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巨人的花园》续〗教学反思
马鞍山师范附小吴瑞兰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的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典范。阅读教学必须融语言训练于课文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把口语交际课中学会的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使说话促进阅读理解,又在阅读中巩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课文插图、文章标题、典型句段以及课文的空白处、矛盾处、疑难处,都可以作为口语训练的凭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文本资源,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让以探究未知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本课教学设计是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意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读童话──说童话,在兴趣盎然中超越封闭的语文课堂。
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使交际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更深地理解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因此,本课将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以生动形象的童话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并在交际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的空白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从说到写做好铺垫。
在交际的过程中我觉得这几点已落实:
一、建构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学生能感受四季的优美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她引导学生在课前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四季美景图,收集描写四季的好词佳句,目的是把课堂语文延伸到生活语文,学习资源完全开放,同时结合语文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又设计了介绍美景图,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四季的美景,培养多种语文能力,使得课堂显得很有活力。
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交往。在课堂中,她努力创设积极、和谐、平等的交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自己的见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真正的对话。例如:找文中的小男孩做传话人,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使他们敢说、乐说。
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借助课件播放优美的画面,问:你喜欢花园里的什么?学生的思维、情绪、想象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学生感受四季美景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喜欢用什么景物,就说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说话内容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达到较佳的效果。
四、创设学习情景,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不断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开展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是呀!我竟然把一群可爱的孩子赶出花园,赶走了孩子也就赶走了春天啊!多亏了那个小男孩多多,使我的花园不再(狂风大作„„冰雪覆盖。)我真得好好感谢他。多多,你在哪儿呢?用春、夏、秋、冬诗意般的过渡,勾起他们对四季的回忆,从而更有效的交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生成语言,同时为后面整段地说作好铺垫。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原有积累,生成新的语言。
五、创设合作的学习氛围,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设计了合作学习的环节。比如,四人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佳的形象大使。
六、开展竞赛,体验成功。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渴望成功的心里特征,组织竞赛活动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安排了竞选形象大使的活动。使他们乐说、爱说、会说、善说。同时也练了胆量,长了见识,发展了智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回顾整堂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在这一堂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我想这是最让人高兴的,也是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
不足之处: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果课中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尽情地说,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
力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正是因为同学们对童话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反思。在教学时,应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从而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反思》。具体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别人与别人同享。
第三篇: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推荐)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青龙一小于兴梅
在教学时利用135教学模式,我让朗读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认知性阅读自主交流,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学习,侧重认知性阅读。在第一课时中,认识了这是个美丽的花园。所以在课的开始就我以这个美丽的花园为切入点引入课堂。通过美读,欣赏动画,使学生对这个美丽的花园留下是深刻的印象。
感悟性阅读抓住重点,这一块的阅读,需要抓住重点,品读感悟。通过多层次的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体会花园的变化,在我让学生找出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反复品读后出示冰雪覆盖、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画面,与前面美丽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巨人的态度,通过自行朗读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为描写巨人冷酷无情的语气是文章朗读评论的重点。这个地方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重点句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性阅读文本里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巨人赶孩子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但他没有说出来,又比如当巨人看到小男孩这种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那为什么火辣辣的,也没有写出来,这时我就安排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能力,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对比感悟,这时再出示重点句,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课的最后,链接本文的作者王尔德,名人档案。拓展作业,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把《巨人的花园》编成童话剧,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学生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四篇:《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巨人跟孩子们有矛盾了”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回答改变了教师原来的教学思路。
教师问:“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你在这个故事里发现了什么?”一个学生把手举了起来:“巨人跟孩子们有矛盾了。”
这样的问答全在意料之外。按常理,学生应该回答“巨人不允许孩子们到花园玩,结果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教师为之一震,接着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继续问了下去。
师:“巨人和孩子们之间怎么有矛盾了?”
生:“巨人外出旅行了,孩子们没有得到允许就跑到巨人的花园玩。”
师:“真看不出你的细心!孩子们没有得到巨人的允许了进花园玩,真有些不应该!哪些内容看出巨人与孩子们产生了矛盾?”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了有关句子“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的!都滚出去!” 教师指导了句子的朗读,继续问:“你还从哪些内容看出巨人与孩子们之间有矛盾?”
学生很轻松地找出了巨人行为方面的句子“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四周砌起了委屈,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这时,教师转变了话题:“巨人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矛盾,有些相似于我们遇到的矛盾。我们有很冲的语言,有时还有过激的行为,多不好!矛盾让大家都不开心。你跟伙伴有矛盾了,多少时间才化解呀?文中的巨人拒绝孩子们到花园玩,他用了多长时间跟孩子们化解矛盾?谁让他醒悟的?”
学生陆续回答了各自的想法,接着跟教师一起完成了文章的学习,明白了“只有把快乐一起分享,才无比幸福。”
教后反思: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回答“巨人跟孩子们有矛盾了”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到文本中找出与“矛盾”有关的内容,学生找出了巨人训斥孩子们的话语:“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的!都滚出去!”还找出了巨人行为方面的句子“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四周砌起了委屈,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另外,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让他们学有所获。
第五篇: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尊敬的听课老师们,大家好!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方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但一周前得知自己也要成为一个舞台的主角时,我却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作为“边学边交—自主领悟”教学模式发源地,通过今天的教学研讨活动,我能让您带回去一些什么?
从“边学边交—自主领悟”模式的提出至今已有大约一年时间,在这一年时间里,每一个东城二小人都在做着艰辛、不懈的努力。课堂上,“生本交流—生生合作—师生交流”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学生在享受着轻松愉悦课堂氛围的同时,老师也在感受着被解放的痛快!
“边学边交—自主领悟”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在本节课的备课中,学生交流什么?怎样交流?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即:这是一座怎样的花园?这是一位怎样的巨人?巨人行为、心情的变化对花园有什么影响?同时在问题的出现方式,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语句的引导方式上,我们五、六年级备课组的老师群策群力,共商解决之道。我们能够看到,在师生共同交流了第一个问题,再交流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语句有针对性的总结了学习方法之后,交流第二个问题是孩子们明显的有章可循,第一个、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又使得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从巨人的感悟到学生自己的感悟,实现了知识内化为行动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与体现。“边学边交—自主领悟”模式下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参与的课堂,活跃的课堂,在大家面前呈现的这节课,不一定每个孩子的发言都让您满意,但我们仍然能够欣喜地看到孩子在成长,孩子们也许收获了自信,也许收获了学习方法,也许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即使是在细微的成长都让我们为之欢欣、为之鼓舞!
也许是那种与生俱来的母性的力量,在看到这些天真无邪的小家伙时、我总是怕他们不会吃,吃不饱,还是会习惯性的喂着吃,因此出现了课堂上,教师没有完全放开手,主导性太强而学生的主体性欠缺的局面,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