙石料禁采整治是一项事关全县稳定的系统工程,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象当年做好滩坑移民工作一样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政策引导,加上行政强制手段,确保整治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达到预期目的。一是出台采沙管理若干规定;二是制定河道采沙违规行为处罚细则;三是推出停采退出激励政策。对按时按标准关停清场的采主给予一定的补偿和适当奖励;四是落实沿江乡镇村的沙石料治理工作经费,坚持村干部的报酬与沙石料治理绩效挂钩;五要建立禁采河滩河道生态公益补助资金政策;六要对县内上规模沙石料深加工企业要有适当的政策补尝,以弥补沙石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滑坡。
2、开展专项集中整治。
沙石料在我县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因此沙石料的禁采整治事关数千从业人员今后的生活出路和大额设备投入的损失,事关社会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要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县水利、国土、港航、公安、环保、监察等相关部门和沿江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沙石料禁采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整治原则和整治对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整治工作,进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取缔当前我县境内无证偷盗沙石料行为,确保沙石料生产经营走上规范化轨道。一要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整治的舆论氛围,让全社会了解整治的必要性、紧迫性。二要县、乡镇分别召开整治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三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做好沙石料投资人、开采者以及运输车、船业主等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及采沙从业人员的说服工作,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放弃幻想,主动求变。四要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做出处罚。起到震慑威力,坚决拆除、撤离除疏浚工程需要以外的沙场、漏斗等岸上设施。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查处公职人员、特别是监管职能的权力部门人员参股经营的违法案件的力度。提高违法行为成本,铲除滋生违法行为的土壤。
3、编制科学合理规划
沙石料是现代城乡建设不可或缺的建材。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沙石料开发的规划制定和修编工作,既要严格xx流域沙石料禁采治理,又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保证满足我县城乡建设用沙需求。一是部署水利、国地资源、港航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完成《xx县河道采砂规划》修编,结合航道、河道疏浚,小流域治理,水库淹没区的清淤等,[莲山 课~件]摸清资源底数,并在规划中对可采区域、采砂范围、深度、强度以及时段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要主动与丽水港航管理处等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把我县的xx治理工作与丽水市xx中下游干流开发工程等工作实现无缝对接。二是加快开发xx口等水库淹没区的沙石料开发,稳妥解决禁采整治过度阶段的沙石料供应的临时计划,保障我县建设的顺利进展和社会的稳定。三是做好小流域治理沙石料开发规划,拓展沙石料开发空间。小流域治理是我县今后沙石料开发的主要来源,要惜土如金,有序开发,深度加工,充分利用,做到“大小统吃”,颗粒归仓,满足本县建设用沙的需求。四是编制矿山人工机制砂开采规划和实施方案,由国土资源局完成机制砂矿山的规划选点工作,积极为发展矿山人工机制砂创造条件,使之尽快进入市场。遵循矿山规模与效益、环保、安全之间的相关关系,以点少规模大为原则,提高机制砂矿山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把好矿山的安全和环保关。
4、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随着沙石料由开发到保护的理念的转变,我们对沙石料的监管也要与时俱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要换牌子,转职能。成立县xx流域河滩管理处,与县沙石料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将沙石料由开发性开采转到保护性开采的思路上来,河滩管理处为常设机构,授予独立执法主体资格,主要履行河道相关设施建设、河道维护、沙石料监管等管理职能。二要调整采沙管理目标,坚持“基本禁采,总量严控”原则,有计划地控制采沙总量。政府要垄断沙石料经营的一级市场,根据本县xx本地建设需要,采取“定点、定时、定量”的开采方式,以公开竞拍或挂牌的方式有序向社会出让採沙权。通过有序竞争,提高出让金等的手段提高我县沙石料价格,缩小与周边地区沙石料价差,从而有效抑制我县沙石料的外销。三要根据守土有责的要求,把沙石料治理工作纳入乡镇及有关部门的考核,强化对乡镇及其有关部门的问责机制,建立和健全违章采沙的发现、制止、报告和查处机制,增强行政执法合力。
第二篇: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状况调研报告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新发展”参考课题,科技局班子问计于专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和开展了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述
(一)泥炭的概念
泥炭(peat)又称草炭、泥煤,是由沼泽植物残体在水下缺氧环境
中经厌氧菌的不完全分解形成,具有多组分、多级分、半胶体特性的高分子复杂亲水物质。泥炭是一种在农业、工业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泥炭有机质由腐植酸和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组成,有疏松的结构、含抗甾类、黄酮类等。被称为“乌金散”的腐植酸(简称 ha)药物记载起源于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二)我国的泥炭资源概况
水热组合条件是影响泥炭形成与发育的主导因素,因此,泥炭的空间分布主要决定于泥炭形成时期的气候状况,其次是地质、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全球泥炭的分布具有地带性特点,从高纬到低纬可分为4个地带:带湿润广泛发育的弱泥炭堆积带;温带湿润发达的强泥炭堆积带;热带湿润不发达的弱泥炭堆积带;赤道雨林或热带雨林较发达的强泥炭堆积带。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形成多种多样类型的泥炭。泥炭资源的调查系统数据变化大,1963年列入世界泥炭资源统计表中的泥炭地面积10万公顷,泥炭储量只有2亿吨;1980年的数据是,泥炭地面积348万公顷,储量达270亿吨;1988年国家地质矿产部在“全国泥炭资源报告”中指出,全国有泥炭地面积104万hm2,储量为46.8亿吨(绝干重量计),该数据是按泥炭矿层自然状态下超过30cm(埋藏泥炭大于50cm)的标准调查获得,比较接近世界规范。如按世界泥炭含水量40%要求计算储量,我国泥炭的容重0.8-0.85g/cm2(干容重0.3-0.45g/cm2)。这样一来,我国泥炭总储量应是124.8亿吨(不包括近50年已开采用掉的约10亿吨泥炭)。近年来我国泥炭列为矿产资源后,地质调查工作水平有很大提高,1986年地质矿产部所组织的全国性泥炭资源远景调查,采用了地质填图、钻探、取样和测试等手段,配合航测、卫片解译及现代化仪器分析,实现了规范化的泥炭调查,在获得的总储量中属可用资源量的有115.6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2.5%,其中探明储量或称勘探储量为8.8亿吨,占全国可用资源量的7.6%;推断储量81.3亿吨,占70.4%,预测储量为25.3亿吨,占21.9%。
从泥炭存在形式看我国泥炭量与质量分布特点是,裸露泥炭明显多于埋藏泥炭。裸露泥炭和埋藏泥炭分别占总量的70.72%和29.28%。从泥炭营养类型分析,以富营养泥炭占优势。富营养泥炭储量为43.2629 亿吨,为总量的99.91%;中营养(173.33 万吨)和贫营养泥炭(221.86 万吨)甚少,分别占0.04%和0.05%。从泥炭的残体类型看,草本泥炭极其丰富。草本泥炭储量为42.6567万吨,占总量的98.51%,混合泥炭(3923万吨)占0.91%,木本泥炭(2311万吨)占0.53%,藓类泥炭为(221.86 万吨)最少,只占0.05%。并且,大部分营养型草本泥炭中氮、磷、钾含量高,分别为2.1%~3.0%、0.06%~0.2%、0.5%~1.2%。
我国泥炭分布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分布在五大泥炭聚集区:东北山地现代泥炭聚集区,西部高原现代泥炭聚集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埋藏泥炭聚集区,云贵高原埋藏泥炭聚集区,雷州半岛埋藏泥炭聚集区。从省、市、自治区泥炭储量来看,四川省泥炭资源最丰富,云南省次之,甘肃、江苏、西藏、黑龙江、安徽、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均是泥炭储量超亿吨的省份。另外,从泥炭的赋存时代、埋藏类型及其成炭植物类型诸方面来看,我国泥炭主要赋存于第四纪的全新统地层中,约占总量的97.12%,部分产于上更新统,仅占2.8%,少量赋存于更新统及第三纪的上新统中,仅占0.08%;裸露泥炭明显多于埋藏泥炭,分别占总量70.72%和29.28%;低位泥炭占绝对优势,为总量的99.1%,中位和高位泥炭甚少,分别占0.4%和0.5%;其中低位草本泥炭极其丰富,占总量的98.51%,混合泥炭和木本泥炭分别占0.91%和0.53%。
如上所述,全国各地泥炭资源量超过1亿吨只有10个省、市、自治区,分别为四川、云南、甘肃、江苏、西藏、黑龙江、安徽、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共占全国可用资源量的92%。据有关资料,根据我国各地泥炭的储藏量,其中四川和云南的储量最大,属于最丰富的地区。
(三)**县泥炭资源情况
**县目前基本查明或初步查明的泥炭总储量达4.6亿吨,广泛分布于赤瑞湖、异龙湖区域,且埋藏浅、厚度大、层位稳定、易开采。
第三篇: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状况调研报告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xx新发展”参考课题,科技局班子问计于专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和开展了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述
(一)泥炭的概念
泥炭(peat)又称草炭、泥煤,是由沼泽植物残体在水下缺氧环境中经厌氧菌的不完全分解形成,具有多组分、多级分、半胶体特性的高分子复杂亲水物质。泥炭是一种在农业、工业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泥炭有机质由腐植酸和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组成,有疏松的结构、含抗甾类、黄酮类等。被称为“乌金散”的腐植酸(简称 ha)药物记载起源于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二)我国的泥炭资源概况
水热组合条件是影响泥炭形成与发育的主导因素,因此,泥炭的空间分布主要决定于泥炭形成时期的气候状况,其次是地质、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全球泥炭的分布具有地带性特点,从高纬到低纬可分为4个地带:带湿润广泛发育的弱泥炭堆积带;温带湿润发达的强泥炭堆积带;热带湿润不发达的弱泥炭堆积带;赤道雨林或热带雨林较发达的强泥炭堆积带。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形成多种多样类型的泥炭。泥炭资源的调查系统数据变化大,1963年列入世界泥炭资源统计表中的泥炭地面积10万公顷,泥炭储量只有2亿吨;1980年的数据是,泥炭地面积348万公顷,储量达270亿吨;1988年国家地质矿产部在“全国泥炭资源报告”中指出,全国有泥炭地面积104万hm2,储量为46.8亿吨(绝干重量计),该数据是按泥炭矿层自然状态下超过30cm(埋藏泥炭大于50cm)的标准调查获得,比较接近世界规范。如按世界泥炭含水量40%要求计算储量,我国泥炭的容重0.8-0.85g/cm2(干容重0.3-0.45g/cm2)。这样一来,我国泥炭总储量应是124.8亿吨(不包括近50年已开采用掉的约10亿吨泥炭)。近年来我国泥炭列为矿产资源后,地质调查工作水平有很大提高,1986年地质矿产部所组织的全国性泥炭资源远景调查,采用了地质填图、钻探、取样和测试等手段,配合航测、卫片解译及现代化仪器分析,实现了规范化的泥炭调查,在获得的总储量中属可用资源量的有115.6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2.5%,其中探明储量或称勘探储量为8.8亿吨,占全国可用资源量的7.6%;推断储量81.3亿吨,占70.4%,预测储量为25.3亿吨,占21.9%。
从泥炭存在形式看我国泥炭量与质量分布特点是,裸露泥炭明显多于埋藏泥炭。裸露泥炭和埋藏泥炭分别占总量的70.72%和29.28%。从泥炭营养类型分析,以富营养泥炭占优势。富营养泥炭储量为43.2629 亿吨,为总量的99.91%;中营养(173.33 万吨)和贫营养泥炭(221.86 万吨)甚少,分别占0.04%和0.05%。从泥炭的残体类型看,草本泥炭极其丰富。草本泥炭储量为42.6567万吨,占总量的98.51%,混合泥炭(3923万吨)占0.91%,木本泥炭(2311万吨)占0.53%,藓类泥炭为(221.86 万吨)最少,只占0.05%。并且,大部分营养型草本泥炭中氮、磷、钾含量高,分别为2.1%~3.0%、0.06%~0.2%、0.5%~1.2%。
我国泥炭分布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分布在五大泥炭聚集区:东北山地现代泥炭聚集区,西部高原现代泥炭聚集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埋藏泥炭聚集区,云贵高原埋藏泥炭聚集区,雷州半岛埋藏泥炭聚集区。从省、市、自治区泥炭储量来看,四川省泥炭资源最丰富,云南省次之,甘肃、江苏、西藏、黑龙江、安徽、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均是泥炭储量超亿吨的省份。另外,从泥炭的赋存时代、埋藏类型及其成炭植物类型诸方面来看,我国泥炭主要赋存于第四纪的全新统地层中,约占总量的97.12%,部分产于上更新统,仅占2.8%,少量赋存于更新统及第三纪的上新统中,仅占0.08%;裸露泥炭明显多于埋藏泥炭,分别占总量70.72%和29.28%;低位泥炭占绝对优势,为总量的99.1%,中位和高位泥炭甚少,分别占0.4%和0.5%;其中低位草本泥炭极其丰富,占总量的98.51%,混合泥炭和木本泥炭分别占0.91%和0.53%。
如上所述,全国各地泥炭资源量超过1亿吨只有10个省、市、自治区,分别为四川、云南、甘肃、江苏、西藏、黑龙江、安徽、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共占全国可用资源量的92%。据有关资料,根据我国各地泥炭的储藏量,其中四川和云南的储量最大,属于最丰富的地区。
(三)xx县泥炭资源情况
xx县目前基本查明或初步查明的泥炭总储量达4.6亿吨,广泛分布于赤瑞湖、异龙湖区域,且埋藏浅、厚度大、层位稳定、易开采。
圈定泥炭分布面积7.106万亩,其中:湖面水域面积4.654万亩,耕地面积2.452万亩。
赤瑞湖矿区位于xx县城区西部10公里的宝秀盆地中,矿区面积17平方公里,泥炭分布面积0.936万亩,其中:湖面水域面积0.06万亩,耕地面积0.876万亩,远景储量达0.9668亿吨。腐植酸含量达35.31%,有机质含量46%-56.69%,总平均值达到50.79%。
异龙湖矿区泥炭分布面积6.17万亩,其中:湖面水域面积4.594万亩,耕地面积1.576万亩,远景储量达3.63亿吨。腐植酸含量达27.4%,有机质含量83.5%。
宝秀泥炭矿区经地质队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进行了初步普查。施工了深钻4个、50型取样钻9个,完成勘探剖面二条,使用钻探工作量1569.03米,取样钻382.14米,合计1951.17米。基本情况是:
1、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xx县城西十公里宝秀盆地中。东经102°22′11′北纬23°45′5′至东经102°22′25′。该泥炭矿是地质队在区调工作中发现的,2、矿区地质
泥炭埋藏于宝秀盆地中,盆地长约7公里,宽2-4公里,面积约17平方公里。高程1400-1430米,南面较北面稍高,盆地向东逐渐变窄。
xx断层控制了宝秀盆地的延伸方向,为一断陷湖积盆地。湖积层(第三系和第四系)厚高大于530米,基底大致呈锅底状。盆地中心赤瑞湖上第三纪时位于小陈营一带(盆地西部),沉积了54米厚的褐煤,第四纪时湖泊中心渐渐东移到火车站附近。
盆地四周发育有昆阳群(pt),盆地内为上第三系(n)、第四系(q),第三系不整合覆盖于昆阳群之上,第四系(q)与第三系呈微角度不整合。
区内第四系发育齐全,从更新统到全新统均有沉积,总厚192.51-310.37米,成因类型多样,有冲积—洪积、湖沼和湖积等。
洪积—冲积发育在盆地边缘,大都为三角形的洪积—冲积扇,厚度可达48米,主要由灰白、褐黄色砂质粘土大小不等的角砾、半滚圆砾石组成。
湖沼相和湖相沉积物分布在赤瑞湖周围,由泥炭、软褐煤、粘土、亚粘土、砂和砾组成。
盆地内第四系自上而下为:
全新统:厚度35-43米,为湖沼湖、湖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粘土、亚粘土,含主要可采泥炭二层。上部泥炭厚8至12米,下部泥炭厚1至5米。其孢粉组合以蕨类孢子为主,占57%,针叶花粉占17%,低矮被子植物花粉占13%。
上更新统田坝心组:厚度47-48米,以褐色、灰白、灰绿色粘土和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砂层,含泥炭3至7层,在盆地中部均有工业价值,最大厚度可达4米以上。经c14同位素样品分析测定,年龄距今23100±1000年,属晚更新世。其孢粉组合接近现代植被面貌,蕨类孢子点33%,针叶树木占27%,阔叶乔木花粉占23%,低矮被子花粉占17%。
中更新统大样营组:厚度在45-65米之间,底部为砂砾层,中上部亚粘土、粘土、平砂层和砾砂层,含软褐煤1-5层。孢粉组合以蕨类孢粉为主,占47%,针叶乔木花粉占19%,低矮被子植物花粉占18%。
下更新统小陈营组:厚度在64-156米之间,为亚粘土、亚砂土和砂砾,夹厚1米以下的软褐煤0-5层,在盆地中心部位软褐煤可达2米左右。孢粉组合以蕨类孢子为主,占70%,裸子植物花粉占11%,被子植物乔木花粉占10%,低矮被子植物花粉占5.6%。
与下伏上第三系呈微角度不整合。
上第三系分布在宝秀盆地300米以下,为湖相沉积,厚度大于223米。含50多米厚的褐煤。倾角多为10°-20°,与昆阳群岩层不整合接触。
3、矿床地质
该区泥炭为低位木本-芦苇中偏低分解度泥炭,圈定泥炭分布面积6243750平方米,已获得泥炭远景储量96675014.93吨。
泥炭呈水平层状产于第四系全部统、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中,盆地东部火车站一带沉积最厚,往周围逐渐变薄至盆地边缘尖灭。
区内全新统(q4)泥炭共分五层,第一层及第五层为该区泥炭主矿层,厚度较大,也较稳定。第一层平均厚8.82米,最厚达15.50米。第五层平均厚3.86米,最厚9.28米。第二、三、四层厚度变化较大,其平均厚度分别为1.94、3.15、4.03米。更新统泥炭(或软褐煤)共七层,为六—十二层。其埋藏较深,厚度变化大,六—十二层平均厚度分别为2.13、5.69、1.77、1.50、0.90、2.92和0.57米。该区泥炭总平均厚度21.36米。
该区泥炭为优质泥炭、一至五层各层有机质含量46%-56.69%,总平均值达到50.79%。分析项目共45项,性能多样,用途广泛,使用部门可选择所需要的性能合理利用。
4、储量计算
50米以上(全新统)的1-5层泥炭及50米以上(更新统)的6-12层泥炭分别计算储量。
(1)、一至五层泥炭储量计算:其中第一层和第五层以2米厚度分块段计算。
第一层共分为8个块段,第五层共分为5个块段,块段面积用求积仪求出。第二、三和四层泥炭未分块段,用求积仪求出分布面积,采用平均厚度计算。
计算储量结果:
第一层储量=8825577.344吨。
第五层储量=8434535.625吨。
一、五两层共求得d级储量1760112.97吨。
第二、三、四层储量计算。分别求得第二层储量为5789578.4吨、第三层10292181.10吨、第四层为12247092.46吨。二、三、四层储量共28328851.96吨。
五层合计d级储量45588964.93吨。
(2)、六至十二层泥炭储量计算:
由于只有四个深孔控制,对比也较困难,所以未分层计算,采用平均厚度12.39米,进行估算,面积用方格法计算,为4平方公里,采用干容重平均值1.031吨/立方米。算得远景储量51086050吨。
该区共泥炭d级储量45588964.93吨、远景储量51086050吨、共计96675014.93吨。为大型泥炭矿。
该矿区泥炭厚度大、沿走向稳定、储量大、埋藏浅、交通方便,是开采的有利条件。其不利条件是,多为农田覆盖,水文地质资料较少,但经进一步工作后,在处理好生态平衡条件下,可进行开采利用。
二、泥炭的特性、利用现状和展望
在自然条件下泥炭呈褐色、黑褐色或棕色。泥炭是比较稳定的有机-无机(矿物物质)复合体,具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含纤维量30%~90%,比重约1.3,发热量9.5~15kj / kg,干燥泥炭的最高热值近21 mj/kg(5000kal/ kg)。泥炭(干基)主要成分:有机质30%~90%(腐殖酸含量一般10%~30%,高者可达70%以上);灰分10%~70%; 氮、磷、钾含量较多;此外泥炭中丰富的蛋白质和腐殖酸态氮、氨基酸也是潜在的成分。此外,我国泥炭还含有铜、铁、锌、钼、硼等农作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泥炭所含的矿物中包括钙、镁、硅及其它多种微量元素(如硼、铁、锰、锌等)是其在农业上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条件。而且,泥炭有机质、腐殖酸含量高,纤维含量丰富,疏松多孔通气透水性好是制作土壤改良剂、植物生长刺激素、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最有效的原料资源。泥炭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盐分平衡控制能力,是良好的作物栽培基质。泥炭腐殖酸的自由基属于半醌结构,既能氧化为醌,又能还原为酚,在植物体的氧化还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生理刺激作用和较强的抗旱、抗病、抗低温、抗盐渍的作用。总之,泥炭含有多种有益组分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所以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国内外利用概括
现今世界泥炭开采量(近2 亿吨/年)的70%都用于农业。泥炭应用于农业方面,在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历史,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俄罗斯在近10 年来,用于农业(包括园艺)的泥炭数量已占年总产量的60%;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美国和瑞典等国家生产的泥炭也大部分用于农业。我国对泥炭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在农业方面的利用也有较大进展。泥炭在农业上的应用具有产品种类多、用量大、综合效益高等特点。但主要是用于制备各种腐殖酸类肥料(主要品种包括腐殖酸铵、腐殖酸氮磷以及泥堆沤肥等)、营养土、营养钵以及饲料等。
(二)肥料方面的利用
肥料是发展农业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机肥料又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产量不可缺少的条件。富营养草本泥炭不仅含较高的有机质和腐殖酸,而且包含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泥炭一般呈弱酸性至中性,是制造腐肥(泥炭腐殖酸肥料)的优质原料。国外用泥炭作为肥料有如下几种类型:浓缩泥炭—无机—氨化肥料;泥炭腐殖酸肥料;绿化用泥炭肥;温室、温床用泥炭土;泥炭营养钵。我国自20 世纪70 年代初在有泥炭资源分布的省、区都进行过泥炭腐殖酸类肥料(腐肥)的生产和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加强了对腐肥和腐殖酸类物质的科学研究,改进了加工工艺,在配料、生产和施用等各个环节都加强了科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长期使用泥炭复合肥能明显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疏松、增加有效养分、增强土壤保肥性能。对于持续农业和无污染蔬菜、粮食的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三)园艺利用
园艺利用主要是指配制泥炭营养土和制备营养钵等。国外园艺泥炭用量大、应用广,可用于草坪、育苗、花卉和各种经济作物,尤其是塑料大棚和玻璃暖房的用量最大。我国近10 年来对园艺泥炭的研究和应用比较重视。如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制的泥炭营养土,用于花卉栽培、水稻育秧、室内园林植物培育、蔬菜育苗与植物组织培养,具有促进生长、成活率高、延长花期、缩短育种期等多种功能,是花卉、苗木和蔬菜育苗、试管苗移栽的优良栽培基质。南昌市园林处花圃采用南昌腐殖酸厂生产的“天女”花肥培植杜鹃、金菊、茶花等十种木本花和菊花、仙客来等九种草本花,结果其肥效优于等养分无机肥和枯饼,长相、长势也较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四川大学利用若尔盖地区的“高原泥炭”,经处理进行花卉、水果和农作物的栽培试验,获得了增产,同时也达到了美化环境的良好效果。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使用塑料大棚和玻璃暖房育苗、种菜、养花已比较普遍,发展泥炭营养土大有可为。
(四)饲料利用
泥炭含有大量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生理活性物质和维生素,用泥炭研制动物饲料已为一些国家所重视。白俄罗斯牲畜饲养研究所试验了八种泥炭饲料配方,认为可用泥炭替代饲料中15%~50%的谷物。但是泥炭用作资料还存在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泥炭饲料还处于试验研制阶段,今后应加强研究试验和推广应用,以减少粮食饲料用量,充分利用丰富的泥炭资源,发展我国的饲养业。
第四篇:沙石料购销合同
沙石料购销合同
供货方(以下简称甲方): 购货方(以下简称乙方):
乙方因工程建设的需要,向甲方购买沙、石料,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经双方平等友好协商,特立以下条款:
一、乙方在本工程中所有的沙、石料全部由甲方提供,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从其他渠道进料,否则乙方视为违约,甲方有权向乙方要求赔偿,金额为违约进料所产生的费用的两倍。
二、甲方所提供的沙、石料的质量必须经过业主、乙方所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方可供料,供料品质必须一致,出现违约,乙方有权向甲方提出赔偿,赔偿金额为造成损失的双倍。
毛石规格由业主,乙方认可即可。
三、数量:乙方向甲方暂定沙6000立方,单价50元/立方米,计300000.00元。公分石15000立方,单价50元/立方米,计750000.00元。毛石3000立方,单价28元/立方米。计84000元,合计11340000元(壹佰壹拾叁万肆仟元整)。
四、付款方式:
乙方首先预付甲方材料款伍拾万元,其余的按进度的60%支付,余款在工程完工,经检收合格后六个月付清。
五、在材料的运输、堆放、施工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由甲方自行负责,乙方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的相关规定,无论市场怎样波动,各担风险。
七、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生效,不得违反,若出现单方违约,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责任。
甲方:
乙方:
身份证:
身份证:
****年**月**日
****年**月**日
第五篇:沙、石料供货合同
沙、石料采购合同
采购方(以下简称“甲方”):
供货方(以下简称“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双方协商,就供货的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一、供货项目及范围
1.河沙、2-4碎石、石粉、PC325水泥,双方约定,乙方承诺所供应的以上材料必须符合业主方或者建设方的技术要求,运输的材料和提供的原始样品必须始终如
一、严把质量关,不得在运输过程中和运输时间段上改、选用劣质的强度不够、不洁净的产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除双方己签定的供货项目外如另需增加的项目,双方到时再议。
二、合同价款的确定
本合同为综合单价合同:河沙的价格为81.5元/立方(含运费);2-4 碎石的价格为52.5元/立方(含运费);石粉的价格为30元/立方;水泥的价格为385元/吨。以上价格为最终的价格(从工程开始至工程结束,不因市场的波动或其实因素的调价而波动或调价),含税或者不含税
三、供货材料结算及拨付
河沙、2-4碎石、石粉等任意一种材料每供货至800立方为一个结算单位进行结算,一次结清500立方的价款,款项以现金或者转账的形式支付,剩余300立方进行累计,在工程竣工结算时一次性结清;
PC325水泥在每拉至100吨时结一次结清,如因双休日或者其实原因可以顺延到周一或周二结清。
四、结算依据
1.结算依据为:甲方在乙方供货时按供货的数量所开据的给乙方的一式三联收据中的其中一联和甲方进行比对,比对无误后,由甲方开据一个阶段或者双方约定的一定量的总方数给予结算。
五、材料质量要求
1.按照业主要求、设计图纸要求和高尔夫球场建造的行业标准为验收标准,材料质量要求“良好”标准,且要得到甲方、业主的一致认可。
六、材料验收
1.材料由甲方指定的专人来验收,要二人或者二人以上的人员签字为准,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负有对所有材料的质量、数量、品种等的直接监督和管理,有权拒绝劣质的业主不认可的材料进场,有权拒绝业主方不认可的其它品种材料进场,并且监督、监管好所有材料 2.验收标准: 业主方认可的材料标准(以原始的样品为基准)
七、安全供货
1.供货过程中,乙方应遵循国家现有的有关安全规定,重视供货过程作业安全,制定安全措施,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2.一旦发生重大的伤亡事故,乙方须自行解决,一切运输途中发生的所有事情均于甲方无关。
八、违约
1、甲方的违约责任
(1)、甲方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项的,按合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向乙方赔偿逾期付款额利息。
(2)、甲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给乙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应予以补偿。(3)、因甲方责任造成供货延期的,合同工期顺延。
(4)、因甲方责任造成乙方无法履行合同的,乙方有权提出解除合同,由此造成的损失由甲方承担。
2、乙方的违约责任
(1)、供货质量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重新运输,如果乙方拒不运输,由此造成损失由乙方承担或从该项工程的余款中扣除。
(2)因乙方其它原因而导致工程不能继续施工的,如断货行为,甲方有权提出解除合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
九、争议解决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双方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及时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提请双方的的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必要时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十、合同生效与终止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工程正式验交后,甲方结算清工程款之日本合同即告终止。
第十二条、附则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采购方: 供货方:
地 址: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电 话: 电 话:
日 期: 日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