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论题报告)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论题报告)



第一篇: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论题报告)

专业:

姓名: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论题报告)

一、论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在21世纪的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已经不仅是在科技上应用,而且在生活中也是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教育是一个影响着国富民强的重要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而使教育业向规范性与现代化的方向高速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行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还很低,只有在大城市中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院校中才使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操作,从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一些新兴的、规模较小的教育机构还没有全部具备这种功能。因此可见,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其上的应用会更加地广泛和深入。学生成绩管理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个学校教务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鉴于它的重要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就逐渐提入议程。运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减轻学院教学人员的工作量,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

运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缩小教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学校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学生能够尽快的知道考试成绩,以便投入新的课程的学习或复习这次没有考过的课程。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应用也为今天的民办教育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有所提高。从大的方向说,就是为了加速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实

现全部的自动化,使我国发展成为通讯网络化,决策科学化,办公自动化的国家。

二、目前学生成绩管理存在的现状

在我国,各大中小学校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并非一个新的课题,但也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任何信息管理系统,所有的工作几乎还是手工操作来完成。计算机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有的很多学校,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学校的信息管理都依然由手工操作来完成,这十分落后,效率极低,成本很大,而且极异出错。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是社会进程的必然趋势,学校管理只有快,准,精才能发挥其价值。所以机器代替人力是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只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从人工操作改为计算机的自动化系统。人工操作必将被计算机代替。

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生成绩管理是各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师、生的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学生成绩日常管理工作及保存管理日趋繁重、复杂。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具有人性化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作为学校,学生成绩管理的计算机化是整个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能否实现这一步关系到学校办学整体效率的高低,介与它的重要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就逐渐提入议程,并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量。

技术可行性-----本系统将采用ASP.Net4.0+SQL Server 2008进行开发,供管理人员在本地机上完成对数据库的各种修改工作.并且采用了数据访问技术ADO.Net使之能更好地访问本地和远程的数据库;在数据环境方面,允许程序员可视化地创建和操作ADO.Net连接命令等优点,SQL Server 2008是一款非常成熟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访问功能,为数据库管理与分析带来灵活性,因此, 对于软件技术要求,C#语言已非常成熟。

经济可行性-----系统管理的对象单一,都是在校学生,且每个数据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涉及的计算过程不是很复杂。对机器本身没有太高的要求,学校用于学生管理的微机在存储量、速度方面都能满足数据库运行的要求。计算机装上该应用软件,即可使用系统,当系统投入运行后可以为学校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经济上完全可行。

操作可行性-----数据录入迅速、规范、可靠;统计准确;制表灵活;适应力强;容易扩充。

四、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构想

(一)、系统分析

成绩管理系统的业务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先进、高效、安全、可靠的能被有效和应用于学生成绩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库管理系统。

由于本系统管理的对象单一,都是在校学生,且每个数据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涉及的计算过程不是很复杂。因此,比较适合于采用数据库管理。并且学校用于学生成绩管理的微机在存储量、速度方面都能满足数据库运行的要求。在技术难度方面,由于有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相关参考文献,借助于网上资料,因此完全可以实现。

本系统用户角色主要有两类:系统管理员与普通用户。其中系统管理员可进行用户管理。普通用户可分为学生、老师等用户。

系统管理员:可进行用户管理,权限分配,信息查询等工作。

教师:可进行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管理,授课信息管理,信息查询,成绩统计等工作。

学生:可进行成绩查询等操作。

(二)、系统设计

1.开发语言:C#

该系统基于B/S结构,即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服务器端由运行ASP.Net的Web应用程序及运行Microsoft SQL Server2008的数据库服务器组成,Web服务器使用IIS6.0,运行环境为windows平台,可以使用浏览器访问本系统。本信息系统体现了学生成绩管理的业务逻辑行为、大大简化了相关工作的烦琐流

程,同时为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2.开发工具的选择:

针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大量软件和开发工具,经过认真分析其优缺点,结合本系统特点,我们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作为软件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和调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可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种类应用程序。它简单易学、效率高,而且功能强大。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windows环境下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

3.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Microsoft SQL Server 是一个具备完全Web支持的数据库产品,提供了可扩展标记语言核心支持以及Internet上和防火墙外进行查询的能力,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扩充性好,而且价格便宜的特点。本系统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8作为数据库系统。

五、进度安排

2月15日-20日 系统调查分析、设计

2月21日-29日 系统实施、运行与维护

3月1日 提交论文

3月2日-15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对系统进行调整、修改论文

3月16日以后准备答辩

六、系统预计成果

本系统从功能上划分可分为功能模块管理,组权限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授课信息管理等几大模块。以下将对各子模块进行说明。

1.功能模块管理:

将系统功能模块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于动态地进行不同用户组权限的分配等操作。本模块包括功能模块的添加,删除,修改等。

2.组权限管理:

对用户进行分组,并将权限设置到不同的用户组,添加、修改、删除用户信息。

3.学生信息管理:

输入学生基本信息,并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删除。还可查询并输出学生基本信息。

4.课程信息管理:

设置课程号,课程名等课程信息。

5.成绩信息管理:

输入成绩信息,并可以对成绩信息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删除。还可以用关键字查询,并对学生基本成绩信息修改、删除等。输出查询的学生成绩信息,可以打印成绩单。

6.授课信息管理:

对教师授课信息的调度,安排等信息的管理。

主要参考资料:

C#与.NET 4高级程序设计Andrew Troelsen著,朱晔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ADO.NET数据库应用开发张俊崔海波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C#开发技术大全明日科技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ASP.NETWeb程序设计蒋培,王笑敏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SQL学习指南比利 著,张伟超 林青松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数据库系统原理丁宝康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HTML/CSS/JavaScript标准教程:实例版(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include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int no;

char name[20];

float english;

float computer;

float math;

float average;

};

void getclass(struct student *class_gishui)

{

int i;

printf(“请输入%d个学生的学号 姓名 英语 计算机 数学n”,N);

for(i=0;i

{

printf(“第%d个学生”,i+1);

scanf(“%d%s%f%f%f”,&class_gishui[i].no,&class_gishui[i].name,&class_gishui[i].english,&class_gishui[i].computer,&class_gishui[i].math);

}

}

void print_class(struct student *class_gishui)

{

int i;

for(i=0;i

{

class_gishui[i].average=(class_gishui[i].english+class_gishui[i].computer+class_gishui[i].math)/3;

}

printf(“学生信息表如下:n”);

printf(“学号tt姓名tt英语tt计算机tt数学tt平均成绩n”);

for(i=0;i

printf(“%dtt%stt%ft%ft%ft%fn”,class_gishui[i].no,class_gishui[i].name,class_gishui[i].english,class_gishui[i].computer,class_gishui[i].math,class_gishui[i].average);

}

void paixu(struct student *class_gishui)

{

int i,j,flag;

struct student t[1];

for(i=0;(i

{

flag=0;

for(j=0;j

if(class_gishui[j].average>class_gishui[j+1].average)

{

t[0]=class_gishui[j];

class_gishui[j]=class_gishui[j+1];

class_gishui[j+1]=t[0];

flag=1;

}

if(flag==0)

break;

}

printf(“排序后学生成绩为:n”);

printf(“学号t姓名t英语tt计算机tt数学tt平均成绩n”);

for(i=0;i

printf(“%dt%st%ft%ft%ft%fn”,class_gishui[i].no,class_gishui[i].name,class_gishui[i].english,class_gishui[i].computer,class_gishui[i].math,class_gishui[i].average);

}

void main()

{

struct student class_gishui[N];

getclass(class_gishui);

print_class(class_gishui);

paixu(class_gishui);

}

第三篇: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一.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益普及。目前我国的信息数字化工作也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特别是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全面的发展阶段,诸多高校充分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己经成为了高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在高校,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层出不穷。通过本系统,能够实现对学生成绩的有效管理,减少教务人员、教师的工作量,该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要求。

目的:为教务人员、教师提供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以轻松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意义:系统化的成绩管理可以减少教务人员及教师因为工作量大而出现错误,为学校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便于学生成绩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ASP.NET方向:本系统的开发主要涉及到 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和 Access的运用。对于Visual Basic编程语言我们主要研究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简称GUI)的方法,它与其他编程软件不同的是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观和位置,只要把预先建立好的对象拖放到屏幕上相应的位置即可。

数据库方向:数据控件的使用主要需要和Access相连接使用,二者的结合使用可以很简单的把数据库的数据呈现给系统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有备份、恢复等,这一类操作就要求对数据库的存储过程进行研究。

三.论文提纲

第一章:绪论(引言)

阐述本论文的书写背景和系统开发的背景。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第一节:数据分析,分析系统开发所需数据类型、格式等,并有数据的实现性能。

第二节:功能分析,分析用户需求的功能和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能做出的功能。

第三节:性能分析,设计系统运行的期望值,分析出系统实现时的性能需求,给出优质产品。

第三章:系统设计

第一节:功能设计,设计系统所需功能如:

第二节:数据库设计,设计系统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库。

第三节:运行平台,说明系统运行所需的软硬件需求。

第四章:系统实施

第一节:编码 阐述各主要模块的编码设计

第二节:程序测试 阐述在程序正确性验证过程中所用到的测试用例第五章:总结

阐述自己在开发系统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并得出所学的经验。第六章:致谢

致谢自己在开发过程中所得到的帮助即帮助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四.参考文献

[1].C#入门经典(第三版)/(美)(Watson,K.),(Nagel,C.)等编著

(至少六篇)

五.进度计划

从10月15到12月13 截止,自己划分自己论文的进程。如:

学生成绩系统开发的进度安排:

1、10-15至10-25 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2、10-26至11-10 系统设计3、11-11至11-30 系统实施4、12-1至12-5 论文初稿5、12-6至12-10 论文第二稿6、12-11至12-13 论文定稿

齐立波 翻译 清华

第四篇:简易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Option Explicit Option Base 1 Dim st()As String Dim grade()As chengji, str1$, str2$, prog()As kecheng

Private Sub chengji_Click()' 输出序号、成绩及分数 Cls Dim i% Print str1 For i = LBound(grade)To UBound(grade)Print grade(i).xh;grade(i).xm;Space(4Len(Trim(grade(i).xm)));grade(i).score(1);grade(i).score(2);Spc(5);grade(i).score(3);Spc(8);grade(i).score(4);Spc(8);grade(i).score(5);Spc(4);grade(i).aver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kecheng_Click()'在窗口输出课程的内容 Cls Dim i% Print str2 For i = LBound(prog)To UBound(prog)Print prog(i).bh;Spc(12);prog(i).name;Spc(12);prog(i).xf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paiming_Click()'利用加权平均分排名 Dim i%, j%, m%, n%, p% Cls Print str1 & “

加权平均分” & “

排名” m = LBound(grade): n = UBound(grade)For i = m To n p = 1

For j = 1 To n

If grade(i).aver < grade(j).aver Then p = p + 1

grade(i).rank = p

Next j

Next i For i = m To n

Print grade(i).xh;grade(i).xm;Space(4-Len(Trim(grade(i).xm)));grade(i).score(1);grade(i).score(2);Spc(5);grade(i).score(3);Spc(8);grade(i).score(4);Spc(8);grade(i).score(5);Spc(2);grade(i).aver, grade(i).rank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pjf_Click()Cls Dim i%, j%, n%, m%, sum% m = UBound(prog): n = UBound(grade)Print str2;Spc(4);“平均分” For i = 1 To 5 sum = 0 For j = 1 To n sum = sum + grade(j).score(i)prog(i).pjf = sum / n Next j Print prog(i).bh;Spc(10);prog(i).name;Spc(10);prog(i).xf;Spc(10);prog(i).pjf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renshu_Click()Cls Dim bn(1 To 5, 5 To 9)As Integer, t As Integer, x As Integer, i%, j%, m%, n% n = UBound(prog): m = UBound(grade)Print “范围”;Spc(1);“<60”;Spc(7);“60~70”;Spc(7);“70~80”;Spc(7);“ 80~90”;Spc(7);“90~100” For j = 1 To n For i = 1 To m Select Case grade(i).score(j)Case 0 To 60 bn(j, 5)= bn(j, 5)+ 1 Case 60 To 70 bn(j, 6)= bn(j, 6)+ 1 Case 70 To 80 bn(j, 7)= bn(j, 7)+ 1 Case 80 To 90 bn(j, 8)= bn(j, 8)+ 1 Case 90 To 100 bn(j, 9)= bn(j, 9)+ 1 End Select Next i Print prog(j).name;bn(j, 5), bn(j, 6), bn(j, 7), bn(j, 8), bn(j, 9)Next j End Sub

Private Sub bujige_Click()Cls Dim i%, j%, t% Print Spc(2);“学号”;Spc(5);“姓名”;Spc(5);“不及格课程”;Spc(6);“学分”;Spc(4);“成绩” For i = 1 To UBound(grade)

t = 0

For j = 1 To UBound(prog)

If grade(i).score(j)< 60 Then

t = t + 1

End If

If t > 1 And grade(i).score(j)< 60 Then

Print Tab(25);prog(j).name;Tab(38);Format(prog(j).xf, “0.0”);Spc(2);grade(i).score(j)

ElseIf t = 1 And grade(i).score(j)< 60 Then

Print Spc(3);grade(i).xh;grade(i).xm;Tab(25);prog(j).name;Tab(38);Format(prog(j).xf, “0.0”);Spc(4);grade(i).score(j)

End If

Next j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youdengsheng_Click()Cls Dim i%, j%, t% Print Tab(3);“学号”;Spc(6);“姓名”;Spc(4);“英语”;Spc(4);“数学”;Spc(4);“VB”;Spc(3);“物理”;Spc(3);“专业概论”;Spc(3);“平均成绩”;Spc(3);“名次”

For i = 1 To UBound(grade)

t = 0

For j = 1 To UBound(prog)

If grade(i).score(j)>= 95 Then

t = t + 1

End If

Next j

If grade(i).aver >= 90 Or grade(i).rank <= 3 Or(t = 2 And grade(i).aver >= 85)Then

Print Tab(3);grade(i).xh;Tab(13);grade(i).xm;Tab(21);grade(i).score(1);Spc(3);grade(i).score(2);Spc(3);grade(i).score(3);Spc(3);grade(i).score(4);Spc(3);grade(i).score(5);Spc(8);Format(grade(i).aver, “0.00”);Spc(5);grade(i).rank

End If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chengjitiao_click()Cls Dim i% For i = LBound(grade)To UBound(grade)Print “学号”;Spc(6);“姓名”;Spc(8);“英语”;Spc(6);“数学”;Spc(4);“体育”;Spc(6);“物理”;Spc(5);“化学”;Spc(6);“加权平均分”;Spc(5);“平均分”;Spc(5);“名次” Print Spc(2);grade(i).xh;grade(i).xm;Spc(0);grade(i).score(1);Spc(5);grade(i).score(2);Spc(5);grade(i).score(3);Spc(5);grade(i).score(4);Spc(5);grade(i).score(5);Spc(9);grade(i).aver;Spc(7);grade(i).aver;Spc(5);grade(i).rank Next i End Sub

第五篇:毕业设计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目录

目 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目 录..........................................................................................................................Ⅲ 第一章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的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2 课题研究的内容.............................................................................................1

1.2.1 课题来源...............................................................................................1 1.2.2 课题的意义...........................................................................................2 1.2.3 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2

第二章

关键技术分析............................................................................................5

2.1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5 2.2 C#.NET简介....................................................................................................5 2.3 ADO.NET对象................................................................................................6 2.4 使用SQL Sever 2000 实现关系型数据库....................................................7

2.4.1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7 2.4.2 SQL Server 2000的主要功能...............................................................8 2.4.3 客户端应用程序开发.........................................................................10 2.4.4 服务器应用程序开发.........................................................................11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分析.....................................................................................13

3.1 需求分析.......................................................................................................13 3.2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13 3.3 系统业务流程图...........................................................................................15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17

4.1 系统功能描述...............................................................................................17 4.2 功能模块划分...............................................................................................18 4.3 系统数据库的组成.......................................................................................19

4.3.1系统的实体关系模型..........................................................................19 4.3.2 数据库的具体设计.............................................................................20 4.4 系统安全性设计...........................................................................................22

4.4.1 系统安全性构成.................................................................................22 4.4.2 系统安全性设计.................................................................................23

III

目录

第五章

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4

5.1 登陆界面。...................................................................................................24 5.2 主窗体页面。...............................................................................................27 5.3 管理员模块设计...........................................................................................28

5.3.1 管理员权限设计.................................................................................28 5.3.2 学生成绩管理.....................................................................................30 5.4 教师模块设计………………………………………………………………33

5.4.1 教师权限设计.....................................................................................33 5.4.2 学生成绩管理页面.............................................................................34 5.4.3 学生成绩查询页面.............................................................................38 5.5 学生模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5.5.1学生权限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5.5.2学生成绩查询.....................................................错误!未定义书签。5.6 系统管理.......................................................................................................39

5.7.1密码修改页面......................................................................................39 5.7.2密码修改代码......................................................................................40

论........................................................................................................................43 参考文献....................................................................................................................44 致

谢........................................................................................................................45

IV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