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农民工子弟小学募捐方案
关爱农民工子女募捐活动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迫于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来谋求生计。因 此,农民工子女受到冷落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 与子女多加沟通,他们的一些想法与烦恼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得到理解与解决,对于尚属于孩童的他们来说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童 大多阅历尚浅,心智不成熟,需要他人的关爱。同时 “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鉴于此,决定开展一个与农民工子女 交流的一个平台,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使他们更好的成长,得到社会各界更 多的关注。同时也使参与农民工子女交流活动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得到一个锻炼的机会
二、活动主题:募爱心 送快乐
三、活动时间:
募捐地点:食堂门口 西院 教育社区、泷水塘社区 募捐关爱对象:峨山农民工子女学校、山区学校 募捐对象:师院全体师生及教育社区、泷水塘社区的爱
心人士
募捐内容:现金、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等物品
四、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实践部:①进行场地问题的协商安排②与社区对接③
拟写一封倡议书;④与社区委员会进行交流,经
其同意后,在其社区公告栏张贴海报
2、宣传部:①制作爱心捐款捐物以及鼓励大家积极捐款的海报 ②制作展板 ③设计新颖的宣传单
3、办公室:根据成员课表进行人员分配,并通知值班人员,制作募捐明细表;
4、监督部:对募集到的物品的收集整理。
(二)前期宣传
1.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10张),让有爱心的大学生能够有 时间整理准备自己的闲置书籍。以便在我们进行募捐时顺 利募捐。
2.制作三块宣传展板【由中心负责,除宣传部外其他各部门 至少出两个人和宣传部的一起制作】
3.制作相关三条横幅(校内、教育社区、泷水糖社区)
4.在校园论坛上发相关帖子,加大宣传力度。
5.宣传工作安排:
实践部、监督认证部:负责展板的搬运、宣传海报的张贴
以及横幅的悬挂。
办公室:负责收集各二级学院制作的海报
监督认证部:负责监督二级学院海报的制作
宣传部:展板的制作、横幅的制作
主席团:负责发相关帖子到校园论坛
附:宣传海报要求:纸张统一用半开大的(三)活动中期:
1、在活动期间,中心成员提前摆放好活动要用的工具(包
括电源、音响设备、桌椅、院旗、团旗、宣传横幅、登记表、募捐箱);展板统一放在食堂门口
2、各募捐点的工作人员准时到位(统一服装,带小红帽,会徽);
3、除了当天值班的志愿者,在吃饭时间内都到各个路口发
宣传单(具体时间待定)
4、摆台过程中播放倡议书(播放倡议书只有在食堂门口和
西院使用,其他点采用纸质倡议书);
5、在摆台过程中进行捐赠物品的收集与登记;
6、清理场地退还相关租借的物品;
7、安排人员对活动进行照相,照相留底保存,并写好活动
总结,将新闻稿发送到学院及学校网站,并对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进行通报表扬;
8、当天募集到的物资都拿到办公室,由监督部整理(西院的由高职负责,社区的由实践部负责,活动结束后把募集的物资统一交到办公室)
9、将收集到的物品统计成电子档并在后期进行公示;
(三)活动后期:
1、公布活动所募集到的物品及款项;
2、将所募集到的物资送到扶贫点;
3、宣传部做好后续报道
五、注意事项:
1、各地点准备纸张以便募捐者留下姓名,方便最后进行公
布和钱物的核实;
2、在进行轮班交接时,注意钱物的核实,并简单的交流一
下之前的活动还需注意的事项,使活动更加完善。
3、如遇下雨,活动取消
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城市的角落、乡村的小路,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正在渴望着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期盼着能有一间明亮的教室,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润泽。这些小小的愿望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他们却成了很难实现的梦想,他们就是“农民工子女”——这个我们熟悉却被许多人忽视的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关爱农民工子女、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成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爱心、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送人玫瑰手留香,雪中送炭心留暖”,让我们手拉着手与农民工子女同欢笑,共奋进,“关爱农民工子女募捐活动—募爱心,送快乐”真心期待您的加入。捐赠的相关事宜如下:
1、捐赠时间:
2、捐赠地点:
3、捐赠办法:
第二篇:农民工子弟小学志愿者活动策划书
农民工子弟小学志愿者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关爱农民工子弟小学生
二、活动目的:为激励小学生勤奋好学,努力进取,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第二课堂,打好学习基础,同时体现青年志愿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实践平台。
三、活动对象:农民工子弟小学小学生
四、主办单位:机电111、机电113、机电114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地点:常州周家巷新市民小学
七、活动具体安排:
1、先安排两名志愿者去小学与校方申请本次志愿者活动的许可,并获得校方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确定活动时间
2、志愿者依时间去农民工子弟小学,帮助他们解决平时学业与生活中的问题
3、与他们长期合作,并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期末的时候对此做总结,要求参加的志愿者写一篇心得体会,同时提出一些需改善之处。
4、给小学生发放学习用品
5、每学期都安排不同的志愿者参加此项活动,期末,都要求对活动效果作出评价,以便新的学期更好的开展活动。
八、活动后勤:
1、如不能及时参加需要及时请假
2、给小学生买的学习用品(210元)
3、志愿者没人发放纯净水一瓶(30元)
4、志愿者车费(60元)经费总计:300元
九、执行策划
策划人:XX
组织人:XX
策划时间:2012、11、15
第三篇:农民工子弟班级班主任经验交流
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在社会经济交流频繁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随着父母来到了城市,进入到我们的校园。随着这类学生的逐渐增多,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也要随之改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或不发达地区,由于在家庭条件、生活习惯和方言习惯等等方面与本地学生存在很大差异。
一、关注学生细节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严格,使得他们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甚至个人卫生也难以保持良好状态,还有不少的学生由于家长管理的缺失,家长随意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养成了买零食的坏习惯。甚至有些孩子午餐只能吃小摊上或商店里的零食,还有些孩子很简单的糊弄一口。其中一些学生,家长经常忙于打工,把孩子放在代管班从不会与教师沟通。以上存在的问题都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更不要说成绩有所提升和保证完成家庭作业了。
当我面临以上问题时,我想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呵护学生,那么外来务工子女太多了,仅靠我自己的力量改变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我就建立了一座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四、发动家庭力量,沟通无处不在
提教师和家长是一种双向性的沟通,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第一要事,作为学校和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作为学生的家长,当然也有责任积极与校方沟通。到与家长沟通老师们都知道,这类学生的家庭都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家长永远都是忙与打工,要不就是家长根本不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所以这种情况我深思之后决定采取特殊的沟通方式,下面我就说一说我的沟通方式。
首先:抓住家长的特点个个击破。
总之,在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时,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只有坚信任何学生和家长都能被我们的热情执着所感化,只有坚信我们长期付出的努力一定能得到回报,只有坚信我们有无数智慧方法来战胜所有困难,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第四篇: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1.您有______个孩子?
()2.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不上学F.其他
()3.您来北京多长时间?
A.一年以内B.一年至三年C.三年至五年D.五年以上
()4.您的月收入是?
A.1000元以内B.1000元至1500元C.1500元至2000元D.2000元以上()5.您的孩子就读于那类学校?
A.公办学校B.私立学校C.打工子弟学校D.其他
()6.您孩子的入学过程难易程度?
A.容易,一到学校就接收B.一般C.困难,很多学校不接收()7.您孩子的借读费高不高?
A.很高B.一般C.没有
()8.您孩子在班里遭到过其他孩子其实吗?
A.经常B.很少C.没有
()9.您的孩子适应这里的教育吗?
A.不适应B.较适应C.完全适应
()10.您觉得学校对待您的孩子是否公平?
A.非常公平B.不公平C.一般
()11.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能满足您孩子的需要?
A.不能,基础设施极不完善B.能满足C.一般需求能满足()12.此处的环境是否影响您对孩子教育?
A.有很大的影响B.基本影响不了C.不影响
()13.您对学校的教育制度是否满意?
A.满意B.不满意
()14.您每年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是多少?
A.1000元以下B.1000-1500元C.1500-2000元D.2000元以上()15.您孩子考试成绩平均在那个阶段?
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
()16.您是否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
A.经常B.偶尔C.不关心
()17.您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是?
A.不闻不问B.偶尔过目C.痛斥责骂
()18.您重视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吗?
A.无所谓B.一般D.特别重视
()19.您与孩子有很好的沟通渠道吗?
A.经常,渠道很多B.偶尔,想起来就问问C.没有,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0.您对您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什么疑问或建议?
第五篇:农民工子弟班级班主任经验交流
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王宏刚
在社会经济交流频繁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随着父母来到了城市,进入到我们的校园。随着这类学生的逐渐增多(有的甚至占到班级人数的1/3比重),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对待这类学生的心理、习惯、和家庭教育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克服悲观心理,梳理学生自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或不发达地区,由于在家庭条件、生活习惯和方言习惯等等方面与本地学生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他们比较自卑甚至自闭。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与同学交流,很难融入学生群体之中,收到本地学生的歧视甚至嘲笑。基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如下措施:利用小组管理的方法,把他们分到各个小组中去,利用小组合作的契机,学生自然而然地互帮互助,在学习和规范方面给予帮助和矫正。
有一位同学来自山西农村,他初二才来到我班,在规范上很欠缺,坐姿不端正,行为不规矩,不会做操,不会踢正步,一开始普通话说得也不好,整天自己一个人呆着,也不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逐步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班级的节奏,现在已经和大家打成一片了。与此同时,班委会成员也被我发动起来,因为我知道班干部代表着班级的思想导向,首先给班委会开会,进行心理辅导,告诉他们文化的发展考交流,学习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交流思想的过程,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之处,不能因为生长的地方不同而受到歧视,这之后班干部的心理转变很快,逐渐开始主动帮助他们了,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也是这些同学克服了悲观心理,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二、改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修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严格,使得他们更爱上网、玩网络游戏,甚至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了班级的风气。当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马上着手和班干部协商对策,准备用有意的活动来感化和引导他们去做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开展了班级篮球比赛、乒乓器比赛等活动,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参与到学生当中,班级的活动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了,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体育活动所能带来的非同凡响的魅力,同学们有了更高的学习效率,不到一个月,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减少了许多。
还有不少的学生由于家长管理的缺失,家长随意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我采取了边思想教育边做家长工作的办法,开展家庭理财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要计算出自己的个人消费占父母收入的比例,在调查过程中,我还要要求家长给予后台的支持和帮助,每个同学经过计算发现缺失自己的消费在家庭总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有了触目惊心的数字,孩子们收敛了不少。我没有善罢甘休,利用报刊网络查找了有关青少年喜欢吃的小食品和饮料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案例,利用早午检时间将给他们听,在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面前。学生们在乱花钱吃小食品上也收敛了不少。
三、关心生活细节,学生学会感恩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大都不特别关心或者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生活,有些孩子午餐只能吃盒饭或者很简单的糊弄一口,甚至早餐都吃不上,不少孩子经常胃疼。我特地找来部分家长召开家长会,把孩子成长和饮食的重要关系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解,家长听了很是感动也很有感触,纷纷表示今后一定重视。
有几次,有学生早餐因家长原因没有吃,我就去买来温暖可口的早餐给他们吃了再去上课,这样一来学生回到家也跟父母说了,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从此吃饭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
秋去冬来,孩子们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很凉,不少学生总爱上厕所,我就发动大家准备棉垫,当大部分同学都坐在暖意融融的棉垫上时,总是那几个孩子迟迟没拿来,我就把自己的几个垫子放在他们几个的椅子上,让他们也感受同样的温暖。
男孩子头发长了,家长没时间领着去剪,小孩还臭美不愿意去剪短发,我就亲自带他去理发店,陪他理发,直到我和他本人都满意为止。
还有一个学生,家长经常出差,孩子一个人在家,由于缺乏管理,学习成绩迅速下降,我就找他谈话,晚上放学后跟他一起吃饭,送他回家,把家里的关灯修理好,还陪她一起学习,聊家常说学习谈理想谈人生,这样几次的礼遇,学生很受感动,逐渐开始自律,不再外出也不去网吧,成绩也逐步上升。
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呵护学生,学生也会从中领悟真情,学会感
恩,用善良的行动去报答你!
四、发动家庭力量,沟通无处不在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气氛普遍不是很理想,不仅家长不能过问和管理孩子的学习,连一个安静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都没有。我利用班级联络网,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家庭教育状况,并且抓住去孩子家实地探查的机会,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状况。接着开始筹备“家长交流座谈会”,让学习成绩好和家庭教育优秀的家长进行经验交流,用他们同龄人的语言去交流和感染那一部分家长,引起了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也学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对于一小部分管理上吃力的孩子,就采用“家校联系本”,把学校的表现、家庭作业等情况写在本上,家长看后也会写下一件和措施,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很多缺点都克服了。
总之,在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时,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只有坚信任何学生和家长都能被我们的热情执着所感化,只有坚信我们长期付出的努力一定能得到回报,只有坚信我们有无数智慧方法来战胜所有困难,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