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下学期初一同课异构课教案
2012-2013下学期初一同课异构课教案
新左旗阿一中英语组小燕 2013年5月23日
TeachingTime:2013.5.233/1,4/1Thursday Teaching Topic: Unit 7It` s raining.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Learn some words about weather and cities.2.Learn two sentences about asking weather.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New words about weather.2.Sentences about weather.3.Make a weather report.4.Listening practice about weather.Teaching Methods: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speakingTeaching Aids: recorder, projector, color chalk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ⅠThree minutes` talk.Cross the river------Zhang Guoqing
Weather report------Suriya
Step ⅡRevision:
1.Review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Let` s chant.)
2.Review how to use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and the forms.Step ⅢLeading :Looking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lead to the new lesson.In Unit 6, we` ve learnt about activities, and in this unit, we` ll learn about weather.Step Ⅳ New words:
rain windy cloudy sunny snow weather Moscow Toronto Boston
¤ Listen and repeat.→Lead reading.→Read and write.→Learn the key sentences.→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playing guessing games.LookStep Ⅴ 1a.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a –e).¤ Ask students to do it by themselves first and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Step Ⅵ 1b.Listen and write these city names in the boxes above.¤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and finish 1b.→Ask and answer.Step Ⅶ Make weather report.Look at the map and the sample on the screen and ask students to make weather report.Step Ⅷ Exercise:
Exercises on the workbook.(P 61)
Step Ⅸ Summary and board design:
StepⅩ Homework:
1.New words.2.Grammar focus.StepⅪ Notes after class:
优点:1.课前三分钟讲演,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重难点突出,学习目标明确。3.通过各种活动充分练习了重点单词和句型。4.注重学生的发音并即使给予了改正和指导。5.板书和总结简洁明了。
缺点:1.时间安排欠佳,前松后紧。2.应多采用学生小组活动。3.应加强课堂用语。
新左旗阿一中英语教师宋小燕提供
第二篇:同课异构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周长柱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4页。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教学用具: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题,看谁能算的又快又好,好不好?
1、开火车口算(课件出示)20+20=
20+7= 60+30=
30+5= 30+50=
60+8=
2、师问:比较两组算试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比较两组算式形式的不同,并引导学生发现在解答两组算式时的不同计算规律。
二、引入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下面我们来解决新的问题,看一看这张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写字)(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有用的信息?(学生看图回答)小林说:我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再写2 小红说:我才写了20个。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小林要写多少个字?(2)他们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师问: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谁会列式?展示大家列的算式:
25+2=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之一:“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三、探究新知: 1.教学25+2
提问:会算吗?瞧,你的手边有小棒,能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算一算呢?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一:摆小棒
提问:哪个小组能把计算的过程用小棒摆出来的?上台演示。(一组里找两个同学上台演示)教师提问:
先摆哪个数?(25)然后呢?
追问:把2摆在哪一边?把5根小棒摆这一边,你们同意吗?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
(引导:它们都是单根的小棒,这样摆看得很清楚)提问: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根?(27)
追问: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2个一和5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2个十和7个一合成27)方法二:口算、数的组成
提问:如果不用小棒,你会算吗?谁来说一说。先算2+5=7,再算20+7=27。方法三:计数器
教师提问:谁能给老师说说用计数器怎么计算25+2的?给老师说说,让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加
教师提问:除了这三种方法,大家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
归纳算法: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和口算,都得到了25+2=27。想一想,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都先算了什么?(都是先算5+2=7,再算20+7=27。)
2、教学:25+20
师问: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谁会列式?展示大家列的算式:
25+20=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之一:“两位数加整十数”)
25+20会算吗?自己尝试着做一做。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小棒来验证一下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提问:2捆小棒为什么要摆在这里?(先算...再算...)
小结:先把2捆小棒和2捆小棒合在一起,就是4个十,再加5个一,就是45。
3、课件展示回顾摆小棒和数的组成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4、对比总结
提问: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25,它是两位数;都用加法进行计算;
不同点:有加一位数的和加整十数的;计算顺序不同,25+2先算的是5+2=7,再算20+7=27(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再和十位数相加),25+20先算的是20+20=40,再算40+5=45(先把整十数相加,再和个位数相加)。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四、梳理知识,巩固提高 算一算。34+4
42+3
62+7
86+2
23+30
47+20
64+30
76+10 你有什么发现吗? 五:学习总结;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2、师:课后请每个同学也去找一找,看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姚成来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探索的能力,分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体会,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课件出示)。
3+6
40+5
20+6 30+60 40+50 20+60 比较每组题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4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根据数的组成填空。
45=()+()
38=()+()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一、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显示:
小林和小红在练习写字,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小红已经写了20个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得出哪些加法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各组分别列出两个问题的算式。
①25+2
②25+20
二、研究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
1、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
2、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怎样算?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甲同学:通过摆小棒计算这两道题。a.计算25+2时,先算5+2=7,把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并。再算20+7=27。
b.计算25+20时,先算20+20=40,把整捆和整捆的合并。再算40+5=45。
乙组同学:用分解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
a.计算25+2时,想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也就是再加上2个一,把5个一和2个一合并7个一,再用2个十加7个一是27。所以25+2=27。
b.计算25+20时,想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0也就是再加上2个十,把2个十和2个十合并是4个十,再用4个十加5个一是45。
丙组同学通过讨论,发现:
25加2就是在25的个位上加上2,25加20就是25的十位上加上2。
3、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4、师生小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在计算方法上不同: 加一位数是加几个一,在个位上加这个一位数; 加整十数是加几个十,在十位上加几。(课件出示)
【学习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1题(幻灯出示)。
(1)学生独立计算。
(2)比较上下对应的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2题(幻灯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比较上下对应的两题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答案:
1.8
40 38 88 93 45 2.80 90 80 90 88 94 89 9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聂春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计数器;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复习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数字卡片:每张苹果卡片中都藏着一个数宝宝,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
1.先出示22、5
教师引导:说数意义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如:
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个(),个位上的()表示()个()。
2.再出示53
教师:如果用小棒你怎样摆出这个数?
3.最后出示40、4、20 出示“40”和“4”
教师: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再出示“20”
教师:这个数与“40”相加是多少?表示几个十?
(二)课件出示:口算题(开火车)
40+20
50+30
40+2 50+3
(三)新课引入
教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数的意义知识掌握很好。在写字课上,小林和小红两位小朋友也在谈论着完成的作业情况。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64页主题图:
教师:从图片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请学生回答,教师摘要信息并板书;
小林:我写了25个大字,还要写2个; 小红:我才写了20个。
教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完整表述,摘录可探究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尝试列式,比较“一共要写”和“已经”的含义。
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依次板书出:
25+2=
25+20
师生分析,肯定算式。
三、自主探究,直观建模
(一)尝试计算,触发疑问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
可能有学生会计算,请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可用粉笔轻轻写在算式的后面。
并追问: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检验吧。
教师:我们准备了小棒,可以通过这些学具摆一摆,把过程清晰展现出来。
(二)借助学具,实际操作
(1)小棒演示,学生板演。
算式25+2,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算式25+20,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师追问:
为什么他俩摆完25之后,一个摆了2根,一个摆了2捆?
师生归纳,用摆小棒的方式验证这两个结果是正确的。
教师:你会用计数器拨一拨的方式计算吗?
(2)计数器直观呈现相同数位相加的特点。
学生板演。
教师:请学生演示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教师:如果加20在什么数位上拨?拨几个?表示什么?
(课件演示过程,并提出问题)
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用语言表征过程中简化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
(三)过程呈现,理清算理
师生回顾,计算过程,板书呈现,直观感悟。(课件演示)
(四)学以致用,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鼓励个性化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一)小猴摘苹果。(书上纠错题)课件呈现
请学生观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师生小结,归纳计算方法,突出本课重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并彩色粉笔板书。
(二)我来试试。(课件呈现)
5+3= 2+6=
35+3=
2+46=
35+30=
20+46=
让学生在练习卡上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汇报结果。
四、创造发现,回顾点题
课件再次出示苹果卡片上的数字。
创造算式,比较大小
教师:老师把苹果卡片张贴在黑板上,根据这些数字,一起创造符合条件的算式。
(课件呈现)条件
(1)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式 可能会有: 22+40
53+40
追问:你能比较出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可能会有: 22+6
53+6 22+5
53+5
追问:你能比较出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五、学生总结
教师:在今天学习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评价?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王慧波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看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问题,这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数的计算。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另外,学生用点数等方法进行计算也是允许的,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经常出现看错数位的问题,所以要注意变换练习形式,突出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填空:
(1)4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
2、口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3.比较以上两组题中前后两算式的不同点。
【探究新知】
1.看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学校要举行书法比赛了,你们瞧!小林和小红正在练习呢。
课件演示教材第64页例1的情境图。显示小林与小红的对话。
师:从这幅图上,你们能看到什么?
生1: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
生2:小红才写了20个字。„„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课件出示问题)
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这个问题好不好?谁能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来呢?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5+2 师板书到黑板上。
师:结果是多少呢?现在可以独立思考,直接在头脑里想,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因难的学生。
小组汇报。
小组1:先摆5根小棒,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根。
小组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25根、26根、27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小组3:先算5+2=7,再计算20+7=27。
小组4:用点数的方法算:25、26、27。
3.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啦!自己就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25+2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请你再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吧。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生1:先摆2捆加2捆是40根,再和5根合起来是45根。生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5+20:25、35、45。
生3:先算20+20=40,再算40+5=45。
4.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异同。
师: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课件出示):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两位数个位是几,得数个位上就写几。
【巩固练习】
1.口算(课件出示)。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幻灯出示)。
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快与你的同学说一说吧。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海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分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体会,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学教具:
课件、图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课件出示)。
1、填空。
88是有()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7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4,这个数是()。
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
2、口数下面各题。
5+3+40=
2+6+70=
60+20+5=
3、计算下面各题。
34=30+()34等于几十加几?(34等于30加4)
65=5+()65等于5加多少?(65等于5加60)
如同上面的方法,26=()+()。(26=20+6或者26=6+20)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 1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看到什么?
(我看到了小林和小红在比赛写字,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小红才写20个字。)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老师提问:我们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仔细观察画面,要想解决每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我可以从画面上发现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把已经写的25个字和还要写的2个字合并起来,列式:25+2)
板书:25+2
(要想求“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把小林已经写的25个和小红的20个合起来,列式是:25+20)
板书:25+20
2)研究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
(1)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小结)
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
(2)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甲组同学通过摆小棒计算这两道题。
25+2=27 先算5+2=7,把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并;再算20+7=27.25+20=45 先算20+20=40,把整捆的和整捆的合并;再算40+5=45.乙组同学用分解法计算这两道题。
25+2=27 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也就是再加上2个一,把5个一和2个一合并是7个一,再用2个十加7个一是27.25+20=45 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0也就是再加上2个十,把2个十和2个十合并是4个十,再用4个十加5个一是45.25+2=27
25+20=45
丙组同学通过讨论,发现:25加2就是在25的个位上加上2,25加20就是在25的十位上加上2.(3)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在计算方法上不同:加一位数就是加几个一,在个位上加几;加整十数是加几个十,在十位上加几)
三、学习总结(课件出示):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时,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四、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计算,订正结果时说一说计算方法。在让学生比较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1、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二题。
2、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43+5=
24+60=
23+70=
32+20=
77+2=
35+50=
91+8=
80+9=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左宝铸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数的组成(课件出示)
1.44中十位上的4表示()个(),个位上的()表示()
个()。
2.由5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二)课件出示:口算题(开火车)40+30
50+30
40+5 60+3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64页主题图:
1.了解信息。
师:从图片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尝试列式,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依次板书出:
25+2=
25+20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我们准备了小棒,可以通过这些学具摆一摆,把过程清晰展现出来。(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
(1)小棒演示,学生板演。
算式25+2,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算式25+20,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师:为什么他俩摆完25之后,一个摆了2根,一个摆了2捆?
指定学生表述过程(课件演示)。注重引导根数与根数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捆数与捆数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师:你会用计数器拨一拨的方式计算吗?
(2)计数器直观呈现相同数位相加的特点。
学生板演。
师:请学生演示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师:如果加20在什么数位上拨?拨几个?表示什么?
(课件演示过程,并提出问题)
师: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师生回顾,计算过程,板书呈现。(课件演示)
(3)师小结: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时,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
三、练习巩固
(一)改错题(见书上65页)请学生观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师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并彩色粉笔板书。
(二)完成课本做一做1、2题,练习十五第3题(幻灯出示)。
四、拓展
课件出示卡片上的数字。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根据这些数字,一起创造符合条件的算式。
(课件呈现)条件
(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2)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式。
师:你能比较出所写式子的大小吗?
五、学习总结
教师:在今天学习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吗?
第三篇:同课异构
专家引领校本研修之四: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
“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同课异构”;二是“校本研修”。顾名思义,就是以“同课异构”为组织形式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着力于课例研究,着手于“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的科研方式。它是教师为了解决相同教学问题,达到相同教学目标,针对相同教材课题,相同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现有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实施途径,发挥不同优势,实施不同风格,建构差异性课堂,进行比较反思的研究系列活动综合而成的一种校本研修模式。董升将:求“异”是搞好“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关键
“同课异构式”中的“异构”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的差异。“同课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同一个教师或者是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标、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对于执教教师来说,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具使用等方面都可以求“异”。
教与学的方法之异,是指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教与学的模式;教学流程之异,是指在具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巩固提高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选择不同的教学素材。“异构”目的是让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异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异构”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取长补短。
王乐永:要充分认识“同课异构式” 校本研修的现实意义
“同课异构式” 校本研修毫无疑问与其他研修方式一样,承载着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也具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总体来看,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可以引导教师在专题学习中提升理论水平;在观课议课中说课议课,比较鉴别求同存异;在行为跟进中解决问题,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得失,提升智慧。具体来看:第一,有利于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有效提高教师深入思考教学中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二,有利于群组教师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并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开放的交流、学习、展示平台。第三,有利于打开教师思路,发散教师思维,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进行
教学,方便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第四,有利于增加校本研修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培养名师、打造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李雪芹:要注重解决“同课异构式” 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老师们比较偏爱“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认识不到位。对什么是“同课异构式”研修,为什么要进行“同课异构式”研修等都不是太清楚,从而造成对后续一系列工作的不到位。其次是形式单一。目前情况来看,多为就同一课题,两个人上两节课。事实上,“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形式比较多样。除了两人或多人异构外,也可一人异构。第三,“形化式”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忽略对同课中 “同”的研讨,“异”的比较分析,仅仅是安排两人去上课而已。通过同课异构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研讨、上课、分析,最后得到怎样的发展,以后将有怎样的改进等这都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
陈曦:开展“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要做好规划和管理
做好规划是开展好“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做规划时,要把“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研修方式之一,纳入到学校校本研修整体工作中通盘考虑。“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的选择,都要与整体研修工作的目标、研究问题协调一致;研修的课题、执教人的确定、研修组成员的确定、负责人的确定、时间的安排、条件的支持等方面都要作出细致的规划,避免“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做好管理是开展好“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保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制度保障。学校要为“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活动落实。2.创造氛围。校本研修团队之间要营造和谐积极的研修氛围,强化科学比较,削弱对教师个人风格的比较。3.科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评优树先、业务考核时有所侧重,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内驱力。
王红:“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观课议课的维度
“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注重求“异”,但在观课议课环节却要求“同”,即所选取的观测点、制定的观课量表应该是相同的,所要研究的问题应是统一的,否则研修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第四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第五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生成教学
为了给全校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师们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有效课堂的实效性。3月,xxx中学开展了各学科组“同课异构、生成教学”四个一推进有效课堂研讨活动。
1、上一次研讨课。
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英语五个学科组,各推荐3位教师,教研组提前确定同一教学内容,3名教师先各自设计教案,各自想课磨课,最后教研组组织上研讨课。
2、开一次评课会。
各教研组在研讨课后立即组织组内教师进行集体评议,评出几堂课各自的闪光点,不足处,提出自已的见解。
3、交一份实录稿。
听课教师把听课笔记整理一份课堂实录交教导处。
4、写一篇教学反思。
负责上课的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已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交教导处。
本次活动让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的很多有关“同”的要求下凸现出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以学生为资源的“生成教学”的灵活机智。形成常态教学下“看别人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的观课议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