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天怎样做教师 演讲稿
一日为师,一生追求
——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教师这一职业,自古以来就被冠以伟大和崇高之名。然而在这半年的实际工作中,在与学生相处的并不为多的一段日子里,我发觉教师其实是需要无私奉献的职业,而教育则是一门不懈求真的科学,是不断创新的艺术;教育是智慧的殿堂,是诗意的王国,是创造的乐园。教育是教会学生和自己懂得取舍的过程;教育是教会每一个个体追求幸福的事业。对于教师的职业态度,我认为:
首先,教师是善良的,对于学生应当一视同仁。每个学生对于我们是五十分之一,但却是每个家庭的百分之百。学会与家长换位思考,从而关爱学生;懂得与学生换位思考,从而理解学生。教师应当博爱,平等地爱每个学生,将理性的光辉洒向学生,用关心的话语温暖学生。
教师是富有激情的,孔子的弟子曾皙曾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激情四溢的老师,为教育而歌,他们有献身教育的炽热情怀,有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抱负,有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他们为学生付出,为教育事业付出,作为老师在工作时应当充满激情,面对学生应拿出最好的状态,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工作中。
教师是宽容的,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并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人成才。同时,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对待学生的错误,除了严格要求,选择宽容,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有时或者会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选择宽容,收获感恩,还有一颗幡然省悟的心,那么你离上帝也就更近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的是用显微镜去看学生身上的缺点,而用放大镜去洞悉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这一大一小之间,彰显为师者的胸襟和宽容之态。
教师是辛苦的,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看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成就自己事业时,更多的却是幸福。有谁不曾受过老师的教诲便长大成人?又有谁不曾受过老师的指导而成为社会的栋梁?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住在瓦尔登湖畔,许多旅行者离开了自己的路径,找到了梭罗的小木屋想要讨点水喝。梭罗说,我家没有水,不过我可以借水勺给你们用,他指了指瓦尔登湖。旅行者们便拎着水勺到湖边舀水喝去了。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于看到自己的学生获得知识和对人生的领悟,就像那些旅行者,因为获得一柄水勺而获得瓦尔登湖的湖水。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当授
予学生生存的本领,不得不说自己是幸福的。想象以后看到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就是作为老师的最大幸福所在。
一日为师,一生追求,一心向仁,一路芬芳。
电子信息系 吴姝妍
第二篇:今天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当教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的问题。是啊,在当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也是无人能及的,教师的价值是永恒的。那么,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一文,给我很多启示。
(一)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孩子就需要与孩子沟通华考范文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我们的爱不断发展自己,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到笑对人生的境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二)教师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放在首位
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如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两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全力保护和抢救学生,他们在做这种选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表明教师形成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
(三)教师要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生活
魏书生说: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今天,我们教师要充满爱,爱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我们的爱不断发展自己,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到笑对人生的境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拥有教育的智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积极进取,尽早地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第三篇:今天怎样做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教师》给我们这样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100个案例,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
1、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2、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3、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4、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
5、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
6、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
7、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
8、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说欠缺的。
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 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第四篇:《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作者:青苹果
推荐言论一:“甘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平等意识。人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当人梯”这句话奉为师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人”,这“人本意识”告诉我们,平等不仅仅是个概念。
言论二: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主权的。千万别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感受:我最近见过一位优秀教师,朴实又平静,一读报告就看得出对工作驾轻就熟,令人望而生敬意。那领导说:“一年光稿费就3000~5000元,老公的烟、酒钱就有了。”忽然感到这优秀教师当得很悲哀。吃苦耐劳的女性发扬了新社会的“老黄牛精神”,家庭中的无私奉献者,价值的认定让人听了很是泄气。教师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应该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当不好“老师”这个新时代的社会角色。
言论三:教师的生活是封闭的、单调的、线性的、片状而缺乏立体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见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与人谈话插不上嘴。除了学校那点事,几乎没有谈资。在社会一般人的眼里,就是书呆子。可是又没有陈景润那样的成就,于是在呆之外,又加了一层自卑——这是一种低效率、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重复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学生的。
感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复、低效的劳动,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寻职业生活的幸福感。让自己生活得身体忙碌但内心轻盈。
转自:http://blog.edu.cn/user4/jingjing8006/
第五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
吴忠中学初中部
余伯华
今天,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教师,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作为育人的人,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互联网上濒繁爆出教师违法侵权学生的事件,看得人触目惊心,有的为老师喊冤,有的为学生叫屈,有的教师被人憎称为衣冠禽兽,破坏了教师的光辉形象;有的教师为了点滴学生的财物馈赠,让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小瞧教师„„真为我们教师队伍的这些人感到汗颜。
做一个高尚的品德教师,“德”被列为学校教育合格人才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但丁说过:“一个人知识的不足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一个人道德的不足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
做一个有强烈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老师。作为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每天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都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我们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襟,无私的大爱。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有了爱就能“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
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口才。《三国演义》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诸葛亮为了联吴抗曹,说服孙权,凭他过人的胆识、学富五车的知识和超人的口才舌战群儒,成功的完成了出使吴国的任务。我们教师有人说我们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其实,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新的学生,新的课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不会踏入两条相同的河流。胸中无点墨,没有随机应变的机敏,没有过人的口才如何能驾驭课堂,征服学生。
老师要有永远阳光积极的心态,不断积极上进的精神。苏轼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作者借景来抒发了老当益壮,乐观进取的精神。自然规律,人力无法改变,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的见闻总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博采众长,资源共享。固步自封,就如井底之蛙一样,永远只能见到自己头顶的那一片天空。
在这压力山大的时代,作为教师更应该懂得一门学问,那就是“健康心理学。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同时,运用所学及时疏导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使之成为我们育人中强有力的助手。
这样一说,有的人就会说,那我们教师真不是普通的人了,是神吗?必须做到十全十美的,完美无瑕。我要说,即使我们作到了这一些,我们依旧是一个普通的人。自古以来,世间并没有完美的人。完美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境界,就是被我们世世代代誉为“圣人”的孔子也并不是完美的,他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见它对女性的蔑视,但是只要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把完美作为人生的理想,人生的信条,我相信我们在这每一天每一年不断的努力中,一定会做一个人格完善、品质纯粹、修养高尚、价值观正确的好老师。今天,我们就做一个把完美当做理想,不断去追求,不断去实现的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