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总结



第一篇:洋思总结

七年级

(五)班语文教学学“洋思”学期

实验总结

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已经一个学期了,现做一阶段性总结。

一、基本情况

实验班级:七年级(5)班,64人。实验学科:语文。实验课题: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教师:杜丽娜

二、所做工作

(一)自己的学习与实践

1、自担任学“洋思”语文教学工作任务之后,我就大量阅读学校从洋思中学带回来的《洋思—课堂教学新策略》、《走进洋思》等书籍,借助网络查阅与洋思有关知识,更新自己的观念,在教学中大胆实践。

2、积极在语文教学中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a.努力规范备课:我和刘苗、丁桂玉等老师利用每周二集体备课的时间积极研讨,共同研讨学习目标如何定,备课应注意的环节以及在落实洋思教学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等。

b.以学洋思为载体,努力搞好课堂教学,上赛教课、示范课2节,在教研组内累计听课15节,并参与评课。

c.认真做好了作业批改、辅导和月考工作。

d.围绕学洋思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体会感悟进行了教学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二)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和学生讨论学“洋思”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和课堂基本要求。

2、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内组员的职责,确立培优名单和学困生名单。

3、在班内举办语文学习方法讲座2次,熟练掌握预习方法。

4、举办作业展评2次,表彰鼓励优胜者。

三、取得的成绩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所提高。刚进校时我班有一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太差,进校成绩太低,不愿学甚至弃学。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给他们讲什么是洋思,学洋思的意义,以及如何学等,让他们也转变观念,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产生兴趣,然后对他们进行层次性的辅导。我在班上把语文学的较好十六名学生定为语文学习小组组长,让他们在课余督促、检查、辅导后进生、对那些后进生的小小进步也予以鼓励,这样那些不想学的也在开始学,弃学的也在努力学。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具备了一些自学能力。开学初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并利用早、午自习进行预习指导,经过这一学期三个多月的训练,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已基本形成,多数学生不用教师布置预习内容也能自觉的进行课前预习,为课上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3、学生喜欢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初步构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5、教师的教学素养尤其是课堂调控能力得以极大提升。

四、存在问题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运用还不娴熟。

2、学生的“先学”环节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个别学困生一筹莫展,产生畏难情绪。中等生的自学能力不稳定,受外界和自身情绪影响较大。

3、在“后教”环节中,讲解不够精炼,易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毛病。

4、“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没落实。

五、实验中的反思及心得体会

(一)学生为什么不认真“先学”?

“先学后教”中,先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几乎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通常我会出示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要求,但每节课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看似在学,实际在开小差,一无所获,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原因。一是对学习没兴趣,只图混完三年了事,而现行的教学中没有“惩罚”一说,所以你的苦口婆心对他而言如同隔靴搔痒,你的善意激励对他来说犹如一阵微风,过后没一点影响,这种同学虽少,影响极坏。二是学生自制力差,所以课堂开小差、懒惰、浅尝辄止,不愿动脑筋去思考,只愿完成最简单的东西。三是学习不讲效率。四是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太差,这些都极大影响了“后教”,最终导致效果不好。

(二)“先学”必集训: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战前动员非常重要。我用了两个早自习给学生做战前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确“得之鱼,不如得之以渔”的道理,针对班级学生“先学”中的思想态度,分类对待,可谓“威逼利诱,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呀!个别学生顽固不化,加之基础较差,行为散漫不想学,我只有用情感去“软化”他,让他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住老师。但是由于学生都是走读制,回家的这一时间需要家长的监督与配合,我班有近三十多名学生的家长在外打工,还有一部分家长文化层次有限,对学生的辅导与监督无从落实,这对落实“先学”造成极大困难,这也是我最为困惑的问题。

(三)时间就是质量

上完每节课,总觉得时间太紧,匆匆结束,往往未能落实课堂训练,为什么?为什么上不完的总是我?痛定思痛:一是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尚未养成,依赖性强,因此在“后教”中势必占用大量时间。二是学生的课堂习惯欠缺,如不愿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因此组织教学占用了一些时间。三是我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面面俱到,生怕遗漏,结果适得其反。可见要想落实“当堂训练”,必须合理安排每分钟。

(四)反思“后教”之一:

“教”,虽是老本行,但在“学洋思”教学模式中,我在“后教”这一环节上摔了几次跟头。在开始的几节课中,每次都从学困生开

始检查,再到中等生,然后尖子生,最后教师精讲。几节课下来,尖子生几乎不再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态度散漫、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多了。对此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反复思考,方悟出其中原因。原来,尖子生认为反正这些问题每回都由学困生、中等生完

成了,自己可清闲了,没事了就该休闲休闲,久之便产生了上述现象。我决定改变一些形式,在学困生回答后,或由尖子生充当老师评判,或由尖子生补充完整,再由中等生评判,而我本人在这之间不发表任何意见,充分展现尖子生的能力。

六、努力方向

1、继续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自学方法。

2、我应继续领悟“洋思”教学实质和精髓,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经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娴熟的驾驭课堂教学。

3、克服畏难和懈怠情绪,扎实抓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勤奋而务实地做好“周周清”、“月月清”工作,让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

总之,一学期的学洋思实验,有喜有忧,有苦有乐,有收获有遗憾。但我将沿着学洋思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

第二篇:学洋思总结

学洋思总结

一、收获

首先,是大家的思想观念都在转变,这是推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如果思想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永远也迈不开大步子。

其次,是学生学习的转变,由过去的集体被动学习转变成个体主动学习,学生都动起来了,真正地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热情高了,学生的笑脸多了,老师的笑脸也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一下子蹿上来了。课堂上说闲话的人少了,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玩手机的人也少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再次,先学后教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预习的习惯,动手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都在慢慢养成。

二、困惑 学生作业太多,学生的负担过重,老师的负担也过重,过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挫伤了老师进行教改尝试的积极性。比如,我们整天都埋头在作业里面,而且效果不一定好。这样长期以来,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也许就会形成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的消极思想。而洋思和杜郎口的做法是尽量不布置作业,如果要布置,则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不同课型,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分为必做题和试做题。作业一般不能超过三道题。课后作业的数量还要以教师能及时批改为限。并教育学生和家长不过分迷信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以避免课外时间的浪费。

2、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

3、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在一个小组内找不到一个领头羊,一个不会,大家都不会,达不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结果还得老师一个一个讲,很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进度。

三、今后的措施

1、认真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具体做法,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还要关注魏书生、李镇西、余映潮等人的教学改革。

2、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大家抽出时间相互听课,一定要放下架子,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我们不敢说洋思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但至少在目前是适合我国教育体制的。所以我们要重视洋思的“当堂训练”这一环节。多年来洋思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洋思中学1983年开始搞教学改革,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再到后来,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4、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总是对好学生的精彩发言报以微笑,肯定与赞扬,他们永远生活在鲜花与掌声当中,而我们的阳光却总照不到后进生的身上,他们默默地坐在那儿,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样好学生越好,后进生就越后。而洋思的做法是“起点是后进生,重点是后进生,落脚点也是后进生”。我们今后要用“关爱和尊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只有后进生的成绩上去了,我们才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因此,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今后工作中一个重点。

5、处理好“收与放”“动与静”“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课堂练习与语文能力”“张不开嘴与话语霸权”等之间的关系。

四、几点思考

1、教学改革只有人人参与,才有可能成功。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怎么样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一个教师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改革当中,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我认为是学校目前的头等大事。

2、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上,它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领域中。比如晚自习,作业和有关制度也应随之改革。我们学洋思,不能全盘模仿,好的留,不好的坚决去,为什么现在学洋思的普遍一层,而成功的没有几个,弄到最后不得不发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感慨。

3、我觉得学不学洋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首先必须学习和了解科学的教育思想,只有真正地掌握了教育规律,我们也能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条路子。洋思只是路标,是航灯,而不是归宿,真正的归宿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天天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生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们真的知道吗?了解吗?这也许包括领导和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反思的问题吧。我们既然铁定了要改革,就要有颠覆传统的勇气和决心。

4、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不要一改革就要见成果,一口就要吃个大胖子,特别是在改革初期也许可能失败,但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当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序的时候,我们很需要指导。

5、我们课堂上要改革,我觉得像晚自习、作业等也要随之改革。

第三篇:学洋思总结

学洋思,促课改,抓质量

——谈学习洋思经验与提高山区学校教学之感悟

衢江区黄坛口乡中心小学 方雪辉

这次,全国刮起了学洋思之风,起先总觉得这是一种宣传,一种夸张,然而,通过耳闻目睹洋思的事迹,聆听洋思的办学发展历程及洋思的经验介绍,特别是他们的成绩更让我们刮目相看,真可以说是教学管理上的一个奇迹,让我彻底信服了洋思人。一开始觉得他们这样的管理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没想到他们学生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音、体、美等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整个学校学生的合格率、毕业率都达到100%。最使我们敬佩的是他们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真正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方法。细细分析,“洋思”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我们不光要学习洋思人的精神,还要学习洋思人他们的办学思想和成功的教育理念,他们那完整而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严格的管理方法、严肃的敬业态度、严明的办治纪律、严谨的教育理念。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们衢江区已经开展了一轮多了,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摸索着课改,实践着课改。然而,课改的效果在我们的学校并不是显的那么的突出,而且课改之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如两极分化,学生的成绩下降等等却让我们教师绞尽了脑汁。对照洋思经验,我们发现,我们新课程改革在洋思是有那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上,我们的的确确要好好的学习洋思,以促进新课改真正的良性化发展,也确确实实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学会学习。“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革新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洋思经验在教学工作中的支撑点就是“三清”,要把洋思的“教学三清”运用到新课改中,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三清“是洋思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从课课清做起,可能就会在教学方面大有进步的,我想学洋思经验就要先学好课课清。教师在落实新课程中都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月月清,必须精心备课,精讲精练,当堂过关。对于学困生,可指导他们预习,为他们扫清新课程中的障碍,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能够有效的自主学习,学习兴趣不断提高;针对他们在当堂达标测试题中出现的问题

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它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机会每人每节课最多两次,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2、困难分解,发挥学生的作用。

我们用于课堂教学总学时间较紧,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很多老师已觉得很紧了,加上班上有大部分的学生需要辅导,很多老师学生的作业不讲解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甚至有的教师一次作业要讲三次,做之前先讲解一次,批改之后还要讲解一次,最后对差生没听懂的还要再讲一次,本来工作已经很忙了,还要给自己添上更多的工作,结果教师自已一天到晚忙的团团转,结果还没忙到点子上,甚至出现顾此失彼。为此,洋思经验启示我们,在课上怎样指导学生形成兵教兵的习惯,以及课后如何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等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方法,一对一,他们优秀学生本来自己学会,通过辅导自己又加深了了解,而差生有一对一的辅导,克服了学习习惯上的障碍,也避免了集体辅导没有针对性的缺憾。为此“兵教兵”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3、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

第四篇:洋思

学洋思经验有感

四月十日,带着无限期望,憧憬,我走进了洋思中学。这所在1981年5月建校之初,只是一所在普通不过的乡村中学,而今它已经成为占地104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拥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餐厅、浴室、教师公寓,并且头戴一连串光环的名校。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通过听课、听报告、与同行交流讨论,参观校园等使我觉得这一趟洋思不虚此行。受益颇多。下面我就重点谈一谈我的感受。

感受

一、痒死人的爱岗敬业精神

洋思人提出:“要把学校的适当做自己家的事,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在观看了凌俊助人在做报告之前播放的纪录片《教师的一天》,让我对这句调子不高但很实际的话有了深刻地认识。洋思人之所以能响亮地喊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感情基础不正是源于每一位老师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吗?试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智力差一点,哪怕是弱智,顽皮一点,哪怕是令人生厌,我们能弃之不教吗?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1%,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100%。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教师,要真正做到“尽责”就必须爱岗敬业。

感受

二、教育学生自信自立

对于教育者来说,不原则不挑剔学生,就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他们把那些无人问津的“特困生”留下来,耐心的寻找适合这些孩子的教育方式,最终使他们步入优等生的行列。首先首先从他们接受学生的那一刻起,就将自行这颗种子种在了学生心理。让学生相信:我能成功,没有人放弃我。我凭什么自暴自弃。其次,他们教育学生学习自立,通过自主地学习,然这些在痛苦边缘苦苦徘徊的孩子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捷径。同时教育学生自知。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只有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出奇制胜。洋思人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弱者寻找差距,强者磨砺宝剑的自省过程,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正是洋思人从学生思想入手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再辅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感受

三、独特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原来是农村薄弱校,不敢被淘汰,奋发图强,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找到了出路,他们创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包括了三个环节,明确目标、自学指导、检查点拨。“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的单纯的看书,而是有知道的血,有目的的血,有针对性的学,因人而异的学。“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的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是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中暴露的问题之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一伙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所以教师讲解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当堂训练,不是为了节省时间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他们每堂课的练习都不少于15分钟,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独立自主、限时完成。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书写要规范,就像考试一样,每堂课都是一个小测验,学生从上课到下课都要紧张的自学、紧张得做作业。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生的作业老师要当堂批改。这就是“堂堂清”。以后有拓展延伸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四、厚重的德育氛围

行走在学校的教室、走廊、宿舍、食堂你会发现到处是标语。就连甬道两旁的路灯杆上、厕所的墙壁上也贴着标语。而且大多数标语都是中英文对照。这些标语有的与勉励学生有关、有的与教学有关,特别是在洋思中学每个楼层的风雨廊的横梁上,都根据年级的不同,在横梁上把初中语文的故事和初中英语全部单词写在上面。同时在各楼层风雨廊的玻璃廊柱上也同样镶嵌着积极进取的标语。这无疑让去昂校师生,同时也包括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净化心灵。

在洋思你还会发现学生的活动大多是集体行动,集体集合区晨读去吃饭、去做操。即使晚上回宿舍也要排队。师生列队在校园中行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曾到学生的餐厅去了一趟。学生以班为单位由不同的入口集体进入餐厅,在预定的位置坐好。由桌长分发饭菜。待全楼下达就餐口令,大家才开始就餐。吃饭的过程没有任何声音。饭后学生有序的去洗碗,饭桌上看不到人和浪费粮食的迹象。最后学生有序离开餐厅,见不到拥挤现象。课间操学生动作整齐划一,老师与学生共同做操。在课间休息时,你很少看到学生在楼道里闲逛。大家都在教室中学习,正是他们重视养成教育,金鼎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生活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由此我想:洋思中学之所以成为全国初中校的一面旗帜,关键在于教师,他们转变思想观念,认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践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肯吃苦,特别将风险,所以他们创造了奇迹。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第五篇:学洋思(范文)

学习洋思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潘亚娜

我通过认真阅读“洋思”教学经验的资料以后,深有感慨: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初中,建校短短20年,却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典型,这是由于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的教学方法给我感慨特别深。现在谈谈我的体会。

“先学后教”是洋思中学的取胜宝贝。“先学”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课堂开始时显示出该课堂的教学目标,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出自学的内容、时间以及如何检测等。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说,学生只是机械,只是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住,记忆力好和勤奋的同学成绩就好,记忆力差的加上又懒的同学成绩就差,洋思中学的这种“先学后教”他就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校,把东西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那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所以学生记起来就轻易了,这样写作学生也能时常感受到成功的滋味,就会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这样在教学中我们就能收获的意想不到的果实。

“当堂训练”,学生学习了通过做题、思考题、选做题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练习应用所学的只是解决问题,加深理解课堂的重难点,他们为了落实巩固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他们还严格实施“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即所谓的“三清”运动。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他们的这种做法太好了。我们的学生厌学、辍学就是由于基础差,很多东西都不会,时间久了就没心思学习了。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并且通过练习,把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应用能力也会强很多,做各种题型就轻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很需要课程改革了,不要总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得轻松,满怀信息追求成功。通过学习洋思的经验材料,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后,我要学习洋思人的坚持发展,永不满足的信念。洋思中学之所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学习楷模,是由于洋思人对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负责,自觉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追求、提高和发展,永不自满。其次,我还要学习洋思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洋思人为了振兴教育,他们竟然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基础,创造出一流的教学业绩,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全体洋思人不断探索、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现在学习洋思,我一定要像洋思教师那样,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孜孜追求,诲人不倦,永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洋思人坚信,也是我的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新生来校开始,以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针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洋思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对事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静下心来学习,满怀信心地追求进步,追求成功。确实如此,世界上的路是那些踏踏实实的人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认真研读“洋思经验”后,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其中学会认知占有首要地位,我认为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课就是好课。以上是我学习“洋思”经验的一点体会,同为农村学校,有着同样条件,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学生,我相信:如果我们也有着“洋思”的精神, 我们同样也会取得卓越的成绩。而且我还相信:学习“洋思”经验是能够有效地推动我们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