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开心作文网优秀作文之《梦中江南》

开心作文网优秀作文之《梦中江南》



第一篇:开心作文网优秀作文之《梦中江南》

梦中江南

本文由开心作文网()提供

微雨杏花,细风摇柳。浅浅的春正在抽芽,桃树还未着花,踏着一面长满水草的湖泊,走进一个名叫“江南”的梦里——

一卷细长的风,从岁月的深巷吹来,摇晃着的酒旗,斜斜地插进一场迷蒙的烟雨里。走过水墨般的白墙黑瓦,微湿的石板路上结满青苔,在采莲女日复一日的唱曲中,长成了一片绿色的回忆。

一座座古朴的拱桥,如同丰腴的盛唐美女,横卧在江南明镜似的河上。船行六七里,橹声荡荡逐波,摇碎了水中那片青色的天。可不是“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嘛。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走在南唐的雨幕中,我的江南是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打着丁香般的油伞,说一口吴侬软语,走进离人的梦里。雨也是结着愁怨的雨,连那一首筝曲也是湿漉漉、水灵灵的,被氤氲的水气模糊了面庞。生长在古镇的那缕愁怨,纠缠着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一缕炊烟,拉长了秦淮河两岸的笙歌,远处的水村鱼市,是人家屋檐下的一曲风铃,在江南亘古不变的柔情中端视。

穿着蓝白花衣的江南女子,缓缓走过雕花的门窗,一路茶香跌跌撞撞,撩人的丝竹,弹唱着浓稠的古色古香。姑苏的远山如黛,姑苏的落花似水,姑苏细腻的春天,正温柔地生长蔓延。

在唐诗宋词里吟着婉约的江南,在汉赋元曲里唱着灵动的小城,平铺着一地斜晖,徘徊在旧时亭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我的江南比那蓬黄花更为瘦削。门掩黄昏,时光的碎影落满小径,交错的阡陌,是我在江南最朦胧的一首诗。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诗人的短棹,在秦淮的酒香里乘醉听萧。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在多少过客的梦里搁浅。一袭凭栏独处的青衫,在泼墨的山水画里,凄迷了时光。你从我的眼神中打马走过,我在水乡的梦里等你。摆三杯两盏淡酒,饮尽缠绕一季的心动,你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吹不皱那一池春水,屋檐下的新燕呢哝。帘外的芭蕉听雨,落红铺径,绽放出你经年的美丽。

天空如同古老的青花瓷,碎了,就化成满天的星辉,照亮一个名叫江南的意境。端视着宣纸上的一抹柔情,踏着满地落叶的小道,走进水乡女子熟睡的梦里——

精彩点评

本文文笔细腻流畅,面貌焕然一新。作者描绘了一幅如梦如画的江南仙境图,让我们的思绪也随之一起飘飘欲仙,进入了这个美丽的烟雨世界。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别具特色,抓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注意了景物的比较,同时,情随景动,人景合一。文章用词精当,长短句交错运用,词通意顺,好似悠悠小舟,漂浮于江南水面。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引用使江南显现底蕴,比喻使江南形象鲜明,拟人使江南怡人耳目,江南的风情万种、千姿百态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全文结构巧妙,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余味无穷„„

荐评老师:朱小东

作者:张晓峰

发表在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的作文全能王系列《初中生满分作文》

本文由开心作文网()提供

第二篇:开心作文网高中优秀作文推荐《守望江南》

开心作文网高中优秀作文推荐《守望江南》

广东黄银珠

关键字:高中,优秀作文,开心作文网

在传奇与诗意的联想上,江南别具魅力.——题记

江南是一个淳朴安稳的地方,它不雄伟,也不华丽,澄澈的流水蜿蜒缠绕着整座城市。它的颜色只属于水浸润的墨色。

余秋雨先生说,江南小镇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我凝视各种照片,画上的江南小镇,毫无例外,它都是一个淡墨色的水性城市,像千年镶嵌的梦,我完全沉醉其中。它平静得令人心动,即又大气不敢喘。

从容自若地摇着小木船浮在有灵性的清水上,可以悠悠地思考,这是恰到好处的休憩。我对傍河而筑的江南[宅园有不可抗拒的幻想,我以为住在坚实木门里面的人们一定是和睦相爱的。木门里面有硕壮的柱子,玲珑剔透的窗格,高高的顶梁,虽然传统,但它经历风吹雨打却依旧温和可贵,是那么的令人怀想。

从白娘子与许仙的断桥情到季常和柳月娥的拱桥邂逅,江南小镇的李自成成了浪漫与美好的象征。我深信不疑。那雕刻上的虚影无缝地结合成一个圆。石桥有栏边,两头是对称的阶梯。这头的人望不见那头的人,那边的景看不见这边的景,一步一个阶梯慢慢地走上来,桥的那头一点一滴地展现,然后贮立桥顶。桥水的水荡漾得像丝绸,小船飘在温和的清水上,三者和谐得没有任何词可以诠释。

阳光下的江南小镇自然又不失典雅,狂怒小家碧玉。

“风到这里就是黏,黏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

我反反复复地聆听《江南》,在音乐中给了我对江南烟雨淋漓尽致的畅想。江南是纯净的,烟雨轻拂,青砖黑瓦,河道交织,点点滴滴都是温柔,没有大风大浪。

像牛毛,像花针,像尘埃的绵绵细雨笼罩着古朴的水城,像是对江南的宠爱。雨没于清澈的河水中,是轻巧拥抱;雨停留在斜斜的黑瓦上,是轻轻抚摸,雨洒在写满历史的石板路上,是悄无声息的依偎。雨其实像烟,迷蒙一片,恪守着水乡的灵气。

江南在缠缠的烟雨中,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像一幅空蒙的山水画,载满了世间的平静与祥和。《江南》音乐中有一段晃荡的水声,像江南的烙印,清晰感人。

过去的江南是才子的圣地,美女的天堂,江南是骄傲的国度。确实,江南是一个文学圣地。唐伯虎风流倜傥画技惊人;鲁迅,叶圣陶,茅盾才华横溢„„尽管才子来来往往,江南还是寂然的,所以才有了余秋雨先生的一番话。

苏州,扬州,杭州都是美女的“产地”。古有黯然销魂的西施,一代名姬苏小小,连美丽都成了历史上的大事。西施辗转反侧在皇室的政治舞台,是为了范蠡,命运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可怜的美女西施亦是历史中的遗憾。苏小小是个名姬,却不想看上了穷书生。苏小小出资送书生上京应考,一去不复返。令人感叹的是,苏小小并不记恨堕落,江南美女还是坚韧,像氤氲的水雾。

想起过去的江南,我总免不了有那种淡淡的不着痕迹亦是难以言传的心思。

现在的江南总是沉浸在春雨之中,是一种别于青藏高原,别于北京故宫,别于万里长城的独特。

现在的江南总是沐浴在阳光之中,宁静祥和,无秦皇汉武的伐杀,无一代天骄的流失,更无光绪帝的悲怆。

这就是有位中国的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20年后的江南,这就是新千年伊始的江南,这就是一路阳光的江南。

让我守望江南„„ 作文点评:

优美的笔触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生动的江南美景画卷,期间,江南女子的妖娆面容和曼妙身姿点缀其中,让人更是新添几分醉意。文章最后引发到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的那个圈,又给这古典韵味增添了几缕现代气息。如此美丽的江南,作者将守望到底。

(本文由开心作文网提供)

第三篇:开心作文网之《高中生优秀作文两篇》

高中生优秀作文《谁道冰消》

上海 杨天颖

关键字:高中,优秀作文,开心作文网

放下手中的报道,心情异常沉重,昆剧,这曾经如水钻般闪烁着晶莹的美丽冰块,正在以现代人无从感知的速度,迅速消融,而那些零落在巨大黑暗中的细小光点正凄凉寂寞地进行着绝唱,唯美而心碎。

正如报道中所说,“这不单是一个或几个剧种的生存困难,传统戏曲的窘境折射出的是某种文化的尴尬。”昆剧如同是一面镜子,折射着传统文化的失落。某种主流观点认为“昆曲的衰落是必然的,因为它已经接近完美”,根据“盛极必衰”的说法这也是行得通的,但我觉得,这种将衰败归结于昆曲本身的说法难逃推卸责任之嫌,而对于那些坚守清贫之地的伶人而言,是极其冷漠而让人心寒的。建国以来,各剧种正在以每年消亡一个的速度锐减,其中不乏还未兴盛就已衰败的。

以昆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失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因为针对人群的限制性。这种高雅的“阳春白雪”,不是“下里巴人”能够理解并接受的,于是,就出现了曲高和寡的窘境。造成这种局面,并不全是因为传统文化太过于高雅,而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日益趋向物质化,逐渐淡漠了精神性的追求,而激烈的生存竞争仿佛是一只无情冷酷的手,扼住了生活的咽喉,使我们丧失了曾经的闲情雅致,更无法静下心来,去欣赏、理解、享受一种艺术。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下,纯艺术的东西的生存更具危机化了,高成本的投入,低效益的产出,使得伶人的待遇简直低得无法被常人接受。艺术是源于生活的,但也是高于生活的。在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时候,人们还哪来的闲心去搞纯艺术?如今,随着超女、好男儿的横空出世,挂着“雅俗共赏”的旗号,不断地将艺术推向经济化、产业化。试想,当目睹周围的人凭借并不怎样的歌喉和身段便一夜成名暴富的时候,那守着清贫,吟唱寂寞的伶人心中的秤怎么不会倾斜呢?再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面临传统文化濒临灭亡时,不惜花巨资维持其艰难的生存,不管效益如何,能让传统文化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传统文化如同一棵大树的根,支撑着一个民族,保护好我们的根,保护好我们的文化,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听着哀伤的声音吟唱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心中不禁为这一颤,在冰消之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作文点评:

文章的选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向我们陈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失落的原因分析,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倡议:传统文化如同一棵大树的根,支撑着一个民族,保护好我们的根,保护好我们的文化,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够把视野放在广大的社会生活中并积极思考,表现出了作者作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文章所反映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高中生优秀作文《江南摇》

吉林赵卜锐

关键字:高中,优秀作文,开心作文网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像余秋雨说过那样,周庄只有坐船去才会有味道。大致如此。

密集的河道纵横交错,在这里,它是周庄人不可或缺的交通途径。在水乡,河流即是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

乍到周庄,小镇上已经有不少游人和我们一样,人都是陆路进来的,一进镇便已彻底领悟了水的魅力。船老大们的身旁围着许多人,他们都是要坐船游周庄的。顺着这一条贯穿整个镇子的小河望去,依稀的朦胧之感涌上心头,绿枝与潺流的交相呼应立刻使得这里的一切美不胜收。古桥斑驳的倒影在河面上波折翻滚,不时传来船老大兴趣盎然的歌声,有如河水般使人流连忘返。

周庄虽小,可这镇中的古桥却相当多。当地的居民很骄傲,因为在江南,周庄的桥是最多最沧桑的。主河道的末部有三座并排挨着的桥,当年乾隆皇帝游周庄时,便对这三座桥喜爱有加。于是这“被龙体护佑”的古桥便成为了所有桥中最具有文化底蕴的,最里面的那座还尤以那一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电影而出名。据说,只要按顺序走过那三座桥便会一生平安。

河道上并不很安静,来来往往的船穿梭于河道间,这里很热闹,偶尔;也会“塞车”,但是只要用手轻推,挡住去路的船便会轻轻荡开。

没过多久,船来到了江南财神沈万三的旧宅。沈万三拥有万贯家财,富可敌国,于是他的宅子也是周庄最大的。船泊在沈厅的私家码头,明朝时期的家居环境立刻映人眼中。全部建筑呈纵深推进结构,一条狭小的门洞衍伸出长长的一串深景,显现了江南商人藏愚守拙的谨慎,又铺张了家庭礼仪的空间规程。花了很长时间才游遍沈厅,体面又不失古朴的设计的确赏心悦目。有人说沈万三致富得利于贸易,包括海外的贸易。这种说法却没有足够的佐证。但是,周庄贴近运河、长江和黄浦江,从这里出发可以直接借运河而通南北,借长江而通东西,又可与苏锡一带贸易往来,后来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浏河口就与周庄十分接近。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出现个沈万三也不为过。这就是余秋雨所谓江南小镇的秉性所在,它的厉害不在于它的排场,而在于充分利用它的便利,悄然自重,不露声色。

然而最后沈万三还是在南京栽了跟头,最后流放云南。于是这江南小镇在喧嚣了一阵后便陷入了长久的沉寂。沈万三也会在陌生的烟瘴之地想念周庄的流水与石桥,但他的一叶扁舟却无论如何也驶不进熟悉的港湾了。

周庄的味道即如此,不仅仅一点水乡的惬意,还有那应该珍惜与恪守的生态。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作文点评:

文章着力刻画了周庄的安谧与美丽。流畅自如的语言宛如一席河水,让我们惬意地泛舟其上。期间美景美不胜收,真是“船在水上走,景在心中流”啊!

(本文由开心作文网提供)

第四篇:开心作文网优秀作文推荐《说“七”》

开心作文网优秀作文推荐《说“七”》

江苏朱玥琛

关键字:高中,优秀作文,开心作文网

当夕阳最后一丝余晖彻底隐去后,我抬起头,望向被教室旧窗棂含住的风景,月色苍茫,星影疏浅。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七夕。

蓦然想起秦观那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仿佛看见牛郎织女两两相望,眉山目水的汇映间,滑过两人的积年情思。然而冷不防,天边一声裂响,明亮的烟花撕开黑幕般的夜色,天空被映照得灿如白昼。

我皱了皱眉。一年一度的七夕注定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宽阔银河的临时鹊桥上,一对永生不死却永不得共度的夫妻,见与不见都是万世凄凉。而如今所谓的“中国情人节”,所谓的良辰美景.那些在商业包装下;手持玫瑰嬉笑于大街上的情侣们,到底懂不懂牛郎眼底的伤痕和织女的万古情思?到底懂不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强颜欢笑下的沉重?到底懂不懂“七”这个数字身后片片零落的往事?

说到“七”,很自然地想起白乐天的那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

枝”。

大明宫韶华极盛,她拈花而笑,他举杯相和;他击羯鼓,她起舞;她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他们并肩春观红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唐明皇和杨玉环,一生一世一双人。

然而,有谁料到一场繁华的结局,竟是马嵬坡前“一杯黄土收艳骨,数丈白绫掩风流”!看着他“九重城阙烟尘生,干乘万骑西南行”,秋风能否吹散她梦魂里荡漾的萧瑟?

这边,唐王朝的土地上鲜血流淌如盛开的蔷薇,而那边,七今夜晚的雪,漫天而下。 《七夜雪》,在冰冷的七个夜晚的雪落声中,那张写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日北归,请温酒相候”的书信是那样温暖。七年,为了本无必要的愧疚而奔波劳碌的霍展白终于可以放下执念,为了死去的人而苦苦坚守的薛紫夜终于可以忘记过往,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有个华美的新生,可谁会想到,霍展白带着他的承诺跋涉千里而来,和薛紫夜之间,却只能在重逢的第七夜做一场永远不得相见的告别?

也许,因为“七”和“妻”同音吧,所以总有那么多旖旎情思、眼波流转。

也许,因为“七”和“凄”同音吧,所以,总是那么凄美、艳丽、飘零、无常。 然而时间总是相似地遗忘,人们会在七夕“故穿双眼针,特连合欢扇”,却不记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人们会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却不记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人们还记得霍薛两人在花间猜拳比酒,却忘记了七天后他们同样在苍茫大雪中永世错过,这一切结束在开始以前。

这些令人潸然泪下的往事,或被装饰成精美得好像小山屏上镂刻的花,是装饰或消遣;或被附会成漫天大雪,人们沉湎于那意境却不曾看顾雪落地的凄凉。

这些手持玫瑰的情侣们怎么了?这座歌舞升平的城市怎么了?这个欢庆七夕的民族怎么了?在七月七日的夜晚,在这个本该静静沉思往事的夜晚,我们在做什么?

“七”是忧伤的,是沉重的,是需要用深沉的情思祭奠的,与繁华无关,与喧嚣无关,甚至与这个俗世无关。后世的离愁别绪,都在这个数字中搁浅。也许我们应该敛去一切张扬,只记得到了最后上善若水的境界,低头唱一曲轻歌,听见落叶声响,不回头。

七月七日晴,清风拂过七弦琴,穿过数重杨柳,把淡淡的愁思送上九天,让牛郎织女听见。

 作文点评:

文章里三幕凄美的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同情,更是借古人的忠贞与坚忍来反衬当今人们的喧嚣和浅薄,说古讽今。叙述、抒情和议论相结合,以情感人后,再以理“诘”人,能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由开心作文网提供)

第五篇:读后感两篇_开心作文网(范文模版)

《飘》读后感

本文出自开心作文网

最近才读完米切尔的《飘》。当然,在我心中更喜爱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乱世佳人》,光是听上去就可以在脑海里描绘出那个骄傲倔强的赫思嘉。

她是个热情、开放的爱尔兰姑娘。她骄傲、倔强、美丽、能干。她年轻的心里装满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是十八岁女孩子脸上跳跃的笑容,洋溢着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甜蜜。可是,不幸地是,同样年轻的卫希礼打破了她对爱情的梦想。那时的赫思嘉,完全没有意识到那个撞了她尴尬一幕的男子,却是她爱情最后的归属。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爱情在她生命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可是,她同样显露出的是她作为一名商人的精明干炼。她和她的父亲一样,作为爱尔兰民族的一员,血液中流淌的是对土地的挚爱,哪怕是在那样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也依然保护着那片他们从小生长于斯的土地。

他们是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南部农奴制下的典型的南方种植园主。她生活在那个美国历史上的乱世里。几经波折,当年那个勇敢大胆的少女终于认清了她心中的真爱,不是理想得不符合实际的卫希礼,而是真实地一直陪在她身边的白瑞德。那个同样倔强、骄傲的充满了野性的船长,为了她,放下了骄傲的姿态,在那么多年的等待之后,终于得到了自己的真爱。哪怕赫思嘉一直都没有发现,她实际上早已爱上了他。也许,爱情的光芒还是抵不过岁月的磨砺吧!他守在她身边,却清楚地知道她对卫希礼的牵挂。于是,再执著的等待也会有到头的那一天。幸好,邦妮出生了,白瑞德把爱的重心放在小女儿的身上,他呵护她,就像是呵护着心中的月亮一样。那样的温暖和关爱,生怕一不留神,就把她碰碎了。好景不长,年幼的邦妮因为意外而丧生,这让已经对赫思嘉绝望的白瑞德彻底失去爱人的希望,哪怕是他知道,就在这个时候,赫思嘉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心。可是,这一次,他却是累了,再不想继续你追我赶的游戏,所以他选择离开。那么,赫思嘉呢?难道她就这样对命运屈服了吗?当然不,那个曾经骄傲的少女,那个精明能干的商人,那个骨头里流淌着爱尔兰人对困难绝不屈服精神的女人,哪怕,已经身为人妻,却依然不曾丧失掉最初的那一点勇敢。她相信,她能够挽回她爱人的心,她爱白瑞德。所以,她不会眼看着幸福溜走,“tomorrw is a other day。”所以,我亲爱的赫思嘉,你一定可以找回你的白瑞德,不是吗?我勇敢的爱尔兰姑娘。

作文点评:“书是人类的进步的阶梯。”作者能在读完《飘》这篇长篇小说,抒发自己的一些感受。这是值得肯定的。再者,作者在抒发感受时,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以主人公的赞美之情。但本文有些不足之处,最明显的是主《飘》这篇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Scarlett,是其英文名。“赫思嘉”是否翻译不妥?其次文章的思路很混乱,只能从总体上看出作者对女主人公的赞美之情,但文章的层次有些混乱,这一点是文章的最大不足。另外,建议文章 多分段。

《昆虫记》读后感

本文出自开心作文网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一部皇皇巨着,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部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法国20世纪初的着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这样称赞法布尔:“他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入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是啊!只因为他观察时的细心、他对昆虫那不灭的的热情,才会写出这么一部皇皇巨着。着名作家巴金则曾这样评价法布尔这部惊世之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世界上第一本《昆虫记》出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那是一本集自然科学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昆虫百科全书。当时的《昆虫记》全书共十卷,长达二三百万字。在《昆虫记》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特征和日常生活习性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这本书一出版就立即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着,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被人们冠以“昆虫的史诗”之美称,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界的荷马”、“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等桂冠,并因此书于19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我最欣赏的篇章是第二卷第五章的:绿色蝈蝈儿的故事。改篇章描述的是一种绿色的蝈蝈的特征与生活习性,写的细致生动,还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等的修辞手法。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绿色蝈蝈》。它是《昆虫记》中第二卷第五章的部分内容。别

人说:“课本上的内容精简易懂,让读者更能明白。与课本内容相比,则显得原文啰嗦复杂,内容较为枯燥。”可即使这样,我对原文的评价还是比对课文内容的评价更胜一筹。已做精简处理的改编文虽能更好地表现出绿色蝈蝈的“个性”可让读者从中体现出来的仍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文章。可原文不同,它虽然稍微啰嗦复杂,可它的形式像日记一样,读起来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当时那好奇的心„„

《昆虫记》是一个奇迹,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