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案狮子大王
狮子大王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一大体现,本课设计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个性化的作业极大的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却鲜有佳作“面世”,如何解决学生上课积极性高但是在动手时却觉得无法着手的问题,在这节课我作了一些探索。
首先,要使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教学中我竭力创设一个民主的、愉快的氛围,充分利用录像、照片、范画、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对学生独特、有个性的回答及时地、不遗余力地给与表扬。其次,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在本课设计之初,我收集了大量有关狮子的信息:大自然中狮子图片、录像资料,生活中石狮子、狮子舞、狮子剪纸作品等,考虑到学生的多方面因素和要求,我确定了现在的教学方案:以狮子王音乐引入到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再到大自然的狮子,最后用儿童的眼光欣赏教师的范作。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到学生未知领域的开拓,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最后,为了降低学生制作难度,改变以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的教学方式。我在欣赏教师范作过程中结合游戏《寻找喝醉酒的狮子》和《给狮子取名字》,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的探究两方面问题,一是范作中狮子有什么独特个性。二是小作者是如何选用不同材料和方法来表现狮子的这种个性的。通过这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学生制作的难点,为下一步学生自由创作作了铺垫。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空间及选材的限制,学生一些有创意的点子还是无法得到较好的落实。
第二篇:一年级美术教案 狮子大王_1
一年级美术教案 狮子大王
狮子大王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万振华
题第8:狮子大王型:设计应用我对本节狮子大王的理解与思考:动物狮子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并不陌生,卡通片《狮子大王》、民间狮子舞表演、石雕狮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狮子形象为儿童储备了比较丰富的知识,但要一年级儿童在堂中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本需解决的一大难点。狮子大王我对本节狮子大王的希望:
(一)通过对大自然中狮子的观察、比较和对生活中的各种狮子艺术品的欣赏,了解狮子的特点。
(二)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具有不同个性的狮子。
(三)通过听听狮子乐曲,看看、画画、做做狮子,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教学理念:新程理念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狮子作为威武、权威的象征,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有关狮子的艺术品,如:舞狮表演,大门前、桥墩上的石雕狮子,还有狮子的剪纸作品等等。本设计利用多媒体可视形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堂上观察生活里的狮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这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同时也促使学生去关注生活里的细节,这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美术素养之一。学生分析:一年级是新程改革实验年级,从上学期开始学生们已经熟悉和喜欢了各科教师崭新的教学态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堂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信、大胆、自由地通过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而且第一册美术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所以教师可以大胆放手。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狮子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并了解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并抓住狮子特点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教学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并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狮子的头部特征。信息资料: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多媒体示范教具教师——狮子大王学生用具:学生——收集身边的不同材料(毛线、碎布、挂历纸等)、剪刀、胶水。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师生互动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意图(1)引导学生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导入新狮子大王。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
师播放狮子的吼叫声,出示雄狮的形象引出题。学
生
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引入题。并安排一学生头戴狮子面具模仿狮子的吼叫声窜上讲台。(2)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雄师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教
师
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交流,概括出狮子大王的不同特征:颈部有棕毛、吊眼、嘴大、牙尖。。。学
生将学生分成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2)小组同学利用教师提供的狮子大王的图片,分小组共同研究下面的问题:一组:狮子大王一家中,谁最具有狮子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二组:狮子大王的眼睛与其它动物的眼睛有什么不同?三组:狮子大王的鼻子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四组:狮子大王的耳朵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五组:比较几种狮子大王面具的制作方法,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3)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的不同表现方法。
增加美术文化含量,解决教学难点。
问:艺术作品中是如何突出地表现狮子大王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及教材第16页中的雕塑作品及一些绘画作品,总结出狮子的嘴的绘制比真实的还要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眼睛。。。(4)分析学生优秀作业中狮子的表现方法。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难点。提出问题:
1、这些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狮子大王的棕毛做得有快有好?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小组进行研究。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开始动手制作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小结:播放《狮子大王》动画片的音乐。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狮子大王的作品戴在头上,学一学狮子大王的样子。
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后拓展:回家以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狮子的形象,它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板书设计:
狮子大王
教学小结:教师说:本设计重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堂上学会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说:我学会了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来找寻动物的不同特点,这节我学得很开心。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程价值的一大体现,本设计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个性化的作业极大的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却鲜有佳作“面世”,如何解决学生上积极性高但是在动手时却觉得无法着手的问题,在这节我作了一些探索。
首先,要使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轻松、愉快的堂气氛尤为重要。教学中我竭力创设一个民主的、愉快的氛围,充分利用录像、照片、范画、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对学生独特、有个性的回答及时地、不遗余力地给与表扬。
其次,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在本设计之初,我收集了大量有关狮子的信息:大自然中狮子图片、录像资料,生活中石狮子、狮子舞、狮子剪纸作品等,考虑到学生的多方面因素和要求,我确定了现在的教学方案:以狮子王音乐引入到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再到大自然的狮子,最后用儿童的眼光欣赏教师的范作。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到学生未知领域的开拓,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最后,为了降低学生制作难度,改变以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的教学方式。我在欣赏教师范作过程中结合游戏《寻找喝醉酒的狮子》和《给狮子取名字》,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的探究两方面问题,一是范作中狮子有什么独特个性。二是小作者是如何选用不同材料和方法来表现狮子的这种个性的。通过这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学生制作的难点,为下一步学生自由创作作了铺垫。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空间及选材的限制,学生一些有创意的点子还是无法得到较好的落实。
第三篇:《狮子大王》
《狮子大王》反思
狮子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孩子们从小就在《狮子王》的动画片中感受到了雄狮在动物中的王者风范。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体会到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要使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教学中我竭力创设一个民主的、愉快的氛围,充分利用视频、照片、范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学《狮子大王》这一课时,在课前,我收集了大量有关狮子的信息:大自然中狮子图片、录像资料,生活中石狮子、狮子舞、狮子剪纸作品等。在教学时,首先,我出示了大自然中狮子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狮子的形象,以及狮子的特点。然后,我出示了各种艺术作品中的狮子形象,让学生了解了艺术家是怎样表现狮子的。最后,我还出示了一些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观察、学习。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欣赏,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能大胆地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演一演狮子的形象,让孩子们立刻兴致勃勃的投入到表演活动中,从而一路引领孩子们兴致高昂的进入了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烘染了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通过图片、作品赏析、正反对照比较等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再通过教师演示,扫清学习障碍,让学生快快乐乐投入到绘画创作中,在孩子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上把握,后面留给学生作业的时间稍显少了一点。
第四篇:狮子大王
狮 子 大 王
一年级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乔红俊
一、教材分析:
动物狮子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并不陌生,卡通片《狮子王》、民间狮子舞表演、石雕狮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狮子形象为儿童储备了比较丰富的知识,但要一年级儿童在课堂中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本课需解决的一大难点。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年级,从上学期开始学生们已经熟悉和喜欢了各科教师崭新的教学态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信、大胆、自由地通过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而且第一册美术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所以教师可以大胆放手。
三、教学理念:
(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狮子作为威武、权威的象征,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有关狮子的艺术品,如:舞狮表演,大门前、桥墩上的石雕狮子,还有狮子的剪纸作品等等。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可视形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生活里的狮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这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同时也促使学生去关注生活里的细节,这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美术素养之一。
(二)个性化原则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本课教学在学生欣赏《狮王进行曲》和优秀学生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挖掘制作狮子的方法和材料,并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狮子作品。
四、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大自然中狮子的观察、比较和对生活中的各种狮子艺术品的欣赏,了解狮子的特点。
(二)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具有不同个性的狮子。
(三)通过听听狮子乐曲,看看、画画、做做狮子,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了解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并抓住狮子特点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
六、教学难点: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狮子的头部特征。
七、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身边的不同材料(毛线、碎布、挂历纸等)、剪刀、胶水。
八、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中狮子形象,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狮子吗,今天森林里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我们这里做客,想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看哪位同学能从这段音乐中听出他是谁?
(播放《狮王进行曲》片段)
学生谈感受:听起来是个很大型的动物,好象是大象„„ 我感觉是个很凶猛的动物„„
我听出他的脚步很沉重„„ 我认为是狮子,因为这段音乐表现出狮子走得很慢„„ 狮子!狮子!我还听到了狮子的吼叫声„„
2、课件出示狮子王卡通形象——揭题
师:真聪明!今天我们来的动物朋友就是狮子。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曲子就叫《狮王进行曲》。(出示狮王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与音乐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回想生活中的狮子艺术形象,体会美术生活间的联系。
师提问:你觉得狮子是怎样的动物呀?你是从什么地方开始认识狮子的?
生:狮子是个凶猛的动物,他要吃小动物。我是动物百科全书上看来的„„
狮子是百兽之王,我是从电视卡通片中知道的„„ 我到动物园看到过狮子,体形比一般动物要大„„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地方可以了解狮子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能见到狮子?
生:每年元宵节都有狮子灯表演„„
于潜乍萼山公园门口有一对大石头狮子„„
青山湖大桥的桥墩也都雕刻着石狮子„„
师:同学们真细心,发现了我们生活中这么多的狮子!你们看,老师把他们带来了。(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多种狮子艺术形象)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本环节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三)观察大自然中的真实狮子,共同探究狮子的特征
1、师:你想看真的狮子吗?(出示真实狮子图片)
2、提问:你能说说狮子与其它动物在外形上不同吗?(出示狮子与小白兔、熊猫、猴子的对比照片,小组讨论)。
生:他的头发很长„„
眼睛看上去很凶猛„„眼睛往上翘的„„
鼻子很大„„嘴和鼻子是连牢的„„
3、概括狮子的特点:鬃毛、吊眼、嘴大、牙尖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四)欣赏狮子大王作品,突破制作难点。
1、游戏——“找喝醉酒的狮子”
师:看了真实的狮子,你想知道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样变狮子的吗?(出示图片一)
你看里面居然有个“喝醉酒的狮子”,你可以找到它吗?你从哪里看出他 醉了?
生:他的脸喝得红红的„„
他的眼睛眯起来,像要睡着了,和我爸爸喝醉时一样„„
师:你看看这位喝醉酒的狮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他的脸是用红的彩色纸剪的„„
他的头发、鼻子、嘴巴也是用彩色纸剪|、贴的„„
他的眼睛不是剪的,而是用水彩笔画的„„
(用儿童的眼光来欣赏儿童的作品,为接下来的学生个性化创作做准备),2、给作品中的狮子取名字
师:除了喝醉酒的狮子外,还有其他什么狮子?你能给他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生:我找到了一位《时髦的大狮子》„„他的头发很卷„„(见 图二)
我找到一位最老的狮子,我给他取的名字是《长寿狮子》„„(见图三)
我看到一个《金色脸的狮子》 „„ 有点像我们中国人„„(见图四)
(通过给作品取名字,使学生更有兴趣找出这些狮子作品特点,帮助学生找到创作的思路)
3、师:你打算做个怎样的狮子?你有做这个狮子的材料吗?
生:我要做个凶猛的狮子„„
我要做个可爱的狮,她梳着辫子„„我有黑毛线
我有金色的挂历纸,我想做个染着金色头发的狮子„„
(解决制作难点,为学生创作作辅垫)。
(五)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展评,拓展。
1、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我是一只××的狮子大王”。
2、同学间作品交流——介绍自己是怎样的狮子,互相认识。
3、拓展:回家以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现狮子
(使学生儿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十、部分学生作业
九、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一大体现,本课设计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个性化的作业极大的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却鲜有佳作“面世”,如何解决学生上课积极性高但是在动手时却觉得无法着手的问题,在这节课我作了一些探索。
首先,要使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教学中我竭力创设一个民主的、愉快的氛围,充分利用录像、照片、范画、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对学生独特、有个性的回答及时地、不遗余力地给与表扬。
其次,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在本课设计之初,我收集了大量有关狮子的信息:大自然中狮子图片、录像资料,生活中石狮子、狮子舞、狮子剪纸作品等,考虑到学生的多方面因素和要求,我确定了现在的教学方案:以狮子王音乐引入到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再到大自然的狮子,最后用儿童的眼光欣赏教师的范作。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到学生未知领域的开拓,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最后,为了降低学生制作难度,改变以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的教学方式。我在欣赏教师范作过程中结合游戏《寻找喝醉酒的狮子》和《给狮子取名字》,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的探究两方面问题,一是范作中狮子有什么独特个性。二是小作者是如何选用不同材料和方法来表现狮子的这种个性的。通过这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学生制作的难点,为下一步学生自由创作作了铺垫。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空间及选材的限制,学生一些有创意的点子还是无法得到较好的落实。
第五篇:小学美术说课稿.《狮子大王》
小学美术说课稿《狮子大王》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狮子大王》。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用具、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