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感受自然超越自我

感受自然超越自我



第一篇:感受自然超越自我

感受自然超越自我-------南门小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阳光明媚,在这春游踏青的好时节,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锻炼学生的校外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体验春天,亲近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南门小学特举行此次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4年4月4日上午

三、活动要求

1、做文明小游客

各班要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妥善安排游玩路线及时间,强调安全、纪律有关事项,统一列队行进,不大声喊叫,不损坏公物,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帮助。

2、做环保小游客

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损坏花草树木。

3、做安全小游客

不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不携带危险物品出游,不得脱队单独行动,不到危险区域玩耍,不做危险游戏,带班老师必须全程参与,出入必须清点人数,活动结束后,任何学生必须按时回家,不得到亲戚、同学家串门。

各班要认真做好活动安排,确保学生开心快乐游、文明安全游、体验收获游,要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绘画比赛、习作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赞美家乡,赞美大自然,做到玩有所学、玩有所获、玩有所得。

强调:在组织学生参观过程中一定要教育孩子服从老师安排,自觉遵守秩序,爱护文物和公共设施,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安全出行,安全返回。

第二篇: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曾几何时,我们埋头于书山学海,透过那一轮残月幻想着潺潺小溪?曾几何时,我们苟存于两点一线,穿过那一角乌蒙天空憧憬着鸟语花香?似乎自然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也许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高楼吧,无人知道,在这高楼的顶端,还站立着一棵小树。

一窗之隔,让我产生如此多的幻想,在某个晴朗的春日,种子告别了母亲,欢快地飞向了一片阳光的肥沃地点,可是一阵风却让它落在这一寸草不生的屋顶,留下了一粒种子的不知所措。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这就是一粒种子的抉择吧,没有肥料,它使自己变矮,变小,努力使自己长成一丛灌木,挽留轻吻它的每一滴雨露。

它倔强地生长着,把根扎入坚固的大理石,风动摇过它,雷烧毁过它,甚至电锯都曾在它的身上施展过手脚,天的泪水浸染了它,它却使自己更坚强,更顽固,或是给自己的重生。

是自然之神造就了它吧,顽强、坚毅、忍耐、拼搏,并准时用第一抹新绿迎来新春。

我面对着这个生命伫立良久,也许自然本该如此吧,不屈于命运,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是自然的格调吧?

这不仅是自然的格调,也是青春的格调啊,奋斗、拼搏、钻研、怒放,在挫折面前昂首挺胸,化痛苦为力量。。。多么 通俗的语言,却是蕴藏着整个生命的,自然的底色!

小树青青,背后是无尽的无奈也落寞,痛苦于噩梦,年青的我们,背后的苦处不是少得多吗?自然的缩影就在屋顶上倔强地泛着新绿,它那强劲的根便成了沧桑的见证。。。

触碰不到自然的我们,不能窥见这一个影子吗?自然万物,无需契约,都在不约而同地履行同样的四个字:等待和希望。

听,那是小树的笑声。。

第三篇: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道明了人类探索、感受自然贵在立志、持之以恒地体验。作家凌仕江笔下某兵站一个士兵,一天突然发现结冰地面上新露出一棵小草,它预示春天将到来了。这让长期处在冰天雪地的士兵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一整天。普通话《迷途笛音》讲述一个小孩在森林中找不到回家之路,急得眼泪不停地流,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笛声,顿时感到柳暗花明。曾经有一个被困沙漠之人,生命绝望关键时刻发现了绿洲,重生给他带来了无限惊喜和光明。感受自然之美,不一定非要像孙猴子那样腾空驾雾十万八千里。有时一棵小草,一点笛音,一片绿洲,足足可让人获得前所未有的希望或不可言喻的满足。这下一站幸福,难道不正是他们用心感受自然而得到的吗?与此类同,我每次读着“小桥流水人家”,仿佛感到自己已经进入了那安静、舒适、风景如画的仙居环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这是初秋的一个晴朗而明媚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照耀着披着各色盛装的苹果树、梨树、樱桃树的纹丝不动的枝叶……我就建议他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他们说:„一群白天鹅渐渐地在蔚蓝色的天空里消失了‟;„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都发出响声‟;„路边开着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鹳鸟站在巢边上,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眺望‟;„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她在晒太阳……‟”苏霍姆林斯基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融合促使学生抒发了他们各自在自然里观察事物的无尽乐趣和体验生活的愉快享受。这就是自然与人的完美统一,这就是灵活教学方式折射出来的耀眼光芒。

诚然,我想到了国培。国培重视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教育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主张“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文化观”,倡导“实现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以及“创生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将课堂延伸到自然或生活,实现课程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学生自身回归,达到人与自然、理智与体验、知识与情感的完美融合。这正像我们在自然界欣赏美丽风景那样自然或随和,使我们生活体验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由此觉得非常开心、舒适。我们没有必要天天将孩子固定在课堂上,让他们听到的是知识,见到的是知识,学到的是知识,使知识成了他们全部。学生没有参与生活体验或实践的机会,没有自由放飞的空间,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吗?我们要时刻牢记陶行知老先生的话:“生活即教育”,让学生回归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之乐。我们要处处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生那样,让学生回归自然,让他们感受自然之美。那么,课堂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是在“险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了。正因为如此,我非常欣赏课堂教学那份自然之美。

第四篇: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的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闲逛在春天,天上飘着大大小小的棉花糖,脚下踩着松软的泥土,大小的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情画,这么美的景色,好不惬意!我喜欢春天,喜欢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喜欢闻着那浓浓的清香的花草味,喜欢看着蜜蜂儿采蜜忙,这一切的一切多么像童话里的那样,让人沉醉其中

漫步在夏天,干燥炎热的天气,使人感到烦躁,朝远处看去,树荫下,一群老人在那儿谈笑风生,一群孩子在旁边玩耍嬉戏,虽然,已是汗流浃背,但脸上依然有欢快的表情,我不由得笑了笑,真像那时的我啊!

游戏在秋天,一片片枯黄的叶子飘然而下,蹲下身子,从众多的叶子的挑拣出一片完整的枫叶,小心翼翼的将它放入心爱的书中。吸一口秋天的气息,顿时神清气爽,整个人变得精神了很多。

停留在冬天,一阵阵寒风扑面而来,不禁打了个寒战,四季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冬天了,虽然他是严酷的,但是雪后的冬天又是浪漫的,可爱的万物都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华丽的晚礼服,抬眼望去,房屋上、书上、马路上一层层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整个世界,银装素裹,真的很是漂亮。行走在街上,人们都把大衣裹得紧紧地,不让寒风侵袭自己的身体,笨拙的走在接着,就像一个个面包,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结果,一不留神,自己却滑到在地,惹得旁人哈哈大笑,为了避免尴尬,我只好勉强的笑了笑,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花儿,走了。冬天不仅是多彩的,而且还是有趣的。

我喜欢春、夏、秋、冬,喜欢他们独有的色彩。我更热爱大自然,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活,给予了我们新鲜的空气,五彩的世界,他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没有一丝瑕疵。

山东省博兴县实验中学初一:许紫琪

第五篇: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在大自然里,我们可以放肆地争宠它的爱抚,也可以贪婪地享受它的恩惠。蓝天白云映射入清澈见底的溪流;和煦的风吹动着柔柔的红花绿草,引来蜂蝶翩翩起舞……

在大自然里,你不必担心灰尘会蒙住你的眼睛或心灵,这里新鲜的空气可以净化一切;在大自然里,你也不必担心噪声会吵得你头昏目眩,树上鸟儿清脆的叫声会使你倍感亲切……

在大自然里,极目远眺,所有的景色都会让你心旷神怡。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伴随着林间婉转的鸟鸣,读书会别有一番风味;柳枝婆娑舞倩影,顺手抚摸一下那那满眼的绿叶,你便会感到它们的生命力是那么旺盛,绿的是那么深沉,它们贪婪地吮吸着甘露,默默地经受着暴风雨的一次次进逼。无数不知名的小花,点缀着这广袤的大地。我想: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吧。春风吹绿了小草,是为了完成使命,而不是表现自己;小草染遍了天涯海角,是为了美化大地,而不是报答春风,这是一种多美好的默契啊!

在大自然里,我们安静地看一瓢水,就可以听到它演示的清净义,请汲来柔润自己的心田;我们细致地看一朵花,就可以听见它演说的庄严义,请掬来美化自己的生命;我们耐心地看一棵参天耸立的大树,就可以想象它向往的正直义,请以此来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

朋友,让我们屏息凝视一分钟,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独特气息吧,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是我们最忠实的向导,大自然永远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大自然永远是我们最幸福的家园!……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