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2013——2014第二学期科学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双望镇应各庄小学
一、总体情况:
2014年小学六年级考试已经结束,我校45名学生参加了考试,本次考试由总校牵头全镇统一阅卷,提高了评定的公正公平。本次试卷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试卷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试题的灵活性,突出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并重的原则,力求考出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较好地起到了年度评价作用。
二、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1、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科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主要反映在加大了关于科学技术及科学发展史的试题比重,如填空题的第2、6、7小题,选择题的1、4、6题,第五大题,分值共27分,占总分的近三分之一。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容,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的发展的兴趣,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成就,学习他们追求真理的精神,领悟人生的真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欲望。
2、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考查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也是本张试卷的一个亮点。主要体现在第四大题探究实验的题目上,考查学生平时自主探究的过程及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分值为20分,占总分的五分之一多, 较好的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3、《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知识达成要求中提出的“了解”,“理解”和“应用”水平考查得比较全面;对技能达成要求以考查独立操作水平为主;有关体验性要求在命题中也能关注到。体现了《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四部分目标。
4、试题重视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试题的内容遵循课程标准,以科学教材为本,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课本的作用。试题的选择尽可能做到与课本内容相吻合,不少题干情景,数据直接选自课本,以利学生平时对课本的阅读和重视,有利于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5、试卷的不足之处我认为一是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上部分内容在呈现形式上
有些偏颇;二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题目欠缺。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如填空题中第1题的“早在55完年前,我们的祖先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进行居住,但这并不是人类动手建造的”。第二大题的第5小题“用显微镜观察室只需睁一只眼睛”第三大题第六小题“银河系在宇宙中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像此类题我认为应以其它形式出现,作为填空应该考查教材中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的重点内容。
三、典型错误分析:
1、填空题:在考查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增加了一些纯记忆性的试题,学生在本题上存在现象,学生得分率基本在 82% ,学生出现错误较高的题目是5题,学生有的知道其义但不知准确的词语。同时存在错别字的问题,在以后中应加强基础知识的书写训练和夯实。
2、判断题:在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内容函盖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的相关知识点,错误率多的是第2、10小题。在教学中还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学习训练。还可以布置实践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余时间或回家后继续探索,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3,选择题:学生错误率较高的是2、3小题,在以后教学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概念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应用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4、问答题:本题共27分。
统计学生的实得分为22,得分率81.7%,是得分率最高的一题。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规范的行为习惯。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要不断自觉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吃透“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涵;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2、注重对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时期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首要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程标准在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
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验,制作,测量,栽培等各种科学技能,在学习中养成乐于合作河交流的良好个性品质等。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脑与动笔相结合,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精心设计书面作业,力求少而精,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对科学知识的学以致用。改变以往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教材中家庭小实验,问题讨论,探究,阅读材料,思考,研究性学习课题,小制作等栏目的利用要引起高度重视,以达到拓展思路,开发智力,学以致用,培养能力的目的。
4、深入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条件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不能以“讲科学,背科学”代替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不为了节省时间而蜻蜓点水,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交流。加强平时的复习训练,做到一课一小结,一章一总结,使学生知识天天清月月熟。期终将知识系统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学生知识掌握牢固,理解透彻,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2016—2017学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科学试卷分析
2016—2017学第二学期六年级
通考科学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说明分析、实验题。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试题结构合理、题型全面、内容涵盖范围广泛,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联系的新课标要求。总体上来说,本试题对于考核学生一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科学、合理、全面的。
二、试题得分分析: 1.填空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失分在3分左右,说明知识点掌握情况不错。
2.判断题
本题失分在2分左右,失分较多的是第2、5小题,尤其是第2小题“蘑菇、蚯蚓和屎壳郎都是食物链中的分解者”,正确答案应该是“对”,但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错”,从这道题上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其它易错题情况基本相同。
3.选择题
本题失分较少,主要考的都是基础知识的应用,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了失分。
4.简答题
本题失分在4分左右。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不完整、不具体,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差,语句不通顺,错字别字较多。
5、分析说明题
本题失分在2分左右,原因之一可能是有些学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因此根本上就不会做;二是教学中讲解时,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但不会主动去问。
三、学生知识面不够,不具有发散形思维。
6.实验题
本题失分在5分左右,原因是学生平时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比较少,在教学过程中便出现了一根粉笔讲实验,黑板上做实验,学生听实验、背结论,忽略了探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通过实验观察事物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或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因而动手实践仍是科学教学的薄弱环节。
三、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由于接班时间比较短,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因为经验不足,授课时忽略了一些教科书上的一些要点,在复习时,学生积累不够。3.教学中只重视课本知识,不注重学生操作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4.教师对拓展题的教学训练不够。
四、学生知识能力现状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对科学这一学科的学习方式还没有灵活掌握,脱离生活,有的同学缺乏观察的习惯,以至于生活经验很少,所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感觉很抽象。
2.在简答题中因学生不会写正确的字而造成的失分较多。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能背下来,由于不会写字,造成错误较多,丢分不少。
3.学生平时眼高手低,不用心背,时常有错别字。另外学生书写习惯差,从学生答题的卷面上分析,书写不够美观,字迹潦草。
五、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作为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随时给自己的大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搞活。
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对于周围的世界进行提问,猜想,设计操作方案或者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实验或者整理分析资料抽取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及探究能力。
4.实验操作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拓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方面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作到活学活用。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养成了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第三篇:六年级第二学期中期考试科学试卷分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中期考试科学试卷分析
一、填空题
大部分正确,个别出现错别字现象,如:碘酒写成淀酒等。
二、判断题
错误比较多,总共5小题;大部分同学只能做对一半左右,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
三、选择题
这部分失分比较少,学生做的比较好。
四、填图题
学生对显微镜各部分名称非常熟悉,作答准确。
五、问答题
大部分学生作答准确,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有:
1、审题不严密,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不同,没有明确回答出来。
2、答题技巧方面有些缺欠,例如列举例子没有明确列举出来(1)、(2)、(3)等,混在一起,建议以后用条条列出来。
第四篇:2017——2018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试卷分析
(2017—2018 学 第一学期)
一、试题分析
整套试题,突出了检测内容的基础性,考察了比较基础的知识点,难易适度。可以充分让学生积极思考。试卷中有不少题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很少有机械化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能力。总起来说试题质量可以,能很好的反映学生半学期以来所学数学知识掌握情况。
二、定量定性分析
本班39人考试,平均分40.75分,及格率 95%,优秀率38%,参考率100%,三率和 78.15.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学生在第1、2、4、5、小题的得分率都在9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第3小题失分严重,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学时对于科学概念重视不够。
第二大题:判一判。整体完成情况比较好,个别同学第5小题丢分,学生较容易忽视科学常识知识,注重书本知识,是丢分的主要原因。第三大题:选择题。第2小题考查轮轴的知识,一部分同学把自行车车把当作了杠杆。
第四大题:探究与实践。第1题画图:分别用两个和右边一模一样的钩码是下面的杠杆达到平衡。部分同学因不明白杠杆平衡原理而丢分,还有部分同学因为马虎把钩码的位置画偏了导致丢分。
四、存在的问题
㈠学生忽视科学概念的学习。
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不关注科学概念的学习。比如:“填空”第3小题考查什么是“电磁铁”,对于电磁铁的的制作学生很熟练,但对于电磁铁的概念却不能准确完整的回答。
㈡答题习惯不好导致丢分。
一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探究题学生比较熟悉。本次检测的实验,在教材中有,教师演示过,学生也操作过。大部分学生印象比较深,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不过由于描述不清,造成失分。选择提分值较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这部分满分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因马虎而失分。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和技能并重。
教师既要准确传授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㈡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后进生的转化。㈢在教学中,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
另外,加强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
㈣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
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性,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能力。
㈤优化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教师要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㈥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
在课堂上,老师尽量为学生供给丰富的观看和试验材料,指引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五、改进措施
㈠教学中要注意把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悟理解、去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同时加强课堂纪律控制,严格进行当堂达标检测,不留教学知识点盲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㈡重视抓好单元过关检测,以便发现后进生学习状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机能,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自发的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思考把死的书本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㈢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本册所学知识掌握较好,能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过本次测试也暴露出为数不少的学生平常学得不踏实、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同时还暴露出学生读题的习惯和能力都有待加强。这就要求在下半学期的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争取期末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不够理想,教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试题内容涵盖了全面,试题抓住了最基本的要点,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信心,这份试题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更好的促进了科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错题分析: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搜集、记录、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对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没有正确理解和构建,观察、实验操作不到位,缺少活动体验,不利于学生形成与概括并得出科学结论。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与思考习惯。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反映出在科学课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搞好常规课教学,把实验课落实到位。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较好是因为常规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大都能掌握当节课学习到的科学概念。从这次考查的反馈得知,学生喜欢课外考察课和动手操作的科学课,他们对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很感兴趣,并表示很愿意去了解。他们也喜欢动手实验和操作,下学期要注意在实验中引导他们多观察多记录。另外,在认真组织、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课外观察、考察课,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科学,热爱科学。
2、提高平时的课堂效率。
避免突击性复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游刃有余。再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检测等途径,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扎实的科学功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大面积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
3、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实验操作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拓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方面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作到活学活用。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养成了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4、教师应重视课堂知识的拓展训练,对学生的 “小科学家记录本”的要求要到位,指导要加强。
5、作为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随时给自己的大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