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三个方向谈企业内部沟通
文章标题:从三个方向谈企业内部沟通
说到沟通这个话题,让我想起我有一次在机场候机时,看到机场电视里播放余世维先生的光盘,其中谈到一些关于沟通的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此,与大家做一分享。
他谈到企业内部沟通的方向有三个: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水平沟通。这三个沟通方向经常会存在以下问题:对上沟通没有“胆”,即没
有胆识。水平沟通没有“肺”,即没有肺腑。对下沟通没有“心”,即没有心情。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沟通中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才能消除这种企业内部沟通的常见病,营造一个坦诚的开放式的沟通氛围?
怎样向上沟通
上下级间的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少有员工会主动找上级沟通,即使有,也很少有人会讲真话、心里话。因为我们历来受的教育都是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要回避矛盾,回避冲突,不强出头,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即不反对,也不赞成”;“即不讨好,也不得罪”。习惯于说好听话、妥当话,有选择的讲话,而不是讲真话。由于受到这种等级观念、潜在自我保护意识、及中国传统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结果是上下极之间的误会、隔阂和不理解越来越深。
我觉得作为员工,首先要学会主动地、而且是大胆地与上级沟通。特别是不理解领导意图的时候,更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消除彼此的误解,因为事实上可能往往并不是你们所认为或想象的那样。如果你不说出来,你就是放弃了给彼此了解的机会。[此文若非在中文名为在好范文 wenmi114.com-www.feisuxs的网站出现,那均为抄袭。欢迎举报]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一个企业工作,都是希望能够工作得愉快,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但这个氛围的形成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我们这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必须能够开放自己,不相互猜忌、不彼此揣摩,能够心对心地坦诚相见。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希望、也非常愿意和大家做坦诚的、有深度的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这种交流包括好听的、不好听的、建议、挑战、批评、甚至抱怨,只要是真实的。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位领导所希望的。
其次,在向上沟通时,要学会多出选择题,少出问答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手下,是不会一天到晚请示领导的。所以我们应该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走进领导的办公室。也就是说,你和领导沟通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多出选择题,而不出问答题,并且是尽可能出多选题,而非单选题。因为如果你只带了一个答案,就表示除了这个没有更好的办法。另外还要注意,在给选择题的时候,应当罗列每种方案或办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后果,以提醒你的领导在决策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
第三,就是要学会主动地、及时地反馈。作为一个职业人,一件事交给你去做,你如何做的,进展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做好,收到了什么实效?这些问题永远都不要等到领导问你时才回答。如果你能够不要让你的领导象秘书一样不断地提醒你,如果你能够让他省心、放心。那他对你的认可和授权就会越来越大,几次下来以后,事情交待给你,他也就不会再过问了。
怎样向下沟通
身为领导,我们对下属的需求,是不是愿意倾听?对于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做了用心的理解和分析?是不是愿意放下架子,腾出时间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是尊重,也是认同。要想与员工真正敞开心扉进行沟通,首先就要尊重他,认同他。没有人不希望被重视,每位员工都渴望获得周围环境的认同,作为领导,我们要尽可能地与员工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我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呼声,让他们参与决策,尊重他们的想法、观点、选择和兴趣。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要善于发现员工身上的闪亮点,要发自内心地认同他,用放大镜看员工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员工的不足。
其次、要引导下属学会思考。在做决策或下定论的时候,即使你胸有成竹,也要故意让下属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去想想看怎么处理这些事,看看他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是不是不谋而合。让他自己学会分析,学会冷静地有条理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第三、要紧盯执行过程。好的方法如果不操作、不全力执行就等于没有讲,所以做领导,必须不断地紧盯下属是不是按照这个方法去执行,执行中有没有发生偏差?如果上对下能不断的紧盯,下对上能不断地反馈,沟通就不会有障碍,因为一有了偏差,就马上可以纠正。这样,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也就不要在出了事情之后,再来讲一些:“我以为你知道,我以为这事她去操作了…等等诸如此类为自己开拖的理由和藉口。
怎样平级沟通
平级沟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和你不谈,你和我不谈。和你有疙瘩,我向别人都讲,就是和你当事人不讲。或者即便是讲了,对方也不积极响应,所以大家就感觉部门之间沟通难,就是因为这种沟通不是真心的,不是发自肺腑的。沟通人人都会,但要做到坦诚却并不容易,尤其是涉及面
第二篇:从三个方向谈企业内部沟通
从三个方向谈企业内部沟通
说到沟通这个话题,让我想起我有一次在机场候机时,看到机场电视里播放先生的光盘,其中谈到一些关于沟通的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此,与大家做一分享。
他谈到企业内部沟通的方向有三个: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水平沟通。这三个沟通方向经常会存在以下问题:对上沟通没有“胆”,即没有胆识。水平沟通没有“肺”,即没有肺腑。对下沟通没有“心”,即没有心情。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沟通中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才能消除这种企业内部沟通的常见病,营造一个坦诚的开放式的沟通氛围?
怎样向上沟通
上下级间的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少有员工会主动找上级沟通,即使有,也很少有人会讲真话、心里话。因为我们历来受的教育都是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要回避矛盾,回避冲突,不强出头,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即不反对,也不赞成”;“即不讨好,也不得罪”。习惯于说好听话、妥当话,有选择的讲话,而不是讲真话。由于受到这种等级观念、潜在自我保护意识、及中国传统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结果是上下极之间的误会、隔阂和不理解越来越深。我觉得作为员工,首先要学会主动地、而且是大胆地与上级沟通。特别是不理解领导意图的时候,更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消除彼此的误解,因为事实上可能往往并不是你们所认为或想象的那样。如果你不说出来,你就是放弃了给彼此了解的机会。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一个企业工作,都是希望能够工作得愉快,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但这个氛围的形成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我们这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必须能够开放自己,不相互猜忌、不彼此揣摩,能够心对心地坦诚相见。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希望、也非常愿意和大家做坦诚的、有深度的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这种交流包括好听的、不好听的、建议、挑战、批评、甚至抱怨,只要是真实的。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位领导所希望的。
其次,在向上沟通时,要学会多出选择题,少出问答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手下,是不会一天到晚请示领导的。所以我们应该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走进领导的办公室。也就是说,你和领导沟通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多出选择题,而不出问答题,并且是尽可能出多选题,而非单选题。因为如果你只带了一个答案,就表示除了这个没有更好的办法。另外还要注意,在给选择题的时候,应当罗列每种方案或办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后果,以提醒你的领导在决策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
第三,就是要学会主动地、及时地反馈。作为一个职业人,一件事交给你去做,你如何做的,进展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做好,收到了什么实效?这些问题永远都不要等到领导问你时才回答。如果你能够不要让你的领导象秘书一样不断地
提醒你,如果你能够让他省心、放心。那他对你的认可和授权就会越来越大,几次下来以后,事情交待给你,他也就不会再过问了。
怎样向下沟通
身为领导,我们对下属的需求,是不是愿意倾听?对于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做了用心的理解和分析?是不是愿意放下架子,腾出时间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是尊重,也是认同。要想与员工真正敞开心扉进行沟通,首先就要尊重他,认同他。没有人不希望被重视,每位员工都渴望获得周围环境的认同,作为领导,我们要尽可能地与员工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我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呼声,让他们参与决策,尊重他们的想法、观点、选择和兴趣。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要善于发现员工身上的闪亮点,要发自内心地认同他,用放大镜看员工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员工的不足。
其次、要引导下属学会思考。在做决策或下定论的时候,即使你胸有成竹,也要故意让下属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去想想看怎么处理这些事,看看他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是不是不谋而合。让他自己学会分析,学会冷静地有条理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第三、要紧盯执行过程。好的方法如果不操作、不全力执行就等于没有讲,所以做领导,必须不断地紧盯下属是不是按照这个方法去执行,执行中有没有发生偏差?如果上对下能不断的紧盯,下对上能不断地反馈,沟通就不会有障碍,因为一有了偏差,就马上可以纠正。这样,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也就不要在出了事情之后,再来讲一些:“我以为你知道,我以为这事她去操作了„等等诸如此类为自己开拖的理由和藉口。
怎样平级沟通
平级沟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和你不谈,你和我不谈。和你有疙瘩,我向别人都讲,就是和你当事人不讲。或者即便是讲了,对方也不积极响应,所以大家就感觉部门之间沟通难,就是因为这种沟通不是真心的,不是发自肺腑的。沟通人人都会,但要做到坦诚却并不容易,尤其是涉及面子、利益等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变得谨小慎微,甚至猜疑妒忌。说话也总是藏着掩着,话到嘴边留半句。我认为沟通宜直截了当,不要转弯抹角,怎么想怎么说,也不要有虚夸的奉承和不必要的谦恭。
平级之间要想沟通好,除了坦诚相见以外、更要有以主动配合和协助求得双赢结果的意识。任何人都应该明白,别人永远都是你的镜子,如果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对你报以笑脸;而如果你对别人投以敌视的目光,你会看到别人也向你投来敌视的目光。如果需要别人配合你,你最好自己先提供协助,别人才会愿意反过来配合你、协助你。所以平时就要主动地、有意识地给别的部门提供方便或帮助,自己先制造一些对别人的贡献,然后再要人家来配合我们,共同谋求一个双赢的结果。
此外,要站在共同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任何有效的沟通,都需要相同的知识背景,相同的思维方法,相同的价值理念。否则,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样的问题时,很难达到完全沟通的效果。如果我们想与他人良好的沟通,不妨先放弃自己的立场、态度、想法及标准,最大限度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需要、想法和做法,并努力去发现其中合理的部分,学会用六顶思考帽多角度地去看问题。要知道,我们往往不是用世界的本来面目在看世界,而往往是以自己的角度在看世界。所以,你认为的不合理,不一定是真的不合理,你认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的事实;因为你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
当别人批评你或向你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把每个问题当老师,把每次批评当成提升自己的机会。在矛盾和事端面前,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而不是总要求别人来宽容你。因为沟通不仅是理解、更是宽容。只有更好地理解他人,才能有一颗包容心。
沟通的艺术
话不说不清,理不道不明。除了以上所说之外,沟通的艺术也是十分重要的。
1、学会倾听。听的繁体写法是“聽”,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十目一心,听者为王的道理。沟通是双方有来有去的,倾听是沟通的基础。那为什么要多听呢?因为,你在听人家讲话的时候可以充分思考,可以判断他的立场,可以分辨他的心事,可以发现你们之间的反差,这些都是倾听的好处。
也许你会说,倾听谁不会,这么简单的事,还需要学嘛!不错,听人人都会,可你是哪一种听法呢?是心不在焉的“忽视听”?是听而不闻的“假装听”?是只听自己感兴趣的“选择听”?是从我的角度,我的理解去听,还是能从对方的角度“同理心的倾听”?
大多数人,听的目的只是为了做出最贴切的反应,根本不是想了解对方。而同理心倾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而非为了“反应”,如果你能够透过“同理心的倾听”去了解别人的观念、感受。思考为什么他会这样讲,如果你是他,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当我们能用同理心去倾听别人说话,能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对方,提供对方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与温馨,这时才可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2、讲话要清楚明白,抓住重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对它的概念与理解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在我们日常的谈话与沟通当中也是如此。你心里想的是100,嘴上说的已变成了80,别人听到的又变成了60,而听懂的可能只有40,最后别人行动的可能只剩下20。这就是为什么往往当你说出一句话来,你自己认为已经表达清楚了你的意思,但是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的反映,不同的理解,甚至可以理解为相反意思的原因。
另外,与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有重点地讲,以便人家能够很快了解你的意思。据有关统计,如果在10分钟里,你没有把话讲清楚或抓住重点,对方马上就会失去兴趣。
3、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向:我们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评论、批评、甚至抱怨,但要注意一点,我们在发表意见,特别是评论他人、宣泄不满的情绪或抱怨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向。该对着当事人当面讲的,不要在别人背后乱讲,该向上反应的,也不要对其他人去瞎抱怨。我们在说话之前,最好首先思考好这个问题——我对他说这个话,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如果即不能解决问题,不利人利己又不利于团结,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好,因为,说话是要负责任的。
现代企业,需要依靠个人独立完成工作的事情正在慢慢减少,许多工作都是彼此的上下工序关系,或平衡协作关系,越来越强调的是团队的精诚团结与密切合作。而沟通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你事业的成败。不仅如此,沟通的好坏还将决定你人生的品质。因为圆满的人生不仅个人的成功,而将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成功。
第三篇:教案:从三个方向看
课题:从三个方向看 授课教师:王兆群 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由于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的,因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通过对前面内容折学习,学生已体会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丰富的图形,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通过图形呈现在我们面前。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空间立体图形可以展形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可以折成立体图形;为了认识立体图形的内部可以用平面去截,得到截面。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而学会从三个方向看不但使我们能对事物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且有助于空间概念的建产,几何直觉思维的培养,为将来学习几何打好基础。所以本课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从不同方向到从三个方向观察几何体的活动过程,感受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不同的结果。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数学思考
人们生活在三维立体空间,如何用平面图形刻划出所看到的立体图形。解决问题
尝试表达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知道直观图与视图的区别。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个视图,并能通过个案(画盒子的三个视图)总结出物体三个视图的画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物体三个视图的合理性与现实意义。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的必要性。实事求是,辨证,客观地评价所看到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方向看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并能识别物体的三个视图。
教学难点:画出物体的三个视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险究性的学习,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富有创造性和好 奇心的特点,仔细观察,大胆表述,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投影、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降低难点。
教学媒体及工具:电脑、投影仪,长方体、圆柱、四棱锥等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奥运会这一极富现代气息的内容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1:观看奥运会上郭晶晶一个跳水动作的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看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活动2:展示三幅画面,为解决问题而进行角度的选择,从而知道从不同方向看的必要性。
活动
3、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事例。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活动
4、引导学生思考从几个方向可看清一个物体。组织猜谜游戏以说明从六个方向看可看清一件物体。从观察长方体饼干盒哪些面相同进一步引导得出:对于规则的物体或几何体,从三个方向看就行了。引出课题。
(二)从三个方向看
活动
1、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一个身边熟悉的物品,例如数学书。活动
2、让学生从三个方向一一去看长方体、圆柱、四棱锥,并说出看到的图形。
活动
3、同桌合作,将长方体平放在左侧,圆柱立放在右侧。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它们的组合图形,同桌交流。请学生用语言表达出他所看到的图形。活动
4、将四棱锥放在长方体、圆柱之间。请学生想象,从这三个方向会看到什么图形。然后动手操作,以验证想法并在小组内讨论。进一步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能力。
(说明:通过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物体的三个视图
介绍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练习
1、识别物体的三个视图。
练习
2、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视图不同。进一步辨认物体的视图。(让学生体会三视图的现实意义,感受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让学 2 生学会识别图形。)
(四)画物体的三个视图
活动
1、以长方体礼品盒为例,让学生设计视图的画法。画好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推选出一位同学的作品作为小组的代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请某个小组上来展示,并请其他小组给予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并上来修改。总结出视图中线段的长和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联系。也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及勇于表现自己的能力。
活动
2、给礼品盒装饰了两根彩带,视图上会有什么变化?(巩固三个视图的画法)
活动
3、动手摆放小正方体,并画出它的三个视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画图能力。)
(五)小结与思考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
3、欣赏苏轼的《题西林壁》,更深层次体会到山美!诗美!美在何处。
(六)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生活中的视图,了解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附:教案设计说明
“从三个方向看”一共有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感觉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必要性和科学价值,认识物体的三个视图,发现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规律,最终达到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个视图;第二课时是由物体的三个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立体图形,是从物体的三个视图到空间立体图形。这里是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创设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奥运会的有关内容情景,新颖、生动,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神、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在情境中思考,在情境中领悟,生动活泼地投入学习。
通过欣赏运动员跳水动作的录像和另外三幅学生感兴趣的比赛画面,巧妙设疑,学生轻松解答。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事物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发展几何直觉,感受到从不同方向看的必要性。接着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自然地引导学生思考:想看清一个物体要从几个方向去看?学生根据直觉或经验答出从六个方向可看清一个物体,给予肯定,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简单的猜谜游戏,既验证了答案的正确性,同时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引导得出:对于规则的物体或几何体,只 需从三个方向看。引入过程流畅自然,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二、数学实验,感觉新知
从学生熟悉的规则的立体图形入手(例如观察数学书),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通过由单一立体图形到三种立体图形的研究分析,由浅入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知觉思维。活动过程中,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了沟通,消除了隔阂,潜力得到了发挥。并且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结论,比较直观、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师生合作,认识新知
在观察物体并能表达出所看到的图形的基础上介绍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巩固所学概念,设计两个练习,分别是由物体得出三个视图和由视图想像观察的方向,难度有所递增,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渗透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立体图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思想,经历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转换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三个视图的现实意义。
四、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探索物体三个视图的画法。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一过程,根据直觉画出物体的三个视图,然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完善,进面发现三个视图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规律。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实践操作,运用规律
给礼品盒装饰两根彩带,思考视图的变化,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带领学生动手摆放正方体,按要求搭出组合图形,并画出它的三个视图,以此为基础,变化图形,比较视图的异同,最后提问如何变化图形,可使视图达到某种改变,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回顾总结,升华规律
先让学生回味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然后播放苏轼的《题西林壁》,使学生能利用所学更深层次体会到山美,诗美!赏诗点“睛”,叩击主题,寓味无穷。整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人文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直观性原则。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富有创造性和好奇心的特点,仔细观察,大胆表述,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另外,还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同学们大胆想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在参与整个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尝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四篇:5.4从三个方向看
花园中学戴礼祥
课题:5.4从三个方向看(1)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的不一样的结果。
2.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
根据立体图形(模型)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学习难点】:
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资源】:
教具准备:正方体纸盒、正方体,圆柱形模型,投影仪。
【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境
⑴ 小华看见了什么?小彬呢?
⑵ 如果想同时看到杯子和乒乓球,那么他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二、自主探究
1、议一议问题情境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你还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上述现象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2、想一想如图,桌子上放着1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
说说下列3幅图(如右图所示)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
3、读一读
人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某个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
4、试一试
1.在下图中每幅图的下面写上视图的名称。
(1)
(3)
(2)
()
()
()
2.指出左边三个平面图形是右边这个物体的三视图中的哪个视图。
3.画出下列物体的三视图。
画法指导:
三、回顾反思
1.小明观察六棱柱所画的主视图如图所示,你认
为正确吗?若不正确请改正。
2.小华和小芳分别画一个圆柱体的三视图如下,他们画的都很正确,但为什么不同呢?
3.从回顾反思1、2中可以看出我们画三视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你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四、【自我检测】
基础演练
1.观察长方体,判断它的三视图是()A.三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但其中有两个可能大小一样。B.三个正方形。
C.三个一样大的长方形。
2.指出下图中左面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右面这个物体三视图中的哪个视图。
(1)(2)(3)
3.画出下列图形的三视图。
4.观察左图,并在右边的三视图中标出几何体中的相应字母的位置。
5.如图是由五块积木搭成的,这几块积木都是相同 的正方体,请画出这个图形的三视图。能力升级
6.画出如图所示的螺帽的三视图。
7.用长、宽、高之比为1:1:2的长方体搭成如下图形,分别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⑴⑵
8.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把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画出来,它是由几种几何体拼成的。
B
C
D
自我提高:
9.有一个正方体,在它的各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1、2、3、4、5、6,甲、乙、丙三位同学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此正方体,观察结果如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各个面上的数字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甲乙
丙
第五篇:从三个方向看同一物体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说课稿
沈阳市第 46中学任玉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经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能识别几何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了解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逐步形成对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区别,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我们观察与评价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因此,很有必要学好本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和探索: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知识和技能: 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3.情感和态度: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形成对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区别,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画出正方体及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能画正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准备:
老师:充分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具:乒乓球、热水壶、水杯、长方体、正方体、四棱锥、球等。
学生:认真预习新课,带上学具。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是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学生刚刚步入中学,会面临很多的不适应。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教学环境,新的学法。本节课的目是让学生学会识别三视图和学会画三视图,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的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新课改要求学数学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注重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可采用观测法、发现探究法、演示法。对于本节课的难度,可采用小组交流合作和“想——做——想”数学思想相结合的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操作、想象、交流”等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在引导学生识别三视图和画三视图时,可以让他们体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的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实验:在讲台上依次摆放一个乒乓球、热水壶、茶杯,并用布盖好,请两位乐意帮忙的同学上讲台,掀开盖布,请他们各自说出如果要同时看到这三件物体,应该从哪个方向看?如果只看到水壶和乒乓球,应该从哪个方向看?如果只看到茶杯和水壶?能不能只看到水壶而看不到乒乓球和茶杯?如何重新摆放这三个物体才能只看到水壶?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加学生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给自己探索的机会,进一步感知从不同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同时这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
2、从三个方向看几何体:
在讲台上按序分别摆放着一个长方体、四棱锥、正方体实物模型。让学生思考从不同方向可能看到什么?并回答五幅画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说明:为了让学生体会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看几何体。通过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并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画正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要让学生尽量说出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看到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在这里要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讨论,并发表意见,使他们意识到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不同。并通过交流能真正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
在这儿我设计了两个练习和一个小组活动。设计第一个练习的目的让学生体会三视图的现实意义,感受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让同学们学会识别图形;第二个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在巡视过程中遇见的当场解决;第三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已知小正方体个数的情况下会想象出各种图形,并且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学会画几何体的三视图。
5、随堂练习
教材17页习题1.6的第一题与补充的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操作完成练习,并积极发言,全班交流。
(其设计意图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合作学习的作用。思考题的设计是为下堂课的内容打好伏笔,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6、课后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给学生抒发感受的机会;其次是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做中学的收获,并整理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授课老师的一个反思机会,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对本节课的老师的“教”作一个客观和理性的思索,真正体现出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7、作业:课本17页习题1.6 第2题及做一做
四、情景问答:
以上是我对《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一节的初步设想,不当之处请领导和老师给予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