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墙与框架结构
墙与框架结构
1墙体的重量占建筑物总重量的40%~45%
2墙的造价占全部建筑造价的30%~40%.(一)墙的类型
3根据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外墙、横墙和纵墙
(二)墙体构造
墙体材料、砌筑方式和尺度
4砖墙尺度:按此砖模数的墙段尺寸有:240、370、490、620、740、870、990、1120、1240(mm)等数列,有时为节省材料可做成180mm等按1/4转后进位的墙体
砖墙的细部构造主要包括:
(1)防潮层
(2)勒脚
(3)散水和明沟:
A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应同时设置明沟和散水
B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坡度为3%~5%.降水量小于900mm的地区可只设置散水
(4)窗台:窗洞口的下部应设置窗台
(5)过梁: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
(6)圈梁:圈梁是沿外墙、内纵墙和主要横墙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内的连续封闭梁。
(7)构造柱:
a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须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b并留马牙槎,随着墙体的上升,逐段浇筑混凝土。
(8)变形缝: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它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能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
①伸缩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造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即使相邻部分也可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
2、3层时可取50~80mm;
4、5层时可取80~120mm;5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变形缝的构造较复杂,设置变形缝对建筑造价会有增加
(9)烟道与通风道
5隔墙按其构造方式可分为:轻骨架隔墙、块材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
①骨架。常用的骨架有木骨架和轻钢骨架。
(三)框架结构
6由柱、纵梁、横梁组成的框架来支承屋顶与楼板荷载的结构,叫框架结构。7框架建筑的基本特征:是由柱、梁和楼板承重,8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是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
9其缺点是: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10框架类型:按所用的材料分为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前者自重轻,施工速度快; 11钢筋混凝土纯框架:一般不宜超过10层;
12框剪结构:可用于10~25层建筑;更高的建筑采用钢框架比较适宜。
第二篇:造价师土建工程讲解:墙与框架结构
造价师土建工程讲解:墙与框架结构
墙与框架结构
(一)墙的类型
根据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外墙、横墙和纵墙;按受力不同,墙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直接承受其他构件传来荷载的墙称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只承受自重的墙称非承重墙。建筑物内部只起分隔作用的非承重墙称隔墙考试大论坛
按构造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类型。
实体墙、空体墙是一种材料构成;组合墙则是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构成的墙。墙体材料选择时,要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针,力求降低造价。
(二)墙体构造
1.砖墙构造
砖墙是用砂浆将砖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1)砖:普通砖是指孔洞率小于15%的砖,空心砖是指孔洞率大于等于15%的砖。我国普通砖尺寸为240mmXll5mmX53mm,如包括灰缝,其长、宽、厚之比为4:2:1,即一个砖长等于两个砖宽加灰缝(115X2+10),或等于四个砖厚加灰缝(53x4+9.3x3)。砖的强度用强度等级来表示,分MU7.
5、MU10、MUl5、MU20、MU30等六级。
2)砂浆。砂浆按其成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等。水泥砂浆属水硬性材料,强度高,适合砌筑处于1.http://edu.21cn.com/kcnet600/ 2.http://net.thea.cn/xzj/潮湿环境下的砌体。石灰砂浆属气硬性材料,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的建筑地面上的砌体。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膏、砂和水拌和而成,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较好,适用于砌筑地面以上的砌体。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M0.4、M1、M2.5、M5、M7.
5、M10、M15。常用砌筑砂浆是M1-M5。
(2)砖墙的组砌方式。砖墙的砌筑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上下错缝不小于60mm,避免出现垂直通缝。
实心砖墙的组砌方法。实心砖墙的组砌方式:一顺一丁式;多顺一丁;十字式;全顺式;两平一侧式。
2.实心砖墙细部构造
砖墙厚度有120mm(半砖)、240mm(一砖)、370mm(一砖半)、490mm(两砖)、620mm(两砖半)等。
(1)防潮层。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设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墙身防潮层一般有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和钢筋混凝土防潮层等。
(2)勒脚。勒脚是指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近的部分。勒脚经常采用抹水泥砂浆、水刷石,或在勒脚部位将墙体加厚,或用坚固材料来砌。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
(3)散水和明沟。散水适用于年降水量小于等于900mm的地区;明沟适用于年降水量大于900mm 的地区。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坡度为3%~5%。
(4)窗台。外窗台有砖窗台和混凝土窗台两种做法。内窗台的做法也有两种:水泥砂浆抹窗台;窗台板,对于装修要求较高的房间,一般均采用预制窗台板。外窗台外挑部分应做滴水。
(5)过梁。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他构件(楼层、屋顶等)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至窗间墙。由于砌体相互错缝咬接,过梁上的墙体在砂浆硬结后具有拱的作用,它的部分自重可以直接传给洞口两侧墙体,而不由过梁承受。
例题: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不承受[ ]传来的荷载。
A、洞口上部所有B、窗间墙部分 C、洞口上部墙体 D、洞口上部其他构件
答案;B
(6)圈梁。圈梁是沿外墙、内纵墙和主要横墙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连续封闭梁。圈梁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砖圈梁两种。钢筋砖圈梁多用于非抗震区,结合钢筋过梁沿外墙形成。钢筋混凝土圈梁其宽度一般同墙厚,对墙厚较大的墙体可做到墙厚的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尺寸为180mm、240mm。圈梁的数量与抗震设防等级和墙体的布置有关,一般情况下,1.http://edu.21cn.com/kcnet600/ 2.http://net.thea.cn/xzj/檐口和基础处必须设置,其余楼层的设置可根据结构要求采用隔层设置和层层设置。圈梁宜设在楼板标高处,尽量与楼板结构连成整体,也可设在门窗洞口上部,兼起过梁作用。当圈梁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截面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梁,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2倍,但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7)构造柱。构造柱从竖向加强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延性,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增加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须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一般在墙的某些转角部位(如建筑物四周、纵横墙相交处、楼梯间转角处等)设置,沿整个建筑高度贯通,并与圈梁、地梁现浇成一体。施工时先砌墙并留马牙槎,随着墙体的上升,逐段浇筑混凝土。要注意构造柱与周围构件的连结,根部应与基础或基础梁有良好的连结。
(8)变形缝。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其做法为: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缝内应填保温材料.2)沉降缝。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匀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
3)防震缝。地震区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 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防震缝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沿房屋全高设置。缝的宽度按建造物高度和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来确定。
变形缝的构造较复杂,设置变形缝对建筑造价会有增加,故有些大工程采取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9)烟道与通风道来源:考试大
烟道与通风道宜设于室内十字形或丁字形墙体交接处,不宜设在外墙内。
(10)垃圾道。垃圾管道要求内壁光滑。垃圾管道可设于墙内或附于墙内。
3.其他材料墙体 教材讲的其他墙体很多,要注意了解各类墙体的分类,构成,特点,适用,不适用。如压型金属板特点:轻质高强。
加气混凝土墙。有砌块、外墙板和隔墙板。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如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用在建筑物土0.00以下,或长期浸水、干湿交替部位,受化学浸蚀的环境,制品表面经常处于80。C以上的高温环境。当用外墙时,其外表面均应做饰面保护层。加气混凝土墙可作承重墙或非承重墙,设计时应进行排块设计,避免浪费。在门窗洞口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包保温块。在承重墙转角处每隔墙高1m左右放钢筋,增加抗震能力。
4、隔墙 非承重构件。分为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块材隔墙。要注意了解各类墙体的分类,构成,特点。
(三)框架结构
由柱、纵横梁组成的结构。优点:自重轻,抗震,节省材料。
钢筋混凝土纯框架不宜超过十层。框剪结构10~25层,钢框架25层以上。
剪力墙结构其刚度比原框架增大许多倍。剪力墙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只承受垂直荷载,简化了框架节点构造。框剪结构普遍用于高层建筑中。
框架--筒体结构。利用建筑物的垂直竖井集中组成封闭筒状的抗剪构件,布置在建筑物的中心,形成剪力核心。这个筒状核心,可以看成一个矗立在地面上的箱形断面悬臂梁,具有很好的刚度。
框架--筒体结构是采用密排柱与每层楼板处的较高的窗裙梁拉接而组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建造较高层的建筑物(可高达55层),而且可以在较大的楼层面积中取消柱子,增加了房间使用的灵活性。
例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 在防潮层外侧回填低渗透土壤夯实。土层宽500mm左右。
B 混凝土 材料制作的基础刚性角应在45度以内
C 圈梁:如不能连续,则在断开处上方设附加梁
D 圈梁必须连续不断
E 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
答案A B C E
第三篇: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1.主要优点:空间分配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2.缺点为: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
大。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超高层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第四篇:论文框架结构
论文框架结构引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大约2000字,一页半到两页纸)
1.1 行业实践背景
1.2 研究现状总结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文献综述(将开题报告中对应的部分按照下面的结构重新整理即可,4000字左右,三到四页)
2.1 所研究问题定义及重要性方面的论文综述
2.2 所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方面的论文综述方法论详细介绍(论文所用理论方法的内容,两到三页,4000字左右)4 实证研究(结合具体的问题和企业实际,对理论进行应用,验证该理论方法的实际效果,并结合具体对象完善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三到五页,4000-6000字左右)
4.1 企业现状
4.2 企业面临的物流问题分析
4.3 理论方法应用
4.4 应用后的效果及原因分析总结与展望(一页,500-1000字)
5.1 论文内容总结
5.2 研究展望
第五篇:《框架结构》——案例(范文模版)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5、框架结构
教学目标:
1、认识实际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2、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用三角形加强框架的方法。了解斜杠的“拉”和“推”的作用。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用具:一次性木筷、橡筋、剪刀、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问: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建筑吗?这些建筑在构造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这种骨架式构造叫框架结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框架结构。
二、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
1、谈话:你们还知道哪些框架结构的物体?这些框架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改成实体的结构会怎样?)
学生回答。(能支撑起物体,花费的材料又少)
2、提问:观察框架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猜测。
三、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⑴利用筷子捆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⑵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⑶哪一个容易变形?
⑷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框架的记录。
3、思考:⑴增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起到“拉”“推”的作用,使框架不变形)
⑵为什么巨大的框架中都有三角形?(三角形最稳定)
四、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思考:我们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呢?
2、讲述: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运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计算需要多少横杆、竖杆、斜杆?
学生画草图,计算需要多少材料。
3、提问: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4、思考:从节约材料方面考虑,哪些地方最需要斜杆,哪些地方不一定需要斜杆?
学生思考并交流。
5、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提问: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学生举例说明斜杆的加固作用。
7、比一比,哪组的正方体框架的承重最多,用的材料最少。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科版第十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五课。框架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它省材料而又能达到很高的强度。它能代替实体的柱和梁,现代高大建筑都有很坚固的框架,墙壁不用承担任何压力而用轻质剪彩,使整个建筑重量减轻。研究框架结构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去认识有关形状与结构的科学。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框架结构,引导学生认识框架结构的支撑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是研究简单框架,发现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找到加固四边形框架的方法。第三部分是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实际体验框架的作用。
按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节课的结构设计如下:首先是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动手捆两个最基本的框架进行研究,发现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找到加固四边形框架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实际体验框架的作用。
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首先通过展示台出示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和微波通讯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建筑都是骨架式的构造,从而比较直观的建立起“框架”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这些框架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框架结构的支撑作用,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在前面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强抵抗弯曲的能力并且节省材料,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回答。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什么形状的,并提问“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猜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格子大多是三角形的,根据数学知识猜测到三角形最稳定,激起学生研究框架的兴趣。
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是最基本的框架,让学生捆这样的框架进行研究,会发现三角架顶端受重力作用时,不容易变形,从而意识到三角架具有稳定性。而学生发现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就会开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加固四边形框架的方法,也进一步证明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学生加固后提出问题“增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四边形框架中斜杆的受力情况,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而知道斜杆起到“拉”“推”的作用,使框架不容易变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四边形框架中斜杆的受力情况分析较困难,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分析三角架中斜杆的受力情况,然后过渡到四边形框架,学生也就意识到框架结构是以三角架为基本构造的。
在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时,首先让学生画草图,运用数学知识计算需要多少材料,再考虑节约材料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又让学生实际体验框架的作用。学生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思考“每一根斜杆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再次加深印象。最后进行框架的承重比赛,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体验到框架的“巨大的力量”。
当然,由于教材改版的原因,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框架具有最稳定的特点,学习的难度不大,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另外学生受已有知识的影响,对斜杆作用的分析比较困难,没有突破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