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包子的做法
包子的做法
吕记包子吕记汤包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因曾经是张作霖的最爱之一,因而又被称为“大帅包”,因其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又曾经在人民大会堂一展风采,被授予中华名小吃荣誉。
吕记汤包创史人吕仁先生,祖籍在山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迫于生计携全家老小闯关东,来到奉天(今日的沈阳),最开始时在奉天北市场旁开了一家山东大碱镘头店,凭借山东人特有的勤劳、质朴,小店生意红红火火,但吕仁并不满足于此,他发现发面的鲜肉包子更受人们的欢迎,可是他本身并不会做,听朋友说,几十里外有位老师傅做的包子,是当地的一绝。吕仁没多想,提着礼物便去拜师学艺,无奈人家的包子配方是祖传的,老师傅不肯教,为了能让老师傅收自已为徒,他吃尽了苦头,吕仁曾顶着大雪在老师傅的门口站了两天一夜,以至于双腿冻僵,后来老师傅被真情打动终于收他为徒。
学来了真技术的吕仁结束了自已的大碱馒头铺子,专门开了一家发面肉包店,因为其味道鲜美独特、人也实在,很短的时间内小店的生意就异常的火爆。那时候总有当兵的来小店买包子,时间长了才知道,原来张作霖也总差副官来买,“大帅也吃吕记包子”的消息在民间就传开来,时间长了吕记汤包便成了“大帅包”,吕仁的店生意更加火爆,短短几年内便在奉天发展到了十几家分店。
时间的车轮进入了上世纪70年代,在那个全国均富的时代,吕记汤包也逃不掉被终结的命运,而90年代的改革开放又从新焕发了吕记的生机,吕仁的后人终于又扛起了吕记的大旗,在老家山东又开拓了一片吕记的天空,并有兴应邀到人民大会堂一展风采,并被授予“中华名小吃”的殊荣。
吕记汤包发展了90多年,吕记的第三代传人吕文杰女士发现,时代在发展,技术也要革新,于是,她访遍大江南北,以吕记祖传中草药调味为基础,整合了全国各地包子制作工艺之特长,使吕记汤包在技术上、味道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汤汁充盈、香而不腻、养胃健脾、回味悠长”便成了当代吕记汤包的最好诠释。
吕记汤包的发展离不开勤奋与执着,离不开诚信与敦厚,微笑能抚平辛酸,赞美会认知付出,不断地求索、不断地创新,推动着吕记汤包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第二篇:汤包和小笼包子做法
汤包和小笼包子都是很受欢迎的小吃品种,几乎在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汤包和小笼包子用料普通,风味独特,价廉物美,是小吃店的最佳选择品种之一。我国著名的汤包和小笼包子品种中,淮扬的“文楼汤包”、“蟹黄汤包”、四川的“小笼汤包”、“龙眼包子”等均为精品。汤包和小笼包子虽然都是包子,但是在制作方法和风味特色上又各有不同。汤包在四川又被称作灌汤包子,是将皮冻包入馅心中制成的,其特点是包子内有较多的卤汁,食用时需先将其卤汁吸干,再吃包子。而小笼包子则是将包子做得较小,并用小蒸笼蒸熟;此外它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包子蒸好后需连同小笼一并上桌。不同地区的汤包和小笼包子其风味不同,其馅料的调制方法也各有差异。例如有的地方用生馅,有的地方用熟馅,还有的地方则用生熟馅;有的地方馅料中要打芡汁,有的地方馅料中则不打芡汁,等等。但其馅料基本上都是以猪肉猪肥瘦肉,其中肥肉略多于瘦肉为主料,再配以各种不同的辅料调制而成的,而包子的名称则一般根据所选辅料的名称来命名。如辅料为蟹黄,即可称为“蟹黄汤包”或“蟹黄小笼包子”,辅料为虾仁,可称为“虾仁汤包”或“虾仁小笼包子”,辅料为鸡菌,则称为“三大菌汤包”或“三大菌小笼包子”,等等。要想做出理想的汤包和小笼包子,除了要制作好馅料,还要制作好包子的皮坯。汤包和小笼包子的皮坯,是分别采用仔发面团和发酵面团制成的。所谓发酵面团,自然是在面粉中加入发酵剂将其发足的面团。而仔发面团又称嫩发面则是刚刚发起尚未发足的面团,它的发酵时间仅为发酵面团的2/5。仔发面团的结构较为紧密,富有韧性,最适合制作皮薄馅多的汤包等小吃品种。下面我来分别介绍两种面团的制作方法。1发酵面团原料:特级面粉500克老酵面50克小苏打4克白糖25克化猪油25克清水250克调制:将老酵面、清水放入盆内,用手调散,再加入面粉和匀,用手反复揉搓至面团表面光洁、不粘手、不粘盆时,将面团用湿纱布盖上,静置饧发春夏季约2~3小时,秋冬季约5~6小时。待面团发酵膨胀即抓一把但见起蜂窝眼后,将其倒在案板上,撒上少许扑粉干面粉,再加入小苏打最好用水溶化和白糖、化猪油,然后反复揉匀,再静置约10分钟,即成发酵面团。2仔发面团将上述面团的饧发时间缩短为30分钟春夏季或15小时秋冬季,即成仔发面团。制作上述两种面团时,除了要掌握好面团发酵的老嫩度以外,还要掌握好面团加碱扎碱的多少,并能正确地识别面团是正碱、伤碱还是缺碱。常用的一种检验面团是否正碱的方法是,取一小块发好的面团,放入笼中蒸熟,如果面块色泽洁白、质地松泡、表面光洁,即是正碱;如果色泽发黄即是伤碱碱放多了,这时便需在面团中加入一些未放小苏打的发酵面团再揉匀;如果色泽乌暗呈油浸状,质地不松泡,酸味浓,则是缺碱,需在面团中再加入一些小苏打。在目前的餐饮行业中,除了采取上述传统面团的发酵方法以外,还常采用一种现代化面团发酵方法,即干酵母发酵法。用这种方法制作发酵面团,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现已普遍采用。其方法是,先将干酵母用水溶解,再倒入面粉和匀制成面团,即可用于制作包子。当然,具体采用哪一种面团发酵方法,读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下面就介绍几种有名的川味汤包和小笼包子的制作方法。小笼汤包原料:仔发面团750克猪肥瘦肉400克猪肉皮250克生姜10克大葱50克精盐3克胡椒粉3克料酒15克酱油25克葱姜汁30克白糖15克鸡精5克味精5克香油10克鲜汤少许制法:1猪肉皮刮洗净,切成条,放入清水锅中,加入生姜、大葱均拍破、料酒,用大火烧沸后,撇净浮沫,转用小火熬至汤汁浓稠,打去料渣不用,调入胡椒粉、鸡精、酱油,待其冷却后,即成皮冻,切成细粒待用。2猪肥瘦肉剁细,放入盆中,加入精盐、白糖、味精、香油、姜葱汁及少许鲜汤搅拌均匀,再加入皮冻粒和匀,即成馅料。3将仔发面团搓成条,下成40个剂子,用手按成中间厚边上薄的圆形皮坯后,分别放上馅料,再包起收拢,将收口捏成褶皱,即成小笼汤包生坯,放入垫有松针的小笼内,用沸水旺火蒸约8分钟,即成。特点:皮薄馅嫩,汤多汁鲜。注如在馅料中加入50克蟹黄(炒香),即可制成蟹黄汤包;如加入100克鲜虾仁(剁细),即可制成虾仁肉汤包。小笼包子原料:发酵面团750克猪肥瘦肉500克水发香菇50克水发兰片50克葱花50克精盐3克胡椒粉3克料酒15克味精5克酱油25克白糖15克葱姜汁30克香油5克化猪油50克制法:1猪肥瘦肉剁细;水发香菇、水发兰片均切细粒,再入沸水锅中汆一水捞出。2炒锅置火上,放入化猪油烧热,将一半的猪肥瘦肉下入锅中炒散籽,烹入料酒,调入酱油、白糖,起锅装入盆中,再加入剩下的一半猪肥瘦肉及香菇粒、兰片粒、葱花,调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姜汁、香油搅拌均匀,即成馅料。3将发酵面团搓成条,下成40个剂子,用手按扁成圆皮后,分别放上馅料
第三篇:包子皮和面做法
包子皮和面做法
饺子不需要用酵母,做包子可用可不用,下面就介绍一下发面的方法: 自制面肥(酵母): 在温水中加点酒,与适量面粉拌匀放入瓷盆中盖好,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5-6小时后即可使用; 将一小碗面粉,加水和成较软的面团,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10小时后即可使用; 用蜂蜜代替面肥: 将蜂蜜倒入和面的水中,每500克面粉加水250克,蜂蜜1.5汤匙,冬季用温水,其它季节用凉水,(也可把蜂蜜直接加入面粉内),和成面团,揉匀后置盆内,盖块湿布,放在温暖处2-3小时,待面团胀发到原体积的2倍时即可。发酵的要诀: 加面肥要适量,用自制的面肥可多加些,每500克面粉,加面肥80克左右,如用鲜酵母,每500克面粉加5-10克即可; 如用鲜酵母,可将其用温水溶化,再按比例加入面粉中和匀,置温暖处,待其发酵,如用面肥,可分两步进行,先用小半碗面粉加面肥揉匀,约3-4小时发起,再将其它面粉揉入,再发2-3小时即可,如时间有限,可将两个步骤和二为一; 面肥多,环境温度高,发酵快,反之,则发酵慢; 和面时可加少许盐,可促使酵母菌更快繁殖,产生二氧化碳更多,蒸出的馒头松软有劲,香甜可口,也可加点啤酒,效果更好。如何鉴别发酵的程度 用手按面团,筋力大,弹性好,说明发酵好,如果切开面团后,面团的孔洞小而又少,酸甜味不明显,说明面团发酵不足,还需继续发酵; 用力按面团有弹性,略有下陷,有一定筋力,用力拍打时面团“嘭嘭”作响,切开面团看,孔洞较多,有一股酒香味,说明面团发得正好; 面发起后,用手摸面团立即下陷,筋力差,切开后,面团象棉絮,孔洞较大又密,酸味重,说明发酵过火,此时要放碱或重新加些面粉再和,加面多少视发酵程度而定。面没发好怎么办 在未发好的面团上挖个坑,加一些白酒,再和一下,即可成形上屉; 在没发好的面团中加少许小苏打或苏打片,揉匀后即可; 如天冷发面时,在面中放少许白糖,不仅起发快,而且馒头可口。怎样掌握下碱量 如加多了味多苦,面食不膨胀,颜色不好看,加少了味酸发硬,一般情况下,每500克面粉,80克左右的面肥,下碱4-5克为宜; 下碱量还要根据酵面的老嫩,气温等灵活掌握,如天热温度高,面肥多,酵母菌易繁殖,可多些;天冷温度低,面肥少,应少下些;如下碱后,未及时使用,面团中的酵母菌还会繁殖,面团又显酸性,还应下碱中和。做包子皮: 原料:面粉 2 杯 干酵母(Active Dry Yeast)1匙 牛奶 1 杯 糖 1 匙 制作:
1、揉面:牛奶在微波炉中热成30度-40度(一分钟)的温牛奶,加糖溶解后,再加干酵母,室温放置10分钟后,待其表面产生浮沫,和入面粉中,拌匀,揉成软硬适中(可酌情加少量面粉或牛奶)的面团,并且达到 “三光”(即手光,面光及盆光)。
2、发酵:将面团放入盆内,加盖,在30oC左右保温2~3小时,见面团涨到原来的2~3倍大时,表明面团已发好。
3、成形:发好的面团使用前要再揉一次。做成馒头、包子等成品后,要搁置15~20分钟,叫做醒面,然后再蒸。
4、蒸制:水开后再蒸12~15分钟。熄火后让成品冷却5分钟左右,再打开锅盖,取出成品。
第四篇:烫面包子的做法
烫面包子的做法
味 取适量面粉,开水烫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加凉水,搅拌均匀,揉成面团,饧二十分钟 将肉切成小丁,干虾仁泡过后切碎,放入葱末、姜末、适量的豆瓣酱,拌匀入
将芸豆、洋葱切成小丁,搅入肉馅中 将饧好的面揉成长条,切小块,大小随自己喜好 擀面皮。最好现擀现包,不然面容易皴。将馅按照自己的口味调好,开始包 如果蒸,开锅十五分钟关火,捂2分钟,出锅
1、面不要太硬,不然出锅后像猪耳朵一般硬。
2、烫面最多三分之二,不然面没有筋,烹饪小贴士
容易破皮
第五篇:小笼包子的来历及做法
开封历史悠久的名小吃首先要算小笼灌汤包了。它是由北宋时期有名的“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开封吃包子,最有名的要数开封第一楼,它经营的“第一楼小笼包子”有着“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优美形态,并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
品包子:包子皮薄,有半透明的感觉。汤味道鲜美,包子皮柔韧,馅多不油腻。
做法基本上是这样做的:
一、做馅 瘦肉若干绞成馅按单方向搅拌,分数次加老汤,一直打得发白成糊状。然后按 1:1:1加精盐、味精、白糖,料酒适量,拌匀待用。
二、做皮 将精粉若干加少量精盐作成面团,反复揉、摔、伸后,稍醒,分块擀成薄皮。
三、包 包子时,用馅适量,包子摺在18-21个之间
四、蒸 顶火上笼,15分钟即可
五、吃 趁热吃,切记不能猛咬,以防热油溅出,可加些稀释的醋汁。若能配些酸辣汤更佳小笼灌汤包子,源于我国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据《东京梦华录》载,当时称之为“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第一楼小笼包子为开封包子名师黄继善始创。黄继善绰号黄胖子,1891年出生在河南省滑县黄家营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为生活所迫,他13岁开始逃荒要饭到开封,流落到一家包子馆当学徒。出师后,他结识了当时开封的名厨周孝德。1922年,黄继善高薪聘请他为厨师,办起了饭馆。当时,他们主要经营灌汤包子,生意十分兴隆。住在饭馆附近的绅士吴仲林是个书法家,常到该馆吃包子,每次吃过总是赞不绝口。一次,黄继善请吴先生给饭馆起个名字,吴先生提笔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第一点心馆”5个大字,取意为在京第一,这就成了他们的字号。20世纪50年代,黄继善的徒弟曹振杰先生亲自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小笼包子。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品尝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第一楼包子馆以中华老字号和什锦包子宴而驰名中外。美食特色第一楼的小笼灌汤包子用料考究,制艺精湛,具有皮薄馅多,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