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堂与地狱比邻
天堂与地狱比邻
洛克菲勒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洛克菲勒的教子理念
3、引导学生竖立热爱工作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工作的真正价值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5分钟)
提问: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可以让你过上想过的生活,请你描述一下“你最想过的生活?
学生很可能愿意要“享受”、“娱乐”,“轻松自在”、“舒适自由”,“金钱多多,有人服侍”、“社会地位很高”等等,由他们的回答引入课文:这是大家的想法,我们来看看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是怎么看的。
二、整体感知(20分钟)
阅读课文,解决问题:文章的思路是什么?并概括每一部分讲了什么。
共3部分。
第一部分(1-7),用一则寓言生动地向儿子说明:没有工作的地方就是地狱/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
第二部分(8-19),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儿子:工作是快乐的,工作能让自己增长才干,为自己的事业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20-24),通过三种工作态度的对比让儿子理解: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负担,人生就是地狱。
三、细节品读(20分钟)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和大家交流一下。
这一点同学们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比如“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痛苦终将过去,但是美丽永存”。等等。关键在于同学们表达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和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2课时
一、导入语:(2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聆听了老洛克菲勒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明白了“工作是快乐的”,我想大家对名震世界的石油大王洛氏财团一定非常感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富豪家族的冰山一角,了解一下他们如果一代代续写辉煌的财富故事的。
二、洛克菲勒家族(20分钟)
1、家庭简介
约翰·D·洛克菲勒 John D.Rockefeller(1839.7.8 – 1937.5 23)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创办人。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父亲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一个无牌游医,母亲伊莱扎·戴维森是一个虔诚的浸理会教徒。
由于其父缺乏责任心,长年在外以药贩身份流浪,人称“大个子
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导致家庭生活艰难。母亲伊莱扎肩负起养家糊口的繁重任务,独自抚养五个子女。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2、教育理念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
老约翰·D·洛克菲勒唯一的儿子和继承人是小约翰·D·洛克菲勒。小约翰·D·洛克菲勒共有6个子女,姐姐芭布斯最大,其他都是男孩,从大到小分别是约翰、纳尔逊、劳伦斯、温斯罗普和大卫。劳伦斯·洛克菲勒1910年5月26日生于纽约。童年时期,劳伦斯与年长他两岁的纳尔逊关系最亲密,他们曾一同饲养兔子然后卖给科学实验室换取零用钱。这样的事情听起来似乎很难和富可敌国的洛克菲勒家族联系起来,但事实的确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之所以能获得日后非凡的成就,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环宠坏,不管是老约翰洛克菲勒还是小约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当花心思,并有一套
祖传教育计划。父亲鼓励劳伦斯等孩子做家务挣钱: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奖一角钱;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价钱。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每双皮鞋2分,长筒靴每双1角。
劳伦斯是老洛克菲勒的孙子,是家庭的中兴之主。他的中学时代是在林肯中学度过的,这所中学以其“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论而闻名,劳伦斯在摄影、旅游以及探险等方面的兴趣得到了鼓励及发展。劳伦斯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尽管出生在美国最富有的家庭,但一直都保持着勤俭的美德,这得益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小约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亲那样,定期翻阅孩子的账本,检查他们的支出。作为浸礼会教友,洛克菲勒家族抵制跳舞和酗酒,因此在他们的家里看不见富人豪宅里常有的舞厅和酒吧。虔诚的宗教信仰,令洛克菲勒家族在优越的生活中依然保持节约。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事情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3、十大名言:
1、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2、要让金钱当我的奴隶,而不能让我当金钱的奴隶。
3、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
4、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5、我的信念是抢在别人之前达到目的。
6、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就是最后一章,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7、把一头猪好好夸奖一番,它都能爬到树上去。
8、永远不能让自己的个人偏见妨碍自己的成功。
9、往上爬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10、即使输了,唯一该做的就是光明磊落地去输。
说说对这几句名言的理解,还有对洛氏教育观念的看
法。
三、课后研读(10分钟)
明确:
1、让约翰明白工作是快乐的/把工作视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
2、工作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工作创造了财富,增长了才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3、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快乐地工作,无论约翰本人还是他的父亲都会感到愉快。
四、讨论(10分钟)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父爱?
工作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五、作业(3分钟)
假如你是约翰,回一封信给自己的父亲洛克菲勒。在这封信中,可以谈对父亲信件的理解,也可以写自己的决心或不同认识。要求:
1、真诚面对父亲,始终注意作为儿子的角色。
2、可适当发挥想像,写成一封家信。
3、不少于400字。
第二篇:天堂与地狱比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天堂与地狱比邻
作者:约翰.D.洛克菲勒
来源:《视野》2005年第01期
亲爱的约翰: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
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他整天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
他没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
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约翰,这则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诉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这真不幸!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这并非我运气好,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却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
我认为,工作是一项特权,工作使年轻人奋发有为,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但人们必须先爱它,工作才能给予最大的恩惠,获致最大的结果。
但有些人显然不够聪明,他们有野心,却对工作过分挑剔,一直在寻找“完美的”雇主或工作。事实是,雇主需要准时工作、诚实而努力的雇员,他只将加薪与升迁的机会留给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热心、花更多的时间做事的雇员,因为他在经营生意,而不是在做慈善事业,他需要的是那些更有价值的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永远也忘不了做我第一份工作——簿记员的经历,那时我虽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办公室里点着的鲸油灯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着迷和喜悦,连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都不能让我对它失去热心。而结果是雇主总在不断地为我加薪。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该做的事,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那些头脑活跃的人拼命劳作决不是只为了赚钱,使他们工作热情得以持续下去的东西要比只知敛财的欲望更为高尚——他们是在从事一项迷人的事业。
老实说我是一个野心家,从小我就想成为巨富。对我来说,我受雇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是一个锻炼我的能力、让我一试身手的好地方。它把我带进了妙趣横生、广阔绚烂的商业世界,让我学会了尊重数字与事实,让我看到了运输业的威力,更培养了我作为商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所有的这些都在我以后的经商中发挥了极大效能。
所以,我从未像有些人那样抱怨他的雇主,说:“我们只不过是奴隶,我们被雇主压在尘土上,他们却高高在上,在他们美丽的别墅里享乐:他们的保险柜里装满了黄金,他们所拥有的每一块钱,都是压榨我们这些诚实工人得来的。”我不知道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过:是谁给了你就业的机会?是谁给了你建设家庭的可能?是谁让你得到了发展自己的可能?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别人对你的压榨,那你为什么不结束压榨,一走了之?
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同样都是石匠,同样在雕塑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里做什么?”他们中的一个人可能就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另一个人可能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劳很高。毕竟我有太太和四个孩子,他们需要温饱。”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负担,在他嘴里经常吐出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
第三个人可能会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艺术品。”这种人永远以工作为荣,以工作为乐,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句话是“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天堂与地狱都由自己建造。
约翰,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爱你的父亲
第三篇:天堂与地狱比邻-
天堂与地狱比邻-电子教案
深刻理解作者“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内在涵义。2 3 学习用寓言、举例、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把握作者获得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用以指导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以寓言开篇,引出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
第二部分(第11~20自然段):说明热爱工作对职业成功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21~24自然段):强调“工作是一种态度”。
第四部分(第25自然段):结论——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洛克菲勒现在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 亿——根据2008年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当时的世界首富沃伦�6�1巴菲特的身价为620亿美元。洛克菲勒是怎样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呢?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信本 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信本身看,你认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的用心吗?为什么?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
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作者在信中说:“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内容。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
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作者在信的最后说:“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找出能揭示这封信核心思想的一个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和理解。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
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这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活都有哪些启迪?一位来自农村的保姆,用10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009年,她在上海买了一小套房子,将丈夫接来上海,在她雇主的公司打工;这年,她的女儿也考进了上海的一所大学。10年间,她从来没有失业过,在雇主良好的口碑中先后服务过20多个家庭。最后,她被介绍给现在的雇主,成为这个家庭3个家政服务员的主管。面对记者的镜头,她说:10年前,她的梦想就是能够在这个大都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现在她终于实现了。当问及现在的梦想时,她说:希望女儿毕业后也能留这个城市,像自己一样快乐地工作。这个保姆的“梦想”算是梦想吗?你认为她的女儿毕业后怎样做才能留在上海,并像她母亲那样快乐地工作呢?课文中哪些句子
或观点对你有较大或很大的触动,将这些句子或观点列出,用你的理解和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句子或观点连缀起来,变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富有哲理的短文。
要求:主旨明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标点正确,文面规范。洛克菲勒在信中写道:“老实说我是一个野心家,从小我就想成为巨富。”事实证明,洛克菲勒的“野心” 实现了。
请你也谈谈自己曾经的“野心”和现在的“野心”,同时说说自己准备如何来实现这个“野心”。古老的寓言:没有工作,没有快乐,工作是一种特权。———故事谈感悟,说明爬到高峰是出自对工作的热爱;谈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借此说明应对工作和雇主心怀感恩。三个做同样工作的石匠不同的回答所体现的不同工作态度。工作的人生意义敬业是一种信念工作是一种态度建议:检视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写作特点:用寓言、用举例、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娓娓道来,亲切可感
1.完成《习题册》本课练习。
2.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经收到过一封北海道眼镜商人的来信,希望能为他配副眼镜,并在松下幸之助到北海道演讲时来拜见他,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并花了一个钟
头为他进行了测量和检查工作,并请松下幸之助走前能到他店铺中去重新测量一下度数。松下幸之助来到他的店铺,发现这是一家不同凡响的眼镜行,里面都是最精密的仪器,年轻店员敏捷的动作、周到的礼仪更令人佩服。
结合课文从这个故事里你能感受到这位眼镜商人具有怎样的职业态度?
请用条文的方式将这些职业态度有条理地列出。
第四篇:天堂与地狱比邻的励志故事
亲爱的约翰: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
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无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
他没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
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
”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约翰,这则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诉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这真不幸!
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这并非我运气,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却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
我认为,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轻人奋发有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们多么有钱。工作以最卑微的储蓄表示出来,并奠定幸福的基础。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但人们必须先爱它,工作才能给予最大的恩惠、获致最大的结果。
我初进商界时,时常听说,一个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牺牲。然而,岁月流逝,我开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价“。他们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真正地喜爱工作。任何行业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志。衷心喜爱从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一位伟大的画家说得好,”痛苦终将过去,但是美丽永存“。
但有些人显然不够聪明,他们有野心,却对工作过分挑剔,一直在寻找”完美的“雇主或工作。事实是,雇主需要准时工作、诚实而努力的雇员,他只将加薪与升迁机会留给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热心、花更多的时间做事的雇员,因为他在经营生意,而不是在做慈善事业,他需要的是那些更有价值的人。
不管一个人的野心有多么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达高峰。一旦起步,继续前进就不太困难了。工作越是困难或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如果他等的时间越久,就变得越困难、可怕,这有点像打枪一样,你瞄的时间越长,射击的机会就越渺茫。
我永远也忘不了做我第一份工作——簿记员的经历,那时我虽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办公室里点着的鲸油灯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着迷和喜悦,连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都不能让我对它失去热心。而结果是雇主不断地为我加薪。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该完成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那些头脑活跃的人拼命劳作决不是只为了赚钱,使他们工作热情得以持续下去的东西要比只知敛财的欲望更为高尚——他们是在从事一项迷人的事业。
老实说我是一个野心家,从小我就想成为巨富。对我来说,我受雇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是一个锻炼我的能力、让我一试身手的好地方。它代理各种商品销售,拥有一座铁矿,还经营着两项让它赖以生存的技术,那就是给美国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的铁路与电报。它把我带进了妙趣横生、广阔绚烂的商业世界,让我学会了尊重数字与事实,让我看到了运输业的威力,更培养了我作为商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所有的这些都在我以后的经商中发挥了极大效能。我可以说,没有在休伊特-塔特尔公司的历练,在事业上我或许要走很多弯路。
现在,每当想起休伊特和塔特尔两位先生时,我的内心就不禁涌起感恩之情,那段工作生涯是我一生奋斗的开端,为我打下了奋起的基础,我永远对那三年半的经历感激不尽。
所以,我从未像有些人那样抱怨他的雇主,说:”我们只不过是奴隶,我们被雇主压在尘土上,他们却高高在上,在他们美丽的别墅里享乐;他们的保险柜里装满了黄金,他们所拥有的每一块钱,都是压榨我们这些诚实的工人得来的。“我不知道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不定期:是谁给了你就业的机会?是谁给了你建设家庭的可能?是谁让你得到了发展自己的可能?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别人对你的压榨,那你为什么不结束压榨,一走了之?
工作台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同样都是石匠,同样在雕塑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做什么?“他们中的一个人可能就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块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
另一个人可能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劳很高。毕竟我有太太和四个孩子,他们需要温饱。“这钟人永远视工作为负担,在他嘴里经常吐出来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
第三个人可能会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艺术品。“这种人永远以工作为荣,工作为乐,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句话是”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天堂也地狱都有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大小,你都会感到快乐,自我设定的成绩不论高低,都会使人对工作产生乐趣。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任何简单的事都会变得困难、无趣,当你叫喊着这个工作很累人时,即使你不卖力气,你也会感到精疲力竭,反之就大不相同。事情就是这样。
约翰,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爱你的父亲
November 9,1897
洛克菲勒名言:
1、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2、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第4封:现在就去做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第5封:要有竞争的决心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第6封:为前途抵押
第五篇:天堂与地狱
天堂与地狱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汽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道“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了
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的跑。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化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也不肯离开主人,天使恍然大悟:原来,多年来这条导盲犬已经形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的行动,在主人的衣方守护着他,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可以了。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不再是瞎子了,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一样。
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的坐下了,天使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主人,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他就可以上天堂了,不过化陪伴了我那么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看书的眼睛看到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一样落向了地狱的方向,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的说道:“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