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沼气的发展前景
农村沼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在省市农业、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农村解决吃水难之后的又一重大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本措施,累计投资2118.62万元,建成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户5700户,建成农村沼气县级服务中心,养殖小区沼气试点工程各1个。今年中央及省市先后下达我县农村沼气项目总投资3200.55万元,规划建设沼气池7563户,农村沼气服务网点29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处,今年全市把沼气建设项目定为监管预防腐败试点年,通渭县委、政府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四包干”、“三具体”、“两机制”、“一监管”的工作机制,截止目前,建成沼气池主体6579眼,占任务87%,完成“三改”3389户,点火使用3377户,尤其马营镇党委书记周耀宗、能源办技术人员、技工队长经常深入千家农户,检查沼气进展,规划设计,质量管理,技工施工,使用情况。着力抓了邵滩村“一池一改”创建优质工程监管示范点。今后,我们要以开展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监管预防腐败试点工作为契机,总结经验,开掘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把农村沼气建设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实事引导好,组织好,努力开创能源建设新局面。
通渭能源办姚自强
第二篇: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推荐)
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 字体大小:大小 sdyght发表于 10-03-26 15:17阅读(362)评论(0)分类:中国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沼气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首先,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许多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而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十分紧张,并且中央提出农业部门应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不与城市和工业争抢商品能源。其次,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三农”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希望通过向农民提供适厨的农村沼气技术及产品,以减少由于传统民用炊事炉灶效率太低(有些不足10%)而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和眼疾、肺病的高发率。
第三,农业部门认为,包括农村沼气和太阳能、风能、微水电以及省柴节煤炉灶在内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与节能技术及产品不仅可以为农村边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清洁、方便的能源,而且对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都极为有利,是一项有助于扶贫,健康和教育的公益性事业。
第四,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很有限。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将分别于50年、100年和200年内消耗殆尽。另外,由于人们大量使用低效率的用能设备燃烧这些化石能源,结果导致严重的烟尘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我们相信农村沼气建设可以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的有利条件
首先,中央和国务院历届领导对农村沼气的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国的农村沼气建设有一个较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全国人大曾先后在1993年颁布的《农业法》、1997年颁布的《节约能源法》、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和《畜牧法》中都明确强调要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同时把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到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给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稳定的政策支持机制和政策指导。2005年10月,中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在此基础上,农业部制定了《2006年-2010年全国农村
沼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规模达到4000万户和2020年在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农村沼气的目标。
第三,各级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在过去的5年间,中央政府投入近60亿元专项支持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自2003年以后,中央每年投入10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2006年这一支持力度高达25亿元。这使得我国农村沼气建设在规模上、在技术水平上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第四,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和高效的工作网络。在中央政府中,农业部负责农村沼气的建设与发展,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等。同时,在30个省、1900多个县和8000多个乡镇都设有农村能源办公室和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农村沼气的行政管理、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4万多人。此外,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生产企业也加入到农村沼气的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中来,使得农村沼气技术趋于成熟,相关产品及设备质量得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五,在农村沼气示范推广中,农业部始终注重教育、宣传和培训,不仅编印和出版了许多农村沼气方面的培训教材、宣传手册、电视片和广播节目,而且每年还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许多基层技术员和农民可以从这些培训教材和培训班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沼气综合利用和安全使用知识。通过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现在全国持有“沼气利用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员超过15万名。有50多家企业生产沼气配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套。初步形成县乡沼气推广机构服务到户、沼气生产工承包服务、农民沼气协会自我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
三、农村沼气建设和发展潜力巨大
据有关部门和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猪牛养殖年出栏7亿多头,蛋肉鸡85亿只,而其粪便排放量每年则高达32亿吨,粪便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含量近8000万吨,约为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5倍。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农户还仍然延续着分散养殖的习惯,其中,生猪分散养殖户为1.07亿户,奶牛、肉牛0.18亿户,蛋肉鸡1.17亿户,羊0.28亿户,役畜0.22万户,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全国大约有1.46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而目前已建成的1807万农户只占适宜农户总数的12.4%,其发展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全国规模化养殖场(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约240万处,其中,中型(养殖出栏500-3000头猪单位以上)养殖场约6.5万处,大中型(养殖出栏3000头猪单位以上)约9000处。而这些规模化养殖场都没有建设粪便处理工程,粪便的集中排放对局部环境污染较严重,矛盾较集中,社会影响较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进行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和清洁化的集中治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是最经济、最可行、最现实的选择之路。此外,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也十分丰富,每年的秸秆产量6.5亿吨左右,却有4成以上被废弃或直接烧掉,总体利用效率较低。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亦达到100多万吨,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的滋生地,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目前,在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生物气化技术取得了突破,通过粉碎、添加生物菌剂,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预处理,3-7日可以进入沼气池进行发酵。现在这项技术已在全国1130多个村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生活有机垃圾作为发酵原料,对已建沼气的农户,即使不再搞养殖,也能使用;对不从事养殖的农户,也能建设沼气,这无疑拓展了农村沼气发展的空间。
四、几点结论
1.农村沼气作为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及各级政府将会继续并且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尤其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沼气建设将会作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资源,而且农村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在市场,更为农村沼气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舞台。
3.在长期的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研制出一大批成熟、实用的农村沼气技术、产品及装备,培养出众多人才,我国的沼气建设在国际上也已得到公认,我们有能力也愿意将农村沼气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与世界共享,并向需要的国家和地区输出我们的人力资源和适用的技术与产品,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农村沼气
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即为农户建一口沼气池,配套进行改厨、改厕、改圈。实行农村沼气“一池三改”,解决了农户常年的生活用能,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促使和引导进行科学的庭院规划和村庄整治,改变“脏、乱、差”的环境现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家园建设。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纽带,已成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一)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发展农村沼气,用沼气做饭、烧水、点灯、取暖,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通过以气代柴,直接保护了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长期以来,在种植、养殖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田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农药残留量超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农村沼气,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利用模式,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高效有机的沼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改良土壤,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将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卫生健康水平。许多农户厨房黑暗,畜栏乱建,厕所破旧,蚊蝇成群,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管理不善。“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使一些传染病、血吸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实施农村沼气“一池三改”,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既阻断病菌传染源,保证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又以标本兼治的方式改善了农村卫生面貌。
(四)促进了区域性协调发展,又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从我县区经济发展状况看,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总体不高,农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推广实施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开展“三沼”综合利用,为农民提供优质能源和沼肥,多途径节约成本,减少生产性投资,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的改变,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了我县新农村的建设。
第四篇:农村沼气工作总结
农村沼气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省农业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沼气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细化措施,强化服务,圆满完成了全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目标。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其中:新增沼气用户5000户,占任务的100%;建成沼气工程20处、占任务的100%;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站10处,占任务的100%;建立完善农村沼气全托沼气服务站15处。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任务目标落实。今年市政府继续把农村沼气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意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技术方案》等,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台帐》,明确建设进度、责任人及时间节点,科学推进各项工作。为做好工作早安排、快推进,分别于3、6月召开了全市农村能源环保工作会,分解任务,安排部署,整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抓好沼气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一是抓好国债沼气项目建设工作,至目前已建成3650户,占任务的95%;10处沼气服务网点和2处沼气工程均提前完成。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申报建设580座户用沼气池、20个联户沼气工程,22处沼气服务网点,申报项目资金1049.98万元。三是对沼气项目进行绩效考评。严格按照考评方案要求,对沼气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共检查户用沼气1000户、联户工程5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沼气服务网点20处,形成项目绩效考评报告。四是加强项目建设督导和指导工作。多次到各项目县开展技术指导和建设进度督促,一年来共开展技术指导125次,协调解决建设问题12个。
(三)加快沼气工程建设。今年集中精力抓好工程建设,实现市包县、县包工程的方式,加大施工建设、管网敷设、投料运行等指导、督促、检查的力度。2011沼气工程已全部建成,管网敷设完成,全部投料运行。2012沼气工程已全部建成,管网敷设完成,其中5处已投料运行。对2008年以来的沼气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总体运行良好,及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四)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切实把技术服务作为保障各项任务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春、冬闲等时节,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参与了市安全生产、节能周等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6块、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二是加强指导培训工作。定期到各县区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全站累计开展技术指导360余人次,排查解决技术故障800余起。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组织各县区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沼气技术讲座10期,培训群众1200余人。先后组织了新农村干部30余人、沼气工程建设单位及县负责人到外地市考察学习沼气工程。
(五)稳步推进后续服务建设。今年是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按照要求,对全市乡村服务网点进行了调查。成立了市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全托式”沼气服务网点。为规范服务运行,指导各网点制订了后续服务协议、收费制度、管理制度等,使后续服务实现制度化管理。加强后续服务监管,对每处网点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确保服务用户足、收费合理、服务效果好。
(六)做好秸秆沼气试验示范。开展秸秆沼气的试验示范工作,试验示范效果明显,形成实验报告和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起草了《秸秆沼气技术操作规范》,将科学指导全市秸秆沼气技术推广。同时,要求每个县区确定一个秸秆沼气试验点,组织做好秸秆的收储加工,开展秸秆沼气示范工作。
第五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