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观察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但是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学生从学习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
鉴于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夯实基础,引入新课
复习铺垫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能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首先呈现了8道口算题进行抢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通过2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作好正向迁移准备。
二、引导探索,学生新知
1.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两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92÷30的竖式计算方法时,先是组织学生摆小棒,之后再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根据小棒图怎样把竖式表示出来?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商是3,应该写在个位上,表示可以分成3份;在教学140÷30中,我放手让学生先圈一圈方格图,有了前一次的操作经验,再通过方格图的形象呈现,学生自主探索出竖式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找出商是4,以及它的书写位置和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反思《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两次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合作交流。如:在探讨92÷30的算法时,先是让学生同桌交流,确定了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教学笔算时,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并在小组里讨论“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又如:在教学140÷30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商应该写在哪位上?”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再如:在“对比小结”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此外,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分层练习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还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调控。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了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在基本练习中,我安排了教材82页的做一做2及83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讲评,并强调书写格式;在变式练习中,我安排了练习十四第2题,针对学生容易错内容进行辨析;在综合练习中,我安排了第3﹑4题,学生先读题,再找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后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我安排了第5题作为拓展练习,重点理解限60吨的含义以及剩下的货物也需用一节车厢,这道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创造一个提升的空间。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二篇:《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蒙公乡英峨小学 韦兆晏
本节课我以上课时所学的口算除法练习题导入新课,通过三个变式问题逐层深入,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到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让学生自然联想到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如“商在哪一位上”“商几”“余数表示什么”等等,引导学生思考算理和试商的方法,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列竖式计算,避免生硬地讲解。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爱读书、爱读书的习惯。
我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合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做一个勤奋读书、善于读书,善于思考的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学生之前已经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了,本节课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尝试解决问题,在汇报交流中总结出笔算的计算方法。
此外,在课后作业中发现少数学生在笔算时出现以下问题: 1.余数比除数大。
2.应用题中,将商和除数的单位写错。
分析原因:问题1是教师课堂上没有对旧进行适当地复习,帮助学生回忆,从而更好地掌握新学的知识。问题2是少数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商和余数所表示的意义。
3.在列竖式的格式上要做严格要求,虽然在本节课中没有重点强调,相信在以前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已经训练有素,只需对个别学生加以纠正即可。
第三篇:关于《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新课标教材例题精简,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课后习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兼此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知点的跨越度太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练习题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这部分知识如果分两课时教学,把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另做一课时来学习,时间会更充足,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三是课后练习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有人说: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也难了。今天,我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不过路还是要走下去,我要勇敢面对困难,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把课改之路扎实坚定地走下去。
第四篇:笔算除法(一)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
(一)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
(一)教学反思
学生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笔算除法的学习。第一节例
1、例2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上完了三(3)班的课,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板演的学生有5个,2个学生似懂非懂,讲不清楚算理和笔算过程。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除了把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强调以下几点:
⒈课前回顾时就出一些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练习题,唤醒学生对笔算除法的知识准备。我这节课以“除法估算”开始,给部分学生一个“难”的印象,所以对后面的新课即使是容易的题,他们没有产生高涨地学习热情。使得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如果我以口算和简单的计算入手,在他们积极回答后予以特别肯定,再抛砖引玉,激发他们解决更难得问题,这节课的效果可能就会更好些。
⒉除的顺序学生掌握地不错,都知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问题出在个别学生不懂得怎们写竖式,除完最高位后,商写哪里,除数与商的积写哪里,哪些地方该省略,为什么要省略.....等。算理不清楚,思路不清晰。我是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上台展示汇报,汇报的时候,个别学生就没有认真听讲,遇到问题也没有举手提问,我在精讲补充的时候,懂得同学就表现地比较轻松,不懂的同学还是很懵懂,似乎更紧张了。在设计时,如果我先借助“小棒进行平均分”,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把这种认识带到除法竖式中,和学生一起进行理性分析,分析每一步结果的算理和意义,每一步算式的顺序和写法,就顺理成章了。
3.在学生理解算理算法后,要带领学生总结出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每一位上的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下午给三(4)班的学生讲课后,除了强调的那几点要注意外,在他们的讨论和发言中,我发现学生更习惯这样的思维:如42÷2=? 从十位上的4开始除起,先看4里面有几个2,商2,再用除数2去乘商2得4,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4已经分完了,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看2里面有几个2,商1,再用除数2去乘商1得2,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除了充分研究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需要深入学生,从学生的思维状况中去捕捉更简单的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去讨论解决,使学生巩固笔算的方法外,加深体会笔算除法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篇: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4年3月7日上午第二节。撒莲镇中心校吴云德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页—20页例
1、例2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
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谈话。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与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比如,去年植树节洛阳市植树约有1538万棵。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抵御风沙、绿化、提供新鲜氧气„„
2引出实际问题。(1)呈现植树画面(教科书第19页主题图)。师: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景,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这明媚的春光看看我们课本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打开课本第19页。
(1)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3)谁来列示,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2÷2= 52÷2=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重现口算过程
(一)教学例1 42÷2= 1.这题谁会计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板书:40*2=20 2*2=1 20+1=21 2.小棒演示。老师这里有42根小棒,我们来演示一下刚才的口算过程。先分4个十,再分4个一。请谁来?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但也要学会用竖式计算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除一除,乘一乘,减一减)举例:16*2 好,我们就用这除一除,乘一乘,减一减的方法也来试试这题的笔算。师:除一除,从哪里除起?要从被除数的十位除起。
生:4除以2,商2.师:4表示什么?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
师:然后呢?生:乘一乘,被除数十位上的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部分,写在42十位的下面。
师:然后呢?生:减一减,42减4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但个位上还有2,要不要分了呢?(要分)所以还要继续除。2除以2商1,那这个1写在什么位上呢?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乘一乘,用除数2去乘1,积是2,从被除数中又分掉了2,写在这个2的下面。减一减,2减去2得0,全部分完了,刚好除尽。计算过程结束。
4.想一想,我们今天学的笔算除法和以前的笔算除法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以前除一次,今天要除两次)
师:我们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先除十位再除个位。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同桌讨论,指生回答)5.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1题的左一排)第一题,集体做,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第2,3两题,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要求:订正说出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通过练习,重点看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是否正确,有针对性地提问竖式中某一步的含义及各个数表示的意义)。6.师生共同总结算法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教学例2 52÷2=
1、师:我们再来算四年级每个班种了多少棵?52除以2表示把5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先用分小棒的方法来试试。同桌合作拿出52根小棒,平均分给同桌和自己两个人,看看每个人分到了几根。
2、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请你来演示一下。(每人分到2捆后,还剩下几根?再把这12跟小棒平均,每人又得到6根)
3、我们再用竖式来计算。(指名扮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校队:除一除,十位上5÷2最多商几,写在商的十位上,乘一乘,2乘2得4,这个4表示多少(40)表示已经分出去了40。减一减,5减4还剩1,这个1表示多少?(10)这个10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还剩12。再用这个12去除以2商6,现在的6写在哪里?(商的个位)乘一乘,2乘6得12,又分出去了12个,减一减,得0,一个也没剩了,也是刚好除尽。
4、师:第二个竖式中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商个位上的“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
6.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1题的右一排)(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7.引导学生概括总结:计算时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课本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21页第3题:先让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交流解题思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
1、紧紧围绕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2、明确每求一位商要经过除、乘、减三步,并根据余数来决定商是否合适。
3、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
五、板书设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
例1:三年级平均毎班植树多少棵?42*2
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
笔算方法:略
六、课堂作业:练习四1、2、3、4题
七、课后反思: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
3、在课中的巡视和反馈看,学生对第一个例题掌握很好,同样的练习很少有学生错误的,但对于第二个例题,错误的同学相对比较多,分析其原因,由于例一的负迁移,很多学生以为第一次除好后,十位是归“0”的,因而在格式发生错误。从而说明在课堂中,对于例二,我还是没讲到位,老师点到了,但学生还没完全的掌握。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该引起我以后课堂教学的重视。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笔算除法这一部分的例1。本例题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且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在笔算除法这部分中,例1主要是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了余数的意义,掌握了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基本书写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进行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一定的储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算法,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竖式的书写方法与学生以前学习的竖式的书写方法是不同的,它需要在计算过程中分两步进行计算。学生受到所学知识的影响很难接受这种书写方法。
四、教学流程以及设计思路:
1、调整心理,进入学习情境。在导入课题以后,以“85785÷3=”为例,让学生感受到单靠口算无法解决除法计算中数目比较大的运算。体会到笔算除法的必要性。并提出课堂上学习的要求:用简单的数来学习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借助操作,理解算理通过描述、想平均分小棒的过程,用图象解释算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初步掌握算法,学习竖式的书写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时,是由“精讲”-----“扶”----“放”分三个步骤进行的。
3、先说后做在解决第二、第三个问题的时候,体现了 “扶”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想操作过程,在大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然后共同利用竖式来计算,初步掌握算法,以及竖式的书写方法。同时注重了学生说算法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使算理、算法得以内化。使学生在独立计算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第四个问题就完全放给学生独立计算,进行巩固练习。
4、大面积反馈,用好错误资源。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恰恰是我们课堂上需要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让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同时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出现的错误,选取有代表性的,请会的同学进行订正、讲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5、拓展练习在巩固练习之后,加入一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题。在实物图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体会在竖式计算中,有时需要分三步或者更多步进行计算。
由于教学经验太少,把握课堂的能力有限,在这节课中还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撒莲镇中心校吴云德
2014/3/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