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 与 期 待
爱 与 期 待
古希腊有一个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诉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对这尊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情使少女雕像突然活了,两人最终相聚在一起。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爱”的巨大效应。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用在了教育预测实验中。他随意抽出学生进行测验,并开出了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结果8个月后的再次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任课教师受名单的影响,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这种期待又表现在与这些学生交往中的态度和情感上。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态度的积极影响,也就真的表现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主动配合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就是教育心理学上非常经典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确实,教师对学生的友善、亲近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学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态度、行为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国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在这期间她不肯上学,害怕所有的人,不愿与外界接触。而起因是初中二年级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了两个“鸭蛋”,使她当众出丑。有人认为这一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而这种相互关系在师生相处中更为重要,在生活中师爱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杜鲁门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但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把爱和期待毫不吝啬地用在好学生身上,却不能持之以恒地给予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坏”学生。其实没有一个“坏”学生是天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人格,做学生情感的反应者,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将尊重和爱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快乐地成长,这和敢于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
孔子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欲来者不拒”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伦理精神,心是用心去换得的,我们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上,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一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体验成功,都能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中。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以为,爱与期待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篇:对爱期待歌词
对爱期待歌词
黄小琥
孤独只不过是一种状态 有什么难过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释不释怀
日子也不会给你个交代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痛快
说不定还可以
悟出了道理
换来谁喝彩
来不及高兴就感慨
哦~
我对爱情还会有期待
一段感情结束还有后来
这感觉有好有坏
如你会明白你就会明白 我对缘分并没有责怪
属于各自的明天总要来
没有应该不应该
谁不是用伤口交换未来 我没有能力向回忆抵赖 因为爱谁不曾死去又活来
我的底牌
你别急着掀开多余的感伤都该淘汰
我想我值得被爱
第三篇:期待与现实(精选)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的着的“苹果”——目标。这样的人,总是为自己设置一个更高的人生目标,总是在创造人生新的辉煌,收获更大的成功,期冀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人,即使未必一定能实现自己渴望的目标,达到理想的彼岸,但他们后来的成功,往往超过那些不切实际沉浸于空想空谈,抑或是采摘伸手可得苹果的人。
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咱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老练的现代人,总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长吁短叹地直呼“郁闷”!因为我们的期望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欲望,越来越膨胀,当官的想握有更大的权力,经商的想拥有更多的钞票,这欲望已经膨胀的连我们自身都无力承担,试问还跳的起来?!
当然,我不是教唆诸位,去采摘那些伸手可及的苹果,回到用一个冰淇淋就能快乐整个夏天的时候,更不是尿湿了床没被父母责骂而窃喜的孩提!
但是我们知道,清楚的知道,越是和势力接近的期望,越能够实现,成为现实!这太跳起来摘苹果,攀登更高的人生目标,需要一颗清醒的头脑,拥有理智的思想,保以科学的态度,需要丰富的知识,务实的精神,坚定的一直,监视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最为关键的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一小步,对我们的壮志而言,或许根本段不上什么,然而一次一小步,一次一小步,难道不也是离我们的梦想更进了吗?即使是失败,这未曾停滞的也是我们向着梦想不段前进的步伐!
多年前看过一段电视采访,被访者是三星智力快车1999年总冠军——郭亦朴。当记者问及他获胜秘诀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旧乡大家所看到的,比赛相当地激烈与残酷,每位选手都很强,对手的实力也不在我之下,根据自身实力,每场比赛前都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无论如何我要努力地不做得分最低,被淘汰的那个”。呵,好一个“努力地不做得分最低,被淘汰那个”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变,实则愈渐更高的目标,伴着他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这样一路走来,逐一的实现成就了总冠军的现实。
而今同为比赛,我相信每位战友都期待着在这个高手如云、藏龙卧虎的比赛中,挑战自我,剖析自我,期待着属于自己的掌声,无一例外,作为选手。我也有我的期望,他是什么?冠军荣耀的光环?直接性的奖励?呵呵,我不奢望,我非常清楚的知道,以我目前的高度,想要摘这样的苹果,如何努力都够不着!我要的很简单,可也很难那就是继续柳州这个舞台上的资格,通过我的努力赢得与各路好手同场竞技,向他们学习的机会,此刻,我肯请现场的朋友们,共同见证,见证我今日在舞台上奋力一跃,高高跳起,能否摘的属于自己的苹果,今日的努力和付出,能否将殷殷期望化做铮铮现实?
如果说,苹果是期望,那么苹果所在的位置高度就是现实了!朋友们,期望与现实的关系如此简单?你还犹豫什么?伸出双手,掂起脚尖,带上梯子,展开翅膀——摘吧!摘吧!摘吧!!……
第四篇:责任与期待
教师的责任与期待
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是一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尽职尽责是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结合的职业。多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伴着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开启着孩子的心智,书写着人生的真理。我自豪,因为我就是这样一名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无悔,因为责任与期待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教师的责任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觉得教师应该做一个“爱别人孩子”的神。第一,教师要有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这种爱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父母的爱:我们不能只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更应该把学生装在心里,对他们倾注着全部的心血,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生病时嘘寒问暖,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唤醒学生,教会学生去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我们要用我们的言行感召学生,影响学生去爱学习,爱劳动,爱助人,爱创新。这样,我们的价值就能得以尽可能大的体现,我们也就可以无悔自己的选择了。第二,教师要有责任,责任,是教师之本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师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点点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组成。然而,“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性感。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的基本任务。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时,教师要有把他们教育成才的责任感。为了传授知识,我们有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研修活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会误人子弟,而且也过不了自己良心这一关,这就是教师的责任。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与责任,相得益彰。“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也是辨证的统一。“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爱与责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需要全体教师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篇章,教师的指导、鼓励、赞美、欣赏和支持,永远是学生最好的礼物。透过爱的鼓励和安慰,让他们祛除心中的不安,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担负起他们肩上的责任。教师的期待
儿童的一种普遍心理:对老师的崇拜和服从,感觉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正确的。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的偶像;同样的,作为教师,也会对学生有所期待。在此,我简要谈谈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影响: 1 教师的期待可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其实是对学生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有把握的判断,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注与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综合情感的表现,它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学生深沉的爱。学生如果感受到这种期待、这种爱的话,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毕竟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被尊重和关注的意识。课堂为学生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老师的期待会让学生把握住这种机会,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等。良好氛围的刺激,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判断能力,提高大脑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2 教师的期待可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
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有一种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即强烈的探求问题结果的欲望。这是促使学习者去解决问题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通过老师的期望得到发挥。其次,解决问题需要学习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再次,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带有情感。情感的作用表现为:解决问题越困难,所做的努力越大,情感也就越强烈。因此教师的期望越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越大。非智力因素是一种动力,是学生积极探讨、学习的重要源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非智力因素其中就包括老师的期待。3 教师的期待可使学生积极的面对人生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可使学生向着教师预期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使学生具有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态度。它要求学生主动面对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面对自己的具体学习活动,它可以使学生为使自己的学习活动更顺畅,为改善人生而去积极努力地获取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期待可使学生不满足于对前人已有知识的继承和理解,而是不停地探索、发现和创造,为将来的成功作好必要的准备。对学生的期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创造新的生活。
总之,教师的期待不仅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而且还影响父母的期望和学生同伴的一致评价,造成一个学生的期望氛围。这种期望氛围对高期望学生是有益的,而对低期望学生是有害的。教师期望效应的意义时时处处提醒我们:教师期望心理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永远让它向对学生心理发展有利的一面发展。在期望教育中,应鼓励每一位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嫌弃;多一分期望,少一分绝望;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注重期望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期望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对学生人权的尊重,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学生如果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期待,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基本保证。
第五篇:大学生活期待与规划
问题:2011年你们进入巢湖学院接受高等教育,你对之有何期待和具体规划,说说你的理由
班级:应用化学
组别:第二组
组长:刘苏
时间:2011/12/9
记录内容:
杨庆松:
期待:认识更多的朋友
规划:勤奋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集体活动
王盛:
期待:开发潜能,完善自我
规划:大一积极参加活动,大二充实文化基础,大三为深造好步入社会做准备,大四踏实的度过的大学最后的时光
李磊:
期待: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开拓自己的视野,完美人生的黄金时光
规划:首先勤奋学习,夯实大一,奋斗大二,冲刺大三,完美大四,迈向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最后回首往事,不枉此生
高薛:
期待:学好做人的道理,拓展交友圈
规划: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多读书,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杨鹏飞:
期待: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娱生活
规划:调节好生活与娱乐的关系,二者共同协调让大学生活充实而轻松
梁伟,徐亚兵,李经纬:
期待:生活方面,离开家庭的温室,面对风雨,独立生活,参与社团和社会生活;学习方面,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规划:大一: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努力把基础打牢,如英语,背单词,读课文,要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同时要开始培养独立思考的方法和自学的能力;大二:在稳抓基础的同时,又要做好学习专业课的准备,要端正态度,努力学好,课余时间增强办公软件的使用,增强对电脑的操作系统操作知识;大三:在深入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大三下学期前通过英语四六级等的考试,争取拿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证书;大四:确定方向,搜集相关的信息,考研,考公务员,就业创业等,写好毕业论文,为大学做一个完美的结束
刘柏平:期待:大学中跟更多优秀的人一起学习,在努力学习的前提下,积极地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拓展知识面,为以后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曹多建:
期待: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大学生活,为心中的梦想默默耕耘
规划:大学是人生的要害时期,大学的第一步的确应该迈的坚实、准确我给我自己定下的大一目标是:在探索中学习,发展。大二:本质转变期,大二时,要真正的转入大学生角色,把高中固有的思维和学习,生活方式切实的转变过来。大三:奋起直追,在学习方面:学好专业知识并且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求职技能、掌握简历、求职信的写法及其技巧搜集公司信息。主要的内容有: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假如有时间就选读第二专业。
吴义海:
期待:在大学期间学要学的踏实,玩要玩得痛快,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个与自己的专业相吻合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
规划:在大一时由于任务比较轻,学习负担少,将专业课与公共课学的好一点,这样会为大二大三时争取通过英语四级减少负担,在此期间拿到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多那些证书,大四时多做些兼职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基础丰富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