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琴溪镇镇情概况
琴溪镇镇情概况
琴溪镇是泾县的“东大门”。它位于泾县城东北9公里处,东距宣城市区约30公里,北与南陵县弋江镇毗邻,东与宣州区杨柳镇接壤,总面积93.12平方公里,漕溪河、汀溪河、青弋江流经镇域,森林覆盖率达38.4%,耕地面积18660亩,辖8个村委会,173个村民组,一个居委会,6357户,18216人。322省道和205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20千伏变电所及35千伏直供线路使镇内电力充足。
琴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汉处士琴高公曾炼丹于此,得道成仙后“控鲤升天”,便有了琴高峰这一山名。紧邻琴高峰的溪水也就被称为琴溪了。琴高公炼丹时,将药渣倒入溪水中,羽化成“长不盈寸、龙鳍果腹”的琴鱼,因而“琴鱼”便具有与之俱来的灵气,其体不盈寸,龙头凤尾,经精心焙制后,干品色泽金黄,经开水冲泡后栩栩如生,是上等佐茶精品,宋代以来被列为贡品。之后,李白、梅尧臣、欧阳修、陆游、袁枚等历朝历代文人骚客纷纷作诗赞誉,使琴高山成为小有名气的“江南诗山”。境内的赤滩古镇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也享誉江南。
琴溪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琴溪镇境内山峦起伏,溪漳纵横,碧水潺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雅致清新。赤滩古镇是AAA风景区,素颜的老街原汁原味,明清古韵犹存。电视剧《税务局长》、《依然的心》、《一个女人的史诗》等多部电视剧在此选景拍摄。岩龙禅寺、民俗文化陈列馆、佛舍利艺术馆、中国文房四宝文化园泾县馆等景点,散发着浓郁民俗风情和文化魅力。江南大草原、皖南第一漂等项目,与赤滩古镇民俗风情游相得益彰,是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琴高山独峰突兀,壁立千丈,势如雄狮,其摩岩石刻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人。“旵山夕照”是昔日的“泾川八景”之一,有道教庙宇龙澍宫、古宣州窑址、窑峰水库及“阴风洞”、“老虎洞”天然溶洞,目前正在开发中。境内还有“码头三圣殿”、“宣州古窑址”等数个各具特色景观,更有五星级“银海山庄农家乐”的无穷乐趣,是游客不可多得休闲、度假、旅游、避暑的首选之地,也是众多旅游投资开发地投资宝地。
琴溪物华天宝,地腴物丰。全镇有林面积5.7万亩,盛产烟叶、优质稻米、吊瓜、蔬菜,拥有琴鱼、赤滩传统糕点、双坑特色锅巴等特产,已形成畜牧水产养殖等五大形成产业群。境内煤炭、黄沙、耐火土、陶土、石灰石、大理石、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琉璃瓦制造业、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业等资源深加工型企业发展,完成由资源开采型企业向资源深加工企业转化。现今资源深加工型企业市场优势充分显现,资源效益已充分发挥,开发潜力巨大。
琴溪是投资兴业的首选地。322省道、205国道及即将建设的322省道宣泾快速通道穿镇过境,青弋江、东干渠、漕溪河、汀溪河贯穿境内,交通便利。泾县经济开发区延伸到镇内,与琴溪工业集中区连体,电力充足,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黄金地带,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琴溪镇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县《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泾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精神,坚持“工业强镇,两翼富民”发展战略,以建设“实力琴溪、魅力琴溪、和谐琴溪”为目标,立足资源等优势,以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招商引资。目前,全镇拥有陶瓷、造纸、铸造、木材加工等特色工业企业52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6家。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创建、维护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和文体事业等工作有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热忱欢迎投资者到琴溪投资兴业。
第二篇:一拉溪镇情简介
一拉溪镇情简介
一拉溪镇位于吉长南线302国道三分之一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域面积357平方公里,最远处2个村之间相距50公里,全镇总人口54228人(2008年数)。
一拉溪镇是永吉县第一产粮大镇,其中玉米面积更大,年产108599吨,水稻产量25601吨,一拉溪镇特色产业较为突出,其中小杂粮生产很有特色,尤其是紫苏生产,在镇域内有苏叶加工厂6家,给农民带来了非常高的效益。2009年,苏叶为全镇农民增收1100万元,苏籽为百姓增收2000万元,是一拉溪镇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另外,柞蚕放养也是一拉溪镇特色产业之一,依托地理和区位优势,柞蚕放养在一拉溪镇已经形成了稳定规模,年可放养柞蚕216把,为百姓创收360万元。
2009年,全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2400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23.4%,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达到7268元,同比去年增长0.18%,农民人均收入5212元,同比去年增长0.08%。
由于一拉溪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将来在长吉一体化运行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一拉溪镇26个行政村的百姓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富裕,对未来充满希望。
百姓手中有钱,各项经济发展就会快速前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投资商的目光。现在一拉溪镇共有中小型粮食企业8家,苏产品加工企业6家,萤石矿2家,硅石矿1家,为一拉溪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第三篇:特克斯镇概况
特克斯镇基本概况特克斯镇位于特克斯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0公顷,林地93.33公顷,草场7123.33公顷,园地17公顷,其他88公顷。下辖3个农业村,1个牧业村,8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9个民族,总人口8032户36522人。特克斯镇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000-1200米。年平均气温5.3℃,最高气温(七月)33℃,最低气温(一月)35℃,年均降雨量375毫米,无霜期137天。特克斯镇降雨量充沛,水系发达,全镇年径流量近1亿立方米。特克斯镇旅游资源丰富,人造林覆盖率高,并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依托县城地理优势,已开发和宜于开发的主要有能俯瞰全县、有洞窟岩画的阿克塔西草原景点、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民族风情园、生态旅游区。特克斯镇机关办公楼位于县城博斯坦街四环,建筑面积2896平方米,于2008年动工建设,2009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330万元。特克斯镇机关按照五大块、六部门分工原则,现设有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农村经济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稳定办公室、社区办公室。全镇机关、社区居委会、各站所共有在编工作人员151人(不含条管站所),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26人(不含挂职干部),今年党委、人大换届新选党委班子11人,纪委班子5人,政府班子5人。全镇共有社区居委会8个,其中4个于2010年7月新成立,总编制数72个,现有在编正式干部61人,其他聘用人员67人;全镇机关站所为19个,其中本级管理8个(财政所、文化站、企业办、劳保所、计生办、司法所、林业站、生态站),条块管理11个(分别是:派出所、土地所、两基办、兽医站、育种站、草原站、农技推广站、农经站、农机站、统计站、卫生院)。全镇共有基层党支部15个,党员859人(其中离退休党员475人,农牧民党员150人,在职党员100人,流动党员134名),团员606人,“四老”人员30人。2010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644.1万元,增长14%,比2005年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增长12%,比2005年增长41.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农牧民人均增收1312元,达到6359元,增长23%,比2005年增加3837元。五年来,特克斯镇先后获得自治区体育先进乡镇、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档案一级达标单位;自治州“五星级”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卫生红旗单位、集中整治先进集体、维稳工作先进集体、村民自治示范乡镇、生态乡镇、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等多项自治区、自治州级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年在全县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乡镇、优良乡镇称号。2011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434万元,增长14%;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79亿元,增长12%;农牧民人均增收1300元,达到7659元,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增长16%。
第四篇:和溪镇简介
和溪镇简介
和溪镇位居九龙江西溪源头的闽西南结合部,与龙岩、漳平、华安三县(市)毗邻,319国道、漳龙高速公路、龙厦铁路等穿境而过,是农村集市贸易的集散地,边贸历史长达600多年。全镇现有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29万人,辖区面积14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0.4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属典型亚热带气候,年均温度20摄氏度,年降水量1850毫米,平均海拔460米,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镇连续八届十六年被评为省级文明镇,是“全国文明镇创建工作先进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和溪镇拥有我国现存最小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乐土亚热带雨林。森林面积仅0.22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的原始植物群落,也是厦门大学生物科学院的科研基地。拥有历史悠久、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窗口之一——慈济行宫,宫内奉祀的保生大帝神像是海峡两岸仅存的两尊宋元时期雕刻的保重大帝金身神像之一,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和溪拥有丰富的优质天然温泉资源,盛产茶叶、花卉、药材(巴戟天、七叶胆)、毛竹等特色产品。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6000亩,茶叶加工厂38家,年创产值4000多万元,现拥有“茶农世家”、“润玉”、“天露”、“溢芳”等注册商标。被称为“南方小人参”之称的名贵药材巴戟天1500亩;七叶胆2500亩,加工厂14家,其产品远销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花卉1500亩(主要有兰花、杜鹃花、海枣、桂花、茶花、花棕、非洲茉莉等);竹子(毛竹、麻竹、绿竹)2万亩。
第五篇:灵溪镇
排单明细:
灵溪
原灵溪镇
位于苍南县中部。县政府驻地。辖大门、灵堡、城中、莲池、玉龙、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韩头桥、站北、灵浦、望江、横阳、南鹤、站前、城北、珊瑚23个社区(居民区),1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江滨路。
【沿革】1959年建灵溪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1年设镇,1992年大观、对务、南水头、渡龙四乡并入。1997年,面积54.1平方千米,人口10万,辖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城中、山前、莲池、望鹤、韩头桥、道门、商城、站北、灵浦18个居委会和家堡、双灵、古磉、双垟、大门、厅基、樟浦、双台、下东垟、岩头、龙渡、鱼塘口、垟、后垟、坑底、岭北、大观、南边、溪心、龙头、水头、坑源、五亩、金岙、晓丰、南岙、田埌、北山下、坝头、下埠街、岭前、翁家垟、过港、秦岙、宕丰、渡龙、双汇、叶家垟、屿湖、宕顶、西程、埭头、白鹤、望鹤、宫后陈、西山、灵丰、山东、五垟、洽尾缪、东仓、上江、水门内、上垟庄、河尾庄、上林、官堂、新建、灵堡59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沪山镇、灵江镇、渎浦乡建制,并入灵溪镇,辖115行政村、26居民区,驻江滨路。2008年末,面积83.2平方千米,人口21.08万人,辖大门、灵堡、城中、莲池4个社区,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韩头桥、灵浦、站前、站北、望江、玉龙、南鹤、横阳、城北18个居民区,樟浦、家堡、双台、双灵、古磉、下东垟、双垟、大门、厅基、西山、宫后陈、灵丰、山东、五垟、洽尾缪、东仓、上江、水门内、上垟庄、河尾庄、上林、官堂、新建、灵堡、岩头、龙渡、鱼塘口、垟贡、后垟、坑底、岭北、大观、南龙、溪心、水头、坑源、五亩、金岙、晓丰、田、北山下、坝头、下埠街、岭前、象松、过港、秦岙、渡龙、双汇、叶家垟、屿湖、宕顶、西程、埭头、白鹤、望鹤、余桥、水垟、凰山前、蔡宅、联进、横支、四大、横河、金福、桥底、营垟、内李、王宅、梧梅、浦边、江苏、河口叶、新港、仓浃、沪山、新溪、台溪、柳庄、五爱、三河、山北底、凤阳、畔垟、门前、山南、周林、浦口、后蔡、前蔡、新桥头、新浦、百丈、塘下、横浦、华山、大洽头、上刘、红星、塔里、横江、平水桥、双家垟、棋南、汤家垟、山脚李、平南、下汇周、斗南、郭家车、镇江、上垟112个行政村。
原观美镇
位于苍南县中部,横阳支江上游。面积42.5平方千米,人口2.88万人(2008年末)。辖观美、凤鹤、茂竹、双溪、寨岭脚、桃湖、碗窑美、楼下、顶垟、十字路、中屿、三联、大路、岩联、新岸、三美、东阳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观美村,距县城5千米。【沿革】1958年建观美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称乡,1991年设镇,1992年华阳乡并入。1997年,面积42.5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观美、马路、大埔、岩尾、马联、新庄、北岸、西凤山、凤鹤、桃湖、双仕、茂竹、寨岭脚、中坑、双溪、亭子、西古、九甲、福清、马家、分评、楼下、燕子窝、顶垟、牛角湾、十字路、碗窑美、赤山、仕生29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凤池乡
位于苍南县北部。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11万人(2008年末)。辖板岙、双益、水月、垟岙、徐溪、湾旦、大坡、白水、浦内洪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板岙村,距县城3.5千米。【沿革】1959年成立凤池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板岙、徐溪、渔池、白水、湾旦、大坡、岩水、垟岙、水月、埔内洪、双益11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浦亭乡
位于苍南县北部。面积27.3平方千米,人口1.37万人(2008年末)。辖燕头、苍溪、灵浦、浦南、石聚、玉泉、和平、大亭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燕头村,距县城5千米。【沿革】1959年建浦亭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27.3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燕头、岭头、观湖、罗溪、内樟岙、新开田、大亭、大明、直渎、浦岙、岭东、张家腰、锋底、新同、下岙、小玉苍、浦南山、丽湾18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沪山镇
位于苍南县北部,距县城6千米。1959年成立沪山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5年撤乡改镇。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沪山、新溪、台溪、柳庄、五爱、三河、山北底、凤阳、畔垟、门前、山南、周林、浦口、后蔡、前蔡、新桥头、新浦、百丈、塘下19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
原灵江镇
位于苍南县北部,横阳支江东、北岸,距县城8千米。1956年并入萧江乡。1958年建苍桥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88年改为灵江镇。1997年,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港巷陈、新渡2个居委会和新港、江苏、余桥、水羊、凰山前、蔡宅、王宅、联进、横支、四大、横河、金福、桥底、营垟、内李、梧梅、浦边、河口叶18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原渎浦乡
位于苍南县中部,距县城4千米。1958年成立渎浦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横浦、华山、大洽头、上刘、红星、塔里、横江、平水桥、双家垟、棋南、汤家垟、山脚李、平南、斗南、下汇周、郭家车、镇江、上垟18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建制并入灵溪镇。
原藻溪镇
辖横街、康乐2个居委会和建光、周浦岭、高岙、下山虎、盛陶、新荣、下九堡、九堡、丁步头、蔗岙、百子坟、燕坑、将军脚、东溪、潘庄、杨府宫、平水、吴家园、险口、青山内、加针坑、小心垟、下村、流石、下应、东垟、元店、繁枝、三岙、北山坡、坡南、白坟、丁岙、魁桥、毛徐、万里、欧山、新岭、汇江、联岙、内西岙、东湖、龙船坑、三十六弯、横圳、草白、狮仔47个村委会。有电器电热、毛巾、食品、矿泉水、矿山开拓等行业,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吴家园水库是苍南县淡水养殖主要基地。
钱库
原钱库镇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东18千米。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6.62万人(2008年末)。辖东街、西街、兴华、兴中4个居民区,东西街、车头、垟西、垟东、垟南、垟北、垟中、三西、三东、金家垟、黄判桥、倪处、横街、金处、三秀桥、陈东、陈南、陈西、西堡、苏家堡、夏口、前吴、蔡里、彭家礁、河家埭、前官、后官、陡门底、章均垟、李家车、山下、林家塔、桐桥、李前、李后、孙家河、项东、项西、小河川底、后谢4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兴中。
【沿革】1958年建钱库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镇,1992年陈东、项桥、夏口3乡并入。1997年,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5.4万,辖兴中、兴华、东街、西街4个居委会和东西街、横街、车头、金家羊、金处、三西、三东、黄判桥、倪处、垟西、三秀桥、前吴、章均垟、夏口、陡门底、蔡里、彭家礁、后官、河家埭、前官、项西、项东、垟北、垟南、垟中、垟东、后谢、李家车、小河川底、山下、孙家河、林家塔、李后、李前、桐桥、西堡、陈东、陈西、陈南、苏家堡40个行政村。
原望里镇
位于苍南县中部,距县城东13.5千米。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3.40万人(2008年末)。辖南茶寮、港滨、镇前3个居民区,南茶寮、东山头、宫西、山岙口、雅儒、护法寺、罗厝、马鞍、祺临、六板桥、凤岙、金家庄、溪头埠、神山、乌石岭、南北岙、北岙、新民、下堡、港头、浃底园、河口、北茶寮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茶寮村。
【沿革】1958年建望里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设镇。1997年,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南茶寮、港滨、镇前3个居委会和南茶寮、马鞍、罗厝、北岙、南北岙、北茶寮、河口、新民、浃底园、下堡、乌石岭、港头、六板桥、风岙、金家庄、宫西、溪头埠、猪肝山、东山头、雅儒、山岙口、护法寺、仙居山、神山24个行政村。
原仙居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8千米。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1.70万人(2008年末)。辖安居、李家、垟头、湖广店、木桥头、仙平、朱家斗、翁处、雅后、雅店桥、雅前、柘园、龙船争、河西岸、十二岱1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安居村。
【沿革】1958年建仙居管理区。1964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安居、仙平、朱家斗、李家、垟头、湖广店、翁处、雅后、雅店桥、雅前、木桥头、柘园、龙船峥、十二岱、河西岸15个行政村。
原新安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6千米。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1.93万人(2008年末)。辖东社、小云兜、神宫桥、金龙、西谢、新社、路边、大云兜、东浃头、玉龙、管店、大树下、大河川底、廖家垟、陈家堡、鉴桥、塔头、塔前、山北、陈鉴垟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东社村。
【沿革】1958年建新安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新社、东社、小云兜、大云兜、路边、金龙、西谢、大树下、东浃头、廖家垟、神宫桥、玉龙、管店、鉴桥、大河川底、塔头、塔前、山北、陈鉴垟18个行政村。
原括山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18.7千米。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05万人(2008年末)。辖将军、南垟、小河川底、小陈家堡、西张庄、东张庄、蔡家堡、下汤、新岙、尤家园、大庄、河西、斜路、岭脚、西括、东括底、龙山、丰山1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将军村。
【沿革】1958年成立括山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将军、小陈家堡、南垟、蔡家堡、西张庄、东张庄、尤家园、坑口、大庄、下汤、周家城、河西、新岙、斜路、和垟、牛条垟、朱家、西括、岭脚、山岗内、仰头山、东括、东括外、东括内、尤家坑、顺岭、南垟山27个行政村。
金乡
原金乡镇
位于苍南县东部,距县城23.3千米。面积43.55平方千米,人口7.40万人(2008年末)。辖凤凰、丰乐、球山、茶亭、七星、卫前、海晏7个居民区,金星、城中、五
一、星光、狮山、黄坭岙、梅岭脚、梅岭头、十八步、凉亭、干溪、牛卧龙、龙蟠基、湖里、珠梅岭、倒桥、桥头连、溪头、瓦窑、前堡、张良山、坎头、半浃连、河尾、郑家楼、郑家垟、南垟、东店包、黄金河、珠照垟、吴家堡、戴家堡、东埭头、蔡家、东田、洪岭下、池心、东山蔡、苏家、前张、余庄、大桥头、阳美、黄家宅、四代徐、林家洞、上乾头、坊下、底店、汤鉴垟、上堡、冯店、河头、大处基、灵峰、灵峰黄、夏八美、前半垟、后半垟、下泽汤、夏泽6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卫前街。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金乡卫城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1958年称金乡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1年设镇,1987年老城、郊外、湖里三乡并入。1997年,面积43.6平方千米,人口7.6万,辖卫前、凤凰、丰乐、球山、茶亭、七星、海晏7个居委会和狮山、星光、五
一、城中、金星、灵峰、夏八美、后半垟、前半垟、夏泽、灵峰黄、下泽汤、大处基、底店、河头、上堡、冯店、汤鉴垟、上乾头、坊下、林家硐、四代徐、黄家宅、余庄、大桥头、阳美、半浃连、池心、洪岭下、东山蔡、苏家、郑家楼、郑家垟、前张、东田、河尾垟、南祥、东店包、蔡家、黄金河、东埭头、珠照垟、戴家堡、吴家堡、湖里、坎头、张良山、前堡、瓦窑、溪头、倒桥、桥头连、黄坭岙、梅岭脚、梅岭头、凉亭、珠梅岭、十八步、干溪、牛卧龙、龙蟠基61个行政村。
原炎亭镇
位于苍南县东部,东濒东海,距县城东27千米。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1.73万人(2008年末)。辖西沙、东沙、海口、新兴、振兴、崇家岙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振兴村。炎亭海岸,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的五大景区之一。
【沿革】1958年成立炎亭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称乡,1987年设镇。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西沙、东沙、外岙、内岙、倒桥坑、洪岭头、燕窠、杨家尖、洪家、流湾、横溪、海口12个行政村。
原大渔镇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南临东海,距县城24千米。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02万人(2008年末)。辖南行街、北行街、渔岙、大岙、岭门、小渔、大岙心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行街村。
【沿革】1958年建大渔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80年建镇。1997年,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南行、北行2个居委会和北行街、南行街、渔岙、大岙、岭门、小渔、大岙心、清湾底8个行政村。
原石砰乡
位于苍南县东部,东面临海,距县城27千米。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1.34万人(2008年末)。辖坑南、坑东、凤水湾、兴渔、兴澳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坑南村。
【沿革】1958年成立石砰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外湖、坑东、埠头、坑南、宫后、横山、北山、桥南、风水湾、拱桥10个行政村
宜山
云岩乡
苍南云岩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到鲸头杨府殿,浙南闽北的人会有如雷贯耳之感;鲸头杨府殿就在苍南云岩乡辖区内。云岩乡位于苍南县城东10公里,东、东北与宜山镇、龙港镇接壤,南与望里镇、藻溪镇交界,西、西北与灵溪镇毗邻,面积13.00平方千米,人口1.81万,辖13个行政村(鲸头、士金兜、上对口、中对口、山前、凤山、金中、云岩、梁峰、三峰、联友、港头、瑞岩),乡境东西相距约5公里。南北相距约3.5公里。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呈狭长形。辖12各村民委员会,25个自然村。计3656户,16979人。其中壮族1人,其余均为汉族。乡政府驻鲸头村。
江山乡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距县城14千米。1958年建江山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周家车、西河、下水门、郭宕、新河、上河头、薛北、薛中、薛南、月星、大店、文楼、东庄、梁宅、三大庙、后垟增、都口、卢处、平桥、寿山、振棋、王家门、下湾23个行政村。2000年撤乡,后垟、梁宅2村划归宜山镇管辖,其余并入龙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