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毛概课上,程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以革命老区为背景,沂蒙山区妇女们为主题的励志电影,片中详细的写出了沂蒙山区的妇女们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挑起了责任的重担。处处流露出朴实的乡土人情。最为令人震撼的是六姐妹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亲人之间难以割舍的真情。
沂蒙山区的六姐妹,她们敢于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打起了保卫战,为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们诠释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千千万万个女英雄的光荣事迹,把她们爱党爱军、淳朴无私的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无比的感动。她们不畏困难,默默付出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光荣的革命历史丰碑上。
战争年代,枪林弹雨,炮火连天,有的人失去了父亲,有的人失去了母亲,有的人失去了丈夫,有的人失去了儿子,总之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将会在哪一刻就会被无情的炮火所袭中。身体上的创伤无法避免,心灵上的创伤更加难以痊愈。
沂蒙六姐妹为了大家的平安,她们不惜自己的生命前去支前,其中有一个叫秀的,她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就不能有我秀替父支前?还有一个叫兰花的,她的亲人们全死在了无情的战火下,就是她一次次在背后组织妇女们为在前线奉献的战士们提供物质上的需要。桂英默默忍受失去丈夫的痛苦,也坚强的加入了支前的队伍。脾气最为倔强的黑雁,她就算冒着被婆婆毒打的危险也要偷拿粮食送给别人,因为她知道这粮食有人比她更需要。片中最苦的就是月芬,至始至终都没有与自己的丈夫见上一面,唯一的一次机会也因回娘家取粮食而错过了。小鹤小小的年纪,却表现出了男人般的坚强。她们用坚强默默的诠释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们更加用行动表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
就在前去支前的路上,她们看到了因炮火而被轰炸的渡桥,战士们被困在了河岸上,王兰花看到这种现象,不顾河水的冰凉刺骨叫上自己的姐妹们,用她们柔弱的身体支撑起一块块木板,战士们一个个踩着她们支撑起的木板到达河对岸。看到这感人的场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从心底油然升出一股敬佩之情。
炮火下,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起一个个受伤的战员,片中放到,有的战士伤势太重急需抽血,医生大叫道:“有谁献血,这里急需用血”月芬二话没说撩起袖子举到医生面前恳求的说:“抽我的!抽我的!”那一生只说了句:“有没有男人,我要男人的血!”这句话惹恼了月芬,她愤怒的说了句:“难道你们都瞎了眼了吗,俺们沂蒙山的男人都上了前线了啊!”就是这句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这句话强烈的反映出沂蒙山区妇女们质朴的真情,以及她们为了战争不惜风险一切的精神。
片尾介绍到月芬的婆婆带着两个儿媳以及孙子披麻戴孝跪在了她们在战争中所失去的亲人的面前。“满门忠烈”四个大字赫然于上。这四个大字代表了她们一家在战争中所失去的亲人:丈夫以及两个儿子。这个孤苦的老人一下失去了这么多至亲至爱的人,内心上谁也没有她承受的多。儿孙满堂这个词在她那个年代是多么的遥远。
时光悄然流逝,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战争中那些不畏危险牺牲生命的伟大人民;永远也忘不了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忘不了她们站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自己的身板搭起人桥的感人场面;忘不了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她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那
种渗透在她们血液中的沂蒙精神将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陈毅大元帅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就算躺在棺材里,我也不会忘了沂蒙人!”是的,我们任何人都不会忘记曾经在战争年代为我们保卫家园的战士们。
毋庸讳言,沂蒙六姐妹的英雄事迹,是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拥军支前的一个缩影和写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楷模,是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
沂蒙六姐妹的支前模范英雄事迹正是我们年青一代所需要的坚韧的品质,她们的这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们的爱国主义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她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不断奋进的强大动力,将长期激励和知道我们前进。
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国都是在艰难的历程中努力发展。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中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审视自我,更加要努力学习,只因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我们的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我们。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10电信班
孙晓婉
1011202123
第二篇: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它描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老区张玉梅、伊廷珍等六位妇女,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前线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发动男女老幼支援解放战争的英雄事迹。虽然硝烟弥漫的战争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沂蒙六姐妹那种自觉为革命事业拼搏工作的精神、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坚定的信仰依然震撼人心,也给我们和谐社会的党政干部带来深深的思索。
春英得知丈夫牺牲却不敢告诉婆婆,坚强地继续工作;张月芬在丈夫奋战前线的情况下,按照婚约如期与公鸡拜堂成亲,直到丈夫牺牲,也未能见上一面,但仍旧努力地做支前工作……六姐妹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群众,都遭受到了丧失亲人的痛苦,但她们不怕牺牲宝贵的生命,以前赴后继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这种坚定的革命信仰让人十分感动。
在炮声隆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战争年代,沂蒙六姐妹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做军鞋、护理病员,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三更半夜起床,有时一天步行几十公里,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这种拼命硬干的精神让人敬佩。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六姐妹在没有人的强制的情况下,主动将自己的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倾情服务前线官兵,这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何才能拥有美丽人生?在以往的工作中,面对一些矛盾和困难时,我们曾经有过畏难和忧虑。通过学习培训和对沂蒙精神的理解,我体会到只有无私才无惧。心中过分计较,患得患失中没有快乐。秉承信念,心怀大爱,追逐梦想,这才是美丽人生。沂蒙人民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在,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不一样的美丽人生。沂蒙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信念的力量。坚定的信念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这种信念是引领人民前进的火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深知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这样的信念引领着沂蒙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形成了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
《沂蒙六姐妹》给了我许多的感悟,最关键的是要将六姐妹的奉献精神、拼搏精神融入个人日常工作学习中,转化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近日民政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一起观看了影片《沂蒙六姐妹》。影片讲的是沂蒙山六姐妹在解放战争时期踊跃支前的事,它以沂蒙六姐妹支前模范事迹为原型,真实地生动地再现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老区人民无私奉献、踊跃支前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弘扬了六姐妹和老区人民“爱党爱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歌颂了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山东人民前赴后继,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影片主题思想深邃,故事感人,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万万个沂蒙红嫂的一个缩影。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掩护首长和战士、办地下托儿所、保护党的绝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在全村动员参军的大会上,发出了坚定的誓言:“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抛在了前线,交给了革命;女党员尹德美,舍弃骨肉、出生入死、精心养育革命后代„„
从影片中,我们看到,战争一开始,这个小小的山区里,立马响应党的号召,全村上下,男女老幼,纷纷为部队当向导、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甚至甘愿放弃自己的利益,月芬的婆婆为了烙出足够的煎饼,连自己的口粮都拿了出来;黑燕为了给战士们做军鞋,宁愿受婆婆的打;秀儿为了放出哥哥,和黑燕合谋,放火实行“调虎离山”,哪怕受到父母的责;为了搓做鞋用的线绳,几乎把腿肚都磨坏了的小鹤„„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了她们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哪怕她们确实还不是很清楚,但她们却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这就是她们淳朴的“红色精神”
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当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沂蒙的姐妹们也安定不下来了,她们也开始纷纷上前线。她们顶着枪声与炮火,冒着生命的威严,向前线送弹药、送粮草,而敌人的炮火与弹药甚至就是在她们的身边爆炸。当她们看到伤员需要输血时,月芬主动提供却遭到拒绝,她的那一声震撼人心的嘶喊久久的在我的心中震动:“你们都瞎了吗,男人们都在前线战斗啊„„”是的,沂蒙的男人们在前面为国家战斗,沂蒙的女人们也可以为国家战斗:在孟良崮战役中,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 当战士们的双脚从她们肩头踏过的时候,她们撑起的以不仅仅是战争的希望,更是革命的精神,是这些普通的女性所有的不下于男性的骄傲与尊严,她们也可以和男性一样,脚踏宽阔的土地,撑起头上的天空„? 她们本是一群普通而又卑微的女性,然而,也正是她们,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大无畏与大无私的精神,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决心与信念
除了无私奉献外,他们个个都有这样的个性,那就是朴实、孝敬。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春英。丈夫在前线牺牲后,她强忍悲痛,豪不表露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更加疼惜年迈的婆婆,因为她担心老人得知噩耗后会受不了。甚至她还会为弟媳月芬考虑,因为她不想因此而让弟媳担心。她就是那么一个体贴的坚强的人,所有伤痛她都宁愿一个人担着。也正是有了她那样不顾一切的坚持,她们居然完成了那样艰巨的任务: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 1
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这在凡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她们做到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们的故事那么惊心动魄吧。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去看看月芬,她作为一个新媳妇,却没见过一眼自己的丈夫,连拜堂都是用一只公鸡顶替的。两人最近的一个见面都是匆匆擦肩,甚至连眉目都只是一个大致轮廓......她们本该是幸福的一对,但是战争却让他们彼此分割,看着他们的爱情悲剧,我突然觉得我们当前的年轻人真是幸运,没有那么**的环境,我们可以自由恋爱,我们不用无尽地等待,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没有理由把这种奢侈的幸福荒芜!
沂蒙人民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在,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不一样的美丽人生。沂蒙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信念的力量。坚定的信念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这种信念是引领人民前进的火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深知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这样的信念引领着沂蒙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形成了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因此,沂蒙六姐妹,不仅是一种革命的缅怀,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教育,珍惜这难得的幸福,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沿着先烈们展下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万个沂蒙人民的缩影,只是伟大沂蒙精神的部分。我深深体会到,沂蒙精神这几个字背后那沉甸甸的分量——忠诚、信念、博爱、自强、奉献,是其内蕴的涵义。时刻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并将沂蒙精神继承、发扬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愿做“鱼水之道”的承接者,更愿做“舟水之理”的践行者。
第四篇: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弦之歌者
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曾经谱写出了无数革命赞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沂蒙六姐妹”就是他们中的既典型又普通的一个群体。
观看了电影《沂蒙六姐妹》被深深的震撼了。她们的英勇事迹充分体现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她们爱党爱军,对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视人民子弟兵做亲人。为了革命,她们用乳汁救伤员,她们舍生掩护首长。只要部队提出要求,她们没有二话,发动广大老乡筹备打仗所需要的麻绳、军鞋、煎饼、鸡蛋等物资,应有尽有。在桥梁被炸毁而部队急需强渡河时,她们搬来自家门板,手拉着手用肩膀抗着门板组成人桥。在她们因为需要换肩而要求部队暂停的时候,“桥”上的战士发现“桥墩”是由妇女们组成的,谁也不愿从上跑过时,她们却说:快!时间就是生命。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对党的忠诚,与解放军的鱼水情谊。
她们无私奉献,为了支援前线,她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儿一女送往激战正酣、枪林弹雨的部队。为了支援前线,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她们几天几夜不合眼,不停的摊着煎饼,看到发的粮食不够了,就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粮食都拿了出来。十几岁的小姑娘挽起裤腿搓麻绳,腿都磨破了,脸上却是挂着笑容。她们都是英雄,做了她们所能做到的一切,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她们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变成了战斗的动力,沂蒙人民那种特有的质朴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她们勤劳善良,为了战争的胜利,她们强忍悲痛,不怕困难,军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就是战争的胜利。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和抱着大公鸡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随部队路过家门口,而她又恰好借粮回了娘家,小两口又失之交臂;直至战后收到丈夫的烈士传书,为忠诚于丈夫最后终生再没有结婚。大嫂接到丈夫南山在战场牺牲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因爹爹已是烈士经受不了打击,和心疼弟妹对前方新郎的无限挂记,自己强压凄苦,克制失落的情感。这一些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而在她们却是无怨无悔,中国传统女性美丽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她们是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在她们身上有许多许多我们学习的东西。经过战争的考验,她们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终生的奋斗目标。从《沂蒙六姐妹》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只有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走向富裕,国家日益富强。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她们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她们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在今天,我们不论在任何时候要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像她们那样一切为了他人着想,一切服从于事业的需要,把一切私心杂念抛到脑后。凡是对党不利的话不说,凡是对党有利的事多做,凡是党要求做到的坚决做到,在实践当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党性,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第五篇: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观《沂蒙六姐妹》有感
四年级二班 赵梅羽
看完电影《沂蒙六姐妹》之后我一直在回味,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影片中感人至深的细节。影片中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生动的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百万沂蒙老区人民无私支援前线的历史。以张月芬一家为代表的老区人民,不仅拿出全家仅有的粮食,而且还加班熬夜制作军鞋,甚至还拆下房顶的草喂养军马,为革命贡献出了赖以生存的衣食资源。在当时,老人送孩子、妻子送丈夫去参军杀敌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应该为国家尽的义务。而千千万万个被送去参军的男人再也没有回来,他们为革命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而那些“张月芬”们则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影片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秀美的沂蒙山风光,生动刻画了淳朴、善良、坚强的沂蒙人民,深情讴歌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沂蒙山的女人用自己宽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担起了家庭,担起了革命。
六姐妹坚持的毅力、坚强的品格、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而有的人总喜欢一遇到不顺的事就满腹牢骚,责怪自己无能、嫉妒他人成功、抱怨社会不平等等,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念头,甚至失去理智,走向堕落,一事无成。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从失去中总结经验,始终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失,用毅力坚守自己的目标,用行动追逐自己的梦想。
纪念先辈的精神是为了激励我们更好开创未来。而沂蒙六姐妹的精神则是其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当电影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陈毅元帅的那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我就是躺到棺材里也不能忘记沂蒙人民„„”这是对他们的感谢与褒奖,更多的,则是敬佩。我向沂蒙六姐妹致敬!向亿万为中国革命无私奉献的人们致敬!向伟大的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