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人上语文课(小文档网整理)
外国人上语文课
美国:把语文课上成阅读课
语文课更像阅读课,13岁孩子要读6、7种风格英文作品 美国中学实行宽松的选课制,语文课也更像是“阅读分享课”。虽然美国大学入学对写作要求非常高,但很多中学都不设有专门的写作课程,而是通过阅读各种体例的作品、写书评等锻炼出来。至于语文课上读什么书,也由任课教师自己来开书单,无论教育部还是学校,都不会印发统一教材。尽管中学语文课深浅是可选的,但无论哪种课程,大量的阅读都逃不掉:刚上初中的13岁孩子,一个学期下来可能必须读6-7种风格的英文作品;而希望上好一点大学的高中生,平均一学期也要完整啃下10本左右名著。读《特洛伊》和《罪与罚》等大量小说,但不怎么读诗 与中国学生多少能吟诵几首唐诗宋词不同,美国教育工作者经常抱怨美国学生已不懂诗。几十年前,能读诗曾被美国人认为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相反,小说、传记类阅读材料在美国中学语文课上所占比例却很大。从古希腊故事《特洛伊》、《奥德赛》,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再到《安妮日记》、《罪与罚》和《蝇王》等,都是学生最经常被布置阅读的著作。与中国语文课本主要收录选段不同,美国中学生还要完整阅读整本著作,按进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读书会”语文课是传统模式,《哈利波特》也能作教材 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读一本作品、并且进度也相当,是美国人熟悉的“读书会”式语文教育。但美国一些学区却大胆地引进了“工作坊”式的语文课,这意味着学生自己选择想读的书,并跟同学们分享。曾主张学生只该读“精华读物”英文文学教授Mark Bauerlein就表示,学生读《哈利波特》还是狄更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无所谓,关键是在信息时代保持阅读的习惯。
法国:“通识教育式”的语文课
受精英主义传统影响,纯文学作品深受教师青睐
与美国类似,法国中学的文学课程没有统一的国家教材,学校根据教育部定立的大纲自主选择课本。受多年的精英主义教育观念影响,法国的语文教育曾长期被等同于文学教育,16至20世纪的经典纯文学作品,尤其是法国和法语区的经典小说、诗歌和戏剧,都是法国中学教师热衷选择的教材。从巴尔扎克到雨果、从拉封丹到拉伯雷,几乎每一个法国文学分支都可能涉猎,文科的学生还要完整阅读如(意大利作家)兰佩杜萨的《豹》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朱丽叶》等译作。
经典电影被作为语文教材,不避讳性和爱情
为了应对中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文学课的现象,法国教育部今年5月宣布把电影引入文学课程,将学生感兴趣的性、浪漫和反叛精神引入日常课堂。法国教育部官员认为,他们选择的电影能帮助正经历青春期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在已公布的200部经典电影中,中学生将能在老师陪同下观看法国电影《轻蔑》(Le Mépris)中的男女主角“调情”,以及《赤胆威龙》(Rio Bravo)的枪战,并以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
每个法国人都要学哲学,会考作文要求解释《利维坦》
在法国,有个流行的说法,“每个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哲学这一关”。虽然法国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将分科(主修文科、经济社会或理科),但中学毕业会考时都需要考哲学作文(类似高考语文作文)。因此,法国中学生的“语文课阅读材料”涉猎非常广,除了经典法国文学作品,还须阅读萨特和加缪等看上去对中学生而言过于艰深的哲学作品。而这很可能还不够,2010年,法国中学会考作文,要求考生解释霍布斯《利维坦》(英国政治哲学巨著)和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意大利神学家、哲学家)的《神学大全》节录。
中国台湾:最重视古文的语文课
课本内容65%是文言文,中学生就读《古文观止》 在台湾,“教育部”会汇编供中学生统一使用的课本,但不少学校也在采用自编教材。文言文超过白话文比例,一直是台湾语文课本(台称“国文课本”)一大特色。在文言文比例被调低到45%之前(今年9月份又刚调整为45~65%的“弹性比例”),台湾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文言文比例逐渐递增,大约为高一的60%、高二70%和高三80%,其中选自先秦诸子的比例很重,但“教育部”最近又将选材范围拓宽至《诗经》、《左转》和《礼记》等文献。文言散文集《古文观之》几乎是每一个台湾中学生都精读过的教材,大陆学生所熟悉的陶渊明《归去来辞》、王勃《滕王阁序》等散文,也在台湾学生最为熟悉的篇章之列。台湾国文科教材的白话部分,一部分选自余光中等有影响力的现当代台湾本土作家作品,而曾被列为禁忌的鲁迅和沈从文的作品,也被列入语体文部分。
教材曾用国民党要员著作内容,被指企图推行“党国教育”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是台湾中学国文科课程教材之一,原本只摘选孔孟篇章,但历史上经过几次版本修订。上世纪80年代,教材曾一度改用陈立夫(两蒋时期国民党政府要员)《四书道贯》为诠释核心,注释又大量采用孙中山和蒋介石的语录。这一版本被批评为将国文教育作为“党国教育”一环,甚至因被指企图传达执政者的政治意图、与孔孟的原意割裂而引起过争议,日后又改为被广泛采用的朱熹《四书集注》上的注释。
第二篇:语文课该如何上
语文课该如何上
--------郑州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9月18日下午,我接到学校的通知,让我在本周末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听课活动,内心颇为激动,十分庆幸有机会观看名师课堂。现今面对纷杂的语文教学之法和洋思的“一板一眼”,自己一度在语文教学上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终于逮到机会,我十分珍惜此次学习。22日凌晨4点我就起床,早早来到集合地点,整装待发。我们一行15人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披星戴月远赴郑州听名师讲课。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们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选拔出的优秀教师的课。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受益匪浅。面对全国各地的名师,让我深切领悟到了他们的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不慌不张的大气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这一切都深深感染了我与在会的每一位教师,同时也看清了自己与专家、名师的距离是多么的遥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辽宁的成宏《去年的树》,从他那里我似乎明白语文课堂就应该这样来上。
近几年,我市一直在提倡洋思的课堂模式,我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尝试此法。但每次课后,我总觉得课堂缺乏生成资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是浅尝辄止。学生也是仅仅围绕目标而学习。注重了智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对文字的咀嚼,因而课堂显得沉闷而机械。成宏老师的课,让我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语文课堂就是这样,让学生在斟字酌句中,体悟语言带来的无声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时,不正是对语言的运用吗?不也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吗?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在于课件的华丽与否,而在于教师要引领孩子们走进文字,细细品味,体会语言带来的心灵碰撞,激发学生表达和写作的欲望。这是我此次学习感触最深的地方。
语文,带给学生的知识太多太多。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做到博学,善思。只有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学生才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再者,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课堂要进行预设,做好课后反思,这样才能避免“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
学习虽然短暂,所获颇多。我会在一次次的震撼中,热爱语文,饱含激情投入到语文的教学中。
王占中心小学 王娟 2012年9月27日
第三篇:上语文课周记[范文模版]
上语文课周记1今天,邓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怎么精彩呢?请你来到我们的课堂上看一看吧。
老师在我们自由朗读、仔细默读课文《海豚救人》之后,宣布要召开“海豚研讨会”,请大家再按照学习提示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做好了,首先进行研讨会的第一个议程——“新闻发布会”。几名同学扮演被海豚救助过的人讲述被救经历。“韩国船员”甘利业做介绍:“我是一名韩国船员,就在我们求生无望之际,一群海豚……”我扮演“南非姑娘”,正有声有色的讲述着海豚救我的经历,言语中带着对海豚的倾佩之情。“印尼船员”薛韬正描绘着他和同伴的被救经过……
第二个议程“答记者问”开始了。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小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要当记者,问一问黑板前那群可爱的“海豚”呢!你看,“谢记者”正在拷问艾敏“海豚”:“为什么你们会有救人的崇高品质呢?”艾敏“海豚”捧着书,大步走向讲台,清了清嗓子,自信地代表家族成员回答到:“我们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我们对子女的照料天性……”回答完毕,“谢记者”满意地点头坐下。
接着,“余记者”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海豚出生时头在后,尾在前呢?”这问题难住了其炎“海豚”,正当他冥思苦想,快要招架不住时,一只大“海豚”——叶磊抢先一步,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完美的回答使“余记者”心服口服。
我的目光落在许琪“海豚”身上。她十分紧张,生怕“记者们”问到自己。看着许琪“海豚”那惊慌样,我决定“逗逗”她。我向胖乎乎的许琪“海豚”提问:“人类不是你们海豚家族的成员,你们为什么要救他们?”许琪海豚眉头皱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好一会儿才说:“嗯,这是因为我们……”由于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她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回答时语言不够流畅,我对她的回答不怎么满意。
接下来是第三个议程“交流研讨”,议题是:如何加强人类与海豚的合作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下课铃响了,主持人邓老师宣布“海豚研讨会”结束时,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啊!一篇课文就这样快乐地结束了,多么生动有趣啊!我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
上语文课周记2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是方老师给我们上口语交际,题目是“购物讲价”。方老师说:“可以模拟生活中的情景。”于是我找到黄威等几个要好的伙伴,开始演习,别人也三个一伙、五个一团的,叽叽喳喳地说起来。
开始了,我和黄威一伙人上了台,我当卖家一号,黄威当卖家二号,黄剑和许圩当买家,邓京川和林先帝当模特。黄剑和许圩到我这儿问:“模特身上的衣服多少钱?”我狮子大开口,说:“一千元,不过看你是外地人就八百元吧。”黄剑说:“再少一点就买下了。”我说:“这衣服一阴一阳,一半是德国的天蚕丝织成,一半是美国的金丝甲织成,是一件珍品,世间少有啊!看它表面一文不值,知道模特为什么这样栩栩如生吗?因为这件衣服到了夏天可以你让更凉爽些,到了冬天让你变暖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还有着养生之功呢!”
黄剑还在考虑,也许他认为“货比三家不吃亏”,就走到黄威那儿去问衣服的价格了。黄威也瞎吹:“五百元。这件衣服是当年秦始皇穿的',刀枪不入……”许圩过来了,我为了不输给黄威,便说:“这件衣服是汉武帝穿过的。知道汉武帝为什么能百战百胜吗?是因为他穿过这件衣服。这件衣服还能水火不侵,刀枪不入。”我叽里呱啦说了大半天,还是不能成交……
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我一直留恋着这节课,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更何况是我。
上语文课周记3现在,我非常兴奋,因为下一节课是语文课,还有许多四年级的班主任来听我们的课呢!
预备铃一响,我们就进入教室坐好,老师们也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打开听课记录本,准备记下路老师讲得好的地方。
只听上课铃一响,路老师说:“上课!”班长马上说:“起立!”大家一起说:“老-师-好!”路老师说:“同学们好!”班长又说:“请坐!”这一堂课就开始了。
路老师问我们:“今天我们讲《尊严》这一课,谁知道逃难是什么意思?”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路老师对一个同学说:“陆俊宇,你来回答。”陆俊宇说:“逃难就是一个地方发生了大灾难,比如旱灾,人们为了活下去,逃到别的地方。”路老师说:“很好。那疲惫不堪是什么意思?”一个同学说:“就是累的不能忍受的意思。”路老师又说:“很好!”听课的老师们在记录本上快速记下路老师讲得好的地方,都很认真。有的老师还不时地点点头。
陆老师又提出了许多问题,每次都有许多同学积极举手回答,他们回答的都很好,得到了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当路老师让思考一下哈默为什么例外的时候,我想:哈默例外是因为他有尊严。别人一见到食物,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就吃起来。而哈默坚持干完活再吃。
又讲了一会儿,下课铃响了。我还意犹未尽,这真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啊!希望下一堂语文课快点到来!
上语文课周记4今天,我们上了一堂精彩无比的语文课。
早上,我穿着整洁的校服,怀着满腔的喜悦来到了学校。我今天非常开心,非常期待着第二节语文课。第一节课,我非常的想上第二节课,所以第一节课我表现的非常出色。终于,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了,数学老师叫我们拿了文具盒和语文书就带我们去多媒体教室。
一来到多媒体教室,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校几十名语文老师都欢聚在这里,我想:今天,正是让大家认识我们班的大好时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我坐在第二组的第一排,放下文具盒,放好语文书,就端正的坐在了座位上。雷老师开始讲课了,她说要和我们做个游戏——《手指操》。“吃早饭呀,吃早饭哟,吃完早饭做早操哟!”同学们开心的笑了起来。接着,正式上课了,雷老师叫道:“起立!”“我起立!”同学们精神饱满的回答道。“向后转!”雷老师严肃的叫道。“听课老师好!”同学们彬彬有礼的说。然后,我们又转过身来向雷老师问好。最后,我们整齐的坐下了,没有一丝噪音。雷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朋友——翠鸟。我想:“只闻听,不闻见,还不如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我一想完,老师就给我们看了翠鸟的照片。真是耳闻不如一见,翠鸟真是太美了,特别是它的颜色。
雷老师提了很多问题叫我们回答,然后抽同学上台看图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上台演动物,我演的是小狗。我说:“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的、花见花开的小狗帅哥。我的毛最好看了,头上是绿色的,背部是白色的,腹部是灰色的。我的毛加上我那锋利的爪子,简直就是帅中之帅!”大家听了我的话都开心的笑了。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就依依不舍的回到了自己的教室。
我们这次公开课非常成功,但我们要做到更好,让三年级五班的名声响彻全安县!
上语文课周记5“嗨,伙计们,学校又在举行语文老师课堂教学比武的活动了,胡老师借我们班上课,在下午第三节课。”不知哪位灵通人士一边跑进教室,一边嚷嚷着,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炸开了,同学们纷纷议论:“就是隔壁班班主任吗?”“听说她很凶,对学生很严厉。”“哎,我们做错了什么,让她上我们班的课!”说实话,我对胡老师的印象也不怎么好。
终于等到了下午第三节课。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笃,笃,笃”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胡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直径走进门口,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放下手中的书,用眼睛微笑着扫视了一遍全班同学,她的微笑像柔和的月光,微笑里流露着慈爱和关心,流露着支持和亲切,把我们的关系拉紧了一些。一会儿,她清了清嗓子,铿锵有力地说了声:“上课!”这一声使我们不由对她肃然起敬,她胸有成竹地翻开书本,生动流畅地读起课文《触摸春天》,她读得绘声绘色,像一块磁铁一样把我们牢牢地吸引住了,她的声音时悠时扬,时缓时急,抑扬顿挫,仿佛身临其境,让人陶醉其中。读完课文,她把生字写在黑板上,那秀气的字中藏着几份韧劲,工工整整,颇有几份韵味,写完后她开始带领我们读生字,迷人优雅的音声传入我的耳畔,在我的大脑里回荡……读了几遍后,她希望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单独读一遍生字。我们都不敢举手,生怕读错会遭到她的冷落。这时她发话了:“同学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读出这些字,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经过她的鼓励,我勇敢地举起了手,同学们也纷纷举起了手,恐先恐后地踊跃发言,老师指定我读生字,我大胆响亮地读了一遍,一个也没读错,受到了她的表扬,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下一个环节是分析课文。当盲女安静拢住了花蝴蝶,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胡老师和我们一起激动;当安静放飞了蝴蝶时,我们心存留恋,心有遗憾,胡老师和我们一起悲伤……就这样,我们在有喜有忧中度过了这堂课。
时间流逝,下课铃响了,我们和胡老师成功合作完成了一堂精彩的课,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上语文课周记6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零零碎碎的琐事将六年的小学生活装点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可那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却在记忆中发光发亮,水波涟漪般的徐徐荡开,空中花瓣样的轻轻坠落。
还记得四年级时,班主任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而充满意义的课——《论三国英雄》。
当老师将课题写在黑板上时,全班欢呼雀跃、人声鼎沸。因为《三国演义》可谓是家喻户晓,里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义双全的关云长……更是人人倾佩的真英雄。而我更是对关云长情有独钟。
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三国人物人人都知道,芸芸众生中,你们都喜欢谁呢?”老师话音未落我就开了腔:“我喜欢关羽,关云长。”老师笑着问道:“你为什么喜欢关羽呢?”“因为关羽重情重义、勇猛无敌、除恶务尽。《三国演义》中写了他《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每次读这一章时,我仿佛看到了他在金戈铁马中与敌军英勇厮杀的英雄形象。”我滔滔不绝地说着,老师也会心的点了点头,继而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也做一个像关羽那样的人。”我诺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作文
后来我才如梦初醒般地明白了,老师是想借三国告诉我们:人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但看你有没有目标与你同行,抓住眼前的机会才是毋庸置疑的。
这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我终生难忘!它将伴随着我一起走向成功。
【上语文课周记】相关文章:
1.上语文课作文100字
2.八上语文课文原文
3.上语文课被被罚日记
4.七上语文课文内容
5.五上语文课文窃读记主要内容
6.上美术课周记
7.关于写我的语文课周记
8.难忘的一节语文课周记
9.我的语文课周记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语文课应该怎么上?今天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这真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但是,我的不少困惑中的年轻同行总爱这样问我,逼着我回答。有些同行听过我的课,更是这样问。他们说,你的课好听不好学,看不出有什么套路招数,没法照搬照学。我说我不是什么名家,本来就是“野狐禅”,哪有什么招数套路,完全是随心所欲。我也带过徒弟,徒弟也经常听我的课。我说形似我者死,神似我者未必生,你有自己的本来面目,何必邯郸学步。
于是有人说我滑头,还是避而不说如何上语文课。我想,上语文课无非记住这么几条:一曰“教无定法”,二曰“以不变应万变”,三曰“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所谓“教无定法”并非一句空话,教材的特性不同,如文体不同,写作时代不同,感情色彩不同,文风不同等等;学生的学情不同,如基础不同,学风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等等;课堂气氛不同,如新形成的班级,考试后刚开始的课等等,都会制约我们的教法。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什么什么“模式”,教学是活人与活人的情感交流的过程,绝无任何模式可以框死教学的流程。那些规定“几分钟预习,几分钟新授,几分钟练习”的模式完全是欺人之谈。所谓名教师的教学法也只对他自己有效,别人是学不来的。魏书生把语文教学当宗教搞,学生对他顶礼膜拜,你学得来吗?所以魏书生可以一学期缺课七十几节,没人代课,完全靠学生自学,照样考第一。我们不行。最了解你的教学小环境的是你自己,寻找每一节课最恰当的应对策略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业务能力。“教无定法”,变则通,通则生;不变则死。就是这样。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不变”,什么“万变”。语文课“不变”的是它的语文的特性,也就是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而不是其他什么课。那么什么是语文的特性呢?那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听说读写”、“字词句章”、“语逻修”以及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审美观、价值观等等。这些,我们在读中文系的时候就已经清楚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忘记自己上的是语文课,有时会上成思想教育课,有时会跟风上成游戏课等等,这就麻烦了。
只要是“不变”的语文课,那么教法可以“万变”。记得有一次突然有外校老师来听我的课,正好轮到上的是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不好上啊,一不小心就成了革命传统教育课了。我就带着学生一起赏析了“女人们”的充满生活情趣、时代特征和乡土气息的对话,从而赏析孙犁的“白洋淀派”的风格特征。结果被听课老师赞叹为“从未听到过的语文课”,“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上”。我惭愧之余,自己也有了启迪:只要我上的是语文课,怎么上都行。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所谓“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说的是语文老师的学习问题。我们要向成功的同行学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然后化为适合自己教学小环境的东西。我还是我,不是“魏书生第二”、“钱梦龙第三”。我们吃了猪肉,消化后吸收其营养,绝不会把猪肉直接贴在自己的大腿上充胖。所以,向名家学习是必要的,对名家膜拜是愚蠢的,照搬名家是错误的。“博采众长”是语文老师提高的条件,“自成一家”则是立足的根本。
至于如何夯实自己的基础,培育自己的学养,甚至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如课堂用语等等,见仁见智,各有说法,这里不聒噪了。我这里只说上语文课的处事原则,供大家拍板砖。
第五篇:小学作文:上语文课
上语文课
今天第一节是语文课。
现在,我已经喜欢上语文课了。语文课的上课铃声响了,这时,我还在外面走廊上玩。听到铃声,我想到这是语文课,是我最喜欢的语文课。我马上告诉同学,不能再玩了,应该立刻走进教室等待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我转身冲进教室,拿出语文书,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过了一会儿,老师就来了。这时,我们整个教室安静得连蚊子的叫声都听得见。前几年,老师即使在教室里给我们上课,我们也会在下面随便说话。只有很少几个人不说话。老师背过身去在黑板上写字,那就更加不得了。我也是喜欢吵闹的一个。
老师开始上课了,我们全神贯注地听着,思考着,争着回答老师的提问,围绕着老师的话题发着言,讨论着……
在不知不觉中,一节快乐的语文课迅速上完了。咦,又要下课了,唉,但愿语文课上课的时间长一点!
下课了,我们只好走出教室去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