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八月九日(最终定稿)

八月九日(最终定稿)



第一篇:八月九日

八月九日

雨花台问卷调查

今天,我们几路人纷纷地从各自住的地方,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九点四十多,我们都聚在了它的北大门。像往常一样,振磊学长布置了一下工作后。我们就开始了今天的问卷调查。天气也犹如我们环保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受调查者对环保的热情也是如此。

一个参与调查的准大学生,刚刚从烈士纪念碑的平台下来,热的气喘吁吁,被我们捉到了。他起初一脸的疑惑,在我们解释了我们的工作性质和问卷的一些信息后,满脸的一百个愿意。在接下来的答题中,尤其是在那些需要个人表态对保护江豚的一些看法时,他不仅满口答道非常愿意,生怕自己的意愿不能传达给我,还一个劲地点头表示赞成。真不知是天气感染了他,还是我们影响了他,还是他自己终于找到一个平台来表达他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心情。

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刚进入青年期的人对保护江豚、保护野生动物充满激情,而且,那些中年人也在这方面表现出日值中天。

在商店外面,我们对一个中年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说明了来意后,表现的也相当热情,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因为此前,我们遇到的大多中年女性,在我们解释了问卷的设置后,仍对问起年龄、学历和收入持有很大的意见。而,现在的这位阿姨,一听到问年龄,立即就把确切的年龄告诉了我们,在听到问收入,也直接地告诉了我们,竟然毫无迟疑!在接下来问到自己对保护江豚的看法时,她不仅选了某个选项,还把自己的确切意见说出来。比如她说保护它们,不在于保护级别的升级,升级了,不也有灭绝的么?关键在于大家都行动起来,大家都做到应该做的,最终会汇集成一股力量的,她还结合着自身经历论证了她的说法的可行性。

如果说中年人是从实际论证和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出发去保护江豚、保护野生动物,那么,那些老年人在这方面却表现出夕阳红,表现出对环境变化的感慨和野生动物的今昔不同。在路边座椅上,我们对一个七十五的爷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说明了来意后,他表现的虽然不如那青年之火激烈,但也不是那日薄西山的沉寂,相反,是一种外冷内热。在他那看似平淡的话语下,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颗热心。他结合着自己几十年的经历,谈到了令人痛心的环境污染,他对昔日江豚成群结队的回忆和今日江豚数量甚少的现状令我们再次为出现这种强烈对比感到痛心,再次在内心中问自己为什么出现这种强烈变化呢?再次感受到保护江豚、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

滚滚夏日里,我们通过我们手中的问卷把那保护江豚、保护野生动物的零散之光汇集起来,酝酿一股力量、一股持久的热,如烈日般向社会、向更多的人辐射!

第二篇:旋风九日观后感

旋风九日观后感

电影《旋风九日》是36年来第一部以邓小平访美为主题的影片,展现在1979年美国上演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影片中还将有多位美国政坛大咖,如基辛格、老布什等回忆当年邓小平访美之旅,比谍战宫斗还要惊险刺激的外交对决将一一在我们眼前展现。

《旋风九日》观后感

《旋风九日》是一部外交题材纪录片,被誉为中国迈克尔·摩尔,曾拍摄《周恩来外交风云》在1998年获得5000票房的纪录片名家傅红星执导,是近二十年来最受瞩目的国产纪录片。影片以1979年 1月28日至2月5日,短短九天时间,就在中美建交元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为期九天,一直被视为改变中美两国甚至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外交大事件,第一次公诸于世。

这九日的影响力,影响了世界,中美“融冰之旅”名副其实,而这历史上最不寻常的一段旅行,却并不是想象中的恭喜光临,一帆风顺。实际上,这九天的曲折险阻,风云变幻,都远非常人能想象,而电影,就是在海量的历史质量里捞干货给你看。

跟随当年的真实进程,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西雅图,九天里,首次披露的“超规格待遇”,游行、暗杀、袭击,接连不断的意外,特殊环境下,必须最冷静的大脑,最缜密的思考,才能在瞬息万变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当时国际形式是那么复杂,这位伟大的老人一次有又一次化险为夷,挽狂澜于将倾。有趣的是,虽然因重中之重的重大题材,影片基本是不能有艺术加工痕迹的,可是影片仍然出现了一些让普通观众也能领会的黑色幽默,一群美国学生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还要意外的刺客,因为改变行路线引发大堵车,都有喜感,真实的未必就非得严肃,这也是中国电影逐渐进步的体现。

比宫斗,谍战,更惊险大气的的效果。来自真实,在各种类型中,只有纪录片能达到百分百的真实,也只有《旋风九日》这样的纪录片,可以揭开历史最珍贵的真相。尘封近三十多年的共和国往事,10万多英尺的绝密资料,就这样首次出现在大银幕上。

现在的80后,90后应该对着改变历史的9天一无所知,现代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娱乐生活让年轻人遗忘了当年的中国处境。冷战风云,立场权衡,发展利弊,困扰着还未崛起的中国。就在当时,美国已经孤立中国二十多年,在谈判桌上较量了十几年,双方斗智斗勇,不见硝烟的博弈也是空前紧张。正是这短短的九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大家现在可以在家看美国电影,看NBA比赛,可以去美国旅游,工作,甚至定居生育,都是拜那九天所赐。假设当年没有这此旅行,世界肯定不是现在的世界。

中国并不缺优秀的纪录片,只是缺明星式的纪录片,有影响力的创作者,遗憾总是要被弥补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没有,只是还未曾发生。值得欣喜,今年还没过半,就已经出来的两部星光闪闪包装到位记录片,除了《旋风九日》,另一部是柴静的《穹顶之下》,从两者不难看出纪录片的几个成功要素。

第一个成功点是要有大众关注的真材实料,《穹顶》有来自官方的数据和分析,有官方和各界的信息支持,加上主创的明星效应,构成了全民化的关注,可它毕竟是一部网络播放的电影,《旋风九日》作为一部历史重大题材影评,全部视频资料都是从美国高价购买,特别是一些之前从未曝光过的珍贵画面和历史细节,例如此次访美和多位政坛大佬的对话,例如鲜为人知的暗杀,例如演说和会晤的内容,这些资料的公开,对于现代史的普及,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分享]

>1.>>穹顶之下观后感

>2.>>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3.>>核心价值观后感 读后感

>4.>>念书的孩子观后感

>5.>>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6.>>2015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7.>>高考1977观后感

>8.>>少代会观后感2015

>9.>>绿里奇迹观后感

>10.>>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第三篇:旋风九日观后感(最终版)

旋风九日观后感

(一)2015年5月19日,广播技术部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学习了以邓小平同志1979年访美所遭遇和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题的纪录片《旋风九日》。该片主要讲述了1979年,中美建交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是以邓小平1979年第一次访美之旅为背景,讲述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为时九天的访美真实“奇遇”,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以邓小平访美为主题的影片。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西雅图,邓小平虽然受到“超规格待遇”,但却没有一帆风顺。九天里,游行、暗杀、袭击,意外不断,面对不欢而散的议员和问题尖锐的记者,倔强而睿智的老人攻守兼备,从容不迫……影片中还将有多位美国政坛大咖,如基辛格、老布什等回忆当年邓小平访美之旅,比谍战宫斗还要惊险刺激的外交对决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据导演傅红星介绍,《旋风九日》是36年来第一部以邓小平访美为主题的纪录影片,主要再现发生在1979年美国大地上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在邓小平访美短短的九天时间里,他一共参加了80场活动、20多次讲话、20多次宴会、10多次跟记者谈话,还遭遇反建交游行队伍的示威以及两次遭遇多路不明身份人员袭击,其惊险刺激的过程令世人惊叹,而这一切被完整的记录在了《旋风九日》中。希望年轻人可以通过《旋风九日》了解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其实跟邓小平访美这九天大有关系。如果当年他的访美之行失败了,今天的中国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

谈及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总结了四点:第一,他领导的改革开放,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富强、民主、统一变成了生动的现实,改变了13亿人的生活和命运;第二,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作出表率;第三,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第四,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作为一个改变中国,甚至改变世界的人物,是我们的传奇。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在一档访谈类节目中被人问及最希望见到的人是谁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邓小平”.马云表示,如果时间可以回去,他非常希望能与邓小平同志进行一次谈话。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也非常想一睹小平同志的风采。小平同志,对我、我的父母以及我的祖父母三代人都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如果没有他,我们这一代人不会在小学时就能接触到电脑,初步了解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他,我们的国家,不会发展得像现在这么好,人民不会那么富裕。小平同志,您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推动者,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无法比拟的里程碑。

旋风九日观后感

(二)2015年5月19日,广播技术部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学习了以邓小平同志1979年访美所遭遇和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题的纪录片《旋风九日》。该片主要讲述了1979年,中美建交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是以邓小平1979年第一次访美之旅为背景,讲述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为时九天的访美真实“奇遇”,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以邓小平访美为主题的影片。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西雅图,邓小平虽然受到“超规格待遇”,但却没有一帆风顺。九天里,游行、暗杀、袭击,意外不断,面对不欢而散的议员和问题尖锐的记者,倔强而睿智的老人攻守兼备,从容不迫……影片中还将有多位美国政坛大咖,如基辛格、老布什等回忆当年邓小平访美之旅,比谍战宫斗还要惊险刺激的外交对决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据导演傅红星介绍,《旋风九日》是36年来第一部以邓小平访美为主题的纪录影片,主要再现发生在1979年美国大地上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在邓小平访美短短的九天时间里,他一共参加了80场活动、20多次讲话、20多次宴会、10多次跟记者谈话,还遭遇反建交游行队伍的示威以及两次遭遇多路不明身份人员袭击,其惊险刺激的过程令世人惊叹,而这一切被完整的记录在了《旋风九日》中。希望年轻人可以通过《旋风九日》了解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其实跟邓小平访美这九天大有关系。如果当年他的访美之行失败了,今天的中国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

谈及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总结了四点:第一,他领导的改革开放,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富强、民主、统一变成了生动的现实,改变了13亿人的生活和命运;第二,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作出表率;第三,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第四,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作为一个改变中国,甚至改变世界的人物,是我们的传奇。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在一档访谈类节目中被人问及最希望见到的人是谁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邓小平”.马云表示,如果时间可以回去,他非常希望能与邓小平同志进行一次谈话。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也非常想一睹小平同志的风采。小平同志,对我、我的父母以及我的祖父母三代人都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如果没有他,我们这一代人不会在小学时就能接触到电脑,初步了解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他,我们的国家,不会发展得像现在这么好,人民不会那么富裕。小平同志,您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推动者,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无法比拟的里程碑。

旋风九日观后感

(三)给你一个不一样的邓小平

我们80后这一代年轻人,对于老一辈领导人的认识,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知识和影音资料。其中对于伟人邓小平的印象,更多的是源于那一首“春天的故事”,以及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生活上实实在在的改善。通过单位组织观看的电影《旋风九日》,让我对这个伟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为其个人在外交场合所表现出的魅力、魄力所折服,也为那一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而感动不已。

电影《旋风九日》是36年来第一部以邓小平访美为主题的影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客观、完整地展现了1979年在美国上演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影片以1979年 1月28日至2月5日短短九天为时间轴,以顺叙和回忆的方式,将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这一外交大事件,第一次公诸于世。

这九日的影响力,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更影响了世界,中美“融冰之旅”名副其实,而这历史上最不寻常的一段旅行,却并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实际上,这九天的曲折险阻,风云变幻,都远非常人能想象。电影的特色剪辑,让观影者跟随当年的真实进程,仿佛身临其境般跟随他们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西雅图。九天里,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不断经历游行、暗杀、袭击,接连不断的意外,特殊环境下,必须最冷静的大脑,最缜密的思考,才能在瞬息万变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当时国际形式是那么复杂,这位伟大的老人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挽狂澜于将倾。观影过程中我们不禁为其在台湾立场上的铮铮铁骨鼓掌叫好,为其面对记者尖锐提问时的机智回答钦佩不已,更为其在演讲中略带四川口音的中英文谢谢的可爱风趣而会心一笑。

现在的80后,90后大多对这改变历史的9天知之甚少,现代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娱乐生活让年轻人逐渐遗忘了当年的中国处境。冷战风云,立场权衡,发展利弊,困扰着还未崛起的中国。就在当时,美国已经孤立中国二十多年,在谈判桌上较量了十几年,双方斗智斗勇,不见硝烟的博弈也是空前紧张。而正是这短短的九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我们现在可以在家追美剧、看NBA比赛,可以去美国旅游、工作甚至定居生育,都是拜那九天所赐。假设当年没有这次外交之行,世界肯定不是现在的世界。

以纪录片形式真实呈现在银幕上的邓小平,给了我莫大的感动,这样的感动不同于童年的粗暴干预与强行植入。这样的感动源于对伟人邓小平的胸怀和智慧的真实感触,它不是由一个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不是一个编剧改编的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一段段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一个个当事人的亲身回忆,呈献给我们的一个最真实、最接地气的邓小平!

在历史上,1979的中美建交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旋风九日》里所定格的这九天无疑就是建交的关键所在。从我们现在丰富的精神物质生活中,可以深刻感受到这场博弈带给全中国人民的变化。应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本片,不仅是增强民族荣誉感的需要,也是让我们奋力向前拼搏的动力。

《旋风九日》观后感

(四)《旋风九日》是一部具有历史穿越力量的纪录片,以邓小平1979年第一次访美为背景,讲述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为时九天的访美奇遇,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第四篇:《折桂令 九日》诗词赏析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重阳节。②张可久: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州)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

21.这首曲子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句?让作者产生这一感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3分)

参考答案:

21.最能表达感情的诗句:倦客思家。

原因:(1)传统节日――重阳节引起作者思乡思归之情。

(2)南飞的大雁让作者触景生情,产生思归之情。摘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3)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从而产生思归之情。

(4)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产生思归之情。

(赋分:诗句1分,原因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表述与答案相近即可得分。)

22.这三句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天际的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融入了作者的厌倦官场、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赋分:写出表现手法1分,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得分;对手法的具体分析2分。)

[《折桂令 九日》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第五篇:《折桂令·九日》原文翻译

导语:《折桂令·九日》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下面是这首元曲的介绍,欢迎参考!

折桂令·九日

元代: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译文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中国人素有登高怀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③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

④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化用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句“彩袖殷勤捧玉钟”意。翠袖:此处借指女子或**。

⑤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金杯:黄金酒杯。错落:参差相杂,一说酒器名。

⑥玉手琵琶:谓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