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不沉没 读后感
《永不沉没》读后感
“泰坦尼克号”的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泰坦”。泰坦向代表神秘自然力量的宙斯神挑战,结果失败,被打入了比十八层地狱还深多少倍的大西洋底。因而有人说,“泰坦尼克号”这个名字不吉利,开始就预示了悲剧结局。
但这艘巨轮和神话中的泰坦不同的是,它沉没在海底的只是那些铁板、铆钉和人的肉体,它的灵魂没有被征服。或者说,“泰坦尼克号”和1,500多条生命沉下去了,但人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人类文明,仍然存在,而且“永不会沉没”。
八位音乐家在最后的时刻一直沉著平静地演奏乐曲,那飞翔的音符,体现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凶恶低头的人类尊严和高贵。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到的:“人,不是生来就可以被打败的。你可以打败他的肉体,但征服不了他的灵魂。那些追逐的鲨鱼可以把那个老渔夫船上拖著的那条大鱼啃噬得只剩下骨头,但啃噬不掉这个水手不可战胜的精神,这是人的灵魂和意志熔铸的火焰,整个大海也无法把它熄灭。”直到9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还是惊叹,那些“泰坦尼克号”的乐手和船员,在面对即将灭顶的海水,面对汹涌而至的死亡,怎么能有那么巨大的勇气,不奔不逃,坚守职责;怎么能有那样高尚的人道情操,把救生艇让给孩子和妇女,把最后的时刻留给自己。事后的统计,船员有76%遇难,这个死亡比例超过了船上头等舱、二等舱和三等舱所有房舱的乘客死亡比例。船员在船上,比乘客更有条件逃生,但他们却把机会给了别人,把无望留给了自己。而且不是一个船员、两个水手这样做,而是全部900多名船员、服务员、烧火员以至厨师都是这样选择的;这么大的一个群体,能做到如此这般,今天看来,像那条巨船神秘地沉下去一样,这种永远高扬水面的人的精神,简直是个奇迹!
据后来的调查,当时只有六号和二号救生艇有船员跳了进去,但马上被那里负责的官员发现,叫他们出来,他们没说什么,便服从命令回到甲板上。
《永不沉没》一书的作者丹尼.阿兰巴特勒对此感叹道:“这是因为他们生下来就被教育这样的理想:责任比其他的考虑更重要,责任和纪律性是同义词,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几小时中,这种责任和纪律的理想,被证明是难以被侵蚀的最有力量的气质。”
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消防员法尔曼.卡维尔在感到自己可能离开得早了一点的时候,又回到四号锅炉室,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锅炉工困在那里;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信号员罗恩一直在甲板上发射信号弹,摇动摩斯信号灯,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没有希望;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划浆员的锅炉工亨明,把这个机会给了别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到最后的时刻还在放卸帆布小艇;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报务员菲利普斯和布赖德在报务室坚守到最后一分钟,船长史密斯告诉他们可以弃船了,他们仍然不走,继续敲击键盘,敲击著生命终结的秒数,发送电讯和最后的希望;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总工程师贝尔和全部的工程师一直埋头苦干在机房,即使知道他们已没有时间登上甲板,失去任何逃生的机会;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乐队领班亨利.哈特利和其他的乐手演奏著轻快的爵士乐和庄严的宗教圣歌“上帝和我们同在”,直到海水把他们的生命和歌声一起带到大西洋底……
这一切,仅仅用一句“勇敢”是无法全部解释的。西谚有云:“即使是一个英雄,在绝境中也会变成懦夫。”但“泰坦尼克号”却把无数普通人变成了英雄!责任意识举起了人的价值、人的高贵、人的美丽。
当“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回到纽约时,大家讨论谁生还、谁遇难了,由于幸存的女人孩子远比男人多,人们都认为是海上规则“妇孺优先”这一神话的胜利。但泰坦尼克号所属的“白星轮船公司”对媒体表示:没有所谓的“海上规则”要求男人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他们那么做了只能说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照,这不管在陆地还是在海上都是一样的。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不是任何规章制度、航海规矩可以要求达到的。他们坚守住的是古老却永远年轻的人类价值。
当时,亿万富翁约翰.雅各布.阿斯德问负责救生艇的官员,他可否陪同正怀著身孕的妻子马德琳上艇,那个船员说了一句“妇孺先上”之后,他就像一个真正的绅士一样,回到甲板,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轮船沉没,船上倒下的大烟囱把他砸进大西洋中。阿斯德当时已有资产8千7百多万美元,加上他那些发明专利,身价达一亿美元以上,是“泰坦尼克号”上唯一的亿万富翁,也是全世界最富的人之一,他的资产,可以建造11艘“泰坦尼克号”巨轮。
据史家的撰述,在“泰坦尼克号”要沉没之际,阿斯德搀扶著马德琳到了四号救生艇旁边,对船员解释说,他妻子身体很弱,可不可以和她一起上艇照顾一下。船员回答说:“不行,先生,除非所有女士都先上了艇,否则不许男子上。”阿斯德没有多说一句话,脱下手套抛给了妻子,然后就退到甲板上,目送著五个月身孕的年轻妻子上了小艇。当小艇飘飘悠悠地向远方划走时,他站在甲板上,点燃了一支雪茄。幸存的船上理发师奥古斯特.韦科曼后来回忆,当时他曾和阿斯德先生在甲板上呆了一会儿,他们聊的都是只有在理发椅上才谈的小事情。临别时,韦科曼问阿斯德:“你是不是介意我和你握个手?”阿斯德说:“我很高兴。”这是乘客们听到的这个亿万富翁的最后一句话。
“泰坦尼克号”船长史密斯和几乎所有船上的富豪都有著很好的个人关系,很多也是他的好朋友,包括阿斯德。但阿斯德根本没有去找史密斯船长走走“后门”,通融一下,让他上艇。如果他去找船长,也有充分的理由,他的妻子正怀著五个月的身孕。但阿斯德没有这样做,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想到应该这样做,那是一个没有“后门”观念的时代,是一个讲究君子风度,做真正男人的时代。
几天之后,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段大西洋海面上,人们发现了约翰.雅各布.阿斯德的尸体,浑身都是煤烟,而且已被砸扁了。人们猜测可能他被船上倒下的大烟囱砸著了。在他的上衣兜里,还揣著2,500美元现金兑现支票。这2,500美元,对于船员来说是天文数字,当时船上一个水手的月薪还不到20美元。但阿斯德没有用这些钱去贿赂任何船员以上艇逃生。而即使他那么做,大概也不会有水手接受。
“泰坦尼克号”上另一个财富仅次于阿斯特的是美国“梅西百货公司”创始人斯特劳斯,他和妻子也在这条船上。发生海难94年后的今天,“梅西百货公司”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百货公司,座落在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上。
斯特劳斯夫妇也是自己带了十几个侍从和服务生,以备船上的服务员不够用,或不方便。可想而知他们富有的程度和气派。“泰坦尼克号”撞了冰山之后,斯特劳斯夫人几乎上了八号救生艇,但脚刚要踩到边,她突然改变了主意,又回来和斯特劳斯先生在一起,说“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她把自己在艇里的位置给了一个年轻的女佣,还把自己的毛皮大衣也甩给了这个女佣,说“我再也用不著它了!”
当有人向67岁的斯特劳斯先生提出,“我保险不会有人反对像您这样的老先生上小艇……”斯特劳斯坚定地回答,“我绝不会在别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然后挽著63岁的太太艾达的手臂,一对老夫妇蹒姗地走到甲板的藤椅坐下,像一对鸳鸯一样安祥地栖息在那里,静静地等待著最后的时刻。
当知道自己没有获救的机会时,世界著名的管道大亨本杰明.古根海姆穿上了最华丽的晚礼服,他说:“我要死得体面,像一个绅士。”他给太太留下的纸条写着:“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为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船上第三号最高管理者、造船师安德鲁斯,毫无逃生的意念,他在最后的时刻,还痛悔地对一个女服务员说:“孩子,我没有给你造一条不会沉没的船。”虽然他并不是设计师,沉船并不是他的责任。但面对那么多妇女儿童和船员要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拯救责任的男子汉,他无法再活下去,他要用生命这样巨大的代价,表达他的痛悔,他的尊严,他的负责到底的人道情怀。
同样体现了男子汉精神的有船长史密斯,一副默多克以及许许多多的官员、水手,普通的员工,以及服务员……对于这么大的群体都能如此纪律分明,坚守岗位,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永不沉没》的作者丹尼.阿兰巴特勒分析说,很大的原因是船上的领导者临危不“逃”,以身作则,这种表率作用产生了号召力,使人们跟从、效仿那些做了正确、高贵、美好事情的真正男子汉们,在这样做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成为正确、高贵、美好的一部分。
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近十年以来,之所以风靡美国、欧洲,香港、台湾、大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部电影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的人类文明:世界第一艘最大的巨轮沉没了,但人类的美德、人道情操、人性的善良却没有沉没,它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放射了光芒!这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文明,在今天的高科技的现代社会,这种文明价值更显得宝贵,因为它更加缺乏。因此,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观众,才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银幕下一起感叹,一起缅怀,一起向往那个时代,那个文明的梦想、那些伟大的男人,伟大的女性,那些海水永远淹不灭、永不沉没的人性辉煌。
第二篇:永不沉没的爱情
~-7-6 字数:1250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Myheartwillgoon”(《爱无止尽》)当这股熟悉美妙的弦音温柔跌宕又一次钻入肺腑,我突然明白什么叫“感悟音乐”。那深情流畅的声线滑行在圆润的旋律间,让人沉醉让人感动更让人思考。
“EverynightinmydreamIseeyou,Ifeelyou.”(“在每一个夜里,都可感应你”)“Faracrossthedistanceandspacesbetweenus,youhavecometoshowyougoon”(穿过梦的距离与时间的洗礼,我们的爱永无止境”)这些梦境般而又柔和的句子,夹杂着伤感,凄美、悸动和思念,掺拌着感悟生命感悟爱情的情怀,轻轻地滑过夜晚易感的心灵,把人带到一个忧伤而又甜美的梦境,让人想起Jack和Rose交织在一起的眼神。“Lovecantouchusonetimeandlastforalifetime.”(“爱让我们的手紧握不放”)“Oncemore,youopenthedoor,Andyouheartwillgoonandon”(“打开感情的心房,你依然在我心中”)多少温暖贴心感人的语句把歌曲的灵气传达得如此的神奇。像从瀑布顶萧萧撒落的晶莹雨珠,像从水面上婷婷升起的淡淡的烟雾,像从森林深处渐渐弥漫的一抹清新。意识一句“We’llstayforeverthisway.Youaresafeinmyheart,Andmyheartwillgoonandon”(“爱情是永不沉没的最高潮。牵动无数人的心,他们呼喊着:”Jack和Rose至纯至美至死不渝的确爱情永不沉没。“音乐把我们带回那感人肺腑的一幕:
“promisemethatyou’renevergiveup…Nomatterhowhopeless.”(“答应我,你永远不会放弃……无论多么绝望”)
“Ipromise”(“我答应”)
那丰满成熟的韵律让我们忘情地沉醉。关于城市的确浮躁,世事的喧嚣,关于人情的冷暖,人世的沧桑,关于生命的真切,爱情的坚贞,一切的一切,都融浸在了这音乐中。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涌在心头,忧郁的,微痛的,微妙的……
想起那汹涌澎湃的海浪,想起Jack和Rose在死亡与存活的争扎中,我们感知,他们已不是单纯地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彼此而活着的。他们的爱情超凡脱俗,他们的爱情勇敢执着,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得到拉帮结伙真正的爱情。
真的,我们要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证明存在的价值。我们要真正领会:痛苦并快乐着。
这样的月夜里,耳畔萦绕着这曲唯美的音乐,我心底泛起一抹涟漪,继而静静地流泻,宁静而舒畅。就让音乐流泻,让情感流泻吧,让人感悟永不沉没的爱情。让生命在这流泻和感悟中丰满。
第三篇:永不沉没的Titanic
永不沉没的Titanic
1997年,好莱坞斥资2亿美元打造Titannic,获得了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而那些惊人的数字对于10岁的我来说不过是模糊的记忆中,家乡唯一的电影院曾放映过这部电影,依稀听说内容很感人,主题是关于爱情,那时的我还不懂爱情,只是单纯的对电影充满幻想,想象着是怎样的传奇才能缔造出如此的经典,拿下当年几乎所有的奥斯卡奖项,而女主角与奖项的失之交臂似乎是唯一人们不能理解的遗憾。
2003年,在对Titannic的主题曲早已耳熟能详,那飞翔的姿势亦被反复模仿的时候,我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仿佛六年间它就是一个未可实现的梦,而今终于走进梦里,才发现所有的期待与盼望,都透露着淡淡的忧伤,一张赢来的船票,一个被命运束缚的贵族千金,从Rose下车时的惊鸿一瞥,到Jack狂奔上船,“我们是富人”的呐喊,命运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开始了,从不知吐痰也可以成为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在那午后的阳光中,在那余晖的照耀中,偏偏一切又是那么生动,好像这本就是情人间的甜言蜜语,看得人心满满,期盼着终有一日,有人能待我如此,那么只凭回忆亦可过完下半生了,在影片的最后,难过好像和呼吸融为了一体,就像酸甜苦辣都汇在了一起,又抹在了伤口上一样,阵阵抽痛,但却不流泪,我也解释不清为什么没有眼泪,但却深刻的明白了,难过时不一定要流泪,流泪也不代表难过,只是在许久的夜里,一直把复读机调成单曲循环的模式,听着那如海水一样的声音,一闭眼就是蔚蓝。
2012年,又经过了多少世事变迁,凯特温丝莱特终于拿到了奥斯卡小金人,但印象最深的一直是她在说获奖感言时的那句“Leo,I love you“.一瞬间,时间刹那倒回在Titannic中,Rose在漂浮的门板上,对Jack说那句I love you时,用尽生命最后的告白,而Leo在台下注视着她,不断的回应着“I love you,too”,有人问过Leo,为什么不结婚,他说因为不确定爱情是什么,是啊!即使是演戏但在经历过Titannic后,也很难再有什么是能真正触动内心的了吧!
在看《盗梦空间》时,Leo说“if you jump,I wont jump”.不是不伤心,不是不难过的,看到很多人都在感慨,Leo成熟了,可我仍固执的期待着他能依旧怀着那颗赤子之心,可是岁月啊,早就在无形中磨灭了年轻时的冲动,热烈,孤注一掷。
而今再次走进影院,重新回顾Titannic,并不是为了体会3D有多么震撼,只是我对它的一种情结,那种念念不忘,那种刻骨铭心,那种历经世事后,再回看过往的心悸,我想知道,我是否会亦如当初那般执念,而事实是我不禁泪流满面,曾经压抑的,未释放的情感再也控制不住喷薄而出,开始理解要突破世俗的捆绑有多难,又需要多大的勇气,再上了救生艇又重回Titannic时,又是怎样的的一种执着与坚守,在将Jack推入水中后,内心又该怎样的绝望与无助,生离,死别,以后漫长的岁月一个人该如何走过,Rose说女人的心似海洋,表面上可以平静如水,也可以波澜壮阔,但内心深处就像无法探知的海底,漆黑,静谧,冰冷,却藏着最深沉的秘密,它可以是一艘长达数百英尺的Titannic,亦可是薄薄的一纸素描,只是它都紧牵着女人心底最细腻,最不可碰触的神经,只因一个人的离去而被永远封存,只待来日,终有一天能重回相遇之地,而你还在那里等我,只需一个回身,就能重拾昔日过往,从此,生死不离,抵命相依。
第四篇:永不沉没的航船
永不沉没的航船
你静静地屹立在河畔,风过,又是一阵苇草起伏,伴着河面的水波微漾,不变的是你沉默的身姿。
站在门口看你的时候,觉得你是那么的伟大。巨幅的红色喜报威然地挂着,你沉默不语,像一艘威武的舰船等待出港,荣誉如花般撒满了英雄的披风,而你依旧镇定地望着。行政楼的两侧向前渐渐张起,仿佛一个温暖的怀抱,迎接一张张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一个人站在夕阳下注视的时候,我被那种温暖震慑了,忽然有一种莫名的家一般的感觉。
一艘永不沉没的航船,载满了知识和船员,沉甸甸地穿行在广大的宇宙中。
聆听甲板上呼啸的风声,触摸船上的石墙,我看着你宏伟地站着,仔细端详,犹如我在灯下看心爱的航母照片一样。我喜欢了解各国的航母,而你,则是我心中永不沉没的航母。
三年的青春哗啦啦地洒在了柯中的土地上,干渴的土地立刻吸干了,而柯中的身影则哗啦啦地飞进了我的相册,飞进永不消逝的记忆里。柯中可能拥有无数个迥然不同的三年,它们或精彩,或质朴,或感人。或遗憾。而我却只有一个柯中,一个在我人生智力发
展黄金时段留下深刻印象的柯中。
闭上眼,是脚步踱过的柯中。
体育馆旁的那棵柳树,郁郁葱葱,东边的空间被体育馆限制了,西边却成了可任意发挥的空间。柳条想泼墨一样,哗,哗地从高处泼下,美丽极了。而排球场旁的青铜树在夏日的骄阳下张开大大的手掌,摊出一份沁人的阴凉;而秋天时黄色的大大的叶子蜷缩着躺在地上,则给人一种莫大的凄婉。
猩红色的跑道寂寂地躺着,上面踏过多少坚实的脚步,洒过多少汗水和泪水,跑道吸收了多年的雨水和汗水,再加上骄阳,终于变成今天这副沧桑稳重的样子。走在跑道上,你可以听到身边传来跑道娓娓说着的某个故事。而篮球场的柏油地面,则记下了不知多少的跳跃身姿,以及篮球坠地时清晰的心跳般的砰砰声。
桂香已悄悄飘满校园,你的身上此刻又多了一簇花香。蛐蛐在落叶堆里编织秋天的梦;而你则载着我们又将起航。我站在甲板上,扶着船舷远眺,在黑夜里你静静等待,永不沉沦的航船……
高三(1)班冯莎莎
第五篇:爱永不沉没----《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爱的沉没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爱——都是因为爱
毫无疑问,Jack和Rose的爱情,是《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最抓人心潮的浓墨重彩。即使我们清晰地知道结局和每一个经典镜头,甚或是Jack那专注而饱含深情的眼神;即使我们看过了好多年,好多年前的我们都还很年幼。但他们在泰坦尼克号上演绎的超越生死的动人爱情,却始终如一地撼动着我们的心灵。这一次的华丽回归,又赚足了观众大把大把的眼泪,不过,对我个人而言,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深深的沉思……
我在泰坦尼克号上所看到的爱——宽广的,就像沉没泰坦尼克号的北大西洋那般辽阔旷远;深刻的,就像Jack说“你跳我也跳”那晚的海水那般冰冷彻骨;充满希望的,就像Jack拥抱着Rose想要一起翱翔天际那般热烈自由。
因为爱,Rose给予Jack最大的信任,最艰难的不离不弃。因为爱,Jack说,他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得到那张船票,遇见Rose。更是因为爱,Rose坚守誓言,她活了下来,她去雪山,她两腿分跨着骑马,她安享着没有他的生命直至百年……
因为爱,爱德华船长走进了船室,与泰坦尼克号生死相依,这爱里有着对自己深深的自责,对船上苦难的同胞深深的歉意,更多的是对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痛心,爱之深,痛之切也正如此罢。
因为爱,年迈的夫妻相拥着躺在床上,可以看到他们眼角的悲伤,更能看到悲伤里爱的坚守。因为爱,母亲呵护着她心爱的两个孩子,不想他们目睹这惨绝人寰的灾难。
因为爱,绅士们在生命濒临危险的时刻,让妇女和孩子先上船。我想到了旅鼠,在要灭亡的时候,它们会为了种族的延续,以集体跳海的方式,用年轻的鲜血换取种族的未来,旅鼠是伟大的,而那些真正的绅士们也是伟大的。是他们让我看到了这样如出一辙的高尚的大爱,看到了那样一个时刻,在那个国度,那一群人的精魂。
喜悦
诚然,沉船之前,泰坦尼克号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那样巨大的轮船,那从未有过的宏大,那华丽的仿佛在嘲笑着下层人民的高等仓,那上层阶级没完没了的聚会,没完没了的炫耀,那绚丽一经他们的奢华早已演变成没有灵魂的躯壳。或许他们的表象是喜悦的,但他们的喜悦是病态的不堪重负的,他们有多喜悦,就有多悲哀。Rose,是他们当中透不过气的叛逆者,她受不了那种虚妄,受不了那种压迫心灵的喘息,她想要逃离,她选择了跳海,但那么深的海水,那么冰冷的温度,她犹豫了……这时候杰克出现了,杰克给她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喜悦,杰克的幽默,杰克的旅行,杰克的见识,杰克的自由思想,杰克的绘画,杰克的梦想,杰克的骄傲,杰克的一切,都成了罗斯喜悦的来源,那种喜悦,是由内而外的喜悦,单纯的不掺任何杂着的喜悦,是Rose连做梦都梦不到的遥远,却因为杰克的存在,而熠熠生辉。当上层阶级还在独自享受聚会攀比钱财权势带来的虚伪的喜悦时,杰克带着罗斯体验了真正的喜悦之旅,从他们的舞会,到他们两个人的狂欢,到那副韵味十足,爱意十分的画像……可是,这喜悦却是极其悲凉的,它暗示着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在那样一个时代,这种喜悦是上层阶级不被认同的。灾难即将到来那个时刻,泰坦尼克号是平静的,更是喜悦,但殊不知那平静背后隐藏着的波涛汹涌……
和平
这和平也是一种平和,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在我看来,Jack无疑是用他平和冷静的心态拯救了Rose。我难以忘怀乐队拉琴的场面,演奏者们拉着平静的调子,拉着悼念的调子,拉着他们的最后一曲……影片此处的画面甚是感人,配上乐队沉痛的音调,一种凄凉哽咽心头。影片结尾大海上飘浮着的那把大提琴,就那样飘进了我的心中,为我本还低沉的心,注入了一丝亮光……
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泰坦尼克号沉没了,她本就是不和平的的产物,是上层阶级赤裸裸的骄傲和炫耀,她就这样华丽地沉默在大西洋深处,如今,又连带着我们沉重的哀悼以及深深的沉思……
爱,喜悦,和平,是这部大片的主线,更是我们生命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