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不仅仅让我们感动
这不仅仅让我们感动
——读“感动中国”获奖者洪战辉事迹有感 题记:“我会坚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对自己、对家庭,还有对社会。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
——摘自洪战辉日记
2005年12月15日,这些天,洪战辉的事迹传遍了中国,感动了世人。人们为什么会把目光投向这样一个平凡的青年,甚至因他而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1982年农历2月25日,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镇,一个偏远小村庄。在他12岁之前,和众多农村的男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生活的尽管清苦但也很幸福。
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中午,从此以后洪战辉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无缘无故地发起火来,他瞪着眼睛,任何人都阻挡不住,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最可怕的一幕出现了,父亲突然抢过妹妹,母亲哭叫着来抢女儿,被父亲一脚踹倒在了地上,然后将妹妹高高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了下来。妹妹死了,父亲疯了......1994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小年的日子。临近中午时分,在离村庄约10里地的一棵树下,父亲怀里抱着一个包裹,那是一个婴儿。父亲解开了包裹,小心地呵护着。眼光里透出一种父爱,一种久违的蕴含有慈祥光芒的爱。这就是父亲捡回来的妹妹,小战辉给她起名叫洪趁趁,小名叫小不点。
1995年的8月20日,在吃过午饭之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家庭重担、父亲的拳头让母亲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似乎一夜间,洪战辉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年仅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担责任。
1995年时,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亭乡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在读初中的三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为照顾小不点吃饭。
1997年,是洪战辉几年来最为幸福的一年,小不点3岁了,她从一个处在襁褓中的女婴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学会了懂事。这年洪战辉也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三个学生之一。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洪战辉体现到了一种久违的幸福。伴随幸福的还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是辛酸?是痛苦?都不是,又都是。
1997年,就是在考上高中的第10天,洪战辉终于找到日日夜夜想念的母亲。儿是娘心头的肉,骨肉分离已经一年了,娘一把把洪战辉抱在怀里,放声大哭起来。所有的委屈终于爆发了,洪战辉有多少心里话要对娘讲啊,也许只有哭才能发泄自己的情绪,只有哭才能抚平已经伤痕累累的内心,只有在娘亲的怀里酣畅淋漓的大哭才能解脱对娘的思念,对娘的期待。娘俩就在路旁痛哭了一场,一年的想念化成了泪珠浸湿了娘俩的衣襟。洪战辉用双手捧着娘消瘦的脸颊,恳求母亲回去。母亲亮出身上被他父亲殴打而致的累累伤痕,哭着使劲摇着头„„
1997年暑假,他在外打工挣了700多元。这年9月1日,洪战辉到西华一中报到了。他把借来的1000元中留下500元给了父亲作药费,用余下的加上这个假期里打杂工所挣的钱,交了学费。高中生活是一个崭新的生活,洪战辉第一次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喜悦中充满着一种恐惧。
1999年,父亲的病又一次的犯了,孝心和自己的学业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洪战辉不得不选择休学。2000年,在一个好人的帮助下,父亲有救了,洪战辉赶紧回家取住院的用的东西,又连夜骑上自行车赶往近100公里的医院。一天的奔波让洪战辉极度的疲惫,骑着骑着,他的眼睛就睁不开了,结果连人带车栽倒在路旁的沟里„„痛苦、委屈、酸楚、绝望全部涌上心头,他不禁号叫起来:“大,你几时才能康复过来啊?娘,你咋不回来呀,你知不知道儿子的苦呀。小不点的父母,你们既然生下了她,为什么又要遗弃她„„所有的重担,为何都要压在我的身上?老天爷,为什么?为什么啊?”在深秋的夜里,只有风的声音伴随着他的哭声呜咽„„
2000年夏天,小不点已经6岁了,父亲的病情也控制了下来。这时,久别的校园充溢着他的梦境,他渴望再度与之相逢。在秦老师的帮助下,洪战辉成了西华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
2002年,就在洪战辉读高二时,迫于生计,他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做过杂工,每天早上帮助老板洗碗碟,每月老板支付30元工钱„„周末时,他还要赶回家中浇灌全家人赖以生存的8亩麦地。
2002年10月份,父亲的精神病第三次犯了。他把父亲送到了一家精神病医院,可是不交住院费人家不愿意接受病人,洪战辉给医院的跪下来磕头,医生的铁石心肠并没有被洪战辉的乞求方式所感动„„弟弟可能厌倦了这个家,不辞而别,出去打工了。
2003年的一天晚上,下过晚自习后,洪战辉准备回租住的小屋,突然从黑暗里窜出来几个年轻人,对洪战辉就是一顿猛打,鼻子留血了,眼睛打得也看不见了东西。打过后,洪战辉没有报警,甚至老师、同学都不知道„„
2003年6月,洪战辉怀着不屈的信念走进了高考考场。
2003年7月,高考成绩公布,最后,洪战辉以490分的成绩被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录取。可5000元的学费和妹妹的照顾让他很是作难!利用这个假期,他在一弹簧厂打工得了1500元。
2003年8月,他把小不点托付给了大娘,自己扛起装有100多公斤弹簧的袋子上了火车,来到了湘西山区的怀化学院。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将这些弹簧卖给了一家制造捕鼠器的制造商,将所得的2000多元钱交到了学校。
2004年,春节开学后,他的故事逐渐地传遍了校园。同学们推选他为学院市场营销协会的会长,并自发地帮助他,系领导得知他的真实情况后,发起了捐款活动。当系领导将捐款3190元交给洪战辉时,他却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下。当系领导问他还有什么困难时,他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想带妹妹一起来上学!
2004年12月4日,兄妹团聚了,思念和着泪水兄妹俩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2005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是洪战辉的生日。这一天,他突然听到校园广播里在为自己生日点播歌曲,他吃了一惊:这么多年来,从没人说起过自己的生日啊!便忙去打听是谁点的。这时,他才知道,妹妹记住了他的生日,是妹妹,是他心手相牵10多年的妹妹为他点的。这天晚上,小不点放学回来,还为他送上了一只千纸鹤。小不点说:“哥哥,这是高琴姐姐教我的,好难折,我还是折成了,我没钱,不能买什么东西送给你,就送这个了„„”
2005年7月,小不点在石门小学组织的期末考试中,她语文考了94分,数学考了96分,并以特别的人生经历和在校的优秀表现被学校授予“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端详着“小不点”的奖励证书,10余年的磨难之后,洪战辉从来没有体现到的一股暖流陡然涌上心头„„
2005年假期里,洪战辉回到家中还惊异地看到,久病的父亲也许是因为自己考上了大学,病情竟大有好转。母亲也感到了愧疚,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己的几年杳无音讯的弟弟也有了消息,他在浙江打工,还谈了一个女朋友,现在正准备挣钱盖房子。
2005年12月,洪战辉当选为2005年“感动中国”最年轻的候选人。
这就是洪战辉的感人经历,读完以后不禁使我潸然泪下,感动之余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现在社会独生子女特别多,很多都是娇生惯养,龙儿凤女,受不了一点挫折和委屈,遇到一点不快,回到寝室就打倒苦水;还有的人花着父母挣来的钱大手大脚不以为然,不必学习比吃比穿;更多的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我花费长篇臃字,来叙述只是想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不足之处:我们都是不能吃苦的一代,心比天娇命比纸薄的一代;不懂得自己主动解决困难,被宠坏的一代。习惯把责任推给别人,肩上扛不起一点点的重量垮掉的一代;思想与行动不能达到一致,不断的挣扎着并痛苦着„„“很少挫折”的成长背景,造就了“自我”的风格,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习惯别人服从,不习惯被服从,习惯别人照顾,不习惯照顾别人。关心小我胜过关心历史和大局。他们对长辈的很多观点不以为然,藐视权威,不愿意被“改造”,一味地固执己见。在消费上大多数花在衣着、交友及娱乐上,如何不自私?我们没有兄弟姐妹,我们独自长大。快乐是琐碎的快乐,悲哀也只是琐碎的悲哀。我们虚荣,因信仰都已经死去。而物质,是唾手可得的一点点安心„„
感动之余,我们应该对自己对整个社会有个彻底的反省了„„
李 刚xtgang
2004.01.01
第二篇:这不只是邂逅
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齐鲁教师读书计划”活动征文
这不止是邂逅——读《呼兰河传》
学段:初中
工作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平阳寺中学
教师姓名:蒋文明
联系电话:***
前两天无意中看到小宋佳因出演《萧红》获奖了,一时间竟又一次在脑海中勾勒起萧红的样子:敏感、细腻、寂寞、坚韧。曾几何时,这个女子如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飘飞在荒芜的中国原野,看似自由,却永远无法扎下深根。想到这些,内心便怅然若失,上网搜索到了这部电影,看着,看着,眼前却是一片模糊。电影中所有的镜头都和她的文章印合起来。这个奇女子的一生让我又一次翻开了她的力作《呼兰河传》。
想来这部书,80后的我们对它是不陌生的。小学的一篇课文讲得便是“火烧云”,至今还记得那随意的的语句“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这些平实的文字竟是那样流畅,记得当时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轻松背诵出来。一直以为这就是我学过的最好背的课文了。或许这就是萧红的魅力所在,而那时的我并不知道那是萧红的作品。直到学了中文,我们系的宗元教授讲授萧红时,一位六十岁的的老人竟然潸然泪下,于是我拜读了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书中呼兰河小城的一点一滴在萧红的笔下慢慢舒展,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也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甚至这部书不像是严格意义的小说,可它却具有无尽的吸引力,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甚至有了茅盾先生的同感——刚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点沉重起来。
全文由呼兰河严寒的天气写起,还记得第一句话:“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萧红为我们描绘的呼兰河城就在严冬的寒气里一点一点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卖豆腐的人、卖馒头的老人、东二道街上的火磨、不知陷过多少马猪的泥坑以及琳琅满目的扎彩铺,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像似站在了我们眼前,竟似电影一般。在这一章中卖麻花片段更是让人笑中含泪,在呼兰河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中,我触摸到了萧红心中的凄凉——“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就算了。”而小城的人们依然过着自古以来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生活。这不禁让人感到小城人的麻木。而呼兰河人的精神生活却是鲜活的,有跳大神、放河灯、唱野台子戏、逛庙会,这些不无蒙昧的习俗,却在萧红的笔下发出诗的色彩,里面自然也会有萧红的感触。“人生如何,为什么这么悲凉。”“可见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怪不得那娘娘庙里的娘娘特别温
顺,原来是常常挨打的缘故。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打的原由。这其中不无她的坚韧与感触。早期的女性文学,这种直露的语言是极少有的,不得不说这是萧红骨子里的坚韧与反叛。
在此之前萧红像一个旁观者窥伺着这一切,她用稚嫩而充满活力、天真而不无困惑的双眼,时刻关注着周围的世界。童年的时光里,她是寂寞的,只有祖父是她唯一的依靠。祖父的慈祥、童心给了她足够的爱,甚至让她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文中祖父烤鸭子的温馨场景让人永远难忘。
童年的寂寞,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祖母用针刺手指,这一切让她变得坚韧、倔强。对不明白的种种人生世相发出质疑,掺杂在文中对小团圆媳妇的同情、对老胡家大孙子媳妇的赞赏、让那个争取家长权威的婆婆成了个半疯。她对小团圆媳妇的同情写在了那位大娘婆婆的自述中。“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是打狠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看着这些随口就说不以为然的话,我仿佛看到萧红在安慰小团圆媳妇变成的白兔:“明天,我送你回去。”过着刻板生活的小城成了萧红永远的寂寞的回忆。
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埋葬了可怜的小团圆媳妇。记忆中的有二伯也是可怜的。他是一个阿Q式的人物。他成日孤单地与小动物对话,生活的痛苦、经济的窘迫让他永远生活在无法满足的精神世界里。相对于有二伯的同情,冯歪嘴子却是萧红所热爱的人,他疼爱他的老婆,爱到舍不得让自己的女人干一点的活儿,萧红把一切坚韧与顽强赋予了他。当他的老婆因生产离他而去后,他坚强地抚养着孩子,他不知道人们都用绝望的眼光来看他,他也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地绝望,或许只有这个结局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冯歪嘴子的坚韧与顽强让我们经历重重冰霜后,似乎看到了那么一缕缕曙光照射了过来。
难以忘却的童年,让我们看到了萧红悲凉的一生,在她的寂寞下,我看到了一颗倔强的心,没有呐喊和反抗,却刺痛了我的心,撼动了我的灵魂。
第三篇: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空气中还回荡着那首《天空之城》的旋律,仿佛穿越千年的尘埃,从莽莽苍苍的远古响彻到忙忙碌碌的现代,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忽地有种莫名的感动,于是笔尖游走在纸端,留下一时的思考和感受。
我想,音乐最大的魅力便在于能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它唤醒人内心最真诚的某种东西,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心也跟着那种节奏跳动,起伏跌宕,缠绵未绝。突然发现,所谓的余音绕梁只是因为音乐留在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从未消逝过。
于我而言,听一首曲子,仿佛是聆听作曲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呼唤,或坎坷,或豪迈,或波澜壮阔,或小桥流水,每每这时,我都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有时,自己听着听着竟发现眼角有一丝泪痕!我问自己,是因为那超乎寻常的细腻情感,还是艺术的魅力感染了我?最终的答案却无从搜寻,只是听到那熟悉的旋律便依旧感动,心中有太多的温暖和阳光。
其实,在这大千世界,能感动我们的何止是音乐!
望着孩童们纯真灿烂的笑脸,看着他们手拉手做游戏,奔跑于大街小巷、花园农田,任由轻风拂过他们的面颊,汗水湿透他们的衣襟。我想,你的思绪定会随着那蔚蓝天空下朵朵白云,飘向温馨而美丽的记忆之城;抑或是看着老人们坐在冬日的阳光下,一边剥着花生一边唠着家常,议论着谁家的孩子淘气,谁家的媳妇孝顺,任由阳光洒满他们的脸上,直到夕阳西下这又会在你心间留下怎样的浪漫和温暖?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中也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被感动的心!
感动我们的,或许只是父母一贯的叮嘱,也许只是手机上一条来自朋友的祝福短信,也许只是陌生人提醒自己东西掉在地上的话语,也可能只是一个胜利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从来不告诉别人的秘密!
这世间唯一能打动人的,只有真实。用心去感受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平凡却永恒的瞬间吧!我相信,最终就像完美是由许多不完美组成的那样,我们会感到无比幸福和感动的。
而此时,我只希望我们能放任这份感动涌上心头,然后望着东方既白的天空,满面泪流!
这篇文章很早就写了,今天突然在草稿箱里把它翻出来了。本来已经决定不再写什么文章,因为我发现自己还没达到那个高度,但后来想想,觉得写出来的东西,不管好坏,最起码是我的那些想法,感受,而用文字抒发感情是我喜欢的方式,那既然自己喜欢,又何必管它好不好呢?况且,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不觉得文章有好坏之分,只能是我喜欢这篇文章或着不喜欢,这种思想未免有点韩寒了。说到这,我突然发现,许多的他们都觉得我在学韩寒,其实不是的,韩寒是韩寒,我是我,他只不过把我想说的一些话写了出来,其他的都不是。中国不会再有第二个韩寒,也不会再有第二个我,所以我们没必要学别人而迷失自己,真正弄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就为着这个梦想而奋斗,不同样美丽而铿锵吗?梦想没有大小,而没有梦想,人就渺小了。暗暗的在心里为自己鼓劲,加油,告诉自己,我可以,我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接着,去奋斗,去用心的做好每一件事,也就无悔于我们的青春。最后,当你历经沧桑而再度聆听这首《天空之城》时,那种心酸过后的感动,那种颓废之中的挣扎,那种勇敢去梦想的眼泪,会在你的脑海里愈演愈烈!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次被感动?
人的一生,能感动别人多少次?
第四篇:老师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老师,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物理老师大概四十岁左右,浓黑的眉毛下架着一副宽宽的眼镜。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可敬可亲的人。
每次物理课前五分钟,他都会先进教室进行一次关怀巡视。有一天,我正在埋头做作业,突感到一双温暖有力、亲切自然的手握住了我的双臂。回头一看,见到的是老师那笑容可掬的脸,如孩童般天真诚挚,如春花般光辉灿烂,与窗外的阳光融合在一起。我真不敢相信那是我一直尊敬的老师,因为那时我感受到的除了温暖还有那无以言说的亲切感,它跨越了时空,不需要任何语言的衬托,那手,那笑,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不仅在课前,在课上他的笑同样让人温暖。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却依旧能够占据我的心灵。老师让同学上讲台讲一道题,好久都没有人响应。望着试卷上鲜红的勾勾,我心动了。于是我怯怯地举起了右手。可当我满怀信心拿起粉笔时,思维的线路戛然而止。怎么做,怎么求,怎么解,我全然忘记了。我的心开始剧烈跳动。一下,两下,越来越快。老师在下面安慰道:“别急,会做一定会讲。”我试图平静一下,好好看题目。可手,大脑都不听使唤,只得红着脸回过头去,轻声说:“老师,我忘了。”意想不到的是,他又给了我一个笑容,是那种天真纯粹的笑,灿烂温馨的笑,宛若翠绿的杨柳飘荡在我的心河上,犹如和煦的春风吹进我的心田。那是其他老师不曾给予的。物理老师的笑容中包含了期待、鼓励和安慰。而这一切似乎化作一颗星星照亮了我的天空。
也许一丝笑容不算什么,可是对我来说,正因为他的笑容,我没有感觉自己出丑;正因为他的笑容,我变得更加自信。就是这样,一双温暖的手,一些简单的笑深深地感动了我。
老师,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轻轻地,你离开了教室,正如你轻轻地来。抖拂下肩上的洁白,留下了教室中思想的蒹葭。岁月收藏了童年的纯真,可无法抹去我们对你的赤子之心。无法忘记,多少温馨的鼓励,多少珍贵的批语,多少温暖的日子,在心头。
难忘,你的话。五年级时,你作为实习生来到我们班。未曾熟悉一番,你就提出要用我们班上公开课。面对班主任的踌躇,你用自信的目光,打消了她的疑虑。课上,你第一个喊得竟是连班主任都犯难的顾某某。顿时,课堂一边是热情似火的你,一边是冷漠如冰的他。仿佛是时间横亘在此时,面对你希冀的目光,他始终未发一语。
“没关系。”你面带笑容的一语,首先打破了冰点。老师知道你想好了,但不知道怎么说,我把你的意思表述出来,你再重复一遍,好吗?
声音有如柔和清越的晨光,绕过了师生的隔阂,在每个人的心中投下了清辉。虽然音量不大,可顾某某却破天荒地,第一次乖乖地服从了老师。
难忘,你的批语。时间袅袅在淡去,在纸上凝成了不竭的思绪。你的批语,永远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有一次,晚上没有检查作业,早上才发现漏写了很多。像都没想,匆忙一填。第二天发下来,老师果然没有打等第。完了!心里已经凉了半截。却见最后有这么一行字:作业不认真不是你的风格。望及时改正。刹那间,我受到极大的触动,老师,你殷切的目光都已经蕴藏在这短短几语之中。
师恩,深沉而伟岸,也许那几句话,也许那一个眼神,也许那毛孔中溢出来的活力都曾用爱,提炼了你心灵的纯度。
老师,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亲切的话语萦绕在耳旁,温暖的双手紧拖着病怏怏的我。吃一口牛肉炒饭,思绪随着饭香飘到了九霄云外--------
老师,还记得初一时候我感冒的事吗?虽然事情快过一年了,可在我心中那依旧是永恒的回忆。
那一天并不像故事中描写的那样风雪交加,昏天黑地,阳光像平常一般明媚。早上,还只是感到头微微发昏,可是下午第三节课便想吐,高烧不止,连抬头的力气也没有了。您似乎注意到了我,焦急地询问我:“陈爽,你怎么了?哪儿不舒服?”我像一只受伤的小鸟,挣扎地想摆动那受伤的羽翅,看着那蓝天,眼光萧瑟。您似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叫了几个同学陪我,衣角在风中焦急地飘扬,头也不回地冲出教室。
感冒越来越重了,不仅仅是头,整个身体都无法动弹,眼泪似乎要以了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像和风吹入心中,我倏地抬起了头,风吹乱了您的发梢,钻进了您的大衣。您一只手拎一个塑料袋,另一只手握着一个手机。“我已经通知你爸爸了,他就到。我扶你去宿舍躺躺吧!”我长“嗯”一声,像一声叹息,夹杂着无力与困乏。我试着再次摆动受伤的羽翅,可命运却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倒下,一双柔软、温暖的手拽紧了我,我的眼泪似乎又要溢出来。回到宿舍,您打开饭盒,浓浓的饭香勾起了肚子里的蛔虫,我嗅嗅鼻子。您微笑地递给我勺子,我细细咀嚼米饭的香醇,心里如涓涓细流在流淌。您倒了一杯水给我便看着外面若有所思。天色将黑,想必您也归家心切了。“老师,您先回家吧!”“哦!”您缓过神来,“好多了吧!那好,小心点。”我点了点头,目送您消失在门外,夕阳仅剩的一点点余晖将您的身影拉得很长------
父亲带我在附近的医院治疗,这次的病才得以缓解。
老师,谢谢您,我会将这个故事埋藏在心底,永远,永远------
老师,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在板擦和粉笔的共同飞舞中,在老师声声叮咛,无微呵护中,多少位良师深深地印在莘莘学子心中啊!
她,四十多岁,一头褐色卷发随性地扎在脑后,一口流利的英语讲得学生五体投地。在她的课上,学生总是最放松的。会为了默写跟她讨价还价,会因为她写错字而哈哈大笑。而这些,她只是一笑而过。
不知是天生皮肤黄的缘故,还是工作所累,每次她的脸上总是略带倦意,显得有些憔悴。随着师生接触的增多,我总算解开了这个秘密。
当老师的每天都在和粉笔打交道,我们这群顽童总是忽略了这些白色小粉末的结晶体,殊不知,它们也是老师爱的写照。
那天,阳光精力很旺盛,照得我们十分惬意,迫不及待地想与周公畅谈,唯独她口中仍在滔滔不绝地讲着,丝毫没有参加的意思。此时,我的眼皮却像装满了两块磁铁,几乎快要粘合在一起。
隐隐约约,耳边停止了授课声。哦,黑板已被板书占满了。她转过身拿起那破旧的黑板擦熟练地挥舞着,此时讲台前就如同下起了白雾,白茫茫一片。但她
却不在意,继续擦着,灰尘越来越来多,她禁不住放下书本,用手捂住口鼻,不断地咳嗽,脸涨得通红,却仍没有避让的意思。
终于擦完了,她继续讲课,但头发却有些花白,似乎刚从雪地里走过一般。老师,或许并不是什么光彩夺目的职业,或许不会做出什么红红列类的大事,但是他们给予学生的永远无法计量。
老师,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曾经,一片水域为了一个身影而颤动;曾经,几个世界为了一个身影而沉沦;曾经,无数昼夜为了一个身影而感动。——题记
在记忆的涟漪中,我记得那虽然只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但却深深震撼着我。
那次,我拿着写好的字给您评点。您站立评价良久,而一旁的我,却始终盯着那字,真是越看越顺眼,便不由得沾沾自喜起来。心想:写得多好!
“我们再看一遍帖。你看,这横长了,这撇粗了------”您沉默良久,最终开口说道。而在一旁的我听着听着,似乎跌落谷底,无奈,失望一拥而上,心里说不出的郁闷。
“来,重写一遍,我们再评。”可这时的我似乎周身僵硬,少了先前的激情。我垂着头,手像灌了铅,那冻僵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重复。脑中惯性地闪现:横撇折,一笔一划写到位,要注意上紧下松。看着眼前这些字,我想要放弃。整个人慵懒地倚着椅子,呆滞地看着您。原本以为您会露出失望的神情。可是,我错了,您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还鼓励我再接再厉。脸上是永不会让人忘怀的灿烂的笑容,以至于如今回想起来还恍如昨梦。那时的你就这样轻轻地笑着,那笑容,像一片在水面上飘落的樱花瓣,轻轻地激荡起心中的一圈圈涟漪,让心变得柔软;那笑容,像一片夏至时的绿叶,显示着生机与活力,带来清新与凉意,让心变得轻松;那笑容,像一缕阳光,细细斜斜地射过来,然后被一滴水折射成绚烂的虹,让心变得温暖;那笑容,又像天山上从未被污染的泉水,清澈又明净,没有一丝杂质,让心变得明亮。那笑,能轻易地让人安静下来,倾听风吹过的声音,倾听花绽放的声音。
据说,孤单是可以习惯的。就像天边的流云习惯了流动也习惯了聚散一般,那么自然,那么无奈啊!
可是,老师因为有了你,我们再也不用去习惯孤单了。
第五篇: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空气中还回荡着那首《天空之城》的旋律,仿佛穿越千年的尘埃,从莽莽苍苍的远古响彻到忙忙碌碌的现代,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忽然有种莫名的感动,于是笔尖游走在纸端,留下一时的思考和感受。
我想,音乐最大的魅力便在于能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它唤醒人内心最真诚的某种东西,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心也跟着那种节奏跳动,起伏,突然发现,所谓的余音绕梁只是因为音乐留在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从未消逝过。
于我而言,听一首曲子,仿佛是聆听作曲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呼唤,或坎坷,或豪迈,或波澜壮阔,或小桥流水,每每这时,我都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有时,自己听着听着竟发现眼角有一丝泪痕!我问自己,是因为那超乎寻常的细腻情感,还是艺术的魅力感染了我?最终的答案却无从知晓,只是听到那熟悉的旋律依旧感动,心中有太多的温暖和阳光。
其实,在这大千世界,能感动我们的何止是音乐!
望着孩童们纯真灿烂的笑脸,看着他们手拉手做游戏,奔跑于大街小巷、花园农田,任由轻风拂过他们的面颊,汗水湿透他们的衣襟。我想,你的思绪定会随着那蔚蓝天空下朵朵白云,飘向温馨而美丽的记忆之城;抑或是看着老人们坐在冬日的阳光下,一边剥着花生一边唠着家常,任由阳光洒满他们的脸上,直到夕阳西下,这又会在你心间留下怎样的浪漫和温暖?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中也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被感动的心!
感动我们的,或许是父母一贯的叮嘱,或许是手机上一条来自朋友的祝福短信,也可能是一个胜利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从来不告诉别人的秘密!这世间唯一能打动人的,只有真实。用心去感受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平凡却永恒的瞬间吧!我相信,最终就像完美是由许多不完美组成的那样,我们会感到无比幸福和感动。
而此时,我只希望我们能放任这份感动涌上心头,然后望着东方既白的天空,满面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