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宵节
元宵节赏灯活动
一、活动背景: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小记者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小记者风采,让小记者欢度一个温馨、愉悦的元宵节,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特此组织此次活动。
二、活动意义、目的、目标
意义:广泛开展适合未成年人参与活动,着力培养未成年人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目的:
(一)让茶城的小主人们感受节日热闹、欢腾的气氛,体验茶城浓烈独特的地域文化.(二)高级班同学应在节日氛围下,应用所学知识,按照栏目小组的要求尝试完成节目录制。
(三)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目标:快乐采访,有序采访,安全采访!围绕元宵节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活动时间:2014年2月14日晚7:00—8:30
四、活动地点:普洱市梅子湖公园
五、活动安排:
1、从所有小记者分别介绍各灯展的大体图形和他所代表的意义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2、小记者先由带队老师带领大家观赏一遍灯展,观看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选择一处自己最中意的灯展,通过大胆合理地想象、创作,为茶城人民解说2014的灯展盛会。
3、在解说完灯展后小记者还可对市民进行一些有关元宵节的采访。
六、参加人员:高级班10名小记者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活动中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礼节等可能影响小记者形象的问题,禁止有损小记者形象的情况发生。
2、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活动期间,所有学员须听从各组长及带队老师的安排,不得出现私自走出队伍买零食、观赏其他活动等无视组织纪律的行为。
3、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全程摄影,各带队老师负责好现场秩序。
第二篇:元宵节(模版)
元宵节
什么是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各地习俗
张灯结彩、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祭门祭户、逐鼠、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
经典名人
1、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的人。
2、汉明帝: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3、汉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
4、东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5、杨素:破镜终重圆,成人之美的人。
6、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
7、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
8、朱元璋:狂杀一条街,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
9、贾似道: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
10、袁世凯:害怕袁消,将元宵节两易其名的人。
民间歌谣
闽南歌谣《元宵月正圆》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舍,叶落归根是正理。
第三篇:元宵节
我的节日情结
我最喜欢的节日便是元宵节,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可以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吃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之后汉文帝时期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记得在我四年级的一次元宵节,我打算做一个五棱形的灯笼。我找了几根爷爷以前做风筝时用的竹签,这种竹签既轻便又结实。我先把竹签截成大约边长为15厘米的小段,然后再用它们做出边长大约是15厘米的五边形作为灯笼的上底和下底。我又用五根长度大约为25厘米的竹签将上底和下底连接起来。这样,灯笼的骨架就成型了。但是它东倒西歪,就是固定不住,正当我抓耳挠腮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课上学过的知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于是,我把每个面上的长方形都用线把对角线连接起来,形成了两个三角形。这样,长方形就固定住了,骨架也正了,也能立住了。骨架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我开始糊灯笼的表面,传统的灯笼都是以红色为主的,而我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灯笼,于是,我找来了五种不同颜色的纸分别用胶水贴在五个面上。我又分别在五个面上装饰了对联、窗花、谜语、诗词、剪纸等,灯笼就变得
有模有样的了。看着自己做的灯笼我心里美滋滋的!挂在家门口,总有一种成就感。元宵节真是一个家家户户都开心、喜庆的节日啊!我爱你元宵节!
第四篇: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来了!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春节活动的一个高潮,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过完了。在古代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现在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民间有逛灯会、社火表演、喝酒、猜谜、放烟花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所以呢,元宵节是一个“眼睛”的节日,但同时也是一个“嘴巴”的节日。
我们这儿不是什么古城,没有什么庙会,也没有灯会,我们有的就是县政府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放烟花活动。放烟花的地点就定在县政府门前。大约七点左右。
我们赶去看烟花时已经有一些的晚了,花炮已经开始燃放。那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我们先是看到无数个孔明灯升上天空,我连忙许愿。还没来得及闭上眼睛,只听一声巨响,烟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丽的火花,同时掉下来一个个“降落伞”,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有的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又象花朵一样绽放开来,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了。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像数十条金色的银蛇,扭动着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
我们被罩在五彩斑斓的烟花下面,有一种仙女飞天的感觉;又象是若大的空间,只有我自己在遨游神州。
欣赏烟花之余,“吃”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赏完烟花,我们也要回家吃汤圆了!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第二小学四年级:孙野萌
第五篇:元宵节
其乐融融元宵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焰火。我拿着一个最大的“金椰子”礼花,用香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今天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乐。我梦想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