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评课稿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紧跟着进行的笔算除法的迁移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和书写位置。其中让学生理解应用“四舍五入把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和调商”显得尤为重要,而把抽象的算理算法讲解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以及把算法进行有机融合,让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就成为本节课的关键和亮点。可以看出周老师为了成就这一亮点,在课堂中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周老师先创设情境为准备练习,通过以旧引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紧接着出示了尝试题“《作文选每本21元,《词典每本39元,王老师带了84元。》”条件略有变化,自然的引入新知。学生此时已经跃跃欲试,周老师恰到好处的给予他们尝试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在草稿纸上完成,再指名回答。如果此时周老师能组织一下小组合作探究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然后再交流汇报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周老师在本节课中以自己亲切的语言,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力求做到先扶后放,把课堂让给学生,利用课件激趣让学生在轻松在课堂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整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走进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学习中,同时体验到数学的现实性,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境创设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以及到最后练习中出现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样也体现了 “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法。从而使课堂教学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
首先我认为本节课还应该重视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结合。因为本节课是在前一节课除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进行竖式解题之前可否让学生先进行估算,请学生说出估算的方法。这样第一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解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二来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其次要重视算理,教师在学生杂乱无章的回答中为学生理清思路。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由计算算理教导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与直观图形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把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例2的笔算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重点交流试商和商应该商在什么位置上?让学生明确算理。再讲解例2时,便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应用“四舍五入把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和调商”的重点。教师在这里要准确的把握算理和笔法的结合,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二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本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笔算除法的重点,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这些知识是学生以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2.通过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和发现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感知”——“比较”——“理解”——“发现”这一认知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课标精神和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定教师的教,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教学环节:
1、课前练习,复习铺垫。
迁移是学生探索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课前练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通过交流唤醒了学生的记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笔算经验;为本节课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课中创设了读书日分书这样的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喜欢的问题情境中,并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数学有用、数学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所提问题的全过程。
3、合作探究,初探算法。
解决例一92÷30时,通过估一估、圈一圈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也体现算法多样的差异性。再全班合作交流,初探算法,把重点放在试商和书写位置上,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自主探究,掌握算理。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掌握试商的方法。利用迁移的思想,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三位。教师在整个尝试、讨论过程中适时点拨、追问,突破试商的方法,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5、比较分析、总结算理。
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两个竖式,比较它们的被除数和除数、以及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应该怎样做?
在新知建构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6、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通过基本练习做一做,变式练习判断题、解决问题、拓展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通过解决密切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回顾梳理、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树立信心,明确方向。
第三篇: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有许多新的知识点,商的定位,两次试商,竖式的书写等等,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学生对算理的掌握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组织学生回忆笔算的基本方法,教学反思《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为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奠定基础。
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先比较除数和被除数的前两位,让学生自己说出:当被除数前两位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写在十位上,继续除,这时,商是两位数;当被除数前两位数小于除数时,应该用被除数前三位数除以除数,商写个位上,这时,商就是一位数。
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学生已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
第四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480÷90= 270÷30= 140÷19≈ 122÷40≈ 60÷20= 80÷40= 323÷40 560÷70= 360÷90= 203÷50≈ 90÷30= 490÷70= 请同学开火车回答:先读题目再报答案 教师鼓励表演同学们的回答,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除数是整十数的许多问题,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
2.回顾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请同学上来板演:758÷8= 指名回答笔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归纳笔算除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今天是“阅读日”,图书管理员王红帮同学们到图书馆借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显示例1的情景图集对话:“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两种书每班都发30本”。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有目的地选择其中两个问题:(1)连环画可以分给几个班?(2)故事书可以分给几个班? 1.探索整十数除两位数。
(1)请学生先估计连环画可以分给几个班?并说出想法。(2)笔算:92÷30 学生尝试列竖式,教师巡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在展示台展示。生1: 92÷30=3(个)„„2(个)生2: 92÷30=3(个)„„2(本)
展示两个笔算竖式
先让学生说说试商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商应写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2)有余数时该怎样写横式?(3)商和余数的单位各是什么? 2.探索整十数除三位数
要求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故事书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问题。(1)学生独立探索,列竖式笔算140÷30.教师巡视,选代表上讲台板书或展示台上展示解答过程。学生的竖式有:○商写在十位上,○商写在个位上
(2)交流研讨 ○试商的方法
师:为什么你们都商4?谁能说说自己的试商过程? 生1:因为30*4<140,所以商4 生2:因为30*5>150,所以商4 生3:因为30*5>150.30*4<140,所以商4 师:说一说谁的试商过程考虑得周到?为什么? ○解释商写在个位上的理由
师:一种是商写在十位上,另一种是商写在个位上,你们赞成哪一种写法?交流得出:因为14个“十”除以30,不够商1个“十”,就要用140个“一”去除以30,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上面两个竖式中,只有右边那个是正确的。○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出示书上方格图,引导学生观察:140个方格,每30个一份,可以分几份?还余几个? 引导学生观察竖式: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竖式中的被除数和商,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被除数是两位数“92”时,商是一位数,而被除数是三位数“140”时,商还是一位数?
让学生发现:因为92大于30,所以92除以30,可以商“3”而140中的“14”(14个十)小于30,不够商一个“十”,所以必须用140个“一”去除以30,所以商“4”,仍然是个一位数。概括小结: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当前两位不够除时,应该怎么办?(前两位不够除时,应看前三位。)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笔算
140÷20 280÷50 565÷80 273÷30
第五篇: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好里堡镇中小学校 张艳
教学内容:课本84页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例2主要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是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按试商的难易,先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再教学用“五入”法把除法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学情分析:如果除数非常接近整十数学生可能很快说出商是几,但离整十数较远就不容易看出,这时教师应抓紧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于计算。难点:运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试商。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 40×()<180
2、在()填上>或< 35×4()138 42×5()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学生列式。除数不是整十数
学生尝试计算,讨论汇报计算方法。让试商快的同学合同位说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然后再指名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 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 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学生叙说试商过程,讲解计算的过程 反馈练习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指名板演,讲述计算的全过程。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观察后汇报计算过程。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读题分析后列式计算
196÷39=5(本)┅┅1(元)5 39)196 195 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学生叙说试商过程,讲解计算的过程。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先让同位说说怎样试商,然后再做。学生板演,说方法。找出共同特点。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
42独立计算后互相检查,讲方法。
2、练习十五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五、作业:P86 4、5、6 板书设计:
除数接近整十数
84÷21=4
21)84 84 0
196÷39=5(本)┅┅1(元)
39)1 9 6 1 9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