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报告
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报告
日前,我校对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习惯。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尽管班级情况、学生情况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良好的习惯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学生的审题习惯有待加强: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散乱,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8%左右的学生并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笔算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许多学生总认为小学生主要学笔算,多练笔算就行了。在重笔算轻口算,口算边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水平一般,计算能力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数学学习的进度。
第二篇: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报告
小学后进生计算能力调查报告
茨沟小学:唐德花
一、调研主题
为了准确提高小学部分后进生的计算能力,2014年一开学,我就注重了对后进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于2014年2月13日。我对我校五、六年级共20名后生进行考卷调查,着重了解了后进生对计算的兴趣和能力。从五、六年级考卷上来看,满分50分,其中二人得15分,占参加考试人数的10%,,四人得35分,占参加考试人数的20%,八人得40分,占参加考试人数的40%,六人得20分,占参加考试人数的30%。综合观察及考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后进生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后进生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后进生的审题习惯有待加强: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计算题只看一眼就开始运算。学生打草稿习惯不容乐观,根据课堂观察,而且大部分的后进生作业字迹潦草、散乱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后进生在手掌心和手背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0%左右的后进生并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笔算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许多后进生总认为小学生主要学笔算,多练笔算就行了。在重笔算轻口算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调查五六年级后进生中,我明显观察到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够熟练。还有绝大部分后进生对异分母的加减
法都不会。主要是不会通分,五年级基础没打好,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调查方法
1、做练习题,了解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谈话,通过与后进生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的目 的性、学习数学的意志和毅力、学习方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
3、了解后进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
4、了解后进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调研对象:
茨沟中心小学五六年级的后进生,共20名。
四、调研方式:
试卷调查及问卷调查。
五、调研结果
1、学习态度不端正,漫不经心
2、基础不扎实,死记硬背
3、畏难心里在作祟
4、注意力分配能力差,顾此失彼
六、解决方法
1、端正学习态度。计算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教学中要对后 进生进行教育,严肃认真的对待计算,防止急于求成。
2、加强基础知识的的掌握和巩固,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加强公式、法则、性质的巩固,能熟练、正确、灵活的应用。长期坚持,有针对的进行训练。
3、克服畏难心里,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后进生,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和训练内容,让后进生跟得上,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逐步培养学习对数学计算方面的信心。
4、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选择、改编或精心设计适合所有后进生的各种形式的训练,如操作性作业、合作性作业、收集调查性作业等等,让学生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通过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来完成作业,都认为“我能行”。
5、认真备课,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特别是后进生易错的地方,应加强指导和训练。还要借鉴一些提高后进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所观察的实验对象,力争使后进生在计算能力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014.2
第三篇: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范文模版)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等都需要计算活动的参与,因此计算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内容的学习,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加上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近几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了下降趋势。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有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的计算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走进并喜欢上计算。而新的一轮课改也避免了原来教材中计算内容教学的呈现方式的单一性,更加注重了生活性,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和用好教材,使教材中的素材真正地发挥其显性和隐性的功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开始并进行计算内容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在教学中,计算练习可设计成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二、注重计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1.注重算法、算理的整合。传统的计算课教学注重了计算法则的传授,学生通过熟记法则,然后机械进行计算,强化形成技能。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不理解计算中的算理,形成的技能与数学应用脱节。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2.鼓励算法“多样化”,而不失“优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
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三、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1.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能力也一定较好。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培养口算能力,教师一般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训练:可在课堂中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班长或教师组织进行。
2.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教材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一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二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能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3.注重简算意识的培养,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加强记忆性训练,可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3)熟记1-25的平方数;(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让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4.让学生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
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
经常碰到许多数学教师的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学生太粗心了,这样简单的计算经常出错。实际上,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而如今,小学生计算能力弱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总结、改进。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薄弱的现状
1.计算速度慢,一节课的代价换来的是四五个计算题,而准确率不高
2.多数步骤正确,最后关头出问题,大多一气呵成,自信满满,从不回头看看
3.慌慌张张,加减不分,乘除不辩,结果一路错错错
4.运用定律可使运算简化,学生视若绊脚石,一个心声:怕怕怕
5.未得策略,练习太轻,年年落伍,脱节严重。
二、小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
1、教师平时教学中双基落实不到位。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其基础性决定了“双基”的地位不能动摇。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就必须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相对连贯稳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双基”训练是体现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对学生实施了三个层面的教育。第一是知识教育层面,从“数和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数学知识,强调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第二是数学素养与能力培养层面。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发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统计观念以及合情推理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三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的非智力品质教育的层面。新课程提出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三个层面都属于学生发展的“双基”训练的范畴,是落实数学课标的基本保障。
2、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注意力不集中。
(2)、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注意力。(3)、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灵活。
(4)、最关键的是许多学生只爱动口,不爱动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许多学生说起来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但一动起手来就焉了。有的教师在分析该原因时归结到以下方面: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和父母的呵护中长大,没受过苦,也怕吃苦。体现在学习中就是不爱深入思考问题,不爱想,典型的眼高手低。
3、高科技产品的负面影响。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文明,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用在计算方面的产品也是花样繁多,从大型的计算机到巴掌大小的计算器,就连手机也都有计算器的功能。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快捷。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有利必有一弊,高科技产品也是一柄双刃剑,当人们习惯了用它,并对它产生了依赖后,就发现已经离不开他了,因为人类的计算能力已经退化了。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一)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一)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让小学生充分明确计算的重要意义。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小学生能够乐于计算。加强小学生的口算练习,让口算成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突破口。培养小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总之,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提高
重要性
正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小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浅谈以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小学生充分明确计算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明确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小学生明白学好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计算对于我们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对与我们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让小学生有着必须要学好计算的思想理念。
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小学生乐于计算
计算枯燥乏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改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小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小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计算训练,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口算练习,让口算成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突破口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要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因此,我们一定要设法帮助小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口算要从低年级抓起,如一年级应使小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级则要使小学生在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的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并能根据乘法口诀正确的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为学习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
四、培养小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不仅能够节约计算时间,也能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
首先让小学生在计算时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不仅要小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更要让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小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够把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其次让小学生灵活应用简便算法。简便计算是一个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方法。简便计算常常运用一定的运算定律,如进行加法计算时常会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又常用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可以将一些计算由繁变简,由难变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简便算法的教学力度。
五、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重要性。有部分小学生计算能力不好。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让小学生养成以下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对于计算题,有的小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抄错。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特别要求小学生计算时充满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
计算教学应当要求小学生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尤其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
3、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小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小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摆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小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学习认真的小学生,促进小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4.认真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从平时作业和质量监测情况看,小学生漏做题目,审题不严,不会验算导致的无谓失分很多。为培养小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小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坚持做一步验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反复训练,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把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我们计算在工作中只要认真钻研,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论文撰写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与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