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艺术:班主任不妨给学生留些缺口
班主任工作艺术:班主任不妨给学生留些缺口
我读过一个故事:某著名企业家做完报告,一位听众问他:“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台下没有一个人答对。他说:“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圈。我的秘诀就是不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进行班级管理很有启发。许多班主任对学生管得过多、过紧、过死,既压制了学生个性,又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不能取得实效。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班主任在帮助指导学生时,不妨留一些缺口让他们自己去填满,使学生既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又能锻炼各种能力。那么,我们需要留下哪些缺口呢?
1、留些机会,让学生自由表达。
许多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常常先入为主,不听学生解释,按自己的推测去评价、去教育,对学生缺少尊重和理解。学生在班主任的压制下有话无处说,也不敢说,班主任往往了解不到事情的真相。因此,班主任要多开辟一些师生交流的通道,给学生倾诉的机会,让学生自由表达心声。如在班级设置意见箱,写班级日志,办班级园地,还可设立班主任信箱、班主任热线。学生的意见得到尊重,他们就会体会到做人的尊严、成长的喜悦。
2、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
班级管理中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可以留给学生去思考,群策群力来解决。比如对上课违纪行为实行量化扣分,可能引出新的问题——表面看上课纪律好了,但死气沉沉,课堂气氛不活跃。这个问题可以交给学生去思考,让班干部集中全体同学的智慧完善这项管理制度。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既可以开阔他们的思路,又可以提高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
3、留些权利,让学生行使。
学生能自己做主的事情,班主任要放手,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班主任的包办代替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要让学生自主行使自己的权利,学会选择。如班级成立学习小组、兴趣小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班主任工作 www.teniu.cc】
留些缺口,才能促进完美。给学生多留一些缺口,孩子就会多一些自主发展的空间,也多一些成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第二篇:班主任不妨做个推拿高手-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不妨做个推拿高手
推拿是中医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医生通过双手作用于受伤的部位、不适的地方或相应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扶伤止痛、祛除疾病的效果。在班级管理中,面对不断犯错不断进步的学生,班主人如果能掌握推拿原理,就能化繁就简,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游刃有余。
找准穴位。推拿的关键在于找准穴位,穴位明则痼疾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明确工作管理的中心、重心。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定规范。班级管理既要以法育人,又要以德服人。要明了班级的不足和优势,更要掌握班级发展的方向。教育学生既要把握学生的缺点、弱点、盲点,又要发觉学生的优点、美点和闪光点。方向准、目标清,不应付、不盲从。这样的管理是目标清晰的管理,这样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
把握力度。推拿的要义在于用力的缓和与反复,切忌蛮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孩子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麻烦”;总会有一些事情让班主任手足无措,倍感烦恼。这个时候,班主任要意识到教育是慢的艺术,德育工作是一项反复而长期的工作。对待孩子的错误充满耐心和期;对工作不急不躁,循序渐进,按照德育规律办事。不要因为教育效果不明显而乱了分寸,更不能因为琐事而乱了心性。抓反复、反复抓,这个就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精通手法。推拿的手法很多,有推、拿、按、揉、摩、掐和捏法。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人,不同的症状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既可以单法运用,也可以多法组合。同样,德育工作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对自负的孩子可以激将,自卑的孩子可以鼓励,自恋的孩子可以冷遇,自弃的孩子可以温暖。(班主任工作艺术)捧一捧,你的手底下就是一个爱因斯坦;哄一哄,你的话语里就是一个牛顿;看一看,你的目光里就可能有一个哈勃。教育是一门艺术,但也不要排除其中的技术要素。
懂得深入。推拿的目的在于深入。深入穴道、经络方能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班主任要深入班集体,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班级规章应该源于孩子的自发,惩罚奖励应该瞄准孩子的内心。班级事情多了,推一推,让孩子做管理的主人,孩子会因为被信任而成长;孩子犯错误了,放一放,自我教育的效果更奇妙。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书里记载着他们的历史、现在和对未来的期待一个懂得深入的班主任不仅能关注学生的现在,还会用心灵赢得心灵,跟孩子在人生的大潮中同歌共舞。
班主任,不妨做一个推拿高手。揉捏而分寸尽显,指点而张弛有度。在反复的纠错中用技术创造境界,在纷繁的琐事里用智慧赢得生活。如能这样,我们的学生工作一定会呈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
关注,指关心重视;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用实际行动去或者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
根据这个意思,关注应该是没有功利性的,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我觉得就应该这样,然后敏锐的发现问题,冷静的寻找解决的问题,尽量的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在大多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中,好像过多关注的是成绩、品行等,而且还在无限制放大,班主任以自己的标准来框定,觉得不好就不行,有些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还吃不好睡不好。
陈老师的关注其实就跟大多数班主任一样,盯着孩子的问题在看,在放大,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在看孩子的问题,而孩子自然就感受到了不公与伤害。但陈老师刚开始的表现很显然是有些过分的,还在用孩子的错误证明自己的错误,好在后来他通过反思,明白了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也是一种忽略——忽略了孩子那容易受伤的小心脏。其实,我认为忽略的是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午后的自习课上,我呆呆的看着小喻。情不自禁地傻笑,我真的想去摸摸他的头——他刚刚剪得头,剪得很短。想想那一幕,真的不应该把事情弄得那么难堪,不知道小B能否理解老师对他的这份关注。”陈老师此时的心境以及语态,让我感受到了轻松与俏皮。我愉悦地感受到了他对学生发自肺腑的喜爱,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班主任一贯以来人性的做派。我多么希望他能将这份心境与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表达出来。如果是我,我会情不自禁地走到孩子面前,摸摸他的头,甚至抱抱他,当孩子莫名其妙的时候,我会笑眯眯地告诉他,老师真的好喜欢你。什么都不用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没有谁会怀疑这看似肉麻的话,而有的只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真实。这才是真正的对孩子的关注,毫无功利的,没有好坏评价的,仅仅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已。
关注还要继续,但更多的要盯住优点,放大闪光点,这样让孩子在享受爱的尊严的情况下健康的成长。这是陈老师最后的期待,其实,我想说,虽然看起来好像他在转变,开始学会关注了。但是我依然觉得这不是我倡导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无论关注孩子的问题,还有优点,我觉得都是功利的,而且都给关注贴上了一种评价的标签。关注,就关心重视,就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就用实际行动去或者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无论他做的好不好。我们只是真正看着孩子成长,陪伴他前行,给他们适时的建议与指导,而真正的路还要他们自己去走。
第四篇:浅谈班主任工作艺术-班主任工作艺术
浅谈班主任工作艺术
文/hjl200903hjl
班主任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全权大使”,是引领学生知识、身体、精神、情感、意志、思想等全面健康发展的引路人。从某种程度上说,班主任肩负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班主任,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育人重任。但班主任工作不似工作车间的流水线,只要按程序操作就行,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可能有些还是顽童、皮童甚或是劣童,这就表明班主任工作不能千人一面,照搬照抄,必须因人制宜,讲究工作艺术。
爱心和责任感是从事班主任工作必备的条件,但是,我们时常耳闻一些班主任责任心很强,可工作效果并不好,搞得师生关系不融洽,甚至对立情绪严重。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方法技巧问题。于漪老师说:“做了一辈子教师,还得学做教师。”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班级教育和管理中,班主任要关心全体学生,而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态度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在教育策略上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区别化的教育。班主任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用心观察,潜心揣摩,把握每个学生的现实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与指导,努力走向从容之境,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锤敲——催响鼓更响
在一个班集体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智力因素比较好,在学习上表现出一点就通,达成度高,考试成绩遥遥领先于一般同学,而这些学生往往被冠以“好学生”“优生”称号,备受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喜爱。久而久之,班主任会放任他们行为上的散漫,过分包容他们的错误,甚至会助长他们的恶习。班主任的行为有时会给优生这样一种心理暗示,“一俊遮百丑”,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的无所谓。优生无形中就有了一种优越感,逐渐降低对自身的要求,班规班纪对他们来说可遵守可不遵守;在同学面前他们会清高自大,瞧不起学习后进生,搞得同学关系紧张;特别是同样的错误,班主任会批评其他学生而对优生网开一面……长此以往,不但会削弱优生的抱负意识,消减他们的进取心,而且,还会给班级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班主任偏爱优生,不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结果,不但不利于优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优生成了被道德教育遗忘的“角落”。常言道“响鼓还需重锤敲”,根据物理学上的力作用原理,力越大作用力就越大,响鼓如果不用重锤去敲,那敲出来的声音不就和普通鼓一样了吗?不能发挥特长那响鼓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用重锤就是为了使响鼓能够更响!同样,对优生教育,班主任更要用“重锤”去巧打巧擂。
适当“吝啬”表扬。优生如果整天生活在表扬声中,就会沾沾自喜,高傲自大,丧失前进的动力。因此,老师要适当吝啬自己的表扬,把喜爱之情深藏在心底。甚至要格外严厉些,美国西点军校的优秀军人哪个不是在严厉的要求下成长起来的?
关注养成教育。对于学习优生,我们更要从“全人”的角度去要求他,在纪律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让优生明白: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优生没有任何特权可享;德行比知识更重要,一个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比一个智力超常的人更受人尊敬。
注意目标引领。对于学习优生,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引领他们在品行、交往、组织、创新、合作度等方面确立具体可行的目标,制定不断超越自身的挑战计划,不断检查他们的达成度,从而鞭策他们天天向上。
进行“耐挫”训练。学习优生在学生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比一般同学少,但一旦遭遇到挫折失利,他们会比一般同学更感到沮丧,有的甚至会一蹶不振。班主任就要做有心人,故意“刁难”他们一下,让他们在学习、生活、活动中不时遭遇一些难题,逐渐培养他们的耐挫力。
距离——使关爱适度
曾经看到花匠给树苗施肥,他们在远离树苗根部几十厘米的地方挖洞、灌肥,很是不解。一打听,才明白,施肥是为了让树苗长得更好,但是如果距离太近,肥力太足,树苗就会被肥死。
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那是否意味着学生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学生缺什么我们就千方百计送去什么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做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班主任要注意施爱有度、关爱无痕,那才是智慧的爱,才是真正的大爱。
比如,班主任对于班上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格外心生一份怜悯、关注,总想尽己所能地去关爱他们。出发点是无可厚非的,但要知道,这部分学生很多是特别敏感、脆弱的,他们不愿受到特别的待遇,就怕引起别的同学的注意、议论。班主任对待这些同学,很多时候只需远远地注视他们,不需走上前去“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到自己与别的同学没有什么两样!班主任可以在暗中使力,一方面让班级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给予适度的帮助,为他们营造和谐融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单独的时候,引导他们学会开朗、包容、自强。
“距离产生美”,远远地关注、静静地欣赏、不经意的提醒……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有些顽皮学生,当他们不守公共场所的秩序或与学生嬉戏吵闹时,你当众大声训斥,他也许接受不了,有时还会破罐子破摔,弄得谁也下不了台。如果你在远处不动声色地做一个“安静”的示意,他会乖乖地回到座位,还会对老师心存一份感情之情。
助推——激弱者自强
有些学生,自信心不够,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形成了不必要的自卑心理,作为班主任就该义不容辞地助他一臂之力,让他自强起来。我们强调的是“助推”,而不是包办、代替。人生路是学生自己走的,所以,我们只能关键之处指点迷津,不能越俎代庖。
怎样“助推”呢?激赏、微笑是最好的武器。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总感到进步不大的学生,教师发现学生今天的作业在某个方面有些许进步了,可以在作业本上适时写上鼓励的话语,或者以星号、笑脸给予奖赏。对于经常不敢大声回答问题的同学,只要他回答问题声音大了些或捕捉到他有回答问题的举动后,就该及时当众表扬。多次被肯定以后,就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大胆发言在他身上就会变得很平常。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学生呢。
于漪老师说:“教书育人一辈子,笑了一辈子。”于漪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行家,大概与她的微笑艺术不无关系。作为班主任,及时向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奉上一个甜甜的微笑,如同举手投足般自然、容易,但其功效却是神奇的。课堂上,微笑拉近了班主任与他们的距离;社会实践中,微笑激发了他们大胆动手、探求新知;生活中,微笑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小小的微笑其威力可真不小!聪明的班主任,一定要给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多的微笑。
等待——“逼”饿者自食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都为学生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课外阅读材料、课外书籍等应有尽有。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机会是多了,但不等于每个学生都能利用好有利条件,愿做辛勤采蜜的小蜜蜂。这给培养班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带来了问题。
一个人如果天天吃红烧肉一看到红烧肉就会反胃、生厌,但如果十天、半个月没得吃了,或者已经饿了几天了,就会心生向往之意,甚至闻到香味就垂涎三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如此,班主任要善用等待策略,巧用“饥渴效应”。
班主任要联合任课教师和家长,让家长控制买书量,每天只允许部分学生带不多于班级学生数一半的书到校(带书者每天轮换),每天安排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时间,规定这些书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人人读完,然后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这样,学生就会非常珍惜阅读时间,同学间抢书看,还会两人合读一本书。因为要交流,一定读得非常仔细认真。一定时间后,原来是“要我读”,现在就变成“我要读”了,爱读书的习惯就养成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只要6个月的时间,智慧的班主任,要养成学生的一些好习惯,就要“狠心”让学生“饿”一“饿”,你在等待中,就能收获习惯了。
宽容——促迷者自返
“犯错是上帝给予孩子的权利。”班主任要学会宽容,特别在小是小非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师的宽容激励下,学生会自我反省错误,自我改正错误,也容易形成豁达大度的性格,有利于与人合作相处,为他们踏进社会大门作好准备。
班主任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一定要有宽容之心。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粗暴呵斥而伤害学生的自尊,那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原来班上一同学插队买菜,被导护老师发现了,那意味着通报批评,可我班从高一到高三,还没有学生受到过学校处分呢?当时我比较激动,但考虑到该生一向表现很好,也许是事出有因,就去走群众路线。原来该同学严重的胃病又犯了,从早晨到中午滴水未进,坚持上了半天课,饿得头昏眼花。排队时,前面同学不断插队,情急之下就插了队。我没有批评他,立即拿出饼干让他充饥,并一再安慰他,不要把此事放在心上。可他还是感到很内疚。升入高校后,还感谢班主任的宽容。
宽容就像一股温泉,涤荡着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心中有了一片灿烂的阳光。拥有宽容之心,就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而在宽容的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容易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惩戒——督错者自改
上面谈及宽容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凡事对学生都要宽容,不讲原则的宽容有时就会变成纵容。《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就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没有惩戒就没有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不能说是真正的教育。但要把握好惩戒的“度”,惩戒绝不是体罚,而是通过一定的惩戒途径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雷夫老师认为,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比如,对经常迟到的学生,让他第二天做一次校门督警员;对乱扔垃圾者,让他清理垃圾筒;实验课上故意破坏实验用品者,让他暂时停止做实验,在旁边看别人做……这样的惩戒都是善意的,学生都可以接受。为了更好地发挥惩戒的功效,惩戒措施需要预先班级民主讨论通过,集体讨论产生的不伤害肉体和自尊的惩戒措施就容易为学生接受,而且在实施时也能得到班级集体舆论的支持。马卡连柯说过,“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在赏识、宽容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基于教育为本的惩戒,一定能取得效果。
当然我们坚决反对体罚学生,但善意的适度的惩戒还是需要的,“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他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他们永远隔绝。”毕淑敏为我们陈述了需要运用惩戒手段的缘由!
班主任工作没有固定如一的模式,它需要因地制宜,随人而化,注重艺术。班主任工作似繁复的“中国结”,不管是编织缠绕还是空白镂花,都是源于艺术表达的需要;班主任工作似刚柔相济的太极拳,一收一放中显活力,收中有情,放中有爱;班主任工作更似古老的书法艺术,于行云流水中显热情,于静默空白处藏真谛。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寻,真正让班主任工作刚柔相济、游刃有余。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艺术
教师工作艺术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关于教师打油诗: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晚/责任比主席还大/吃得比猪还糟/催作业比黄世仁还狠/对学生比犯人还凶/干的活儿比保姆还杂/见了领导比孙子还乖/赚得钱比民工还少/这首打油诗虽然有些夸大之嫌,但也不泛对我们老师的一些真实的写照。
一、工作艺术
1、第一块基石是:爱。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弗洛姆说:爱是一门需要用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
2、第二块基石是:品格。
品格是一个人的社会层次定位。品格低下的人行为不可能高大,品格卑鄙的人行为不可能磊落。品格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
(大学校长看包:季羡林与白岩松)白岩松感叹: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
3、第三块基石是:学识(博大、精深)。
学识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对现代人学识的要求是“T”型结构,上面代表博大,下面代表精深,而且还要不断更新。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的标志,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工作方法:
1、一则:教育原则: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
2、二感:就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谓责任感就是你的良心。我们教师的这份活是良心活。你做了好事没人看见没人表扬你自己就觉得高兴;你做了坏事没人批评没人看见你自己就觉得不舒服。所谓使命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教育是超前性的,你必须想到你今天的学生在未来能否用他的双手撑起中国头顶上这片蓝天。在你今天的教育当中就注入一点未来。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人才。
3、三通:第一,通晓学科教学,学生不会因为你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你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教书育人两者缺一不可。第二通,通晓相关学科。除了教育教学以外与做人相关的,你都要有所了解。你这样站在讲台上,才会触类旁通,你的语言才会永远富有魅力,吸引着学生,感召他的心灵。第三通,通晓教育科研。
5、五心:第一心: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爱心。第二心:信心。我有一个公式:信心+实干=成功。我把这个公式告诉每一个学生,要想获得成功,你先要有信心,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实干你就成功了。第三心,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做上几十年一定会取得成功。第四心就是恒心。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做你的工作,不能够半途而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打败你,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第五心:虚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那么你就能够永远的不落伍。
今天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是,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终点。希望每一个老师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出快乐和谐的教育,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最后祝大家生活快乐、幸福平安、阖家欢乐。
通知: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每一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家长开放日,将家长请进校园,通过听(听课)、看(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孩子的表现)、议(评议学校的工作)、谈(意见和建议)等方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并将图片收集上传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