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三年级语文上册 听听秋的声音 2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听听秋的声音 2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听听秋的声音 2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虽然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由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再加上受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蕴含其中,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现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理解美

理解课文是需要读的,理解诗歌更是如此,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在读的同时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就是收获。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了黄叶飘飞,读出了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了“振动翅膀”的原因,等等这些不正是新课标精神所要求的吗?

二、活动感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对美的感悟表现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听、找、说、悟、写,多器官共用,学生的学习是紧张有序的,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兴致勃勃,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美。

三、写作表现美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听听秋的声音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反思

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般地走进我们的视野时,课文里也是秋意飘飞了。课文从各种声音中,让我们体会到秋天的独特的风情。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是按着我的教学设想流程进行的,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自由的创作小诗,个性展示自我,体验各种美妙的声音。

充分运用课件和直观的板书,从听觉,视觉等到感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秋的氛围,感受秋的气息,各种美妙的声音交汇出一支优美的秋之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秋的声音。

在教法和学法上,基本实现了老师角色的动态转换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为前提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时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有时还是学习者;而学生在学习中,时而是探究者,时而是合作者,有时还是教授者。在这个动态的转换过程中师生的主体与主导相互交织,促进其教学效率。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观察,探索,转变了重知识,轻实践与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三维”目标统筹兼顾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朗读,创作,绘画,表演展示平台,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足之处:我们的教案好比是一个剧本,而我们的老师又不仅仅限于“导演”,不能完全按我们的预设进行。我一直在努力创设一个宽松,愉悦,活泼的学习氛围,但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有些不尽如人意,可能是新奇的课件,也可能是我的表述不够清晰,也可能是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充足,造成了学生的片刻压抑。

由于时间掌控的不好的关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展示空间。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如果通过展台展示给大家,再配上学生的解说,效果会更好些。

当学生回答有误,出现冷场时,我没有很好的运用教学机智处理,也是一个让我深思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的声音与听到的声音不符时,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建议。由于心急,就这样放下了。更巧合的是,在学生用心聆听秋的声音时,来自一摞书掉地的声音,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想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这个“弦外之音”时,学生已经收回了注意力,但这个意外的考题,却留给我深深的思考。

学生在朗读,绘画,创作过程中大胆的尝试,体验秋的美,但我也看到了个别学生的茫然,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指导与冷思考的时间,因为毕竟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教学重建: 我们知道,备一节课,要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出于不太了解学生的考虑,我个别地方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如果说重新设计,我会更注重环节的整合,大胆的放手,以“享受音乐 发挥想象,朗读欣赏 感受诗情, 想象创作 续写小诗”为三大环节,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培养学生更好的自我学习意识.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更新,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新课程理念,借鉴好的教学机智与策略,为我所用。

第三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及反思2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续写诗文。【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昨天,《秋天的雨》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田野,看到了瓜果飘香的果园,看到了热闹非凡的森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去《听听,秋的声音好不好?齐读课题

二、读 通

1、打开书46面,这是篇课文是带*的,是阅读课文,主要靠小朋友们自学,课文上边的导读可以帮我们读懂课文,我们一起阅读一遍,一定会对你们有帮助。

2、导读为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3、要想把课文读懂,先要打好基础,把课文读通顺,在预习的时候,生字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吗?小诗你们都能读通顺吗?

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

4、CAI出示:手臂、刷刷、蟋蟀、振动、口瞿口瞿、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小组接龙读)

5、CAI出示诗的6个小节。谁愿意来读?(点名读,6人)想读的一起读。

三、读 懂

1、小诗大家都能读通顺了,但想要把它读懂可不容易,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2、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义呢?(查一查、换一换、切一切、猜一猜、议一议)有这么多方法来帮忙,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首诗的,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并且解决问题吧!

3、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老师觉得这里很难理解,看你们能不能帮帮我。CAI出示“黄叶道别的话音”是指----“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是指-----“ 暖暖的叮咛”是指-----“丰收的歌吟”是指-----

5、你们真厉害,连老师解决不了的难题,都难不倒你们。

四、美 读

1、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蟋蟀的叫声)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的1-3节,找找秋天还有哪些声音?

3、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呢?请你读读那一节。想把诗歌读得美美的,我们可有小妙招,“读中想画面”。(生自由练习)

4、知道老师最喜欢哪种声音吗?(学生说)我最喜欢黄叶的声音。每到秋天,树上的叶子有的枯了,有的黄了,有的依然绿着,每当秋风吹来,这些树叶混合在一起,有的随风舞动,有的纷纷飘落,发出悦耳的刷刷声,真像在进行一场有趣的对话,我们来猜猜他们在说什么好吗?(学生说后)师:真有意思!我们来读读罢!

5、你还喜欢什么声音呢?请你读一读,真美,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瞧,蟋蟀正在跟阳台告别呢,它会跟阳台说什么呢?是呀,这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优美歌韵,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6、喜欢大雁和秋风的声音的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谁想读?

7、叮咛?什么是叮咛呢?上学时妈妈会如何叮咛你?(这叮咛里包含了妈妈对你的爱,所以这叮咛是暖暖的,那大雁会叮咛谁,会叮咛些什么呢?)

8、你想得真好,相信你读得一定很美。

稻子成熟了,秋风该多高兴呀,他会掀滚滚稻浪,骄傲地说:—— 咱们男生当大雁女生当秋风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动听。

9、你们读得真美,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3节。

10、由于我们的用心聆听,我们听到了秋天大自然的声音,秋天就像一个音乐厅,让我们去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

秋的声音在„„在„„在„„在„„,秋的声音还在哪里呢?。

五、拓 展

1、是啊!秋的声音就在我们身边,你能模仿1、2节的样子,也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记录下来吗?请小朋友们开始动手写一些吧!

2、小朋友们今天听到了秋的声音,还记录下了这美妙的瞬间,开心吗?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读最后一段吧!

六、作业小超市

1、仿写1、2节

2、画秋。

3、愿意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背一背。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因为我让孩子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美,秋天的快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而这也正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根据当前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教法和学法上,基本实现了教师角色的动态转换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为前提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时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有时还是学习者;而学生在学习中,时而是探究者,时而是合作者,有时还是教授者。在这个动态的转换过程中师生的主体与主导相互交织,有效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习本课时,我主要侧重了三点:

1、有感情的朗读。

题目《听听,秋的声音》我让学生充满感情的读,怎样读才能轻轻,怎样读才能听到树叶的声音?而且提醒学生,标题中有一个逗号,要注意停顿。学生在我的提示下,很快进入课文的情景,绘声绘色的读起来。

当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刷,那是黄叶告别的话音”。我把胳膊比做大树,手的抖动当做树叶,刷刷的声响放在嘴边,学生读出了树叶离开树妈妈的依依不舍,读出了树叶像蝴蝶美丽飞舞的样子。只有深情的品味每一个字的内涵,才能体验诗歌的美。有人说诗歌是诗人用血写成。只有在反复吟诵中才能体验到这种意境。

2、激发想象力,感受诗情。

秋天表现得往往是凄美,而在这首小诗中作者用的是“蟋蟀的歌声”,“大雁暖暖的叮咛”等,让人感觉却是温暖无比。特别是“歌韵、叮咛、歌吟”三个词更是经典。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象。首先,利用“读中想画面”这一“小妙招”,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男女生赛读、老师范读、配乐读、想读的站起来读、“邀请赛”、“小擂台”等,激发学生“想读、乐读、争读”的兴趣。再次,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如:蟋蟀的叫声、树叶纷纷落下的动画,帮助学生想象,从而使学生更有韵味的读。

当第四小节: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粒绽开的谷粒里。学生读的一句比一句有激情,最后在激情中感悟的秋天无处不在。你从远方匆匆的来,你向远方匆匆的去。经典的语言,加上身体的动作,学生就像迎接一位匆匆茫茫的游客。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将秋天的美放进了心里。

3、想象创作,练写小诗。

在学生有感情朗读、想象力被激发的基础上,学生写出了火一样的语言。虽然套用了课文里的语言,但依然有诗人的灵气在闪光。

当我让学生仿编时学生写出了:小鸟煽动翅膀,叽叽喳喳,是和树林告别的歌韵(是和田野告别的歌韵)(是和夕阳告别的歌韵)。都说童心如诗,在孩子们精彩的语言里我发现学生的智慧在闪光。

但丁说得对啊!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孩子们在反复的吟诵中体验到秋的美,基本上达到当堂背诵。

总之,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爱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体验到文字之美,是他们在我的引领下一步步发现秋之美,同时也让我感受到播种之美。我愿意做一个美得播种者,在我的学生心头开花,结果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句。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天来了,谁观察过我们四周的环境有什么变化?(指名说)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课件各种秋声)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指名说)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课件)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情景朗读(课件)

2、(课件音乐伴奏)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检查认读生字(课件)

4、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板书)

5、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小组合作学习)并说说你想象到 的画面。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5)配乐朗读1----4节。

6、师;秋天到了,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生: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熟了。

师:是的,面对丰收,我们怎能不高兴?可是最高兴的是谁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艰辛,出示句子“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同时,渗透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

生:配乐朗读课文。

三、想象创造,仿写诗句

1、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2、(课件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3、展示:把你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4、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天带给我们的喜悦吧!(课件配乐朗读全文)

四、板书设

(1)生汇报第三小节。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师: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生: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也唱起了离别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多媒体出示大雁飞行图),大雁它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生沉默)

师: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 生:我妈妈会说:“上学路上要小心,注意安全。” 生:我妈妈会说:“上课要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

师:是啊!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生:大雁会对小树说:“再见,我亲爱的朋友,好好保重,明年再相会。” 师:“再见,大雁,你也保重自己。” 生:大雁对青蛙说:“青蛙,我们明年见。” 师:好的,你要保重啊。

生: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要不,冬天会饿死你的。” 师:是,我得赶紧准备粮食去。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配乐)

(2)生汇报第一小节。生: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师:你好象读的时候很难过,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树叶慢慢地落下来,它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师:还有谁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生读。

师:“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什么呢?:生:大树妈妈,我现在长大了,要离开了您的怀抱,您放心吧,我可以自己生活了。

师:呵,多美的黄叶啊。大树妈妈听了你的话以后一定会欣慰的,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

(生自由读课文)

(3)生汇报第二小节。生:我喜欢这一节。(听听,秋的声音,“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我也想读一读。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喜欢这节的孩子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节呢。生:因为小蟋蟀在跟我们告别呢!

生:“秋天多美呀!我在美丽的秋天里,快乐地歌唱。”(播放音乐,出现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地读。师:朗读指导。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生: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生:蟋蟀在唱着:“我要回到温暖的家里去了。”……

生:大雁对小青蛙说:“再见了朋友,你可要注意身体哦。”…… 生:秋风欢快地唱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

生:听听,秋的声音,小草摇摇身子,“哗哗”是和大地告别的舞蹈。生: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是它们欢快的歌声。生: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生:听听,秋的声音,小蜜蜂在采蜜,“嗡嗡”是和花朵告别的声音。生:听听,秋的声音,大豆纷纷裂开“啪啪”是和妈妈告别的欢笑声。生: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又蹦又跳,“呱呱”是和大家告别的歌声。生:听听,秋的声音,小蚂蚁在搬运粮食,“嘿呦嘿呦”是它们劳动的口号。生: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着:“人们又可以获得大丰收了。”……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相关音乐。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音乐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 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诗歌,读懂字音,读通句子,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

(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板书:黄叶蟋蟀大雁秋风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把描写自己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自由地多读几遍。

(1)出示句子:“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刷刷”这个拟声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风声和落叶声的特点。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黄叶飘落的声响,而且使黄叶的飘落充满了人情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2)出示句子:蟋蟀振动翅膀,“㘗㘗”,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的歌声出自它的翅膀,所以诗人才这么说。蟋蟀声声传达出绵绵的秋意。“歌韵”是指好听的歌声,“阳台”指蟋蟀洞口前被它耙扫得很平坦的地方。这一节诗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蟋蟀的叫声说成是它在唱歌。不仅写出了蟋蟀叫声的特点,还赋予它人情味。这声音仿佛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它要告别它的阳台了,蟋蟀的鸣叫声把人们带进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人们随着它的歌声,找到了秋天的痕迹。)

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学生自由想象。)

(3)出示句子: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讨论。)

(作者把大雁的鸣叫想象成一声声嘱咐,让人心里感到温暖。)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学生自由想象。)(群雁高飞,雁鸣阵阵,与田野里人们劳作时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幅精美的秋的画卷。群雁追上白云,田野丰收一片。多么辽阔的秋景,雁阵的叫声,似乎在与大地倾诉着临行前的话语。秋高气爽,田野泛起金黄的波浪,辛苦了一年的农民正在收获庄稼,好一派秋天的景象。)

5.配乐朗读1~3节。(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品读感悟。

1.“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秋天的大自然比作音乐厅,说明秋天的大自然的声音美好、动听,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感受,去热爱和赞美。)

2.出示句子: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每一滴汗水”表现人们在收获庄稼,体现了收获的艰辛。“绽开的谷粒”生动地描绘了秋天谷物的丰收,流露出作者由衷的喜悦。)

出示句子: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秋声的什么特点?(这句话从侧面写了秋声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事物的声音?(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听的无声的声音,这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4.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形式,为续写诗歌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教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诗人一样写下来好吗?

5.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教师巡视,适时指导。)6.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例文展示: 听听,秋的声音,石榴露出晶莹的牙齿,“哈哈”,是石榴甜蜜的笑声。

听听,秋的声音,小花摇摇身体,“哗哗”,是和阳台告别的舞蹈。

7.教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喜悦)。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四、课堂小结。

秋天的声音就是一首动听的歌,秋的景物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秋之声让我们陶醉,秋之韵让我们动情,我们能不赞美它、热爱它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进行《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音乐中仔细聆听,感受。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的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的“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它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澜„„

不足之处:教学时,我朗读的过程中感情不饱满,因而没能真实的体会到那种意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