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第一篇:忆江南

——岭南的夏天,骄阳如火。让我怀念起遥远的江南。想到了江南和她的传说,传说中的美丽和温婉。

五月的尾声,江南最美的时节。雾中的姑苏园林,西湖含柳,金陵晚钟,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渔舟唱晚。淡淡的水墨清彩,缓缓的柔风曼(来源:好范文 http://www.feisuxs/)

雨,还有百花深处,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女子。

才子小生,红粉佳人,江南烟气熏染出的倜傥风流,缠绵悱恻,任凭朝代更换,江山易主,不改颜色,烂漫依旧。只六朝的脂粉入了秦淮,便随无情流水,香消玉殒。词牌的小令,空唱了百年的落寞不甘,也无人念及。暮色中回首金陵,江山依旧,风流不再,沧桑百年身。

苏杭美景,恍如天堂。别致园林,匠心独具。垂柳怪石,方塘曲径,绿水红鱼,卵石鳞瓦,窗明几净。理想网和生活原本可以如此和谐,人,原来真的可以诗意的栖居。

杭州的断桥,发生了最美丽的邂逅,西湖的碧波,荡漾着最坚定的相许,而雷锋塔下,回荡着世间最凄婉的控诉。谁能告诉我,情是何物?爱是何物?叫人奋不顾身,生不退却,死不后悔。深情几许,情殇几多,都化烟雨中,落入寻常百姓家。

第二篇:忆江南

忆 江 南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八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词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4.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出示: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这两句都是我们学过的精妙的诗句,谁来响亮地读一读?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预设一:江南。(师:是的,江南。你很会发现。)

预设二:西湖、杭州等。(对啊,第二句写了杭州西湖的景色,那第一句呢?西湖属于江南,所以这两句话写的都是江南的风景。)

3、江南在哪儿呢?出示地图(师指图简介:看,这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华东地区,包括安徽南部,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东北部以及江西,这些地方都属于江南)温岭也属于江南。

4、江南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瞧:古镇村落,小桥流水,涟涟碧波;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图片定格)

5、如此美丽的风光给大诗人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写下了《忆江南》。(板:忆江南)读。“忆”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请大家把这首《忆江南》读上三到五遍,一:读通顺,读正确;

二、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开始。

2、(课件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我们来看,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一:(字数不一)师:有三个字的,五个字的,七个字的,有长有短,不像古诗那样整整齐齐,所以这首《忆江南》是词。(板:词)

预设二:(四行,八行)师:是的,你再来看看,还有什么发现吗?回到预设一。预设三:(以前学过的古诗第一句几个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的)师:是啊,每一句的字数都是一样的。这首《忆江南》呢?回到预设一。

《忆江南》就是词牌名。(板:词牌名)

3、谁来读读这首词?(指生3人以上)评价:还没教呢,你们就会读了,真能干!“谙”是一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读。(变红,读“谙”两遍)用手指在桌面上写一遍。

4、我们都来读读。

5、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预设一:(景色很美。江花、江水美值得回忆。)师:你从哪些词句知道的? 预设二:(风景很熟悉)你是从哪些词句知道的?教学“风景旧曾谙”,哪些风景词人曾经多么的熟悉?教学

(一)“忆江南之景”。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指答、出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你能说说这两句词的意思吗?

这里的蓝不是颜色,而是——(看注释)一种叫蓝草的植物。

红胜火是什么意思?哪个字是比过的意思?对,胜就是比过、超过、胜过的意思。(指生——纠正——谁再来说说——自由说说——谁能连起来正确地说说)

3、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呢?„„一轮红日升起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岸边、江面怎么样?

(1)(天空:朝霞满天,红彤彤的,像是着了火。)——你把天空的颜色描绘得这样美;还有谁也想来说说天空呢?真是太绚丽了。此时,岸边的江花又是怎样的呢?

(2)预设一:生回答得很好。师:看得出,你已经深深地陶醉了;你用了**的手法,把一个如此美丽的画面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可以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预设二:生回答不完整。(江花:红艳艳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你说的是花的颜色。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可以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3)孩子们,这样的场面就是红胜火啊!出示图片。看,这么多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么热烈的场面,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呢?

预设一: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师:花红了,红了一大片了,整个江边都红了,我们一起读读。

预设二:花那么多,那么红,红得胜过了燃烧的火焰啊,(或说心情)你再来试试。第二次听你朗读,进步多了。

(4)此时,江面又是怎样的呢?(绿、绿得发蓝)绿得怎么样呢?江面看过去 怎么样?水又是怎么样的呢?(无风:风平浪静,水平如镜;有风: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清波漾漾„„)清得怎么样呢?(看见江底的沙石、小鱼儿,还能倒映出——蓝天白云、岸上的花草树木呢)真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呢!你能把这种绿、这种清、这种美读出来吗?(出示水的图片)预设一:水绿了;更绿了;美了!

预设二:还不够绿,你能让江水更绿更美吗?(你看到了这样的水,你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有什么话想说吗?那就把你的感受融进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请你再试试。)

预设三:胡老师也想试试好吗?重点指导绿如蓝。重复。谁能像胡老师这样读一读?(指读,齐读)(你真读懂了,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4、孩子们,你们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啊。(出示图片)此时,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词人,你会这样吟诵——

5、江花和江水就这样互相映衬。在江花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在江水的映衬下,江花也就——更红了)——(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的更绿。)男女生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词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江花、江水),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红、绿),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两句话对仗非常工整,日出对——,江花对——,绿如蓝对——。就凭这一些,这两句词就无可争议地成了千古名句。我们再来诵一诵。

7、江南的这些风景词人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啊!“风景旧曾谙”(变红),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你很会学习。)“曾”呢?(曾经。是啊,有些词我们还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确定它的意思。)“旧”是什么意思呢?(到底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呢?请听:白居易过去曾经在江南做官,写这首《忆江南》的时候,他已经回到洛阳十二年了,所以“旧”应该是以前、过去的意思。)那么“风景旧曾谙”就是——过去江南的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8、除了江花、江水,江南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呢? 预设一:小桥流水„„

预设二:你可以回忆我们刚才欣赏过的江南美景。

9、是啊,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生:江南好。师领:江南好„„ 10“能不忆江南”这是个什么句式?(反问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生读

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词人非常怀念江南、对江南念念不忘„„

请你读出„„

一句词,一片心;一个标点,一番真情啊!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忆江南,忆江南,词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板:景)胡老师给大家看一段资料,出示:

白居易在杭州、苏州做刺史三年,为官非常清廉。他带领百姓修筑白堤,治理西湖;(师接:西湖的白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而命名的)疏通河道,整修山塘,短短几年,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5岁那年,白居易因病回到洛阳,时隔十二年,江南百姓的勤劳、淳朴和善良仍然令他深切怀念。

2、词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老百姓、人、深情厚谊、勤劳善良和淳朴)江南的百姓情深义重啊!

3、值得回忆的不仅仅是江南的景,更是江南的人啊!(板:人)千言万语道不尽词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生:江南好!(指生读)

江南好!(大声赞)(小声叹)(发自内心地咏叹)那景,那人,那情,怎一个好字了得啊!师又一次领:江南好„„

4、(音乐起)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词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板:情)如果现在再让你来读这首词,你会怎么读?(指2生)走进词人的内心深处,我们一起深情地读。预设一:(生读得好:你真是词人的知音啊!)预设二:(生读得不好:再深情些!)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更深情些。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习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

二、其三呢!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开始。

3、谁来读读第二首词?。第三首谁愿意读?大家一起来。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那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接着读:——;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世人传唱不息。尤其是描写江南春天景色的两句词,更是为后人所赞誉,拿起笔,伴着音乐,让我们在课文纸的背面默写这两句词。开始。

2、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结束这节课。下课。

第三篇:《忆江南》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

二、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句的意思。

三、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自然的情感。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欣赏能力、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四、教学方法

《忆江南》这首词,在平时的古诗词中诵读中已经积累过,孩子们都不陌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由质疑开始,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理解古词的意思,感悟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引导学生比赛朗读,指导相互评价,把词读流畅,读出抑扬顿挫来。然后请同学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一边轻声朗读一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看谁读懂的多。同学们一边专注地读起来,一边在圈圈画画。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点拨,共同理解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师动情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百度搜索】http://(5)是啊,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思念)

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6)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7)师: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4.品第5句——反问句。

(1)江南如此之好,生读——能不忆江南?(板书:忆)(2)这是个什么句式?

(3)你从这个反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无尽的思念)

(4)再读反问句。

四、结合资料,深情感悟

师:诗人通过反问寄托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思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4444214.html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下心了呢。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4.教师引读:是啊——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5.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2.课件出示: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百度搜索】http://book.sina.com.cn/new/nzt/vip/66249/39729.html 3.指名读

4.说说从这两首词中,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再次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6.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百度mp3】http:// 师: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7.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

【百度搜索】http://xn.2000y.net/425623/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352 8.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诵下来吧。附: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忆江南

好 忆

词学习方法

初读词——了解词人——理解词意——体会词情——熟读成诵

六、教学反思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带上动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情,读出诗中的美,读出感情了,对诗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想象为突破口

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身处在那样的意境之中,只有为学生创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意。所以在教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不但能说出诗中所写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说出仿佛听到了流水的声音,这足以见得学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进了诗的意境。

三、以多媒体资源辅助课堂

我在网上查到了江南景色的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的朗读,读出了意境品出了美。当然不足之处有很多,我觉得在板书部分处理得不够巧妙,我在画简笔画时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我画时同时也让学生在本上画,比比看谁画得好,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对诗词的朗读技巧掌握还不够好,今后应加强指导。

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出好的课!

本节课时利用了“百度搜索”在互联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使得本课的教学如虎添翼,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第四篇:《忆江南》读后感[范文模版]

《忆江南》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江南》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忆江南》读后感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每次打开语文课本,我都被这首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深深地打动。老师上课时如痴如醉的讲解,同学们抑扬顿挫的朗诵,渐渐把我带进了家乡的春天,那真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我最爱的一首词,虽只有短短几句,却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故土的思念,也引发了我对家乡上海的牵挂,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能不忆江南?”家乡的春天是那么美丽,那里有波涛起伏的黄浦江,有古色古香的城隍庙,有栽满了法国梧桐的林荫道,更有雄伟壮观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最让我难忘的却是太婆婆住的小区,那里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里面可见很多小鱼欢快地嬉戏。每次回家探亲,我总爱带着太婆婆的小狗来河边玩耍。太婆婆的楼下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春天枝繁叶茂,秋来丹桂飘香,那黄灿灿的桂花像撒在树上的碎金子,太婆婆会小心翼翼地采下来做成糖桂花,存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再托人带到北京来给我吃,那桂花的香甜真是回味无穷。可是今年,我再也吃不到香甜的糖桂花了,因为93岁的太婆婆在去年去世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家乡的春天还是那么风光旖旎,如诗如画。小桥流水,鱼戏莲叶,桂花树还在,我的太婆婆却再也不在这幅画面中了,她长眠在了这片土地。

给太婆婆扫完墓,我们乘早班飞机离开上海,在空中我忧伤地俯瞰黄浦江,那熟悉的画面跃入眼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一江春水带走了我的太婆婆,却带不走我对她的思念。她充满慈爱的脸庞和家乡的一草一木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读后感2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读过了许多的古诗,比如:<七步诗>、<咏鹅>、<静夜思>、<游子吟>、<悯农>等等,这么多的古诗,都 是我会背、会写的。而印象最深刻,也是让我最喜欢的就是<忆江南>这一首诗了,它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写的,描写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这首诗以形象的比喻和艳丽的色彩,把江南明媚的春光写得鲜明感人,令人赞叹。如此美丽的景色,让人魂牵梦绕,整首诗自然流出了诗人对江南的那怀念之情。

这首诗让我思绪放飞,仿佛被带入到了那犹如梦幻一般的仙境。春天的江南,柳树随风翩翩起舞。西湖上不仅仅倒映着荷花、荷叶,还倒映着在三曋印月和湖心亭上的游客们的笑脸。

因为我的家乡就在这江南----杭州,每一次读到这首诗,心中总是充满温暖,满怀感动和祝愿,祝愿我们美丽的杭州,永远如山水画般的明媚秀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中唐大家,诗作对后世影响甚大。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第五篇:《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介绍词、词牌名。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古诗词三首的第三首《忆江南》。(跟老师一起写写题目)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

欣赏了歌曲,可能会有同学问,课前我们预习的《忆江南》是诵读的,这里怎么成了一首歌了?今天,我们就要接触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出示全词)《忆江南》是一首词,古人写词就是为了配合曲子唱歌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歌词,所以词也叫“曲子”“曲子词”,我们看它每句的字数一样吗?有长有短,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板书:曲子词,长短句)

题目“忆江南”是词牌名,在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叫词牌名。它就是一个乐曲旋律,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照这个旋律来填歌词。一首歌,我们可不可以换不同的歌词来唱?可以,我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英文。所以使用一个词牌名,词人可以创作出很多首词作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就有三首,其他两首我们课后再欣赏。

二、深入学习,体会情感

关于江南,(圈出“江南”)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所说的“江南”是指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说到苏州杭州,我们就情不自禁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的风景非常美,都可以和天堂相比。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做官,江南的优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念念不忘,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这组词——《忆江南》。

(一)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注意难读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请一位同学试读,点评。2.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同学们看屏幕(大屏幕呈现整首词的停顿),你能够把这首词的节奏读出来吗?哪位同学试一试?(点评:你读出了诗词的节奏和韵味。)

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音乐)

3.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了句子,读出了节奏感,那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读出它的美,咱们还得懂它的意思。

(二)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我们先来看看题目,“忆”的意思是回忆,诗人为什么要回忆江南?词中的哪个字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好)

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来看看江南的美景。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看到的美景吗?(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

2.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谁能读一下这两句?师点评。

3.读着读着,你有没有看到些什么?

“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怎样的太阳啊?(红红的,大大)来,你读,让人觉得这太阳的确很红很大。太阳升起来之后,江面又有哪些变化?(太阳慢慢升起„„江面上„„)你读!你把太阳的姿态、花的颜色都读出来了。真棒!

“红胜火”——那是一团怎样的火啊?(远远望去,江面上一片橙红,分不清哪是江花,哪是朝霞)——那是何等开阔而壮丽的景色啊!读!

除了如火的江花,你还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读出来!绿色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整个画面非常柔和,所以,应该读得很轻,很慢。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流淌。

4.让我们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中有几种色彩啊?红色绿色,是完全相反的两种颜色,放在一幅画面中,有什么效果?(显得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如火的红花映衬着碧水更绿)所以作者说江水“绿如蓝”,是像蓝草一样的深绿色。

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太阳升起来,映照着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天来了,江水在红花的映衬下,像蓝草一样碧绿)

5.多美的一幅江南景色啊!如果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请你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

评价:你的声音流淌着江南的柔美。这平静的声音中,藏着对江南的深情。好一个豪迈洒脱的赞叹!

轻声细语当中,也藏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深的情啊!

6.同学们,江南的独特魅力,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三四句对照起来看一下,有什么发现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

下面,老师读上边句子的一个词语或短句,你们读跟它相对应的词语或短句。日出—— 春来 江花—— 江水 红胜火—— 绿如蓝 日出江花——春来江水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看,这个句子真有意思,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有节奏。像这样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义相对的句子我们称它为对偶句。在古诗词中的对偶句,叫对仗。来,女生读上句,男生接下句,看看谁读得更美。

8.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9.记忆中的美景,在诗人的脑海里印象是那么的深刻,正如他所写道:风景旧曾谙。(释意:曾经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谁来读读前两句?(你读出了白居易深深的回忆。)

10.如此之美景,诗人应该会永远记得,从文中的哪句可以看出?(能不忆江南?)谁来读?

(释意:我怎么能不回忆这江南的美景呢?)这是个什么句式? 如果要变肯定句呢?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加强诗人感情,什么感情?(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无尽的回忆)这次,谁再来反问一下?还有谁想问一问?我们一起替白居易问一问,起——

是的,江南是如此的值得他眷恋,所以他在开头就长叹“江南好”,起——这次同学们读出了词句的美感。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白居易却能把它写得如此美丽?如此难忘?其实如果大家走进白居易,了解了白居易在江南的经历之后,你会对这一点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

(三)分析词句 感悟情感美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配乐,教师深情地读屏幕文字)

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年老体弱,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我们想一想,来试着说一说。

师引问:

能不忆江南?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用词来回答)

能不忆江南?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能不忆江南?因为那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 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 这风景,还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

是啊,在这红胜火的江花上,在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诗人忆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对江南的人、事、物的深深思念之情啊!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来吟诵这首词吧!(大屏幕出示全词)

三、默写留驻精彩

这么美丽的词句,这么美丽的风景,应该久久地留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里。请同学拿出练习本,拿起笔,在音乐声中恭恭敬敬地把这首千古流传的词默写下来。特别注意“旧曾谙”的“谙”字不要写错,还有最后一句的标点符号非常重要。

写好的同学请举手(教师环视)同桌同学相互检查一下,不要把任何一个字写错。因为这首词是任何一个字都换不得、错不得的。

留一个作业给大家,课后去找到《忆江南》的另外两首词,自读自学。学了另两首,我相信对《忆江南》这组词会有更深的理解。

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忆——好——景 忆——深——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