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油地质试题答案A卷
采油地质试题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采油速度:指油田年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2、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
3、孔隙度:指岩样中孔隙体积与岩样体积的百分比。
4、生产压差:指油层静压与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流动压力之差。
5、油补距: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是指四通上法兰面至补心上平面的距离;不带四通的采油树是指油管挂平面至补心上平面的距离。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2分)
1注入水水质是否达标的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含铁≤0.5mg/L,二是机械杂质 ≤2 mg/L。
2、按照油水井资料录取标准,油井每3-5天单量一次,措施井、上修井、新投产井及产量不正常的油井,要加密单量直至弄清原因或产量正常为止。
3、4.抽油机井关井后,经过一段时间,油套环空液面稳定在某一深度,此时的液面叫静液面 5油田开发以前,整个均衡受压状态,这时油层各处的压力称为 原始地层压力;油层开采一段时间后,关井恢复到压力稳定所测的地油层处于层压力称为 目前地层 压力。
7.地饱压差越小,地层弹性能量越 小,如果油田在地饱压差很小的状况下开发,随着地饱压差的不断下降,原油粘度会逐渐增大,油层生产能力下降,油田开发效果变 差。
8.保持一定的(沉没度)可以防止抽油泵受气体影响或抽空,有利于提高泵效。9.10.、抽油杆上部断脱和双凡尔严重漏失在示功图上的主要区别是载荷大小不同。
三、计算题(20分,每小题5分)
1、累积产油量903.4×104
2000年采出程度= ──────── =─────────×100%
地质储量3648.5×104
=24.76%
累积产油量(903.4+24.7)×104
2001年采出程度= ─────── =─────────────×100% 4地质储量3648.5×10
=25.44%
92.19-91.34
2001年含水上升率= ────────────×100%
24.7/3648.5×100%
=1.25%
2、日产油=35-35×33%=23 t
Q实35
泵效= ────×100% =────────────────────────×100 %
2Q理3.14×0.056/4×1440×9×3×0.9
=40.7%
3、采油指数=(53.5-53.5×30%)/(11-7.5)=10.7t/d.MPa
采液指数=53.5/(11-7.5)=15.29t/d.MPa
3气油比=2150/(53.5-53.5×30%)=57.4m/t
备注:单位不正确扣2分4、44累积产油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3648.5×10×25.44%=928.1×10t
四、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注水开发油田的三大矛盾是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平面矛盾。
1五里湾油田主要以长62的层内矛盾为主;盘古梁长6以长62层内矛盾最为突出,个别区域
2212还有长61与长62的层间矛盾存在;虎狼峁主要是61与长62、长62的层间矛盾为主,其次是油藏各部位之间的平面矛盾也比较突出;吴旗长4+5油藏主要为长4+52层内矛盾。解决方法:分层注水,化堵调剖。
2、3、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中个别油层过早见水的现象。油井个别油层过早见水的原因是由于各个油层的物理性质不同所引起的。水在渗透性差的油层中移动得慢,而在渗透性好的油层中移动得快,结果造成高渗透油层的单层突进,单层突进会造成水串和产量下降。
4.答:在分层注水条件下,如果注采平衡,水线推进较均匀,压力和产量多呈缓慢上升或稳定。在笼统注水条件下,高渗透层或厚度大的油层吸水量大,能量补充快,与水井连通性好的油井先见效。地层压力明显上升,流压或动液面上升,产量增加
5.什么叫动态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动态分析?
答:动态分析是指通过大量的油、水井第一性资料,认识油层中油、气、水运动规律的工作。因为油藏投入开发后,油藏内部诸因素都在发生变化:油气储量的变化,地层压力的变化,驱油能力的变化和油气水分布规律的变化,动态分析就是研究这些变化,找出各种变化原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的影响。通过解释现象,认识本质,发现规律,解决生产问题。提出调整措施,挖掘生产潜力,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油藏动态分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对注采平衡和能量保持状况的分析。(2)、对油水效果的评价分析。(3)、对储量利用程度和油水分布状况的分析。(4)、对含水上升率和产液量增长情况的分析。(5)、对主要增产措施的效果分析。
通过分析,对油藏注采系统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找出影响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注入水波及系数的主要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和采收率。
井组动态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动态分析所需资料有哪些?
答:它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周围油井和注水井,研究分析以下问题:
(1)、分层注采平衡、分层压力、分层水线推进情况。(2)、分析注水是否见效,生产是上升、下降还是稳定。(3)、分析各油井、各小层产量、压力、含水变化的情况和原因。(4)、分析本井组与周围油井、注水井的关系。
通过分析,提出对井组进行合理的动态配产配注,把调整措施落实到井、落实到层上,力求
收到好的效果。
动态分析所需的资料有三类:
(1)、油田地质资料,包括如下六项:
A、油田构造图、小层平面图、分层岩相图、油层剖面图、连通图和钻井测井图。
B、油层物理性质,即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原始地层压力、油层温度和泥质含量等等。
C、油、气、水流体性质,即密度、粘度、含蜡、含硫、凝固点;天然气组分;地层水矿化度,氯离子含量;高压物性资料。
D、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
E、油层有效厚度。
F、有关油层连通性和非均质性的资料。
(2)、油水井生产动态资料,包括油、气、水产量、压力、井口及井下温度、动液面、含水、气油比、注水量、吸水剖面、产油剖面和含砂等。这些资料要整理、加工、编会成曲线。
(3)、工程情况,包括钻井、固井、井身结构、井筒状况、地面流程等。
1.见水层位—注入水沿着油层向油井推进,当油井中某一层含水后,这个层位就是见水层位
2.地饱压差—指目前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
3.存水率—是反映注水能量利用、评价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它的变化与注水量多少、含水率高低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油田注入水地下存水量与累积注水量之比称为存水率。
4.累积亏空体积—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5.地层系数----(mD.m)地层有效厚度H(m)与有效渗透率K(mD)的乘积。该系数可以用来判定注水井各层位注入量。
6.平面突进系数: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注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
7.流饱压差-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自然递减率=(上年度同期老井产量-(本年度老井产量-老井措施增产量))/上年度同期老井产量×100%
综合递减率=(上年度同期老井产量-本年度老井产量)/上年度同期老井产量×100% 总递减率=(上年度总产量-本年度总产量)/上年度总产量×100%
第二篇:采油地质试题B
采油地质考试题B卷
(100分题,60分钟)
一、名词解释(20分)
1、采出程度
2、存水率
3、渗透率
4、地层系数
5、人工井底
二、填空题(20分)
1、注入水水质是否达标的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含铁,二是机械杂质。
2、按照油水井资料录取标准,采油井正常情况下每天取样一次,含水波动超出范围或新井、措施井要取样,取样时首先要,然后分次取完。
3、岩芯观察是进行油田动态分析、方案制定所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环节,在岩芯含油性描述中,系列对比分为级,点滴试验分为级,这是判断岩芯含油性的重要指标。
4、油气运移的动力因素有。
5、单层突进系数是指,其值越大,表明。
6、河流相的二元结构是指。
7、孔隙结构是指,有效孔隙度是指。
8、微电极测井曲线主要用来区分,声速测井主要是用来确定油层。
9、抽油机井关井后,经过一段时间,油套环空液面稳定在某一深度,此时的液面叫。
10、油田开发以前,整个油层处于均衡受压状态,这时油层各处的压力称为压力;油层开采一段时间后,关井恢复到压力稳定所测的地层压力称为压力。
三、计算题(20分)
1、某区块2000年12月日产油水平295t,标定日产油水平305t,2001年井口产油113500t,其中新井井口产油4400t,老井措施井口年增油1100t,2001年原油计量误差+4.5%,试计算2001年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
2、某注水开发区块,182天产油2.5×104t,产水3.6×104m3,平均日注水345m3,原油体积系数1.2,相对密度0.86,求注采比,该注采比能说明什么问题?
3、某井地质储量15×104t,到2001年末累积产油2×104t,2001年12月含水18.1%,02年12月含水上升到25.3 %,02年平均综合含水24%,02年采油速度2.1%,地层压力10.5MPa,流压2.1MPa,试计算平均日产油水平、采油指数、含水上升率、采出程度。
4、某井下Φ38mm泵,冲程2.5m,冲次6次/min,日产油6.0t,日产水2.3m3,原油相对密度0.85,求泵效、综合含水。
四、简答题(20分)
1、引起注水开发油田三大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你所管理的油田在目前开发阶段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
2、为什么说三角洲沉积具备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
3、碎屑岩胶结类型的那几种?影响孔隙度的因素有那些?
4、简述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你认为你所管理的油藏目前井网是否适用?为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根据你所学专业,结合一年来工作实际,谈谈实习收获和体会,及对油藏管理的认识。
第三篇:述职报告采油地质
述 职 报 告
***
****年*月*日
自1999年12月任助理工程师以来,已在开发地质研究所生产室监测管理岗工作近4年了,我的工作述职如下:
几年来,我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努力进取。业务上和思想上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学习,管理上同同事们不断开拓创新,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机制及监测新技术,使我厂的监测管理工作井然有序,为油田开发提供有力的资料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加强监测管理,努力提高监测管理水平。
1、加强制度建设,为管理提供保障。不断完善监测管理制度,使我厂的监测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网络化、系统化、制度化管理。先后完善了《采油五厂油田动态监测管理制度》、《环空井测试管理制度》、《内部测试实施、结算细则说明》、《监测项目承包考核办法》、《监测资料的录取、验收规定》、《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现场环保要求》等。为提高监测工作运作效率,制定了《采油五厂内、外部监测测试项目运作规程》。
2、严细运作,科学创新,监测管理工作井然有序。为解决监测成本逐年增加的问题,2001年组织开展<<降低监测运作成本>> QC活动,因效益突出获奖;2002年,提出解决吸水剖面测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办法,并加以改进,使注水井测剖污水污染得以改善,确保吸水剖面测试正常进行;规范细化了《采油五厂内外部监测运作规程》,使我厂监测测试工作效率大提高。
二、负责编制全厂内、外部油藏监测方案及日常组织运作,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及监测资料的录取工作,协调组织监测方案的实施。和同事们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在监测射孔工作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较好地组织完成了我厂每年各项内外部监测及射孔工作量任务。
三、积极推广应用监测、测试新技术、新方法,为油田开发提供有力的资料依据和技术支撑。2003年监测工作中有两项目局级科技推广项目,组织开展《燃气式超正压射孔技术在胡庆油田的推广应用》及《高精度C/O测井技术在胡状油田的应用与研究》。
1、近年来为,加强老区新钻井剩余油饱和度的监测力度,先后开展了中子寿测井,硼中水找窜技术、高精度C/O测井、裸眼井复电阻率测井、PND-S脉冲中子能谱等测井新技术,加强对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分析认识,指导措施方案实施。
2、2000-2003年进一步在油田开展老井井斜复测技术,为认识油藏地质构造,指导油田开发,起到重要作用。技术材料 <<陀螺仪井斜测井技术在胡庆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一文,选为中石化2002年1月监测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3、2002-2003年,为解决常规射孔技术在低压低渗油藏应用上效果不好,容易对油气层造成二次损害问题。引入燃气式超正压射孔技术,在胡庆油田中低渗和低压油气层应用23井次,累计增油6055吨,创效728万元,投入产出比1:6.19。
4、为解决电泵井井下资料录取难的问题,2000年在胡庆油田组织实施电泵井不停产试井工艺16口,节约作业施工费用90万元。
通过对油藏监测规律研究,提高监测开发效果。
五、编制监测月报和监测公报,做好监测资料的应用分析工作。做好每月监测费用的预算、结算工作,编制月度费用分析报告和月度监测工作量计划。加强监测测试资料的质量验收,搞好监测测试考核,每月组织各矿与测试队召开一次监测测试质量及成本分析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量完成情况及成本超支节约原因。
六、思想和学习情况
思想上始终保持积极上进,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参加厂里和所里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团结同事,认真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学习。
通过学习党的第十六大,深刻地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含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时刻通过阅读报纸和收看电视,充实自己的政治头脑,并时刻保持清醒。在世界局部地区局势动荡的情况下,祖国顶住了各种压力,保持了稳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了解祖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一系列可喜的事,更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更感到祖国的伟大。鼓舞和激励着自己,作为华夏儿女的一分子,我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踏实工作,刻苦钻研,为油田开发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油田的开发,对监测管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监测技术、方法也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还需要加倍努力学习和锻炼。
第四篇:采油地质工八月份学习材料
培训时间:2006年8月16日14:30-16:30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
教材:《采油地质工》下册
一、选择题:(第31页1-15题)
1、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支架状接触,这种胶结称为(A)胶结。
A孔隙B基底C点状D接触
2、基底胶结,孔隙率(D)。
A没有B中等C很高D很低
3、储层定向分布及内容各种属性都在极不均匀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的(B)。
A均质性B物性C特性D非均质性
4、孔隙非均质性主要指(B)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包括砂体孔隙、吼道大小及其均匀程度,孔隙吼道的配置关系和连通程度。
A直观B微观C宏观D地下
5、研究地层或岩石的(A)关系就能够重建地壳运动的历史。
A接触B岩性C环境D沉积
6、下面不属于地层或岩石的接触关系的是(D)接触。
A整合B假整合C角度不整合D沉积
7、整合接触地层的产状一致,其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上(D)。
A有地壳运动B没有沉积C有间断D没有间断
8、地层沉积中(A)表明该地层是在地壳运动中处于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的沉积背景中,但仍为沉积环境。
A整合B假整合C不整合D平行不整合9、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其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突变,沉积作用上有(B),接触处有剥蚀面,剥蚀面与上、下地层平行的接触关系为假整合接触。
A连续B间断C未遭受剥蚀D持续上升
10、假整合接触表示老地层形成后,地壳曾明显地均衡上升,老地层遭受剥蚀,接着地壳又均衡下降,在剥蚀面上重新接受沉积形成(B)地层。
A老B新C厚D薄
11、不整合接触表示在老地层形成以后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老地层(A)并遭受剥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并地剥蚀面上接受沉积,形成新地层。
A褶皱隆起B起伏C水平倾斜D露出水面
12、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其岩石性质与古老生物演化突变,沉积作用上有间断,新老地层间有广泛的剥蚀面,剥蚀面上常堆积有底砾岩,剥蚀面与上覆地层平行,但披盖在不同的下伏地层之上的接触关系称(C)接触。
A整合B假整合C角度不整合D平行不整合13、侵入接触的产要标志是侵入体与其围岩的接触带有接触(A)现象,侵入体边缘常有捕虏体,侵入体与其围岩石的界线常常不很规则等。
A变质B量变C渐变D剥蚀
14、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关系,说明侵入体的年龄(D)其直接上覆岩层年龄,而且在侵入体形成的时期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A小于等于B等于C小于D大于
15、古潜山本身与其上面的披覆层呈(A)接触。
A不整合B整合C连续D侵入
二、判断题:(48页1-15题)
(×)
1、孔隙胶结的孔隙度小于基底胶结的孔隙率。
(∨)
2、在几种胶结类型中,接触胶结孔隙率最高。
(×)
3、层间非均质性包括砂体成因单元的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和非均质程度以及渗透率的方向性。
(∨)
4、层内非均质性包括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透段位置、层内不连续薄泥层的分布频率和大小,以及其他的渗透隔层、全层规模的水平、垂直渗透率的比值等。
(×)
5、地壳运动自地壳形成以来也有过停歇,所以就造成新老地层之间具有剥蚀面。(∨)
6、在研究地层的接触关系时必须注意将剥蚀面与断层面区分开来。
(×)
7、整合接触虽然有时地壳持续上升,遭受剥蚀,仍为沉积环境。
(×)
8、整合接触是在沉积盆地内断续形成的。
(×)
9、假整合接触又称角度不整合接触。
(∨)
10、假整合接触沉积面间的砾石来源于下伏岩层,称底砾岩。
(∨)
11、不整合接触又称角度不整合接触。
(∨)
12、剥蚀面也称为沉积断面。
(∨)
13、侵入接触的主要标志是侵入体与其围岩的接触带有接触变质现象。
(∨)
14、侵入体的年代恒早被侵入的围岩。
(∨)
15、古潜山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山头,被后期沉积的地层覆盖起来,潜伏在地下,现在不能看到它,故称为古潜山。
培训时间:2006年8月24日14:20-16:20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
培训教材:《采油地质工》下册
一、选择题:(32页16-30题)
1、上边的披覆层呈(D)接触。
A砂岩B剥蚀面C渗透D非渗透
2、由于出露地表的岩石抗风化能力不同,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就在古地形上形成高低起伏的残丘山头;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被风化剥蚀成洼地。这些残丘山头被埋藏起来形成 的古潜山称为(B)型古潜山。
A残丘B侵蚀残丘C侵蚀D构造运动
3、运动着的石油和天然气如果遇到阻止其继续运移的遮挡物,则停止运动,并在遮挡物附
近聚集形成(B)。
A油气田B油气藏C圈闭D储油构造
4、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体,称为(C)
A油气田B遮挡物C圈闭D储油构造
5、够储集油气并且油气在其中能够流动的岩层,称为(B)。
A油气田B储集层C圈闭D储油构造
6、盖在储集层之上的、能够阻止油气散失的、致密不渗透的岩层称(D)。
A生油层B储集层C遮挡物D盖层
7、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A)圈闭。
A构造B断层C地层D岩性
8、能控制(B)形成的决定因素是沉积条件的改变。
A断层圈闭B地层圈闭C岩性圈闭D构造圈闭
9、圈闭实际容量的大小主要由圈闭的最大(D)来度量。
A有效厚度B有效面积C、体积D有效容积
10、在背斜圈闭中,流体充满圈闭后开始溢出的位置,称这该圈闭的(D)。
A闭合高度B高度C构造D面积
11、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D),称为该圈闭的闭合面积。
A体积B高度C构造D面积
12、背斜油气藏中,油气藏高度是指油气藏从顶点到油-水界面的(A)。
A垂直距离B水平距离C距离D高度
13、背斜油气藏中,含油边缘所圈闭的面积称为(A)面积,气顶边缘所圈闭的面积称为含油气面积,若为油气藏,则含油边缘所圈闭的面积称为含油气面积。
A含油B含气C含水D圈闭
14、刚性水压驱动油藏必须是油水层连通(C),水层有露头,水的供应非常活跃,它的压力高于饱合压力,流量大。
A一般B不好C好D差
15、驱动类型中(A)水压驱动油藏,采收率是最高的,可能达到45%-60%。
A刚性B弹性C溶解性D露头性
二、选择题:(48页16-30题)
(×)
1、古潜山本身在被新沉积的地层覆盖前遭受风化剥蚀,岩石变得疏松,孔隙裂缝发
育,具备了储集油气的空间,是良好的储集圈闭。
(∨)
2、油气藏本身就是圈闭,但是圈闭不一定是油气藏。
(×)
3、盐岩、石膏多与碎屑岩储集层共存。
(×)
4、组成圈闭的三个要素是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
(∨)
5、遮挡物可以是盖层本身的弯曲变形,也可是断层、岩性变化等物体。
(×)
6、岩性圈闭形成的条件是:地壳升降运动引起地层超覆、沉积间断、风化剥蚀等,从而形成地层角度不整合、地层超覆不整合等,其上部为不渗透地层覆盖即构成地层圈闭。
(∨)
7、背斜圈闭、断层圈闭是构造运动形成的重要的构造圈闭。
(∨)
8、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取决于闭合面积、闭高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
等参数。
(×)
9、闭合高度越小,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也越大。
(∨)
10、背斜油气藏中,油和水的内部分界线也就是油――水界面与储油层底面的交线,称为含油边缘。
(∨)
11、背斜油气藏中,在含油边缘界线之外没有油,只有水。
(×)
12、刚性水压驱动油藏,采出量和水的侵入量不等。
(∨)
13、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油层压力保持不变,产量也保持不变,气油比不变,具有这
种条件的油藏叫刚性水压驱动和底水驱动两种。
(∨)
14、按油藏内油和水的关系可分为边水驱动和底水驱动。
(×)
15、对于一般不驱动油藏来说,油层渗透性好的称不活跃水驱,油层渗透性不好的称为活跃水驱。
第五篇:采油地质工高级新
一.古潜山构造分几种类型
1、断块型古潜山2.褶皱型古潜山3.侵蚀残丘型古潜山
二.什么是古潜山构造
古潜山是埋藏在时代较新的地层中的一定历史时期的潜山,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山头被后期沉积的地层覆盖起来,潜伏在地下,现在不能看到它,故称为古潜山。
三.计算圈闭的有效容积与那些参数有关?1.闭合面积2.高度或储集层的有效厚度3.有效空隙度等。
四、陆相沉积环境的特征有那些?(1)、生物特征:主要是陆上生物、陆上植物化石。(2)岩石特征:以发育碎屑岩和粘土岩为主,化学生物成因沉积物少见,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和云母为主。(3)结构和构造特征:陆源碎屑物的粒度一般较粗,磨圆度不好,分选差。(4)沉积物的颜色:以红色调占相当比例为特征。(5)岩石成分:以复矿物为主。(6)沉积物横向特征:横向变化大,地层对比较难。
五、什么是陆相沉积?陆相沉积的沉积区和物源区分别指什么?
1.陆地沉积是指陆地环境上形成的沉积体.2、陆相沉积的沉积区在大陆上相对较低的地方,如湖泊、河流。
3、陆相沉积区的物源区在那些相对较高的地区,如山脉、高地等,也称为沉积区的物质供给区活侵蚀区。
六、陆相沉积环境主要包括那些?
1、冰川环境
2、沙漠环境
3、冲积扇环境
4、河流环境5湖泊环境和沼泽等。
七、泻湖湘的地带及状态:
1、泻湖相位于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海湾区域
2、由于砂坝、砂洲、堤岛等离岸沉积的发育,八海湾与海洋完全隔开或基本离开,形成一个封闭或基本封闭的湖盆状态。泻湖相分:
3、淡化泻湖5咸化泻湖
5、沼泽化泻湖三个亚相。
八、什么是沼泽化泻湘湖?沉积特征如何?
1、沼泽化泻湖想通常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由滨海平原区的淡化泻湖逐渐淤积而成。
2、泻湖发展的后期与广海隔绝,水流不通,植物丛生,植物遗体就地掩埋,形成泥炭沼泽,称为沼泽化泻湘湖。沉积特征:3沼泽化泻湖相沉积物以
粘土岩为主,还有粉砂岩,砂岩和石灰岩等
5、沼泽化泻湖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含有煤层,可形成储量很大的近海煤田。
九、什么是三次采油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2改变油藏中残油的排油机理
3、强制采出残余油的方法与技术称三次采油。常用的主要有:4物理方法5化学方法6生物方法7综合方法。
十、目前三次采油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哪些?
1、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
2、碱性水驱油
3、三元复合驱油4微生物驱油
5、混相驱油6热沥驱油7聚合物驱油。
十一、什么是油井堵水? 1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注水水沿高渗透层段突进造成油层局部高含水,为了消除或者减少水淹对油层的危害采取封堵出水层位的井下工艺措施,统称为油井堵水2油井堵水分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两种。
十二、油井堵水的作用有哪些? 1控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注入水利用率2减缓油层层间矛盾3扩大水驱波及面积,改善堵水区的平面水驱效果。
十三、确定抽油机井间歇工作制度的方法有哪些? 1示功图法2观察法3液面法4在现场工作中,可采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方法以互相印证。
十四、简述抽油机井间歇工作制度原则? 1油井出砂严重时,停止使用间歇抽油,以免造成砂卡;2间歇井日产量应不低于正常井日产量,负责应恢复连续生产3重视间歇井套管气的管理。
十五、油层及原油物性对抽油机泵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油层出砂2原油中含气体3原油中含硫4原油粘度大5原油中含有腐蚀性的水和气体。
十六、抽油机的机械设备和井下工具对泵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抽油机按装质量;2制造稠油泵的材质质量3抽油泵的组装质量4下泵施工作业质量等都会对泵造成影响。
十七、计算增产或增注措施时,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1油水井措施作业前长期不能生产的,作业后的产量(注水量)全部作为增产量或增注量,并从作业开井起算到年底为止
2、油气水井作业前有产量(注水量)时,应将措施作业后稳定的日产量(注)量与措施作业前正常生产时的月平均日产(注)量对比,将增加的部分作为增产(注)量,计算到与措施前月平均日产(注)量相同为止,到年底仍有效的应计算到年底为止,3、措施作业中如有注入井内的自用油,应将其扣除后再计算产量。
十八、什么是累计累产累注量?
累积增产(注)量:
1、境产(注)措施后获得的当年累积增产(注)量
2、分为单井累积增产(注)量:指该井施工后至年底为止的总增产(注)量
3、措施累积增产(注)量指所有措施井到年底为止的总增产(注)量。
十九、聚合物驱的动态变化特征有哪些?
1油井流压下降,含大幅度下降,产油量明显增加,产液能力下降;2注入井注入压力升高,注入能力下降;3采出液聚合物浓度逐渐增加;4聚合物驱见效时间于聚合物突破时间存在一定差异;5油井见效后,含水下降到最低点时,稳定时间不同;6改善了吸水、产液剖面,增加了吸水厚度及新的出油剖面。
二十、聚合物驱动态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1采出状况分析:包括产液量含水率、产液指数、产液剖面、聚合物突破时间及产出液聚合物浓度的变化。2注入状况分析:包括注入压力、注入量、注入聚合物浓度、注入粘度、注入速度、注采比、吸水能力及吸水剖面的变化。3各种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包括IRP曲线、驱替特征曲线、霍尔曲线等。
二十一、水驱注采井组注水有哪些反映? 1注水效果较好油井产量、油层压力稳定或者上升;含水上升比较缓慢。2注水见效;油井产量、油层压力稳定或缓慢下降含水呈上升趋势。3注水未见效:油井产量、油层压力下降明显;汽油比明显上升;油井很快见水而且含水上升速度快;如产油量下降幅度大,则必然存在注水井注水不合理的现象。
二十二、井组含水状况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1通过定期综合含水变化的分析,与油藏所处开发阶段含水上升规律对比,分析综合含水上升是否正常,2如果不符合规律,上升过快,则应根据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和采油井采液剖面资料,结合各层的油层物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3查找出原因4制定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措施。
二十三、油田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压力监测2分流量监测3剩余有分布监测4井下技术状况监测5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监测。
二十四、油井压力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1流动压力2地层静止压力3压力恢复曲线。
二十五、什么是油井产液剖面?应测哪些参数? 1油井产液剖面指在油井正常生产的条件下,测得的各生产层或层段的产出流体量。所测参数有2分层产液量3含水率4含气率5井内温度变化6压力7流体的平均密度。
二十六、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流量测井方法有哪两种?其测井原理是什么?
应用最普遍的流量测井方法有1涡轮流量计测井2放射性示踪井测井。测井原理:3涡轮流量计是利用被测流体的流动使涡轮转动,通过测量转速求出流量4放射性示踪测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坐标记物,通过测量标记物的移动速度或浓度分布,求出井内流体的流量或相对流量。
二十七、推行质量全面管理的目的在于培养什么样的素质?
1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素质2养成重视计划的素质3养成重视过程的素质4养成善于抓关键的素质5养成动员全员参加的素质。
二十八、全面管理的基本工作是什么?
1标准化工作2计量工作3质量教育工作4质量责任制。
二十九、全面管理点基本特点是什么?
全面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2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的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4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质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5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不断的寻求改进机会,按照PDCA的科学程序持续的循环改进。
三
十、影响质量因素有哪些?
1物质因素2人为因素3技术因素4组织管理因素5企业内部因素6企业外部因素7主观因素8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