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上前城小学张明艳
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脑和手,并背诵儿歌《人有两件宝》这样一个环节,很快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喧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在复习生字时,我又设计了让两名学生比赛读生字这样一个环节,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悟课文内容,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我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浓缩成了三个问题:伊林娜为什么怀疑,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高兴,在理解伊林娜为什么怀疑这一问题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浸”字的用法,我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演示来取代繁琐的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学生理解了上述三个问题后,我又设计了选择题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这堂课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但在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问学生一些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像我所预设的那样回答,我在引导他们时,虽然学生的回答接近我的教学设计,但同时也有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后要多听课,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在阅读对话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主动朗读给同学听。这是自我表现的机会,力争读出个性、读出风格。读后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同学之间自由开展读、听、评活动,是锻炼和提高朗读、听读和评价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教学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条鱼
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见到小朋友们都非常可爱,所以老师决定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需要大家的配合,请小朋友们都动动手,拿出一张纸,跟着老师做。
在古埃及有这样一个故事……最后他展开了钥匙,升到天堂。大家都动手做出了一把钥匙,让我们手中的钥匙来打开我们的课堂大门。打开书58页,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的题目。《动手做做看》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初读课文,认识新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圈出不认识的字。⑵ 标出自然段。2、识记生字:
志:士+心。或编字谜。
漫:换偏旁:慢──漫。
伊、琳、娜:是形声字。或做加法识记。
哎:为什么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骗:马+扁。
3、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4、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5、将生字宝宝送入课文中,让学生齐声读课文,看能否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
朗志万
伊琳娜
(板书)
2、老师今天把他们给带来了。贴上他们的卡通画
3、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七个小朋友分别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朗志万提的什么问题?
4、生分段朗读。
5、这些同学都读得真不错,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现在请大家找出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句子。
6、生齐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7、好,你们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那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请两个小朋友读一读。
8、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伊琳娜)
9、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四、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把一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漫出来了!)
3、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4、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下第五自然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五、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
2、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3、郎志万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来。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师领读,生跟读。师总结。
4、想一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六、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1、出示两张等长的线段,由于对比的关系看起来一长一短。(1)同学们看看这两段线哪一段更长(2)课文里妈妈怎么说过呀?(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3)请同学动动手来量一量
2、同样的方法出示有颜色的图片
3、师生一起做课堂小结
七、课外作业:
1、阅读《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听懂
生气———→高兴
动手做
提出问题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头像)
追问科学家(朗志万头像)
第三篇: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南宾小学 谭晓琴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学习重点】
1、认读、会写文中生字。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水杯、金鱼、苹果。【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现在我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想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先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演示实验。)
二、探究问题,感受故事的趣味。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的法国科学家(出示图片并随机学习生字“朗、志”)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⑴ 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⑵ 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⑶ 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⑷ 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 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 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学生思路,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⑸ 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 读好妈妈的话。
② 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⑹ 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教师演示实验)
① 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 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重点学习多音字“哄”。
③ 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会说些什么呢?
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为什么怀疑?(结合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⑴ 出示本课生字。(拼读,去拼音读。)
⑵ 开火车读读生字。
2、学习要写的生字
⑴ 出示本文较难的生字“朗、喝、题、骗”,分析字的结构并说说难以写好的笔画,教师范写“喝”。
⑵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检查。
⑶ 选出写得好的和写得差的进行对比、评析。
3、练习:选字填空。(重点区别同音字“提、题” “慢、漫”。)
四、小结提升,课外拓展。
1、表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现。2、谈谈学了这一课的收获。(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出示单元提示,再一次认识“做生活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的道理。)
3、作业:阅读《小马过河》、《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其他科学家故事,或者动手做做自己曾经猜想而未经证实的小实验。
第四篇: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
张俊飞
师:上课之前啊,岳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看,这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三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不急不急,让我们一起动手做做看。(教师做,学生看,分别剪出3、4、5个角。)
师:是啊,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啊,很多时候,我们动手做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故事,叫做《动手做做看》。生:动手做做看。
师:咱们打开书本,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吧,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检查生字词)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想看看课文吗?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范读课文)师:你们真会概括。
师:这啊都是因为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
朗志万是法国的科学家
师:你想见见他的样子吗?
(课件)
师:这就是朗志万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朗志万是法国物理学家,他还来过中国呢,是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名名誉会员呢!而且他还和爱因斯坦是好朋友呢!师:谁来学学朗志万,问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在模仿老师的语气,你的模仿力真强!
那什么是漫出来啊?你们看,越来是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里有一个杯子装满了水,我呀拿出一个鸡蛋往里放,你们看!水——(生)漫出来了。(实验)原来水满了流出来就是“漫”这个字怎么写呢?它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右边是一个日,写的扁扁的,中间一个四,下面是个又。拿出你的笔,自己写写看。(适
当的巡视鼓励学生的坐姿、写法正确)
现在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生回答)
师:那谁还想当当朗志万,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师:一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提出了这个奇怪的问题,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注意?第一个小朋友说——
生齐答。
师:另一个小朋友说——
生齐答。
师:你瞧,他们两个,一个说因为,一个说一定,他们都觉得科学家说的结论是对的还是错的?
师:对啊,一般科学家说的话,人们绝对不会怀疑
师: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读读这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师: 假如你当时也在小朋友当中,你会怎样说呢?
生:这是真的吗?不会是骗我们的吗?„„
师: 看来大家想法各不相同,小主人公伊琳娜也觉得他们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这是她在„„
生:想。(板书:想,在想的下面板书“„„”)
师:伊琳娜想啊想啊,怎么想也想不出道理来。她又是怎么做的呢?、生:她回到家里问妈妈。(板书:问,在问的下面板书“?”)
师:妈妈是怎么回答她的?
生: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师:什么是“光想”?嗯,光想就是只想的意思。
师:这位妈妈不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找答案,这种做法多有意义啊!你们想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吗?
(课件)
生:哇~
师: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听说过她,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真是一位懂得教育孩子的妈妈,她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动手做做看,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答案,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师:谁来鼓励孩子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有没有动手做一做?读第五段,看看她是怎么做的生自由读
生: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板书:做,在做下面板书“!”)
师:伊琳娜做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师:我们来看看伊琳娜做的实验
(课件:实验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结果?
生: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他很惊讶,和朗之万说的不一样,谁再来读一读。
师:看到这样的结果,伊琳娜们,你们这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生气
师:是啊,想着和朗志万说得话不一样!伊琳娜,越想越——(卡纸书写“越想越生气”引读)
生:生气。
师:看着漫出来的水,伊琳娜,越想越——
生:生气。
师:我要采访一下伊琳娜,你为什么生气?
生:被哄骗;这么大个科学家还欺骗我们小孩子。
师:瞧~(看板书图片)伊琳娜多么生气呀!谁能学着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读读她质问朗志万的话?
生:你看,她多生气啊,正皱着眉头来质问朗之万啊。
他也很生气,瞪大了眼睛来质问朗志万。
他更生气了,还带着动作,叉起腰来质问郎之万了,谁再来试试看。
这么个大科学家,为什么要那么说呢?女同学们,咱们得陪着伊琳娜一起去找朗志万问个明白。男同学们呢?你们也去问问,所有同学,咱们一起去问问!师:朗志万真的是哄骗他们吗?他为什么要那样说呢?读最后一段。
生自由读第七段
师:朗志万真的哄骗小朋友了吗?
生:(齐)没有
师:他为什么这样做?
(课件: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读“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生挑战读
生:齐读
师:伊琳娜听懂了吗?她听懂了什么?
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还生气吗?
生:不生气,她高兴地笑了
师:伊琳娜会笑着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生:先生,对不起,我误会您了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动脑,多动手的道理。
师:你从朗志万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师:朗志万先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追问为什么,就是想让孩子们动脑筋,发现问题,再自己动手实践,找到答案。他对孩子们的培养这么用心,这多么让人敬重啊
师:正是由于朗志万的培养和妈妈的鼓励引导,让伊琳娜从小养成了“爱动脑,不盲从,动手做”的好习惯。伊琳娜长大以后,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她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在科学界绽放。(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你们想认识这个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女孩吗?
生:齐说“想”
(课件)
师:这就是伊琳娜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伦•居里”,法国物理学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奖。(第二幅照片)这是她和妈妈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实验。生:哇~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好吗?
生齐读课题
师:那在课文中她通过实验找到了答案,那咱们也来做做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
像伊琳娜得到的结果一样呢?
(请生做放金鱼的实验)
做了这个实验,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拿出你的笔来,书写自己的感受吧!(请几生读自己写的感受)
师:同学们,利用好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你也许将来就跟伊琳娜一样成为科坛或文坛最亮的“星”!努力吧!
第五篇: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评课稿
钟家城
听了包彬彬老师的《动手做做看》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老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中。学生不仅是学习一篇课文,更是一种情感的熏陶,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在这里老师以小伙伴的身份出现,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紧接着出示课文主人公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文学习生字,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由教师带着学变为学生自己学。
新字的学习,老师先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圈画出来,随着课文的讲解,逐步解决生字的难题。课堂上,老师提出学习生字的要求:大声地给同桌读一次,难读的给同桌提醒一次,不会读的请同桌教一次。通过同桌互帮互助,学习课文生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用游戏的方法检查识字的效果,摘苹果的游戏形象地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在品读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读自评,由学生做老师,评学生的朗读。“你觉得他哪里读的不好?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吗?请你来读一读。”韩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最后,简单谈谈觉得本课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如有欠妥之处,请见谅:
一、识字教学时间安排的有点少,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生字词的阶段,每节课应该花比较多的时间去学习生字词,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出现的字词。
二、对学生的评价语比较少,我们常说,课堂上要学生多举手多发言,而鼓励他们举手发言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在他们回答完问题的时候给他们一个积极的评价。
每一节课总都不是完美的,但,包彬彬老师的课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