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是社会的悲哀
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是社会的悲哀
文/心悦白云
一名北京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京城就业连连受阻后,回到家乡南阳另谋生路,结果找工作又是一再受阻。最后,她竟作出了一个让大家惊掉下巴的决定: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当了一名油漆工。
坦白地说不论人们怎么标榜女研究生当油漆工是多么伟大的壮举,我还是为这位女硕士深为惋惜,为我们的社会感到悲哀,我虽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事,但它决不是很光荣,这跟劳动的高低贵贱没有关系!在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里,挖掘每一个公民的潜力,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让物尽所用、人尽其才是这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取得最大进步,虽然说用布当餐巾纸和用纸当餐巾纸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都能擦嘴,但用布的成本大、耗费大。为什么公民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实现最大价值我认为是我们这个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也就是说大学生为何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首先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和升学,从而教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情商高智商低,就如一作家写的《北大毕业等于零》,文凭就是一张废纸。
二、盲目扩招,使就业岗位和人数比例严重失调,致使粥少僧多;
三、各地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学校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要有钱初中生都可上大学,拿到一张大学文凭;
四、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时常是所用非所学;
五、关系比能力重要,男的找工作要“提前”准备,女的找工作要“日后”再说;
六、如今是拼爹时代,“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七、大学生眼高手低,高了不成低了不就。
女研究当油漆工、大学生当掏粪工、海龟博士街头摆地瘫„„.如果说这是一个洗具,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杯具!是对我们这个社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莫大的讽剌!我到更希望它们都是炒作。
第二篇:2012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
2012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
一、背景链接
最近北大一女硕士在北京求职受挫后,返回自己家乡当油漆工,对此有人赞成,有人说是浪费人才,对此你怎么看?
二、试题类别
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
三、考察要素
分析问题能力
四、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背景肯定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最后进行表态。
五、参考要点
1、社会背景:最近,39岁北大女硕士在京城就业连连受阻后,回到家乡另谋生路,结果找工作又是一再受阻。最后,她竟作出了一个让大家惊掉下巴的决定: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的确,现在大学生工作不好找,在毕业之时,就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即使是出身高学历,名校的学生也难逃此命运。
2、合理一面:不可否认,这位北大硕士在求职屡屡受挫的情况下,选择最基层的工作,咋一看上去有些可惜。但我们不如先脱去世俗的眼光,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下问题。硕士选择最基层的工作,首先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这些看似平常,却维护自己的尊严,赢得别人最自己基本的尊重;其次,这些高学历的人加入到基层的队伍,利用自己所学,可以给基层队伍带来先进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管理理念,促进基层队伍的工作对现有的或已经比较落后的工作现状进行改进,创新,不断用新的思维来开工作,提高效率,甚至是对现有的工作进行一场变革;北大学子基层就业,可以看出其就业趋于理性,勇气可嘉。
3、不合理一面:但是,众所周知,北大是我国数一数二的著名学府,其培养出来的硕士在毕业后屡屡受挫,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主要原因有:(1)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进行。学生为了升学,为了考取名校,学校为了升学率,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应试上,忽略了学生爱好的发展以及创造力、实践能力、抗压能力、与人配合意识等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走入社会后不适应社会,高分低能;(2)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规
模。现在高校里的一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对称,招生规模与市场供需不对称,致使某些学生毕业后求职压力过大,造成就业难;(3)某些企业对女性的歧视。由于女性在毕业之后,面临着结婚生子的现实,由此就带来休产假,单位要重新培训或安排其他人来代替等问题,某些企业以此为借口,将许多优秀的女性给排除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女性求职不利;(4)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很多学生毕业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对工作过于求稳,而对更需要人才的某些很有潜力的私企,对需要人才的基层,对发展惊人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二三线城市置若罔闻,造成了在某些地区就业难。
4、解决:有了问题可怕,关键是要正视问题,并解决问题。(1)改革、完善我们的教育制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高考改革,如:高中校长实名推荐,每年年初的高校联考等,都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2)高校在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上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避免造成就业过剩;(3)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在性别上男女应一视同仁,给女性更多的机会。(4)学校加强宣传教育,毕业生应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做好职业规划,到最适合自己,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5、表态:我相信,随着国家相关制度不断的完善,社会各界以及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努力,大学生就业会越来越理性,会以自己的所学来回报社会,完善自我。
第三篇:公务员面试热点:北大女硕士学做油漆工
公务员面试热点:北大女硕士学做油漆工
【背景链接】
一名北京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京城就业连连受阻后,回到家乡南阳另谋生路,结果找工作又是一再受阻。最后,她竟作出了一个让大家惊掉下巴的决定: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
又一则关于就业的新闻,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紧接北大高材生卖猪肉、擦皮鞋之后,又出现一例北大高材生做油漆工。职业的选择本来无可厚非,社会上评论不一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题框架】
首先,了解这种事情产生的背景。随着大学的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多,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加之几年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在社会上普遍存在。
其次,正确的看待这样的事情。我们既不能一味的赞扬,认为该行为是有利于就业的好行为,也不能的一味的去批驳,批驳她作秀,或者人才的浪费。出现北大女硕士回乡做油漆工的情况,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
再次,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的分层论证分析
一方面,这种现象体现出现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很多大学生离校后,对社会缺乏了解,社会实践能力弱,再加上眼高手低,把自己的就业聚焦于一线城市的高薪行业,难免出现四处碰壁的情况。请示年轻人初入社会,就应该多尝试,多实践,更应该脚踏实地。就想蘑菇理论里面的蘑菇一样,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不断的挫折,越要坚持,要去适应,这样才能尽快的成长。
但是另一方面,这样的现象,却发人深思,令人心痛。换床苦读十几年,本科、研究生多年的专业学习,却回去最底层与农民工一起学刷油漆,这是人才的浪费,是教育的浪费。而这种人才浪费,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是大学专业设置等与社会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可对应的专业工作;二是学校的就业指导的缺少或是缺失,学生一下子从校园到社会,能适应;三是学生的社会实践少,动手能力弱,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最后,谈谈该如何解决类似事件的发生。
我认为,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但是也要大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都应该做出努力。
第一,学校要深化改革,特别是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离校后的社会生活;
第二,国家已经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就业职位;
第三,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参加社会实践,为就业打下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基,国家已经努力在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相信就业难的现象会慢慢得到缓解。
第四篇:南阳籍北大女硕士学做油漆工
南阳籍北大女硕士学做油漆工
中国同步教育网
一名北京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京城就业连连受阻后,回到家乡南阳另谋生路,结果找工作又是一再受阻。最后,她竟作出了一个让大家惊掉下巴的决定: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东方今报记者 张定有
【焦点】硕士研究生学做油漆工
昨天上午,南阳市人民北路的一家建筑装饰职业培训学校,油漆班的50名学员清一色的灰色工装、红色太阳帽,正在实习往教室的墙壁上抹涂料。
如果不是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没人会注意到这里还有一名极为特殊的学员。她叫苏黎杰,今年33岁,身材不高,不涂脂粉,长发很随意地扎在脑后,工装上沾满了油漆点子。
苏黎杰所带的试卷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如何挑选乳胶漆”、“怎么刮涂腻子”的答案。苏黎杰说,大家以学校的乒乓球台和教室内墙为实习材料,前后操作了6次,但“自己每次都显得比别人笨”。
苏黎杰的报名材料显示,她2002年7月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攻读研究生,2005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英语六级、法语初级。
【遇挫】高材生就业 连连受挫折
研究生毕业后,苏黎杰和大多同学一样成为北漂,苏黎杰希望能到北京一所知名大学任教,但事与愿违,尽管自己连体检都参加了,最后却没有被这所大学录用。失望之余,苏黎杰开始靠打零工为生。
苏黎杰说,自己在北京工作很累,压力也很大,“这期间,除了在大学教书的两年外,我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也不稳定。”2009年底,苏黎杰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仍未成功,就结束了在外地的漂泊,返回老家南阳。
苏黎杰的专业是环境设计,她在南阳先后找了两家房地产公司。虽然刚将自己的简历递到公司前台,就被引见给了老总,但没谈上几句,苏黎杰就觉得对方的经营理念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南阳市人事部门给她推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也与她的要求不符。
【现状】先生存下去 再实现理想
工作没着落,三十多岁还在“啃老”,这让家庭条件一般的苏黎杰很不安。2月28日,她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免费培训油漆工的消息后,就报了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来学油漆工,你不怕别人说闲话吗?”一看苏黎杰的报名资料,报名处的老师立即问到了这个问题。苏黎杰说:“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的生活平淡而幸福,我从来不觉得体力劳动有什么丢人的!相反,从事点儿体力劳动,能让自己的精神很放松。”
苏黎杰介绍,之所以学油漆工,是因为首先得让自己先生存下去,然后才能实现理想。“况且建筑装修与地产设计同源,从基础做起也算不上浪费才华。艺多不压身,靠自己的劳动吃饭,有什么丢人的!”
■ 各方声音
研究生学刷油漆人才浪费还是压力太大
李子良(技校学生):再次学习能创造就业机会
我自己是一名高考落榜生,非常羡慕那些考上大学的同学,但我并不自卑,通过技校再学习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季波(大学教师):转变就业观念没有错
研究生学刷油漆是社会的现实。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很大,什么人待业都很正常。苏黎杰本人要思考,高校更要思考,个人要怎样学才能适应社会,高校要如何设置专业才能对社会和学生负责。苏黎杰的选择没错,这是就业观念转变的表现。
张天安(农民工):文化人应做更大的贡献
这种事情俺说不好,我想不应该,国家花钱培养个学生不容易,咋能干这种活?粗活是我们这种粗人干的。她应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也能找个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
李晓(机关干部):才华不应浪费
我建议她到大中专院校去应聘教师岗位,而不是把才华浪费到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
关于最牛女刷墙工的几种猜想
□东方今报评论员 李春晓 北大女研究生当油漆工,每个关键词都打上了问号和惊叹号:北大?!研究生?!女?!油漆工?!
对这位奇女子,大家充满了各种猜想。她为啥没找别的工作?是找不到还是太与众不同?我不能说自己很羡慕她,但是也压根没想过要对她投以悲情的目光。
【自由派】
假定这位女孩子苏黎杰,她生性浪漫,向往自由。她求过职考过公务员,干过一些工种,最后都以失望结局。她回到家乡,几经周折,最后索性当起了手工作业者——学刷油漆。
干体力活让我很放松,她自己这么说。是啊,如果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干的时候心态很放松,那,这件事有什么值得同情或者指责的?
因为是北大的研究生,所以可惜吗?北大出过大师、巨富,也出过卖肉的,再离经叛道的,连和尚都出过,何况她只是一个普通女刷墙工。
无论哪一份工作都是种人生体验,它不能定生死、富贵,将来,它只是一份工作。
我在装修的时候深有体验,贴砖工人一天工钱200元,让快弹尽粮绝的我,十分羡慕。
【无奈派】
在北京当了几年北漂,在一个她求学生活过7年的地方,苏黎杰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是为什么?
苏说自己很累压力也很大,你可以说她竞争意识不足,或自身能力尚缺。但是,为什么偌大的城市容不下她的梦想和生活?哪里出了错?
时下很多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日益飙升的房价和各种生活成本,让他们居不易,只好放弃曾经的理想和生活。
更讽刺的是,回到家乡也没有田园牧歌,苏黎杰求职两次,都和公司格格不入。是对方思维狭隘还是小苏“眼高手低”、不切实际?
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是小苏在装修培训学校学习时也凸显了动手能力不强的弱点,“练了很多次,还是感觉自己比别人笨”。
小苏的证书有很多,但她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考分析和自学能力如何,不好说。如果从功利的角度看,很多人会觉得她目前就是个失败者。
【炒作派】
如果这只是一场关于女研究生的炒作,如果在幕后有商业推手,我们也不妨笑而观之,因为一切最终还是由市场说了算。
最牛女刷墙工可能从此横空出世,但尘归尘土归土,炒作来于口水、归于泡沫。如果苏黎杰的手艺还过得去,如果她的价格不比别的工人高太多,我还是很乐意请她来我家刷一刷。
至于到底是哪种情况,列位看官,你们自己想。
第五篇:2011高考新作文素材:北大女硕士做油漆工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feisuxs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2011新作文素材:北大女硕士做油漆工
39岁北大女硕士放弃京城生活回家乡当油漆工
来源:山东商报
商报郑州消息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39岁女子苏黎杰,居然在家乡当起了油漆工,自称日子很踏实,精神很放松。
出生于河南南阳的苏黎杰,2005年从北大毕业留京后,她在大学里教过书,也在公司里任过职,曾一度努力地想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但总感觉工作和生活状态不理想,甚至有置身繁华都市之外的落寞感。2009年12月,她毅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家乡。熟悉的乡音乡情,竟让她一下子找到了感觉:“我感到自己的心一下子踏实了!”
好不容易飞出去的金凤凰又回巢了,对此,家人十分不解,苏黎杰尽量做说服工作并坚持留了下来。但很快她又面临新的问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