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的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的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第一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的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的教学反思

织金县三塘中学张学文

这一节课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由组长统计每个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然后再让学生统计出平均数与中位数、众数。我问学生好计算吗?(生答:好)

如果让同学们计算我们织金县的学生呢?由此我就引入了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有关定义,这样就把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

之后我就引导探究有关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如下的转变。我得到以下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012年5月30日

第二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学反思[模版]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学反思

我的最大感触就是,虽然这部分知识并不是很难,但确是对学生的一生最有用的数学知识,一个人走向社会,可能这一生永远用不到分解因式这个知识,但是每个人无论你走到哪,你在哪个岗位工作,每天生活的生活工作必须用到统计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部过程,收集-表示-处理-判断,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深学透,将来应用的生活中去!

1.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学生感兴趣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素材.

2.以小组为单位,多让学生开展调查工作,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培养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能力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引入抽样调查时,教师要选择好恰当的素材,能体现出普查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从而过渡到抽样调查.在采用何种调查方式好时,多让学生讨论交流,老师不要直接给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让学生自己根据具体例子总结出来.

3.教师对学生开展调查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制订方案,避免调查工作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第三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2、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调查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并求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第二环节

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你做了哪些家务活? [生]清洗(洗碗、洗衣、洗菜等)清扫(扫地、擦桌椅、收拾床铺、擦玻璃……)[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

[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 [师生共同讨论]

[生]开展调查,收集班里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求出班里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了解自己在班内所处的位置和水平.第三环节

数据的收集方法 1.介绍概念

(1)普查: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想一想

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 小结:(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

(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 3.实例分析

[例1]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采用普查方式)总体: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同学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例2]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 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 ...(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 .. 议一议

(1)你们学校所有八年级(六个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2)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

分析:(1)调查目的:×校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 总体:×校八年级全部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x1,x2,…xn 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位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平均时间xx1xxxn(n表示总人数).

n可以用如下方法获得这个数据: [生]方法一:用我们班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

方法二:用我们学校全部八年级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

方法三:用我所在地区十所学校八年级的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

方法四:抽取某几个省的某几个学校,几个班的同学做调查,注意城乡学校都要选择.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都要调查.以上4种方法均是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是抽样调查.

讨论:比较一下上述几种方法各自优缺点,哪个所得数据与实际较接近?(3)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

答:不能,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把某一天离开这一地区的人数全部调查清楚.(4)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

解:因为了解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被调查的灯管将不能出售,所以不能采用普查方式.可以采用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

小结:抽样调查的概念,样本的概念:

(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2)样本: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样本的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

小结: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采用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情况.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

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与同伴交流. [生]解:(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

(2)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

(3)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题[1]调查你们班学生的身体情况:身高、体重,视力等

可采用普查.若要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的身体情况,一方面因为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不方便,所以,此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例工厂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等均可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因为此时检验具有破坏性.

所以当(1)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总之,确定调查目的,分清总体、个体与样本,采取合理调查方式.

题(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 [生]解:抽样调查.

题(3).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

(1)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生]解:总体:该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全体. 个体:每个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样本:所抽查的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2)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 总体:这批电池寿命的全体. 个体:每个电池的寿命. 样本:抽取的10个电池.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3)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总体:这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的全体. 个体:每天进公园的人数.

样本:所抽取的30天里每天进公园的人数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评注: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在统计中,弄清这些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小结:课时小结

1、基本概念:

(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

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课后作业:习题5.1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校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2.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活动目的:回顾学习内容,建构知识框架

四、教学反思

第四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

【教材分析】

这章按照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的收集-表示-处理-评判这一顺序展开教学,本节是起始课,主要研究数据的收集,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去收集数据,本节将系统并理性地介绍数据收集的两中常用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既为后面学习统计方面的知识做好铺垫,也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教学方法】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学法: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合作探究去感悟新知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概念(2)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在实际问题中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的意义(2)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针对不同问题能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并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人

师:禽流感期间,市民对禽类食品放心吗?为什么? 通过交流

生:放心,是因为每天都有质检人员定时抽查。设计意图:这样引入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调查,明确调查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普查及其局限性(1)概念

活动一:为了调查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个人,在上课前,调查小组每一个人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几小时,并把全组同学的数据都记录在表格中,课前统计完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老师。

教师统计班里39个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师打开EXCEL表格,用电脑求出39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了求中位数和众数,先将这组数据排序,容易看出每周干家务活1小时的有14人,2小时的有12人,3小时的有8人,4小时的有3人,5小时的有2人。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制作统计图,可以直观的感受这组数据,并复习近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

师:同学们对调查结果有何感想? 生:自己在家干活太少,父母很辛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父母、爱劳动良好品质。师: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刚才我们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象这样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师:刚才调查的考察对象是人还是表示人的某一特征的数据? 师:表示某物或某人某一特征的数据。

师:对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进行普查时,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

生:总体是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个体是全班每一个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往往认为调查的是人,为了预防这一问题,在做例题之前,先明确指出普查中考察对象是数据而并非人或物。

(2)例1:2010年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如果考察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时,总体和个体是什么?

设计意图:例1是为了使学生能在时事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总体、个体的意义,并强调考察对象是人的年龄,而不是人,由此例题突破教学重点中的第一

练习1:运动会,班级统一买鞋子,班主任要对每个同学的鞋号进行了普查,在这一问题中,总体个体是什么?

练习2:

你想用普查的方式获得下面的数据吗?为什么? 1)要了解今年暑假全国去旅游的中学生的人数 2)要了解明天离开青岛的人口流量 3)了解一批炮弹的射程 设计意图:(1)学生会说,全国旅游中学生太多,调查不过来

2)学生感觉很难调查,因为离开青岛的交通方式太多,查不过来。3)学生可能说普查炮弹的射程太浪费了。具有破坏性。(3)普查的局限性

活动二:归纳总结出普查的缺点是什么?哪些情况不能普查? 3个要点:

①总体中个体数量非常大,普查工作量太大 ②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无法进行普查

③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每一个个体调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合作,总结出普查是有局限性的。通过三个不能普查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普查局限性的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出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及必要性(1)概念

师:前面的问题你想怎样调查?为什么?

1)要了解今年暑假全国去旅游的中学生的人数 2)要了解明天离开青岛的人口流量 3)了解一批炮弹的射程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抽取一部分调查,这样一来,使学生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师: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烟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多媒体展示)

(2)例2 ①全国人口普查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大,因此我国每隔5年进行一次人口的抽样调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学历时,什么是样本?

②为了了解日光灯的寿命,工厂从30000个日光灯抽取100个进行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含义,订正易错点,考察对象是数据而不是人,用来突破第一个重点

3、调查方式的选择

(1)例3:为了得到下列数据,选择什么调查方式? ①了解青岛六十五中视力情况

②了解青岛市中学生人均手机消费情况 ③了解新红搂梦的收视率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针对不同问题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用来突破教学难点(2)活动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总结: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好?什么时候用抽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好?

先小组交流,再小组展示,最后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总结出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

普查:数量少,调查容易,有特殊的意义或很必要,结果需要准确 抽查:数量多,不易调查,有破坏性,结果不需要准确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用来突破第二个教学重点。

(3)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 活动四:

设计一个方案,了解全国所有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时间。

先小组讨论,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向该小组提出方案的不合理性,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小组:调查青岛是某一所学校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第二小组:调查山东省某几个学校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第一小组:调查某几个省的某几个城市学校(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几个个农村学校(住宿学校,非住宿学校)、某几个班(毕业班,非毕业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时间。

设计意图:在向其他小组提出不合理性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不断的碰撞,肯定能得到正确的途径,这个活动用来突破教学难点。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设计方案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本节的习惯,养成时时总结的好习惯。

(四)作业

新课堂上相应练习

第五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 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授课时间:2009-6-25 授 课 人:杨 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3)略

3、举例分析普查的应用及普查的困难

(1)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工作量较(太)大,无法一一考查;(2)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个体一一考查;(3)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个体一一考查.4、学习抽样调查、样本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过程与方法】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普查、总体、个体、抽样调查、样本等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普查、抽样调查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策略:调查、讨论、练习教具准备:大屏幕 教学思路:

一、课前复习

求下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0,1,2,3,3,4 通过练习导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学习普查、总体、个体

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跟踪练习

(1)振兴中学要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对全校八年级学生进行了检测,在这个问题中,采用的调查方式是什么?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其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5、拓展练习

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较合适? 2)(略)

3)例.某食品厂为了对一批罐头的质量进行检测,从中抽查了10个,它们的净重

如下(单位:克):342,340,348,346,342,342,341,344,340,345。问:(1)该问题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2)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3)你能估计出这批罐头的平均质量吗?

三、课堂小结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总体与个体

3、抽样与样本

4、抽样应注意什么?

四、作业

p177页1、2题 [板书设计]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1、普查、总体、个体概念

2、举例分析普查的应用及普查的困难

3、抽样调查、样本概念

4、拓展练习

教后反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84410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